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列傳·卷三十》
-
○褚遂良 韓瑗 來濟 上官儀
褚遂良,散騎常侍亮之子也。太業(yè)末,隨父在隴右,薛舉僭號,署為通事舍人。 舉敗歸國,授秦州都督府鎧曹參軍。貞觀十年,自秘書郎遷起居郎。遂良博涉文史, 尤工隸書,父友歐陽詢甚重之。太宗嘗謂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無人可以論 書?!贬缭唬骸榜宜炝枷鹿P遒勁,甚得王逸少體?!碧诩慈照倭钍虝L趪L出 御府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赍古書詣闕以獻(xiàn),當(dāng)時莫能辯其真?zhèn)危炝紓湔?所出,一無舛誤。十五年,詔有事太山,先幸洛陽,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遂良 言于太宗曰:“陛下?lián)軄y反正,功超前烈,將告成東岳,天下幸甚。而行至洛陽, 彗星輒見,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漢武優(yōu)柔數(shù)年,始行岱禮,臣愚伏愿詳擇?!?太宗深然之,下詔罷封禪之事。其年,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嘗問:“卿 知起居,記錄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遂良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書 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為鑒誡,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 曰:“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dāng)載筆,君舉必 記?!秉S門侍郎劉洎曰:“設(shè)令遂良不記,天下亦記之矣?!碧谝詾槿?。時魏王 為太宗所愛,禮秩如嫡。其年,太宗問侍臣曰:“當(dāng)今國家何事最急?”中書侍郎 岑文本曰:“《傳》稱‘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由斯而言。禮義為急?!彼炝歼M(jìn) 曰:“當(dāng)今四方仰德,誰敢為非?但太子、諸王,須有定分,陛下宜為萬代法以遺 子孫?!碧谠唬骸按搜允且?。朕年將五十,已覺衰怠。既以長子守器東宮,弟及 庶子數(shù)將五十,心常憂慮,頗在此耳。但自古嫡庶無良佐,何嘗不傾敗國家?公等 為朕搜訪賢德,以傅儲宮,爰及諸王,咸求正士。且事人歲久,即分義情深,非意 窺窬,多由此作?!庇谑窍尥醺倭挪坏眠^四考。十七年,太宗問遂良曰:“舜造 漆器,禹雕其俎,當(dāng)時諫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間,苦諫何也?”遂良對曰: “雕琢害農(nóng)事,纂組傷女工。首創(chuàng)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 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fù)諫?!