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列傳·卷四十三》
-
○婁師德 王孝杰 唐休璟 張仁愿 薛訥 王晙
婁師德,鄭州原武人也。弱冠,進士擢第,授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yè)奇其才, 嘗謂之曰:“吾子臺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
上元初,累補監(jiān)察御史。屬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討之,師德抗表請為猛士。高 宗大悅,特假朝散大夫,眾軍西討,頻有戰(zhàn)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并 知營田事。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將軍,兼檢校豐州都督,仍依舊知營田事。則天降 書勞曰:“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 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 輸之艱,兩軍及北鎮(zhèn)兵數(shù)年咸得支給。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
長壽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書事。明年,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謂師德 曰:“王師外鎮(zhèn),必藉邊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庇忠詾楹釉?、積 石、懷遠等軍及河、蘭、鄯、廓等州檢校營田大使。稍遷秋官尚書。萬歲登封元年, 轉左肅政御史大夫,仍并依舊知政事。證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師德與夏官尚書 王孝杰討之,與吐蕃大將論飲陵、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官軍敗績,師德貶授原州員 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入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是歲,兼檢校右肅政御史 大夫,仍知左肅政臺事,以與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撫河北諸州。神功元年,拜納 言,累封譙縣子。尋詔師德充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事。圣歷二年,突厥 入寇,復令檢校并州長史,仍充天兵軍大總管。是歲九月卒,贈涼州都督,謚曰貞。
初,狄仁杰未入相時,師德嘗薦之,及為宰相,不知師德薦已,數(shù)排師德,令 充外使。則天嘗出師德舊表示之,仁杰大慚,謂人曰:“吾為婁公所含如此,方知 不逮婁公遠矣?!睅煹骂H有學涉,器量寬厚,喜怒不形于色。自專綜邊任,前后三 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雖參知政事,深懷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終,甚為識 者所重。
王孝杰,京兆新豐人也。高宗末,為副總管,從工部尚書劉審禮西討吐蕃,戰(zhàn) 于大非川,為賊所獄。吐蕃贊普見孝杰,垂泣曰:“貌類吾父。”厚加敬禮,由是 免死,尋得歸。則天時,累遷右鷹揚衛(wèi)將軍。孝杰久在吐蕃中,悉其虛實。長壽元 年,為武威軍總管,與左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率眾以討吐蕃,乃克復龜茲、于闐、 疏勒、碎葉四鎮(zhèn)而還。則天大悅,謂侍臣曰:“昔貞觀中貝綾,得此蕃城,其后西 陲不守,并陷吐蕃。今既盡復于舊,邊境自然無事。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 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懇,深是可嘉?!蹦税菪⒔転樽笮l(wèi)大將軍。明 年,遷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清源男。延載初,入為瀚海道行軍總管,余 如故。證圣初,又為朔方道總管,尋坐與吐蕃戰(zhàn)敗免官。
