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列傳·卷九十七》
-
○杜黃裳 高郢 子定
杜佑 子式方 從郁 式方子悰 從郁子牧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進士第、宏辭科,杜鴻漸深器重之。為郭 子儀朔方從事,子儀入朝,令黃裳主留務(wù)于朔方。邠將李懷光與監(jiān)軍陰謀代子儀, 乃為偽詔書,欲誅大將溫儒雅等。黃裳立辨其偽,以告懷光,懷光流汗伏罪。諸將 有難制者,黃裳矯子儀命盡出之,數(shù)月而亂不作。后入為臺省官,為裴延齡所惡, 十年不遷。貞元末,為太常卿。王叔文之竊權(quán),黃裳終不造其門。嘗語其子婿韋執(zhí) 誼,令率百官請皇太子監(jiān)國,執(zhí)誼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復(fù)開口議禁中事耶!” 黃裳勃然曰:“黃裳受恩三朝,豈可以一官見買!”即拂衣而出。尋拜平章事。
邠州節(jié)度使韓全義曾居討伐之任,無功,黃裳奏罷之。劉辟作亂,議者以劍南 險固,不宜生事;唯黃裳堅請討除,憲宗從之。又奏請不以中官為監(jiān)軍,只委高崇 文為使。黃裳自經(jīng)營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無不懸合。崇文素憚劉氵雍,黃 裳使人謂崇文曰:“若不奮命,當(dāng)以劉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 臣入賀,帝目黃裳曰:“此卿之功也。”后與憲宗語及方鎮(zhèn)除授,黃裳奏曰:“德 宗自艱難之后,事多姑息。貞元中,每帥守物故,必先命中使偵伺其軍動息,其副 貳大將中有物望者,必厚賂近臣以求見用,帝必隨其稱美而命之,以是因循,方鎮(zhèn) 罕有特命帥守者。陛下宜熟思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肅諸侯,則天下何憂不治!” 憲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誅蜀、夏之后,不容籓臣蹇傲,克復(fù)兩河,威令復(fù)振,蓋黃 裳啟其衷也。黃裳有經(jīng)畫之才,達于權(quán)變,然檢身律物,寡廉潔之譽,以是居鼎職 不久。二年正月,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河中晉絳等州節(jié)度使。八月, 封邠國公。三年九月,卒于河中,年七十一,贈司徒,謚曰宣。
黃裳性雅淡寬恕,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zhí)誼,深不為執(zhí)誼 所稱;及執(zhí)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及是被疾, 醫(yī)人誤進其藥,疾甚而不怒。然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賂遷,時論惜之。
黃裳歿后,賄賂事發(fā)。八年四月,御史臺奏:“前永樂令吳憑為僧鑒虛受托, 與故司空杜黃裳,于故州邠寧節(jié)度使高崇文處納賂四萬五千貫,并付黃裳男載,按 問引伏?!彪吩唬骸皡菓{曾佐使府,忝履宦途,自宜畏法惜身,豈得為人通貸!事 關(guān)非道,理合懲愆,宜配流昭州。其付杜載錢物,宰輔之任,寵寄實深,致茲貨財, 不能拒絕,已令按問,悉合征收,貴全終始之恩,俾弘寬大之典。其所取錢物,并 宜矜免,杜載等并釋放。”
載為太子仆,長慶中,遷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使。
載弟勝,登進士第,大中朝位給事中。勝子廷堅,亦進士擢第。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cè)恕>艢q通《春秋》,能屬文。天寶末,盜據(jù)京邑, 父伯祥先為好畤尉,抵賊禁,將加極刑。郢時年十五,被發(fā)解衣,請代其父,賊黨 義之,乃俱釋。后舉進士擢第,應(yīng)制舉,登茂才異行科,授華陰尉。嘗以魯不合用 天子禮樂,乃引《公羊傳》,著《魯議》,見稱于時,由是授咸陽尉。
