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
-
《書》載“蠻夷猾夏”,《詩》稱“獫狁孔熾”,久矣其為中國患也。
秦、漢以來,匈奴久為邊害。孝武雖外事四夷,東平兩越、朝鮮,西討貳師、大宛,開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為中國輕重。而匈奴最逼于諸夏,胡騎南侵則三邊受敵,是以屢遣衛(wèi)、霍之將,深入北伐,窮追單于,奪其饒衍之地。后遂保塞稱藩,世以衰弱。建安中,呼廚泉南單干入朝,遂留內(nèi)待,使右賢王撫其國,而匈奴折節(jié),過于漢舊。然烏丸、鮮卑稍更強盛,亦因漢末之亂,中國多事,不遑外討,故得擅(漢)
[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殺略人民,北邊仍受其困。會袁紹兼河北,乃撫有三郡烏丸,寵其名王而收其精騎。
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頓。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太祖潛師北伐,出其不意,一戰(zhàn)而定之,夷狄懾服,威振朔土。遂引烏丸之眾服從征討,而邊民得用安息。后鮮卑大人軻比能復制御群狄,盡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東抵遼水,皆為鮮卑庭。數(shù)犯塞寇邊,幽、并苦之。田豫有馬城之圍,畢軌有陘北之敗。青龍中,帝乃聽王雄,遣劍客刺之。然后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由是邊陲差安,(漢)[漠]南少事,雖時頗鈔盜,不能復相扇動矣。烏丸、鮮卑即古所謂東胡也。其習俗前事,撰漢記者己錄而載之矣。故但舉漢末魏初以來,以備四夷之變云。
漢末,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眾五千余落,上谷烏丸大人難樓,眾九千余落,各稱王,而遼東屬國烏丸大人蘇仆延,眾千余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丸大人烏延。眾八百余落,自稱汗魯王,皆有計策勇健。中山太守張純叛人丘力居眾中,自號彌天安定王,為三郡烏丸元帥,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殺略吏民。靈帝末,以劉虞為幽州牧,募胡斬純首,北州乃定。后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小,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總攝三王部,眾皆從其教令。袁紹與公孫瓚連戰(zhàn)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助紹擊瓚,破之。紹矯制賜蹋頓、難峭王、汗魯王印綬,皆以為單于。后樓班大,峭王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蹋頓多畫計策。廣陽閻柔,少沒烏九、鮮卑中,為其種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丸校尉邢舉代之,紹因?qū)櫸恳园脖边?。后袁尚敗奔蹋頓,憑其勢,復圖冀州。
會太祖平河北,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猶持漢使節(jié),治廣寧如舊。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征蹋頓于柳城,潛軍詭道,未至百余里,虜乃覺。尚與蹋頓將眾逆戰(zhàn)于凡城,兵馬甚盛。太祖登高望虜陳,柳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其余遺迸皆降。
及幽州、并州柔所統(tǒng)烏丸萬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鮮卑步度根既立,眾稍衰弱。中兄扶羅韓亦別擁眾數(shù)萬為大人。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因烏丸校尉閻柔上貢獻。后代郡烏丸能臣氐等叛,求屬扶羅韓,扶羅韓將萬余騎迎之。到桑干,氐等議,以為扶羅韓部威禁寬緩,恐不見濟,更遣人呼軻比能。比能即將萬余騎到,當共盟誓。比能便于會上殺扶羅韓,扶羅韓子泄歸泥及部眾悉屬比能。比能自以殺歸泥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文帝踐阼,田豫為烏丸校尉,持節(jié)并護鮮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獻馬,帝拜為王。后數(shù)與軻比能更相攻擊,步度根部眾稍寡弱,將其眾萬余落保太原、雁門郡。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歸泥曰:“汝父為比能所殺,不念報仇,反屬怨家。今雖厚待汝,是欲殺汝計也。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由是歸泥將其部落逃歸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至黃初五年,步度根詣闕貢獻,厚加賞賜,是后一心守邊,不為寇害,而軻比能眾遂強盛。明帝即位,務欲綏和戎狄,以息征伐,羈縻兩部而已。至青龍元年,比能誘步度根深結(jié)和親,于是步度根將泄歸泥及部眾悉保比能,寇鈔并州,殺略吏民。帝遣驍騎將軍秦朗征之,歸泥叛比能,將其部眾降,拜歸義王,賜幢麾、曲蓋、鼓吹,居并州如故。步度根為比能所殺。
