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_浙游日記上譯文
-
查閱典籍:《徐霞客游記》——「徐霞客游記·浙游日記上」原文
丙子年九月十九日我早就打算到西邊旅游,拖延了兩年,眼看年歲漸老,疾病也將纏身,必定難以再推遲了。想等黃石齋先生來會一面,但石翁音信杳無;想與仲昭兄握手話別,而他又不南來這里。昨晚趕去土讀莊和仲昭兄會面。今日正準備出門,恰好杜若叔來,我和他一同飲酒到子夜時分,然后乘醉上船出發(fā)。和我同行的是靜聞禪師。
二十日天沒有亮就抵達無錫縣城。等到天明,先讓人去通報王孝先,我自己去看望王受時,但他外出了。于是去探訪王忠紉。忠紉留我飲酒到中午,這時王孝先到來,不久,王受時也回來了。我已經(jīng)醉了,又與王孝先一起到王受時處飲酒。王孝先將顧東曙的家信放在我的行李袋中,〔當(dāng)時顧東曙在蒼梧道任職,這家信是他兒子顧伯昌寄給他的?!筹嫷缴钜?,才回船中。
二十一日進城去看望王孝先,又和他一塊喝酒。上午開船,傍晚經(jīng)過虎丘,停泊在半塘。
二十二日早上為仲昭在半塘購買竹椅。中午去探望文文老的兒子,并到間門購置物品。晚上從菏門進城去看望含暉兄。一見面他就淚流滿面,我內(nèi)心禁不住生出憐憫之情。含暉在蘇州隱居了將近十五年,我和仲昭曾多次探訪過他。雖然在流離遷徙之后,接著又傾家蕩產(chǎn),兒子死亡,但是他仍然能吟詩作文,自我排遣。然而此時卻與從前大不相同了,原因是他孫子對他盤剝無度,加之又件逆不孝。于是又一起到我的船中喝酒,他為我寫了給諸楚玲的信,〔諸楚瑪為橫州知州?!车桨胍共欧謩e。
二十三日又到間門去取所染的粗綢和所裱的書帖。上午開船,行七十里,天黑時到昆山縣。又行十多里,從內(nèi)村出來,下青洋江,橫江而渡,停泊在江東面的小橋渡旁。
二十四日五更時出發(fā)。行二十里到綠霞洪,天才亮。中午經(jīng)過青浦縣。下午抵達佘山北面,于是與靜聞登陸,取道山中的塔凹向南走。先經(jīng)過一個荒廢了的園圃,這是八年前中秋節(jié)唱歌跳舞的地方,人稱施子野的別墅。那年,施子野剛剛精心營造好園圃,征聘了一些唱歌的人,陳眉公同我來探訪,景致極其優(yōu)美動人。不到三年,我和長卿來這里重新探尋那園圃舊日的風(fēng)光情趣,卻物是人非,已經(jīng)有易主之感?!惨呀?jīng)賣給兵部侍郎王念生?!橙缃駝t只剩得斷榭殘墻。我三次在這里停留,而每次的面貌各不相同,滄桑的變化如此之大!越過塔凹,卻見到寺已經(jīng)沒有門了,只有大鐘仍然懸掛在樹間,山南部的徐氏別墅也已經(jīng)換了主人。于是急忙前往陳眉公的頑仙廬。眉公遠遠地望見有客人來,先是趕忙避開;詢問后知道是我,又走出來,挽著我的手走進他隱居的樹林中,飲酒直到深夜。我打算告別時,眉公說要為我寫一封信給雞足山的兩位僧人〔一個叫弘辯,一個叫安仁〕,硬要我稍作停留,因此沒有開船。
二十五日清晨,眉公為我寫好了給兩位僧人的信,并且置備了禮物送給我。又留我們用早餐,書寫了二幅給王忠紉母親祝壽的詩帖,又把用紅香米書寫的佛經(jīng)和所畫的觀音像贈送給我。上午才出發(fā)。在這之前的行程仍是向東繞道,而到了這里才算往西旅行的開始。船行三里,經(jīng)過仁山。又往西北三里,經(jīng)過天馬山。又向西三里,經(jīng)過橫山。又向西兩里,經(jīng)過小昆山。又朝西行三里進入柳湖,船向西橫流而渡,從柳寺旁駛過。