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_哀公問政譯文
-
查閱典籍:《孔子家語》——「孔子家語·哀公問政」原文
魯哀公向孔子詢問治國之道。
孔子回答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方略,記載在簡冊上。這樣的賢人在世,他的治國措施就能施行;他們?nèi)ナ?,他們的治國措施就不能施行了。天之道就是勤勉地化生萬物,人之道就是勤勉地處理政事,地之道就是迅速地讓樹木生長。政治,就像土蜂取螟蛉之子化為自己的兒子一樣快速,得到教化就能很快成功,所以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得到人才。選取人才在于修養(yǎng)自身,修養(yǎng)道德要以仁為本。仁,就是具有愛人之心,愛親人是最大的仁;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愛親人要分親疏,尊重賢人要有等級,這就產(chǎn)生了禮。禮,這是政治的根本,因此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想要修身,不能不侍奉父母;要侍奉父母,不能不了解人;要了解人,不能不知天。天下共通的人倫大道有五條,用來實行這五條人倫大道的德行有三種。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婦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這五條是天下共通的大道。智、仁、勇三種品德,是天下共通的道德。實行這些的目標(biāo)都是一致的。有的人天生就知道,有的人通過學(xué)習(xí)才知道,有的人經(jīng)歷了困苦才知道,最終都知道了,這是一樣的。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為了名利去做,有的人被迫勉強(qiáng)去做,最終成功了,都是一樣的?!?/p>
哀公說:“您說得太好了,達(dá)到極點了,但我實在鄙陋,不足以成就這些?!?/p>
孔子說:“喜歡學(xué)習(xí)近于有智慧,努力實行近于有仁心,知道恥辱近于有勇氣。知道了這三者,就知道了如何修身;知道如何修身,就知道如何治理人;知道如何治理人,就能完成治理國家的事情了?!?/p>
哀公問:“治理國家的事到此就完了嗎?”
孔子說:“凡是治理天下國家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yǎng)自身,尊重賢人,親愛親人,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yōu)待遠(yuǎn)客,安撫諸侯。修養(yǎng)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重賢人就不會困惑,親愛族人叔伯兄弟就不會怨恨,敬重大臣遇事就不會迷惑,體恤群臣士人的回報就會更加厚重,愛民如子百姓就會努力工作,招納百工財物就會充足,優(yōu)待遠(yuǎn)客四方之人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人就會敬畏?!?/p>
哀公問:“怎么做呢?”
孔子說:“像齋戒那樣穿著莊重的服裝靜心虔誠,不符合禮儀的事堅決不做,這就是修養(yǎng)自身的原則。驅(qū)除小人,疏遠(yuǎn)女色,看輕財物而重視德行,這就是尊重賢人的原則。給有才能的人加官晉爵,給以豐厚的俸祿,與他們愛憎一致,這就是讓親人更加親愛的原則。官員眾多足供任使,這就是勸勉大臣的原則。真心誠意地任用,給以豐厚的俸祿,這就是獎勸士人的原則。勞役不誤農(nóng)時,減少賦稅,這就是愛民如子的原則。每天省察,每月考核,付給的工錢糧米與工作業(yè)績相稱,這就是獎勸百工的原則。來時歡迎,去時歡送,嘉獎有善行的人而憐惜能力差的人,這就是優(yōu)待遠(yuǎn)客的原則。延續(xù)絕嗣的家族,復(fù)興廢亡的小國,治理禍亂,扶持危弱,按時接受諸侯朝見聘問,贈送豐厚,納貢菲薄,這就是安撫諸侯的原則。治理天下國家有九條原則,實行這些原則的方法只有一個。任何事情,事先有準(zhǔn)備就會成功,無準(zhǔn)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準(zhǔn)備,語言就會順暢;做事先有準(zhǔn)備,就不會出現(xiàn)困窘;行動先有準(zhǔn)備,就不會愧疚;道路預(yù)先選定,就不會阻礙不通。在下位的人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民眾。得到在上位人的信任是有規(guī)則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規(guī)則的,不能讓父母順心,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讓父母順心是有規(guī)則的,反省自己不真誠,就不能讓父母順心。使自己真誠是有規(guī)則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己真誠。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如果有誠心,不用勉強(qiáng)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從從容容就能符合中庸之道,這是圣人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真誠的人,就是選擇好善的目標(biāo)執(zhí)著追求的人。”哀公說:“您教給我的方法已經(jīng)很完備了,請問從什么地方開始實施呢?”
孔子說:“樹立仁愛從愛父母開始,可以教民眾和睦;樹立恭敬從尊敬長輩開始,可以教民眾順從。教人慈愛和睦,民眾就會認(rèn)為親人是最寶貴的;教人恭敬,民眾就會認(rèn)為服從命令是最重要的。民眾既能孝順父母,又能聽從命令,讓他們做天下的任何事情,沒有不行的?!?/p>
魯哀公說:“我既已聽到了這些話,很害怕不能果斷地實行而犯錯誤?!?/p>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者,猶蒲盧也,待化以成,故為政在於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以生也.禮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dá)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達(dá)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實固,不足以成之也.」孔子曰:「好學(xué)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能成天下國家者矣.」公曰:「政其盡此而已乎?」孔子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yuǎn)人也、懷諸侯也.夫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兄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yuǎn)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齊潔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yuǎn)色,賤財而貴德,所以尊賢也;爵其能,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篤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廩稱事,所以來百工也;送徃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yuǎn)人也;繼絕世,舉廢邦,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徃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治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順于親,不信于友矣;順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誠于身矣.誠者,天之至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夫誠弗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之所以體定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公曰:「子之教寡人備矣,敢問行之所始.」孔子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教之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而民貴用命.民既孝於親,又順以聽命,措諸天下無所不可.」公曰:「寡人既得聞此言也,懼不能果行而獲罪咎.」
宰我問於孔子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謂,敢問焉.」孔子曰:「人生有氣有魂,氣者,人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鬼,魂氣歸天此謂神,合鬼與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弊於下,化為野土,其氣發(fā)揚于上者,此神之著也.聖人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民之則,而猶以是為未足也,故築為宮室,設(shè)為宗祧,春秋祭祀,以別親疏,教民反古復(fù)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眾人服自此聽且速焉,教以二端,二端既立,報以二禮,建設(shè)朝事,燔燎羶薌,所以報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君子反古復(fù)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發(fā)其情,竭力從事,不敢不自盡也.此之謂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則必哀,稱諱則如見,親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見親之所愛,祭欲見親顏色者,其唯文王與.詩云:『明發(fā)不寐,有懷二人,則文王之謂與.』祭之明日,明發(fā)不寐,有懷二人,敬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為能得之矣.」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0977.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
-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 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 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 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fēng)飄
-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