碧谝詾槿唬蛟唬?“夫為人君,不憂萬姓而事奢淫,危亡之機可反掌而待也?!睍r皇子年幼者多任都 督、刺史,遂良上疏曰:“昔兩漢以郡國理人,除郡以外,分立諸子。割土分疆, 雜用周制?;侍浦菘h,祖依秦法?;首佑啄辏蚴诖淌?,陛下豈不以王之骨肉,鎮(zhèn) 捍四方?此之造制,道高前烈。如臣愚見,有小未盡。何者?刺史郡帥,民仰以安。 得一善人,部內(nèi)蘇息;遇一不善,合州勞弊。是以人君愛恤百姓,常為擇賢。或稱 河潤九里,京師蒙福;或人興歌詠,生為立祠。漢宣帝云:‘與我共理者,惟良二 千石?!绯加抟姡菹聝鹤觾?nèi)年齒尚幼、未堪臨人者,且留京師,教以經(jīng)學(xué)。一 則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則觀見朝儀,自然成立。因此積習(xí),自知為人。審堪臨 州,然后遣出。臣謹(jǐn)按漢明、章、和三帝,能友愛于弟,自茲已降,取為準(zhǔn)的。封 立諸王,雖各有國土,年尚幼小者,召留京師,訓(xùn)以禮法,垂以恩惠。訖三帝世, 諸王數(shù)十百人,唯二王稍惡,自余餐和染教,皆為善人。則前事已驗,惟陛下詳察。” 太宗深納之。其年,太子承乾以罪廢,魏王泰入侍,太宗面許立為太子。因謂侍臣 曰:“昨青雀自投我懷云:‘臣今日始得與陛下為子,更生之日也。臣唯有一子, 臣百年之后,當(dāng)為陛下殺之,傳國晉王?!缸又?,故當(dāng)天性,我見其如此,甚 憐之?!彼炝歼M(jìn)曰:“陛下失言。伏愿審思,無令錯誤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后,魏 王執(zhí)權(quán)為天下之主,而能殺其愛子,傳國于晉王者乎?陛下昔立承乾為太子,而復(fù) 寵愛魏王,禮數(shù)或有逾于承乾者,良由嫡庶不分,所以至此。殷鑒不遠(yuǎn),足為龜鏡。 陛下今日既立魏王,伏愿陛下別安置晉王,始得安全耳?!碧谔殂艚幌略唬骸拔?不能?!奔慈照匍L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與遂良等定策,立晉王為皇太子。時頻有 飛雉集于宮殿之內(nèi),太宗問群臣曰:“是何祥也?”對曰:“昔秦文公時,有童子 化為雉,雌者鳴于陳倉,雄者鳴于南陽。童子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文公遂以 為寶雞。后漢光武得雄,遂起南陽而有四海。陛下舊封秦王,故雄雉見于秦地,此 所以彰表明德也?!碧趷傇唬骸傲⑸碇?,不可無學(xué),遂良博識,深可重也?!?尋授太子賓客。
時薛延陀遣使請婚,太宗許以女妻之,納其財聘,既而不與。遂良上疏曰:
臣聞信為國本,百姓所歸,是以文王許枯骨而不違,仲尼寧去食而存信。延陀 曩歲乃一俟斤耳,值神兵北指,蕩平沙塞,狼山、瀚海,萬里蕭條,陛下兵加諸外 而恩起于內(nèi),以為余寇奔波,須立酋長,璽書鼓纛,立為可汗。其懷恩光,仰天無 極,而余方戎狄,莫不聞知,以共沐和風(fēng),同餐恩信。頃者頻年遣使,請婚大國, 陛下復(fù)降鴻私,許其姻媾。于是報吐蕃,告思摩,示中國,五尺童子人皆知之。于 是御幸北門,受其獻(xiàn)食,于時百僚端笏,戎夷左衽,虔奉歡宴,皆承德音,口歌手 舞,樂以終日。