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十九》
-
十八日天色明麗,待夫,上午始行。周文韜、粱心谷與茂林師遠(yuǎn)送,訂后期而別。東過紅石崖下。其北石山有洞南向,甚崆峒,惜不及登,〔直東即出東隘,可五十里至舊州,又三十里為刁村,又三十里為土上林縣。
余從鎮(zhèn)遠(yuǎn)道,乃〕從此南入山,土石相間而出。五里,南逾一石山脊,亦置隘門,是名峺腋。下嶺東南行,山夾間始有田疇。又五里,得一聚落曰鄧村今作下鄧,換夫。又東入山峽,過一脊,換夫于路。
其處村在山北,呼之而出。又二里,飯于咹村。村人以蟲為“咹”,形如長身蟋蟀,而首有二眼,光如蜻蜓,亦一異也。
又東南行山峽間,三里,換夫于北麓。又東南半里,渡小溪。半里,復(fù)上土山,其嶺甚峻。半里登其巔,日已暮矣。東南下山一里,抵其塢。
又暗行半里,抵一村。時顧奴候夫,后久而始至。得夫,又秉炬行。又東南下,渡一小溪,復(fù)南循水上山峽間,時聞水聲潺潺,不可睹也。共五里而宿于下寧峒之峒槽村。問上寧峒,已在其西上流。是日約行三十里。
自十一月初三至向武,十八日起行,共十六日。向武石峰,其洞甚多,余所游者七:為百感洞,又東洞,又下洞,又后巖水洞;為瑯山洞,又下洞;為龍巷東北江流所入之上洞。
其過而未登者三:為〔瑯山東北二里,〕中江墜穴之上,高岸南向洞;又為〔瑯山東南二里,〕南江所繞獨峰之上西南向洞;又為州東北巨峰南向洞,〔洞在紅崖峰北。〕其聞而未至者二:為吉樣,在西南四十里,韋守老所居?!捕辞昂笸?,溪流其間?!碁槎?,土音豐輦,在東南三十里。
二洞又最以奇著者也。
〔共十二洞云?!乘沃钇嬲?,百感雄邃宏麗,瑯山層疊透漏,百感東洞曲折窈窕,百感水洞杳渺幽閟bì掩閉,各擅其勝,而百感為巨擘矣。
枯榕江〔即州北大溪,〕自向武西南境東流,自北岸寨抵向武北龍巷村之前。其東有石峰一枝,東西如屏橫列。江當(dāng)其西垂,分而為三:北枝東循峰北入峽,為正派;中枝東循峰南,停而大,為中江;南枝東南流田塍間,小而急,為南江。入峽者東北轉(zhuǎn)五里,山勢四逼,遂東搗石崖穴中,勢若奔馬齊驅(qū)。下坂,入山而東,經(jīng)百感巖,北透其下,為水洞者也。循山南者,東行二里,忽下墜土穴,此派經(jīng)流獨短。亦北注石山而一,想亦潛通百感者也。南行塍間者,東繞平疇中兩獨峰之南,又東抵隘門嶺西麓,折而北,直趨百感東洞之下,稍東入峽,亦下墜土穴,而北入百感。三流分于橫列石峰之西,隔山岐壑,而均傾地穴,又均復(fù)合于百感一巖之中,而北出為大溪,始東北流峽去,經(jīng)土上林之刁村而入右江。
百感巖北,有村曰百感村。村東南向,廬舍之下有小流三派,從石穴溢而成渠,大溪自百感巖出,即與之合流。始知此山其中皆空,水無不出入旁通也。
百感巖在向武州東北七里。其西南即分水橫列之山,中江之水所由入者,其東南即隘門嶺之山,北邐而屏于東,南江之水所由折而北入者,其西北即此山之背,環(huán)為龍巷東入之內(nèi)塢,北江之水所由搗而下者;其東北即此山后門,繞而為百感村,眾江既潛合于中,所由北出者。此山外之四面也。
而其巖則中辟于山之半,南通二門皆隘:一為前門,一為偏穴。北通一門甚拓,而北面層巒阻閟,不通人間。