鉚寺位于水流中央,重臺高閣,五層高的方形佛塔與波光相輝映,也是水鄉(xiāng)中的一處名勝。往西到慶安橋,行十里到章練塘?!策@里是長洲縣南境,也是萬戶人家的集市?!秤滞餍惺餅槭Y家灣,它已經(jīng)屬于嘉善縣。因為貪圖夜晚航行,被聽蟹的眾船只驚駭,便趕快劃到丁家宅停泊下來?!捕〖艺诩紊瓶h北面三十六里,它就是尚書改亭公的故鄉(xiāng)?!扯战舆B駛過兩蕩,行十五里為西塘,它也是一個大鎮(zhèn),這時天才亮。往西十里為下抒蕩,又向南經(jīng)過兩蕩,再往西行五里為唐母村,這里才有桑樹。又向西南行十三里為王江徑,集市更加繁盛。一直向西航行二十多里,進入瀾溪中。從瀾溪向西南行十里為前馬頭,又過十里為師姑橋。又行八里,太陽尚未落山,但估計離烏鎮(zhèn)還有二十里路程,為防備盜賊,便停泊在十八里橋北面的吳店村洪?!策@個地方隸屬吳江縣?!?/p>
二十七日天亮?xí)r出發(fā),行二十里抵達烏鎮(zhèn),下船去拜望程尚甫。程尚甫正好游覽虎埠去了,他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我拿出衣袋中的錢,償還前些年欠他家的書費,便走了。向西南航行十八里,到連市。又行十八里,到寒山橋。再行十八里,到新市。又行十五里,到曹村,天未晚就停泊了。
二十八日從曹村往南行二十五里,到唐棲,風(fēng)向很利于航行。行五十里,入北新關(guān)。又行七里,抵達棕木場,才過中午。我叫憧子進杭州城,到曹木上解元家詢問黃石齋的行蹤,石翁仍沒有從南方回來,當(dāng)時曹木上也到南京國子監(jiān)去了,無從打聽黃石齋的消息。于是在船中寫了封信,投到他家中后,返回船中。這樣做,是考慮到今后我行蹤遙遠,道路險阻,沒有方便的通信條件。晚上經(jīng)過昭慶寺,又住宿在船中。
二十九日我又寫了寄給仲昭兄和陳木叔的信。靜聞去游覽凈慈寺和吳山。這天晚上還是住在船中。
三十日清早進城,買了些參托人捎回家。中午回到船中,又將行李中那些重的讓船帶回家。我和靜聞渡過湖進入涌金門,購置銅鍋、竹筒等旅行用具。晚上從朝夭門趕往昭慶寺,洗過澡就睡了。這天又向湛融師借了十兩銀子,用來添補旅游費用。十月初一日天氣異常晴朗,但西北風(fēng)刮得很猛。我同靜聞登上寶石山頂。大石塊堆砌疊架的地方為落星石。西面的山峰石頭突立,特別高聳,向南遙望湖光江影,往北遠眺皋亭、德清等山,朝東俯瞰杭州城的萬家煙火,無不清晰可辨。下了山走五里,經(jīng)過岳王墳。十里到飛來峰,在街市上吃了飯,就進入飛來峰下面的幾個洞游覽。大約這座山峰從楓木嶺向東延伸過來,如屏風(fēng)橫列在靈隱寺的前面,到此處峰脈終止,石頭裸露出來;那石頭都是中空玲瓏的,有并列的三個洞,各洞都交錯貫通,不顯出幽深的樣子。這地方以前遭楊和尚的刊鑿破壞,如今又遭到流浪的乞丐們的喧噪污染,而唯獨此時眾乞丐聲息全無,山間的石頭清朗明秀,四周毫無一點混雜的聲音,宛若青山洗滌了它們的內(nèi)部,藍天擦洗了它們的外觀一樣。我游遍了洞下各處,又分別攀上山巔。洞頂上靈奇的石頭鉆天聚立,怪異的樹木在風(fēng)中搖曳著婆婆的倩影,跨躍到上邊坐著,并不比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頭遜色。〔洞所在的山峰以前屬于靈隱寺,現(xiàn)在屬一個姓張的所有?!诚铝松缴孢^澗水,就是靈隱寺。