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列傳·卷十八》
-
周弘正 弟弘直 弘直子確 袁憲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晉光祿大夫顗之九世孫也。祖颙,齊中書侍郎, 領(lǐng)著作。父寶始,梁司徒祭酒。弘正幼孤,及弟弘讓、弘直,俱為伯父侍中護(hù)軍舍 所養(yǎng)。年十歲,通《老子》、《周易》,舍每與談?wù)摚m異之,曰:“觀汝神情穎 晤,清理警發(fā),后世知名,當(dāng)出吾右?!焙?xùn)|裴子野深相賞納,請以女妻之。十五, 召補國子生,仍于國學(xué)講《周易》,諸生傳習(xí)其義。以季春入學(xué),孟冬應(yīng)舉,學(xué)司 以其日淺,弗之許焉。博士到洽議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講一經(jīng),雖曰諸生, 實堪師表,無俟策試?!逼鸺伊禾珜W(xué)博士。晉安王為丹陽尹,引為主簿。出為鄴令, 丁母憂去職。服闋,歷曲阿、安吉令。普通中,初置司文義郎,直壽光省,以弘正 為司義侍郎。
中大通三年,梁昭明太子薨,其嗣華容公不得立,乃以晉安王為皇太子,弘正 乃奏記曰:
竊聞捴謙之象,起于羲、軒爻畫,揖讓之源,生于堯、舜禪受,其來尚矣,可 得而詳焉。夫以廟堂、汾水,殊途而同歸,稷、契、巢、許,異名而一貫,出者稱 為元首,處者謂之外臣,莫不內(nèi)外相資,表里成治,斯蓋萬代同規(guī),百王不易者也。 暨于三王之世,浸以陵夷,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乃至七國爭雄,劉項競逐,皇漢 扇其俗,有晉揚其波,謙讓之道廢,多歷年所矣。夫文質(zhì)遞變,澆淳相革,還樸反 古,今也其時。
伏惟明大王殿下,天挺將圣,聰明神武,百辟冠冕,四海歸仁。是以皇上發(fā)德 音,下明詔,以大王為國之儲副,乃天下之本焉。雖復(fù)夏啟、周誦,漢儲、魏兩, 此數(shù)君者,安足為大王道哉。意者愿聞殿下抗目夷上仁之義,執(zhí)子臧大賢之節(jié),逃 玉輿而弗乘,棄萬乘如脫屣,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fēng)。古有其人,今聞其語, 能行之者,非殿下而誰?能使無為之化,復(fù)興于邃古,讓王之道,不墜于來葉,豈 不盛歟!豈不盛歟!
弘正陋學(xué)書生,義慚稽古,家自汝、潁,世傳忠烈,先人決曹掾燕抗辭九諫, 高節(jié)萬乘,正色三府,雖盛德之業(yè)將絕,而狂直之風(fēng)未墜。是以敢布腹心,肆其愚 瞽。如使芻言野說,少陳于聽覽,縱復(fù)委身烹鼎之下,絕命肺石之上,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
其抗直守正,皆此類也。
累遷國子博士。時于城西立士林館,弘正居以講授,聽者傾朝野焉。弘正啟梁 武帝《周易》疑義五十條,又請釋《乾》、《坤》、《二系》曰:“臣聞《易》稱 立以盡意,系辭以盡言,然后知圣人之情,幾可見矣。自非含微體極,盡化窮神, 豈能通志成務(wù),探賾致遠(yuǎn)。而宣尼比之桎梏,絕韋編于漆字,軒轅之所聽瑩,遺玄 珠于赤水。伏惟陛下一日萬機(jī),匪勞神于瞬息,凝心妙本,常自得于天真,圣智無 以隱其幾深,明神無以淪其不測。至若爻畫之苞于《六經(jīng)》,文辭之窮于《兩系》, 名儒劇談以歷載,鴻生抵掌以終年,莫有試游其籓,未嘗一見其涘。自制旨降談, 裁成《易》道,析至微于秋毫,渙曾冰于幽谷。臣親承音旨,職司宣授,后進(jìn)詵詵, 不無傳業(yè)。但《乾》、《坤》之蘊未剖,《系》表之妙莫詮,使一經(jīng)深致,尚多所 惑。臣不涯庸淺,輕率短陋,謹(jǐn)與受業(yè)諸生清河張譏等三百一十二人,于《乾》、 《坤》、《二系》、《象》、《爻》未啟,伏愿聽覽之閑,曲垂提訓(xùn),得使微臣鉆 仰,成其篤習(xí),后昆好事,專門有奉。自惟多幸,歡沐道于堯年,肄業(yè)終身,不知 老之將至。天尊不聞,而冒陳請,冰谷置懷,罔識攸厝?!痹t答曰:“設(shè)《卦》觀 象,事遠(yuǎn)文高,作《系》表言,辭深理奧,東魯絕編之思,西伯幽憂之作,事逾三 古,人更七圣,自商瞿稟承,子庸傳授,篇簡湮沒,歲月遼遠(yuǎn)。田生表菑川之譽, 梁丘擅瑯邪之學(xué),代郡范生,山陽王氏,人藏荊山之寶,各盡玄言之趣,說或去取, 意有詳略。