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繆稱訓(xùn)》
-
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zhǔn),直乎繩,圓乎規(guī),方乎矩,包裹宇宙而無 表里,洞同覆載而無所礙。是故體道者,不哀不樂,不喜不怒,其坐無慮,其寢 無夢,物來而名,事來而應(yīng)。主者,國之心,心治則百節(jié)皆安,心擾則百節(jié)皆亂。 故其心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黃帝曰:“芒芒昧昧,從天 之道,與元同氣?!惫手恋抡?,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無岐道?9見者,遏 障之于邪,開道之于善,而民鄉(xiāng)方矣。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道者,物之所導(dǎo)也;德者,性之所扶也;仁者,積恩之見證也;義者,比于 人心而合于眾適者也。故道滅而德用,德衰而仁義生。故上世體道而不德,中世 守德而弗壞也,末世繩繩乎唯恐失仁義。君子非仁義無以生,失仁義,則失其所 以生;小人非嗜欲無以活,失嗜欲,則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懼失仁義,小人懼失 利。觀其所懼,知各殊矣。易曰:“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 吝。”其施厚者其報(bào)美,其怨大者其禍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無患者,古今未 之有也。是故圣人察其所以往,則知其所以來者。圣人之道,猶中衢而致尊邪: 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人以其所愿于 上,以交其下,誰弗戴?以其所欲于下,以事其上,誰弗喜?《詩》云:“媚茲 一人,應(yīng)侯慎德?!鄙鞯麓笠?,一人小矣。能善小,其能善大矣。
君子見過忘罰,故能諫;見賢忘賤,故能讓;見不足忘貧,故能施。情系于 中,行形于外。凡行戴情,雖過無怨;不戴其情,雖忠來惡。后稷廣利天下,猶 不自矜。禹無廢功,無廢財(cái),自視猶觖如也。滿如陷,實(shí)如虛,盡之者也。凡人 各賢其所說,而說其所快。世莫不舉賢,或以治,或以亂,非自遁,求同乎己者 也。己未必得賢,而求與己同者,而欲得賢,亦不幾矣!使堯度舜則可,使桀度 堯,是猶以升量石也。今謂狐貍,則必不知狐,又不知貍。非未嘗見狐者,必未 嘗見貍也。狐、貍非異,同類也。而謂狐貍,則不知狐、貍。是故謂不肖者賢, 則必不知賢;謂賢者不肖,則必不知不肖者矣。
圣人在上,則民樂其治;在下,則民慕其意。小人在上位,如寢關(guān)曝纊,不 得須臾寧。故《易》曰:“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毖孕∪颂幏瞧湮?,不可長也。 物莫無所不用,天雄烏喙,藥之兇毒也,良醫(yī)以活人;侏儒鼓師,人之困慰者也, 人主以備樂。是故圣人制其刂材,無所不用矣。勇士一呼,三軍皆辟,其出之也 誠。故倡而不和,意而不戴,中心必有不合者也。故舜不降席而王天下者,求諸 己也。故上多故,則民多詐矣,身曲而景直者,未之聞也。說之所不至者, 容貌 至焉;容貌之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明乎智,發(fā)而成形,精之至也。可 以形勢接,而不可以昭讠忌。戎、翟之馬,皆可以馳驅(qū),或近或遠(yuǎn),唯造父能盡其 力;三苗之民,皆可使忠信,或賢或不肖,唯唐、虞能齊其美。必有不傳者。中 行繆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蓋力優(yōu)而克不能及也。用百人之所能,則得百人之 力;舉千人之所愛,則得千人之心。辟若伐樹而引其本,千枝萬葉則莫得弗從也。 慈父之愛子,非為報(bào)也,不可內(nèi)解于心;圣人之養(yǎng)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 火之自熱,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及恃其力,賴其功者,若失火舟中。故君子 見始,其知終矣。媒妁譽(yù)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強(qiáng)飯之,莫之愛也。雖親父慈 母,不加于此,有以為,則恩不接矣。故送往者,非所以迎來也;施死者,非專 為生也。誠出于己,則所動者遠(yuǎn)矣。錦繡登廟,貴文也;圭璋在前,尚質(zhì)也。文 不勝質(zhì),之謂君子。故終年為車,無三寸之钅害,不可以驅(qū)馳;匠人斫戶,無一 尺之楗,不可以閉藏。故君子行斯乎其所結(jié)。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導(dǎo) 人;目之精者,可以消澤,而不可以昭讠忌。在混冥之中,不可諭于人。故舜不 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亂,蓋情甚乎叫呼也。無諸己,求諸人,古今未 之聞也。