郭子儀節(jié)制朔方,辟為掌書記。子儀嘗怒從事張曇,奏殺之;郢極言爭救,忤 子儀旨,奏貶猗氏丞。李懷光節(jié)制邠寧,奏為從事,累轉(zhuǎn)副元帥判官、檢校禮部郎 中。懷光背叛,將歸河中,郢言:“西迎大駕,豈非忠乎!”懷光忿而不聽。及歸 鎮(zhèn),又欲悉眾而西。時渾瑊軍孤,群帥未集,郢與李鄘誓死駐之。屬懷光長子琟候 郢,郢乃諭以逆順曰:“人臣所宜效順。且自天寶以來阻兵者,今復(fù)誰在?況國家 自有天命,非獨人力。今若恃眾西向,自絕于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軍 不有奔潰者乎?”李琟震懼,流淚氣索。明年春,郢與都知兵馬使呂鳴岳、都虞候 張延英同謀間道上表;及受密詔,事泄,二將立死。懷光乃大集將卒,白刃盈庭, 引郢詰之。郢挺然抗辭,無所慚隱,憤氣感發(fā),觀者淚下,懷光慚沮而止。德宗還 京,命諫議大夫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宣慰懷光,授以太保;而懷光怒,激其 親兵詬詈,殺守盈及巢父。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就而撫之。乃懷光被誅,馬 燧辟郢為掌書記。
未幾,征拜主客員外,遷刑部郎中,改中書舍人。凡九歲,拜禮部侍郎。時應(yīng) 進士舉者,多務(wù)朋游,馳逐聲名;每歲冬,州府薦送后,唯追奉宴集,罕肄其業(yè)。 郢性剛正,尤嫉其風(fēng),既領(lǐng)職,拒絕請托,雖同列通熟,無敢言者。志在經(jīng)藝,專 考程試。凡掌貢部三歲,進幽獨,抑浮華,朋濫之風(fēng),翕然一變。拜太常卿。貞元 十九年冬,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即位,轉(zhuǎn)刑 部尚書,為韋執(zhí)誼等所憚。尋罷知政事,以本官判吏部尚書事。明年,出鎮(zhèn)華州。
元和元年冬,復(fù)拜太常卿,尋除御史大夫。數(shù)月,轉(zhuǎn)兵部尚書。逾月,再表乞 骸,不許。又上言曰:“臣聞勞生佚老,天理自然,蠕動翾飛,日入皆息。自非貢 禹之守經(jīng)據(jù)古,趙喜之正身匪懈,韓暨之志節(jié)高潔,山濤之道德模表,縱過常期, 詎為貪冒。其有當(dāng)仁不讓,急病忘身,豈止君命,猶宜身舉。臣郢不才,久辱高位, 無任由衷瀝懇之至?!蹦耸谏袝移蜕渲率?。六年七月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 謚曰貞。
郢性恭慎廉潔,罕與人交游,守官奉法勤恪,掌誥累年,家無制草?;蛑^之曰: “前輩皆留制集,公焚之何也?”曰:“王言不可存私家。”時人重其慎密。與鄭 珣瑜并命拜相;未幾,德宗升遐。時同在相位,杜佑以宿舊居上,而韋執(zhí)誼由朋黨 專柄。順宗風(fēng)恙方甚,樞機不宣,而王叔文以翰林學(xué)士兼戶部侍郎,充度支副使。 是時政事,王叔文謀議,王伾通導(dǎo),李忠言宣下,韋執(zhí)誼奉行。珣瑜自受命,憂形 顏色,至是以勢不可奪,因稱疾不起。郢則因循,竟無所發(fā),以至于罷。物論定此 為優(yōu)劣焉。子定嗣。
定,幼聰警絕倫,年七歲時,讀《尚書·湯誓》,問郢曰:“奈何以臣伐君?” 郢曰:“應(yīng)天順人,不為非道?!庇謫栐唬骸坝妹p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順人 乎?”父不能對。仕至京兆參軍。小字董二,人以幼慧,多以字稱之。尤精《王氏 易》,嘗為《易圖》,合入出以畫八卦,上圓下方,合則重,轉(zhuǎn)則演,七轉(zhuǎn)而六十 四卦六甲八節(jié)備焉。著《易外傳》二十二卷。
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曾祖行敏,荊、益二州都督府長史、南陽郡公。 祖愨,右司員外郎、詳正學(xué)士。父希望,歷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太守,贈右仆 射。佑以廕入仕,補濟南郡參軍、剡縣丞。時潤州刺史韋元甫嘗受恩于希望,佑謁 見,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他日,元甫視事,有疑獄不能決。佑時在旁,元 甫試訊于佑;佑口對響應(yīng),皆得其要。元甫奇之,乃奏為司法參軍。元甫為浙西觀 察、淮南節(jié)度,皆辟為從事,深所委信。累官至檢校主客員外郎,入為工部郎中, 充江西青苗使,轉(zhuǎn)撫州刺史。