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志·卷十八》
-
禮五
秦滅禮學(xué),事多違古。漢初崇簡,不存改作,車服之儀,多因秦舊。至明帝始 乃修復(fù)先典,司馬彪《輿服志》詳之矣。魏代唯作指南車,其余雖累有改易,不足 相變。晉立服制令,辨定眾儀,徐廣《車服注》,略明事目,并行于今者也。故復(fù) 敘列,以通數(shù)代典事。
上古圣人見轉(zhuǎn)蓬,始為輪,輪何可載,因?yàn)檩?。任重致遠(yuǎn),流運(yùn)無極。后代圣 人觀北斗魁方杓曲攜龍角,為帝車,曲其辀以便駕?!断当尽吩疲骸稗芍偈甲鬈嚒!?案庖羲畫《八卦》而為大輿,服牛乘馬,以利天下。奚仲乃夏之車正,安得始造乎? 《系本》之言,非也?!败嚪杂埂?,著在唐《典》。夏建旌旗,以表貴賤。周有 六職,百工居其一焉。一器而群工致其巧,車最居多?!睹魈糜洝吩唬骸胞[車,有 虞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币笥猩杰囍?,謂桑根車,殷人制 為大路?!抖Y緯》曰:“山車垂句?!本?,曲也。言不揉治而自曲也。周之五路, 則有玉、金、象、革、木。五者之飾,備于《考工記》。輿方法地,蓋員象天,輻 以象日月,二十八弓以象列宿。玉、金、象者,飾車諸末,因?yàn)槊病8镎咂岣铮?木者漆木也。玉路,建大常以祀;金路,建大旗以賓;象路,建大赤以朝;革路, 建大白以戎;木路,建大麾以田。黑色,夏所尚也。
秦閱三代之車,獨(dú)取殷制。古曰桑根車,秦曰金根車也。漢氏因秦之舊,亦為 乘輿,所謂乘殷之路者也?!抖Y論·輿駕議》曰:“周則玉輅最尊,漢之金根,亦 周之玉路也?!睗h制乘輿金根車,輪皆硃斑,重轂兩轄,飛軨。轂外復(fù)有轂,施轄, 其外復(fù)設(shè)轄,施銅貫其中?!稏|京賦》曰:“重輪二轄,疏轂飛軨?!憋w軨以赤油 為之,廣八寸,長注地,系軸頭,謂之飛軨也。以金薄繆龍,為輿倚較。較在箱上, 飐文畫蕃。蕃,箱也。文虎伏軾,龍首銜軛,鸞雀立衡,飐文畫轅,翠羽蓋黃裹, 所謂黃屋也。金華施末,建太常十二旒,畫日月升龍,駕六黑馬,施十二鸞, 金為叉髦,插以翟尾。又加牦牛尾,大如斗,置左騑馬軛上,所謂左纛輿也。路如 周玉路之制。應(yīng)劭《漢官鹵簿圖》,乘輿大駕,則御鳳皇車,以金根為副。又五色 安車、五色立車各五乘。建龍旗,駕四馬,施八鸞,余如金根之制,猶周金路也。 其車各如方色,所謂五時(shí)副車,俗謂為“五帝車”也。江左則闕矣。白馬者,硃其 鬣,安車者,坐乘。又有建華蓋九重。甘泉鹵簿者,道車五乘,游車九乘,在乘輿 車前。又有象車,最在前,試橋道。晉江左駕猶有之。凡婦人車皆坐乘,故《周禮》 王后有安車而王無也。漢制乘輿乃有之。天子所御駕六,其余副車皆駕四。案《書》 稱朽索御六馬。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 二,庶人一?!背酵躐{白馬。梁惠王以安車駕三送淳于髡,大夫之儀?!吨芏Y》, 四馬為乘。毛詩,“天子至大夫同駕四,士駕二”。袁盎諫漢文馳六飛。魏時(shí)天子 亦駕六。晉《先蠶儀》,皇后安車駕六,以兩轅安車駕五為副。江左以來,相承無 六,駕四而已。
宋孝武大明三年,使尚書左丞荀萬秋造五路。《禮圖》,金路,通赤旗,無蓋, 改造依擬金根,而赤漆飐畫,玉飾諸末,建青旗,十有二旒,駕玄馬四,施羽葆蓋, 以祀。即以金根為金路,建大青旗,十有二旒,駕玄馬四,羽葆蓋,以賓。象、革、 木路,《周官》、《輿服志》、《禮圖》并不載其形段,并依擬玉路,漆飐畫,羽 葆蓋,象飾諸末,建立赤旗,十有二旒,以視朝。革路,建赤旗,十有二旒,以即 戎。木路,建赤麾,以田。象、革駕玄,木駕赤,四馬。舊有大事,法駕出,五路 各有所主,不俱出也。大明中,始制五路俱出。親耕籍田,乘三蓋車,一名芝車, 又名耕根車,置耒耜于軾上。戎車立乘,夏曰鉤車,殷曰寅車,周曰元戎。建牙麾, 邪注之,載金鼓羽幢,置甲弩于軾上。獵車,輞憲,輪畫繆龍繞之。一名蹋豬車。 魏文帝改曰蹋虎車。
指南車,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遠(yuǎn)使。地域平漫,迷于東西,造立此車,使 常知南北。鬼谷子云:“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為其不惑也?!敝劣谇?、漢,其制 無聞。后漢張衡始復(fù)創(chuàng)造。漢末喪亂,其器不存。魏高堂隆、秦朗,皆博聞之士, 爭論于朝,云無指南車,記者虛說。明帝青龍中,令博士馬鈞更造之而車成。晉亂 復(fù)亡。石虎使解飛,姚興使令狐生又造焉。安帝義熙十三年,宋武帝平長安,始得 此車。其制如鼓車,設(shè)木人于車上,舉手指南。車雖回轉(zhuǎn),所指不移。大駕鹵簿, 最先啟行。此車戎狄所制,機(jī)數(shù)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厍襟E,猶須人功 正之。范陽人祖沖之,有巧思,常謂宜更構(gòu)造。宋順帝升明末,齊王為相,命造之 焉。車成,使撫軍丹陽尹王僧虔、御史中丞劉休試之。其制甚精,百屈千回,未嘗 移變。晉代又有指南舟。索虜拓跋燾使工人郭善明造指南車,彌年不就。扶風(fēng)人馬 岳又造,垂成,善明鴆殺之。
記里車,未詳所由來,亦高祖定三秦所獲。制如指南,其上有鼓,車行一里, 木人輒擊一槌。大駕鹵簿,以次指南。
輦車,《周禮》王后五路之卑者也。后宮中從容所乘,非王車也。漢制乘輿御 之,或使人挽,或駕果下馬。漢成帝欲與班婕妤同輦是也。后漢陰就外戚驕貴,亦 輦。井丹譏之曰:“昔桀乘人車,豈此邪!”然則輦夏后氏末代所造也。井丹譏陰 就乘人,而不云僭上,豈貴臣亦得乘之乎?未知何代去其輪?!陡敌印吩唬骸跋?曰余車,殷曰胡奴,周曰輜車?!陛w車,即輦也。魏、晉御小出,常乘馬,亦多乘 輿車。輿車,今之小輿。
犢車,軿車之流也。漢諸侯貧者乃乘之,其后轉(zhuǎn)見貴。孫權(quán)云“車中八?!?, 即犢車也。江左御出,又載儲(chǔ)偫之物。漢代賤軺車而貴輜軿,魏晉賤輜軿而貴軺車。 又有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幔,如軺車,而駕馬。又以云母飾犢車,謂之云母車, 臣下不得乘,時(shí)以賜王公。晉氏又有四望車,今制亦存。又漢制,唯賈人不得乘馬 車,其余皆乘之矣。除吏赤蓋杠,余則青蓋杠云。