萬歲通天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叛,復詔孝杰白衣起為清邊道總管,統(tǒng)兵 十八萬以討之。孝杰軍至東峽石谷遇賊,道隘,虜甚眾,孝杰率精銳之士為先鋒, 且戰(zhàn)且前,及出谷,布方陣以捍賊。后軍總管蘇宏暉畏賊眾,棄甲而遁。孝杰既無 后繼,為賊所乘,營中潰亂,孝杰墮谷而死,兵士為賊所殺及奔踐而死殆盡。時張 說為節(jié)度管記,馳奏其事。則天問孝杰敗亡之狀,說曰:“孝杰忠勇敢死,乃誠奉 國,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后援不至,所以致敗?!庇谑亲焚浶⒔芟墓偕袝?, 封耿國公。拜其子無擇為朝散大夫。遣使斬宏暉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暉已立功 贖罪,竟免誅。開元中,無擇官至左驍衛(wèi)將軍,以恩例贈孝杰特進。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曾祖規(guī),周驃騎大將軍、安邑縣公。祖宗,隋大業(yè)末 為朔方郡丞。時為梁師都舉兵,將據(jù)城,宗抗節(jié)不從,乃為所害。
休璟少以明經擢第。永徽中,解褐吳王府典簽,無異材,調授營州戶曹。調露 中,單于突厥背叛,誘扇奚、契丹侵掠州縣,后奚、羯胡又與桑乾突厥同反。都督 周道務遣休璟將兵擊破之于獨護山,斬獲甚眾,超拜豐州司馬。永淳中,突厥圍豐 州,都督崔智辯戰(zhàn)歿。朝議欲罷豐州,徙百姓于靈、夏,休璟以為不可,上書曰: “豐州控河遏賊,實為襟帶,自秦、漢已來,列為郡縣,田疇良美,尤宜耕牧。隋 季喪亂,不能堅守,乃遷徙百姓就寧、慶二州,致使戎羯交侵,乃以靈、夏為邊界。 貞觀之末,始募人以實之,西北一隅,方得寧謐。今若廢棄,則河傍之地復為賊有, 靈、夏等州人不安業(yè),非國家之利也?!背钠溲裕S州復存。
垂拱中,遷安西副都護。會吐蕃攻破焉耆,安息道大總管、文昌右相韋待價及 副使閻溫古失利,休璟收其余眾,以安西土。遷西州都督,上表請復取四鎮(zhèn)。則天 遣王孝杰破吐蕃,拔四鎮(zhèn),亦休璟之謀也。圣歷中,為司衛(wèi)卿,兼涼州都督、右肅 政御史大夫,持節(jié)隴右諸軍州大使。
久視元年秋,吐蕃大將麹莽布支率騎數(shù)萬寇涼州,入自洪源谷,將圍昌松縣。 休璟以數(shù)千人往擊之,臨陣登高,望見賊衣甲鮮盛,謂麾下曰:“自欽陵死,贊婆 降,麹莽布支新知賊兵,欲曜威武,故其國中貴臣酋豪子弟皆從之。人馬雖精,不 習軍事,吾為諸君取之?!蹦吮患紫鹊牵c賊六戰(zhàn)六克,大破之,斬其副將二人, 獲首二千五百級,筑京觀而還。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來請和,因宴屢覘休璟。 則天問其故,對曰:“往歲洪源戰(zhàn)時,此將軍雄猛無比,殺臣將士甚眾,故欲識之?!?則天大加嘆異,擢拜右武威、右金吾二衛(wèi)大將軍。
休璟尤諳練邊事,自碣石西逾四鎮(zhèn),綿亙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長安中, 西突厥烏質勒與諸蕃不和,舉兵相持,安西道絕,表奏相繼。則天令休璟與宰相商 度事勢,俄頃間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諸州表請兵馬應接,程期一如休 璟所畫。則天謂休璟曰:“恨用卿晚?!币蜻w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又謂魏 元忠及楊再思、李嶠、姚元崇、李迥秀等曰:“休璟諳練邊事,卿等十不當一也?!?
