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列傳·卷四十九》
-
文學(xué)上
到沆 丘遲 劉苞 袁峻 庾於陵 弟肩吾 劉昭 何遜 鐘嶸 周興嗣
吳均
昔司馬遷、班固書,并為《司馬相如傳》,相如不預(yù)漢廷大事,蓋取其文章尤 著也。固又為《賈鄒枚路傳》,亦取其能文傳焉。范氏《后漢書》有《文苑傳》, 所載之人,其詳已甚。然經(jīng)禮樂而緯國家,通古今而述美惡,非文莫可也。是以君 臨天下者,莫不敦悅其義,縉紳之學(xué),咸貴尚其道,古往今來,未之能易。高祖聰 明文思,光宅區(qū)宇,旁求儒雅,詔采異人,文章之盛,煥乎俱集。每所御幸,輒命 群臣賦詩,其文善者,賜以金帛,詣闕庭而獻(xiàn)賦頌者,或引見焉。其在位者,則沈 約、江淹、任昉,并以文采妙絕當(dāng)時(shí)。至若彭城到沆、吳興丘遲、東海王僧孺、吳 郡張率等,或入直文德,通宴壽光,皆后來之選也。約、淹、昉、僧孺,率別以功 跡論。今綴到沆等文兼學(xué)者,至太清中人,為《文學(xué)傳》云。
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也。曾祖彥之,宋將軍。父捴,齊五兵尚書。沆幼 聰敏,五歲時(shí),捴于屏風(fēng)抄古詩,沆請教讀一遍,便能諷誦,無所遺失。既長勤學(xué), 善屬文,工篆隸。美風(fēng)神,容止可悅。齊建武中,起家后軍法曹參軍。天監(jiān)初,遷 征虜主簿。高祖初臨天下,收拔賢俊,甚愛其才。東宮建,以為太子洗馬。時(shí)文德 殿置學(xué)士省,召高才碩學(xué)者待詔其中,使校定墳史,詔沆通籍焉。時(shí)高祖宴華光殿, 命群臣賦詩,獨(dú)詔沆為二百字,二刻使成。沆于坐立奏,其文甚美。俄以洗馬管東 宮書記、散騎省優(yōu)策文。三年,詔尚書郎在職清能或人才高妙者為侍郎,以沆為殿 中曹侍郎。沆從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時(shí)皆相代為殿中,當(dāng)世榮之。四年,遷太 子中舍人。沆為人不自伐,不論人長短,樂安任昉、南鄉(xiāng)范云皆與友善。其年,遷 丹陽尹丞,以疾不能處職事,遷北中郎諮議參軍。五年,卒官,年三十。高祖甚傷 惜焉,詔賜錢二萬,布三十匹。所著詩賦百余篇。
丘遲,字希范,吳興烏程人也。父靈鞠,有才名,仕齊官至太中大夫。遲八歲 便屬文,靈鞠常謂“氣骨似我”。黃門郎謝超宗、征士何點(diǎn)并見而異之。及長,州 辟從事,舉秀才,除太學(xué)博士。遷大司馬行參軍,遭父憂去職。服闋,除西中郎參 軍。累遷殿中郎,以母憂去職。服除,復(fù)為殿中郎,遷車騎錄事參軍。高祖平京邑, 霸府開,引為驃騎主簿,甚被禮遇。時(shí)勸進(jìn)梁王及殊禮,皆遲文也。高祖踐阼,拜 散騎侍郎,俄遷中書侍郎,領(lǐng)吳興邑中正,待詔文德殿。時(shí)高祖著《連珠》,詔群 臣繼作者數(shù)十人,遲文最美。天監(jiān)三年,出為永嘉太守,在郡不稱職,為有司所糾, 高祖愛其才,寢其奏。四年,中軍將軍臨川王宏北伐,遲為諮議參軍,領(lǐng)記室。時(shí) 陳伯之在北,與魏軍來距,遲以書喻之,伯之遂降。還拜中書郎,遷司徒從事中郎。 七年,卒官,時(shí)年四十五。所著詩賦行于世。
劉苞,字孝嘗,彭城人也。祖勔,宋司空。父愃,齊太子中庶子。苞四歲而父 終,及年六七歲,見諸父常泣。時(shí)伯、叔父悛、繪等并顯貴,苞母謂其畏憚,怒之。 苞對曰:“早孤不及有識,聞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無有佗意?!币蚨鴼[欷, 母亦慟甚。初,苞父母及兩兄相繼亡沒,悉假瘞焉。苞年十六,始移墓所,經(jīng)營改 葬,不資諸父,未幾皆畢,繪常嘆服之。
少好學(xué),能屬文。起家為司徒法曹行參軍,不就。天監(jiān)初,以臨川王妃弟故, 自征虜主簿仍遷王中軍功曹,累遷尚書庫部侍郎、丹陽尹丞、太子太傅丞、尚書殿 中侍郎、南徐州治中,以公事免。久之,為太子洗馬,掌書記,侍講壽光殿。自高 祖即位,引后進(jìn)文學(xué)之士,苞及從兄孝綽、從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從弟沆、 吳郡陸倕、張率并以文藻見知,多預(yù)宴坐,雖仕進(jìn)有前后,其賞賜不殊。天監(jiān)十年, 卒,時(shí)年三十。臨終,呼友人南陽劉之遴托以喪事,務(wù)從儉率。苞居官有能名,性 和而直,與人交,面折其非,退稱其美,情無所隱,士友咸以此嘆惜之。
袁峻,字孝高,陳郡陽夏人,魏郎中令渙之八世孫也。峻早孤,篤志好學(xué),家 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紙數(shù)不登,則不休息。訥言語, 工文辭。義師克京邑,鄱陽王恢東鎮(zhèn)破岡,峻隨王知管記事。天監(jiān)初,鄱陽國建, 以峻為侍郎,從鎮(zhèn)京口。王遷郢州,兼都曹參軍。高祖雅好辭賦,時(shí)獻(xiàn)文于南闕者 相望焉,其藻麗可觀,或見賞擢。六年,峻乃擬揚(yáng)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賜 束帛。除員外散騎侍郎,直文德學(xué)士省,抄《史記》、《漢書》各為二十卷。又奉 敕與陸倕各制《新闕銘》,辭多不載。
