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全》
-
歷史來源
源流一
源于泉姓,出自西周時期的泉府之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jù)史籍《鮚琦亭集·全氏世譜》記載:“全氏出自泉姓?!?br /> 西周時期,人們稱錢幣為“泉”,因設(shè)有泉府之官,負責掌管貨幣交流和集市貿(mào)易,隸屬于地官府司管轄。
在泉府官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官稱謂為姓氏者,稱泉氏,后來因“泉”字同音通“全”字,故有人改泉為全,稱全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唐代全節(jié)縣,屬于以居地名為氏。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子齊王李祐起兵謀反,李義滿之子李君球率部據(jù)守平陵縣城以抵抗李祐。事件平息后,唐太宗夸贊李君球,并改其縣為全節(jié)縣,以旌表李君球之忠。在李君球的支庶后裔以及居于全節(jié)城之住民中,皆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全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時期釋教都總統(tǒng)乞臺薩理,屬于長者賜改姓為氏。
元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宗教首領(lǐng),名叫萬全。
萬全,原名叫乞臺薩理,畏兀人(今維吾爾族),成吉思汗伏定西域回軍之時,家族隨之至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帶)。當時畏兀國王亦都護請于朝,盡歸其民,成吉思汗詔許之,遂復西還。
乞臺薩理則承襲先業(yè),不僅統(tǒng)領(lǐng)部族民眾,還隨漢家佛教大師深研佛學。待乞臺薩理學成之后,由于他精通經(jīng)、律、論,因此由其老師賜其漢名叫“萬全”。
萬全死后,他的兒子以父親的受賜漢姓為姓氏,稱全氏,在其后裔子孫以及族人中,亦多有沿襲全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杭噶坦氏,亦稱杭阿覃氏,世居羅和邁蘭(今內(nèi)蒙古興安盟科爾沁草原東北部與遼寧交界處),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anggatan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全氏。
?、?蒙古族布古魯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nèi)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qū))。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ugulut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全氏、甫氏等。
?、?蒙古族布忽納惕氏,在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全氏。
源流五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出自滿清開國元勛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在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的后裔子孫中,于清朝中葉即有改冠漢姓為全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滿族全佳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全佳氏,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滿語為Ciwangiya Hala,世居蓋州(今遼寧蓋州),所冠漢姓即為全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苗族、赫哲族、錫伯族、裕固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全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全氏,世代相傳至今。家族名人
全柔
全柔,吳郡錢唐(今浙江杭州西)人,東漢靈帝時舉孝廉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時他棄官歸鄉(xiāng)。后孫策入?yún)?,他起兵投奔孫策,被任為丹陽都尉,后為桂陽太守。
全琮
全琮(198-249),字子璜,全柔之子。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全琮很有謀略,曾參與多場重要戰(zhàn)役的謀劃。孫權(quán)將自己的女兒孫魯班嫁給了全琮,全琮的家族也成為吳國的名門;但全琮本人并不因此而驕橫跋扈,仍然以十分謙恭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
全整
全整,明代學者,字修齋,鄞人,喜好研究楊簡之學,不愿入仕。永樂初年,明成祖征召他編修《永樂大典》,他不愿就職。他稱他的書房為“三石草堂”,著有《三石山房文》。
全元起
全元起,南朝時醫(yī)學家,齊梁間人,史籍育作金元越或金元起的,并為訛字,據(jù)《南史·王僧儒傳》稱,全元起在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之前,曾就砭石一事造訪王僧儒。他的《注黃帝素問》,為我國最早對《素問》之注解。該書雖佚,但宋林億等在校正《黃帝內(nèi)經(jīng)》時,尚得見其書,并引錄其《內(nèi)經(jīng)素問》篇名次序。全氏醫(yī)術(shù)高明,當時有“得元起則生,舍之則死”之譽。