有個老和尚,裹著僧衣靜靜地坐在寺前的平臺中央,仰面沐浴日光,許久不眨一次眼睛。隨后我進入法輪殿,它的東邊正在新建羅漢殿,只塑了五百羅漢的一半,另一半還要等在西面建房塑造。這一天,唯獨這寺有兩三群妖艷美麗的婦人接連來到,胭脂的香味四下飄飛,美艷的容色到處顯現(xiàn),這與老和尚靜靜坐在太陽下望著天空,同樣都是奇遇。為此,我在寺內(nèi)徘徊了許久。下午,從包園往西登上楓木嶺,下到上天竺,轉(zhuǎn)出中天竺和下天竺。又順下天竺后面,向西沿著后山,找到“三生石”,它不只石骨的形態(tài)嶙峋,而且外色也清秀滋潤。我估量這里正是靈隱寺對面屏風(fēng)般橫障著的山峰的南麓,從這里往東到飛來峰盡頭,山石景物最為靈奇秀麗。從下天竺出來走五里,過了毛家步后渡湖,這時太陽已落西山,回到昭慶寺天色已經(jīng)昏黑。
初二日上午,從棕木場出發(fā),五里出觀音關(guān)。往西十里,到女兒橋。又十里,到老人鋪。又五里,到倉前。又十里,住宿在余杭縣城外的溪水南岸。去樸庵探訪何孝廉,不想他已在前一天到杭州城去了。
初三日在余杭縣城南門橋雇到擔(dān)夫,出城西門,沿苔溪北岸行。十里,到丁橋鋪。又走十里,渡馬橋,它是余杭、臨安兩縣的交界處。它的北面可以通到徑山。又走兩里為青山,民居市集非常繁盛。到此處若溪與山巒逐漸靠近,前方又有兩座尖峰如屏風(fēng)一樣聳立著?!惨蛔凶限狈澹蛔写笊?。〕又行十五里,山勢重新開闊。到十錦亭,一條路從亭北面向西而去,是通往于潛縣、徽州府的路;從亭南面向西而去的,就是到臨安縣的路。從十錦亭往西南又走一里,有一條石梁橫架在溪水上,稱為長橋。越過橋往南又行一里,進入臨安縣東關(guān)。出了西關(guān),〔土筑的城墻很低矮,縣衙署破敗狹窄?!惩饷媸菂渭蚁铮质械姆笔⒎炊槐瘸莾?nèi)差。又走兩里到皇潭,街市的情形與呂家巷一樣?;侍段髅娴缆贩譃槟媳眱蓷l,往北的也是通往于潛縣的路,向南的是通往新城縣的路。接著,我們又順山向西南行,走八里到高坎,水流從這里以下才可以航行竹木筏。又走三里,向南進了裊柳塢,于是重新進入山隘中。五里到下好橋。從橋南溯溪流西上,走兩里為全張村,二村的人都是張姓家族。到分水縣去,從新嶺走是小路,從全張村走為繞路。我聽說從新嶺走的那條路狹窄而且沒有投宿的地方,便投宿在全張村的白玉庵。庵中僧人名叫意,是余杭縣人。他聽說我愛好旅游,就深夜挑燈煮茶,給我非常詳細地講了他游歷日本的事。
初四日雞叫時起來做飯,黎明就向西出發(fā)。走兩里,越過一座橋,折往南又走六里,上了干塢嶺。此嶺很平坦,是于潛縣山西面延伸過來的山脈。東西兩邊都是崇山峻嶺,只有這中間的山峽低凹。過脈的地方只有一丈多寬,南北兩面的梯田一層層向下延展,都是稻田。北面的水流到下坪橋,由青山匯入曹溪;南面的水流到沙宕,由新城縣注入浙江,我不曾想到這低平的山岡竟然分隔開兩邊的水流。山脈延伸到東面便插天而起,叫五尖山?!参寮馍降臇|北就是新嶺了。〕沿著五尖山西麓,又走五里越過唐家橋,則是新城縣的北界了。白石崖山橫障在唐家橋的南面。于是順水流向西南行,走五里為華龍橋,有一條水從西面山塢中流來交匯??邕^橋,向南翻越一座小嶺,再走兩里到沙宕村,村前面有一條石橋橫架在澗流上,叫趙安橋,它是到新城縣的通道。從橋北面往西溯一條澗流,沿三九山北麓進到后葉塢?!叭拧钡牡妹?,是因為東面從趙安橋南到朱村,北面從趙安橋西南到白粉墻,南面從白粉墻東南到朱村,三面都是九里路。從后葉塢到白粉墻的九里之間,是三九山從北面延伸過來的山脊。