改御史中丞,充容管經(jīng)略使。楊炎入相,征入朝,歷 工部、金部二郎中,并充水陸轉(zhuǎn)運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糴等使。時方軍興,饋運 之務(wù),悉委于佑;遷戶部侍郎、判度支。為盧杞所惡,出為蘇州刺史。佑母在,杞 以蘇州憂闕授之。佑不行,俄換饒州刺史。未幾,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jié)度使。時 德宗在興元。朝廷故事,執(zhí)政往往遺脫;舊嶺南節(jié)度,常兼五管經(jīng)略使,佑獨不兼。 故五管不屬嶺南,自佑始也。
貞元三年,征為尚書左丞,又出為陜州觀察使,遷檢校禮部尚書、揚州大都督 府長史,充淮南節(jié)度使。丁母憂,特詔起復(fù),累轉(zhuǎn)刑部尚書、檢校右仆射。十六年, 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卒,其子愔為三軍所立,詔佑以淮南節(jié)制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 兼徐泗節(jié)度使,委以討伐。佑乃大具舟艦,遣將孟準(zhǔn)先當(dāng)之。準(zhǔn)渡淮而敗,佑杖之, 固境不敢進。及詔以徐州授愔,而加佑兼濠、泗等州觀察使。在揚州開設(shè)營壘三十 余所,士馬修葺。然于賓僚間依阿無制,判官南宮僔、李亞、鄭元均爭權(quán),頗紊軍 政,德宗知之,并竄于嶺外。
十九年入朝,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充太清宮使。德宗崩,佑攝冢宰,尋進 位檢校司徒,充度支鹽鐵等使,依前平章事。旋又加弘文館大學(xué)士。時王叔文為副 使,佑雖總統(tǒng),而權(quán)歸叔文。叔文敗,又奏李巽為副使,頗有所立。順宗崩,佑復(fù) 攝冢宰,尋讓金谷之務(wù),引李巽自代。先是,度支以制用惜費,漸權(quán)百司之職,廣 署吏員,繁而難理;佑始奏營繕歸之將作,木炭歸之司農(nóng),染練歸之少府,綱條頗 整,公議多之,朝廷允其議。
元和元年,冊拜司徒、同平章事,封岐國公。時河西黨項潛導(dǎo)吐蕃入寇,邊將 邀功,亟請擊之。佑上疏論之曰:
臣伏見黨項與西戎潛通,屢有降人指陳事跡,而公卿廷議,以為誠當(dāng)謹(jǐn)兵戎, 備侵軼,益發(fā)甲卒,邀其寇暴。此蓋未達事機,匹夫之常論也。
夫蠻夷猾夏,唐虞已然。周宣中興,獫狁為害,但命南仲往城朔方,追之太原, 及境而止,誠不欲弊中國而怒遠夷也。秦平六國,恃其兵力,北筑長城,以拒匈奴; 西逐諸羌,出于塞外。勞力擾人,結(jié)怨階亂,中國未靜,白徒競起,海內(nèi)云擾,實 生謫戍。漢武因文、景之富,命將興師,遂至戶口減半,竟下哀痛之詔罷田輪臺。 前史書之,尚嘉其先迷而后復(fù)。蓋圣王之理天下也,唯務(wù)綏靜蒸人,西至流沙,東 漸于海,在南與北,亦存聲教。不以遠物為珍,匪求遐方之貢,豈疲內(nèi)而事外,終 得少而失多。故前代納忠之臣,并有匡君之議?;茨贤跽埾熡陂}越,賈捐之愿棄 地于珠崖,安危利害,高懸前史。
昔馮奉世矯漢帝之詔,擊莎車,傳其王首于京師,威震西域。宣帝大悅,議加 爵土之賞。蕭望之獨以為矯制違命,雖有功效,不可為法;恐后之奉使者爭逐發(fā)兵, 為國家生事,述理明白,其言遂行。國家自天后已來,突厥默啜兵強氣勇,屢寇邊 城,為害頗甚。開元初,邊將郝靈佺親捕斬之,傳首闕下,自以為功,代莫與二, 坐望榮寵。宋璟為相,慮武臣邀功,為國生事,止授以郎將。由是訖開元之盛,無 人復(fù)議開邊,中國遂寧,外夷亦靜。此皆成敗可征,鑒戒非遠。
且黨項小蕃,雜處中國,本懷我德,當(dāng)示撫綏。間者邊將非廉,亟有侵刻,或 利其善馬,或取其子女,便賄方物,征發(fā)役徒。勞苦既多,叛亡遂起,或與北狄通 使,或與西戎寇邊,有為使然,固當(dāng)懲革。《傳》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 之?!薄豆茏印吩唬骸皣覠o使勇猛者為邊境?!贝苏\圣哲識微知著之遠略也。今 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誡之完葺,使保誠信,絕其求取,用示懷柔。 來則懲御,去則謹(jǐn)備,自然懷柔,革其奸謀,何必遽圖興師,坐致勞費!
