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_決疑第一節(jié)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六祖壇經(jīng)》——「六祖壇經(jīng)·決疑第一節(jié)」原文
譯文 一天,韋刺史為慧能大師準備了聚餐法會,吃完了齋飯,刺史請大師升上座坐好,自己和官僚、學士及百姓莊重地向大師行禮,然后叩問:“弟子聽了和尚您講解佛法,感到實在奧妙得不可思議,但還有一些疑問,希望您大發(fā)慈悲再給解說一下?!贝髱熣f:“有疑惑就問吧,我應(yīng)當給你解說?!表f公說:“和尚您說的,是不是達摩大師的宗旨呢?”大師說:“是?!表f公說:“弟子聽說達摩開始度化梁武帝時,梁武帝問道:‘我一輩子都在建造寺廟,剃度僧人出家,施舍財物,布施齋飯,這些善行有什么功德呢?’達摩說:‘其實并沒有功德。’弟子還沒有明白這里面的道理,希望和尚給解說一下。”大師說:“的確沒有功德,不要懷疑先輩圣人的話。武帝心懷雜念,不懂真正的佛法,建造寺廟,剃度僧人,布施財物,施舍齋飯,這只能叫希求福報,不能把追求福報當做功德,功德存在于法身中,不在于表面的行善事以求福報?!贝髱熡终f:“認識到自己有佛性是功,平等待人接物是德,每一個心念都沒有滯礙,總是能認識自己的本性,予以巧妙地運用,這叫功德。內(nèi)心謙虛是功,外在的行為有禮是德。憑自己的本性成就萬種佛法是功,自心本體離棄妄念是德。不離開自己本有的佛性是功,在運用時不受外界污染是德。如果想要得到功德法身,只要根據(jù)這樣的原則去做,那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是想修功德的人,心里從來不輕視別人,經(jīng)常采取尊重別人的態(tài)度。如果心里總是輕視別人,自我的念頭就難以斷絕,就沒有功。自己的本性虛妄不實,就沒有德。這是妄自尊大,老是輕視一切的結(jié)果。善知識們,每一個念頭都不離開佛性是功,心思行為公平正直是德。自己修行佛性是功,自己修行法身是德。善知識們,功德要從自己的本性中發(fā)現(xiàn),不是靠布施財物供養(yǎng)佛像能求得到的。這就是求福報與功德的區(qū)別,武帝不能認識真理,并不是我的祖師說錯了?!贝淌酚謫枺骸暗茏咏?jīng)常見僧人和俗家信眾們口念阿彌陀佛,希望來生能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請教和尚,真的能托生到那兒嗎?請您解除我的疑惑?!贝髱熣f:“使君請聽,慧能給你講,當世尊在舍衛(wèi)城的時候,就講說過引度眾生往生西方凈土的經(jīng)文,經(jīng)文里說得清楚,西方離這兒并不遠。但如果一般地計算里程,那就有十萬八千里那么遠,這是指眾生身上的十惡八邪,因此說遠。說遠是針對根性低下的人,說近是針對智慧高明的人。人可分為兩種,但佛法并沒有兩樣。人或執(zhí)迷或覺悟有分別,所以認識也就有遲鈍和快捷的不同。執(zhí)迷的人靠口里念誦佛號希望來生能在西方,覺悟的人則重視讓自己的心靈潔凈。所以佛這樣說:‘只要心念純潔了,也就是到了清凈的佛土了?!咕闶菛|方人,但只要你心靈純潔,就沒有罪過;即使是西方凈土的人,心靈不純潔也會有罪過。東方人造作下罪孽,想通過念誦佛號以托生西方,那么西方人造作下罪孽,他念佛號又希望托生到什么國土呢?凡夫愚眾不了悟自己的本性,不認識自己身中的凈土,只是想東方想西方,而覺悟了的人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得到凈土,所以佛說隨便在哪里都能獲得安樂。使君你只要心里沒有不善的念頭,西方離這兒并不遙遠;如果有不善的心思,想靠念誦佛號投生極樂世界那是難以實現(xiàn)的?,F(xiàn)在我奉勸各位善知識,先除掉自己身上的十惡,那就已經(jīng)走過十萬里了,再除掉八邪,那就又走了八千里,每一個念頭都能認識自己的佛性,保持行為公平正直,那么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彈指一揮間的事,立刻就能見到阿彌陀佛。使君只要修行十善,又何須乞愿投生西方?如果不能斷除十惡之心,又有哪一位佛會來迎請你呢?如果覺悟了‘無生無滅’的頓教佛法,看見西方凈土就在一剎那間;如果不能覺悟道理,想靠念誦佛號以求托生西方,那路途遙遠得很,怎么能到達!慧能可以給大家把西方在剎那間移來,目前就能看見,大家愿意見嗎?”眾人都禮拜說:“如果能在這兒就看見西方凈土,又何須乞愿來世投生,請求和尚大發(fā)慈悲,就把西方顯現(xiàn)在眼前,讓我們都看一看。”
注釋①梁武帝:南朝梁開國皇帝蕭衍,篤信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②度僧:幫助佛教信徒正式出家為僧。③布施:這里指向寺廟施舍財物等。④法身:佛的真身。性宗和相宗的具體解釋有所不同。⑤十惡八邪:十惡指殺生、偷盜、邪淫、貪心、嗔心、癡心、綺言(花言巧語或風流話)、妄言、惡口(惡毒語言)、兩舌(挑撥是非)。八邪指邪語、邪見、邪思、邪業(yè)、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shè)大會齋,齋訖,刺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為解說。”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惫唬骸暗茏勇勥_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shè)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茏游催_此理,愿和尚為說?!睅熢唬骸皩崯o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shè)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nèi)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yīng)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nèi)見,不是布施供養(yǎng)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贝淌酚謫栐唬骸暗茏映R娚啄畎浲臃?,愿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愿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慧能與說,世尊在舍衛(wèi)城中,說西方引化經(jīng)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shù),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咕龞|方人,但心凈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倦。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愿東愿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后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愿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勰芘c諸人移西方于剎那間,目前便見,各愿見否?”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現(xiàn)西方,普令得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3467.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