庾於陵,字子介,散騎常侍黔婁之弟也。七歲能言玄理。既長,清警博學(xué)有才 思。齊隨王子隆為荊州,召為主簿,使與謝朓、宗夬抄撰群書。子隆代還,又以為 送故主簿。子隆尋為明帝所害,僚吏畏避,莫有至者,唯於陵與夬獨(dú)留,經(jīng)理喪事。 始安王遙光為撫軍,引為行參軍,兼記室。永元末,除東陽遂安令,為民吏所稱。 天監(jiān)初,為建康獄平,遷尚書工部郎,待詔文德殿。出為湘州別駕,遷驃騎錄事參 軍,兼中書通事舍人。俄領(lǐng)南郡邑中正,拜太子洗馬,舍人如故。舊事,東宮官屬, 通為清選,洗馬掌文翰,尤其清者。近世用人,皆取甲族有才望,時(shí)於陵與周舍并 擢充職,高祖曰:“官以人而清,豈限以甲族。”時(shí)論以為美。俄遷散騎侍郎,改 領(lǐng)荊州大中正。累遷中書黃門侍郎,舍人、中正并如故。出為宣毅晉安王長史、廣 陵太守,行府州事,以公事免。復(fù)起為通直郎,尋除鴻臚卿,復(fù)領(lǐng)荊州大中正。卒 官,時(shí)年四十八。文集十卷。弟肩吾。
肩吾,字子慎。八歲能賦詩,特為兄於陵所友愛。初為晉安王國常侍,仍遷王 宣惠府行參軍。自是每王徙鎮(zhèn),肩吾常隨府。歷王府中郎、云麾參軍,并兼記室參 軍。中大通三年,王為皇太子,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俄以本 官領(lǐng)荊州大中正。累遷中錄事諮議參軍、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在籓,雅 好文章士,時(shí)肩吾與東海徐摛、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 接。及居?xùn)|宮,又開文德省,置學(xué)士,肩吾子信、摛子陵、吳郡張長公、北地傅弘、 東海鮑至等充其選。齊永明中,文士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四聲,以為新變, 至是轉(zhuǎn)拘聲韻,彌尚麗靡,復(fù)逾于往時(shí)。時(shí)太子與湘東王書論之曰:
吾輩亦無所游賞,止事披閱,性既好文,時(shí)復(fù)短詠。雖是庸音,不能閣筆,有 慚伎癢,更同故態(tài)。比見京師文體,懦鈍殊常,競學(xué)浮疏,急為闡緩。玄冬修夜, 思所不得,既殊比興,正背《風(fēng)》、《騷》。若夫六典三禮,所施則有地;吉兇嘉 賓,用之則有所。未聞吟詠情性,反擬《內(nèi)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 作;遲遲春日,翻學(xué)《歸藏》;湛湛江水,遂同《大傳》。
吾既拙于為文,不敢輕有掎摭。但以當(dāng)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遠(yuǎn)則揚(yáng)、馬、 曹、王,近則潘、陸、顏、謝,而觀其遣辭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為是,則古 文為非;若昔賢可稱,則今體宜棄。俱為盍各,則未之敢許。又時(shí)有效謝康樂、裴 鴻臚文者,亦頗有惑焉。何者?謝客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時(shí)有不拘,是其糟粕; 裴氏乃是良史之才,了無篇什之美。是為學(xué)謝則不屆其精華,但得其冗長;師裴則 蔑絕其所長,惟得其所短。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zhì)不宜慕。故胸馳臆斷之侶,好名 忘實(shí)之類,方分肉于仁獸,逞郤克于邯鄲,入鮑忘臭,效尤致禍。決羽謝生,豈三 千之可及;伏膺裴氏,懼兩唐之不傳。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 更合郢中之聽?!蛾柎骸犯叨缓?,妙聲絕而不尋。竟不精討錙銖,核量文質(zhì),有 異《巧心》,終愧妍手。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 鄉(xiāng)而嘆息。詩既若此,筆又如之。徒以煙墨不言,受其驅(qū)染;紙?jiān)裏o情,任其搖襞。 甚矣哉,文之橫流,一至于此!
至如近世謝朓、沈約之詩,任昉、陸倕之筆,斯實(shí)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張士簡之賦,周升逸之辯,亦成佳手,難可復(fù)遇。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lǐng)袖之者, 非弟而誰。每欲論之,無可與語,思言子建,一共商榷。辯茲清濁,使如涇、渭; 論茲月旦,類彼汝南。硃丹既定,雌黃有別,使夫懷鼠知慚,濫竽自恥。譬斯袁紹, 畏見子將;同彼盜牛,遙羞王烈。相思不見,我勞如何。
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為度支尚書。時(shí)上流諸蕃,并據(jù) 州拒景,景矯詔遣肩吾使江州,喻當(dāng)陽公大心,大心尋舉州降賊。肩吾因逃入建昌 界,久之,方得赴江陵,未幾卒。文集行于世。