《周禮》,王后亦有五路,重翟、厭翟、安車、翟車、輦車,凡五也。漢制,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法駕乘重翟羽蓋金根車,駕青交路,青帷裳,云飐畫轅, 黃金涂五末,蓋爪施金華,駕三馬,左右騑。其法駕則紫罽軿車。按《字林》,軿 車有衣蔽,無后轅。其有后轅者謂之輜。應(yīng)劭《漢官》,明帝永平七年,光烈陰皇 后葬,魂車,鸞路青羽蓋,駕駟馬,龍旗九旒,前有方相。鳳皇車,大將軍妻參乘, 太仆妻、御女騎夾轂,此前漢舊制也。
晉《先蠶儀注》,皇后乘油畫云母安車,駕六騩馬。騩,淺黑色也。油畫兩轅 安車,駕五騩馬為副。公主油畫安車,駕三。三夫人青交路安車,駕三。皆以紫絳 罽軿車,駕三為副。九嬪世婦軿車,駕二。宮入輜車,駕一。王妃、公侯特進(jìn)夫人、 封君皁交路安車,駕三。
漢制,貴人、公主、王妃、封君油軿皆駕二,右騑而已。漢制,太子、皇子皆 安車,硃斑輪,倚虎較,伏鹿軾,黑飐文畫蕃,青蓋,金華施末,黑飐文畫轅, 金涂五末。皇子為王,錫以此乘,故曰王青蓋車。皆左右騑駕,五旗,旗九飐,畫 降龍?;蕦O乘綠車,亦駕三。魏、晉之制,太子及諸王皆駕四。
晉元帝太興三年,太子釋奠。詔曰:“未有高車,可乘安車?!备哕?,即立乘 車也。公及列侯安車,硃斑輪、倚鹿較、伏熊軾、黑蕃者謂之軒,皁繒蓋,駕二, 右騑。王公旗八旒,侯七旒,卿五旒,皆降龍。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郊陵法駕出, 皆大車立乘,駕四。后導(dǎo)從大車,駕二,右騑。他出乘安車。其去位致仕,皆賜安 車四馬。中二千石皆皁蓋、硃蕃,銅五末,駕二,右騑。《晉令》,王公之世子攝 命治國者,安車,駕三,旗七旒,其侯世子,五旒。
傅暢《故事》,三公安車,駕三;特進(jìn)駕二;卿一。漢制,公、列侯、中二千 石、二千石夫人會(huì)廟及蠶,各乘其夫之安車,右騑,加皁交路,帷裳。非公會(huì),則 乘漆布輜軿,銅五末。晉武帝太康四年,詔依漢故事,給九卿朝車駕及安車各一乘。 傅暢《故事》,尚書令軺車,黑耳后戶。仆射但后戶無耳。中書監(jiān)令如仆射。
漢制,乘輿御大駕,公卿奉引,太仆、大將軍參乘,備千乘萬騎,屬車八十一 乘。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也。漢遵弗改。漢都長 安時(shí),祠天于甘泉用之。都洛陽,上原陵,又用之,大喪又用之。法駕則河南尹、 洛陽令奉引,奉車?yán)捎?,侍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凡屬車皆皁蓋赤里。后漢祠天 郊用法駕,祠宗廟用小駕。小駕,減損副車也。前驅(qū)有九游云罕,皮軒鸞旗,車皆 大夫載之。鸞旗者,編羽旄列系幛傍也。金鉦黃鉞,黃門鼓車,乘輿之后有屬車, 尚書、御史載之。最后一車懸豹尾。豹尾以前,比于省中。每出警蹕清道,建五旗。 太仆奉駕條上鹵簿,尚書郎侍御史令史皆執(zhí)注以督整車騎,所謂護(hù)駕也。春秋上陵, 尤省于小駕。直事尚書一人從,其余令史以下皆從行,所謂先置也。薛綜《東京賦》 注以云罕九游為旌旗別名,亦不辨其形。案魏命晉王建天子旌旗,置旄頭云罕。是 知云罕非旌旗也。徐廣《車服注》以為九游,游車九乘。云罕疑是璟罕?!对姅ⅰ?曰:“齊侯田獵璟弋,百姓苦之。”璟罕勣施游獵,遂為行飾乎?潘岳《籍田賦》 先敘五路九旗,次言瓊璟云罕。若罕為旗,則岳不應(yīng)頻句于九旗之下。又以其物匹 璟戟,宜是今畢網(wǎng)明矣。此說為得之。皮軒,以虎皮為軒也。徐又引《淮南子》 “軍正執(zhí)豹皮以制正其眾?!薄抖Y記》“前月士師,則載虎皮”。乘輿豹尾,亦其 義類乎?五旗者,五色各一旗,以木牛承其下。徐又云“木牛,蓋取其負(fù)重而安穩(wěn) 也?!蔽迤炖p竿,即《禮記》德車結(jié)旌不盡飾也。戎事乃散之。又武車綏旌,垂舒 之也。史臣案:今結(jié)旌綏旌同,而德車武車之所不建。又木牛之義,亦未灼然可曉。 又案《周禮》辨載法物,莫不詳究,然無相風(fēng)、璟網(wǎng)、旄頭之屬,此非古制明矣。 何承天謂戰(zhàn)國并爭,師旅數(shù)出,懸烏之設(shè),務(wù)察風(fēng)昆,宜是秦矣。晉武嘗問侍臣: “旄頭何義?”彭推對(duì)曰:“秦國有奇怪,觸山截水,無不崩潰,唯畏旄頭,故虎 士服之,則秦制也?!睆埲A曰:“有是言而事不經(jīng)。臣謂壯士之怒,發(fā)踴沖冠,義 取于此?!睋从荨稕Q疑》無所是非也。徐爰曰:“彭、張之說,各言意義,無所承 據(jù)。案天文畢昴之中謂之天街,故車駕以璟罕前引,畢方昴員,因其象。《星經(jīng)》, 昴一名旄頭,故使執(zhí)之者冠皮毛之冠也?!?/p>
輕車,古之戰(zhàn)車也。輪輿洞硃,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置弩于軾上,駕二。 射聲校尉司馬吏士載,以次屬車。
《漢儀》曰:“出稱警,入稱蹕?!闭f者云,車駕出則應(yīng)稱警,入則應(yīng)稱蹕也, 而今俱唱之。史臣以為警者,警戒也;蹕者,止行也。今從乘輿而出者,并警戒以 備非常也。從外而入乘輿相干者,蹕而止之也。董巴、司馬彪云:“諸侯王遮迾出 入,稱警設(shè)蹕?!蔽鋭傑嚕薪碛猩w,在前為先驅(qū)。又在輕車之后為殿也。駕一。 《史記》,衛(wèi)青征匈奴,以武剛車為營是也。
漢制,大行載辒辌車,四輪。其飾如金根,加施組連璧,交絡(luò),四角金龍首銜 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后云氣畫帷裳,飐文畫曲蕃,長與車等。太仆御,駕六白 駱馬,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謂之布施馬。既下,馬斥賣,車藏城北秘宮。今則馬 不虎文,不斥賣;車則毀也。自漢霍光、晉安平、齊王、賈充、王導(dǎo)、謝安、宋江 夏王葬以殊禮者,皆大輅黃屋,載纻辌車。
《晉令》曰:“乘傳出使,遭喪以上,即自表聞,聽得白服乘騾車,到副使攝 事?!毙鞆V《車服注》:“傳聞騾車者,犢車裝而馬車轅也?!庇周嚐o蓋者曰科車。 晉武帝時(shí),護(hù)軍將軍羊琇乘羊車,司隸校尉劉毅奏彈之。詔曰:“羊車雖無制,猶 非素者所服?!苯髞頍o禁也。
舊有充庭之制,臨軒大會(huì),陳乘輿車輦旌鼓于殿庭。張衡《東京賦》云:“龍 路充庭,鸞旗拂霓?!睍x江左廢絕。宋孝武大明中修復(fù)。
