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_列傳西域傳譯文
-
查閱典籍:《后漢書》——「后漢書·列傳西域傳」原文
武帝時,西域內(nèi)附為屬地,有三十六個國家,漢朝為西域設(shè)置使者、校尉來統(tǒng)領(lǐng)保護西域,宣帝改叫都護。元帝又設(shè)置戊己二校尉,在車師前王庭墾種荒地。哀帝、平帝時期,西域自己互相分裂為五十五個國家。王莽篡位后,貶抑和改換侯王,自此西域埋怨反叛,與中原大國斷絕關(guān)系,而且再次從屬匈奴,為其服役。匈奴賦稅繁重嚴刻,各國沒法忍受,到建武年間,他們都派使者要求歸屬漢朝,情愿請派都護。光武因為天下剛剛平定,沒時間處理境外的事情,最終沒有答應(yīng)。正好匈奴衰敗,莎車王賢討伐減掉各國,莎車王賢死后,他們就互相進攻,小宛、精絕、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吞并。渠勒、皮山被于賓統(tǒng)管,土地全部被于賓占有。郁立、單桓、孤胡、烏貪訾離為車師所減。以后這些國家又都恢復(fù)。永乎年間,北部敵虜于是脅迫各國一同侵犯河西各郡縣,大白天城門關(guān)閉。十六年,明帝于是任命將帥,北征匈奴,占領(lǐng)了伊吾盧地,設(shè)立宜禾都尉來墾種荒地,終于打通了西域。于實各國都派兒子到朝中侍奉皇帝。西域自己同中央大國中斷往來有六十五年,這才重新來往。第二年,開始設(shè)立都護和戊己校尉。
到明帝去世,焉耆、龜茲進攻殺害了都護陳睦,陳睦的人馬全部覆滅,匈奴、車師包圍了戊己校尉。建初元年春天,酒泉太守段彭在交河城大敗車師軍隊,章帝不愿意為了對付夷狄而使中原困苦窮乏,就接回戊己校尉,不再派都護。二年,又撤銷在伊吾的屯田,匈奴趁機派兵把守伊昔的地盤。當時車司馬班超留在于賈,安撫集聚西域各國。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寶憲大敗匈拯。二年,宣童因此派副校尉幽圭率領(lǐng)兩千多騎兵襲擊伊吾,打敗了伊吾。三年,班超終于平定酉越,朝廷因此任命班超為都護,駐龜茲。又設(shè)置戊己校尉,帶領(lǐng)五百士兵,住在車師前部高昌壁,又設(shè)置戊部候吏,位于車師后部候城,兩地相距五百里。六年,班超又擊敗焉耆,這時候五十多個國家都送來人質(zhì),歸屬漢朝。條支、安息各國一直到四萬里以外的海邊國家,都通過輾轉(zhuǎn)翻譯前來進貢物品。九年,班超派佐吏甘英一直到達最西邊的大海才回來。這些都是前代人沒有到過,《山經(jīng)》沒有詳細記載的地方,他們詳細了解了那裹的風(fēng)俗習(xí)慣和地理環(huán)境,運來當?shù)氐恼淦嫖锲贰_@樣,相距很遠的國家蒙奇、兜勒都派人前來歸順,派來使者貢獻物品。
到孝和帝逝世時,西域背叛。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多次包圍都護任尚、段禧等人,朝廷因為西域艱險遙遠,難以接應(yīng)和趕赴那裹,下韶書撤去都護。白此就放棄了西域。北匈奴立刻又收復(fù)統(tǒng)管西域各國,聯(lián)合侵犯邊境有十多年。敦煌太守曹宗擔心他們的兇暴禍害,在元初六年,就上書請求派行長史索班率領(lǐng)一千多人駐守伊吾來招降安撫西域,這樣,車師前王和鄯善王前來投降。幾個月后,北匈奴又率領(lǐng)車師后部王一起進攻殺害了索班等人,接著打跑了車師前王。鄯善被逼急了,向曹宗求救,曹宗因此請求出兵攻打匈奴,替索班報仇,又想進兵奪取西域。鄧太后不同意,祇是下令設(shè)置護西域副校尉,住在敦煌,另外部署了三百士兵,牽制西域而已。在這之后北部敵虜同車師連續(xù)入侵河西,朝廷沒法制止。有人提議想關(guān)閉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以切斷匈奴的為害。
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張瑺上書提出三條計策,認為“北部敵虜呼衍王經(jīng)常在蒲類和秦海之間輾轉(zhuǎn)活動,一心控制西域,一起入侵和抄掠邊境。現(xiàn)在將酒泉屬國的二千多將士在昆侖塞集結(jié),先進攻呼衍王,從根上斬斷,接著征調(diào)鄯善的五千兵力威脅車師后部,這是上策。如果不能出兵,可以設(shè)置軍司馬和派五百將士,由四個郡供給他們耕牛、糧食,讓他們出兵占領(lǐng)柳中,這是中策。如果還不能做到,那么最好放棄交河城,收聚鄯善等國的人,讓他們?nèi)窟M入邊關(guān),這是下策?!背⑺囊庖娊唤o大臣討論。尚書陳忠上書說:“臣聽說八方的蠻人入侵,這時敵虜更厲害的。漢興起以后,高祖在平城受窘被圍,太宗有屈身供奉匈奴的恥辱。所以孝武帝心懷憤怒,深刻考慮長久的計策,下令派威武的大臣,渡過黃河,穿過沙漠,一直打到敵人的王庭。面臨這樣的戰(zhàn)役,很多百姓死在狼望山的北面,財富金錢都填進了盧山的溝壑,府庫裹空虛罄盡,織布機上也空無一物,算賦算到了船只和車子,抽稅抽到了六畜。難道武帝沒有考慮?原因是他作長遠的考慮。終于開辟了河西的四個郡,隔開了南邊的羌人,收服了三十六個國家,斬斷了匈奴的右胳膊。所以單于被孤立,抱頭鼠竄,逃往遠方躲藏。到了宣帝、元帝時期,西域終于成為藩國臣下,邊關(guān)不用關(guān)閉,不用再傳送緊急的軍事文書。由此來看,戎狄可以用武力制服,很難通過教化使其親近。西域歸順朝廷時間已久,真心向東企望扣敲邊關(guān)請求歸附有許多次了,這是他們不喜歡匈奴而仰慕漢的明證?,F(xiàn)在北部的敵虜已經(jīng)擊敗車師,勢必向南進攻鄯善,丟下鄯善而不去援救,那么這些國家都順從匈奴了。要是這樣的話,敵虜?shù)呢斬浘蜁嬖龆?,膽量和實力也愈益增大,他們用武力抵臨南羌,同南羌勾結(jié)聯(lián)合,這樣的話,河西的四郡就危險了。河西一旦危險,不得不援救,那么就會興動比現(xiàn)在多一百倍的勞役,就會出現(xiàn)沒法計算的耗費。商議的人衹考慮西域極其遙遠,救助西域花費很大,沒有想到前代的人苦心勤勞的用意?,F(xiàn)在守衛(wèi)邊境的器具不夠精良,內(nèi)地各郡的防衛(wèi)沒有準備,敦煌孤立危險,遠遠趕來告急,現(xiàn)在還不去幫助,對內(nèi)沒法慰勞吏民,對外不能向百蠻展示威力。造成國家窘迫,土地減少,經(jīng)典上對此有明確的告誡。臣認為應(yīng)當在敦煌設(shè)置校尉,根據(jù)舊制增加河西四郡的駐守兵力,用來安撫西域各國。這樣足以在萬里以外制敵取勝,使包軀恐懼?!被实鄄杉{了速忠的意見,于是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率領(lǐng)五百名被解除枷鎖的刑徒,西行駐守柳中。班勇于是打敗并平定了車師。從建武到延光,西域三次和中原中斷往來,又三次恢復(fù)往來。順帝永建二年,班勇又擊敗降服焉耆。這時候,龜茲、疏勒、于實、莎車等十七個國家都來歸順,但烏孫、蔥嶺以西的國家自此斷絕往來。六年,皇帝因為伊吾以前是肥沃的地方,靠近西域,匈奴憑藉伊吾進行抄掠侵暴,又下令在伊吾開設(shè)屯田,如同永元時的做法,設(shè)置伊吾司馬一人。自陽嘉以后,朝廷威信逐步下降,西域各國驕傲放縱,轉(zhuǎn)而相互欺凌攻打。元嘉二年,長史王敬被于實人殺害。永興元年,車師后王又反過來攻打屯田部隊。雖然也有降服的國家,但他們并沒有懲戒改變,從此逐漸對中原疏遠而輕慢了。班固記載了這些國家的風(fēng)俗習(xí)慣和地理環(huán)境,這都已在《前漢書》中詳細記述?,F(xiàn)在將建武以后不同于前代的事情寫成《西域傳》,這都是安帝末年班勇記述的。