百官會畢,亦各有言,咸以為陛下欲得百姓安寧,不欲邊境交戰(zhàn), 遂不惜一女而妻可汗,預(yù)在含生,所以感德。今一朝生進(jìn)退之意,有改悔之心,臣 為國家惜茲聲聽。君子不失色于物,不失口于人。晉文公圍原,命三日糧,原不降, 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避娎粽埓?,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庇也。 得原失信,何以庇之?”陛下慮生意表,信在言前,今者臨事,忽然乖殊,所惜尤 少,所失滋多。情既不通,方生嫌隙,一方所以相畏忌,邊境不得無風(fēng)塵。西州、 朔方,能無勞擾?彼胡以主被欺而心怨,此士以此無信而懷慚,不可以訓(xùn)戎兵,不 可以勵軍事。伏惟陛下以圣德神功,廓清四表。自君臨天下,十有七載,以仁恩而 結(jié)庶類,以信義而撫戎夷,莫不欣然,負(fù)之無力。其見在之人,皆思報厚德;其所 生胤嗣,亦望報陛下子孫。今者得一公主配之,以成陛下之信,有始有卒,其唯圣 人乎!且又龍沙以北,部落無算,中國擊之,終不能盡。亦由可北敗,芮芮興,突 厥亡,延陀盛。時以古人虛外實內(nèi),懷之以德,為惡在夷不在華,失信在彼不在此。 伏惟陛下圣德無涯,威靈遠(yuǎn)震,遂平高昌,破吐渾,立延陀,滅頡利。輕刑薄賦, 庶事無壅,菽粟豐賤,祥符累臻。此則堯、舜、禹、湯不及陛下遠(yuǎn)矣。伏愿旁垂愷 悌,廣茲含育,而常嗔絕域,有意遠(yuǎn)籓,非偃伯興文之道,非止戈為武之義。臣以 庸暗,忝居左右,敢獻(xiàn)瞽言,不勝戰(zhàn)懼。
時太宗欲親征高麗,顧謂侍臣曰:“高麗莫離支賊殺其王,虐用其人。夫出師 吊伐,當(dāng)乘機便,今因其弒虐,誅之甚易?!彼炝紝υ唬骸氨菹卤鴻C神算,人莫能 知。昔隋末亂離,手平寇亂。及北狄侵邊,西蕃失禮,陛下欲命將擊之,群臣莫不 苦諫,陛下獨斷進(jìn)討,卒并誅夷。海內(nèi)之人,徼外之國,畏威懾伏,為此舉也。今 陛下將興師遼東,臣意熒惑。何者?陛下神武,不比前代人君。兵既渡遼,指期克 捷,萬一差跌,無以威示遠(yuǎn)方,若再發(fā)忿兵,則安危難測?!碧谏钊恢?。兵部尚 書李勣曰:“近者延陀犯邊,陛下必欲追擊,此時陛下取魏徵之言,遂失機會。若 如圣策,延陀無一人生還,可五十年間疆場無事。”帝曰:“誠如卿言,由魏徵誤 計耳。朕不欲以一計不當(dāng)而尤之,后有良算,安肯矢謀?!庇墒菑膭拗?,經(jīng)畫渡 遼之師。遂良以太宗銳意三韓,懼其遺悔,翌日上疏諫曰:
臣聞有國家者譬諸身,兩京等于心腹,四境方乎手足,他方絕域,若在身外。 臣近于坐下,伏奉口敕,布語臣下,云自欲伐遼。臣數(shù)夜思量,不達(dá)其理。高麗王 為陛下之所立,莫離支輒殺其主,陛下討逆收地,斯實乘機。關(guān)東賴陛下德澤,久 無征戰(zhàn),但命二、三勇將,發(fā)兵四、五萬,飛石輕梯,取如回掌。夫圣人有作,必 履常規(guī),貴能克平兇亂,駕馭才杰。惟陛下弘兩儀之道,扇三五之風(fēng),提厲人物, 皆思效命。昔侯君集、李靖,所謂庸夫,猶能掃萬里之高昌,平千載之突厥,皆是 陛下發(fā)蹤指示,聲歸圣明。臣旁求史籍,訖乎近代,為人之主,無自伐遼,人臣往 征,則有之矣。漢朝則荀彘、楊仆,魏代則毋丘儉、王頎;司馬懿猶為人臣,慕容 真僭號之子,皆為其主長驅(qū)高麗,虜其人民,削平城壘。