上古寢處皮毛,未有制度。后代圣人見鳥獸毛羽及其文章與草木華采之色,因 染絲彩以作衣裳,為玄黃之服,以法乾坤上下之儀:觀鳥獸冠胡之形,制冠冕纓蕤 之飾。虞氏作繢,采章彌文,夏后崇約,猶美黻冕。咎繇陳《謨》,則稱五服五章。 皆后王所不得異也。周監(jiān)二代,典制詳密,故弁師掌六冕,司服掌六服,設(shè)擬等差, 各有其序?!抖Y記·冠義》曰:“冠者禮之始,事之重者也?!碧挪脊冢R則緇 之。夏曰毋追,殷曰章甫,周曰委貌,此皆三代常所□□周之祭冕,繅采備飾,故 夫子曰“服周之冕”,以盡美稱之。
至秦以戰(zhàn)國即天子位,滅去古制,郊祭之服,皆以袀玄。至漢明帝始采《周官》、 《禮記》、《尚書》諸儒說,還備袞冕之服。魏明帝以公卿袞衣黼黻之文,擬于至 尊,復(fù)損略之。晉以來無改更也。天子禮郊廟,則黑介幘,平冕,今所謂平頂冠也。 皁表硃綠里,廣七寸,長尺二寸,垂珠十二旒。以組為纓,衣皁上絳下,前三幅, 后四幅,衣畫而裳繡,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 之象,凡十二章也。素帶廣四寸,硃里,以硃緣裨飾其側(cè)。中衣以絳緣其領(lǐng)袖,赤 皮蔽膝。蔽膝,古之韨也。絳袴,絳襪,赤幹。未元服者,空頂介幘。其釋奠先圣, 則皁紗裙,絳緣中衣,絳袴襪,黑幹。其臨軒亦袞冕也。其朝服,通天冠,高九寸, 金博山顏,黑介幘,絳紗裙,皁緣中衣。其拜陵,黑介幘,緌單衣。其雜服,有青 赤黃白緗黑色介幘,五色紗裙,五梁進(jìn)賢冠,遠(yuǎn)游冠,平上幘,武冠。其素服,白 夾單衣?!稘h儀》,立秋日獵服緗幘。晉哀帝初,博士曹弘之等議:“立秋御讀 令,不應(yīng)緗幘,求改用素?!痹t從之。宋文帝元嘉六年,奉朝請(qǐng)徐道娛表:“不應(yīng) 素幘?!痹t門下詳議,帝執(zhí)宜如舊,遂不改。
進(jìn)賢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長八寸,梁數(shù)隨貴賤,古之緇布冠也。文儒者 之所服。上公、卿助祭于郊廟,皆平冕,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 王公衣山龍以下,九章也;卿衣華蟲以下,七章也。行鄉(xiāng)射禮,則公卿委貌冠,以 皁絹為之,形如覆杯,與皮弁同制。長七寸,高四寸。衣黑而裳素。其中衣以皁緣 領(lǐng)袖;其執(zhí)事之人皮弁,以鹿皮為之。
武冠,昔惠文冠,本趙服也,一名大冠。凡侍臣則加貂蟬。應(yīng)劭《漢官》曰: “說者以金取堅(jiān)剛,百煉不耗;蟬居高食潔,口在腋下;貂內(nèi)勁悍而外溫潤?!贝?因物生義,非其實(shí)也。其實(shí)趙武靈王變胡,而秦滅趙,以其君冠賜侍臣,故秦、漢 以來,侍臣有貂蟬也。徐廣《車服注》稱其意曰:“北土寒涼,本以貂皮暖額,附 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乎?”侍中左貂,常侍右貂。
法冠,本楚服也。一名柱后,一名獬豸。說者云:“獬豸獸知曲直,以角觸不 正者也?!鼻販绯?,以其君冠賜法官。
謁者高山冠,本齊服也。一名側(cè)注冠。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謁者。魏明帝以其 形似通天、遠(yuǎn)游,乃毀變之。
樊噲冠,廣九寸,制似平冕,殿門衛(wèi)士服之。漢將樊噲常持鐵盾。鴻門之會(huì), 項(xiàng)羽欲害漢王,乃裂裳以苞盾,戴入見羽。漢承秦制,冠有十三種。魏、晉以來, 不盡施用。今志其施用者也。
幘者,古賤人不冠者之服也。漢元帝額有壯發(fā),始引幘服之。王莽頂禿,又加 其屋也?!稘h注》曰:“冠進(jìn)賢者宜長耳,今介幘也;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中幘 也。知時(shí)各隨所宜,后遂因冠為別?!苯閹痉睦?,平上服武官也。童子幘無屋者, 示未成人也。又有納言幘,后收,又一重,方三寸。又有赤幘,騎吏、武史、乘輿 鼓吹所服。救日蝕,文武官皆免冠,著赤幘,對(duì)朝服,示威武也。宋乘輿鼓吹,黑 幘武冠。
漢制,祀事五郊,天子與執(zhí)事所服各如方色;百官不執(zhí)事者,自服常服以從。 常服,絳衣也。魏秘書監(jiān)秦靜曰:“漢氏承秦,改六冕之制,俱玄冠絳衣而已?!?晉名曰五時(shí)朝服;有四時(shí)朝服,又有朝服。
凡兵事,總謂之戎?!渡袝吩疲骸耙蝗忠露煜露ā!薄吨芏Y》:“革路以 即戎。”又曰:“兵事韋弁服?!币皂i韋為弁,又以為衣裳?!洞呵镒髠鳌罚骸叭?服將事。”又云:“晉郤至衣韎韋之跗。”注,先儒云:“韎,絳色?!苯駮r(shí)伍伯 衣。說者云,五霸兵戰(zhàn),猶有綬紱、冠纓、漫胡,則戎服非袴褶之制,未詳所起。 近代車駕親戎中外戒嚴(yán)之服,無定色,冠黑帽,綴紫褾。褾以繒為之,長四寸,廣 一寸。腰有絡(luò)帶,以代鞶革。中官紫褾。外官絳褾。又有纂嚴(yán)戎服,而不綴褾。行 留文武悉同。其畋獵巡幸,則唯從官戎服,帶鞶革;文官不下纓,武官脫冠。宋文 帝元嘉中,巡幸搜狩皆如之;救宮廟水火,亦如之。
漢制,太后入廟祭神服,紺上皁下;親蠶,青上縹下,皆深衣。深衣,即單衣 也。首飾剪牦幗。漢制,皇后謁廟服,紺上皁下;親蠶,青上縹下。首飾,假髻, 步搖,八雀,九華,加以翡翠。晉《先蠶儀注》,皇后十二钅奠,步搖,大手髻, 衣純青之衣,帶綬佩。今皇后謁廟服袿襡大衣,謂之袆衣。公主三夫人大手髻,七 钅奠蔽髻。九嬪及公夫人五钅奠。世婦三钅奠。公主會(huì)見,大手髻。其長公主得有 步搖。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采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公特進(jìn)列侯夫人、卿校 世婦、二千石命婦年長者,紺繒幗。佐祭則皁絹上下;助蠶則青絹上下。自皇后至 二千石命婦,皆以蠶衣為朝服。
劉向曰:“古者天子至于士,王后至于命婦,必佩玉,尊卑各有其制。”《禮 記》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山玄玉而硃組綬,卿大夫水蒼玉而緇組綬, 士佩瓀玟而缊組綬。”缊,赤黃色。綬者,所貫佩相承受也。上下施韨?cè)绫蜗ィF 賤亦各有殊。五霸之后,戰(zhàn)兵不息,佩非兵器,韨非戰(zhàn)儀,于是解去佩韨,留其系 襚而已。秦乃以采組連結(jié)于襚,轉(zhuǎn)相結(jié)受,謂之綬。漢承用之。至明帝始復(fù)制佩, 而漢末又亡絕。魏侍中王粲識(shí)其形,乃復(fù)造焉。今之佩,粲所制也?;屎笾撩鼖D所 佩,古制不存,今與外同制,秦組綬,仍又施之。