那條山脊也很平坦,東邊的水由后葉塢流出趙安橋,西邊的水從李王橋流到朱村與另一條水匯合,之所以用“三九”來稱呼這座山,也是因為水流環(huán)繞它四周的緣故。白粉墻西面兩里,為羅村橋,有條水流從北面流來,有條路也是岔向北去,那是去新城縣的路。順水往南走一里左右,為缽盂橋,有一條水從西面的龍門完流來交匯。龍門完有座四仙傳道嶺,位于缽盂橋西面四里,屬于于潛縣境。由橋北面就轉(zhuǎn)向東走,一里多以后又折向南。這里東邊為三九山,西邊為洞山,中間形成一片圓形山塢,東西兩面都是嶙峋的石峰,巖石黑得像涂了漆,丹楓黃杏與翠竹青松錯落裝點在其間,猶如錦繡一般,水流穿過石壁飛流直下,把石頭沖刷得像雪一樣白,現(xiàn)在雖然久旱無水流,但黑色的崖壁,白色的峽谷,處處如懸掛著潔白的絹帛,我心中感到很是驚異。走兩里,跨過李王橋,便到了洞山的東麓。急忙將行李放在吳家的祖先祠堂中。叫憧子去找做飯的地方和旅店,沒有找到。后有兩個姓吳的人來到,一個給我們做飯,一個送我們蠟燭用以游覽巖洞,我用魚公題寫字畫的扇子酬謝了他們。洞山從龍門完南面曲折地往東延伸過來,山中的石頭棱角鋒銳,痕印重疊。它東南邊半山腰有兩個洞,正好瞰臨李王橋下一帶。于是我同靜聞向西登山。
沿著一條小水澗向上爬,石頭都像蹲在山峽穿出溝壑一樣,清澈的流水沖刷在上面,發(fā)出涂涂的聲響。水澗兩旁石片從田畦中冒出來,斜著的成了田埂,凸起的形成平臺,翠竹綠樹穿破石頭向上生長,枝葉伸展在石頭上邊而見不到樹根,樹干覆蓋了石頭頂端而見不到空隙。再往上走,忽然見到一塊大石頭立在水澗當(dāng)中,方方正正,周圍無支撐,上面纖細的石紋如旋風(fēng)吹皺的水波,最靈巧怪異。再繼續(xù)向上,修長的竹叢中有座新建的唯陽廟,雪峰的遺體就存放在這里?!菜址Q靈隱庵?!斥趾蟾叽蟮氖诓逄於穑盟浦丿B的屏風(fēng)堆青聳翠,屏風(fēng)的南面就是明洞。此洞如同一個軒閣敞開著,外面五根石柱交錯排列,正如四明山的分窗,只是四明山的石頭顏色差,不像這里成列的石柱的末端倒卷起來。中間有一根石柱,上沒有抵到洞檐,而洞檐也垂吊下一塊石頭,還沒有接到石柱,上下相對,間隔不到一尺。石柱旁邊有一棵樹高大筆直,到洞檐則低曲而向外伸,青翠的樹色自下而上映染石壁,黑色的石崖被映襯得更加顯著。再往南就是幽洞。兩個洞并列敞開著,中間隔著石壁,石壁呈淡紅色,若桃花一般。洞口高懸,里面如同傾覆的橋門,一有呼喊聲傳到就不停地回響,這是因為洞內(nèi)空闊無底的緣故。進洞后不超過二十丈,忽然一邊折往北,一邊折向南。北邊的是干洞,拾級而上,恰如踏著門檻登上樓閣。進去三十丈以后,又折朝南面,那里建有一座小閣樓,讓人感到特別幽靜。南邊的是水洞,一拐進去便是一塊塊的仙田、一層層的田埂,水流浸滿田畦中,不外溢也不干涸。人從田埂上曲折地繞進去,大約二十丈后,忽然聽到水聲潺潺。穿過一個小石門進去,看見一條小溪從南面流來,到此處搗入深溝向下墜流,屈曲而見不到底,只能聽到水聲。順小溪往南,又越過一個峽谷。仍舊穿過一個小石門往里走,因為必須從水中經(jīng)過,所以便挽起衣褲脫掉襪子,逆流涉水。又走三十丈,溪流中石頭叢生,它們都似蓮花一樣倒垂著,下端如象鼻一般卷曲,平緩的流沙,狹窄的山門,忽而局促,忽而敞開。這水洞正如荊溪的白鶴洞,但白鶴洞隱藏在山麓,容易獲得水,此洞生在高高的山頂而同樣有水,這是尤為奇特的。再進去,石洞已到盡頭,那里匯積了一潭水,水不很深,又不知道這水從何處匯來,向下墜落到哪里去。等出洞來,覺得半日之間,恍若隔世。