西域歸屬漠的各個國家,東西長六千多里,南北長一千多里,東到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西到蔥嶺。西域的東北部與匈奴、烏孫接壤。南部和北部都有大山,中央有河流。西域的南山向東延伸到金城,與漢的南山相連。西域的河有兩個源頭:一個發(fā)源于蔥嶺,向東流去,一個發(fā)源于于賓南山腳下,向北流去,同蔥嶺河匯合,向東注入蒲昌海。蒲昌海又叫鹽澤,距玉門關(guān)有三百多里。
從敦煌向西出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經(jīng)過鄯善,北邊通往伊吾有一千多里,從伊吾向北通往車師前部的高昌壁有一千二百里,從高昌壁向北通往后部的金滿城有五百里。這是西域的門戶,所以戊己校尉交替駐守這些地方。伊吾的土地適合種植五谷、桑、麻和葡萄。伊吾的北面又有柳中,全是肥沃的土地。所以漢經(jīng)常與匈奴爭奪車師、伊吾,為的是控制西域。
從鄯善翻過蔥嶺出西域各國,有兩條道路。貼近南山北邊,沿著河往西走,到達莎車,這是南道。南道向西翻過蔥嶺,就可以到達大月氏、童皇等國。從車鱷前王庭沿著韭山,順河向西走到蘊勤,這是北道。北道向西翻過莖嶺,到達去洼、塵晝、童基這些國家。
出玉盟颶,經(jīng)過差曙、旦苤、撞鐘,有三千多里,到達翅疆。
拘彌國地處寧彌城,距長史所在的柳中有四千九百里,距洛陽有一萬二千八百里,管轄二千一百七十三產(chǎn),七千二百五十一人,能當兵打仗的有一千七百六十人。
順帝永建四年,于責王放前殺死了拘彌王興,立他自己的兒子為拘彌王,并且派使者向漢朝貢獻物品。敦煌太守徐由上書要求征討放前,皇帝赦免于賓的罪責,要于賓還復(fù)拘彌國,放前不答應(yīng)。陽嘉元年,徐由派疏勒王臣槃發(fā)兵兩萬人攻打于實,打敗了于實,殺了數(shù)百人,縱放部隊大肆抄掠,重新立興的同宗成國為拘彌王后班師。到靈帝熹平四年,于賓王安國攻打拘彌,大敗拘彌人,殺死了拘彌王,被殺的人非常多,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各白發(fā)兵幫助立拘彌王入侍的兒子定興為國王。當時拘彌的人口一千。拘彌國西接于賓三百九十里。
于賓國地處西城,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五千三百里,距洛陽有一萬一千七百里,管轄三萬二千戶:人口八萬三千人,能當兵打仗的有三萬多人。
建武末年,莎車王賢強盛,攻打并吞并了于寞,將于寞王俞林遷到別處為驪歸王。明帝永平年間,于寶的將領(lǐng)休莫霸反叛莎車,立自己為于實王。休莫霸死后,他的哥哥的兒子廣德立為國王,后來終于滅掉莎車,于實國轉(zhuǎn)而強盛。從精絕西北到疏勒的十三個國家都服從于實,但鄯善王也開始強盛。自此南道在蔥嶺以東,僅此二國強大。
順帝永建六年,于賓王放前派兒子入侍,來向朝廷進貢。元嘉元年,長史趙評在于賓出惡瘡病死,趙評的兒子迎接趙評的靈柩,途中經(jīng)過拘彌。拘彌王成國與于寞王建一向有仇隙,就對趟評的兒子說:“于賓王要胡人醫(yī)生拿毒藥貼在瘡上,所以造成死亡?!壁w評的兒子相信了他的話,回到塞內(nèi),將這些話告訴了敦煌太守馬達。第二年,朝廷任命王敬接任長史,馬達要王敬暗中查實這件事。王敬先經(jīng)過拘彌,成國又說道: “于實國的人希望我當國王,現(xiàn)在可藉這件罪名殺掉建,于賓必然歸順?!蓖蹙簇潏D建立功名,而且接受了成國的說法,到達于責后,設(shè)酒食請于實王建,但暗中打他的主意。有人將王敬的密謀告訴建,他不相信,說: “我沒有罪,王長史為什么要殺我?”第二天早晨,于實王建帶領(lǐng)幾十名手下官員來見王敬。坐定以后,建起來依次斟酒,王敬喝令身邊的人將建拿下,官吏士兵們并沒有殺建的意思,所以建手下的官吏得以全都沖了出去.當時成國的主簿秦牧跟隨王敬在宴會上,他拔出刀站出來說:“大事已經(jīng)決定,為什么又要遲疑?”隨即上前殺了建。于實的諸侯和將領(lǐng)輸焚等人于是會合人馬進攻王敬,王敬拿著建的頭顱宣告說:“天子要我殺了建?!庇趯嵉闹T侯將領(lǐng)接著焚燒了軍營房屋,燒死殺害官吏士兵,并上樓殺了王敬,將王敬的腦袋懸掛在集市。輸焚想立自己為國王,國人殺了他,立建的兒子安國為王。馬達知道后,想率領(lǐng)各郡的部隊出邊關(guān)攻打于賓,桓帝不答應(yīng),將馬達召了回來,任命宋亮接任敦煌太守。宋亮一到,懸賞招募于賓人,要于寞人自己殺掉輸焚。當時輸焚已死有一個月了,于賓人砍下死人的腦袋送到敦煌,并且不說明實際情況。宋亮后來知道其中有假,但最終沒能出兵。于實仗著造一點因而越來越驕縱。
從于賓經(jīng)過皮山,到達西夜、子合、德若等國。
西夜國又名漂沙國,距洛陽有一萬四千四百里。西夜國有二千五百戶,一萬多人口,能當兵打仗的有三千人。當?shù)厣L一種白色的草,有毒,西夜國的人將它煎成藥,涂在箭頭上,被箭射中立刻就死?!赌畷分姓`以為西夜、子合是一個國家,現(xiàn)在他們各有自己的國王。
子合國地處呼韃谷,距疏勒有一千里。管轄三百五十戶,人VI四千人,能打仗的有一千人。
德若國管轄一百多戶,人口六百七十人,能當兵打仗的有三百五十人。德若國東部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三千五百三十里,距洛陽有一萬二千一百五十里,與子合國相接。風(fēng)俗都相同。
從皮山向西南經(jīng)過烏耗,越過懸度、廚賓,走六十多天以后可到達烏弋山離國,地域方圓幾千里,當時改名叫排持。
再向西南騎馬走一百多天到達條支國。
條支國城建在山上,方圓有四十多里。旁靠西海,海水環(huán)繞條支的南面束面和北面。條支三面沒有道路,衹有西北角有陸路相通。條支土地高溫潮濕,出產(chǎn)獅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下的卵像瓦甕一樣大。
由條支轉(zhuǎn)而向北再向東,騎馬再走六十多天到安息。安息后來隸屬條支,為其役使,條支在安息設(shè)立大將,監(jiān)督掌管各座小城邑。
安息國地處和櫝城,距洛陽有二萬五千里。安息的北面與康居接壤,南面與烏弋山離接壤。安息地域有幾千里見方,小城邑有幾百個。安息的戶數(shù)、人口數(shù)和能當兵打仗的人數(shù)最多。安息的束部邊界上有個木鹿城,號稱小安息,距洛陽有二萬里。
章帝章和元年,安息派使者貢獻獅子、符拔。符拔的樣子像麒麟但沒有角。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達條支。甘英到了大海邊想渡海,但安息西部邊境的船工對甘英說: “海水遼闊,來往的人遇上順風(fēng)需三個月才能過去,如果遇到緩慢的風(fēng),也有需兩年時間的,所以航海的人都帶了三年的糧食。在海上常使人想念家鄉(xiāng),經(jīng)常有人死亡。”甘英聽說以后這才作罷。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再次獻來獅子和條支的大鳥,當時的人稱為“安息雀”。
從安息向西走三千四百里到達阿蠻國。從阿蠻厘向西走三千六百里到塹宣厘。從基墮向南過河,再往西南走九百六十里,就到王攫璽,玄旦的西邊就到頭了。由此向南乘船渡海,就通往去童。那裹有很多大海西部特有的珍奇物產(chǎn)。
大秦國又叫犁韃,因為地處大海的西面,所以也叫海西國。大秦范圍有幾千里,有四百多座城市。為其役使附屬的小國有幾十個。城墻用石頭壘成,國內(nèi)設(shè)有郵亭,全都用白色泥土涂飾。長有松柏、各種各樣的樹和百草。那裹的風(fēng)俗是人們致力于農(nóng)業(yè)耕作,很多人種桑樹養(yǎng)蠢。他們都剃去頭發(fā),身穿繡有彩色花紋的衣服,乘坐白色車蓋的、用馬拉的輕車,進出敲鼓,樹有各種旗幟。