陛下立功同于天地,美化 包于古昔,自當(dāng)超邁于百王,豈止俯同于六子?陛下昔翦平寇逆,大有爪牙,年齒 未衰,猶堪任用,匪唯陛下之所使,亦何行而不克。方今太子新立,年實幼少,自 余籓屏,陛下所知。今一旦棄金湯之全,渡遼海之外,臣忽三思,煩愁并集。大魚 依于巨海,神龍據(jù)于川泉,此謂人君不可輕而遠(yuǎn)也。且以長遼之左,或遇霖淫,水 潦騰波,平地數(shù)尺。夫帶方、玄菟,海途深渺,非萬乘所宜行踐。東京太原,謂之 中地,東捴可以為聲勢,西指足以摧延陀,其于西京,逕路非遠(yuǎn),為其節(jié)度,以設(shè) 軍謀,系莫離支頸,獻(xiàn)皇家之廟。此實處安全之上計,社稷之根本,特乞天慈,一 垂省察。
太宗不納。十八年,拜黃門侍郎,參綜朝政。高麗莫離支遣使貢白金,遂良言 于太宗曰:“莫離支虐弒其主,九夷所不容,陛下以之興兵,將事吊伐,為遼山之 人報主辱之恥。古者,討弒君之賊,不受其賂。昔宋督遺魯君以郜鼎,桓公受之于 太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昭德塞違,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太廟,百官象 之,其又何誅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洛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 置諸太廟,其若之何?’夫《春秋》之書,百王取法,若受不臣之筐篚,納弒逆之 朝貢,不以為愆,何所致伐?臣謂莫離支所獻(xiàn),自不得受?!碧诩{焉,以其使屬 吏。
太宗既滅高昌,每歲調(diào)發(fā)千余人防遏其地,遂良上疏曰:
臣聞古者哲后,必先事華夏而后夷狄,務(wù)廣德化,不事遐荒。是以周宣薄伐, 至境而止;始皇遠(yuǎn)塞,中國分離。漢武負(fù)文、景之聚財,玩士馬之余力,始通西域, 初置校尉。軍旅連出,將三十年。復(fù)得天馬于宛城,采蒲萄于安息。而海內(nèi)虛竭, 生人失所,租及六畜,算至舟車,因之兇年,盜賊并起,搜粟都尉桑弘羊復(fù)希主意, 遣士卒遠(yuǎn)田輪臺,筑城以威西域。帝翻然追悔,情發(fā)于中,棄輪臺之野,下哀痛之 詔,人神感悅,海內(nèi)乃康。向使武帝復(fù)用弘羊之言,天下生靈皆盡之矣。是以光武 中興,不逾蔥嶺,孝章即位,都護來歸。
陛下誅滅高昌,威加西域,收其鯨鯢,以為州縣。然則王師初發(fā)之歲,河西供 役之年,飛芻挽粟,十室九空,數(shù)郡蕭然,五年不復(fù)。陛下歲遣千余人遠(yuǎn)事屯戍, 終年離別,萬里思?xì)w。去者資裝,自須營辦,既賣菽粟,傾其機杼。經(jīng)途死亡,復(fù) 在其外,兼遣罪人,增其防遏。彼罪人者,生于販肆,終朝惰業(yè),犯禁違公。止能 擾于邊城,實無益于行陣。所遣之內(nèi),復(fù)有逃亡,官司捕捉,為國生事。高昌途路, 沙磧千里,冬風(fēng)冰冽,夏風(fēng)如焚。行人去來,遇之多死?!兑住吩疲骸鞍膊煌?, 理不忘亂?!痹O(shè)令張掖塵飛,酒泉烽舉,陛下豈能得高昌一人菽粟而及事乎?終須 發(fā)隴右諸州,星馳電擊。由斯而言,此河西者方于心腹,彼高昌者他人手足,豈得 糜費中華,以事無用?《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逼浯酥^乎!