漢制,自天子至于百官,無不佩刀。司馬彪志具有其制。漢高祖為泗水亭長, 拔劍斬白蛇。雋不疑云:“劍者,君子武備?!睆埡狻稏|京賦》“紆黃組,腰干將。” 然則自人君至士人,又帶劍也。自晉代以來,始以木劍代刃劍。
乘輿六璽,秦制也?!稘h舊儀》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 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贝藙t漢遵秦也。初,高祖入關(guān),得秦始皇藍(lán)田玉璽, 螭虎紐,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傳國璽,與斬白蛇劍 俱為乘輿所寶。傳國璽,魏、晉至今不廢;斬白蛇劍,晉惠帝武庫火燒之,今亡。 晉懷帝沒胡,傳國璽沒于劉聰,后又屬石勒。及石勒弟石虎死,胡亂,晉穆帝代, 乃還天府。虞喜《志林》曰:“傳國璽,自在六璽之外,天子凡七璽也。”《漢注》 曰:“璽,印也。自秦以前,臣下皆以金玉為印,龍虎紐,唯所好。秦以來,以璽 為稱,又獨(dú)以玉,臣下莫得用?!睗h制,皇帝黃赤綬,四采,黃、赤、縹、紺?;?后金璽,綬亦如之。于禮,士綬之色如此,后代變古也。吳無刻玉工,以金為璽。 孫皓造金璽六枚是也。又有麟鳳龜龍璽,駝馬鴨頭雜印,今代則闕也。
皇太子,金璽,龜紐,纁硃綬,四采,赤、黃、縹、紺。給五時(shí)朝服,遠(yuǎn)游冠, 亦有三梁進(jìn)賢冠,佩瑜玉。
諸王,金璽,龜紐,纁硃綬,四采,赤、黃、縹、紺。給五時(shí)朝服,遠(yuǎn)游冠, 亦有三梁進(jìn)賢冠,佩山玄玉。
郡公,金章,玄硃綬。給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三梁冠,佩山玄玉。太宰、太傅、太 保、丞相、司徒、司空,金章,紫綬,給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三梁冠,佩山玄玉。相國 則綠綟綬,三采,綠、紫、紺。綟,草名也,其色綠。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凡 將軍位從公者,金章,紫綬,給五時(shí)朝服,武冠。佩山玄玉??ず睿鹫?,青硃綬, 給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三梁冠。佩水蒼玉。驃騎、車騎將軍,凡諸將軍加大者,征、鎮(zhèn)、 安、平、中軍、鎮(zhèn)軍、撫軍、前、左、右、后將軍、征虜、冠軍、輔國、龍?bào)J將軍, 金章,紫綬。給五時(shí)朝服,武冠,佩水蒼玉。
貴嬪、夫人、貴人,金章,文曰貴嬪、夫人、貴人之章。紫綬,佩于闐玉。淑 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銀印,文曰淑妃、淑媛、 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之印。青綬。佩五采瓊玉。
皇太子妃,金璽,龜紐,纁硃綬。佩瑜玉。諸王太妃、諸長公主、公主、封君, 金印,紫綬,佩山玄玉。諸王世子,金印,紫綬。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佩山玄 玉。郡公侯太夫人,銀印,青綬,佩水蒼玉??す钐樱y印,青綬。給五時(shí)朝 服,進(jìn)賢兩梁冠,佩水蒼玉。
侍中、散騎常侍及中常侍,給五時(shí)朝服,武冠。貂蟬,侍中左,右常侍,皆佩 水蒼玉。尚書令、仆射,銅印,墨綬。給五時(shí)朝服,納言幘,進(jìn)賢兩梁冠,佩水蒼 玉。尚書,給五時(shí)朝服,納言幘,進(jìn)賢兩梁冠,佩水蒼玉。中書監(jiān)令、秘書監(jiān),銅 印,墨綟綬。給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佩水蒼玉。
光祿大夫、卿、尹、太子保、傅、大長秋、太子詹事,銀章,青綬。給五時(shí)朝 服,進(jìn)賢兩梁冠。佩水蒼玉。
衛(wèi)尉,則武冠。衛(wèi)尉,江左不置。宋孝武孝建初始置,不檢晉服制,止以九卿 皆文冠及進(jìn)賢兩梁冠,非舊也。司隸校尉、武尉、左右衛(wèi)、中堅(jiān)、中壘、驍騎、游 擊、前軍、左軍、右軍、后軍、寧朔、建威、振威、奮威、揚(yáng)威、廣威、建武、振 武、奮武、揚(yáng)武、廣武、左右積弩、強(qiáng)弩諸將軍、監(jiān)軍,銀章,青綬。給五時(shí)朝服, 武冠,佩水蒼玉。領(lǐng)軍、護(hù)軍、城門五營校尉、東南西北中郎將,銀印,青綬。給 五時(shí)朝服,武冠,佩水蒼玉。
縣、鄉(xiāng)、亭侯,金印,紫綬。朝服,進(jìn)賢三梁冠。
鷹揚(yáng)、折沖、輕車、揚(yáng)烈、威遠(yuǎn)、寧遠(yuǎn)、虎威、材官、伏波、凌江諸將軍,銀 章,青綬。給五時(shí)朝服,武冠。奮武護(hù)軍、安夷撫軍、護(hù)軍、軍州郡國都尉、奉車、 駙馬、騎都尉、諸護(hù)軍將兵助郡都尉、水衡、典虞、牧官、典牧都尉、度支中郎將、 校尉、都尉、司監(jiān)都尉、材官校尉、王國中尉、宜和伊吾都尉、監(jiān)淮南津都尉,銀 印,青綬。五時(shí)朝服,武冠。
州刺史,銅印,墨綬。給絳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銅印, 墨綬。給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佩水蒼玉。謁者仆射,銅印,墨綬。給四時(shí)朝服, 高山冠,佩水蒼玉。諸軍司馬,銀章,青綬。朝服,武冠。
給事中、黃門侍郎、散騎侍郎、太子中庶子、庶子,給五時(shí)朝服,武冠。中書 侍郎,給五時(shí)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冗從仆射、太子衛(wèi)率,銅印,墨綬。給五時(shí)朝服, 武冠。
虎賁中郎將、羽林監(jiān),銅印,墨綬。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其在陛列及備鹵簿, 鹖尾,絳紗谷單衣。鹖鳥似雞,出上黨。為鳥強(qiáng)猛,斗不死不止。復(fù)著鹖尾。