他們所住的城邑,方圓有一百多里。城內(nèi)有五座宮殿,每個相距十里。宮室裹面都用水晶做成柱子,吃飯的器具也這樣。大秦的國王每天住在其中的一宮,治理政事每隔五天五個王宮輪住一遍。國王經(jīng)常要一個人拿了袋子跟著國王的車子,誰有事情要說,就將文書放到袋子裹面,國王回到宮裹打開來看,審理他們的是非曲直。國王有分管各方面的文書官員。國家設(shè)有三十六位將領(lǐng),都參與商議國家事務(wù)。國王沒有固定的人,都挑選有才德的人擔任國王。國內(nèi)發(fā)生災(zāi)異或者風(fēng)雨不合時節(jié),便將國王廢掉重新立國王,被罷免的人心甘情愿而不埋怨。那兒的人都長得又高又大,長相端正,和中原人差不多,所以稱為大秦。
當?shù)赜泻芏嗟慕疸y和珍奇寶物,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琥珀、琉璃、瑯殲、朱砂、碧玉。他們用金絲繡成彩色花紋,織成金絲織品和各種顏色的綾帛。他們用黃金鍍物,制作石棉布另外有一種很細軟的織品,有人說是用水羊的捆毛和野蠶繭制作而成。他們把許多香料合在一起,將香料的汁煎煮做成蘇合。凡是國外的許多珍奇物品都出自這兒。
他們用金銀作為錢幣,十個銀錢相當于一個金錢。他們與安息、天竺的人在海上互相買賣,賺的錢有十倍。那兒的人質(zhì)樸正直,市場上沒有兩樣價格。糧食價格一般很低,國內(nèi)的用品豐富充足。相鄰國家的使者到了大秦境內(nèi),乘驛馬到國都,到國都以后大秦就給他們金錢。大秦的國王經(jīng)常想和漠互通使者,但安息的人想拿漢的彩色絲帛跟他們做生意,所以攔阻大秦的使者,使他們不能自己到漢。到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從曰南邊界外獻來象牙、犀牛角、玳瑁,才第一次通使者。所上表進貢的東西,并沒有什么珍寶異物,懷疑是人們傳聞夸張。
有人說大秦國的西南有弱水、流沙,靠近西王母住的地方,接近太陽落山之處,《漢書》說:“從條支向西走二百多天,接近太陽落山的地方”。逭就與現(xiàn)在的書不同了。前代漠的使者都是到烏弋就回來了,沒有人到過條支。又說:“從安息由陸路繞海邊向北走,出海西到大秦,人口眾多,城邑相連,每十里有一個亭子,隔三十里有一個驛館,始終沒有盜賊和兵寇入侵的警報。但路上有許多猛虎、獅子,攔阻為害路上行人,如果不是一百多人,拿了兵器,就經(jīng)常被野獸吃掉?!庇终f“有幾百里長的浮橋可以渡過大海到達北岸”。各國所產(chǎn)的珍奇玉石及各種物品,大多奇詭怪異,荒誕不經(jīng),所以沒有記述。
大月氏國地處藍氏城,西部和安息接壤,到安息要走四十九天。東部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六千五百三十七里,距洛陽有一萬六千三百七十里。大月氏國有十萬戶,人口四十萬人,能當兵打仗的人有十多萬人。
起初,月氏為匈奴所滅,于是遷到大夏,將國家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胎頓、都密,一共是五部翎侯。一百多年以后,貴霜翎侯丘就卻進攻滅掉了另外四個翎侯,立自己為國王,國號為貴霜。貴霜王入侵安息,占領(lǐng)了高附地區(qū)。又滅掉濮達、廚賓,占領(lǐng)了它們的全部國土。丘就卻八十多歲時死亡,他的兒子閻膏珍繼承王位。又滅掉了天竺,設(shè)置一名將領(lǐng)監(jiān)管天竺。自此以后,月氏最為富足強盛,各國都稱之為貴霜王。漢朝根據(jù)它原先的名稱,稱之為大月氏。
高附國位于大月氏的西南方向,也是大國。高附的習(xí)俗和天竺相近,但人的性情柔弱,容易制服。高附國的人擅長經(jīng)商販賣,家中財富豐足。高附歸屬哪個國家不固定,天竺、廚賓、安息這三個國家誰強大誰就得到高附,誰弱小誰就失去高附,但它從未歸屬月氏?!稘h書》將它算入五翎侯,不符合事實。后來高附歸屬安息,到月氏打敗安息,才得到高附。
天竺國又叫身毒,在月氏的東南,距月氏有幾千里遠。天竺的習(xí)俗與月氏相同,但地勢低而潮濕,氣候炎熱。天竺國靠近大河,人們騎著象去打仗。天竺人比月氏人生性柔弱,信奉佛教,不殺人,不征伐,由此成為習(xí)俗。從月氏、高附國向西,南到西海,東到磐起國,都是身毒的地盤。身毒另外有幾百座城邑,每座城邑設(shè)有長官。另有幾十個小國,每個國家都設(shè)有國王。雖然這些國家各有些差異,但都打著身毒的名稱,這時候他們都屬于月氏管轄。月氏殺了他們的國王而設(shè)置將領(lǐng),要將領(lǐng)來統(tǒng)管這些國家的人。天竺出產(chǎn)象、犀牛、玳瑁、金、銀、銅、鐵、鉛、錫,西部與大秦相通,擁有大秦的珍奇物品。還出產(chǎn)細軟的布、上等毛席、各種香料、白砂糖、胡椒、姜、黑色的鹽。
和帝時,天竺多次派使者前來進貢物品。后來西域反叛,這才中斷往來。到桓帝延熹二年和延熹四年,天竺多次從曰南邊界外來進貢物品。
世間傳說明帝夢見金人,身材高大,頭頂放光,就向大臣們詢問。有人說:“西方有位神仙,名叫佛,佛的形像高一丈六尺,而且是金黃色的?!被实塾谑桥墒拐叩教祗昧私夥鸾探塘x,自此在中原畫了佛的形像。楚王英首先相信佛教,中原因此有不少人信奉佛教。以后桓帝對神仙有興趣,多次祭祀佛和老于,老百姓也逐漸有人信奉,以后信佛的人就越來越多。東離國地處沙奇城,位于天竺東南方向三千多里遠的地方,是個大國。那裹的土地氣候、物種與天竺相同。有幾十座城邑,每座城邑都稱國王。大月氏攻打束離,他們就向月氏臣服。東離的男人女人都身高八尺,但性情懦弱。他們騎象和駱駝,來往于相鄰的國家。有敵人入侵,他們就騎著象去打仗。
栗弋國隸屬于康居,出產(chǎn)名馬和牛羊,以及葡萄等各種水果。當?shù)氐乃|(zhì)非常好,所以葡萄酒特別有名。
嚴國位于奄蔡的北面,隸屬于康居,出產(chǎn)老鼠皮運往康居。
查藍埋改名為阿蘭聊國,地處塑繼,隸屬于塵晝。那裹的地理氣候溫和,有很多楨木、松樹和白草。民間風(fēng)俗和人們所穿的衣服輿塵晝相同。
莎車國向西經(jīng)過蒲犁、無雷到大月氏。莎車距洛陽有一萬零九百五十里。
匈奴單于趁著王莽之亂,占據(jù)西域,惟獨莎車王延最為強大,不肯附屬。元帝時,延曾經(jīng)當過侍子,在京師長大,他仰慕喜愛中央大國,因此也參考漢的制度法律。他經(jīng)常吩咐兒子們,應(yīng)當世代尊奉漠,不可有負漢。天鳳五年,延死后,謐號為忠武王,他的兒子康繼承王位。
光武初年,康率領(lǐng)相鄰的國家抵御匈奴,護衛(wèi)原都護將士們的妻子孩子有一千多人,發(fā)文書給河西,詢問中央大國的情況,敘述自己對漢的想念和仰慕。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于是以天子的名義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和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個國家都屬莎車王統(tǒng)管。
建武九年,康去世,謐號為宣成王。其弟賢繼承王位,他進攻并打敗了拘彌國、西夜國,殺了這兩個國家的國王,并且立其兄康的兩個兒子為拘彌王、西夜王。十四年,賢與鄯善王安一道派使者到朝廷進貢物品,自此西域才和漢朝往來。蔥嶺以束的國家都服從賢管轄。十七年,賢再次派使者進貢,請求朝廷派都護。天子就逭件事向大司空寶融詢問,竇融認為賢父子兄弟相互約定侍奉漢朝,又十分誠懇,最好給他加上官位使其安心?;实塾谑蔷徒遒t派來的使者,賜給賢西域都護的印綬,以及車子、旗幟、黃金和彩色絲帛。敦煌太守裴遵上書說:“夷狄之人不可給予他們很大權(quán)力,而且造成其他國家失望?!碧熳酉略t書收回都護印綬,重新賜給賢漢大將軍印綬。賢的使者不肯換,裴遵強行奪過印綬,賢自此懷恨在心。但他仍然謊稱自己是大都護,向各國發(fā)送文書,西域各國全都服從他的管轄,稱賢為單于。賢逐漸變得驕傲橫暴,索求很重的賦稅,多次攻打龜茲等許多國家,各國都憂愁害怕。