自州來,必從南門入,故巨者反居后,而隘者為前。
前門在重崖之上,其門南向。
初抵山下,東北攀級以上,仰見削崖,高數(shù)百仞,其上杙木橫棧,緣崖架空,如帶圍腰,東與云氣同其蜿蜒。既而西上危梯三十級,達(dá)崖之半,有坪一掌,石竅氤氳yīnyūn氣或光混便動蕩貌,然裂而深。
由其東緣崖端石級而左,為東洞;由其西踐棧而右,為正洞之前門。棧闊二尺,長六七丈,石崖上下削立,外無纖竇片痕,而虬枝古干,間有斜騫于外,倒懸于上者,輒就之橫木為杙. 外者藉樹杪,內(nèi)者鑿石壁,復(fù)以長木架其上為梁,而削短枝橫鋪之,又就垂藤以絡(luò)于外。
人踐其上,內(nèi)削壁而外懸枝,上倒崖而下絕壑,飛百尺之浮桴,俯千仞而無底,亦極奇極險矣。棧西盡,又北上懸梯十余級,入洞前門。門南向,其穴高三尺五寸,闊二尺,僅容傴僂入。
下丈許,中平,而石柱四環(huán)如一室,旁多纖穴,容光外爍,宿火種于中。
爇炬由西北隙下,則窅yǎo深遠(yuǎn)貌然深陷。
此乃洞之由明而暗處也。下處懸梯三十級,其底開夾而北,仰眺高峻。
梯之下,有小穴伏壁根。
土人云:“透而南出,亦有明室一圍,南向。”則前門之下層,當(dāng)懸棧之下者也。由夾北入,路西有穴平墜如井,其深不測。
又入其西壁下,有洼穴斜傾西墜。
土人云:“深入下通水穴,可以取水?!比涣魃驰転a,不能著足也。西壁上有奧室圍環(huán)中拓,若懸琉璃燈一盞,乃禪室之最閟者。出由其東,又北過一隘,下懸梯三十級,其底甚平曠,石紋粼粼,俱作荔枝盆。其西懸〔乳〕萎蕤wěiruí下垂?fàn)睿氏抖?,如穿云葉。稍北轉(zhuǎn)而西上,望見微光前透甚遙,躡沙坂從之,透隘門西出,則赫然大觀,如龍宮峨闕,又南北高穹,光景陸離,耳目閃爍矣。此乃洞之由暗而明處也。其洞內(nèi)抵西南通偏門,外抵東北通后門,長四十丈,闊十余丈,高二十余丈。其上倒垂之柱,千條萬縷,紛紜莫有紀(jì)極;其兩旁飛駕之懸臺,剜空之卷室,列柱穿崖之榭,排云透夾之門,上下層疊,割其一臠luán切成塊的肉,即可當(dāng)他山之全鼎。其內(nèi)多因其高下架竹為欄,大者十余丈,小者二、三丈,俱可憩可眺。由東崖躋隘入西南洞底之上層,其內(nèi)有編竹架菌jūn一種竹的名稱而為廩者,可置谷千鐘十釜為一鐘,合六斛四斗焉。
其上又有龕一圍,置金仙于中,而旁小龕曰慈云蓮座,乃黃君之母夫人像也。黃母數(shù)年前修西方之業(yè)拜佛于此,此其退藏之所;而外所編竹欄,則選佛之場;而廩則黃君儲以備不虞者。龕西則偏門之光,自頂射下。此處去后門已遙,而又得斯光相續(xù),遂為不夜之城。
攀峻峽西上,透其門頗隘,即偏門也。
其門西南向,下臨不測,惟見樹杪叢叢出疊石間,岨jū石山懸嶂絕,不辨其處為前山、后山也。龕既窮,仍由故道下,東北趨后門。其門東北向,高二十丈,門以外則兩旁石崖直墜山麓,而為水洞之門;門以內(nèi),則洞底中陷,亦直墜山底而通水洞之內(nèi)。陷處徑尺五,周圍如井。昔人置轆轤于上,引百丈綆下汲,深不啻十倍虎阜。恐人失足,亦編竹護其上,止留二孔以引軸轤,人不敢涉而窺也。井外即門,巨石東西橫峙,高于洞內(nèi)者五尺,若門之閾yù門檻。由井東踐閾,踞門之中,內(nèi)觀洞頂,垂龍舞蛟,神物出沒,目眩精搖;外俯洞前,絕壁摶云,重淵破壑,骨仙神聳。此閾內(nèi)井外峽,下透水門,亦架空之梁,第勢極崇峻,無從對矚耳。閾東透石隘東北下,磴倚絕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緣竅,蹬斷處,亦橫木飛渡。下里半而為百感村。徐子曰:此洞外險中閟,既穿歷窅渺,忽仰透崇宏,兼一山之前后以通奇,匯眾流于壑底而不覺,幽明兩涵,水陸濟美,通之則翻出煙云,塞之則別成天地。西來第一,無以易此。