軻比能本小種鮮卑,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以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紹據(jù)河北,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jié)為進退。建實中,因閻柔上貢獻。太祖西征關(guān)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千余騎隨柔擊破銀。后代郡烏丸反,比能復助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為驍騎將軍,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復通貢獻。延康初,比能遣使獻馬。文帝亦立比能為附義王。
黃初二年,比能出諸魏人在鮮卑者五百余家,還居代郡。明年,比能帥部落大人小于代郡烏丸修武盧等三千余騎,驅(qū)牛馬七萬余口交市,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后與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斗,更相攻擊。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后。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乃與輔國將軍鮮于輔書曰:“夷狄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于天子。我與素利為仇,往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陳使瑣奴往,聞使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shù)數(shù)抄盜,又殺我弟,而誣我以抄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于天子?!陛o得書以聞,帝復使豫招納安慰。比能眾遂強盛,控弦十余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一決目前,終無所私,故得眾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憚之,然猶未能及檀石槐也。
太和二年,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郁筑鞬,大破之。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上谷太守閻志,柔之弟也,素為鮮卑所倍。志往解喻,即解圍去。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領(lǐng)校尉,撫以恩信。
比能數(shù)款塞,詣州奉貢獻。至青龍元年,比能誘納步度根,使叛并州,與結(jié)和親,自勒萬騎迎其累重于陘北。并州刺史畢軌遣將軍蘇尚、董弼等擊之,比能遣子將騎與尚等會戰(zhàn)于樓煩,臨陳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韓龍刺殺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彌加、厥機皆為大人,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道遠初不為邊患,然其種眾多于比能。建安中,因閻柔上貢獻,通市,太祖皆表寵以為王。厥機死,又立其子沙末汗為親漢王。
延康初,又各遣使獻馬。文帝立素利、彌加為歸義王。素利與比能更相攻擊。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以弟成律歸為王,代攝其眾。
《書》稱: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其九服之制,可得而言也。然荒域之外,重譯而至,非足跡車軌所及,未有知其國俗殊方者也。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環(huán)之獻,東夷有肅慎之貢,皆曠世而至,其遐遠也如此。及漢氏遣張騫使西域,窮河源,經(jīng)歷諸園,遂置都護以總領(lǐng)之,然后西域之事具存,故漢宮得詳載焉。魏興,西域雖不能盡至,其大國龜茲、于寘、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車師之屬。無歲不奉朝貢,略如漢氏故事。而公孫淵仍父祖三世有遼東,天子為其絕域,委以海外之事,遂隔斷東夷,不得通于諸夏。景初中,大興師旅,誅淵,又潛軍浮海,收樂浪、帶方之郡,而后海表謐然,東夷屈服。其后高句麗背叛,又遣偏師致討,窮追極遠,逾烏丸、骨都,過沃沮,踐肅慎之庭,東臨大海。長老說有異面之人,近日之所出,遂周觀諸國,采其法俗,小大區(qū)別,各有名號,可得詳紀。雖夷狄之邦,而俎豆之象存。中國失禮,求之四夷,猶信。
故撰次其國,列其同異,以接前史之所未備焉。
夫余在長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戶八萬。其民土著,有宮室、倉庫、牢獄。多山陵、廣澤,于東夷之域最平敝。土地宜五谷,不生五果。其人粗大,性強勇謹厚,不寇鈔。國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仆。諸加別主四出,道大者主數(shù)千家,小者數(shù)百家。食飲皆用俎豆。會同、拜爵、洗爵,揖讓升降。以殷正月祭天,國中大會,連日飲食歌舞,名曰迎鼓,于是時斷刑獄,解囚徒。在國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褲,履革鞜。出國則尚繒繡錦罽,大人加狐貍、狖白、黑貂之裘,以金銀飾帽。譯人傳辭,皆跪,手據(jù)地竊語。用刑嚴急,殺人者死,沒其家人為奴婢。竊盜一責十二。男女淫,婦人妒,皆殺之。尤僧妒,已殺,尸之國南山上,至腐爛。女家欲得,輸牛馬乃與之。兄死妻嫂,與匈奴同俗。其國善養(yǎng)牲,出名馬、赤玉、貂狖、美珠。珠大者如酸棗。以弓矢刀矛為兵,家家自有鎧仗。國之耆老自說古之亡人。作城柵皆員,有似牢獄。行道晝夜無老幼皆歌,通日聲不絕。有軍事亦祭天,殺牛觀蹄以占吉兇,蹄解者為兇,合者為吉。有敵,諸加自戰(zhàn),下戶俱擔糧飲食之。其死,夏月皆用冰。殺人殉葬。多者百數(shù)。厚葬,有槨無棺。