二十一年冬天,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個國家都派王子入朝侍奉皇帝,進獻國內(nèi)的珍寶。等見到天子,他們都流著眼淚叩頭,希望能派都護。天子因為國家剛剛平定,北方邊境沒有歸順,將他們的侍子全部送還,賞賜他們很多東西。這時賢仗著自己軍隊強盛,想吞并西域,加緊進攻其他國家。各國聽說沒派都護,而且侍子都回來了,十分憂愁恐懼,就給敦煌太守發(fā)去文書,情愿留下侍子,目的是給莎車看,說侍子被留下,朝廷不久就會派出都護,希望暫且制止賢的入侵。裴遵將情況報告朝廷,皇帝同意了。二十二年,賢知道都護不來,于是送信給鄯善王安,要他切斷通往漢的道路。安沒有聽從,并且殺掉了賢的使者。賢大怒,發(fā)兵攻打鄯善。安迎戰(zhàn)失敗,逃進山中。賢殺害擄掠了一千多人而去。這年冬天,賢又攻打并殺害了龜茲王,接著吞并了龜茲國。鄯善、焉耆等各國的侍子長期留在敦煌,憂愁想家,都跑了回去。鄯善王上書,愿意再派兒子入朝侍奉,重新請求派都護,說不派出都護,他們?nèi)砸苄倥珘浩?。天子回信說:“現(xiàn)在使者和大軍沒法派出,假如各國力不從心的話,東西南北隨你們自己投靠哪方?!庇谑芹飞啤④噹熢俅我栏叫倥?,而賢更加橫暴。
嫣塞王自以為國家較遠,就殺掉了賢的使者,賢攻打滅掉了媽塞國,立婿塞國的貴族駟韃為媽塞王。賢又立自己的兒子則羅為龜茲王。賢因為則羅年紀輕,就從龜茲國分出烏壘國,將駟韃改任為烏壘王,另外重新任命另一位貴族為媽塞王。幾年以后,龜茲國的人一起殺了則羅、駟韃,并且派人出使匈奴,請求重新立國王。匈奴立龜茲的貴族身毒為龜茲王,龜茲自此歸附匈奴。
賢因為大宛進貢的賦稅減少,親自統(tǒng)領(lǐng)各國的軍隊有幾萬人,進攻大宛,大宛王延留迎接賢并投降。賢就此帶了延留回國,將拘彌王橋塞提改任為大宛王。但康居多次進攻橋塞提,橋塞提在大宛一年多,逃了回去,賢又讓他當拘彌王,并且打發(fā)延留回到大宛,要他像往常一樣進貢。賢又將于寶王俞林改為驪歸王,立俞林的弟弟位侍為于實王。過了一年多,賢懷疑各國想反叛,召來位侍和拘彌王、姑墨王、子合王,將他們?nèi)細⑺溃辉僭O(shè)國王,衹派將領(lǐng)鎮(zhèn)守這些國家。位侍的兒子戎逃走,投降了漢朝,被封為守節(jié)侯。
莎車的將領(lǐng)君得在于賓殘暴毒虐,百姓痛恨晝猩。明帝永平三年,于實的部族首領(lǐng)都末到城外去,看見一只野豬,想用箭射野豬。野豬說:“不要射我,我就為你殺死君得?!倍寄┮虼司团c弟兄一道殺掉了君得。但部族首領(lǐng)休莫霸又同漢人韓融等人殺掉了都末兄弟,立自己為于寶王。他又與拘彌國的人攻打并殺死了莎車在皮山駐守的將領(lǐng),而后率兵回國。這時賢派太子、國相率領(lǐng)幾個國家的軍隊有二萬人,攻打休莫霸,休莫霸迎戰(zhàn),莎車軍隊戰(zhàn)敗逃走,一萬多人被殺。賢再次征調(diào)各國的軍隊,有幾萬人,親自統(tǒng)率,攻打休莫霸,休莫霸又一次打敗了賢,殺死賢的軍隊一多半。賢脫身逃回莎車。休莫霸進兵包圍莎車,但身中流箭而死,于寞兵這才退走。
于實國相蘇榆勒等人一同立休莫霸哥哥的兒子廣德為國王。匈奴與龜茲各國的軍隊共同進攻莎車,但攻不下來。廣德趁著莎車衰敗,派弟弟輔國侯仁率領(lǐng)人馬進攻賢。賢連續(xù)遭受戰(zhàn)爭,于是派使者同廣德講和。在這以前廣德的父親在莎車被關(guān)押了幾年,這時賢將廣德的父親放了回去,而且把女兒嫁給廣德,同他結(jié)為兄弟,廣德率兵退走。第二年,莎車相且運等人擔心賢驕傲橫暴,秘密謀反,想將城邑投降于賓。于賓王廣德于是率領(lǐng)各國人馬有三萬人,進攻莎車。賢據(jù)城防守,派使者對廣德說:“我放回了你父親,給你妻子,你為什么還要來攻打我?”廣德說:“您是我妻子的父親,很長時間沒見面了,希望各帶兩個人在城外相會結(jié)盟。”賢就此事問且運的意見,且運說:“廣德身為女婿,是最親的人,應(yīng)該出城見他?!辟t于是輕率出城,廣德于是抓了賢。且運等人又趁機放于實軍隊進城,廣德俘虜了賢的妻子孩子并且吞并了莎車國。廣德用鐵鏈鎖了賢,將他帶回國,一年多以后殺了他。
匈奴聽說廣德減掉莎車,派了五位將領(lǐng),征調(diào)焉耆,尉黎、龜茲等十五個國家的軍隊共三萬多人,包圍了于寞,廣德乞求投降,將太子作為人質(zhì),約定每年向匈奴提供毛絮。冬天,匈奴又派軍隊送賢在匈奴作人質(zhì)的兒子不居征回國,立他為莎車王,廣德再次進攻殺死了不居征,重新立自己的弟弟齊黎為莎車王,這時正當章帝元和三年。當時長史班超征調(diào)各國的軍隊攻打莎車,大敗莎車軍隊,莎車自此終于歸降漠,其事已記載在《班超傳》。
由莎車向東北到達疏勒。
疏勒國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五千里,距洛陽有一萬零三百里。管轄二萬一千戶,能夠當兵打仗的有三萬多人。
明帝永平十六年,龜茲王建進攻殺死了疏勒王成,自己任命龜茲左侯兜題為疏勒王。冬天,漢派遣軍司馬班超劫持綁架了兜題,而且立成的哥哥的兒子忠為疏勒王。忠后來反叛,班超進攻忠并殺了他。事情已記載在《班超傳》。
安帝元初年間,疏勒王安國因為舅舅臣磐有罪,將他流放到月氏,月氏王對他很是親近喜歡。以后安國去世,沒有兒子,安國的母親主持國家政務(wù),與國人一同立臣磐同母弟弟的兒子遣腹為疏勒王。臣磐得知后,向月氏王請求說:“安國沒有兒子,種族衰弱,如果立娘家人,我是遣腹的叔父,我應(yīng)該當國王?!痹率贤跤谑桥绍婈犓统寂突厥枥?。國內(nèi)的人一向敬重喜歡臣螌,而且害怕旦旦,隨即一道奪過:曲的印綬,迎接旦磐,立他為國王,重新任命遣腹為磐稟城堡。以后莖墮連續(xù)背叛王童,歸順蘊勤,蘊勤因此強大,所以能夠成為與龜茲、于實匹敵的國家。
順帝永建二年,臣磐派使者進貢,皇帝授巨磐為選大都尉,授旦磐哥哥的兒子旦勉為守國司馬。五年,臣磐派侍子與大宛、莎車的使者一道到朝廷進貢。陽嘉二年,臣磐又進獻獅子、封牛。到璽童2婆元年,疏勒王漢大都尉在打獵時被他的季父和得射死,和得立自己為國王。三年,涼州刺史孟佗派從事任涉率領(lǐng)敦煌的五百士兵,與戊部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晏,統(tǒng)領(lǐng)了焉晝、蠱莖、車面前部和后部的人馬,共有三萬多人,征討疏勒,進攻楨中城,四十多天未能攻克,只好率兵退去。在這之后疏勒王連續(xù)相互攻殺,朝廷也沒有能力禁止。
由此向東北經(jīng)過晝靈、逼查、魑里、趣莖可到達焉耆。
焉耆國國王住在南河城,北部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八百里,束部距洛陽有八千二百里。焉耆國有一萬五千戶、人口五萬二千,能當兵打仗的有兩萬多人。焉耆國四面都有大山,山嶺與龜茲山嶺相連,道路艱險,容易防守。有湖水彎彎曲曲流入四周的山裹,環(huán)繞南河城長達三十多里。
永平末年,焉耆與龜茲一道進攻并殺害了都護陳睦、副校尉郭恂,被他們殺害的佐吏和士兵有二千多人。到永元六年,都護班超征調(diào)各國的軍隊征討焉耆、危須、尉黎、山國、終于砍下焉耆國國王和尉黎國國王的腦袋,將首級送往京師,懸掛在蠻夷的客館。接著,班超立焉耆的左侯元孟為國王,尉黎、危須、山國都重新立了國王。到安帝時,西域背叛。延光年間,班超的兒子班勇?lián)挝饔蜷L史,再次征討平定了西域各國。元孟與尉黎、危須不肯投降。永建二年,班勇與敦煌太守張朗打敗了他們,元孟這才派兒子到朝廷進貢。
蒲類國位于天山西面的疏榆谷,東南邊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一千二百九十里,距洛陽有一萬零四百九十里。蒲類國有八百多戶、二千多人,能當兵打仗的有七百多人。他們住在帳篷裹,逐水草而居,懂得不少種田的知識。蒲類國有牛、馬、駱駝、羊和其他牲畜。蒲類人能夠制作弓箭。國中出產(chǎn)良馬。