陛下上圣君人,覆育群類,動必師古,謀無不臧。伏望堅保永圖,置兵衽席, 天下幸甚!臣識昧經(jīng)綸,學(xué)慚博究,竊鼎鉉之寵任,為朝廷之老臣,恩深莫倫,志 懇思報,臧否備閱,芻蕘上陳,有瀆旒扆,伏深惶悚。
上深嘉納。
歲余,請致仕,詔不許,但令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每入奏事,憲宗優(yōu) 禮之;不名,常呼司徒。佑城南樊川有佳林亭,卉木幽邃,佑每與公卿宴集其間, 廣陳妓樂。諸子咸居朝列,當(dāng)時貴盛,莫之與比。元和七年,被疾,六月,復(fù)乞骸 骨。表四上,情理切至,憲宗不獲已,許之。詔曰:
宣力濟時,為臣之懿躅;辭榮告老,行己之高風(fēng)。況乎任重公臺,義深翼贊, 秉沖讓之志,堅金石之誠。敦諭既勤,所執(zhí)彌固,則當(dāng)遂其衷懇,進以崇名;尚齒 優(yōu)賢,斯王化之本也。
金紫光祿大夫、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充弘文館大學(xué)士、太清宮使、 上柱國、岐國公、食邑三千戶杜佑,巖廊上才,邦國茂器;蘊經(jīng)通之識,履溫厚之 姿,寬裕本乎性情,謀猷彰乎事業(yè)。博聞強學(xué),知歷代沿革之宜;為政惠人,審群 黎利病之要。由是再司邦用,累歷籓方,出總?cè)主猓牒投?,聿膺重寄,歷事先 朝,左右朕躬,夙夜不懈。命以詔冊,登之上公,肅恭在廷,華發(fā)承弁。茲可謂國 之元老,人之具瞻者也。
朕纘承丕業(yè),思弘景化,選勞求舊,期致時邕,方伸引翼之儀,遽抗懸車之請。 而又固辭年疾,乞就休閑,已而復(fù)來,星琯屢變,有不可抑,良用耿然。永惟古先 哲王,君臣之際,臣有耆艾以求其退,君有優(yōu)賜以徇其情;乃輟鄧禹敷教之功,仍 增王祥輔導(dǎo)之秩,俾養(yǎng)浩然之氣,安于敬止之鄉(xiāng),庶乎怡神葆和,永綏福履。仍加 階級,以厚寵章,可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宜朝朔望。
是日,上遣中使就佑第賜絹五百匹、錢五百千。其年十一月薨,壽七十八,廢 朝三日,冊贈太傅,謚曰安簡。
佑性敦厚強力,尤精吏職,雖外示寬和,而持身有術(shù)。為政弘易,不尚皦察, 掌計治民,物便而濟,馭戎應(yīng)變,即非所長。性嗜學(xué),該涉古今,以富國安人之術(shù) 為己任。初開元末,劉秩采經(jīng)史百家之言,取《周禮》六官所職,撰分門書三十五 卷,號曰《政典》,大為時賢稱賞;房琯以為才過劉更生。佑得其書,尋味厥旨, 以為條目未盡,因而廣之,加以開元禮、樂,書成二百卷,號曰《通典》。貞元十 七年,自淮南使人詣闕獻之,曰:
臣聞太上立德,不可庶幾;其次立功,遂行當(dāng)代;其次立言,見志后學(xué)。由是 往哲遞相祖述,將施有政,用乂邦家。臣本以門資,幼登官序,仕非游藝,才不逮 人,徒懷自強,頗玩墳籍。雖履歷叨幸,或職劇務(wù)殷,竊惜光陰,未嘗輕廢。夫 《孝經(jīng)》、《尚書》、《毛詩》、《周易》、《三傳》,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倫 五教之宏綱,如日月之下臨,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終古攸遵。然多記言,罕存 法制;愚管窺測,莫達高深,輒肆荒虛,誠為億度。每念懵學(xué),莫探政經(jīng),略觀歷 代眾賢著論,多陳紊失之弊,或闕匡拯之方。臣既庸淺,寧詳損益,未原其始,莫 暢其終。尚賴周氏典禮,秦皇蕩滅不盡,縱有繁雜,且用準(zhǔn)繩。至于往昔是非,可 為來今龜鏡,布在方冊,亦粗研尋。自頃纘修,年逾三紀(jì),識寡思拙,心昧辭蕪。 圖籍實多,事目非少,將事功畢,罔愧乖疏,固不足發(fā)揮大猷,但竭愚盡慮而已。 書凡九門,計貳百卷,不敢不具上獻,庶明鄙志所之,塵瀆圣聰,兢惶無措。
優(yōu)詔嘉之,命藏書府。其書大傳于時,禮樂刑政之源,千載如指諸掌,大為士 君子所稱。
