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_秦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譯文
-
查閱典籍:《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秦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原文
司馬錯跟張儀在秦惠王面前爭論戰(zhàn)事。司馬錯主張秦國應(yīng)該先去攻打蜀國,可是張儀卻反對說:“不如先去攻打韓國?!鼻鼗萃跽f:“我愿聽聽你的意見?!?/p>
張儀回答說:“我們先跟楚、魏兩國結(jié)盟,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轅和緱氏山的通口,擋住屯留的孤道,這樣魏國和南陽就斷絕了交通,楚軍逼進南鄭,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陽,這樣我們便兵臨東西周的城外,懲罰二周的罪過,并且可以進入楚、魏兩國。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會交出傳國之寶。我們據(jù)有傳國之寶,再按照地圖戶籍,假借周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天下又有誰不敢聽我們命令呢?這才是霸王之業(yè)。至于蜀國,那是一個在西方邊遠之地,野蠻人當酋長的國家,我們即使勞民傷財發(fā)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業(yè);臣常聽人說:‘爭名的人要在朝廷,爭利的人要在市場?!F(xiàn)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場,可是大王卻不去爭,反而爭奪戎、狄等蠻夷之邦,這就距離霸王之業(yè)實在太遠了?!?/p>
司馬錯說:“事情并不像張儀所說的那樣,據(jù)我所知:‘要想使國家富強,務(wù)必先擴張領(lǐng)土;要想兵強馬壯,必須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廣施仁政。這三件事都做到以后,那么天下自然可以獲得?!缃翊笸醯乇P小而百姓窮,所以臣渴望大王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因為蜀國是一個偏僻小國,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領(lǐng),并且像夏桀、商紂一樣紊亂,如果用秦國的兵力去攻打蜀國,就好像派狼群去驅(qū)逐羊群一樣簡單。秦國得到蜀國的土地可以擴大版圖,得到蜀國的財富可以富足百姓;雖是用兵卻不傷害一般百姓。并且又讓蜀國自動屈服。所以秦雖然滅亡了蜀國,而諸侯不會認為是暴虐;即使秦搶走蜀國的一切財富珍寶,諸侯也不會以秦為貪??墒俏覀冎灰龇ナ褚患?,就可以名利雙收,甚至還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
今天如果我們?nèi)スゴ蝽n國,就等于是劫持天子了,這是一個千夫所指的惡名,而且也不見得能獲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個不仁不義的壞名。干天下人不愿做的事情,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這其中危險在于: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同時齊是韓與周的友邦,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韓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這樣兩國必然精誠合作,共同聯(lián)絡(luò)齊、趙去解楚、魏之圍,兩國會自動地把九鼎獻給楚,把土地割讓給魏,這一切大王是不能制止的,這也就是臣所說的危險所在。因此,攻打韓國是失策,先伐蜀才是萬全之計。”
秦惠王說:“好的!寡人聽你的?!?/p>
于是秦國就出兵攻打蜀,經(jīng)過10個月的征討,終于占領(lǐng)了蜀地,把蜀主的名號改為侯,并且派秦臣陳莊去作蜀的相國。蜀地既已劃歸秦國的版圖,秦國就越發(fā)強盛富足,而且更加輕視天下諸侯。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p>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袢?、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聽子?!?/p>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2517.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天憐客子鄉(xiāng)關(guān)遠借與花消遣
-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云海
- 云壓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燒
-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