尋轉太子右庶子,依舊知政事。以契丹入寇,復拜夏官尚書,兼檢校幽,營等 州都督,兼安東都護。時中宗在春宮,將行,進啟于皇太子曰:“張易之兄弟幸蒙 寵遇,數(shù)侍宴禁中,縱情失禮。非人臣之道,惟加防察?!敝凶诩次?,召拜輔國大 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顧謂曰:“卿曩日直言,朕今不忘。初欲召 卿計事,但以遐遠,兼懷北狄之憂耳?!蔽磶?,加特進,拜尚書右仆射。是歲秋, 大水,休璟兩上表自咎,請免官甚切,辭多不載。中宗竟不允,手制答曰:“陰陽 乖爽,事屬在予,待罪私門,難依來表?!睂みw中書令,充京師留守,俄加檢校吏 部尚書。又以宮僚之舊,賜實封三百戶,累封宋國公。休璟在任,無所弘益。
景龍二年,致仕于家,年力雖衰,進取彌銳。時尚宮賀婁氏頗關預國政,憑附 者皆得寵榮,休璟乃為其子娶賀婁氏養(yǎng)女為妻,因以自達。由是起為太子少師、同 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仍封宋國公。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進, 為時所譏。景云元年,又拜特進,充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停其舊封,別 賜實封一百戶。二年,表請致仕。許之。祿及一品子課并令全給。休璟初得封時, 以絹數(shù)千匹分散親族,又以家財數(shù)十萬大開塋域,備禮葬其五服之親,時人稱之。 延和元年七月薨,年八十六,贈荊州大都督,謚曰忠。子先慎襲爵,官至陳州刺史。 次子先擇,開元中為右金吾衛(wèi)將軍。
張仁愿,華州下邽人也。本名仁亶,以音類睿宗諱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遷 殿中侍御史。時有御史郭霸上表稱則天是彌勒佛身,鳳閣舍人張嘉福與洛州人王慶 之等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皆請仁愿連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為有識所重。尋 而夏官尚書王孝杰為吐刺軍總管,統(tǒng)眾以御吐蕃,詔仁愿往監(jiān)之。仁愿與孝杰不協(xié), 因人奏事,稱孝杰軍誣罔之狀。孝杰由是免為庶人,仁愿遽遷侍御史。
萬歲通天二年,監(jiān)察御史孫承景監(jiān)清邊軍,戰(zhàn)還,書戰(zhàn)圖以奏。每陣必畫承景 躬當矢石、先鋒御賊之狀,則天嘆曰:“御史乃能盡誠如此!”擢拜右肅政臺中丞, 令仁愿敘錄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發(fā)都,先問承景對陣勝負之狀。承景身實不行, 問之皆不能對,又虛增功狀。仁愿廷奏承景罔上之罪,于是左遷崇仁令,擢仁愿為 肅政臺中丞、檢校幽州都督。會突厥默啜入寇,攻陷趙、定,擁眾回至幽州,仁愿 勒兵出城邀擊之,流矢中手,賊亦引退。則天遣使勞問,賜以醫(yī)藥。累遷并州大都 督府長史。
神龍二年,中宗還京,以仁愿為左屯衛(wèi)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時都城谷貴, 盜竊甚眾,仁愿一切皆捕獲杖殺之。積尸府門,遠近震慴,無敢犯者。初,高宗時 賈敦頤為洛州刺史,亦有政績,與仁愿皆為一時之最。故時人為之語曰:“洛州有 前賈后張,可敵京兆三王?!逼湟姺Q如此。
三年,突厥入寇。朔方軍總管沙吒忠義為賊所敗。詔仁愿攝御史大夫,代忠義 統(tǒng)眾。仁愿至軍而賊眾已退,乃躡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 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而后渡河。 時突厥默啜盡眾西擊突騎施娑葛,仁愿請乘虛奪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 首尾相應,以絕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師唐休璟以為兩漢已來,皆北守黃河,今于寇 境筑城,恐勞人費功,終為賊虜所有,建議以為不便。仁愿固請不已,中宗竟從之。 仁愿表留年滿鎮(zhèn)兵以助其功。時咸陽兵二百余人逃歸,仁愿盡擒之,一時斬于城下, 軍中股忄栗,役者盡力,六旬而三城俱就。以拂云祠為中城,與東、西兩城相去各 四百余里,皆據(jù)津濟,遙相應接,北拓地三百余里,于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候一千八 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無復寇掠,減鎮(zhèn)兵數(shù)萬人。