百感東巖在百感前門之東。由棧東危崖之端,東緣石痕一縷,數(shù)十步而得洞。其門亦南向,門以內(nèi)不甚深,而高爽窈窕,石有五色氤氳之狀,〔詭裂成形〕。由峽中東入三、四丈,轉(zhuǎn)而北,有石中峙。逾隘以進(jìn),遂昏黑。其中又南北成峽,深十余丈,底平而上峻;北盡處有巨柱回環(huán),其外遂通明。躋級北上,有竅東透而欹側(cè),只納天光,不堪出入也。
由竅內(nèi)轉(zhuǎn)而北,又連辟為二室:一室中通而外障,乃由內(nèi)北達(dá)者;一室北盡而東向,乃臨深而攬勝者。
先由中通之室入,其西隙旁環(huán),俱可為房為榻。其東之外障,亦多零星之穴,懸光引照焉。北透一峽,達(dá)于北室,其前遂虛敞高門。門乃東臨絕壁,中有纖筍尖峙于前,北有懸崖倒垂于外,極氤氳之致,其下聞水聲潺潺,則南江之水,北轉(zhuǎn)而低其下入穴者也,然止聞聲而不見形焉。其內(nèi)西壁,亦有群乳環(huán)為小龕,下皆編竹架欄,亦昔人棲隱者。此洞小而巧,幽爽兼?zhèn)?,為隱真妙境。第中無滴瀝,非由前棧入百感后軸轤取之,則由前梯轉(zhuǎn)覓澗山前,取道其遙也。
百感下水巖,在百感后門之下,百感村之南。百感有內(nèi)、外兩村。山從百感洞分兩界,北向回環(huán),下成深塢,而巖下水透山成江,奔騰曲折而北去。
從上林刁村下右江。
〔村〕界于其中,源長而土沃,中皆腴產(chǎn)。洞在內(nèi)村之南二百步,其門東北向,高聳而上,即后門也。水自洞出,前匯為廣潭,中溢兩崖,石壁倒插水底。
從潭中浮筏以入,仰洞頂飄渺若云,孰意乃向之凌跨而下者耶!洞內(nèi)兩壁排空,商向而入,潴水甚深。西壁有木梯懸嵌石間,土人指曰:“此即上層軸轤之處。
昔儂智高宋代初年壯族首領(lǐng)時,有據(jù)洞保聚者,茲從下汲。此其遺構(gòu)也?!皷|壁石隙中拓,有架廬絕頂,飛綴憑空,而石墅危削虛懸二十丈,無可攀躋。土人曰:”此戊午公無1613年荒歉,土人藏粟儲糧以避寇者。須縛梯綴壁以上,茲時平,久不為也?!叭胧嗾?,下壑即窮,上峽懸透,遙眺西南峽竇深入處,高景下射,光采燁燁,而石峻無級可躋,不知所通為山之前、山之右也。下壑石根插入水間,水面無內(nèi)入之隙,水之所從,向下泛濫而出,則其中眾水交合處,猶崆峒內(nèi)扃jiòng關(guān)鎖,無從問津焉。乃返筏出洞,從門外潭西躡崖登門左之壁。透峽竅而上,辟巖一圍,其門東向,下臨前潭,右瞰洞水,前眺對岸之上,旁竇氤氳,可橫木跨洞門而渡也。辟巖中廣下平,可棲可憩,第門雖展拓,而對岸高屏,曾無日光之及,不免陰森。若跨木以通對崖,則灝靈爽氣無不收之矣。此洞阻水通源,縹緲掩映,為神仙奧宮。
若夫重巒外阻,日月中扃,即內(nèi)村已軼yì超越桃源,而況窈窕幽閟,若斯之擅極者乎!