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誠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遷而化, 情以先之也。動于上,不應(yīng)于下者,情與令殊也。故《易》曰:“亢龍有悔?!比?月嬰兒,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愛諭焉者,情也。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不 言之用者,曠曠乎大哉!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忠信形于內(nèi), 感動應(yīng)于外,故禹執(zhí)干戚,舞于兩階之間,而三苗服。鷹翔川,魚鱉沈,飛鳥揚(yáng), 必遠(yuǎn)害也。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 藏于中,而不能違其難也。故人之甘甘,非正為庶也,而庶焉往。君子之慘怛, 非正為偽形也,諭乎人心。非從外入,自中出者也。義正乎君,仁親乎父。故君 之于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為茍簡易;父之于子也,能發(fā)起之,不能使無憂尋。 故義勝君,仁勝父,則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圣人在上,化育如神。太上曰: “我其性與!”其次曰:“微彼,其如此乎!”故《詩》曰:“執(zhí)轡如組。”《 易》曰:“含章可貞?!边\(yùn)于近,成文于遠(yuǎn)。
夫察所夜行,周公慚乎景,故君子慎其獨(dú)也。釋近斯遠(yuǎn),塞矣。聞善易,以 正身難。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狐向丘而死,我其首禾乎!”故君子 見善則痛其身焉。身茍正,懷遠(yuǎn)易矣。故《詩》曰:“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小人之從事也,曰茍得,君子曰茍義。所求者同,所期者異乎!擊舟水中,魚沈 而鳥揚(yáng),同聞而殊事,其情一也。僖負(fù)羈以壺餐表其閭。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 禮不隆,而德有余,仁心之感恩接而よ怛生。故其入人深。俱之叫呼也,在家老 則為恩厚,其在責(zé)人則生爭斗。故曰:兵莫よ于意志,莫邪為下;寇莫大于陰陽, χ鼓為小。圣人為善,非以求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故人之憂 喜,非為鹿,焉焉往生也。故至人不容。故若瞇而撫,若跌而據(jù)。圣人之為 治,漠然不見賢焉,終而后知其可大也。若日之行,騏驥不能與之爭遠(yuǎn)。
今夫夜有求,與瞽師亻并,東方開,斯照矣。動而有益,則損隨之。故《易》 曰:“剝之不可遂盡也。故受之以復(fù)?!狈e薄為厚,積卑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 成輝,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離朱弗能見也。文王聞善如不及,宿不善如 不祥。非為日不足也,其憂尋推之也。故《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懷情抱質(zhì),天弗能殺,地弗能霾也。聲揚(yáng)天地之間,配日月之光,甘樂之者也。 茍向善,雖過無怨;茍不向善,雖忠來患。故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諸己 得也。聲自召也,貌自示也,名自命也,文自官也,無非己者。操銳以刺,操刃 以擊,何怨乎人?故管子文錦也,雖丑登廟;子產(chǎn)練染也,美而不尊。虛而能滿, 淡而有味,被褐懷玉者。故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男子樹蘭,美 而不芳,繼子得食,肥而不澤,情不相與往來也。