佑性勤而無倦,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質(zhì)明視事,接對賓客,夜則燈下讀書, 孜孜不怠。與賓佐談?wù)?,人憚其辯而伏其博,設(shè)有疑誤,亦能質(zhì)正。始終言行,無 所玷缺,唯在淮南時,妻梁氏亡后,升嬖妾李氏為正室,封密國夫人,親族子弟言 之不從,時論非之。
三子,師損嗣,位終司農(nóng)少卿。
式方,字考元。以廕授揚府參軍,轉(zhuǎn)常州晉陵尉。浙西觀察使王緯辟為從事, 入為太子通事舍人,改太常寺主簿。明練鐘律,有所考定,深為高郢所賞。時父作 鎮(zhèn)揚州,家財鉅萬,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別墅,亭館林池,為城南之最。昆仲皆 在朝廷,與時賢游從,樂而有節(jié)。既而佑入中書,出為昭應(yīng)令。丁父憂,服闋,遷 司農(nóng)少卿,賜金紫,加正議大夫、太仆卿。時少子忭選尚公主,式方以右戚移病不 視事。久之,穆宗即位,轉(zhuǎn)兼御史中丞,充桂管觀察都防御使。長慶二年三月,卒 于位,贈禮部尚書。
式方性孝友,弟兄尤睦。季弟從郁,少多疾病,式方每躬自煎調(diào),藥膳水飲, 非經(jīng)式方之手,不入于口。及從郁夭喪,終年號泣,殆不勝情,士友多之。
子惲、憓、忭、恂。惲嗣,富平尉;憓,興平尉。
忭,以廕三遷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選尚公主,召見于麟德殿。尋尚岐陽公 主,加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jiān)、駙馬都尉。岐陽,憲宗長女,郭妃之所生。
自頃選尚,多于貴戚,或武臣節(jié)將之家。于時翰林學(xué)士獨孤郁,權(quán)德輿之女婿, 時德輿作相,郁避嫌辭內(nèi)職。上頗重學(xué)士,不獲已許之,且嘆德輿有佳婿,遂令宰 臣于卿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學(xué)后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yīng),唯悰愿 焉。累遷至司農(nóng)卿。太和六年,轉(zhuǎn)京兆尹。七年,檢校刑部尚書,出為鳳翔尹、鳳 翔隴右節(jié)度。丁內(nèi)艱,八年,起復(fù)授忠武軍節(jié)度使、陳許蔡觀察等使,就加兵部尚 書。開成初,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屬岐陽公主薨,久而未謝。文宗怪之,問左 右。戶部侍郎李玨對曰:“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愿為國戚 者,半為此也。杜忭未謝,拘此服紀(jì)也?!鄙香等辉唬骸坝璩醪恢??!蹦嗽t曰: “制服輕重,必由典禮。如聞往者駙馬為公主服三年,緣情之義,殊非故實,違經(jīng) 之制,今乃聞知。宜令行杖周,永為通制?!比辏膽舨可袝?,兼判戶部度支事。 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加左仆射。
大中初,出鎮(zhèn)西川,降先沒吐蕃維州。州即古西戎地也,其地南界江陽,岷山 連嶺而西,不知其極;北望隴山,積雪如玉:東望成都,若在井底。地接石紐山, 夏禹生于石紐山是也。其州在岷山之孤峰,三面臨江。天寶后,河、隴繼陷,惟此 州在焉。吐蕃利其險要,二十年間,設(shè)計得之,遂據(jù)其城,因號曰“無憂城”,吐 蕃由是不虞邛、蜀之兵。先是,李德裕鎮(zhèn)西川,維州吐蕃首領(lǐng)悉怛謀以城來降,德 裕奏之;執(zhí)政者與德裕不協(xié),遽勒還其城。至是復(fù)收之,亦不因兵刃,乃人情所歸 也。俄復(fù)入相,加司空,繼加司徒,歷鎮(zhèn)重籓。至是加太傅、邠國公。忭無他才, 常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