百感前下巖,在百感洞前門之下,路西坑腋間。其門亦南向,高拓如堂皇,中多巨石磊落,其后漸下。
蓋水漲時,山前之水亦自洞外搗入者,而今無滴瀝也。
洞東北隅有峽北入,其上透容光,其下嵌重石。累數(shù)石而下窺,其底淵然,水涵深竇,而石皆浮綴兩崖間,既不能破隙而下,亦不能架空而入,惟倚石內(nèi)望。
西北峽窮處,亦有光內(nèi)射,其隙長而狹,反照倒影,燁燁浮動,亦不如所通為山之后、山之右也。
龍巷東北塢上洞,在向武州東北七里,即百感之西崖,第路由龍巷村東入,〔山〕北轉(zhuǎn)盤旋成塢,枯榕北枝大江分搗其中,崖回塢絕。墜穴東入,而洞臨其上,其門西向,左右皆危崖,而下臨激湍。
原無入路,由其北攀線紋踐懸壁以入,上幕云卷,下披芝疊。東進(jìn)六丈后,忽烘然內(nèi)暖,若有界其中者。蓋其后無旁竇,而氣盎?。睿绯溆恍挂病S秩?,轉(zhuǎn)而北,漸上而隘,又三丈而止。其中懸柱亦多,不及百感之林林總總。而下有九石如珠,潔白圓整,散布滿坡坂間。坡坂之上,其紋皆粼粼如縐簇,如鱗次,纖細(xì)勻密,邊繞中洼,圓珠多堆嵌紋中,不可計量。余選其晶圓者得數(shù)握,為董苡,為明珠,不能顧人疑也。玉砂洞中甚難得,亦無此潔白。
瑯山巖在州北半里,其形正如獨秀。
始見西向有門三疊,而不知登處反在東峰之半也。
余至后,黃君始命縛梯通棧,蓋亦欲擇其尤者為靜修之地耳。由東麓攀危梯數(shù)百級,入其東門,其門豁然高敞。門以內(nèi)遂分三徑。由北竅者,平開一曲,即透北門,直瞰龍巷后北山,大溪西來界其中,抵橫裂峰西而三分之,北面巒嵐溪翠,遠(yuǎn)近悉攬。由南竅者,反從洞內(nèi)折而東山,外復(fù)豁然,即東門之側(cè)竅也。第一石屏橫斷其徑,故假內(nèi)峽中曲出,其內(nèi)下有深洼,淵墜而底平。由其上循崖又南入峽中,漸上漸隘,有石橫跨其上,若飛梁焉。透梁下再上,峽始南盡,東壁旋穴庋空,透窗倒影,西竅高穹曲嵌,復(fù)透而南,是為南門。其前正與州東北巨峰為對,若屏之當(dāng)前,西南不能眺一州煙火,東南不能挹三曲塍流,而不知其下乃通行之峽也。由西直入者,高穹旁拓,十丈以內(nèi),側(cè)堰曲房,中辟明扉,若隘門之中塹者。然其上穹盤如廬,當(dāng)隘處亦上裂成峽,高劇彌甚。透隘門而西,則西辟為堂,光明四溢,以西門最高而敞也。堂左南旋成龕,有片石平庋為榻,有懸石下卷為拓托,皆天成器具也。堂左右分嵌樓龕,圓轉(zhuǎn)無隙,比及前門,則石閾高欄。透竅以出,始俯門下層崖疊穴,危若累棋,浮如飛鹢yì水鳥,狀似鷺鶿。蓋已出西望第三門之上,而中門在其下矣。坐其上,倒樹外垂,環(huán)流下涌,平疇亂岫,延納重重,斷壑斜暉,憑臨無限,三門中較為最暢矣。夫此一山,圓如卓錐,而且上則中空外透,四面成門,堂皇曲室,夾榭飛甍méng,房脊,靡所不備。徙倚即殊方,宛轉(zhuǎn)頻易向,和風(fēng)四交,蒸郁不到,洵中使負(fù)戴耳。
下洞即在瑯山西麓,其門西向,東入三丈余而止。仰其上。則懸?guī)r層穴,又連疊門兩重。余初至此,望之不能上達(dá)。
明日又至,亦不知其上層之中通于東,并不知東之可登也。
既而聞黃君命縛梯,既而由其南峽,同韋守老往百感出山之東,回望見梯已婉蜒垂空,始知上洞須東上,下洞獨西入,而中洞則無由陟焉。