北軍中侯、殿中監(jiān),銅印,墨綬。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護(hù)匈奴中郎將、護(hù)羌夷 戎蠻越烏丸西域戊己校尉,銅印,青綬。朝服,武冠。
郡國太守、相、內(nèi)史,銀章,青綬。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江左止單衣幘。其加 中二千石者,依卿、尹。牙門將,銀章,青綬。朝服,武冠。
騎都督、守,銀印,青綬。朝服,武冠。
尚書左右丞、秘書丞,銅印,黃綬。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尚書秘書郎、太子中 舍人、洗馬、舍人,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黃沙治書侍御史,銀印,墨綬。朝服,法 冠。侍御史,朝服,法冠。
關(guān)內(nèi)、關(guān)中名號(hào)侯,金印,紫綬。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諸博士,給皁朝服,進(jìn) 賢兩梁冠,佩水蒼玉。公府長史、諸卿尹丞、諸縣署令秩千石者,銅印,墨綬。朝 服,進(jìn)賢兩梁冠。江左公府長史無朝服,縣令止單衣幘。宋后廢帝元徽四年,司徒 右長史王儉議公府長史應(yīng)服朝服,曰:“《春秋國語》云:‘貌者情之華,服者心 之文?!瘞r廊盛禮,衣冠為大。是故軍國異容,內(nèi)外殊序。而自頃承用,每有乖違。 府職掌人,教四方是則。臣居毗佐,志在當(dāng)官,永言先典,載懷夕惕。按晉令,公 府長史,官品第六,銅印,墨綬,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掾、屬,官品第七,朝服, 進(jìn)賢一梁冠。晉官表注,亦與《令》同。而今長史、掾、屬,但著硃服而已,此則 公違明文,積習(xí)成謬。謂宜依舊制,長史兩梁冠,掾、屬一梁冠,并同備朝服。中 單韋幹,率由舊章。若所上蒙允,并請(qǐng)班司徒二府及諸儀同三府,通為永準(zhǔn)。又尋 舊事,司徒公府領(lǐng)步兵者,職僚悉同降朝不領(lǐng)兵者。主簿祭酒,中單韋幹并備,令 史以下,唯著玄衣。今府既開公,謹(jǐn)遵此制。其或有署臺(tái)位者,玄服為宜。按《令》 稱諸有兼官,皆從重官之例。尋內(nèi)官為重,其署臺(tái)位者,悉宜著位之服,不在玄服 之例。若署諸卿寺位兼府職者,雖三品,而卿寺為卑,則宜依公府玄衣之制。服章 事重,禮儀所先,請(qǐng)臺(tái)詳服?!?/p>
議曹郎中沈俁之議曰:“制珪象德,損替因時(shí);裁服象功,施用隨代。車旗變 于商、周,冠佩革于秦、漢,豈必殊代襲容,改尚沿物哉。夫邊貂假幸侍之首,賤 幘登尊極之顏,一適時(shí)用,便隆后制。況硃裳以朝,緬傾百祀,韋幹不加,浩然惟 舊。服為定章,事成永則。其儉之所秉,會(huì)非古訓(xùn)。青素相因,代有損益,何事棄 盛宋之興法,追往晉之頹典。變改空煩,謂不宜革。”儉又上議曰:“自頃服章多 闕,有違前準(zhǔn)。近議依令文,被報(bào)不宜改革,又稱左丞劉議,‘按令文,凡有朝服, 今多闕亡。然則文存服損,非唯鉉佐,用舍既久,即為舊章’。如下旨,伏尋皇宋 受終,每因晉舊制,律令條章,同規(guī)在昔。若事有宜,必合懲改,則當(dāng)上關(guān)詔書, 下由朝議,縣諸日月,垂則后昆。豈得因外府之乖謬,以為盛宋之興典;用晉氏之 律令,而謂其儀為頹法哉!順違從失,非所望于高議;申明舊典,何改革之可論。 又左丞引令史之闕服,以為鉉佐之明比。夫名位不同,禮數(shù)異等,令史從省,或有 權(quán)宜;達(dá)官簡略,為失彌重。又主簿、祭酒,備服于王庭,長史、掾、屬,硃衣以 就列。于是倫比,自成矛盾。此而可忍,孰不可安!將引令以遵舊,臺(tái)據(jù)失以為例, 研詳符旨,良所未譬。當(dāng)官而行,何強(qiáng)之有,制令昭然,守以無貳?!眰R之又議: “云火從物,沿?fù)p異儀,帝樂五殊,王禮三變,豈獨(dú)大宋造命,必咸仍于晉舊哉! 夫宗社疑文,庭廟闕典,或上降制書,下協(xié)朝議,何乃鉉府佐屬裳黻,稍改白虎之 詔,斷宣室之疇咨乎。又許令史之從省,咎達(dá)官之簡略。律茍可遵,固無辨于貴賤; 規(guī)若必等,亦何關(guān)于權(quán)宜。一用一舍,彌增其滯。且佐非韋幹之職,吏本朝服之官, 凡在班列,罔不如一,此蓋前令違而遂改,今制允而長用也。爵異服殊,寧會(huì)矛盾 之譬;討論疑制,焉取強(qiáng)弱之辨。府執(zhí)既革之余文,臺(tái)據(jù)永行之成典,良有期于無 固,非所望于行迷。”參詳并同儉,議遂寢。
諸軍長史、諸卿尹丞、獄丞、太子保傅詹事丞、郡國太守相內(nèi)史、丞、長史、 諸縣署令長相、關(guān)谷長、王公侯諸署令、長、司理、治書、公主家仆,銅印,墨綬。 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江左太子保傅卿尹詹事丞,皁朝服??へ?、縣令長,止單衣幘。
公車司馬、太史、太醫(yī)、太官、御府、內(nèi)省令、太子諸署令、仆、門大夫、陵 令,銅印,墨綬。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太子率更、家令、仆,銅印,墨綬。給五時(shí) 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黃門諸署令、仆、長,銅印,墨綬。四時(shí)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 黃門冗從仆射監(jiān)、太子寺人監(jiān),銅印,墨綬。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
公府司馬、諸軍城門五營校尉司馬、護(hù)匈奴中郎將護(hù)羌戎夷蠻越烏丸戊己校尉 長史、司馬,銅印,墨綬。朝服,武冠。江左公府司馬無朝服,余止單衣幘。廷尉 正、監(jiān)、平,銅印,墨綬。給皁零辟朝服,法冠。
王郡公侯郎中令、大農(nóng),銅印,青綬。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北軍中候丞,銅印, 黃綬。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太子常從虎賁督、校督、司馬虎賁督,銅印,墨綬。朝 服,武冠。殿中將軍,銀章,青綬。四時(shí)朝服,武冠。宋末不復(fù)給章綬。水衡、典 虞、牧官、典牧、材官、州郡國都尉、司馬,銅印,墨綬。朝服,武冠。諸謁者, 朝服,高山冠。門下中書通事舍人令史、門下主事令史,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