劉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晉太尉實(shí)九世孫也。祖伯龍,居父憂以孝聞,宋 武帝敕皇太子諸王并往吊慰,官至少府卿。父彪,齊征虜晉安王記室。昭幼清警, 七歲通《老》、《莊》義。既長,勤學(xué)善屬文,外兄江淹早相稱賞。天監(jiān)初,起家 奉朝請,累遷征北行參軍、尚書倉部郎,尋除無錫令。歷為宣惠豫章王、中軍臨川 王記室。初,昭伯父肜集眾家《晉書》注干寶《晉紀(jì)》為四十卷,至昭又集《后漢》 同異以注范曄書,世稱博悉。遷通直郎,出為剡令,卒官。《集注后漢》一百八十 卷,《幼童傳》十卷,文集十卷。
子縚,字言明。亦好學(xué),通《三禮》。大同中,為尚書祠部郎,尋去職,不復(fù) 仕??_弟緩,字含度,少知名。歷官安西湘東王記室,時(shí)西府盛集文學(xué),緩居其首。 除通直郎,俄遷鎮(zhèn)南湘東王中錄事,復(fù)隨府江州,卒。
何遜,字仲言,東海郯人也。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祖翼,員外郎。父詢, 齊太尉中兵參軍。遜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南鄉(xiāng)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 因結(jié)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詠,云輒嗟賞,謂所親曰:“頃觀文人,質(zhì)則過儒,麗 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見之何生矣?!鄙蚣s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 讀卿詩,一日三復(fù),猶不能已?!逼錇槊魉Q如此。
天監(jiān)中,起家奉朝請,遷中衛(wèi)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記室。王愛文學(xué)之士,日 與游宴,及遷江州,遜猶掌書記。還為安西安成王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母憂去 職。服闋,除仁威廬陵王記室,復(fù)隨府江州,未幾卒。東海王僧孺集其文為八卷。 初,遜文章與劉孝綽并見重于世,世謂之“何劉”。世祖著論論之云:“詩多而能 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
時(shí)有會稽虞騫,工為五言詩,名與遜相埒,官至王國侍郎。其后又有會稽孔翁 歸、濟(jì)陽江避,并為南平王大司馬府記室。翁歸亦工為詩,避博學(xué)有思理,更注 《論語》、《孝經(jīng)》。二人并有文集。
鐘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父蹈,齊中軍參軍。嶸與兄 岏、弟嶼并好學(xué),有思理。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wèi)軍王儉領(lǐng)祭酒, 頗賞接之。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遷撫軍行參軍,出為安國令。永元末,除 司徒行參軍。天監(jiān)初,制度雖革,而日不暇給,嶸乃言曰:“永元肇亂,坐弄天爵, 勛非即戎,官以賄就。揮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騎都塞市,郎將填街。 服既纓組,尚為臧獲之事;職唯黃散,猶躬胥徒之役。名實(shí)淆紊,茲焉莫甚。臣愚 謂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僥競。若吏姓寒人, 聽極其門品,不當(dāng)因軍,遂濫清級。若僑雜傖楚,應(yīng)在綏附,正宜嚴(yán)斷祿力,絕其 妨正,直乞虛號而已。謹(jǐn)竭愚忠,不恤眾口。”敕付尚書行之。遷中軍臨川王行參 軍。衡陽王元簡出守會稽,引為寧朔記室,專掌文翰。時(shí)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 發(fā)洪水,漂拔樹石,此室獨(dú)存。元簡命嶸作《瑞室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選西 中郎晉安王記室。
