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生平
-
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其高祖趙朓、曾祖趙珽、祖父趙敬、父親趙弘殷都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 ?48年趙匡胤投奔后漢大將郭威,因喜愛武藝,得到了郭威的賞識?! ?51年,他參與擁立郭威為后周皇帝,郭威就是周太祖,遂被重用為典掌禁軍。 周世宗柴榮時,他又因戰(zhàn)功而升任殿前都點檢(殿前司的最高將領(lǐng)),掌握了后周的兵權(quán),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歸德軍節(jié)度使,負責防守汴京。 周世宗死后,其子周恭帝柴宗訓即皇帝位,時僅7歲。趙匡胤和其弟趙匡義(即后來的宋太宗)、幕僚趙普密謀篡奪皇位。
陳橋兵變 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fā)動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的著名兵變事件?! 『笾茱@德六年(959年),世宗柴榮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質(zhì)受顧命扶助柴榮幼子柴宗訓繼立為恭帝。這時恭帝年僅7歲(一說5歲),后周出現(xiàn)了“主少國疑”的不穩(wěn)定局勢,一個由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策劃的軍事政變計劃正在密謀醞釀著?! 〈文辏?60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發(fā)兵南下,后周執(zhí)政大臣范質(zhì)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tǒng)率諸軍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趙匡胤統(tǒng)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zhèn)),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yōu)閲Яζ茢?,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后再出發(fā)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正月初三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后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后,對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yīng)聲“諾”!”于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jié)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后便打開城門接應(yīng)。當時在開封的后周禁軍將領(lǐng)中,只有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開封。 這時后周宰相范質(zhì)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周恭帝退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后周政權(quán),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于趙匡胤在后周任歸德軍節(jié)度使的藩鎮(zhèn)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歷史上習慣把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王朝稱作北宋,趙匡胤死后被尊稱為宋太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故事。這一件事,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
統(tǒng)一中國 趙匡胤帶領(lǐng)大軍返回汴京。后周大臣韓通聞變,忙從內(nèi)廷飛奔回家,準備組織兵力對抗。走到半路,趙匡胤部下就將他殺死。宰相范質(zhì)、王溥在威脅下屈服。正月初五日下午,趙匡胤廢去柴宗訓,稱帝,建國號為宋,定都汴京,史稱北宋,建年號為“建隆”?! ≮w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見天下割據(jù)勢力林立,便對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保ㄋ卫顮c《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十六 趙匡胤:“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乎!”)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首先擊潰了后周殘余勢力李筠、李重進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統(tǒng)一中國的策略,先后攻滅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jù)政權(quán),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御。
離奇去世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十月十九日夜里,與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49歲?! √脚d國二年四月二十五(公元977年),葬于永昌陵(位于鄭州鞏義)。
- 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宋太祖。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經(jīng)在少林寺學習武術(shù)。948年,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zhàn)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quán),提倡文人政治,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死后葬于鄭州鞏義宋陵之永昌陵。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