近搢紳之學(xué),咸有稽疑,隨答所問,已具別解。知與張譏等三百一十二 人須釋《乾》、《坤》、《文言》及《二系》,萬機(jī)小暇,試當(dāng)討論。”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嘗謂弟弘讓曰:“國家厄運,數(shù)年當(dāng)有兵 起,吾與汝不知何所逃之?!奔傲何涞奂{侯景,弘正謂弘讓曰:“亂階此矣?!本?城陷,弘直為衡陽內(nèi)史,元帝在江陵,遺弘直書曰:“適有都信,賢兄博士平安。 但京師搢紳,無不附逆,王克已為家臣,陸緬身充卒伍,唯有周生,確乎不拔。言 及西軍,潺湲掩淚,恒思吾至,如望歲焉,松柏后凋,一人而已?!蓖跎q之討侯 景也,弘正與弘讓自拔迎軍,僧辯得之甚喜,即日啟元帝,元帝手書與弘正曰: “獯丑逆亂,寒暑亟離,海內(nèi)相識,零落略盡。韓非之智,不免秦獄,劉歆之學(xué), 猶弊亡新,音塵不嗣,每以耿灼。常欲訪山東而尋子云,問關(guān)西而求伯起,遇有今 信,力附相聞,遲比來郵,慰其延佇?!比郧彩褂^朝士曰:“晉氏平吳,喜 獲二陸,今我破賊,亦得兩周,今古一時,足為連類?!奔昂胝?,禮數(shù)甚優(yōu),朝 臣無與比者。授黃門侍郎,直侍中省。俄遷左民尚書,尋加散騎常侍。
元帝嘗著《金樓子》,曰:“余于諸僧重招提琰法師,隱士重華陽陶貞白,士 大夫重汝南周弘正,其于義理,清轉(zhuǎn)無窮,亦一時之名士也?!奔昂罹捌?,僧辯啟 送秘書圖籍,敕弘正讎校。
時朝議遷都,朝士家在荊州者,皆不欲遷,唯弘正與仆射王裒言于元帝曰: “若束脩以上諸士大夫微見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無定處,無所與疑。至如黔首萬 姓,若未見輿駕入建鄴,謂是列國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從四海之望?!?時荊陜?nèi)耸肯淘仆?、周皆是東人,志愿東下,恐非良計。弘正面折之曰:“若東人 勸東,謂為非計,君等西人欲西,豈成良策?”元帝乃大笑之,竟不還都。
及江陵陷,弘正遁圍而出,歸于京師,敬帝以為大司馬王僧辯長史,行揚州事。 太平元年,授侍中,領(lǐng)國子祭酒,遷太常卿、都官尚書。高祖受禪,授太子詹事。 天嘉元年,遷侍中、國子祭酒,往長安迎高宗。三年,自周還,詔授金紫光祿大夫, 加金章紫綬,領(lǐng)慈訓(xùn)太仆。廢帝嗣位,領(lǐng)都官尚書,總知五禮事。仍授太傅長史, 加明威將軍。高宗即位,遷特進(jìn),重領(lǐng)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加扶。太建五年, 授尚書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尋敕侍東宮講《論語》、《孝經(jīng)》。太子以弘正 朝廷舊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禮,橫經(jīng)請益,有師資之敬焉。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釋典,雖碩學(xué)名僧,莫不請質(zhì)疑滯。六年,卒于官,時年 七十九。詔曰:“追遠(yuǎn)褒德,抑有恒規(guī)。故尚書右仆射、領(lǐng)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 弘正,識宇凝深,藝業(yè)通備,辭林義府,國老民宗,道映庠門,望高禮閣,卒然殂 殞,朕用惻然。可贈侍中、中書監(jiān),喪事所須,量加資給?!北愠雠R哭。謚曰簡子。 所著《周易講疏》十六卷,《論語疏》十一卷,《莊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 《孝經(jīng)疏》兩卷,《集》二十卷,行于世。子墳,官至吏部郎。