全皇后
全皇后,會稽人。宋理宗母慈憲夫人侄孫女。略涉書史,知古今。幼從父昭孫知岳州。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秩滿歸,道經(jīng)潭州,為元兵所困。逾年,圍解事平,至臨安。會忠王議納妃。臣僚遂言全氏侍其父昭孫往返江湖,備嘗艱險。其處富貴,必能盡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以母慈憲故,乃詔入宮,問曰:“爾父昭孫,昔在寶間沒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后對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崩碜谏町愔Z大臣曰:“全氏女,言辭甚令,宜配冢嫡,以承祭祀?!本岸ǘ辏?261年)十二月,冊為皇太子妃。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正月,冊為皇后。五年三月,歸寧山陰,恩贈宗親族人。十年,度宗卒,恭宗立,冊為皇太后。宋亡,從恭宗入朝于燕京。后為尼正智寺而終。《宋史》有傳。
全謙孫
全謙孫,字貞忠,元代鄞人。他與其弟全晉孫一起在陳塤門下學習,喜好研究楊簡之學。全謙孫之父全汝梅、兄全鼎孫、弟頤孫及全鼎孫之子全耆,三代人都置義田贍宗人,時人皆謂之“義田六老”。
全馀良
全馀良(1379―1441),潯州府龔州武林人(今廣西平南縣武林),祖籍柳城,辛酉正月初一日辰時,上距所生,洪武己未六月廿九日辰時,春秋六十有三。全馀良,祖籍廣西柳城,因為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天下大亂。全馀良從廣西柳城一路南下招兵買馬,募集數(shù)千人,到平南縣武林眾人推全馀良為大帥,討伐燕王朱棣,結(jié)果與燕王朱棣的軍隊作戰(zhàn)失敗,逃回來武林,永樂五年,自稱武林王。定居武林。
全大城
全大城,明代孝子,金溪人,字希孔。他的父親重病數(shù)月,他衣不解帶,日夜服侍。后來他的祖母患目盲,大城日夜以舌舐眼,得以復明。 全祖望:清代學者,字紹衣,鄞人,雍正舉人,乾隆年間舉鴻博。他為人有風節(jié),治學嚴謹,涉獵廣泛,著有《校水經(jīng)注》、《句余土音》、《鮚琦亭集》等。
全玉貴
全玉貴,清代保靖縣人。幼年隨父經(jīng)商貴州,寄籍鎮(zhèn)遠。稍長,入武庠,役身營伍,隸鎮(zhèn)遠鎮(zhèn)標。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清廷調(diào)黔軍前往鎮(zhèn)壓。他隨軍入廣西,充都統(tǒng)烏蘭泰部將,募兵300人,別為一營。咸豐二年二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全玉貴隨烏蘭泰率兵擊敗太平軍后隊,生俘天地會首領(lǐng)焦亮。烏蘭泰窮追不舍,太平軍在龍寮口大洞山設(shè)伏,大敗清軍,陣斬長壽、長瑞、董光甲、邵鶴齡四總兵。其時,清軍統(tǒng)帥賽尚阿飾敗夸功,偽造洪大全事跡,說洪是太平天國領(lǐng)導集團人物,鋪張其事,向清廷獻俘。清廷賞全玉貴銀700兩,保舉都司。太平軍進入湖南后,全玉貴隨向榮在后尾追,補貴州提標游擊。咸豐四年,太平軍占領(lǐng)安徽廬州,清廷命江南提督和春統(tǒng)帶各路兵勇,以圖規(guī)復,全玉貴被調(diào)赴援,加副將銜,署壽春鎮(zhèn)總兵,屯兵廬州城外,與太平軍接戰(zhàn),身被數(shù)創(chuàng)。在一次攻城戰(zhàn)役中,被太平軍槍炮擊傷 ,子彈入腹不得出,延至次年斃命,享年23歲。.
全祖望
全祖望,字紹衣,號謝山,鄞縣人,清代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博學才俊。乾隆元年(l736年)會試中進士,入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權(quán)貴,于次年辭官歸里,不復出任,專心致力于學術(shù),援繼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講紹興蕺山書院,從者云集,后又應(yīng)邀主講廣東端溪書院,對南粵學風影響頗深,在學術(shù)上,他推崇黃宗羲,自稱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萬斯同影響,專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鄉(xiāng)幫文獻,尤好搜羅古典文獻及金石舊拓,曾編成《天一閣碑目》,著作頗豐,撰有《鮚琦亭集》38卷及《外編》50卷,《詩集》l0卷,還有《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經(jīng)史問答》、《句馀土音》等,又七校《水經(jīng)注》,三箋南宋王應(yīng)麟《困學紀聞》,續(xù)選《甬上耆舊詩》,為我國文化寶庫增添了許多珍貴遺產(chǎn)。地望分布
浙江錢塘地區(qū)『百家姓章節(jié)目錄』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2547.html
熱門詩詞
- 蝶戀花(和彭孚先韻) [盧炳]
-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 [秦觀]
- 點絳唇(趙育才席上用東坡韻贈歌者) [楊無咎]
- 小重山(煙竹圖) [張炎]
- 菩薩蠻(自宜興還西岡作) [蘇庠]
- 沁園春(壽許宰二月初一) [程節(jié)齊]
- 南鄉(xiāng)子·詠瑞香 [顧太清]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亦有白骨歸咸陽,營家各與題本鄉(xiāng)
- 青海陣云匝,黑山兵氣沖
- 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
-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屈指數(shù)春來,彈指驚春去
- 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