嶸嘗品古今五言詩,論其優(yōu)劣,名為《詩評》。其序曰: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欲以照燭三才,輝麗萬有,靈 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昔《南風(fēng)》之辭, 《卿云》之頌,厥義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謠云“名余曰正則”, 雖詩體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濫觴也。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古詩眇邈,人代難 詳,推其文體,固是炎漢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揚(yáng)、枚、馬之徒,辭賦競爽, 而吟詠靡聞。從李都尉訖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詩人之風(fēng),頓 已缺喪。東京二百載中,唯有班固《詠史》,質(zhì)木無文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 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冀。次有攀龍托鳳,自致于 屬車者,蓋將百計(jì)。彬彬之盛,大備于時(shí)矣!爾后陵遲衰微,訖于有晉。太康中, 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fù)興,踵武前王,風(fēng)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永嘉時(shí), 貴黃、老,尚虛談,于時(shí)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 許詢、桓、庾諸公,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之風(fēng)盡矣。先是郭景純用俊上之才, 創(chuàng)變其體;劉越石仗清剛之氣,贊成厥美。然彼眾我寡,未能動俗。逮義熙中,謝 益壽斐然繼作;元嘉初,有謝靈運(yùn),才高辭盛,富艷難蹤,固已含跨劉、郭,陵轢 潘、左。故知陳思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為輔;陸機(jī)為太康之英,安仁、景陽為 輔;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此皆五言之冠冕,文辭之命世。
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fēng)》、《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煩而意少,故世罕 習(xí)焉。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遣形, 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興,二曰賦,三曰比。文已盡 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弘斯三義,酌而 用之,干之以風(fēng)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 用比、興,則患在意深,意深則辭躓。若但用賦體,則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 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
若乃春風(fēng)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 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 或負(fù)戈外戍,或殺氣雄邊;塞客衣單,霜閨淚盡。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 有揚(yáng)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釋 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笔垢F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 故辭人作者,罔不愛好。今之士俗,斯風(fēng)熾矣。裁能勝衣,甫就小學(xué),必甘心而馳 騖焉。于是庸音雜體,各為家法。至于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diǎn)綴,分夜呻吟, 獨(dú)觀謂為警策,眾視終淪平鈍。次有輕蕩之徒,笑曹、劉為古拙,謂鮑昭羲皇上人, 謝朓今古獨(dú)步;而師鮑昭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xué)謝朓劣得“黃鳥度青枝”。徒 自棄于高聽,無涉于文流矣。
嶸觀王公搢紳之士,每博論之余,何嘗不以詩為口實(shí),隨其嗜欲,商榷不同。 淄澠并泛,硃紫相奪,喧嘩競起,準(zhǔn)的無依。近彭城劉士章,俊賞之士,疾其淆亂, 欲為當(dāng)世詩品,口陳標(biāo)榜,其文未遂,嶸感而作焉。昔九品論人,《七略》裁士, 校以賓實(shí),誠多未值;至若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殆同博弈。方今皇帝 資生知之上才,體沈郁之幽思,文麗日月,學(xué)究天人,昔在貴游,已為稱首;況八 枿既掩,風(fēng)靡云蒸,抱玉者連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睨漢、魏而弗顧,吞晉、宋于 胸中。諒非農(nóng)歌轅議,敢致流別。嶸之今錄,庶周游于閭里,均之于談笑耳。
