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_雜文譯文
-
查閱典籍:《文心雕龍》——「文心雕龍·雜文」原文
《雜文》是《文心雕龍》的第十四篇,主要論述漢晉之間出現(xiàn)的幾種雜體作品?!段男牡颀垺啡珪卸黄撐捏w,《雜文》不列于文體論之末,而在其中,是因為《雜文》中“文”(韻文)“筆”(散文)兼有。第十五篇《諧隱》也是如此?!峨s文》篇以上所論各體都屬于“文”類,《諧隱》篇以下所論各體都屬于“筆”類。
全篇分五段:第一段概述《對問》、《七發(fā)》、《連珠》三種類型作品的產生及其基本意義。第二段論述《對問》這種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第三段論述《七發(fā)》這種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第四段論述《連珠》這種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第五段講上述三種以外的種種雜文名目,說明這些將分別在有關文體中論述。
劉勰認為這些雜文是“文章之枝派”,不屬于文章的正體,寫這種東西是文人從事寫作之余的一種游戲。這看法顯然是不正確的。當然,這和古代作者大多不是用嚴肅的態(tài)度來寫這方面的作品有關。但正因古人寫這類作品時,受傳統(tǒng)觀念的約束較少,比較隨便,因而用來“發(fā)憤以表志”或“戒膏粱之子”等,更能起到正統(tǒng)文體所不能起的作用。尤其在藝術上,其豐富大膽的想象虛構、小巧而鮮明的形象描繪,都獨具其特點。劉勰雖局限于儒家正統(tǒng)觀念,對這些認識不夠,但本篇也多少總結了一些“雖小而明潤”等特點。
(一) 聰明才智、博學高雅的人,他們的言辭富有文采,他們的氣質充滿著才華,所以在寫作上賦采抒情,能不斷取得各種不同的新成就。楚國宋玉才高,頗為一般人所不理解,首先寫作了《對楚王問》,用以表白他的高志;舒展其胸懷于遼闊的太空,正是憑著氣質來支配文辭。到漢初枚乘進行艷麗的描寫,開始創(chuàng)作了《七發(fā)》,豐富的文采,如彩云結成,華麗的描寫,像和風四起。人的眼耳口鼻所引起的,是各種各樣的嗜欲;《七發(fā)》開始講不正當?shù)氖扔?,最后講正當?shù)脑竿菫榱擞靡愿娼滟F族子弟。曾經在天祿閣進行深入思考的揚雄,擅長于深刻的著述;他用一些短小零碎的文辭,最早寫了《連珠》,這種作品雖較短小,卻具有明快潤澤的特點。以上三種文體,是文章的支流,閑暇時用以為娛的次要作品。
(二) 從宋玉寫了《對問》以后,西漢東方朔仿效寫作并加以擴大,寫成了叫做《答客難》的作品;借托古人來安慰自己的情志,雖然寫得粗疏,對自己的思想卻有較好的辨析。揚雄所寫《解嘲》,其中夾雜一些詼諧嬉笑的話,為自己反復辯解,寫得也還不錯。東漢班固的《答賓戲》,具有美好的文采;崔骃的《達旨》,表達了符合常道的體制;張衡的《應間》,寫得嚴密而雅正;崔寔的《答譏》,寫得較為齊整卻略微質樸;蔡邕的《釋誨》,內容深刻而文辭明亮;東晉郭璞的《客傲》,情志鮮明而文采豐富:以上各家雖是相互摹仿,但都是這方面寫得較好的作者。此外如曹植的《辯問》,文辭不錯而內容疏略;庾骃的《客咨》,內容較強而文辭太弱。像這樣的作品還很多,已沒有什么可取的成就了。本來這種文體的創(chuàng)立,是為了抒發(fā)內心的煩悶,從而表達作者的情志。無論是在作者不順利時借以表現(xiàn)其高尚的道德,或是在困難時寄寓其泰然的心情,都要有高深的思想,奇特的文采,這就是這種文體的主要寫作特點。
?。ㄈ 拿冻藢懥恕镀甙l(fā)》以后,這種文體的作者繼續(xù)不斷。枚乘首先寫的《七發(fā)》,看來真是超群出眾、十分壯麗了。到東漢傅毅的《七激》,會聚了明白而簡要的優(yōu)點;崔骃的《七依》,寫成廣博而雅正的妙文;張衡的《七辯》,文采柔和而細致;崔瑗的《七蘇》,立義純正;曹植的《七啟》,在宏偉壯麗上取勝;王粲的《七釋》,致力于對事理的辨析。從漢末桓麟寫《七說》以后,到西晉左思的《七諷》之前,其間摹仿學習寫過這種文體的,還有十多家。他們的作品,有的文辭華麗而內容不正確,有的內容精粹,卻又文辭雜亂。從這種文體的大概趨向來看,不外是高談宮室的壯麗,大寫田獵的盛況,盡量描繪衣服飲食的珍奇,極力形容音樂美女的動人;美好的用意感人至深,艷麗的文辭驚心動魄;雖然以夸張的描寫開始,以諫正的用意結束,但正面的諷諫太少而反面的勸誘過多,這種趨勢已不能返回。正如揚雄所說:這是首先“大肆宣揚鄭國和衛(wèi)國的淫樂,曲子末了才綴以典正的雅樂”。只有崔瑗的《七蘇》,敘述賢明而歸結于儒家之道,雖然文辭不很突出,但意義是卓越的。