從郁,以廕貞元末再遷太子司議郎。元和初,轉(zhuǎn)左補闕。諫官崔群、韋貫之、 獨孤郁等以從郁宰相子,不合為諫官,乃降授左拾遺。群等復(fù)執(zhí)曰:“拾遺之與補 闕,雖資品有殊,皆名諫列。父為宰相,子為諫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論父。” 乃改為秘書丞,終駕部員外郎。
子牧、顗,俱登進士第。顗后病目而卒。
牧,字牧之,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解褐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 曹參軍。沈傳師廉察江西宣州,辟牧為從事、試大理評事。又為淮南節(jié)度推官、監(jiān) 察御史里行,轉(zhuǎn)掌書記。俄真拜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以弟顗病目棄官。授宣州團 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zhuǎn)膳部、比部員外郎,并兼 史職。出牧黃、池、睦三郡,復(fù)遷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zhuǎn)吏部員外郎。又以弟 病免歸。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歲中遷中書舍人。牧好讀書,工詩 為文,嘗自負(fù)經(jīng)緯才略。武宗朝誅昆夷、鮮卑,牧上宰相書論兵事,言“胡戎入寇, 在秋冬之間,盛夏無備,宜五六月中擊胡為便”。李德裕稱之。注曹公所定《孫武 十三篇》行于代。
牧從兄忭隆盛于時,牧居下位,心常不樂。將及知命,得病,自為墓志、祭文。 又嘗夢人告曰:“爾改名畢?!庇庠?,奴自家來,告曰:“炊將熟而甑裂。”牧曰: “皆不祥也?!倍碛謮魰屑堅唬骸梆ò遵x,在彼空谷?!卞粚嫸鴩@曰:“此過 隙也。吾生于角,徵還于角,為第八宮,吾之甚厄也。予自湖守遷舍人,木還角, 足矣?!逼淠?,以疾終于安仁里,年五十。有集二十卷,曰《杜氏樊川集》,行于 代。子德祥,官至丞郎。
史臣曰:黃裳以道致君,持誠奉主;辨懷光之詐,罷全義之征。討賊辟之兇, 舉無遺算;葬執(zhí)誼之柩,豈曰不仁。郢天縱之性,總丱之年,代父命于臨刑,孝也; 懷光之亂,王人被傷,撫巢父于賊庭,義也;抑浮濫之流,考藝文之士,盡搜幽滯, 大變時風(fēng),正也;保止足之名,辭榮辱之路,高避世利,遐躅昔賢,智也。忠孝全 矣,仁智備矣!此二子者,皆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佑承廕入仕,讞獄受知,博古該 今,輸忠效用;位居極品,榮逮子孫,操修之報,不亦宜哉!及其賓僚紊法,嬖妾 受封,事重因循,難乎語于正矣!牧之文章,忭之長厚,能否既異,才位不倫,命 矣夫!
贊曰:貞公壯節(jié),臨難奮發(fā)。言行無玷,斯為明哲。戡亂阜俗,時泰位隆。國 之名臣,鄭公、岐公。
『上一章』『舊唐書章節(jié)目錄』 『下一章』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bookview/7604.html
熱門詩詞
- 有子之言似夫子 [佚名]
- 楚狂接輿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先秦?zé)o名氏]
- 滿江紅·和范先之雪 [辛棄疾]
- 過垂虹 [姜夔]
- 村晚 [雷震]
- 水龍吟(榮南作) [陸游]
- 夜合花(茉莉) [周密]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
- 酒市漸閑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碧野朱橋當(dāng)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 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
- 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