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秋》
-
歷史來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起源于上古,相傳為黃帝后裔少昊的后代,以祖字為氏。
據(jù)《路史》記載:“少昊之后有秋氏?!鄙訇粸榈蹏恐?,黃帝裔玄孫。
少昊后裔傳至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大夫叫仲孫湫,其裔孫叫胡,世稱湫胡,在陳國當(dāng)卿士,其支庶子孫以祖父之字去水為秋姓,稱為秋氏。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司寇,屬于以官職稱號為氏。
西周時期,王朝設(shè)置有大司寇之官,時稱“秋官”,號稱“秋卿”,主要職責(zé)就是職掌刑律之法和牢獄。由于古制判戕罪犯皆在秋季(立秋之后執(zhí)行死刑),因此后世人多稱刑官為“秋卿”。
在司寇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號為姓氏者,稱秋氏、司寇氏,后司寇氏又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司氏、寇氏。秋氏、司寇氏、司氏、寇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大長秋,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大長秋,專職負(fù)責(zé)宣達(dá)皇后旨意、管理皇后所居的長秋宮諸般事務(wù),官秩為二千石,后歷朝歷代多有沿設(shè)。北魏時期更名為“大長秋卿”,北齊政權(quán)則稱為“長秋寺卿”。隋朝前期設(shè)置了內(nèi)侍省,不用“長秋”為官名,但在隋煬帝時期改內(nèi)侍省為長秋監(jiān),主官復(fù)稱為“長秋監(jiān)令”,一直沿用至唐朝。唐朝以后則再無此官名,但在倭奴、朝鮮、安南等國卻曾一直沿用其官名。
在大長秋、大長秋卿、長秋寺卿、長秋監(jiān)令等的后裔子孫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長秋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秋氏,世代相傳至今,包括今朝鮮、韓國、日本的秋氏。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時期官吏秋官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秋官正,是唐高祖設(shè)置的官位,主管天文歷法,為了與“長秋監(jiān)令”有所區(qū)別,遂“以天為正”加稱“秋官正”。在秋官正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秋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南朝秋卿,屬于以官職稱號為氏。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置有秋卿之官稱(實為南朝梁衛(wèi)尉、廷尉、將作大匠三卿的合稱)。
在秋卿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號為姓氏這,稱秋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于鄂溫克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鄂溫克族拜英格哩氏,亦稱白亞格爾氏、白依爾氏,該氏族共有五個分支,即吾庫薩依爾千氏、布勒吉依爾千氏、昭倫千氏、烏永那千氏、查拉巴克千氏,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諾敏河流域)、墨爾根城(今黑龍江支流嫩江流域)。后有鄂倫春族、錫伯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yingeri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秋氏、白氏等。
源流七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秋佳氏,滿語為Ci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杏山(今遼寧錦州南部),后多冠漢姓為秋氏、邱氏。
?、?滿族秋舒哩氏,滿語為Ciosuri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下營子一帶),所冠漢姓即為秋氏。家族名人
秋胡
秋胡,春秋時魯國人。他娶妻五日后就去陳國作官,五年才回來。到家之前,見到路旁有一個婦人在采桑,秋胡上前贈與金飾,婦人不顧而去。到家后,秋胡將金子奉給母親。等他妻子到時,才發(fā)現(xiàn)就是采桑的那個婦人。其妻忍無可忍,數(shù)以不孝不義之罪,東走投河而死。
秋君
秋君。漢朝官員,王莽時任蘇郡太守。
秋英
秋英,明朝官員,明洪武年間任典史。
秋茂
秋茂,明朝官員,明永樂年間任山東僉事。
秋允
秋允,明朝學(xué)者,明弘治年間舉人。
秋逢慶
秋逢慶,明朝官員,任遂寧知縣。
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秋千,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于福建閩縣l(今福州),其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xí)文練武,曾自費(fèi)東渡日本留學(xué)。積極投身革命,先后參加過 三合會、光復(fù)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lián)絡(luò)會黨計劃響應(yīng)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fù)軍,擬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遷徙分布
秋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人口總數(shù)僅兩萬兩千八百余人,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三十六位。
秋氏主流發(fā)源于今山東中西部地區(qū),后遷播擴(kuò)散到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并在天水郡(今甘肅天水)形成郡姓望族。『百家姓章節(jié)目錄』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2536.html
熱門詩詞
- 水調(diào)歌頭(約李潼川飲即席賦) [魏了翁]
- 杵聲齊·砧面瑩 [賀鑄]
- 雜劇·漢鐘離度脫藍(lán)采和 [未知作者]
- 清平樂(杜陵春游圖) [周密]
- 眾星羅列(眾星羅列夜明深) [寒山]
- 憶王孫·短長亭子短長橋 [錢枚]
- 十拍子(上巳) [趙善扛]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 蠟炬風(fēng)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
-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 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
- 厭見千門萬戶,經(jīng)過北里南鄰
-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 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