頃之,卒官。
岏,字長岳,官至府參軍、建康平。著《良吏傳》十卷。嶼,字季望,永嘉郡 丞。天監(jiān)十五年,敕學(xué)士撰《遍略》,嶼亦預(yù)焉。兄弟并有文集。
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xiàng)人,漢太子太傅堪后也。高祖凝,晉征西府參軍、宜 都太守。興嗣世居姑孰。年十三,游學(xué)京師,積十余載,遂博通記傳,善屬文。嘗 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謂之曰:“子才學(xué)邁世,初當(dāng)見識貴臣,卒被知英主?!?言終,不測所之。齊隆昌中,侍中謝朏為吳興太守,唯與興嗣談文史而已。及罷郡 還,因大相稱薦。本州舉秀才,除桂陽郡丞,太守王嶸素相賞好,禮之甚厚。高祖 革命,興嗣奏《休平賦》,其文甚美,高祖嘉之。拜安成王國侍郎,直華林省。其 年,河南獻(xiàn)儛馬,詔興嗣與待詔到沆、張率為賦,高祖以興嗣為工。擢員外散騎侍 郎,進(jìn)直文德、壽光省。是時(shí),高祖以三橋舊宅為光宅寺,敕興嗣與陸倕各制寺碑。 及成俱奏,高祖用興嗣所制者。自是《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次 韻王羲之書千字》,并使興嗣為文;每奏,高祖輒稱善,加賜金帛。九年,除新安 郡丞,秩滿,復(fù)為員外散騎侍郎,佐撰國史。十二年,遷給事中,撰文如故。興嗣 兩手先患風(fēng)疽,是年又染癘疾,左目盲,高祖撫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手疏治疽方以賜之。其見惜如此。任昉又愛其才,常言曰:“周興嗣若無疾,旬日 當(dāng)至御史中丞。”十四年,除臨川郡丞。十七年,復(fù)為給事中,直西省。左衛(wèi)率周 舍奉敕注高祖所制歷代賦,啟興嗣助焉。普通二年,卒。所撰《皇帝實(shí)錄》、《皇 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余卷,文集十卷。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也。家世寒賤,至均好學(xué)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 頗相稱賞。天監(jiān)初,柳惲為吳興,召補(bǔ)主簿,日引與賦詩。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 事者或斅之,謂為“吳均體”。建安王偉為揚(yáng)州,引兼記室,掌文翰。王遷江州, 補(bǔ)國侍郎,兼府城局。還除奉朝請。先是,均表求撰《齊春秋》。書成奏之,高祖 以其書不實(shí),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shù)條,竟支離無對,敕付省焚之,坐免職。尋 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均草本紀(jì)、世家功已畢,唯列傳未就。 普通元年,卒,時(shí)年五十二。均注范曄《后漢書》九十卷,著《齊春秋》三十卷、 《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唐先賢傳》五卷、《續(xù)文釋》五卷,文 集二十卷。
先是,有廣陵高爽、濟(jì)陽江洪、會稽虞騫,并工屬文。爽,齊永明中贈衛(wèi)軍王 儉詩,為儉所賞,及領(lǐng)丹陽尹,舉爽郡孝廉。天監(jiān)初,歷官中軍臨川王參軍。出為 晉陵令,坐事系冶,作《鑊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后遇赦獲免,頃之,卒。洪 為建陽令,坐事死。騫官至王國侍郎。并有文集。
『上一章』『梁書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梁書 列傳卷四十九譯文
從前司馬遷、班固的史書,都編撰了《司馬相如傳》,司馬相如并沒有參預(yù)漢朝朝廷大事,為他列傳實(shí)在是取他的文章特別著名。班固又撰寫了《賈鄒枚路傳》,也是因?yàn)樗麄兡軐懳恼聜鞑加谑?。范曄《后?A href="/wenzhang/17396.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6931.html
熱門詩詞
- 木蘭花(甘泉巖) [曾原郕]
- 四時(shí)田園雜興·其二 [范成大]
- 采蓮子(菡萏香連十頃陂) [皇甫松]
- 登盤山絕頂(霜角一聲草木哀) [戚繼光]
- 沁園春(餞余蜀帥) [李曾伯]
- 滿江紅(江漢西來) [蘇軾]
- 東溪 [梅堯臣]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