陛下道映先天,威行無外,平頡利于沙塞,滅吐渾于西海。突厥余落,為立可 汗;吐渾遺氓,更樹君長。復(fù)立高昌,非無前例,此所謂有罪而誅之,既伏而立之。 四海百蠻,誰不聞見,蠕動懷生,畏威慕德。宜擇高昌可立者立之,征給首領(lǐng),遣 還本國,負(fù)戴洪恩,長為籓翰。中國不擾,既富且寧,傳之子孫,以貽永世。
二十年,太宗于寢殿側(cè)別置一院,令太子居,絕不令往東宮。遂良復(fù)上疏諫曰:
臣聞周世問安,三至必退,漢儲視膳,五日乃來。前賢作法,規(guī)模弘遠(yuǎn)。禮曰: “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出宿于外,學(xué)書計也。然則古之達(dá)者,豈無慈心?減茲私愛, 欲使成立。凡人尚猶如此,況君之世子乎?自當(dāng)春誦夏弦,親近師傅,體人間之庶 事,適君臣之大道,使翹足延首,皆聆善聲。若獻(xiàn)歲之有陽春,玄天之有日月,弘 此懿德,乃作元良。伏惟陛下道育三才,功包九有,親樹太子,莫不欣欣。既云廢 昏立明,須稱天下瞻望,而教成之道,實深乖闕。不離膝下,常居宮內(nèi),保傅之說 無暢,經(jīng)籍之談蔑如。且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滯愛,滯愛或 生愆。伏愿遠(yuǎn)覽殷、周,近遵漢、魏,不可頓革,事須階漸。嘗計旬日,半遣還宮, 專學(xué)藝以潤身,布芳聲于天下,則微臣雖死,猶曰生年。
太宗從之。
遂良前后諫奏及陳便宜書數(shù)十上,多見采納,其年,加銀青光祿大夫。二十一 年,以本官檢校大理卿,尋丁父憂解。明年,起復(fù)舊職,俄拜中書令。
二十三年,太宗寢疾,召遂良及長孫無忌入臥內(nèi),謂之曰:“卿等忠烈,簡在 朕心。昔漢武寄霍光,劉備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 必須盡誠輔佐,永保宗社?!庇诸欀^太子曰:“無忌、遂良在,國家之事,汝無憂 矣?!比悦炝疾菰t。高宗即位,賜爵河南縣公。永徽元年,進(jìn)封郡公。尋坐事出 為同州刺史。三年,征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加光祿大夫。其 月,又兼太子賓客。四年,代張行成為尚書右仆射,依舊知政事。
六年,高宗將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 尚書左仆射于志寧及遂良以籌其事。將入,遂良謂無忌等曰:“上意欲廢中宮,必 議其事,遂良今欲陳諫,眾意如何?”無忌曰:“明公必須極言,無忌請繼焉?!?及入,高宗難于發(fā)言,再三顧謂無忌曰:“莫大之罪,絕嗣為甚?;屎鬅o胤息,昭 儀有子,今欲立為皇后,公等以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 伏事先帝,無愆婦德。先帝不豫,執(zhí)陛下手以語臣曰:‘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 陛下親承德音,言猶在耳?;屎笞源宋绰動许?,恐不可廢。臣今不敢曲從,上違先 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審。愚臣上忤圣顏,罪合萬死,但愿不負(fù)先朝厚恩,何顧性命?” 遂良致笏于殿陛,曰:“還陛下此笏?!比越饨磉殿^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長孫 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加刑?!币钊?,帝謂李勣曰:“冊立武昭儀之 事,遂良固執(zhí)不從。遂良既是受顧命大臣,事若不可,當(dāng)且止也?!眲迣υ唬骸按?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钡勰肆⒄褍x為皇后,左遷遂良潭州都督。顯慶二年, 轉(zhuǎn)桂州都督。未幾,又貶為愛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遂良卒后二歲余,許敬宗、李義府奏言長孫無忌所構(gòu)逆謀,并遂良扇動,乃追 削官爵,子孫配流愛州。弘道元年二月,高宗遺詔放還本郡。神龍元年,則天遺制 復(fù)遂良及韓瑗爵位。