夫余本屬玄菟。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臺更屬遼東。時句麗、鮮卑強,度以夫余在二虜之間,妻以宗女。尉仇臺死,簡位居立。無適子,有孽子麻余。位居死,諸加共立麻余。牛加兄子名位居,為大使,輕財善施,國人附之,歲歲遣使詣京都貢獻。
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儉討句麗,遣玄菟太守王頎詣夫余,位居遣大加郊迎,供軍糧。季父牛加有二心,位居殺季父父子,籍沒財物,遣使簿斂送官。舊夫余俗,水旱不調(diào),五谷不熟,輒歸咎于王,或言當易,或言當殺。麻余死,其子依慮年六歲,立以為王。漢時,夫余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有玉匣一具。今夫余庫有玉璧、珪、瓚數(shù)代之物,傳世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
其印文言“(氵歲)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氵歲)城,蓋本(氵歲)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自謂“亡人”,抑有似也。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氵歲)貊,東與沃沮,北與夫余接。都于丸都之下,方可二千里,戶三萬。多大山深谷,無原澤。隨山谷以為居,食澗水。無良田,雖力佃作,不足以實口腹。其俗節(jié)食,好治宮室,于所居之左右立大屋,祭鬼神,又祠靈星、社稷。其人性兇急,喜寇抄。其國有王,其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雛加、主簿、優(yōu)臺丞、使者、皂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級。
東夷舊語以為以為夫余別種,言語諸事,多與夫余同,其性氣、衣服有異。本有五族,有渭奴都、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涓奴部為王,稍微弱,今桂婁部代之。漢時賜鼓吹技人,常從玄菟郡受朝服,衣幘,高句麗令主其名籍。后稍驕恣,不復詣郡,于東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幘其中,歲時來取之,今胡猶名此城為幘溝溇。溝溇者,句麗名城也。其置官,有對盧則不置沛者,有沛者則不置對盧。王之宗族,其大加皆稱古雛加。涓奴部本國主,今雖不為王,適統(tǒng)大人,得稱古雛加,亦得立宗廟,祠靈星、社稷。絕奴部世與王婚,加古雛之號。諸大加亦自置使者、皂衣先人,名皆遠于王,如卿大夫之家臣,會同坐起,不得與王家使者、阜衣先人同列。其國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萬余口,下戶遠擔米糧魚監(jiān)供給之。其民喜歌舞,國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戲。無大倉庫,家家自有小倉,名之為桴京。其人潔清自喜,善藏釀。跪拜申一腳,與夫余異,行步皆走。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名曰東盟。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大加、主簿頭著幘,如幘而無余,其小加著折風,形如弁。其國東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國中大會;迎隧神還于國東上祭之,置木隧于神坐。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人妻子為奴婢。其俗作婚姻,言語已定。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長大,乃將婦歸家。其俗淫。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終之衣。厚葬,金銀財幣,盡于送死,積石為封,列種松柏。其馬皆小,便登山。國人有氣力,習戰(zhàn)斗,沃沮、東(氵歲)皆屬焉。又有小水貊。句麗作國,依大水而居。西安平縣北有有小水,南流人海,句麗別種依小水作國,因名之為小水貊,出好弓,所謂貊弓是也。
王莽初發(fā)高句麗兵以伐胡,不欲行,強迫遣之,皆亡出塞為寇盜。遼西大尹田譚追擊之,為所殺。州郡縣歸咎于句麗侯騊.嚴尤奏言:“貊人犯法,罪不起于騊,且宜安慰,今猥被之大罪,恐其遂反?!泵Р宦?,詔尤擊之。尤誘期句麗侯騊至而斬之,傳送其首詣長安。莽大悅,布告天下,更名高句麗為下句麗。當此時為侯國,漢光武帝八年,高句麗王遣使朝貢,始見稱王。