生所假也,死所歸也。故宏演直仁而立死,王子閭張掖而受刃,不以所托害 所歸也。故世治則以義衛(wèi)身,世亂則以身衛(wèi)義。死之日,行之終也,故君子慎一用 之。無勇者,非先懾也,難至而失其守也;貪婪者,非先欲也,見利而忘其害也。 虞公見垂棘之璧,而不知虢禍之及己也。故至道之人,不可遏奪也。人之欲榮也, 以為己也,于彼何益?圣人之行義也,其憂尋出乎中也,于己何以利?故帝王者 多矣,而三王獨(dú)稱;貧賤者多矣,而伯夷獨(dú)舉。以貴為圣乎?則圣者眾矣;以賤 為仁乎?則賤者多矣。何圣人之寡也。獨(dú)專之意樂哉!忽乎日滔滔以自新,忘老 之及己也。始乎叔季,歸乎伯孟,必此積也。不身遁,斯亦不遁人。故若行獨(dú)梁, 不為無人不兢其容。故使人信己者易,而蒙衣自信者難。情先動,動無不得;無 不得,則無,發(fā)而后快。故唐、虞之舉錯也,非以偕情也,快己而天下治; 桀、紂非正賊之也,快己而百事廢。喜憎議而治亂分矣。
圣人之行,無所合,無所離,譬若鼓,無所與調(diào),無所不比。絲管金石,小 大修短有敘,異聲而和;君臣上下,官職有差,殊事而調(diào)。夫織者日以進(jìn),耕者 日以卻,事相反,成功一也。申喜聞乞人之歌而悲,出而視之,其母也。艾陵之 戰(zhàn)也,夫差曰:“夷聲陽,句吳其庶乎!”同是聲而取信焉異。有諸情也。故心 哀而歌不樂,心樂而哭不哀。夫子曰:“弦則是也,其聲非也。”文者,所以接 物也,情系于中而欲發(fā)外者也。以文滅情,則失情;以情滅文,則失文。文情理 通,則鳳麟極矣。言至德之懷遠(yuǎn)也。輸子陽謂其子曰:“良工漸乎矩鑿之中。” 矩鑿之中,固無物而不周。圣王以治民,造父以治馬,醫(yī)駱以治病。同材而各自 取焉。上意而民載,誠中者也。未言而信,弗召而至,或先之也,忄及于不己知 者,不自知也。矜怛生于不足,華誣生于矜。誠中之人,樂而不忄及,如好聲, 熊之好經(jīng)。夫有誰為矜。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號而哭,嘰而哀,而知 聲動矣;容貌顏色,理詘亻曳倨佝,徇知情偽矣。故圣人栗栗乎其內(nèi),而至乎至 極矣。
功名遂成,天也;循理受順,人也。太公望、周公旦,天非為武王造之也; 崇侯、惡來,天非為紂生之也;有其世,有其人也。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澤; 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昔東戶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遺,耒耜余糧宿諸每首, 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故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凡高者貴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辭也;下者貴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讓也。故上左遷,則失其所 尊也;臣右還,則失其所貴矣。小快害道,斯須害儀。子產(chǎn)騰辭,獄繁而無邪, 失諸情者,則塞于辭矣。成國之道,工無偽事,農(nóng)無遺力,士無隱行,官無失法。 譬若設(shè)網(wǎng)者,引其綱而萬目開矣。舜、禹不再受命,堯、舜傳大焉,先形乎小也。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禪于家國,而天下從風(fēng)。故戎兵以大知小,人以小知大。 君子之道,近而不可以至,卑而不可以登,無載焉而不勝,大而章,遠(yuǎn)而隆,知 此之道,不可求于人,斯得諸己也。釋己而求諸人,去之遠(yuǎn)矣。
君子者,樂有余而名不足,小人樂不足而名有余。觀于有余不足之相去,昭 然遠(yuǎn)矣。含而弗吐,在情而不萌者,未之聞也。君子思義而不慮利,小人貪利而 不顧義。子曰:“鈞之哭也,曰:‘子予奈何兮乘我何’其哀則同,其所以哀則 異。”故哀樂之襲人情也深矣。鑿地漂池,非止以勞苦民也。各從其庶而亂生 焉。其載情一也,施人則異矣。故唐、虞日孳孳以致于王,桀、紂日怏怏以致于 死,不知后世之譏己也。凡人情,說其所苦即樂,失其所樂則哀。故知生之樂, 必知死之哀。有義者不可欺以利,有勇者不可劫以懼,如饑渴者不可欺以虛器也。 人多欲虧義,多憂害智,多懼害勇。曼生乎小人,蠻夷皆能之;善生乎君子, 誘然與日月爭光,天下弗能遏奪。故治國樂其所以存,亡國亦樂其所以亡也。金 錫不消釋則不流刑,上憂尋不誠則不法民。憂尋不在民,則是絕民之系也。君反 本,而民系固也。至德小節(jié)備,大節(jié)舉。齊桓舉而不密,晉文密而不舉。晉文得 之乎閨內(nèi),失之乎境外;齊桓失之乎閨內(nèi),而得之乎本朝。