尚書典事、都水使者參事、散騎集書中書尚書令史、門下散騎中書尚書令史、 錄尚書中書監(jiān)令仆省事史、秘書著作治書、主書、主璽、主譜令史、蘭臺(tái)殿中蘭臺(tái) 謁者都水使者令史、書令史,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江左凡令史無朝服。
節(jié)騎郎,朝服,武冠。其在陛列及備鹵簿,著鹖尾、絳紗縠單衣。
殿中中郎將校尉、都尉、黃門中郎將校尉、殿中太醫(yī)校尉、都尉,銀印,青綬。 四時(shí)朝服,武冠。
關(guān)外侯,銀印,青綬。朝服,進(jìn)賢兩梁冠。左右都候、閶闔司馬、城門候,銅 印,墨綬朝服,武冠。王郡公侯中尉,銅印,墨綬。朝服,武冠。
部曲督護(hù)、司馬史、部曲將,銅印。朝服,武冠。司馬史,假墨綬。
太中中散諫議大夫、議郎、郎中、舍人,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秩千石者,兩梁。
城門令史,朝服,武冠。江左凡令史無朝服。諸門仆射佐史、東宮門吏,皁零 辟朝服。仆射東宮門吏,卻非冠。佐史,進(jìn)賢冠。
宮內(nèi)游徼、亭長,皁零辟朝服,武冠。太醫(yī)校尉、都尉、總章協(xié)律中郎將校尉、 都尉,銀印,青綬。朝服,武冠。小黃門,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黃門謁者,給四時(shí) 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朝賀通謁時(shí),著高山冠。
黃門諸署史,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
中黃門黃門諸署從官寺人,給四時(shí)科單衣,武冠。
殿中司馬、及守陵者、殿中太醫(yī)司馬,銅印,墨綬。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
太醫(yī)司馬,銅印。朝服,武冠??傉卤O(jiān)鼓吹監(jiān)司律司馬,銅印,墨綬。朝服。 鼓吹監(jiān)總章協(xié)律司馬,武冠??傉卤O(jiān)司律司馬,進(jìn)賢一梁冠。
諸縣署丞、太子諸署丞、王公侯諸署及公主家丞,銅印,黃綬。朝服,進(jìn)賢一 梁冠。太醫(yī)丞,銅印。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黃門諸署丞,銅印,黃綬。給四時(shí)朝服, 進(jìn)賢一梁冠。黃門稱長、園監(jiān),銅印,黃綬。給四時(shí)朝服,武冠。
諸縣尉、關(guān)谷塞護(hù)道尉,銅印,黃綬。朝服,武冠。江左止單衣幘。
洛陽卿有秩,銅印,青綬。朝服,進(jìn)賢一梁冠。
宣威將軍以下至裨將軍,銅印。朝服,武冠。其以此官為刺史、郡守、若萬人 司馬虎賁督以上、及司馬史者,皆假青綬。平虜武猛中郎將、校尉、都尉,銀印。 朝服,武冠。其以此官為千人司馬虎賁督以上、及司馬史者,皆假青綬。別部司馬、 軍假司馬,銀印。朝服,武冠。
圖像都匠行水中郎將、校尉、都尉,銀印,青綬。朝服,武冠。若非以工伎巧 能特加此官者,羽林長郎,佩武猛都尉以上印者,假青綬。別部司馬以下,假墨綬。 朝服,武冠。其長郎壯士,武弁冠。在陛列及鹵簿,服絳縠單衣。
陛下甲仆射主事吏將騎、廷上五牛旗假使虎賁,在陛列及備鹵簿,服錦文衣, 武冠,鹖尾。陛長,假銅印,墨綬,旄頭。
羽林在陛列及備鹵簿,服絳科單衣,上著韋畫要襦,假旄頭。
舉輦跡禽前驅(qū)由基強(qiáng)弩司馬、守陵虎賁,佩武猛都尉以上印者,假青綬。別部 司馬以下,假墨綬。守陵虎賁,給絳科單衣,武冠。
殿中冗從虎賁、殿中虎賁、及守陵者持鈒戟冗從虎賁,佩武猛都尉以下印者, 假青綬。別部司馬以下,假墨綬。絳科單衣,武冠。
持椎斧武騎虎賁、五騎傳詔虎賁、殿中羽林及守陵者太官尚食虎賁、稱飯?jiān)兹恕?諸官尚食虎賁,佩武猛都尉以上印者,假青綬。別部司馬以下,假墨綬。給絳蠙, 武冠。其在陛列及備鹵簿,五騎虎賁,服錦文衣,鹖尾。宰人服離支衣。
黃門鼓吹、及釘官仆射、黃門鼓吹史主事、諸官鼓吹、尚書廊下都坐門下守皞、 殿中威儀騶、虎賁常直殿黃云龍門者、門下左右部虎賁羽林騶、給傳事者諸導(dǎo)騶、 門下中書守皞,給絳蠙,武冠。南書門下虎賁羽林騶、蘭臺(tái)五曹節(jié)藏射廊下守皞、 威儀、發(fā)符騶、都水使者黃沙廊下守皞、謁者、錄事、威儀騶、河堤謁者騶、諸官 謁者騶,絳蠙,武冠。給其衣服,自如故事。大誰士皁科單衣,樊噲冠。衛(wèi)士墨布 皞,卻敵冠。凡此前眾職,江左多不備,又多闕朝服。
諸應(yīng)給朝服佩玉,而不在京都者,給朝服;非護(hù)烏丸羌夷戎蠻諸校尉以上及刺 史、西域戊己校尉,皆不給佩玉。其來朝會(huì),權(quán)時(shí)假給,會(huì)罷輸還。凡應(yīng)朝服者, 而官不給,聽自具之。諸假印綬而官不給鞶囊者,得自具作。其但假印不假綬者, 不得佩綬。
鞶,古制也。漢代著鞶囊者,側(cè)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然則以此 囊盛綬也?;蚴⒒蛏?,各有其時(shí)乎。
朝服一具,冠幘各一,絳緋袍、皁緣中單衣領(lǐng)袖各一領(lǐng),革帶袷褲各一,幹、 襪各一量,簪導(dǎo)餉自副。四時(shí)朝服者,加絳絹黃緋青緋皁緋袍單衣各一領(lǐng);五時(shí)朝 服者,加給白絹袍單衣一領(lǐng)。
諸受朝服,單衣七丈二尺,科單衣及皞五丈二尺,中衣絹五丈,緣皁一丈八尺, 領(lǐng)袖練一匹一尺,絹七尺五寸。給褲練一丈四尺,縑二丈。襪布三尺。單衣及皞袷 帶,縑各一段,長七尺。江左止給絹各有差。宋元嘉末,斷不復(fù)給,至今。山鹿、 豽、柱豽白豽、施毛狐白領(lǐng)、黃豹、斑白鼲子、渠搜裘、步搖、八钅奠、蔽結(jié)、多 服蟬、明中、欋白,又諸織成衣帽、錦帳、純金銀器、云母從廣一寸以上物者,皆 為禁物。