韓瑗,雍州三原人也。祖紹,隋太仆少卿。父仲良,武德初為大理少卿,受詔 與郎楚之等掌定律令。仲良言于高祖曰:“周代之律,其屬三千,秦法已來,約為 五百。若遠(yuǎn)依周制,繁紊更多。且官吏至公,自當(dāng)奉法,茍若徇己,豈顧刑名?請 崇寬簡,以允惟新之望?!备咦嫒恢?。于是采定《開皇律》行之,時以為便。貞觀 中,位至刑部尚書、秦州都督府長史、潁川縣公。瑗少有節(jié)操,博學(xué)有吏才。貞觀 中,累至兵部侍郎,襲父潁川公。永徽三年,拜黃門侍郎。四年,與中書侍郎來濟 皆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五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六年,遷侍中,其年兼太 子賓客。時高宗欲廢王皇后,瑗涕泣諫曰:“皇后是陛下在籓府時先帝所娶,今無 愆過,欲行廢黜,四海之士,誰不惕然?且國家屢有廢立,非長久之術(shù)。愿陛下為 社稷大計,無以臣愚,不垂采察?!钡鄄患{。明日,瑗又諫,悲泣不能自勝。帝大 怒,促令引出。尋而尚書左仆射褚遂良以忤旨左授潭州都督,瑗復(fù)上疏理之曰:
古之圣王,立諫鼓,設(shè)謗木,冀欲聞逆耳之言,甘苦口之議,發(fā)揚大化,裨益 洪猷,垂令譽于將來,播休聲于不朽者也。伏見詔書以褚遂良為潭州都督,臣夙夜 思之,用增感激。臣識慚知遠(yuǎn),業(yè)謝通經(jīng),載撫愚情,誠為未可。遂良運偶升平, 道昭前烈,束發(fā)從宦,方淹累稔。趨侍陛下,俄歷歲年,不聞涓滴之愆,常睹勤勞 之效。竭忠誠于早歲,罄直道于茲年。體國忘家,捐身徇物,風(fēng)霜其操,鐵石其心。 誠可重于皇明,詎專方于曩昔?且先帝納之于帷幄,寄之以心膂,德逾水石,義冠 舟車,公家之利,言無不可。及纏悲四海,遏密八音,竭忠國家,親承顧托,一德 無二,千古懔然。此不待臣言,陛下備知之矣。臣嘗有此心,未敢聞奏。且萬姓失 業(yè),旰食忘勞;一物不安,納隍軫慮,在于微細(xì),寧得過差。況社稷之舊臣,陛下 之賢佐,無聞罪狀,斥去朝廷,內(nèi)外氓黎,咸嗟舉措。觀其近日言事,披誠懇切, 詎肯后陛下之德,異于堯、舜;懼陛下之過,塵于史冊。而乃深遭厚謗,重負(fù)丑言, 可以痛志士之心,損陛下之明也。臣聞晉武弘裕,不貽劉毅之誅;漢祖深仁,無恚 周昌之直。而遂良被遷,已經(jīng)寒暑,違忤陛下,其罰塞焉。伏愿纟面鑒無辜,稍寬 非罪,俯矜微款,以順人情。
疏奏,帝謂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矣。然其悖戾犯上,以此責(zé)之,朕豈 有過,卿言何若是之深也!”瑗對曰:“遂良可謂社稷忠臣,臣恐以諛佞之輩,蒼 蠅點白,損陷忠貞。昔微子去之而殷國以亡,張華不死而綱紀(jì)不亂,國之欲謝,善 人其衰。今陛下富有四海,八纮清泰,忽驅(qū)逐舊臣,而不垂省察乎!伏愿違彼覆車, 以收往過,垂勸誡于事君,則群生幸甚。”帝竟不納。瑗以言不見用,憂憤上表, 請歸田里,詔不許。顯慶二年,許敬宗、李義府希皇后之旨,誣奏瑗與褚遂良潛謀 不軌,以桂州用武之地,故授遂良桂州刺史,實以為外援。于是更貶遂良為愛州刺 史,左授瑗振州刺史。四年,卒官,年五十四。明年,長孫無忌死,敬宗等又奏瑗 與無忌通謀,遣使殺之。及使至,瑗已死,更發(fā)棺驗尸而還,籍沒其家,孫配徙嶺 表。神龍元年,則天遺制令復(fù)其官爵。
來濟,揚州江都人,隋左翊衛(wèi)大將軍榮國公護子也。宇文化及之難,闔門遇害。 濟幼逢家難,流離艱險,而篤志好學(xué),有文詞,善談?wù)?,尤曉時務(wù)。舉進(jìn)士,貞觀 中累轉(zhuǎn)通事舍人。太子承乾之?dāng)?,太宗謂侍臣曰:“欲何以處承乾?”群臣莫敢對, 濟進(jìn)曰:“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钡奂{其言。俄除考功員 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議郎,妙選人望,遂以濟為之,仍兼崇賢館直學(xué)士。尋 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撰《晉書》。永徽二年,拜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xué)士, 監(jiān)修國史。