水下流而廣大,君下臣而聰明。君不與臣爭功,而治道通矣。管夷吾、百里 奚經(jīng)而成之,齊桓、秦穆受而聽之。照惑者,以東為西,惑也;見日而寤矣。衛(wèi) 武侯謂其臣曰:“小子無謂我老而羸我,有過必謁之?!笔俏浜钊绺ベ氐觅?。 故老而弗舍,通乎存亡之論者也。人無能作也,有能為也;有能為也,而無能成 也。人之為,天成之。終身為善,非天不行;終身為不善,非天不亡。故善否, 我也;禍福,非我也。故君子順其在己者而已矣。性者,所受于天也;命者,所 遭于時(shí)也。有其材,不遇其世,天也。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指,或害 或利。求之有道,得之在命。故君子能為善,而不能必其得福;不忍為非,而未 能必免其禍。君,根本也;臣,枝葉也。根本不美,枝葉茂者,未之聞也。有道 之世,以人與國;無道之世,以國與人。堯王天下而憂不解,授舜而憂釋。憂而 守之,而樂與賢終,不私其利矣。
凡萬物有所施之,無小不可;為無所用之,碧瑜糞土也。人之情,于害之中 爭取小焉,于利之中爭取大焉。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同師而超群 者,必其樂之者也。弗甘弗樂,而能為表者,未之聞也。君子時(shí)則進(jìn),得之以義, 何幸之有!不時(shí)則退,讓之以義,何不幸之有!故伯夷餓死首陽之下,猶不自悔, 棄其所賤,得其所貴也。福之萌也綿綿,禍之生也分分。禍福之始萌微,故民 曼之。唯圣人見其始而知其終。故傳曰:“魯酒薄而邯鄲圍,羊羹不斟而宋國危。” 明主之賞罰,非以為己也,以為國也。適于己而無功于國者,不施賞焉;逆 于己便于國者,不加罰焉。故楚莊謂共雍曰:“有德者受吾爵祿,有功者受吾田 宅。是二者,女無一焉,吾無以與女?!笨芍^不逾于理乎!其謝之也,猶未之莫 與。周政至,殷政善,夏政行。行政善,善未必至也。至至之人,不慕乎行,不 慚乎善。含德履道,而上下相樂也,不知其所由然。有國者多矣,而齊桓、晉文 獨(dú)名;泰山之上有七十壇焉,而三王獨(dú)道。君不求諸臣,臣不假之君,修近彌遠(yuǎn), 而后世稱其大。不越鄰而成章,而莫能至焉。故孝己之禮可為也,而莫能奪之名 也。必不得其所懷也。
義載乎宜之謂君子,宜遺乎義之謂小人。通智得而不勞,其次勞而不病,其 下病而不勞。古人味而弗貪也,今人貪而弗味。歌之修其音也,音之不足于其美 者也。金石絲竹,助而奏之,猶未足以至于極也。人能尊道行義,喜怒取予,欲 如草之從風(fēng)。召公桑蠶耕種之時(shí),馳獄出拘,使百姓皆得反業(yè)修職。文王辭千里 之地,而請去炮烙之刑。故圣人之舉事也,進(jìn)退不失時(shí),若夏就,上車授綏 之謂也。老子學(xué)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學(xué)壺子,觀景柱而知持后矣。故圣 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其類若積薪樵,后者在上。人以義愛,以黨群,以群強(qiáng)。 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行者遠(yuǎn);義之所加者淺,則武之所制者小矣。鐸以 聲自毀,膏濁以明自鑠,虎豹之文來射,猿之捷來措。故子路以勇死,萇弘以 智困。能以智知,而未能以智不知也。故行險(xiǎn)者不得履繩,出林者不得直道,夜 行瞑目而前其手,事有所至,而明有所害。人能貫冥冥入于昭昭,可與言至矣。 鵲巢知風(fēng)之所起,獺穴知水之高下,暉目知晏,陰諧知雨,為是謂人智不如 鳥獸,則不然。故通于一伎,察于一辭,可與曲說,未可與廣應(yīng)也。甯戚擊牛角 而歌,桓公舉以大政;雍門子以哭見孟嘗君,涕流沾纓。歌哭,眾人之所能為也, 一發(fā)聲,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故唐、虞之法可效也。其諭人心,不可 及也。簡公以懦殺,子陽以猛劫,皆不得其道者也。故歌而不比于律者,其清濁 一也;繩之外與繩之內(nèi),皆失直者也。紂為象箸而箕子嘰,魯以偶人葬而孔子嘆, 見所始則知所終。故水出于山,入于海;稼生乎野,而藏乎倉。圣人見其所生, 則知其所歸矣。