蒲類原是大國,過去西域附屬于匈奴,蒲類國國王得罪了單于,單于發(fā)怒,將蒲類的六千多口人遷到匈奴右部名叫阿惡的地方,所以稱之為阿惡國。它的南邊距車師后部騎馬要走九十多天。蒲類人貧困羸弱,逃亡到山谷裹面,所以留下來成為一個國家。
整吏邇?nèi)松钤谠惥硟?nèi)。有一千多戶,三千多人口,能當兵打仗的有一千多人。那裹的人很勇猛,敢打仗,專做入侵抄掠的事情。他們都披著頭發(fā),跟著牲畜逐水草而居,不懂得農(nóng)田耕作。出產(chǎn)的東西全與渣題相同。
束且彌國束部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八百里,距漁蕩有九千二百五十里。束且彌國有三千多戶,五千多人口,能當兵打仗的有二千多人。他們住在帳篷里,逐水草而居,能從事農(nóng)田耕作。出產(chǎn)的東西也與渣類相同。他們沒有固定的住處。
車師前王住在交河城。河水分成兩條環(huán)城流過,所以叫做交河。這裹距長史所住的柳中有八十里,東部距洛陽有九千一百二十里。車師前部管轄一千五百多戶,四千多人口,能當兵打仗的有二千人。
車師后王住在務(wù)涂谷,距長史所在的地方有五百里,距洛陽有九千六百二十里。車師后部管轄四千多戶、一萬五千多人口,能當兵打仗的有三千多人。
車師前部和后部、束且彌、卑陸、蒲類、移支,這是車師六國,車師的北面與匈奴接壤。車師前部向西通往焉耆北道,后部向西通往烏孫。
建武二十一年,車師與鄯善、焉耆派王子入朝侍奉,光武讓他們回國,于是車師附屬于匈奴。明帝永平十六年,漢朝軍隊占領(lǐng)了伊吾盧,打通了西域,車師才又歸屬漢。匈奴派軍隊攻打車師,車師再次投降了北匈奴。和帝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打敗了北匈奴,車師震動畏懼,前王和后王各自派兒子攜帶貢品入朝侍奉,他們一并被賜給印綬、金和絲帛。八年,戊己校尉索滪想廢除后部國王涿千,立破虜侯細致為國王。涿千痛恨前王尉卑大出賣自己,因此反叛,攻打尉卑大,俘獲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第二年,漢派將兵長史王林,征調(diào)了涼州六個郡的部隊和羌胡軍隊,有二萬多人,征討涿千,殺死和俘虜一千多人。涿千跑到北匈奴,漢軍追擊,殺了涿千,立涿千的弟弟農(nóng)奇為王。到永寧元年,車師后王軍就和母親沙麻反叛,殺害了后部司馬和敦煌行事。到安帝延光四年,長史班勇攻打軍就,大敗軍就,并殺了他。
順帝永建元年,班勇率領(lǐng)車師后王農(nóng)奇的兒子加特奴和八滑等人,征調(diào)精銳部隊攻打北方的敵虜呼衍王,打敗了呼衍王。班勇于是上書奏立加特奴為后王,封八滑為后部親漠侯。陽嘉三年夏天,車師后部司馬率領(lǐng)加特奴等一千五百人,襲擊了在闡吾陸谷的北匈奴人,毀壞了他們的廬帳,殺了幾百人,俘虜了單于的母親、叔母和幾百名婦女,得到十多萬頭牛羊、一千多輛車,還有非常多的兵器和雜品。四年春天,北匈奴呼衍王率領(lǐng)人馬入侵后部,皇帝因為車師六國接近北方的敵虜,是西域的屏障,就下令要敦煌太守征調(diào)各國軍隊,連同玉門關(guān)候、伊吾司馬,合起來有六千三百騎兵,援救車師,襲擊在勒山的北部敵虜,漢軍不利。秋天,呼衍王又率領(lǐng)二千人進攻后部,打敗了后部。桓帝元嘉元年,呼衍王率領(lǐng)三千多騎兵入侵伊吾,伊吾司馬毛愷派五百官兵在蒲類海束面與呼衍王交戰(zhàn),全軍覆沒,呼衍王接著攻打伊吾軍隊駐守的城邑。夏天,朝廷派鏨蝗太守司馬達率領(lǐng)敦煌、;醞、張掖屬國的四千多官兵援救{墮,出邊關(guān)趕到渣類海,呼衍王知道后率兵退走,漢軍無功而返。
永興元年,車師后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相投合,因而忿恨反叛,攻打包圍了漠軍的屯田且固城,殺死殺傷官兵。后部候炭遮帶領(lǐng)其他人背叛阿羅多向漢朝官吏投降。阿羅多急迫無奈,帶領(lǐng)他的母親、妻子、孩子和一百多騎兵逃往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書奏立原后部國王軍就做人質(zhì)的兒子卑君為后部王。后來阿羅多又從匈奴回來,與卑君爭奪國家,聚集了不少國民。戊部校尉間詳擔心阿羅多招引北方的敵虜,將會禍亂西域,于是公開告示,答應(yīng)恢復(fù)阿羅多的國王地位,阿羅多這才向閻詳投降。于是強行收回賜給卑君的印綬,重新立阿羅多為國王,仍舊帶卑君回到敦煌,另外將后部三百帳的人給卑君支配役使,用他們的賦稅作為俸祿。一帳相當于漢的一戶。
論日:有關(guān)西域風(fēng)俗人情和地理環(huán)境的記載,前古沒聽說過。漢代張騫身懷招致遠方國家歸順的謀略,班超奮發(fā)封侯的志向,而最終能夠在遙遠的西域建立功業(yè),控制了境外地區(qū),使其臣服。凡是被武力肅然臣服、財貨所安撫引誘的國家,無不獻來當?shù)卣淦嫖锲罚图{愛子作人質(zhì),摘下冠帽,用肘前行,面朝束站立朝拜天子。所以朝廷設(shè)置戊己官員,分別負責西域事務(wù);委派都護這樣的一方主帥,總攬西域最高職權(quán)。先歸順的就被賞給金銀財寶和印綬,后臣服的就系繩于頸而向朝廷請罪。漢朝在肥沃的原野上設(shè)立屯田,在沖要的道路上分布驛站。為傳送命令騎馬飛奔的驛使,一年四季連續(xù)不斷;來做生意販運東西的胡人和客商,每天都有人叩關(guān)。在這以后苴莖到達修主,歷經(jīng)塞皇,來到酉迤,遙望大秦,距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四萬多里以內(nèi)的地方,甘英全都走遍了。至于境內(nèi)習(xí)俗和人的性情才智的優(yōu)劣,出產(chǎn)生長的各種物類,河流和山嶺的發(fā)源,氣候節(jié)令和涼熱方面的暢達和閉隔,攀越高山,在山谷間架設(shè)棧道,用繩索懸縋而行,穿越沙漠中的道路,使人渾身發(fā)熱頭腦疼痛,有暴風(fēng)和惡鬼出現(xiàn)的地區(qū),各種情形無不詳細記述,仔細推求它們的來龍去脈。至于佛教的神靈變化,起源于身毒,但兩漠記述四方情況的書沒有一本提到佛教。張騫衹記錄了那裹土地多,炎熱潮濕,人們騎象去打仗。班勇雖然條列了身毒人信奉佛教,不殺戮,不征伐,但對他們精于用文德和善于用法令加以引導(dǎo)疏通的功效沒有記述。我聽到的是后人所說。身毒比中原富饒,四時之氣和暢,是神仙和圣人降生聚集、有才德的人生長的地方。神的事跡怪異奇特,其事理和人世全然不同;神的感化應(yīng)驗顯明昭著,其事情超出于人世以外。然而張騫、班超沒有聽說過,難道這是天道閉隔運數(shù)逝去,天數(shù)預(yù)示衰亂時代的開始嗎?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怎會出現(xiàn)這么嚴重的虛妄和差異呢?漢代自楚王劉英開始舉行佛教隆重的齋戒祭祀,桓帝又注重車上傘蓋的裝飾。那時佛教精微的教義尚未翻譯,難道是神人明示給他們嗎?審察佛教無思無慮,忘掉一切煩惱的訓(xùn)誡,空和有俱各兩忘的宗旨,屬于道家者流。而且佛教喜好仁愛,厭惡殺戮,革除弊政,崇尚善行,所以賢明通達的君子大都喜愛佛法。但佛教喜歡夸大,不合常理,奇特怪誕,沒完沒了,即使是鄒衍講述天數(shù)的辯術(shù),莊周關(guān)于蝸牛觸角的論述,尚不足以涵蓋佛教于萬一。另外,生命的生死輪回,因果報應(yīng)的相互接續(xù),似乎說得很明白,實際模糊不清,所以才智淵博的人大都感到疑惑。大概引導(dǎo)世俗沒有定式,順應(yīng)事物殊途同歸,取其相同的主旨,拋棄可疑的學(xué)說,那么最高的道都可以相通了。
贊曰:遙遠的西域,天外的地方。那裹的物產(chǎn)珍美瑰麗,人的稟性放縱虛浮。不遵循中華的禮制,也沒有典章文書。要不是有佛教的教義,他們怎會有所憂懼有所拘忌呢?