仁愿初建三城,不置壅門及卻敵、戰(zhàn)格之具。或問曰:“此邊城御賊之所,不 為守備,何也?”仁愿曰:“兵貴在攻取,不宜退守??苋糁链?,即當并力出戰(zhàn), 回顧望城,猶須斬之,何用守備生其退恧之心也?”其后常元楷為朔方軍總管,始 筑壅門以備寇,議者以此重仁愿而輕元楷焉。仁愿在朔方,奏用監(jiān)察御史張敬忠、 何鸞、長安尉寇、泚、鄠縣尉王易從、始平主簿劉體微分判軍事,太子文學柳彥昭 為管記,義烏尉晁良貞為隨機。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稱,多至大官,時稱仁愿有知人 之鑒。
景龍二年,拜左衛(wèi)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累封韓國公。春還朝,秋復督軍 備邊。中宗賦詩祖餞,賞賜不可勝紀。尋加鎮(zhèn)軍大將軍。睿宗即位,以老致仕,特 全給祿俸,又拜兵部尚書,加光祿大夫,依舊致仕。開元二年卒,贈太子少傅,傅 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為監(jiān)護使。子之輔,開元初為趙州刺史。
薛訥,絳州萬泉人也,左武衛(wèi)大將軍仁貴子也。為藍田令,有富商倪氏于御史 臺理其私債,中丞來俊臣受其貨財,斷出義倉米數(shù)千石以給之。訥曰:“義倉本備 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竟報上不與。會俊臣得罪, 其事乃不行。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則天以訥將門,使攝左武威衛(wèi)將軍、安東道經略。 臨行,于同明殿召見與語,訥因奏曰:“丑虜恁凌,以盧陵為辭。今雖有制升儲, 外議猶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則狂賊自然款伏。”則天深然其言。尋拜幽州都督, 兼安東都護。轉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wèi)大將軍。久當邊鎮(zhèn)之任,累有戰(zhàn)功。
玄宗即位,于新豐講武,訥為左軍節(jié)度。時元帥與禮官得罪,諸部頗亦失序。 唯訥及解琬之軍不動。玄宗令輕騎召訥等,至軍門,皆不得入。禮畢,上甚加慰勞。
時契丹及奚與突厥連和,屢為邊患,訥建議請出師討之。開元二年夏,詔與左 監(jiān)門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吏崔宣道等率眾二萬,出檀州道以討契丹等。杜賓客以為 時屬炎暑,將土負戈甲,赍資糧,深入寇境,恐難為制勝。中書令姚元崇亦以為然。 訥獨曰:“夏月草茂,羔犢生息之際,不費糧儲,亦可漸進。一舉振國威靈,不可 失也。”時議咸以為不便。玄宗方欲威服四夷,特令訥同紫微黃門三品,總兵擊奚、 契丹,議者乃息。六月,師至灤河,遇賊,時既蒸暑,諸將失計會,盡為契丹等所 覆。訥脫身走免,歸罪于崔宣道及蕃將李思敬等八人,詔盡令斬之,特免杜賓客之 罪。下制曰:“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wèi)大將軍、和戎大武等諸軍州節(jié)度大使、 同紫微黃門三品薛訥,總戎御邊,建議為首。暗于料敵,輕于接戰(zhàn),,張我王師, 衄之虜境。觀其疇昔,頗常輸罄,每欲資忠報主,見義忘身。特緩嚴刑,俾期來效, 宜赦其罪,所有官爵等并從除削。”
其年八月,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眾十萬寇臨洮軍,又進寇蘭州及渭州 之渭源縣,掠群牧而去。詔訥白衣攝左羽林將軍,為隴右防御使,與大仆少卿王晙 等率兵邀擊之。十月,訥領眾至渭源,遇賊戰(zhàn)于武階驛,與王晙掎角夾攻之,大破 賊眾。追奔至洮水,又戰(zhàn)于長城堡,豐安軍使王海賓先鋒力戰(zhàn)死之。將士乘勢進擊, 又敗之,殺獲萬人,擒其將六指鄉(xiāng)彌洪,盡收其所掠羊馬,并獲其器械,不可勝數(shù)。 時有詔將以十二月親征吐蕃,及聞訥等克捷,玄宗大悅,乃停親征。追贈王海賓左 金吾衛(wèi)大將軍,賜物三百段、粟三百石,名其稚子為忠嗣,拜朝散大夫。命紫微舍 人倪若水往,即便敘錄功狀,拜訥為左羽林軍大將軍,復封平陽郡公,仍拜子暢朝 散大夫。俄又充涼州鎮(zhèn)軍大總管。尋以年老,特聽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余,贈太 常卿,謚曰昭定。訥沉勇寡言,臨大敵而益壯。訥弟楚玉,開元中,為幽州大都督 府長史,以不稱職見代而卒。