弘正二弟:弘讓,弘直。弘讓性簡素,博學(xué)多通,天嘉初,以白衣領(lǐng)太常卿、 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弘直字思方,幼而聰敏。解褐梁太學(xué)博士,稍遷西中郎湘東王外兵記室參軍, 與東海鮑泉、南陽宗懔、平原劉緩、沛郡劉同掌書記。入為尚書儀曹郎。湘東王 出鎮(zhèn)江、荊二州,累除錄事咨議參軍,帶柴桑、當(dāng)陽二縣令。及梁元帝承制,授假 節(jié)、英果將軍、世子長史。尋除智武將軍、衡陽內(nèi)史。遷貞毅將軍、平南長史、長 沙內(nèi)史,行湘州府州事,湘濱縣侯,邑六百戶。歷邵陵、零陵太守、云麾將軍、昌 州刺史。王琳之舉兵也,弘直在湘州,琳敗,乃還朝。天嘉中,歷國子博士、廬陵 王長史、尚書左丞、領(lǐng)羽林監(jiān)、中散大夫、秘書監(jiān),掌國史。遷太常卿、光祿大夫, 加金章紫綬。
太建七年,遇疾且卒,乃遺疏敕其家曰:“吾今年已來,筋力減耗,可謂衰矣, 而好生之情,曾不自覺,唯務(wù)行樂,不知老之將至。今時制云及,將同朝露,七十 馀年,頗經(jīng)稱足,啟手告全,差無遺恨。氣絕已后,便買市中見材,材必須小形者, 使易提挈。斂以時服,古人通制,但下見先人,必須備禮,可著單衣裙衫故履。既 應(yīng)侍養(yǎng),宜備紛兌,或逢善友,又須香煙,棺內(nèi)唯安白布手巾、粗香爐而已,其 外一無所用?!弊溆诩?,時年七十六。有集二十卷。子確。
確字士潛,美容儀,寬大有行檢,博涉經(jīng)史,篤好玄言,世父弘正特所鐘愛。 解褐梁太學(xué)博士、司徒祭酒、晉安王主簿。高祖受禪,除尚書殿中郎,累遷安成王 限內(nèi)記室。高宗即位,授東宮通事舍人,丁母憂,去職。及歐陽紇平,起為中書舍 人,命于廣州慰勞,服闋,為太常卿。歷太子中庶子、尚書左丞、太子家令,以父 憂去職。尋起為貞威將軍、吳令,確固辭不之官。至德元年,授太子左衛(wèi)率、中書 舍人,遷散騎常侍,加貞威將軍、信州南平王府長史,行揚州事,為政平允,稱為 良吏。遷都官尚書。禎明初,遘疾、卒于官,時年五十九。詔贈散騎常侍、太常卿, 官給喪事。
袁憲,字德章,尚書左仆射樞之弟也。幼聰敏,好學(xué),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 序,別開五館,其一館在憲宅西,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wù)?,每有新議,出人意表, 同輩咸嗟服焉。
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詔下國學(xué),宣制旨義。憲時年十四,被 召為國子《正言》生,謁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愛其神彩。在學(xué)一歲,國子博士 周弘正謂憲父君正曰:“賢子今茲欲策試不?”君正曰:“經(jīng)義猶淺,未敢令試?!?居數(shù)日,君正遣門下客岑文豪與憲候弘正,會弘正將登講坐,弟子畢集,乃延憲入 室,授以麈尾,令憲樹義。時謝岐、何妥在坐,弘正謂曰:“二賢雖窮奧賾,得無 憚此后生耶!”何、謝于是遞起義端,深極理致,憲與往復(fù)數(shù)番,酬對閑敏。弘正 謂妥曰:“恣卿所問,勿以童稚相期?!睍r學(xué)眾滿堂,觀者重沓,而憲神色自若, 辯論有馀。弘正請起數(shù)難,終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還咨袁吳郡,此郎已堪見 代為博士矣?!睍r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請具束脩,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 兒買第耶?”學(xué)司銜之。及憲試,爭起劇難,憲隨問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顧憲曰: “袁君正其有后矣?!奔熬龑⒅畢强ぃ茸娴烙谡魈斖?,謂君正曰:“昨策生蕭 敏孫、徐孝克,非不解義,至于風(fēng)神器局,去賢子遠(yuǎn)矣?!睂づe高第。以貴公子選 尚南沙公主,即梁簡文之女也。
大同元年,釋褐秘書郎。太清二年,遷太子舍人。侯景寇逆,憲東之吳郡,尋 丁父憂,哀毀過禮。敬帝承制,征授尚書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戶曹。永定元 年,授中書侍郎,兼散騎常侍。與黃門侍郎王瑜使齊,數(shù)年不遣,天嘉初乃還。四 年,詔復(fù)中書侍郎,直侍中省。太建元年,除給事黃門侍郎,仍知太常事。二年, 轉(zhuǎn)尚書吏部侍郎,尋除散騎常侍,侍東宮。三年,遷御史中丞,領(lǐng)羽林監(jiān)。時豫章 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馬,憲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嚴(yán)憚焉。