諸在官品令第二品以上,其非禁物,皆得服之。第三品以下,加不得服三钅奠 以上、蔽結(jié)、爵叉、假真珠翡翠校飾纓佩、雜采衣、杯文綺、齊繡黻、钅適離、袿 袍。第六品以下,加不得服金钅奠、綾、錦、錦繡、七緣綺、貂豽裘、金叉環(huán)鉺、 及以金校飾器物、張絳帳。第八品以下,加不得服羅、紈、綺、縠,雜色真文。騎 士卒百工人,加不得服大絳紫襈、假結(jié)、真珠珰珥、犀、玳瑁、越疊、以銀飾器物、 張帳、乘犢車,履色無過綠、青、白。奴婢衣食客,加不得服白幘、茜、絳、金黃 銀叉、環(huán)、鈴、钅適、鉺,履色無過純青。諸去官及薨卒不祿物故,家人所服,皆 得從故官之例。諸王皆不得私作禁物,及罽碧校鞍,珠玉金銀錯(cuò)刻鏤雕飾無用之物。
天子坐漆床,居硃屋。史臣按《左傳》,丹桓宮之楹。何休注《公羊》,亦有 硃屋以居。所從來久矣。漆床亦當(dāng)是漢代舊儀,而《漢儀》不載。尋所以必硃必漆 者,其理有可言焉。夫珍木嘉樹,其品非一,莫不植根深且,致之未易。藉地廣 之資,因人多之力,則役苦費(fèi)深,為敝滋重。是以上古圣王,采椽不斫,斫之則懼 刻桷雕楹,莫知其限也。哲人縣鑒微遠(yuǎn),杜漸防萌,知采椽不愜后代之心,不斫不 為將來之用,故加硃施漆,以傳厥后。散木凡材,皆可入用。遠(yuǎn)探幽旨,將在斯乎。
殿屋之為員淵方井兼植荷華者,以厭火祥也。
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其有事則搢之于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 紳垂三尺。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三臺(tái)五省二品文官 簪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簪。加內(nèi)侍位者,乃簪之。手板,則古笏矣。尚 書令、仆射、尚書手板頭復(fù)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綴 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蛟茲h代以盛奏事,負(fù)荷以行,未詳也。
魏文帝黃初三年,詔賜漢太尉楊彪幾杖,待以客禮。延請(qǐng)之日,使挾杖入朝。 又令著鹿皮冠。彪辭讓,不聽。乃使服布單衣皮弁以見?!陡敌印吩唬骸皾h末王 公名士,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是以袁紹、崔鈞之徒,雖為將帥,皆著巾?!?/p>
魏武以天下兇荒,資財(cái)乏匱,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夾,合乎簡易隨時(shí)之義, 以色別其貴賤。本施軍飾,非為國容也。徐爰曰:“俗說夾本未有歧,荀文若巾 之,行觸樹枝成歧,謂之為善,因而弗改?!蓖ㄒ詾閼c吊服。巾以葛為之,形如 夾,而橫著之,古尊卑共服也。故漢末妖賊以黃為巾,時(shí)謂之“黃巾賊?!苯駠?太學(xué)生冠之,服單衣以為朝服,執(zhí)一卷經(jīng)以代手板。居士野人,皆服巾焉。
徐爰曰:“帽名猶冠也。義取于蒙覆其首。其本纚也。古者有冠無幘,冠下有 纚,以繒為之。后世施幘于冠,因裁纚為帽。自乘輿宴居,下至庶人無爵者,皆服 之?!笔烦及笗x成帝咸和九年制,聽尚書八座丞郎、門下三省侍郎乘車白帢低幘出 入掖門。又二宮直宮著烏紗夾。然則士人宴居,皆著帢矣。而江左時(shí)野人已著帽, 士人亦往往而然,但其頂圓耳。后乃高其屋云。古者人君有朝服,有祭服,有宴服, 有吊服。吊服皮弁疑衰,今以單衣黑幘為宴會(huì)服,拜陵亦如之。以單衣白夾為吊 服,修敬尊秩亦服之也。單衣,古之深衣也。今單衣裁制與深衣同,唯絹帶為異。 深衣絹帽以居喪,單衣素帢以施吉。
晉武帝泰始三年,詔太宰安平王孚服侍中之服,賜大司馬義陽王望袞冕之服。 四年,又詔趙、樂安、燕王服散騎常侍之服。十年,賜彭城王袞冕之服。偽楚桓玄 將篡,亦加安帝母弟太宰瑯邪王袞冕服。宋興以來,王公貴臣加侍中、散騎常侍, 乃得服貂珰也。
宋孝武孝建元年,丞相南郡王義宣,二年,雍州刺史武昌王渾,又有異圖。世 祖嫌侯王強(qiáng)盛,欲加減削。其年十月己未,大司馬江夏王義恭、驃騎大將軍竟陵王 誕表改革諸王車服制度,凡九條,表在《義恭傳》。上因諷有司更增廣條目。奏曰: “車服以庸,《虞書》茂典;名器慎假,《春秋》明誡。是以尚方所制,禁嚴(yán)漢律, 諸侯竊服,雖親必罪。自頃以來,下僭彌盛。器服裝飾,樂舞音容,通于王公,達(dá) 于眾庶。上下無辨,人志靡一。今表之所陳,實(shí)允禮度。九條之格,猶有未盡,謹(jǐn) 共附益,凡二十四條。聽事不得南向坐,施帳并沓。蕃國官正冬不得跣登國殿, 及夾侍國師傳令及油戟。公主王妃傳令,不得硃服。輿不得重杠。鄣扇不得雉尾; 劍不得鹿盧形;槊毦不得孔雀白;夾轂隊(duì)不得絳襖;平乘誕馬不得過二匹;胡伎 不得彩衣。舞伎正冬著袿衣,不得莊而蔽花;正冬會(huì)不得鐸舞、杯柈舞。長褵伎、 褷舒、丸劍、博山伎、緣大橦伎、升五案伎,自非正冬會(huì)奏舞曲,不得舞。諸妃主 不得著袞帶。信幡,非臺(tái)省官悉用絳??たh內(nèi)史相及封內(nèi)官長,于其封君,既非在 三,罷官則不復(fù)追敬,不合稱臣,正宜上下官敬而已。諸鎮(zhèn)常行,車前后不得過六 隊(duì),白直夾轂,不在其限。刀不得過銀銅為裝。諸王女封縣主、諸王子孫襲封王王 之妃及封侯者夫人行,并不得鹵簿。諸王子繼體為王者,婚姻吉兇,悉依諸國公侯 之禮,不得同皇弟皇子。車輿不得油幢,軺車不在其限。平乘舫皆平兩頭作露平形, 不得擬像龍舟,悉不得硃油。帳鉤不得作五花及豎筍形。若先有器物者,悉輸送臺(tái) 臧。書到后二十日期,若有竊玩犯禁者,及統(tǒng)司無舉糾,并臨時(shí)議罪?!痹t可。
車前五百者,卿行旅從,五百人為一旅。漢氏一統(tǒng),故去其人,留其名也。
宋孝武孝建二年十一月乙巳,有司奏:“侍中祭酒何偃議:‘自今臨軒,乘輿 法服,燾華蓋,登殿宜依廟齋以夾御,侍中、常侍夾扶上殿,及應(yīng)為王公興,又夾 扶,畢,還本位?!笤斪h?!辈芾芍行祀紖⒆h:“宜如省所稱,以為永準(zhǔn)。”詔 可。
孝建三年五月壬戌,有司奏:“案漢胡廣、蔡邕并云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 六國,兼其車服,故王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尚書、御史乘之。最后一車,懸豹尾。 法駕則三十六乘。檢晉江左逮至于今,乘輿出行,副車相承五乘?!鄙袝罱ㄆ酵?宏參議:“八十一乘,義兼九國,三十六乘無所準(zhǔn),并不出經(jīng)典。自邕、廣傳說, 又是從官所乘,非帝者副車正數(shù)。江左五乘,儉不中禮。案《周官》云:‘上公九 命,貳車九乘。侯伯七命,車七乘。子男五命,車五乘?!粍t帝王十二乘?!痹t 可。