王晙,滄州景城人,徙家于洛陽。祖有方,岷州刺史。晙弱冠明經擢第,歷遷 殿中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時朔方軍元帥魏元忠討賊失利,歸罪于副將韓思忠,奏 請誅之。晙以思忠既是偏裨,制不由已,又有勇智可惜,不可獨殺非辜,乃廷議爭 之。思忠竟得釋,而晙亦由是出為渭南令。
景龍未,累轉為桂州都督。桂州舊有屯兵,常運衡、永等州糧以饋之,晙始改 筑羅郭,奏罷屯兵及轉運。又堰江水,開屯田數(shù)千頃,百姓賴之。尋上疏請歸鄉(xiāng)拜 墓,州人詣闕請留晙,乃下敕曰:“彼州往緣寇盜,戶口凋殘,委任失材,乃令至 此。卿處事強濟,遠邇寧靜,筑城務農,利益已廣,隱括綏緝,復業(yè)者多。宜須政 成,安此黎庶,百姓又有表請,不須來也?!睍€在州又一年,州人立碑以頌其政。 再轉鴻臚大卿,充朔方軍副大總管,兼安西大都護,豐安、定遠、三城及側近軍并 受晙節(jié)度。后轉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
開元二年,吐蕃精甲十萬寇臨洮軍,晙率所部二千人卷甲倍程,與臨洮兩軍合 勢以拒之。賊營于大來谷口,吐蕃將坌達延又率兵繼至。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 蕃服,夜襲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擊鼓以應之。賊眾大懼, 疑有伏兵,自相殺傷,死者萬計。俄而攝右羽林將軍薛訥率眾邀擊吐蕃,至武階谷, 去大來谷二十里,為賊所隔。晙率兵迎訥之軍,賊置兵于兩軍之間,連亙數(shù)十里。 晙夜出壯士銜枚擊之,賊又大潰。乃與訥合軍,掩其余眾,追奔至洮水,殺獲不可 勝數(shù),盡收所掠牧馬而還。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清源縣男,兼原州都督,仍拜 其子班為朝散大夫。尋除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明年,突厥默啜為九姓所殺,其下酋 長多款塞投降,置之河曲之內。俄而小殺繼立,降者漸叛。晙上疏曰:
突厥時屬亂離,所以款塞降附。其與部落,非有仇嫌,情異北風,理固明矣, 養(yǎng)成其釁,雖悔何追。今者,河曲之中,安置降虜,此輩生梗,實難處置。日月漸 久,奸詐逾深,窺邊間隙,必為患難。今有降者部落,不受軍州進止,輒動兵馬, 屢有傷殺。詢問勝州左側,被損五百余人。私置烽鋪,潛為抗拒,公私行李,頗實 危懼。北虜如或南牧,降戶必與連衡。臣問沒蕃歸人云,卻逃者甚眾,南北信使, 委曲通傳,此輩降人,翻成細作。倘收合余燼,來逼軍州,虜騎恁凌,胡兵應接, 表里有敵,進退無援。雖復韓、彭之勇,孫、吳之策,令其制勝,其可必乎!
望至秋冬之際,令朔方軍盛陳兵馬,告其禍福,啗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 說其魚米之鄉(xiāng),陳其畜牧之地。并分配淮南、河南寬鄉(xiāng)安置,仍給程糧,送至配所。 雖復一時勞弊,必得久長安穩(wěn)。二十年外,漸染淳風,將以充兵,皆為勁卒。若以 北狄降者不可南中安置,則高麗俘虜置之沙漠之曲,西域編氓散在青、徐之右,唯 利是視,務安疆埸,何獨降胡,不可移徙。
近者,在邊將士,爰及安蕃使人,多作諛辭,不為實對。或言北虜破滅,或言 降戶安靜,志欲自言功效,非有以徇邦家。伏愿察斯利口,行茲遠慮,邊荒清晏, 黎元幸甚。
臣料留住之議,謀者云遵故事,必言降戶之輩,舊置河曲之中,昔年既得康寧, 今日還應穩(wěn)便。但同時異事,先典攸傳。往者頡利破亡,邊境寧謐,降戶之輩,無 復他心,所以多歷歲年,此類皆無動靜。今虜見未破滅,降戶私使往來,或畏北虜 之威,或懷北虜之惠,又是北虜戚屬,夫豈不識親疏,將比昔年,安可同日!