?。ㄋ模 膿P雄寫了《連珠》以后,摹擬這種作品的也偶有出現(xiàn)。如東漢的杜篤、賈逵之輩,劉珍、潘勖之流,雖然想穿明“珠”,卻往往是連貫的魚眼睛。這就正如去邯鄲學走路的壽陵人,他爬著回去,當然不是邯鄲人的走法;學西施心痛時皺眉的丑女,她捧著心裝做心痛的樣子,也和西施皺眉頭的美態(tài)毫不相干了。只有陸機所寫《演連珠》,道理新穎,文辭敏捷;但在篇章字句的處理上,卻比過去的篇幅擴大得多。這豈不是羨慕仙人朱仲的四寸大珠!這種文體比較短小,易于寫得緊湊,經過深思熟慮,就能寫得內容豐富。必須把意義表達明顯而又文詞簡凈,事理完備而又音韻和諧,好像許多圓石轉動不已,這就可以叫做“珠”了。
?。ㄎ澹 ∽屑毧疾鞆臐h代以來的雜文,名稱類別甚多。有的叫典、誥、誓、問,有的叫覽、略、篇、章,有的叫曲、操、弄、引,有的叫吟、諷、謠、詠等等,總括這些名目,都屬于雜文一類。審查其不同的意義,可以分別歸入有關文體中去討論;因為要對各種有聯(lián)系的文體分類集中論述,所以這里不作詳論。
?。 】傊按鷥?yōu)秀作者真是偉大,學識雄厚,才能高超。他們以從事寫作的余力,舞文弄墨,寫得優(yōu)美奇巧。各種雜文相互輝映,好像小小的群星照耀??墒呛髞砟》抡叩淖髌?,就只有令人心煩意擾!
智術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辭,辯盈乎氣。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宋玉含才,頗亦負俗,始造對問,以申其志,放懷寥廓,氣實使文。及枚乘攡艷,首制《七發(fā)》,腴辭云構,夸麗風駭。蓋七竅所發(fā),發(fā)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揚雄覃思文閣,業(yè)深綜述,碎文瑣語,肇為《連珠》,其辭雖小而明潤矣。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自《對問》以后,東方朔效而廣之,名為《客難》,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揚雄《解嘲》,雜以諧謔,回環(huán)自釋,頗亦為工。班固《賓戲》,含懿采之華;崔骃《達旨》,吐典言之裁;張衡《應間》,密而兼雅;崔寔《答譏》,整而微質;蔡邕《釋誨》,體奧而文炳;景純《客傲》,情見而采蔚:雖迭相祖述,然屬篇之高者也。至于陳思《客問》,辭高而理疏;庾敳《客咨》,意榮而文悴。斯類甚眾,無所取才矣。原夫茲文之設,乃發(fā)憤以表志。身挫憑乎道勝,時屯寄于情泰,莫不淵岳其心,麟鳳其采,此立體之大要也。
自《七發(fā)》以下,作者繼踵,觀枚氏首唱,信獨拔而偉麗矣。及傅毅《七激》,會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張衡《七辨》,結采綿靡;崔瑗《七厲》,植義純正;陳思《七啟》,取美于宏壯;仲宣《七釋》,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說》以下,左思《七諷》以上,枝附影從,十有馀家?;蛭柠惗x暌,或理粹而辭駁。觀其大抵所歸,莫不高談宮館,壯語畋獵。窮瑰奇之服饌,極蠱媚之聲色。甘意搖骨髓,艷詞洞魂識,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然諷一勸百,勢不自反。子云所謂“猶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者也。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群,而意實卓爾矣。
自《連珠》以下,擬者間出。杜篤、賈逵之曹,劉珍、潘勖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芍^壽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里丑捧心,不關西施之顰矣。唯士衡運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廣于舊篇,豈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閑可贍。足使義明而詞凈,事圓而音澤,磊磊自轉,可稱珠耳。
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虻湔a誓問,或覽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諷謠詠??偫ㄆ涿?,并歸雜文之區(qū);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類聚有貫,故不曲述也。
贊曰∶
偉矣前修,學堅才飽。負文馀力,飛靡弄巧。
枝辭攢映,嚖若參昴。慕顰之心,于焉只攪。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0616.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