《史記·三十世家·魏世家》
-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xiàn)公。
獻(xiàn)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shù)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shù),其必有眾?!背?,畢萬卜事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p>
畢萬封十一年,晉獻(xiàn)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諸子事晉公子重耳。晉獻(xiàn)公之二十一年,武子從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為晉文公,而令魏武子襲魏氏之後封,列為大夫,治於魏。生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絳。
魏絳事晉悼公。悼公三年,會(huì)諸侯。悼公弟楊干亂行,魏絳僇辱楊干。悼公怒曰:“合諸侯以為榮,今辱吾弟!”將誅魏絳?;蛘f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絳政,使和戎、翟,戎、翟親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賜之樂,三讓,然後受之。徙治安邑。魏絳卒,謚為昭子。生魏嬴。嬴生魏獻(xiàn)子。
獻(xiàn)子事晉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彊,公室卑。
晉頃公之十二年,韓宣子老,魏獻(xiàn)子為國政。晉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惡,六卿誅之,盡取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子為之大夫。獻(xiàn)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范獻(xiàn)子并為晉卿。
其後十四歲而孔子相魯。後四歲,趙簡子以晉陽之亂也,而與韓、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獻(xiàn)子生魏侈。魏侈與趙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孫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
桓子之孫曰文侯都。魏文侯元年,秦靈公之元年也。與韓武子、趙桓子、周威王同時(shí)。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擊圍繁、龐,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臨晉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鵕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西攻秦,至鄭而還,筑雒陰、合陽。
二十二年,魏、趙、韓列為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陽狐。
二十五年,子擊生子。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yù)於諸侯。
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nèi)稱治。
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李克對(duì)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dāng)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崩羁嗽唬骸熬徊旃室?。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dá)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崩羁粟叾?,過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fù)於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進(jìn)也。君內(nèi)以鄴為憂,臣進(jìn)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jìn)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jìn)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jìn)屈侯鮒。臣何以負(fù)於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而置相‘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克對(duì)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dá)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為相也。且子安得與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nèi),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之所進(jìn)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duì),原卒為弟子?!?/p>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
三十二年,伐鄭。城酸棗。敗秦于注。三十五年,齊伐取我襄陵。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晉。
三十八年,伐秦,敗我武下,得其將識(shí)。是歲,文侯卒,子擊立,是為武侯。
魏武侯元年,趙敬侯初立,公子朔為亂,不勝,奔魏,與魏襲邯鄲,魏敗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七年,伐齊,至桑丘。九年,翟敗我于澮。使吳起伐齊,至靈丘。齊威王初立。
十一年,與韓、趙三分晉地,滅其後。
十三年,秦獻(xiàn)公縣櫟陽。十五年,敗趙北藺。
十六年,伐楚,取魯陽。武侯卒,子立,是為惠王。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曰:“魏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君亦聞之乎?今魏得王錯(cuò),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避埠钫f,乃與趙成侯合軍并兵以伐魏,戰(zhàn)于濁澤,魏氏大敗,魏君圍。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表n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彊於宋、衛(wèi),則我終無魏之患矣。”趙不聽。韓不說,以其少卒夜去?;萃踔陨聿凰溃瑖环终撸抑\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則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二年,魏敗韓于馬陵,敗趙于懷。三年,齊敗我觀。五年,與韓會(huì)宅陽。城武堵。為秦所敗。六年,伐取宋儀臺(tái)。九年,伐敗韓于澮。與秦戰(zhàn)少梁,虜我將公孫痤,取龐。秦獻(xiàn)公卒,子孝公立。
十年,伐取趙皮牢。彗星見。十二年,星晝墜,有聲。
十四年,與趙會(huì)鄗。十五年,魯、衛(wèi)、宋、鄭君來朝。十六年,與秦孝公會(huì)杜平。侵宋黃池,宋復(fù)取之。
十七年,與秦戰(zhàn)元里,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于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十九年,諸侯圍我襄陵。筑長城,塞固陽。
二十年,歸趙邯鄲,與盟漳水上。二十一年,與秦會(huì)彤。趙成侯卒。二十八年,齊威王卒。中山君相魏。