至殤、安之間,句麗王宮數(shù)寇遼東,更屬玄菟。遼東太守蔡風、玄菟太守姚光以宮為二郡害,興師伐之。宮詐降請和,二郡不進。宮密遣軍攻玄菟,焚燒候城,入遼隧,殺吏民。后宮復犯遼東,蔡風輕將吏士追討之,軍敗沒。宮死,于伯固立。順、桓之間,復犯遼東,寇新安、居鄉(xiāng),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殺帶方令,略得樂浪太守妻子。靈帝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虜數(shù)百級,伯固降,屬遼東。(嘉)[熹]平中,伯固乞?qū)傩?。公孫度之雄海東也,伯固遣大加優(yōu)居、主簿然人等助度擊富山賊,破之。伯固死,有二子,長子拔奇,小于伊夷模。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為王。自伯固時,數(shù)寇遼東,又受亡胡五百余家。建安中,公孫康出軍擊之,破其國,焚燒邑落。拔奇怒為兄而不得立,與渭奴加各將下戶三萬余口詣康降,還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國,今日所在是也。拔奇遂往遼東,有子留句麗國,今古雛加駁位居是也。
其后復擊玄菟,玄菟與遼東合擊,大破之。
伊夷模無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宮。伊夷模死,立以為王,今句麗王宮是也。其曾祖名宮,生能開目視,其國人惡之。及長大,果兇虐,數(shù)寇抄,國見殘破。今王生墮地,亦能開目視人,句麗呼相似為位,似其祖,故名之為位宮。位宮有力勇,便鞍馬,善獵射。景初二年,太尉司馬宣王率眾討公孫淵,宮遣主簿大加將數(shù)千人助軍。正始三年,宮寇西安平,其五年,為幽州刺史毋丘儉所破。語在《儉傳》。
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之東,濱大海而居。其地形東北狹,西南長,可千里,北與挹婁、夫余,南與(氵歲)貊接。戶五千,無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長帥。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漢初,燕亡人衛(wèi)滿王朝鮮,時沃沮皆屬焉。
漢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鮮,殺滿孫右渠,分其地為四郡,以沃沮城為玄菟郡。后為夷貊所侵,徙句麗西北,今所謂玄菟故府是也。沃沮還屬樂浪。漢以土地廣遠,在單單大領(lǐng)之東,分置東部都尉,治不耐城,別主領(lǐng)東七縣,時沃沮亦皆為縣。漢光武六年,省邊郡,都尉由此罷。其后皆以其縣中渠帥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諸縣皆為侯國。
夷狄更相攻伐,唯不耐(氵歲)侯至今猶置功曹、主簿諸曹,皆(氵歲)民作之。沃沮諸邑落渠帥,皆自稱三老,則故縣國之制也。國小,迫于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麗。句麗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使相主領(lǐng),又使大加統(tǒng)責其租稅,貊布、魚、鹽、海中食物,千里擔負致之,又送其美女以為婢妾,遇之如奴仆。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種。人性質(zhì)直強勇,少牛馬,便持矛步戰(zhàn)。食飲居處,衣服禮節(jié),有似句麗。其葬作大木槨,長十余丈,開一頭作戶。新死者皆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
舉家皆共一槨,刻木如生形,隨死者為數(shù)。又有瓦(钅歷),置米其中,編縣之于槨戶邊。
毋丘儉討句麗,句麗王宮奔沃沮,遂近師擊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斬獲首虜三千余級,宮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與挹婁接。
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巖深穴中為守備,冬月冰凍,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頎別遣追討宮,盡其東界。問其耆老:“海東復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常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shù)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其兩袖長三丈。又得一破船,隨波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沃沮東大海中。
挹婁在夫余東北千余里,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其土地多山險。
其人形似夫余。言語不與夫余、句麗同。有五谷、牛、馬、麻布。人多勇力,無大君長,邑落各有大人。處山林之間,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為好。土氣寒,劇于夫余。其俗好養(yǎng)豬,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豬膏涂身,厚數(shù)分,以御風寒。夏則裸袒,以尺布隱其前后,以蔽形體。其人不潔,作溷在中央,人圍其表居,其弓長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長尺八寸,青石為鏃,古之肅慎氏之國也。
善射,射人者皆入因。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謂挹婁貂是也。自漢已來,臣屬夫余,夫余責其租賦重,以黃初中叛之。夫余數(shù)伐之,其人眾雖少,所在山險,鄰國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國便乘船寇盜,鄰國患之。東夷飲食類皆用俎豆,唯挹婁不,法俗最無綱紀也。
