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萬章章句下第四節(jié)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下第四節(jié)」原文
萬章的問題很尖銳,他實際上是針對老師孟子的言行而言的,只不過是沒有直接說出而已。戰(zhàn)國和春秋一樣,全國仍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但趨勢是通過兼并戰(zhàn)爭而逐步走向統(tǒng)一。春秋時全國共有一百多國,經(jīng)過不斷兼并,到戰(zhàn)國初年,只剩下十幾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zhàn)國七雄”。司馬遷曾指出:“凡編戶之民,富相什則卑下之,伯(百)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仆,物之理也?!备蝗穗m無尺寸之功而封祿,但可與千戶侯相埒,故他稱這種富豪為“素封”。大商人來往于各地,所到之處,君主“無不分庭與之抗禮”,極有威勢的貴族也都相形見絀。在商業(yè)和利潤的影響下,社會上的人都逐利不休。有些人甚至為了“利”或“財用”可以“不避刀鋸之誅”,社會秩序和道德觀念都受到了不斷的沖擊。而各諸侯們的財富,無一不是榨取民脂民膏,無一不是靠侵略、掠奪、剝削而來的。既然已經(jīng)認識到這些,萬章不明白的是,孟子為什么還要去為諸侯們服務,為什么還要去當他們的臣子,為什么還要接受他們的饋贈?難道這就是最佳行為方式嗎?
孟子回答他的中心思想即是:“子以為有王者作,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後誅之乎?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边@段話的言下之意即是,你我都生存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里,我們既然無力改變整個社會狀況,那么只有在這種社會狀態(tài)下,按照孔子所倡行的“仁、義、禮、智、信”來要求自己,來教導別人,來幫助別人。因此,“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後去?!边@就是老子、孔子的思想:“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幫助兆民足以有所行為;有所不為,即不參與諸侯們的侵略、掠奪和剝削的行為。這就是孟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所認為的最佳行為方式。就拿我們現(xiàn)代來說,黨內、政府內出現(xiàn)了一些貪污腐敗分子,我們就因此而推翻打倒共產(chǎn)黨和政府嗎?不能!既然我們現(xiàn)在不能,那么也就不可能苛求孟子也要推翻當時的諸侯們和他們的政府。我們現(xiàn)在學習孔子、孟子的思想,就是要學習他們的“愛民”思想,即,既然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系(仁),就要選擇最佳行為方式(義),然而卻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禮),并且要用智慧(智),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誠信(信)。因為,要愛民,就不得不選擇行為方式,行為方式不對,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而選擇行為方式,就必須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如果不遵守,那么也就不是最佳行為方式。而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選擇最佳行為方式,就必須要用智慧,不用智慧,就選擇不到最佳行為方式。而智慧,則建立在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上,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才有什么樣的智慧。因此,用了智慧,遵守了社會行為規(guī)范,又選擇到了最佳行為方式,就要誠信地對待這一切事情,才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系。而建立起這種“仁”的關系后,才能減少矛盾,減少沖突,減少爭斗!有了“仁”的關系,人們也才有凝聚、團結的可能,而只有人們都團結起來,人們才有可能得到幸福的生活。所以,行為方式問題,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曰:“尊者賜之,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而后受之,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p>
曰:“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之,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p>
萬章曰:“今有御人于國門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饋也以禮,斯可受御與?”曰:“不可。康誥曰:‘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遣淮潭D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于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諸侯取之于民也,猶御也。茍善其禮際矣,斯君子受之,敢問何說也?”曰:“子以為有王者作,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誅之乎?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鬃又擞隰斠?,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曰:“然則孔子之仕也,非事道與?”曰:“事道也?!?/p>
“事道奚獵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痹唬骸稗刹蝗ヒ玻俊?/p>
曰:“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嘗有所終三年淹也??鬃佑幸娦锌芍?,有際可之仕,有公養(yǎng)之仕也。于季桓子,見行可之仕也;于衛(wèi)靈公,際可之仕也;于衛(wèi)孝公,公養(yǎng)之仕也?!?/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30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 意長翻恨游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
-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