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軼事典故
-
蟣虱無依 有一次,馬援在尋陽平定山林亂者,曾上表給皇帝,其中有這樣的話:“破賊須滅巢,除掉山林竹木,敵人就沒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頭上生了蟣虱,剃一個光頭,蟣虱也就無所依附了。”據(jù)說,光武帝覽書后,覺得馬援這辦法、這比喻,都堪稱絕妙,贊嘆之余,來了個當場運用,下令把宮中小黃門頭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頭。
善鑒名馬 馬援好騎馬,也善于鑒別名馬。他在交趾時,獲得了駱越地方的銅鼓,便把它鑄成駿馬的模型,回朝后獻給皇帝。他在表章中說:“在天上走莫如龍,在地上走莫如馬。馬是兵甲戰(zhàn)爭的根本,國家的大用。國家太平時可用以識別尊卑順序,國家有變亂時可以克服遠近的患難。過去有麒麟,一日可行千里,伯樂見了,明白不疑。近代有西河子輿,也明相法。子輿傳給了西河儀長孺,長孺?zhèn)鹘o了茂陵丁君都,君都傳給了成紀楊子阿,我曾經拜子阿為師,接受了相馬骨法。在事實上考驗,時見功效。我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今想以活馬為形,則骨法難備于一馬之身,又不可傳于后世。孝武皇帝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作銅馬法獻上,皇帝下詔把此馬立于魯班門外,并把魯班門改名為金馬門。我現(xiàn)在嚴謹?shù)匾罁?jù)儀氏的馬絡頭,中帛氏的口齒,謝氏的嘴唇馬鬣,丁氏的身中,把這數(shù)家骨相集中在一個模型上以為法度。”馬高三尺四寸,圍四尺五寸?;实巯略t,命將此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為名馬的標準。
馬革裹尸 起初,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的時候,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馬援說:“我希望你有好話教導我,怎么反而同眾人一樣呢?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個大縣,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有什么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不知如何回答?!薄 ●R援說:“如今匈奴和烏桓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攻擊他們。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zhàn)場,用馬皮包著尸體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你確實是烈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啊”。
馬援銅柱 馬援在平定“二征起義”后,立銅柱以為漢南邊疆界的標志,其柱銘文為:“銅柱折,交趾滅”。越人每過其下,以瓦石擲之,遂成丘。
畫虎不成反類犬 馬援在勸誡侄兒馬嚴、馬敦的信中說:“我想你們聽到人家過失,要像聽父母之名一樣,耳可以聽到,口不可說啊。喜歡議論人的長短,亂譏刺時政,這是我最厭惡的,我是寧肯死也不愿聽到子孫們有這種行為的。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講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時施衿結褵一樣,申明父母的訓誡,要使你們牢記不忘。龍伯高敦厚周到謹慎,口無異言,謙約節(jié)儉,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愛他敬重他,愿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豪俠好講義氣,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好人壞人都合得來,父親死了,幾個郡的人都來吊唁,我愛他敬重他,但不愿你們向他學習。學習龍伯高不到家,還是一個謹慎勤勉的人,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只鶩哩。學習杜季良不到家,就墮落成為天下的輕薄兒,所謂畫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現(xiàn)在為止杜季良還不可知,郡里的將領們一下車就切齒恨他,州郡都說他,我常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孫們學他。”
馬伏波射潮 據(jù)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記載,廉州的海中經常有海浪三波連珠而起,聲響如打雷一般,名為三口浪。相傳舊時有九口,馬援將其中六口射滅。
- 馬援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將軍,被人尊稱為“馬伏波”。
作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