下山后,在吳家祠堂吃了飯。然后便溯南面來的溪水,走兩里到了太平橋。橋西居住的是姓高的人家,橋東是姓吳的人家,他們也是李王橋吳姓家族的分支,同樣建有寬闊明亮的祖先祠堂。當(dāng)時太陽仍高懸在天空,但因為擔(dān)夫家離此地近,想回家住宿,便借口說馬嶺沒有住宿的旅店,所以就停在祠堂中。這天僅走了三十五里,然而所游覽的兩個洞,都是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豈不幸運!這天夜晚風(fēng)吼云集,直到天亮才停止。
初五日雞叫第二遍時叫憧仆起床燒火做飯。飯做熟時回家住宿的挑夫來到,但準備長途跟隨我的擔(dān)夫王二已經(jīng)逃走了。飯后又輾轉(zhuǎn)雇了一個擔(dān)夫,許久后才出發(fā)。向南兩里,上了馬嶺,大約一里左右到達馬嶺頂上。馬嶺以北隸屬新城縣,水也流往新城縣。馬嶺以南卻隸屬于潛縣,縣城在嶺西北五十里,水經(jīng)應(yīng)諸埠流到分水縣。下了馬嶺,往南走兩里為內(nèi)褚村塢,又過一里為外褚村塢,從此處往南,家家戶戶以種植構(gòu)樹造紙為業(yè)。順山塢向西南走七里,跨過兌口橋,路便分為南北兩條,北邊那條到于潛縣城約有四十里,往南的到應(yīng)諸埠有十八里。兌口橋下的水從北面于潛縣流來,馬嶺的水從東邊流來,匯合后向南流去,路也順河延伸。走了八里,越過板橋。橋下的水從西面山塢中流來,與前面所傍的水流交匯,溯水向西走,道路能夠通到于潛縣和昌化縣。又向南走五里為保安坪。又行一里為玉澗橋,〔橋很新很整潔,房舍集市也繁盛。此處又叫排石?!成絼莸竭@里才大為開闊。又向東走兩里,在唐家拱停留。唐家拱在應(yīng)諸埠北面兩里處,原本沒有集市店鋪,因擔(dān)夫認為從應(yīng)諸埠下桐廬縣的船,一定要往北繞經(jīng)過這里,所以就停在溪岸。過了許久,找到一只到桐廬縣的船。應(yīng)諸埠是于潛縣的南界,溪南面就隸屬分水縣,于潛縣的水往北流經(jīng)玉澗橋,昌化縣的水從西面麻漢埠流來,都在應(yīng)諸埠匯合,因而水勢才大起來。只是玉澗橋以上,已經(jīng)不能行船,而麻漢埠以上,小船可直達昌化縣城,于潛縣來的水流顯然不如昌化縣的大。當(dāng)時已是中午,因為無店鋪買米,想去應(yīng)埠買,但船不愿等待,于是只好隨船走。上船向東南行十里,就是分水縣。縣城位于溪流西岸。分水縣原本只有一股水向東南流去,縣城以西雖然山勢開闊,但只有陸路,走八十里到淳安縣。我開初想從陸路走,因為姓王的奴仆逃去,從陸路不方便,所以仍然走水路,反過來向東南方向走。離開分水縣城往東南二十里為頭鋪。又行十里為焦山,房舍集市較為繁盛。這時已到傍晚,因為不能下船買米,便借了同船人的余米做飯吃。夜色中船夫順流蕩槳,行五十里到達舊縣,已是半夜了。
初六日雞叫第二遍時開船,天明時駛出浙江,已到達桐廬城下了。我叫憧仆下船去買了些米。仍舊搭乘那只船,航行十五里到灘上。上百艘米船都停泊在此處,等著分載轉(zhuǎn)運,子是我們的船停泊下來。我趕忙找飯吃,飯后另外找到一船,便換乘此船而行,這時已是上午。又行了兩里,經(jīng)過清私口;又行三里,進入七里籠。東北風(fēng)很便利航行,我偶爾打一會磕睡,船就已經(jīng)過了嚴磯。四十里后到烏石關(guān)。又行十里,停下來住宿在嚴州府東關(guān)的旅店中。初七日大霧迷漫,咫尺不辨,船夫吃了飯后開船,到上午霧氣又散開。行七十里,到達香頭時已是傍晚?!蚕泐^是山北面的一個大村落,村內(nèi)張、葉等姓人中,做官的很多?!吃旅黠L(fēng)順,又行了二十里,停泊在蘭溪縣城。