十九日曉起,有云。
晨餐后,半里過寧墟。
〔從南峽去,抵天燈墟,聞有營懷洞?!硸|折入山塢一里,北入峽一里,逾小脊北下。
隨山東轉(zhuǎn),又二里,南那村換夫。
東北行二里,東逾一嶺,曰石房嶺。下嶺而東,又二里,至石房村換夫。又東二里,復(fù)上山半里,過一嶺脊。脊不高,其北水從東北墜,其南水從南流,是為向武、鎮(zhèn)遠(yuǎn)分界,而左、右江亦以此分焉。隨流南下一里,大路自西來合,遂東轉(zhuǎn)循老山之南,東逾平陜一里,大道直東去,又從岐隨水東南下一里半,四山環(huán)塢一圍,曰龍那村,已鎮(zhèn)遠(yuǎn)屬矣。
〔初至村,遙見屋角黃花燦爛,以為菊,疑無此盛,逼視之,乃細(xì)花叢叢,不知其名。
又見白梅一樹,折之,固李也。黃英白李,錯紅霜葉中,亦仲冬一奇景?!筹埗校庇鈳X而下,共一里,又行峽中半里,與西來大道合。于是隨水形東行山峽間,五里,水形東北去,路東南上山。半里,又從岐南逾一嶺,共一里而下,得南峒村。村人頑甚,候夫不即至,薄暮始發(fā)。其峒四山連脊,中洼為地,池上有穴,東面溢水穿山腹東出,池西乃居人聚廬所托也。東逾嶺而下,共一里,東向行山塢間。八里,過一村,又東與石山遇。循其南崖,崖上石竇歷亂,俱可入,崖下累石屬南山,傍崖設(shè)隘門以入,于是南北兩石山復(fù)崢崢屏立矣。又東一里為鎮(zhèn)遠(yuǎn)州,宿于州市之鋪舍。州官名趙人偉。
州宅西南向。其地〔屬太平府,〕在太平府東北二百里。
西南一日至全茗,又經(jīng)養(yǎng)利而達(dá)俯。西北為向武界,十八里。東北為佶倫界,十六里。東為結(jié)安界,西南為全茗界。州前流甚細(xì),南入山峽,據(jù)土人言,乃東北至佶倫,北入右江者。由此言之,則兩江界脊西自鎮(zhèn)安、都康,經(jīng)天燈墟,龍英之北,向武之南,二州分界。
東徑全茗、永康、羅陽即今扶綏縣之中東,南哨諸地而抵合江鎮(zhèn)。
昨所過石房村東南之脊,乃北走分支,其南下之水,尚非入左江者也。
『徐霞客游記章節(jié)目錄』
徐霞客游記 粵西游日記二十九譯文
十八日天色明朗艷麗,等待派夫,上午才上路。周文韜、梁心谷與茂林禪師遠(yuǎn)道相送,約定日后相見便告別了。向東經(jīng)過紅石崖下。它北面的石山上有洞向南,十分空闊,可惜來不及登。正東馬上走出東隘…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5394.html
熱門詩詞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 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
-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 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 穗帷飄井干,樽酒若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