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齊。齊宣王用孫子計(jì),救趙擊魏。魏遂大興師,使龐涓將,而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外黃徐子謂太子曰:“臣有百戰(zhàn)百勝之術(shù)。”太子曰:“可得聞乎?”客曰:“固原效之?!痹唬骸疤幼詫⒐R,大勝并莒,則富不過有魏,貴不益為王。若戰(zhàn)不勝齊,則萬世無魏矣。此臣之百戰(zhàn)百勝之術(shù)也?!碧釉唬骸爸Z,請必從公之言而還矣。”客曰:“太子雖欲還,不得矣。彼勸太子戰(zhàn)攻,欲啜汁者眾。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太子因欲還,其御曰:“將出而還,與北同?!碧庸c齊人戰(zhàn),敗於馬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
三十一年,秦、趙、齊共伐我,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卬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shù)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歸魏,魏怒,不入。三十五年,與齊宣王會(huì)平阿南。
惠王數(shù)被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yuǎn)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三十六年,復(fù)與齊王會(huì)甄。是歲,惠王卒,子襄王立。
襄王元年,與諸侯會(huì)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
五年,秦?cái)∥引堎Z軍四萬五千于雕陰,圍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
六年,與秦會(huì)應(yīng)。秦取我汾陰、皮氏、焦。魏伐楚,敗之陘山。七年,魏盡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陽。八年,秦歸我焦、曲沃。
十二年,楚敗我襄陵。諸侯執(zhí)政與秦相張儀會(huì)齧桑。十三年,張儀相魏。魏有女子化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張儀復(fù)歸秦。
哀王元年,五國共攻秦,不勝而去。
二年,齊敗我觀津。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門。六年,秦來立公子政為太子。與秦會(huì)臨晉。七年,攻齊。與秦伐燕。
八年,伐衛(wèi),拔列城二。見衛(wèi)君曰:“請罷魏兵,免成陵君可乎?”衛(wèi)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衛(wèi)事先生?!比缍姵闪昃唬骸拔粽呶悍ペw,斷羊腸,拔閼與,約斬趙,趙分而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今衛(wèi)已迫亡,將西請事於秦。與其以秦醳衛(wèi),不如以魏醳衛(wèi),衛(wèi)之德魏必終無窮?!背闪昃唬骸爸Z?!比缍娢和踉唬骸俺加兄]於衛(wèi)。衛(wèi)故周室之別也,其稱小國,多寶器。今國迫於難而寶器不出者,其心以為攻衛(wèi)醳衛(wèi)不以王為主,故寶器雖出必不入於王也。臣竊料之,先言醳衛(wèi)者必受衛(wèi)者也?!比缍?,成陵君入,以其言見魏王。魏王聽其說,罷其兵,免成陵君,終身不見。
九年,與秦王會(huì)臨晉。張儀、魏章皆歸于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楚相昭魚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贝唬骸叭幌嗾哂l而君便之?”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請為君北,必相之?!闭阳~曰:“柰何?”對(duì)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闭阳~曰:“柰何?”對(duì)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唬骸和酰L主也,必不相張儀。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犀首相,必右韓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齊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便也?!踉唬骸粍t寡人孰相?’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為非常相也,皆將務(wù)以其國事魏,欲得丞相璽也。以魏之彊,而三萬乘之國輔之,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見梁王,以此告之。太子果相魏。
十年,張儀死。十一年,與秦武王會(huì)應(yīng)。十二年,太子朝於秦。秦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來歸武王后。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十七年,與秦會(huì)臨晉。秦予我蒲反。十八年,與秦伐楚。`二十一年,與齊、韓共敗秦軍函谷。
二十三年,秦復(fù)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哀王卒,子昭王立。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與秦戰(zhàn),我不利。三年,佐韓攻秦,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六年,予秦河?xùn)|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詐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馀,皆復(fù)稱王歸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
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jì)西,湣王出亡。燕獨(dú)入臨菑。與秦王會(huì)西周。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陳。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釐王立。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蓖踉唬骸笆莿t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睂?duì)曰:“王獨(dú)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
九年,秦拔我懷。十年,秦太子外質(zhì)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shí)韓、魏與始孰彊?”對(duì)曰:“不如始彊?!蓖踉唬骸敖駮r(shí)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duì)曰:“不如?!蓖踉唬骸耙悦蠂L、芒卯之賢,率彊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柰寡人何亦明矣?!弊笥医栽唬骸吧跞?。”中旗馮琴而對(duì)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dāng)晉六卿之時(shí),知氏最彊,滅范、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為參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谒梢怨喟惨兀{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車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彊,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shí)也,原王之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齊、楚相約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蔽和踉侔?,遂約車而遣之。唐雎到,入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yuǎn)至此,甚苦矣!夫魏之來求救數(shù)矣,寡人知魏之急已?!碧砌聦?duì)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發(fā)者,臣竊以為用策之臣無任矣。