初八日早晨登上浮橋觀覽,見橋內(nèi)外眾多船只像魚鱗一樣密密麻麻地排列著,這是因為出兵援救朝庭的軍隊將要從衙州府來到,所以封鎖浮橋,堵攔船只,不讓它們自由上下。于是將行李交給顧仆看守,等候在縣城南門旅店中,我和靜聞一起去游覽金華三洞。金華山東西橫聳,府城在它的南面,浦江縣在它的北面,西邊盡頭處是蘭溪縣,東面則是義烏縣,婆水從東南面的永康縣流來,經(jīng)過府城南門,流向西北到蘭溪縣與衙江匯合。我開初想走陸路,見溪流中有船溯流向東,便搭乘上去,溪水流淌在沙堤中間,四周山峰都離得很遠,丹紅的楓葉疏密有致,像與錦緞媲美,又像是用彩霞剪裁的,輝映重疊,十分艷麗奇異。北山高聳天外,猶如在背后立起的一道倚天屏障,我們的船背著它向東南方向行。向旁人詢問、“三洞在哪里?'’回答說:“在北面?!庇謫枺骸案窃诤翁??'’卻回答說:“在南面?!边@才清楚去三洞不必到府城,若從陸路走半日,便可從半路折進去,但當(dāng)時已經(jīng)坐上船,來不及了。行四十五里到達小溪,已是傍晚,月色清新如洗。又行十五里后登陸,到下馬頭的旅店中投宿,但因夜深旅店閉門不接納。后遇到一個姓王的〔他的號叫敬川,是高橋埠人〕準備乘月回去,看見客人無投宿處,他便帶我們到金華府西門外,一同住宿在旅店中。
丙子(公元1636年)九月十九日 余久擬西游,遷延二載,老病將至,必難再遲。欲候黃石齋先生一晤,而石翁杳無音至;欲與仲昭兄把袂而別,而仲兄又不南來。咋晚趨晤仲昭兄于土瀆莊。今日為出門計,適杜若叔至,飲至子夜,乘醉放舟。同行者為靜聞師。
二十日 天未明,抵錫邑。比曉,先令人知會使知道王孝先,自往看王受時,已他出。即過看王忠紉,忠紉留酌至午,而孝先至,已而受時亦歸。余已醉,復(fù)同孝先酌于受時處。孝先以顧東曙家書附橐tuó口袋中。時東曙為蒼梧道,其乃郎伯昌所寄也。飲至深夜,乃入舟。
二十一日 人看孝先,復(fù)小酌。上午發(fā)舟,暮過虎丘,泊于半塘。
二十二日 早為仲昭市竹椅于半塘。午過看文文老乃郎,并買物閶門。晚過葑門看含暉兄。一見輒涕淚交頤,不覺為之惻然。蓋含暉遁跡吳門且十五年,余與仲昭屢訪之。雖播遷之余,繼以家蕩子死,猶能風(fēng)騷自遣;而茲則大異于前,以其孫之剝削無已,而繼之以逆也。因復(fù)同小酌余舟,為余作與諸楚玙書,諸為橫州守。夜半乃別。
二十三日 復(fù)至閶門取染chōu綢裱帖。上午發(fā)舟。七十里,晚至昆山。又十余里,出內(nèi)村,下青洋江,絕江而渡,泊于江東之小橋渡側(cè)。
二十四日 五鼓行。二十里至綠葭浜,天始明。午過青浦。下午抵余山北,因與靜聞登陸,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先過一壞圃,則八年前中秋歌舞之地,所謂施子野之別墅也。是年,子野繡圃征歌甫就,眉公同余過訪,極其妖艷。不三年,余同長卿過,復(fù)尋其勝,則人亡琴在,已有易主之感。已售兵郎王念生。而今則斷榭零垣,三頓停頓而三改其觀,滄桑之變?nèi)绱?。越塔凹,則寺已無門,惟大鐘猶懸樹間,而山南徐氏別墅亦已轉(zhuǎn)屬。因急趨眉公頑仙廬。眉公遠望客至,先趨避;詢知余,復(fù)出,挽手入林,飲至深夜。余欲別,眉公欲為余作一書寄雞足二僧,一號弘辯,一號安仁。強為少留,遂不發(fā)舟。