?。ㄣ邭q)南與辰韓,北與高句麗、沃沮接,東窮大海,今朝鮮之東皆其地也。戶二萬。昔箕子既適朝鮮,作八條之教以教之。無門戶之閉而民不為盜。其后四十余世,朝鮮侯淮僭號稱王。陳勝等起,天下叛秦,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shù)萬口。燕人衛(wèi)滿,魋結(jié)夷服,復來王之。漢武帝伐滅朝鮮,分其地為四郡。自是之后,胡、漢稍別。無大君長,自漢已來,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統(tǒng)主下戶。其耆老舊自渭與句麗同種。其人性愿愨,少嗜欲,有廉恥,不請句麗。言語法俗大抵與句麗同,衣服有異。男女衣皆著曲領(lǐng),男子系銀花廣數(shù)寸以為飾。自單單大山領(lǐng)以西屬樂浪,自領(lǐng)以東七縣,都尉主之,皆以(氵歲)為民。后省都尉,封其渠帥為侯,今不耐(氵歲)皆其種也。漢末更屬句麗。
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妄想涉入。同姓不婚。多忌諱,疾病死亡輒捐棄舊宅,更作新居。有麻布,蠶桑作綿,曉候星宿,豫知年歲豐約。不以珠玉為寶。常用十月節(jié)祭天,晝夜飲酒歌舞,名之為舞天。又祭虎以為神。其邑落相侵犯,輒相罰責生口牛馬,名之為責禍。殺人者償死。少寇盜。作矛長三丈,或數(shù)人共持之,能步戰(zhàn)。樂浪擅弓出其地。其海出班魚皮,土地饒文豹,又出果下馬,漢桓時獻之。
正始六年,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以領(lǐng)東(氵歲)屬句麗,興師伐之,不耐侯等舉邑降。其八年,詣闕朝貢,詔更拜不耐(氵歲)王。居處雜在民間,四時詣郡朝謁。二郡有軍征賦調(diào),供給役使,遇之如民。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
方可四千里。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日弁韓。辰韓者,古之辰國也。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無城郭。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yōu)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咨離牟盧國、素謂干國、古爰國、莫盧國、卑彌國、占離卑園、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離國、監(jiān)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nèi)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卑離因、日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涂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云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涂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云國,不斯?jié)逍皣?、爰池國、干馬國、楚離國、凡五十余國。
大國萬余家,小國數(shù)千家,總十余萬戶。辰王治月支國。臣智或加優(yōu)呼臣云遣支報安邪踧支濆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號。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即將、都尉、伯長。
侯準既僭號稱王。為燕亡人衛(wèi)滿所攻奪,將其左右宮人走人海。居韓地,自號韓王。
其后絕滅,今韓人猶有奉其祭祀者。漢時屬樂浪郡,四時朝謁。
桓、靈之末,韓(氵歲)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
建安中,公孫康分屯有縣以南荒地為帶方郡,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伐韓(氵歲),舊民稍出,是后倭、韓遂屬帶方。景初中,明帝密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諸韓國臣智加賜邑郡印綬,其次與邑長。其俗好衣幘,下戶詣郡朝謁,皆假衣幘,自服印綬衣幘千余有人。部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tǒng)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樂浪,吏譯轉(zhuǎn)有異同,臣智激韓忿,攻帶方郡崎離營。時太守弓遵、樂浪太守劉茂興兵伐之,遵戰(zhàn)死,二郡遂滅韓。
其俗少綱紀,國邑雖有主帥,邑落雜居,不能善相制御。無跪拜之禮。居處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戶在上,舉家共在中,無長幼男女之別。其葬有槨無棺,不知乘牛馬,牛馬盡于送死。以瓔珠為財寶。或以綴衣為飾,或以縣頸垂耳,不以金銀錦繡為珍。其人性強勇,魁頭露紒。如靈兵,衣布袍,足履革(足喬)蹋。其國中有所為及官家使筑城郭,諸年少勇健者,皆鑿脊皮,以大繩貫之,又以丈許木鍤之,通日歡呼作力,不以為痛,既以勸作,且以為健。常以五月下種訖,祭鬼神,群聚歌舞,飲酒晝夜無休。其舞,數(shù)十—人懼起相隨,踏地低昂,手足相應,節(jié)奏有似鐸舞。