拘彌 于窴 西夜 子合 德若 條支 安息 大秦 大月氏 高附 天竺 東離 栗弋 嚴 奄蔡 莎車 疏勒 焉耆 蒲類 移支 東且彌 車師
武帝時,西域內(nèi)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lǐng)護之。宣帝改曰都護。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于車師前王庭。哀、平間,自相分割,為五十五國。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并復(fù)役屬匈奴。匈奴斂稅重刻,諸國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內(nèi)屬,愿請都護。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許之。會匈奴衰弱,莎車王賢誅滅諸國。賢死之后,遂更相攻伐。小宛、精絕、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并。渠勒、皮山為于窴所統(tǒng),悉有其地。郁立、單桓、孤胡、烏貪訾離為車師所滅。后其國并復(fù)立。永平中,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郡縣,城門晝閉。十六年,明帝乃命將帥北征匈奴,取伊吾盧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窴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絕六十五載,乃復(fù)通焉。明年,始置都護、戊己校尉。及明帝崩,焉耆、龜茲攻沒都護陳睦,悉覆其眾,匈奴、車師圍戊己校尉。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車師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國以事夷狄,乃迎還戊己校尉,不復(fù)遣都護。二年,復(fù)罷屯田伊吾,匈奴因遣兵守伊吾地。時軍司馬班超留于窴,綏集諸國。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二年,憲因遣副校尉閻槃將二千余騎掩擊伊吾,破之。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為都護,居龜茲。復(fù)置戊己校尉,領(lǐng)兵五百人,居車師前部高昌壁。又置戊部候,居車師后部候城,相去五百里。六年,班超復(fù)擊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國悉納質(zhì)內(nèi)屬。其條支、安息諸國至于海瀕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窮臨西海而還。皆前世所不至,《山經(jīng)》所未詳,莫不備其風(fēng)土,傳其珍怪焉。于是遠國蒙奇、兜勒皆來歸服,遣使貢獻。
及孝和晏駕,西域背畔。安帝永初元年,頻攻圍都護任尚、段禧等,朝廷以其險遠,難相應(yīng)赴,詔罷都護。自此遂棄西域。北匈奴即復(fù)收屬諸國,共為邊寇十余歲。敦煌太守曹宗患其暴害,元初六年,乃上遣行長史索班,將千余人屯依吾,以招撫之。于是車師前王及鄯善王來降。數(shù)月,北匈奴復(fù)率車師后部王共攻沒班等,遂擊走其前王。鄯善逼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請出兵擊匈奴,報索班之恥,復(fù)欲進取西域。鄧太后不許,但令置護西域副校尉,居敦煌,復(fù)部營兵三百人,羈縻而已。其后北虜連與車師入寇河西,朝廷不能禁,議者因欲閉玉門、陽關(guān),以絕其患。
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張珰上書陳三策,以為“北虜呼衍王常展轉(zhuǎn)蒲類、秦海之間,專制西域,共為寇抄。今以酒泉屬國吏士二千余人集昆侖塞,先擊呼衍王,絕其根本,因發(fā)鄯善兵五千人脅車師后部,此上計也。若不能出兵,可置軍司馬,將士五百人,四郡供其梨牛、谷食,出據(jù)柳中,此中計也。如又不能,則宜棄交河城,收鄯善等悉使入塞,此下計也?!背⑾缕渥h。尚書陳忠上疏曰:
臣聞八蠻之寇,莫甚北虜。漢興,高祖窘平城之圍,太宗屈供奉之恥。故孝武憤怒,深惟久長之計,命遣虎臣,浮河絕漠,窮破虜庭。當斯之役,黔首隕于狼望之北,財幣縻于盧山之壑,府庫單竭,杼柚空虛,算至舟車,貲及六畜。夫豈不懷,慮久故也。遂開河西四郡,以隔絕南羌,收三十六國,斷匈奴右臂。是以單于孤特,鼠竄遠藏。至于宣、元之世,遂備蕃臣,關(guān)徼不閉,羽檄不行。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難以化狎。西域內(nèi)附日久,區(qū)區(qū)東望扣關(guān)者數(shù)矣,此其不樂匈奴慕漢之效也。今北虜已破車師,勢必南攻鄯善,棄而不救,則諸國從矣。若然,則虜財賄益增,膽勢益殖,威臨南羌,與之交連。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得不救,則百倍之役興,不訾之費發(fā)矣。議者但念西域絕遠,恤之煩費,不見先世苦心勤勞之意也。方今邊境守御之具不精,內(nèi)郡武衛(wèi)之備不修,敦煌孤危,遠來告急。復(fù)不輔助。內(nèi)無以慰勞吏民,外無以威示百蠻。蹙國減土,經(jīng)有明誡。臣以為敦煌宜置校尉,案舊增四郡屯兵,以西撫諸國。庶足折沖萬里,震怖匈奴。
帝納之,乃以班勇為西域長史,將馳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勇遂破平車師。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絕三通。順帝永建二年,勇復(fù)擊降焉耆。于是龜茲、疏勒、于胘、莎車等十七國皆來服從,而烏孫、蔥領(lǐng)已西遂絕。六年,帝以伊吾舊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資之,以為抄暴,復(fù)令開設(shè)屯田,如永元時事,置伊吾司馬一人。自陽嘉以后,朝威稍損,諸國驕放,轉(zhuǎn)相陵伐。元嘉二年,長史王敬為于窴所沒。永興元年,車師后王復(fù)反攻屯營。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班固記諸國風(fēng)土人俗,皆已詳備《前書》。今撰建武以后其事異于先者,以為《西域傳》,皆安帝末班勇所記云。
西域內(nèi)屬諸國,東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東極玉門、陽關(guān),西至蔥領(lǐng)。其東北與匈奴、烏孫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領(lǐng)東流,一出于窴南山下北流,與蔥領(lǐng)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去玉門三百余里。
自敦煌西出玉門、陽關(guān),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車師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滿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門戶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漢常與匈奴爭車師、伊吾,以制西域焉。
自鄯善逾蔥領(lǐng)出西諸國,有兩道。傍南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領(lǐng),則出大月氏、安息之國也。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陂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領(lǐng),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出玉門,經(jīng)鄯善、且末、精絕三千余里至拘彌。
拘彌國,居寧彌城,去長史所居柳中四千九百里,去洛陽萬二千八百里。領(lǐng)戶二千一百七十三,口七千二百五十一,勝兵千七百六十人。
順帝永建四年,于窴王放前殺拘彌王興,自立其子為拘彌王,而遣使者貢獻于漢。敦煌太守除由上求討之,帝赦于窴罪,令歸拘彌國,放前不肯。陽嘉元年,徐由遣疏勒王臣槃發(fā)二萬人擊于窴,破之,斬首數(shù)百級,放兵大掠,更立興宗人成國為拘彌王而還。至靈帝熹平四年,于窴王安國攻拘彌,大破之,殺其王,死者甚眾。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各發(fā)兵輔立拘彌侍子定興為王。時人眾裁有千口。其國西接于窴三百九十里。
于窴國,居西城,去長史所居五千三百里,去洛陽萬一千七百里。領(lǐng)戶三萬二千,口八萬三千,勝兵三萬余人。
建武末,莎車王賢強盛,攻并于窴,徙其王俞林為驪歸王。明帝永平中,于窴將休莫霸反莎車,自立為于窴王。休莫霸死,兄子廣德立,后遂滅莎車,其國轉(zhuǎn)盛。從精絕西北至疏勒十三國皆服從。而鄯善王亦始強盛。自是南道目蔥領(lǐng)以東,唯此二國為大。
順帝永建六年,于窴王放前遣侍子詣闕貢獻。 元嘉元年, 長史趙評在于窴病癰死,評子迎喪,道經(jīng)拘彌。拘彌王成國與于窴王建素有隙,乃語評子云:“于窴王令胡醫(yī)持毒藥著創(chuàng)中,故致死耳?!痹u子信之,還入塞,以告敦煌太守馬達。明年,以王敬代為長史,達令敬隱核其事。敬先過拘彌,成國復(fù)說云:“于窴國人欲以我為王,今可因此罪誅建,于窴必服矣。”敬貪立功名,且受成國之說,前到于窴,設(shè)供具請建,而陰圖之。或以敬謀告建,建不信,曰:“我無罪,王長史何為欲殺我?”旦日,建從官屬數(shù)十人詣敬。坐定,建起行酒,敬叱左右執(zhí)之,吏士并無殺建意,官屬悉得突走。時成國主簿秦牧隨敬在會,持刀出曰:“大事已定,何為復(fù)疑?”即前斬建。于窴侯將輸D358等遂會兵攻敬,敬持建頭上樓宣告曰:“天子使我誅建耳?!庇诟K侯將遂焚營舍,燒殺吏士,上樓斬敬,懸首于市。輸D358欲自立為王,國人殺之,而立建子安國焉。馬達聞之,欲將諸郡兵出塞擊于窴,桓帝不聽,征達還,而以宋亮代為敦煌太守。亮到,開募于窴,令自斬輸D358。時輸D358死已經(jīng)月。乃斷死人頭送敦煌,而不言其狀。亮后知其詐,而竟不能出兵,于窴恃此遂驕。
自于窴經(jīng)皮山,至西夜、子合、德若焉。