二十五日 清晨,眉公已為余作二僧書,且修以儀。復(fù)留早膳,為書王忠紉乃堂母親壽詩二紙,又以紅香米寫經(jīng)大士饋余。上午始行。蓋前猶東迂之道,而至是為西行之始也。三里,過仁山。又西北三里,過天馬山。又西三里,過橫山。又西二里,過小昆山。又西三里入泖湖,絕流而西,掠泖寺而過。寺在中流,重臺杰閣,方浮屠五層,輝映層波,亦澤國之一勝也。西入慶安橋,十里為章練塘。其地為長洲南境,亦萬家之市也。又西十里為蔣家灣,已屬嘉善。貪晚行,為聽蟹群舟所驚,亟入丁家宅而泊。在嘉善北三十六里,即尚書改亭公之故里。
二十六日 過二蕩,十五里為西塘,亦大鎮(zhèn)也,天始明。西十里為下圩蕩,又南過二蕩,西五里為唐母村,始有桑。又西南十三里為王江涇,其市愈盛。直西二十余里,出瀾溪之中。西南十里為前馬頭,又十里為師姑橋。又八里,日尚未薄崦嵫yān zī指太陽落山的地方,而計程去烏鎮(zhèn)尚二十里,戒于萑苻huǎn pú,泊于十八里橋北之吳店村浜。其地屬吳江。
二十七日 平明行,二十里抵烏鎮(zhèn),入叩程尚甫。尚甫方游虎埠,兩郎出晤。捐橐中資,酬其昔年書價,遂行。西南十八里,連市。又十八里,寒山橋。又十八里,新市。又十五里,曹村,未晚而泊。
二十八日 南行二十五里,至唐棲,風(fēng)甚利。五十里,入北新關(guān)。又七里,抵棕木場,甫過午。令僮子入杭城,往曹木上解元家,詢黃石翁行旋,猶未北至。時木上亦往南雍,無從訊。因作書舟中,投其家,為返舟計。此后行蹤修阻,無便鴻即通信也。晚過昭慶,復(fù)宿于舟。
二十九日 復(fù)作寄仲昭兄與陳木叔全公書,靜聞往游凈慈、吳山。是日復(fù)宿于舟。
三十日 早入城,市參寄歸。午下舟,省行李之重者付歸。余同靜聞渡湖入涌金門,市銅炊、竹筒諸行具。晚從朝天門趨昭慶,浴而宿焉。是日復(fù)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游資。
十月初一日 晴爽殊甚,而西北風(fēng)頗厲。余同靜聞登寶石山巔。巨石堆架者為落星石。西峰突石尤屼嵲,南望湖光江影,北眺皋亭、德清諸山,東瞰杭城萬灶,靡不歷歷。下山五里,過岳王墳。十里至飛來峰,飯于市,即入峰下諸洞。大約其峰自楓木嶺東來,屏列靈隱之前,至此峰盡骨露;石皆嵌空玲瓏,駢列三洞;洞俱透漏穿錯,不作深杳之狀。昔黥于楊髡kūn對和尚的鄙稱之刊鑿,今苦于游丐之喧污;而是時獨諸丐寂然,山間石爽,毫無聲聞之溷hùn混亂,若山洗其骨,而天洗其容者。余遍歷其下,復(fù)各捫其巔。洞頂靈石攢空,怪樹搏影,跨坐其上,不減群玉山頭也。其峰昔屬靈隱,今為張氏所有矣。下山涉澗,即為靈隱。有一老僧,擁衲默坐中臺,仰受日精,久不一瞬。已入法輪殿,殿東新構(gòu)羅漢殿,止得五百之半,其半尚待西構(gòu)也。是日,獨此寺麗婦兩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轉(zhuǎn)艷,與老僧之坐日忘空,同一奇遇矣。為徘徊久之。下午,由包園西登楓樹嶺,下至上天竺,出中、下二天竺。復(fù)循下天竺后,西循后山,得“三生石”,不特骨態(tài)嶙峋,而膚色亦清潤。度其處,正靈隱面屏之南麓也,自此東盡飛來,獨擅靈秀矣。自下天竺五里,出毛家步渡湖,日色已落西山,抵昭慶昏黑矣。