十月農(nóng)功畢,亦復如之。信鬼神,園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諸國各有別邑,名之為蘇涂。立大木,懸鈴鼓,事鬼神。諸亡逃至其中,皆不還之,好作賊。其立蘇涂之義,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惡有異。其北方近郡諸國差曉禮俗,其遠處直如囚徒奴婢相聚。無他珍寶。禽獸草木略與中國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細尾雞。其尾皆長五尺余。其男子時時有文身。又有州胡在馬韓之西海中大島上,其人差短小,言語不與韓同,皆髡頭如鮮卑,但衣韋,好養(yǎng)牛及豬。其衣有上無下,略如裸勢。乘船往來,市買韓中。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入避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齊之名物也。名樂浪人為阿殘;東方人名我為阿,謂樂浪人本其殘余人。今有名之為秦韓者。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弁辰亦十二國,又有諸小別邑,備有渠帥,大者名臣智。其次有險側(cè),次有樊(氵歲),次有殺奚,次有邑借。有已柢國、不斯國、弁辰彌離彌彌凍國、并辰接涂國、勤耆國、難彌離凍國、弁辰古資彌凍國、弁辰古淳是國、冉奚國、弁辰半路國、弁辰樂奴園、軍彌國弁軍彌國、弁辰彌烏邪馬國、如湛國、弁辰甘路國、戶路國、州鮮國、馬延國、弁辰狗邪國,弁辰走漕馬國、弁辰安邪國、馬延國、弁辰瀆盧國、斯盧國、優(yōu)由園、弁、辰韓合二十四國,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其十二國屬辰王。
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不得自立為王。土地肥美,宜種五谷及稻,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嫁娶禮俗,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飛揚。國出鐵,韓、(氵歲)、倭皆從取之。諸市買皆用鐵,如中國用錢,又以供給二郡。俗喜歌舞飲酒。有瑟,其形似筑,彈之亦有音曲。兒生,便以石厭其頭,欲其褊。今辰韓人皆褊頭。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戰(zhàn),兵仗與馬韓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語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灶皆在戶西。其瀆盧國與倭接界。十二國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潔清,長發(fā)。亦作廣幅細布。法俗特嚴峻。
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余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可四百余里,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余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糴。
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渤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方可三百里,多竹木叢林,有三千許家,差有田地,耕田猶不足食,亦南北市糴。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盧國,有四千余戶,濱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見前人。好捕魚鰒,水無深淺,皆沉沒取之。
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漠觚、柄渠觚。有千余戶,世有王,皆統(tǒng)屬女王國,郡使往來常所駐。東南至奴國百里,官曰兕馬觚、副曰卑奴母離,有二萬余戶。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離,有千余家。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官曰彌彌,副曰彌彌那利,可五萬余戶。南至邪馬壹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可七萬余戶。
自女王國以北,其戶數(shù)道里可得略載,其余旁國遠絕,不可得詳。次有斯馬國,次有已百支奴國,次有伊邪國,次有都支國,次有彌奴國,次有好古都國,次有不呼國,次有姐奴國,次有對蘇國,次有蘇奴國,次有呼邑園,次有華奴蘇奴國,次有鬼國,次有為吾國,次有鬼奴國,次有邪馬國,次有躬臣國,次有巴利國,次有支惟國,次有烏奴國,次有奴國,此女王境界所盡。其南有狗奴國,男子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屬女王。
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余里。
男子無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來,其使詣中國,皆自稱大夫。夏后少康之子封于會稽,斷發(fā)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水人好沉沒捕魚蛤,文身亦以厭大魚水禽,后稍以為飾。諸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其風俗不淫,男子皆露紒,以木綿招頭。其衣橫幅,但結(jié)束相連,略無縫。婦人被發(fā)屈紒,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種禾稻、纻麻、蠶桑、緝績,出細纻、縑綿。其地無牛馬虎豹羊鵲。兵用矛、楯、木弓。木弓短下長上,竹箭或鐵鏃或骨簇,所有無與儋耳、朱崖同。倭地溫暖,冬夏食生萊,皆徒跣。有屋室,父母兄弟臥息異處,以朱丹徐其身體,如中國用粉也。食飲用籩豆,手食。其死,有棺無槨,封土作冢。