西夜國,一名漂沙,去洛陽萬四千四百里。戶二千五百,口萬余,勝兵三千人。地生白草,有毒,國人煎以為藥,傅箭鏃,所中即死。《漢書》中誤云西夜、子合是一國,今各自有王。
子合國,居呼鞬谷。去疏勒千里。領(lǐng)戶三百五十,口四千,勝兵千人。
德若國,領(lǐng)戶百余,口六百七十,勝兵三百五十人。東去長史居三千五百三十里,去洛陽萬二千一百五十里,與子合相接。其俗皆同。
自皮山西南經(jīng)烏秅,涉懸度,歷罽賓,六十余日行至烏弋山離國,地方數(shù)千里,時改名排持。
復(fù)西南馬行百余日至條支。
條支國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臨西海,海水曲環(huán)其南及東北,三面路絕,唯西北隅通陸道。土地暑濕,出師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甕。
轉(zhuǎn)北而東,復(fù)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后役屬條支,為置大將,臨領(lǐng)諸小城焉。
安息國,居和櫝城,去洛陽二萬五千里。北與康居接,南與烏弋山離接。地方數(shù)千里,小城數(shù)百,戶口勝兵最為殷盛。其東界木鹿城,號為小安息,去洛陽二萬里。
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獻師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無角。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fēng)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fēng),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庇⒙勚酥?。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復(fù)獻師子及條支大鳥,時謂之安息雀。
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從阿蠻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國。從斯賓南行度河,又西南至于羅國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多海西珍奇異物焉。
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shù)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國役屬者數(shù)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C831之。有松柏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種樹蠶桑。皆髡頭而衣文繡,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擊鼓,建旌旗幡幟。
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城中有五宮,相去各十里。宮室皆以水精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游一宮,聽事五日而后遍。常使一人持囊隨王車,人有言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室宮發(fā)省,理其枉直。各有官曹文書。置三十六將,皆會議國事。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zāi)異及風(fēng)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瑯玕、朱丹、青碧。刺金縷繡,織成金縷罽、雜色綾。作黃金涂、火浣市。又有細布,或言水羊毳,野蠶繭所作也。合會諸香,煎其汁以為蘇合。凡外國諸珍異皆出焉。
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zhì)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焉。
或云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幾于日所入也?!稘h書》云“從條支西行二百余日,近日所入”,則與今書異矣。前世漢使皆自烏弋以還,莫有至條支者也。又云“從安息陸道繞海北行出海西至大秦,人庶連屬,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終無盜賊寇警。而道多猛虎、師子,遮害行旅,不百余人赍兵器,輒為所食”。又言“有飛橋數(shù)百里可度海北諸國”。所生奇異玉石諸物,譎怪多不經(jīng),故不記云。
大月氏國,居藍氏城,西接安息,四十九日行,東去長史所居六千五百三十七里,去洛陽萬六千三百七十里。戶十萬,口四十萬,勝兵十余萬人。
初,月氏為匈奴所滅,遂遷于大夏,分其國為休密、雙靡、貴霜、肹頓、都密,凡五部翕侯。后百余歲,貴霜翕侯丘就卻攻滅四翕侯,自立為王,國號貴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滅濮達、罽賓,悉有其國。丘就卻年八十余死,子閻膏珍代為王。復(fù)滅天竺,置將一人監(jiān)領(lǐng)之。月氏自此之后,最為富盛,諸國稱之,皆曰貴霜王。漢本其故號,言大月氏云。
高附國,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國也。其俗似天竺,而弱,易服。善賈販,內(nèi)富于財。所屬無常,天竺、罽賓、安息三國強則得之,弱則失之,而未嘗屬月氏?!稘h書》以為五翕侯數(shù),非其實也。后屬安息。及月氏破安息,始得高附。
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shù)千里。俗與月氏同,而卑濕暑熱。其國臨大水。乘象而戰(zhàn)。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從月氏、高附國以西,南至西海,東至磐起國,皆身毒之地。身毒有別城數(shù)百,城置長。別國數(shù)十,國置王。雖各小異,而俱以身毒為名,其時皆屬月氏。月氏殺其王而置將,令統(tǒng)其人。土出象、犀、玳瑁、金、銀、銅、鐵、鉛、錫,西與大秦通,有大秦珍物。又有細布、好D543、諸香、石蜜、胡椒、姜、黑鹽。
和帝時,數(shù)遣使貢獻,后西域反畔,乃絕。至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頻從日南徼外來獻。
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蛟唬骸拔鞣接猩?,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钡塾谑乔彩固祗?,問佛道法,遂于中國圖畫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術(shù),中國因此頗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數(shù)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轉(zhuǎn)盛。
東離國,居沙奇城,在天竺東南三千余里,大國也。其土氣、物類與天竺同。列城數(shù)十,皆稱王。大月氏伐之,遂臣服焉。男女皆長八尺,而怯弱。乘象、駱駝,往來鄰國。有寇,乘象以戰(zhàn)。
栗戈國,屬康居。出名馬、牛、羊、蒲萄眾果,其土水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
嚴國,在奄蔡北,屬康居,出鼠皮以輸之。
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
莎車國,西經(jīng)蒲犁、無雷至大月氏,東去洛陽萬九百五十里。
匈奴單于因王莽之亂,略有西域,唯莎車王延最強,不肯附屬。元帝時,嘗為侍子,長于京師,慕樂中國,亦復(fù)參其典法。常敕諸子,當世奉漢家,不可負也。天鳳五年,延死,謚忠武王,子康代立。
光武初,康率傍國拒匈奴,擁衛(wèi)故都護吏士妻子千余口,檄書河西,問中國動靜,自陳思慕漢家。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乃承制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國皆屬焉。
九年,康死,謚宣成王。弟賢代立,攻破拘彌、西夜國,皆殺其王,而立其兄康兩子為拘彌、西夜王。十四年,賢與鄯善王安并遣使詣闕貢獻,于是西域始通。蔥領(lǐng)以東諸國皆屬賢。十七年,賢復(fù)遣使奉獻,請都護。天子以問大司空竇融,以為賢父子兄弟相約事漢,款誠又至,宜加號位以鎮(zhèn)安之。帝乃因其使,賜賢西域都護印綬,及車旗黃金錦繡。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權(quán),又令諸國失望?!痹t書收還都護印綬,更賜賢以漢大將軍印綬。其使不肯易,遵迫奪之,賢由是始恨。而猶詐稱大都護,移書諸國,諸國悉服屬焉,號賢為單于。賢浸以驕橫,重求賦稅,數(shù)攻龜茲諸國,諸國愁懼。
二十一年冬,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愿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遂遺鄯善王安書,令絕通漢道。安不納而殺其使。賢大怒,發(fā)兵攻鄯善。安迎戰(zhàn),兵敗,亡入山中。賢殺略千余人而去。其冬,賢復(fù)攻殺龜茲王,遂兼其國。鄯善、焉耆諸國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歸。鄯善王上書,愿復(fù)遣子入侍,更請都護。都護不出,誠迫于匈奴。天子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于是鄯善、車師復(fù)附匈奴,而賢益橫。
媯?cè)踝砸試h,遂殺賢使者,賢擊滅之,立其國貴人駟鞬為媯?cè)?。賢又自立其子則羅為龜茲王。賢以則羅年少,乃分龜茲為烏壘國,徙駟鞬為烏壘王,又更以貴人為媯?cè)酢?shù)歲,龜茲國人共殺則羅、駟鞬,而遣使匈奴,更請立王。匈奴立龜茲貴人身毒為龜茲王,龜茲由是屬匈奴。