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稱東籓,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秦之彊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而秦救不發(fā),亦將賴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約從,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東籓之魏而彊二敵之齊、楚,則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為發(fā)兵救魏。魏氏復(fù)定。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范痤,吾請獻(xiàn)七十里之地?!蔽和踉唬骸爸Z。”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予王地,則王將柰何?故不若與先定割地,然後殺痤?!蔽和踉唬骸吧??!别钜蛏蠒帕昃唬骸梆?,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彊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柰何?”信陵君言於王而出之。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shí)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shí)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此於親戚若此,而況於仇讎之國乎?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識(shí)則不明,群臣莫以聞則不忠。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nèi)有大亂,外交彊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梁鄴,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fù)彊秦之親,王以為利乎?
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後必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絕韓上黨而攻彊趙,是復(fù)閼與之事,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內(nèi),倍鄴、朝歌,絕漳滏水,與趙兵決於邯鄲之郊,是知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戹之塞,所行甚遠(yuǎn),所攻甚難,秦又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與楚兵決於陳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衛(wèi)與齊矣。
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懷、茅、邢丘,城垝津以臨河內(nèi),河內(nèi)共、汲。必危;有鄭地,得垣雍,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氏於秦,秦之欲誅之久矣。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國無害乎?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間之。從林鄉(xiāng)軍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邊城盡拔,文臺(tái)墮,垂都焚,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qū)梁北,東至陶衛(wèi)之郊,北至平監(jiān)。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內(nèi),大縣數(shù)十,名都數(shù)百。秦乃在河西晉,去梁千里,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zé)o韓,有鄭地,無河山而闌之,無周韓而間之,去大梁百里,禍必由此矣。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識(shí)亡不聽,投質(zhì)於趙,請為天下雁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shí)秦之欲無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nèi),必不休矣。是故臣原以從事王,王速受楚趙之約,而挾韓之質(zhì)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shí)已。通韓上黨於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賦之,是魏重質(zhì)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衛(wèi)、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安陵必危,楚、趙大破,衛(wèi)、齊甚畏,天下西鄉(xiāng)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趙得全。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zhì)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yàn)樵鲋^秦王曰:“公孫喜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jì)中也。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韓?!鼻啬酥乖?。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卒。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
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闭f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余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nèi),其業(yè)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shù)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楊干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shí)彊盛。大梁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卬亦外聘。王假削弱,虜於秦政。
『上一章』『史記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史記 三十世家魏世家譯文
魏氏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后代。畢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紂之后,高被封在畢,于是就以畢為姓。他的后代中斷了封爵,變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他的后代子孫有個(gè)叫畢萬的,侍奉晉…詳情魏世家解析
本篇記述戰(zhàn)國時(shí)期魏國的世系及其興衰。文中多簡短記事,但在魏文侯、魏惠王和安釐(xī,西)王三代記事頗詳。因?yàn)槲褐d在文侯之世,魏之衰從惠王開始,而安釐王的失策加速了魏的滅亡。由于作…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131.html
熱門詩詞
- 鷓鴣天(吳子似過秋水) [辛棄疾]
- 少年游·潤州作 [蘇軾]
- 水調(diào)歌頭(上清江李中生辰) [石孝友]
- 烏夜啼(八之五) [陸游]
- 唐多令 [張林]
- 詠王給事 [蔣貽恭]
- 【中呂】朝天子_攜美姬湖上 [張養(yǎng)浩]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氣軟來風(fēng)易,枝繁度鳥遲
- 人學(xué)始知道,不學(xué)非自然
-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 青春幾何時(shí),黃鳥鳴不歇
-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