憲詳練朝章,尤明聽斷,至有獄情未盡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閑暇,常為上言之, 其所申理者甚眾。嘗陪宴承香閣,賓退之后,高宗留憲與衛(wèi)尉樊俊徙席山亭,談宴 終日。高宗目憲而謂俊曰“袁家故為有人”,其見重如此。
五年,入為侍中。六年,除吳郡太守,以父任固辭不拜,改授明威將軍、南康 內(nèi)史。九年,秩滿,除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尋而為真。憲以久居清顯,累表自 求解任。高宗曰:“諸人在職,屢有謗書。卿處事已多,可謂清白,別相甄錄,且 勿致辭。”十三年,遷右仆射,參掌選事。先是憲長兄簡懿子為左仆射,至是憲為 右仆射,臺省內(nèi)目簡懿為大仆射,憲為小仆射,朝廷榮之。
及高宗不豫,憲與吏部尚書毛喜俱受顧命。始興王叔陵之肆逆也,憲指麾部分, 預(yù)有力焉。后主被瘡病篤,執(zhí)憲手曰:“我兒尚幼,后事委卿。”憲曰:“群情喁 喁,冀圣躬康復(fù),后事之旨,未敢奉詔。”以功封建安縣伯,邑四百戶,領(lǐng)太子中 庶子,馀并如故。尋除侍中、信威將軍、太子詹事。
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釋奠之禮,憲于是表請解職,后主不許,給 扶二人,進(jìn)號云麾將軍,置佐史?;侍宇H不率典訓(xùn),憲手表陳諫凡十條,皆援引 古今,言辭切直,太子雖外示容納,而心無悛改。后主欲立寵姬張貴妃子始安王為 嗣,嘗從容言之,吏部尚書蔡徵順旨稱賞,憲厲色折之曰:“皇太子國家儲嗣,億 兆宅心。卿是何人,輕言廢立!”夏,竟廢太子為吳興王。后主知憲有規(guī)諫之事, 嘆曰“袁德章實骨鯁之臣”,即日詔為尚書仆射。
禎明三年,隋軍來伐,隋將賀若弼進(jìn)燒宮城北掖門,宮衛(wèi)皆散走,朝士稍各引 去,惟憲衛(wèi)侍左右。后主謂憲曰:“我從來待卿不先馀人,今日見卿,可謂歲寒知 松柏后凋也?!焙笾麇劐釋⒈苣?,憲正色曰:“北兵之入,必?zé)o所犯,大事如此, 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見侯景故事?!焙笾鞑粡模蛳麻今Y 去。憲從后堂景陽殿入,后主投下井中,憲拜哭而出。
京城陷,入于隋,隋授使持節(jié)、昌州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昌州刺史。開皇 十四年,詔授晉王府長史。十八年卒,時年七十。贈大將軍,安城郡公,謚曰簡。 長子承家,仕隋至秘書丞、國子司業(yè)。
史臣曰:梁元帝稱士大夫中重汝南周弘正,信哉斯言也!觀其雅量標(biāo)舉,尤善 玄言,亦一代之國師矣。袁憲風(fēng)格整峻,徇義履道。韓子稱為人臣委質(zhì),心無有二。 憲弗渝終始,良可嘉焉。
『上一章』『陳書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陳書 列傳卷十八譯文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是晉光祿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孫。祖父周颙,是齊朝的中書侍郎,領(lǐng)著作。父親且宣絲,是梁的司徒祭酒。弘正逗幼年喪父,與弟至遞、至墮都由伯父侍中護(hù)軍且撿撫養(yǎng)。弘正那…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6957.html
熱門詩詞
- 西江月(同前) [張炎]
-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 [劉辰翁]
- 西江月慢 [呂渭老]
-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棄疾]
- 水調(diào)歌頭(自和) [李曾伯]
- 戲文·荊釵記 [柯丹邱]
- 渡吳江 [杜牧]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