賢以大宛貢稅減少,自將諸國兵數(shù)萬人攻大宛,大宛王延留迎降,賢因?qū)⑦€國,徙拘彌王橋塞提為大宛王。而康居數(shù)攻之,橋塞提在國歲余,亡歸,賢復(fù)以為拘彌王,而遣延留還大宛,使貢獻如常。賢又徙于窴王俞林為驪歸王,立其弟位侍為于窴王。歲余,賢疑諸國欲畔,召位侍及拘彌、姑墨、子合王,盡殺之,不復(fù)置王,但遣將鎮(zhèn)守其國。位侍子戎亡降漢。封為守節(jié)侯。
莎車將君得在于窴暴虐,百姓患之。明帝永平三年,其大人都末出城,見野豕,欲射之。豕乃言曰:“無射我,我乃為汝殺君得?!倍寄┮虼思磁c兄弟共殺君得。而大人休莫霸復(fù)與漢人韓融等殺都末兄弟,自立為于窴王,復(fù)與拘彌國人攻殺莎車將在皮山者,引兵歸。于是賢遣其太子、國相,將諸國兵二萬人擊休莫霸,霸迎與戰(zhàn),莎車兵敗走,殺萬余人。賢復(fù)發(fā)諸國數(shù)萬人,自將擊休莫霸,霸復(fù)破之,斬殺過半,賢脫身走歸國。休莫霸進圍莎車,中流矢死,兵乃退。
于窴國相蘇榆勒等共立休莫霸兄子廣德為王。匈奴與龜茲諸國共攻莎車,不能下。廣德承莎車之敝,使弟輔國侯仁將兵攻賢。賢連被兵革,乃遣使與廣德和。先是廣德父拘在莎車數(shù)歲,于是賢歸其父,而以女妻之,結(jié)為昆弟,廣德引兵去。明年,莎車相且運等患賢驕暴,密謀反城降于窴。于窴王廣德乃將諸國兵三萬人攻莎車。賢城守,使使謂廣德曰:“我還汝父,與汝婦,汝來擊我,何為?”廣德曰:“王,我婦父也,久不相見,愿各從兩人會城外結(jié)盟?!辟t以問且運,且運曰:“廣德女婿,至親,宜出見之。”賢乃輕出,廣德遂執(zhí)賢。而且運等因內(nèi)于窴兵,虜賢妻子而并其國。鎖賢將歸,歲余殺之。
匈奴聞廣德滅莎車,遣五將發(fā)焉耆、尉黎、龜茲十五國兵三萬余人圍于窴,廣德乞降,以其太子為質(zhì),約歲給罽絮。冬,匈奴復(fù)遣兵將賢質(zhì)子不居徵立為莎車王,廣德又攻殺之,更立其弟齊黎為莎車王,章帝元和三年也。時,長史班超發(fā)諸國兵擊莎車,大破之,由是遂降漢。事已懼《班超傳》。
莎車東北至疏勒。
疏勒國,去長史所居五千里,去洛陽萬三百里。領(lǐng)戶二萬一千,勝兵三萬余人。
明帝永平十六年,龜茲王建攻殺疏勒王成,自以龜茲左侯兜題為疏勒王。冬,漢遣軍司馬班超劫縛兜題,而立成之兄子忠為疏勒王。忠后反畔,超擊斬之。事已具《超傳》。
安帝元初中,疏勒王安國以舅臣磐有罪,徙于月氏。月氏王親愛之。后安國死,無子,母持國政,與國人共立臣磐同產(chǎn)弟子遺腹為疏勒王。臣磐聞之,請月氏王曰:“安國無子,種人微弱,若立母氏,我乃遺腹叔父也,我當為王。”月氏乃遣兵送還疏勒。國人素敬愛臣磐,又畏憚月氏,即共奪遺腹印綬,迎臣磐立為王,更以遺腹為磐稿城侯。后莎車連畔于窴,屬疏勒,疏勒以強,故得與龜茲、于窴為敵國焉。
順帝永建二年,臣磐遣使奉獻,帝拜臣磐為漢大都尉,兄子臣勛為守國司馬。五年,臣磐遣侍子與大宛、莎車使俱詣闕貢獻。陽嘉二年,臣磐復(fù)獻師子、封牛。至靈帝建寧元年,疏勒王漢大都尉于獵中為其季父和得所射殺,和得自立為王。三年,涼州刺史孟佗遣從事任涉將敦煌兵五百人,與戊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晏,將焉耆、龜茲、車師前后部,合三萬余人,討疏勒,攻楨中城,四十余日不能下,引去。其后疏勒王連相殺害,朝廷亦不能禁。
東北經(jīng)尉頭、溫宿、姑墨、龜茲至焉耆。
焉耆國王居南河城,北去長史所居八百里,東去洛陽八千二百里。戶萬五千,口五萬二千,勝兵二萬余人。其國四面有大山,與龜茲相連,道險厄,易守。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內(nèi),周匝其城三十余里。
永平末,焉耆與龜茲共攻沒都護陳睦、副校尉郭恂,殺吏士二千余人。至永元六年,都護班超發(fā)諸國兵討焉耆、危須、尉黎、山國,遂斬焉耆、尉黎二王首,傳送京師,縣蠻夷邸。超乃立焉耆左候元孟為王,尉黎、危須、山國皆更立其王。至安帝時,西域背畔。延光中,超子勇為西域長史,復(fù)討定諸國。元孟與尉黎、危須不降。永建二年,勇與敦煌太守張朗擊破之,元孟乃遣子詣闕貢獻。
蒲類國,居天山西疏榆谷,東南去長史所居千二百九十里,去洛陽萬四百九十里。戶八百余,口二千余,勝兵七百余人。廬帳而居,逐水草,頗知田作。有牛、馬、駱駝、羊畜。能作弓矢。國出好馬。
蒲類本大國也,前西域?qū)傩倥渫醯米飭斡?,單于怒,徙蒲類人六千余口,?nèi)之匈奴右部阿惡地,因號曰阿惡國。南去車師后部馬行九十余日。人口貧羸,逃亡山谷間,故留為國云。
移支國,居蒲類地。戶千余,口三千余,勝兵千余人。其人勇猛敢戰(zhàn),以寇抄為事。皆被發(fā),隨畜逐水草,不知田作。所出皆與蒲類同。
東且彌國,東去長史所居八百里,去洛陽九千二百五十里。戶三千余,口五千余,勝兵二千余人。廬帳居,逐水草,頗田作。其所出有亦與蒲類同。所居無常。
車師前王居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故號交河。去長史所居柳中八十里,東去洛陽九千一百二十里。領(lǐng)戶千五百余,口四千余,勝兵二千人。
后王居務(wù)涂谷,去長史所居五百里,去洛陽九千六百二十里。領(lǐng)戶四千余,口萬五千余,勝兵三千余人。
前后部及東且彌、卑陸、蒲類、移支,是為車師六國,北與匈奴接,前部西通焉耆北道,后部西通烏孫。
建武二十一年,與鄯善、焉耆遣子入侍,光武遣還之,乃附屬匈奴。明帝永平十六年,漢取伊吾盧,通西域,車師始復(fù)內(nèi)屬。匈奴遣兵擊之,復(fù)降北虜。和帝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破北匈奴,車師震懾,前后王各遣子奉貢入侍,并賜印綬金帛。八年,戊己校尉索頵欲廢后部王涿鞮,立破虜侯細致。涿鞮忿前王尉卑大賣己,因反擊尉卑大,獲其妻子。明年,漢遣將兵長史王林,發(fā)涼州六郡兵及羌胡二萬余人,以討涿鞮,獲首虜千余人。涿鞮入北匈奴,漢軍追擊,斬之,立涿鞮弟農(nóng)奇為王。至永寧元年,后王軍就及母沙麻反畔,殺后部司馬及敦煌行事。至安帝延光四年,長史班勇?lián)糗娋?,大破,斬之?/p>
順帝永建元年,勇率后王農(nóng)奇子加特奴及八滑等,發(fā)精兵擊北虜呼衍王,破之。勇于是上立加特奴為后王,八滑為后部親漢侯。陽嘉三年夏,車師后部司馬率加特奴等千五百人,掩擊北匈奴于閶吾陸谷,壞其廬落,斬數(shù)百級,獲單于母、季母及婦女數(shù)百人,牛、羊十余萬頭,車千余兩,兵器什物甚眾。四年春,北匈奴呼衍王率兵侵后部,帝以車師六國接近北虜,為西域蔽B473,乃令敦煌太守發(fā)諸國兵,及玉門關(guān)候、伊吾司馬,合六千三百騎救之,掩擊北虜于勒山,漢軍不利。秋,呼衍王復(fù)將二千人攻后部,破之?;傅墼卧辏粞芡鯇⑷в囹T寇伊吾,伊吾司馬毛愷遣吏兵五百人于蒲類海東與呼衍王戰(zhàn),悉為所沒,呼衍王遂攻伊吾屯城。夏,遣敦煌太守司馬達將敦煌、酒泉,張掖屬國吏士四千余人救之,出塞至蒲類海,呼衍王聞而引去,漢軍無功而還。
永興元年,軍師后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相得,遂忿戾反畔,攻圍漢屯田且固城,殺傷吏士。后部候炭遮領(lǐng)余人畔阿羅多,詣漢吏降。阿羅多迫急,將其母妻子,從百余騎亡走北匈奴中,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后部故王軍就質(zhì)子卑君為后部王。后阿羅多復(fù)從匈奴中還,與卑君爭國,頗收其國人。戊校尉閻詳慮其招引北虜,將亂西域,乃開信告示,許復(fù)為王,阿羅多乃詣詳降。于是收奪所賜卑君印綬,更立阿羅多為王,仍將卑君還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帳別屬役之,食其稅。帳者,猶中國之戶數(shù)也。
論曰:西域風(fēng)土之載,前古未聞也。漢世張騫懷致遠之略,班超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自兵威之所肅服,財賂之所懷誘,莫不獻方奇,納愛質(zhì),露頂肘行,東向而朝天子。故設(shè)戊己之官,分任其事;建都護之帥,總領(lǐng)其權(quán)。先馴則賞F73A金以賜龜綬,后服則系頭顙而釁北闕。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郵置于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其后甘英乃抵條支而歷安息,臨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門、陽關(guān)者四萬余里,靡不周盡焉。若其境俗性智之優(yōu)薄,產(chǎn)載物類之區(qū)品,川河領(lǐng)障之基源,氣節(jié)涼暑之通隔,梯山棧谷、繩行沙度之道,身熱首痛、風(fēng)災(zāi)鬼難之域,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至于佛道神化,興自身毒,而二漢方志,莫有稱焉。張騫但著地多暑濕,乘象而戰(zhàn),班勇雖列其奉浮圖,不殺伐,而精文善法、導(dǎo)達之功,靡所傳述。余聞之后說也,其國則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圣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神跡詭怪,則理絕人區(qū),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而騫、超無聞?wù)?,豈其道閉往運,數(shù)開叔葉乎?不然,何誣異之甚也!漢自楚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之飾。將微義未譯,而但神明之邪?詳其清心釋累之訓(xùn),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且好仁惡殺,蠲敝崇善,所以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然好大不經(jīng),奇譎無已,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萬一。又精靈起滅,因報相尋。若曉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蓋導(dǎo)俗無方,適物異會,取諸同歸,措夫疑說,則大道通矣。
贊曰:D275矣西胡,天之外區(qū)。土物琛麗,人性淫虛。不率華禮,莫有典書。若微神道,何恤何拘!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0452.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