臣料其中頗有三策。若盛陳兵馬,散令分配,內獲精兵之實,外袪黠虜之謀, 暫勞永安,此上策也。若多屯士卒,廣為備擬,亭障之地,蕃、漢相參,費甚人勞, 此下策也。若置之朔塞,任之來往,通傳信息,結成禍胎,此無策也。伏愿察斯三 者,詳其善惡,利害之狀,長短可尋??v因遷移,或致逃叛,但有移得之者,即是 今日良圖,留待河冰,恐即有變。臣蒙天澤,叨居重鎮(zhèn),逆耳利行,敢不盡言。
疏奏未報,降虜果叛,敕晙帥并州兵西濟河以討之。晙乃間行倍道,以夜繼晝, 卷甲舍幕而趨之。夜于山中忽遇風雪甚盛,晙恐失期,仰天誓曰:“晙若事君不忠, 不討有罪,明靈所殛,固自當之,而士眾何辜,令其勞苦!若誠心忠烈,天監(jiān)孔明, 當止雪回風,以濟戎事?!毖杂?,風回而雪止。時叛者分為兩道,其在東者,晙追 及之,殺一千五百余人,生獲一千四百余人,駝馬牛羊甚眾。晙以功遷左散騎常侍、 持節(jié)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尋遷御史大夫。
時突厥夾跌部落及仆固都督勺磨等散在受降城左右居止,且謀引突厥共為表 里,陷軍城而叛。晙因入奏,密請誅之。八年秋,晙誘夾跌等黨與八百余人于中 受降城誅之,由是乃授晙兵部尚書,復充朔方軍大總管。
九年,蘭池州胡苦于賦役,誘降虜余燼,攻夏州反叛,詔隴右節(jié)度使、羽林將 軍郭知運與晙相知討之。晙奏:“朔方軍兵自有余力,其郭知運請還本軍?!蔽磮?, 而知運兵至,與晙頗不相協(xié)。晙所招撫降者,知運縱兵擊之,賊以為晙所賣,皆相 率叛走。晙進封清源縣公,,仍兼御史大夫。俄而賊眾復相結聚,晙坐左遷梓州刺 史。十年,拜太子詹事,累封中山郡公。屬車駕北巡,以晙為吏部尚書,兼太原尹。 十一年夏,,代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追錄破胡之功,加金紫光祿大 夫,仍充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其年冬,上親郊祀,追晙赴京,以會大禮。晙以時屬冰 壯,恐虜騎乘隙入寇,表辭不赴,手敕慰勉,仍賜衣一副。會許州刺史王喬家奴告 喬與晙潛謀構逆,敕侍中源乾曜、中書令張說鞫其狀。晙既無反狀,乃以違詔追不 到,左遷蘄州刺史。十四年,累遷戶部尚書,復為朔方軍節(jié)度使。二十年卒,年七 十余,贈尚書左丞相,謚曰忠烈。
往歲,魏元忠為張易之、昌宗所構,左授高要尉,晙密狀申明之。宋璟時為鳳 閣舍人,謂晙曰:“魏公且全矣,子須威嚴而坐理,恐子之狼狽也?!睍€曰:“魏 公忠而獲罪,晙為義所激,顛沛無恨?!杯Z嘆曰:“璟不能申魏公之枉,深負朝廷 矣?!睍€氣貌雄壯,時人謂之有熊虎之狀。然慕義激勵,有古人之風,御下整肅, 人吏畏而愛之。晙卒后,信安王祎于幽州討奚告捷,奏稱軍士咸見晙與蕃將高昭領 兵馬先軍討賊,上聞而嗟異久之。戶部郎中楊伯城上疏,請晙等墳特乞增修封域, 量加表異,降使饗祭,優(yōu)其子孫。玄宗乃遣使就其家廟祭,仍如其子官秩。
史臣曰:婁師德應召而慷愾,勇也;薦仁杰而入用,忠也;不使仁杰知之,公 也;營田贍軍,智也;恭勤接下,和也;參知政事,功名有卒,是人之難也,又何 愧于將相乎!王孝杰,唐休璟、張仁愿、薛訥、王晙等,皆韜武干,亟立邊功。然 孝杰失于再擒,休璟虧于余行。先敗后勝,薛訥何慚;止雪回風,王晙難掩;仁愿 操履,中否相兼。
贊曰:拯物之心,不形于色。將相之材,人何以測。臣有始終,功無爽忒。多 忌梁公,自招慚德。唐、張、訥、晙,善陣能師。共服戎虜,不憂邊陲。
『上一章』『舊唐書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7545.html
熱門詩詞
- 青玉案(次韻戴時芳) [陳著]
- 浣溪沙(五之四) [秦觀]
- 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 [宋之問]
- 水龍吟(題夢云軒) [周紫芝]
- 鵲橋仙(次韻元春兄) [陳著]
- 獲麟解 [韓愈]
- 浣溪沙(泛舟還余英館) [毛滂]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