始死停喪十余日,當時不食肉,喪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飲酒。已葬,舉家詣水中澡浴,以如練沐。其行來渡海詣中國,恒使一人不梳頭,不去蟣虱,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婦人,如喪人,名之為持衰。若行者吉善,共頓其生口財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便欲殺之,謂其持衰不謹。出真珠、青玉。其山有丹,其木有柟、杼、豫樟、杼櫪、橿、烏號、楓香,其竹筱竿、桃支。有姜、桔、椒、蓑荷,不知以為滋味。有獼猴、黑雉。
其俗舉事行來,有所云為,輒灼骨而卜,以占吉兇,先告所卜,其辭如令龜法,視火坼占兆。其會同坐起,父子男女無別,人性嗜酒。見大人所敬,但搏手以當跪拜。其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國大人皆四五婦,下戶或二三婦。婦人不淫,不妨忌。
不盜竊,少諍訟。其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戶。及宗族尊卑,備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賦。有邸閣。國國有市,交易有無,使大倭監(jiān)之。自女王國以北,特置一大率,檢察諸國,諸國畏憚之。常治伊都國,于國中合如刺史。王遣有詣京都、帶方郡、諸韓國,及郡使倭國,皆臨津搜露,傳送文書賜遣之物詣女王,不得差錯。下戶與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傳辭說事,或蹲或跪,兩手據(jù)地,為之恭敬。對應聲曰噫,比如然諾。
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
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wèi)。女王國東渡海千余里,復有國,皆倭種。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參問倭地,絕在海中洲島之上,或絕或連,閡旋可五千余里。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詣郡,求詣天于朝獻,太守劉夏遣吏將送詣京都。其年十二月,詔沼書報倭女王曰:“制詔親魏倭王卑彌呼:帶方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奉汝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
汝所在逾遠,乃遣使貢獻,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裝封付帶方太守假授汝。其綏撫種人,勉為孝順。汝來使難升米,牛利涉遠,道路勒勞,今以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牛利為率善校尉,假銀印青綬,引見勞賜遣還。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約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綿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廳。皆將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p>
正始元年,太守弓遵遣建中校尉梯俊等奉詔書印綬詣倭國,拜假倭王。并赍詔賜金、帛、錦罽、刀、鏡、采物,倭王因使上表答謝恩詔。其四年,倭王復遣使大夫伊聲耆、掖邪狗等八人,上獻生口、倭錦、絳青縑、綿衣、帛布、丹木、?狗?、短弓矢。掖邪狗等壹拜率善中郎將印綬。其六年,詔賜倭難升米黃幢,付郡假授。其八年,太守王頎到官。倭女王卑彌呼與狗奴國男王卑彌弓呼素不和,遣倭載斯、烏越等詣郡說相攻擊狀。
遣塞曹掾史張政等因赍詔書、黃幢,拜假難升米為檄告喻之。卑彌呼以死,大作冢,徑百余步,徇葬者奴婢百余人。更立男王,國中不服,更相誅殺,當時殺千余人。復立卑彌呼宗女壹與,年十三為王,國中遂定。政等以檄告喻壹與,壹與遣倭大夫率善中郎將掖邪狗等二十人送政等還,因詣臺,獻上男女生口三十人,貢白殊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異文雜錦二十匹。
評曰:《史》、《漢》著朝鮮、兩越,東京撰錄西羌。魏世匈奴遂衰,更有烏丸、鮮卑,爰及東夷,使譯時通,記述隨事,豈常也哉!
『上一章』『三國志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三國志 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譯文
(烏丸傳、鮮卑傳、東夷傳)烏丸、鮮卑、東夷傳《尚書·堯典》說:“蠻夷擾亂中國?!薄对娊?jīng)·小雅·六月》說:“犭嚴狁極其囂張?!彼麄儗χ袊那趾闀r久遠。…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4855.html
熱門詩詞
- 【不知宮調(diào)】時新樂 [周文質(zhì)]
- 青玉案 [晁補之]
- 江神子·杏花村館酒旗風 [謝逸]
- 好事近(懷歸) [趙善括]
- 選冠子(送歌者入閩,用月巢韻) [劉塤]
- 踏莎行·柳絮風輕 [謝逸]
- 減字木蘭花(荔枝二首) [李綱]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