四年,同中書門下三品。五年,加銀青光祿大夫,以修國史功封南陽縣 男,賜物七百段。六年,遷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時高宗欲立昭儀武氏為宸妃, 濟密表諫曰:“宸妃古無此號,事將不可?!蔽浠屎蠹攘?,濟等懼不自安;后乃抗 表稱濟忠公,請加賞慰,而心實惡之。顯慶元年,兼太子賓客,進(jìn)爵為侯,中書令 如故。二年,又兼太子詹事。尋而許敬宗等奏濟與褚遂良朋黨構(gòu)扇,左授臺州刺史。 五年,徙庭州刺史。龍朔二年,突厥入寇,濟總兵拒之,謂其眾曰:“吾嘗掛刑網(wǎng), 蒙赦性命,當(dāng)以身塞責(zé),特報國恩。”遂不釋甲胄赴賊,沒于陣。時年五十三,贈 楚州刺史,給靈輿遞還鄉(xiāng)。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代。
濟兄亙,有學(xué)行,與濟齊名。上元中,官至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上官儀,本陜州陜?nèi)艘?。父弘,隋江都宮副監(jiān),因家于江都。大業(yè)末,弘為將 軍陳稜所殺,儀時幼,藏匿獲免。因私度為沙門,游情釋典,尤精《三論》,兼涉 獵經(jīng)史,善屬文。貞觀初,楊仁恭為都督,深禮待之。舉進(jìn)士。太宗聞其名,召授 弘文館直學(xué)士。累遷秘書郎。時太宗雅好屬文,每遣儀視草,又多令繼和,凡有宴 集,儀嘗預(yù)焉。俄又預(yù)撰《晉書》成,轉(zhuǎn)起居郎,加級賜帛。高宗嗣位,遷秘書少 監(jiān)。龍朔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弘文館學(xué)士如故。 本以詞彩自達(dá),工于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dāng)時多有效其體者, 時人謂為上官體。儀頗恃才任勢,故為當(dāng)代所嫉。麟德元年,宦者王伏勝與梁王忠 抵罪,許敬宗乃構(gòu)儀與忠通謀,遂下獄而死,家口籍沒。子庭芝,歷位周王府屬。 與儀俱被殺。庭芝有女,中宗時為昭容,每侍帝草制誥,以故追贈儀為中書令、秦 州都督、楚國公;庭芝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仍令以禮改葬。
史臣曰:褚河南上書言事,亹癖有經(jīng)世遠(yuǎn)略。魏徵、王珪之后,骨鯁風(fēng)彩,落 落負(fù)王佐器者,殆難其人。名臣事業(yè),河南有焉。昔齊人饋樂而仲尼去,戎王溺妓 而由余奔,婦人之言,圣哲懼罹其禍,況二佞據(jù)衡軸之地,為正人之魑魅乎!古之 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之悔,況于君臣之間,受托孤之寄,而以利害禍福,忘 平生之言哉!而韓、來諸公,可謂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贊曰:褚公之言,和樂愔愔,鐘石在虡,動成雅音。二猘雙吠,三賢一心。人 皆觀望,我不浮沉。
『上一章』『舊唐書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舊唐書 列傳卷三十部分譯文
褚遂良,是散騎常侍褚亮的兒子。大業(yè)末年,跟隨他的父親在隴右,薛舉稱帝時,安排褚遂良為通事舍人。薛舉失敗后,他投奔朝廷,被任命為秦州都督府兵曹參軍。貞觀十年(636),由秘書郎遷任起…詳情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7538.html
熱門詩詞
- 雜劇·玎玎珰珰盆兒鬼 [未知作者]
-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元好問]
- 過秦樓 [李甲]
- 阮郎歸·初夏 [蘇軾]
- 雜劇·老莊周一枕胡蝶夢 [史九散人]
-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薛昭蘊]
- 送天臺僧 [賈島]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