大明元年九月丁未朔,有司奏:“未有皇太后出行副車定數(shù),下禮官議正?!?博士王燮之議:“《周禮》,后六服五路之?dāng)?shù),悉與王同,則副車之制,不應(yīng)獨(dú)異。 又《記》云:‘古者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 下之內(nèi)治?!熳恿⒘佟⑷?、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 外治?!嵶⒃疲骸笙笸趿⒘鶎m而居之,亦正寢一,燕寢五?!扑⒚颗c王同, 禮無降亦明矣?;侍蠹榷Y均至極,彌不應(yīng)殊。謂并應(yīng)同十二乘。”通關(guān)為允。詔 可。
大明四年正月戊辰,尚書左丞荀萬秋奏:“《籍田儀注》,‘皇帝冠通天冠, 硃珣,青介幘,衣青紗袍。侍中陪乘,奉車?yán)杀\?!浮稘h·輿服志》曰:‘通 天冠,乘輿常服也?!羲关M可以常服降千畝邪?《禮記》曰:‘昔者天子為藉千 畝,冕而硃珣,躬秉耒耜?!嵭ⅰ吨芄佟匪痉唬骸帷?,尊故也。時(shí) 服雖變,冕制不改。又潘岳《藉田賦》云:‘常伯陪乘,太仆秉轡?!拼?,輿駕 藉田,宜冠冕,璪十二旒,硃珣,黑介幘,衣青紗袍。常伯陪乘,太仆秉轡。宜改 儀注,一遵二《禮》,以為定儀。”詔可。
大明四年正月己卯,有司奏:“南郊親奉儀注,皇帝初著平天冠,火龍黼黻之 服。還,變通天冠,絳紗袍。廟祠親奉,舊儀,皇帝初服與郊不異,而還變著黑介 幘,單衣即事,乖體。謂宜同郊還,亦變著通天冠,絳紗袍。又舊儀乘金根車,今 五路既備,依《禮》玉路以祀,亦宜改金根車為玉路。”詔可。
大明六年八月壬戌,有司奏:“《漢儀注》‘大駕鹵簿,公卿奉引,大將軍參 乘,太仆卿御。法駕,侍中參乘,奉車?yán)捎?。晉氏江左,大駕未立,故郊祀用法 駕,宗廟以小駕。至于儀服,二駕不異。拜陵,御服單衣幘,百官陪從,硃衣而已, 亦謂之小駕,名實(shí)乖舛??紝で坝?,大駕上陵,北郊。周禮宗廟于昊天有降,宜以 大駕郊祀,法駕祠廟,小駕上陵,如為從序。今改祠廟為法駕鹵簿,其軍幢多少, 臨時(shí)配之。至尊乘玉路,以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小輦輪御軺衣書等車為副。其余并如 常儀?!痹t可。大明七年二月甲寅,輿駕巡南豫、兗二州,冕服,御玉路,辭二廟。 改服通天冠,御木路,建大麾,備春搜之典。
明帝太始四年五月甲戌,尚書令建安王休仁參議:“天子之子,與士齒讓,達(dá) 于辟雍,無生而貴者也。既命而尊,禮同上公。周制五等,車服相涉,公降王者, 一等而已。王以金路賜同姓諸侯,象及革木,以賜異姓侯伯,在朝卿士,亦準(zhǔn)斯禮。 按如此制,則東宮應(yīng)乘金路。自晉武過江,禮儀疏舛,王公以下,車服卑雜;唯有 東宮,禮秩崇異,上次辰極,下絕侯王。而皇太子乘石山安車,義不見經(jīng),事無所 出。《禮》所謂金、玉路者,正以金玉飾輅諸末耳。左右前后,同以漆畫。秦改周 輅,制為金根,通以金薄,周匝四面。漢、魏、二晉,因循莫改。逮于大明,始備 五輅。金玉二制,并類金根,造次瞻睹,殆無差別。若錫之東儲(chǔ),于禮嫌重,非所 以崇峻陛級(jí),表示等威。且《春秋》之義,降下以兩,臣子之義,宜從謙約。謂東 宮車服,宜降天子二等,驂駕四馬,乘象輅,降龍碧旗九葉。進(jìn)不斥尊,退不逼下, 沿古酌時(shí),于禮為衷。”詔可。
泰始四年八月甲寅,詔曰:“車服之飾,象數(shù)是遵。故盛皇留范,列圣垂制。 朕近改定五路,酌古代今,修成六服,沿時(shí)變禮。所施之事,各有條敘;便可付外, 載之典章。朕以大冕純玉繅,玄衣黃裳,乘玉輅,郊祀天,宗祀明堂。又以法冕五 彩繅,玄衣絳裳,乘金路,祀太廟,元正大會(huì)諸侯。又以飾冠冕四彩繅,紫衣紅裳, 乘象輅,小會(huì)宴饗,餞送諸侯,臨軒會(huì)王公。又以繡冕三彩繅,硃衣裳,乘革路, 征伐不賓,講武校獵。又以宏冕二彩繅,青衣裳,乘木輅,耕稼,饗國子。又以通 天冠,硃紗袍,為聽政之服?!?/p>
泰始六年正月戊辰,有司奏:“被敕皇太子正冬朝駕,合著袞冕九章衣不?” 儀曹郎丘仲起議:“案《周禮》,公自袞冕以下。鄭注:‘袞冕以至卿大夫之玄冕, 皆其朝聘天子之服也?!鼘す胖瞎械梅栆猿??;侍右詢?chǔ)副之尊,率土 瞻仰。愚謂宜式遵盛典,服袞冕九旒以朝賀。”兼左丞陸澄議:“服冕以朝,實(shí)著 經(jīng)典。秦除六冕之制,至漢明帝始與諸儒還備古章。自魏、晉以來,宗廟行禮之外, 不欲令臣下服袞冕,故位公者,每加侍官。今皇太子承乾作副,禮絕群后,宜遵圣 王之盛典,革近代之陋制。臣等參議,依禮,皇太子元正朝賀,應(yīng)服袞冕九章衣。 以仲起議為允。撰載儀注。”詔可。
后廢帝即位,尊所生陳貴妃為皇太妃,輿服一如晉孝武太妃故事,唯省五牛旗 及赤旗。
『上一章』『宋書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宋書 志卷十八譯文
秦朝滅絕禮學(xué),許多事違背古代制度。漢初崇尚簡易,沒有進(jìn)行改作,車馬衣服的儀制,大多因襲室曲。到選旦困時(shí)才開始恢復(fù)古代典制,司馬彪作《輿服志》有詳細(xì)記載。魏朝衹制造了指南車,其余方面…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6734.html
熱門詩詞
- 滿庭芳(壽富樞密) [張?jiān)蒥
- 菩薩鬘(秋) [朱淑真]
- 賀新郎(月夜) [游次公]
- 偈(選得幽居愜野情) [李翱]
- 中秋望月(秋月光如水) [董必武]
- 云居寺孤桐 [白居易]
-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元好問]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 三冬暫就儒生學(xué),千耦還從父老耕
-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 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