水濁者魚僉,令苛者民亂。城峭者必崩,岸青者必陀。故商鞅立法而支 解,吳起刻削而車裂。治國譬若張瑟,大弦纟旦,則小弦絕矣。故急轡數(shù)策者, 非千里之御也。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施于四海。是故祿過其功者損, 名過其實(shí)者蔽。情行合而名副之,禍福不虛至矣。身有丑夢,不勝正行;國有妖 祥,不勝善政。是故前有軒冕之賞,不可以無功取也;后有斧鉞之禁,不可以無 罪蒙也。素修正者,弗離道也。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 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是故積羽沈舟,群輕折軸。 故君子禁于微。壹快不足以成善,積快而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積恨而成怨。 故三代之稱,千歲之積譽(yù)也;桀、紂之謗,千歲之積毀也。
天有四時(shí),人有四用。何謂四用?視而形之,莫明于目;聽而精之,莫聰于 耳;重而閉之,莫固于口;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見其形,耳聽其聲,口言其 誠,而心致之精,則萬物之化咸有極矣。地以德廣,君以德尊,上也;地以義廣, 君以義尊,次也;地以強(qiáng)廣,君以強(qiáng)尊,下也。故粹者王,者霸,無一焉者亡。 昔二皇鳳皇至于庭,三代至乎門,周室至乎澤。德彌粗,所至彌遠(yuǎn);德彌精,所 至彌近。君子誠仁,施亦仁,不施亦仁;小人誠不仁,施亦不仁,不施亦不仁。 善之由我,與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故情勝欲者昌,欲勝情者亡。欲知天道, 察其數(shù);欲行地道,物其樹;欲知人道,從其欲。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勿撓 勿攖,萬物將自清。
察一曲者,不可與言化;審一時(shí)者,不可與言大。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 月為明而弗能兼也,唯天地能函之。能包天地,曰唯無形者也。驕溢之君無忠臣, 口慧之人無必信。交拱之木,無把之枝;尋常之溝,無吞舟之魚。根淺則末短, 本傷則枝枯。福生于無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備,穢生于弗耨。圣人為善若 恐不及,備禍若恐不免。蒙塵而欲毋瞇,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 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發(fā),禍由己生。
圣人不求譽(yù),不辟誹,正身直行,眾邪自息。今釋正而追曲,倍是而從眾, 是與俗儷走,而內(nèi)無繩,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 嘗之而無味,視之而無形,不可傳于人。大戟去水,亭歷愈張,用之不節(jié),乃反 為病。物多類之而非,唯圣人知其微。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為 人上者不忘其下。誠能愛而利之,天下可從也。弗愛弗利,親子叛父。天下有至 貴而非勢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壽而非千歲也。原心反性,則貴矣;適 情知足,則富矣;明死生之分,則壽矣。言無常是,行無常宜者,小人也;察于 一事,通于一伎者,中人也;兼覆蓋而并有之,度伎能而裁使之者,圣人也。
『淮南子章節(jié)目錄』
淮南子 繆稱訓(xùn)譯文
道高到?jīng)]有頂點(diǎn),深到?jīng)]有底部;它比水準(zhǔn)平,比墨繩直,比規(guī)圓,比矩方;它包容宇宙天地?zé)o內(nèi)外之分,混沌覆載萬物沒有阻礙。所以領(lǐng)悟“道”體的人能不哀不樂、不喜不怒,坐時(shí)無思慮、睡時(shí)不做夢…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3567.html
熱門詩詞
- 詠懷(王業(yè)須良輔) [阮籍]
- 滿江紅·懷子由作 [蘇軾]
- 候人 [佚名]
- 還京樂(黃鐘商友人泛湖,命樂工以箏、笙、琵琶、方響迭奏) [吳文英]
- 秋至懷歸詩 [江淹]
- 西江月(叔父慶八十會作) [葛勝仲]
- 冉冉云(弄花雨) [韓淲]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夜來雨橫與風(fēng)狂,斷送西園滿地香
- 前經(jīng)洛陽陌,宛洛故人稀
-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
-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 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