初二日 上午,自棕木場五里出觀音關(guān)。西十里,女兒橋。又十里,老人鋪。又五里,倉前。又十里,宿于余杭之溪南。訪何孝廉樸庵,先一日已入杭城矣。
初三日 自余杭南門橋得擔(dān)夫,出西門,沿苕溪北岸行。十里,丁橋鋪。又十里,渡馬橋,則余杭、臨安之界也?!财浔笨蛇_徑山。〕又二里為青山,居市甚盛。溪山漸合,又有二尖峰屏峙。一名紫薇,一名大山。十五里,山勢復(fù)開。至十錦亭,一路從亭北西去者,于潛、徽州道也;從亭南西去者,即臨安道也。從亭西南又一里,一石梁橫跨溪上,曰長橋。越橋而南又一里,入臨安東關(guān)。山西關(guān),土城甚低,縣廨頹隘。外為呂家巷,阛闠huán huì反差盛于城。又二里為皇潭,其阛闠與呂家巷同。其西路分南北,北者亦于潛之道即捷徑,南者新城道也。已而復(fù)循山向西南行,又八里為高坎,始通排簡易木筏。又三里,南入裊柳塢,復(fù)入山隘。五里為下圩橋。由橋南溯溪西上,二里為全張,一村皆張氏之房也。走分水者,以新嶺為間道,以全張為迂道。余聞新嶺路隘而無托宿,遂宿于全張之白玉庵。僧意,余杭人也。聞余好游,深夜篝燈瀹茗,為余談其游日本事甚詳。
初四日 雞鳴作飯,昧爽西行。二里,過橋,折而南又六里,上干塢嶺。其嶺甚坦夷,蓋于潛之山西來過脈,東西皆崇山峻嶺,獨此峽中坳。過脊處止丈余,南北疊塍而下,皆成稻畦。北流至下圩橋,由青山入苕;南流至沙宕,由新城入浙,不意平陀遂分兩水。其山過東遂插天而起,曰五尖山。五尖之東北即新嶺矣。循其西麓,又五里過唐家橋,則新城北界也。白石崖山障其南。遂循水西南行,五里為華龍橋,有水自西塢來合。過橋,南越一小嶺,二里至沙宕,前有一石梁跨澗,曰趙安橋,則入新城道也。由橋北西溯一澗,沿三九山北麓而入后葉塢。“三九”之名,以東則從趙安橋南至朱村,北則從趙安橋西南至白粉墻,南則從白粉墻東南至朱村,三面皆九里也。由后葉塢九里至白粉墻,為三九山北來之脊。其脊亦甚坦夷,東流者由后葉出趙安橋,西流者由李王橋合朱村,此“三九”所以名山,亦以水繞無余也。白粉墻之西二里,為羅村橋,有水自北來,有路亦岐而北,則新城道也。循水南行里許,為缽盂橋,有水西自龍門龕來?!昌愑兴南蓚鞯缼X,在橋西四里,乃于潛境?!秤蓸虮奔崔D(zhuǎn)而東,里余復(fù)折而南。其地東為三九,西為洞山,環(huán)塢一區(qū),東西皆石峰嶙峋,黑如點漆,丹楓黃杏,翠竹青松,間錯如繡,水之透壁而下者,洗石如雪,今雖久旱無溜即流水,而黑崖白峽,處處如懸匹練,心甚異之。二里,渡李王橋,遂至洞山之東麓。急置行李于吳氏先祠。令僮覓炊店,不得。有吳姓者二人至,一為余炊,一為贈燭游洞,余以魚公書扇答之?!捕瓷秸撸札堥T龕南迤邐東來,其石棱銳紋疊。東南山半開二洞,正瞰橋下。〕余遂同靜聞西向躡山。沿小澗而上,石皆峽蹲壑透,清流漱之,淙淙有聲。澗兩旁石片涌出田畦中,側(cè)者成塍,突者成臺,竹樹透石而出,枝聳石上而不見其根,干壓石巔而不見其竇出處。再上,忽一大石當(dāng)澗而立,端方無倚,而紋細如波轂之旋鳳,最為靈異。再上,修竹中有新建睢陽廟,雪峰之龕在焉。一名靈隱庵。庵后危壁倚空,疊屏聳翠,屏之南即明洞也。如軒斯啟,其外五柱穿列,正如四明之分窗,〔但四明石色劣下,不能若此列柱連卷也。〕中有一柱,上不至檐,檐下亦垂一石,下不至柱,上下相對,所不接者不盈咫。柱旁有樹高撐,至檐端輒遜而外曲,翠色拂巖而上,黑石得之益章越加明顯。再南即為幽洞。二洞并啟,中間石壁,色輕紅若桃花。洞口高懸,內(nèi)若橋門之覆空,得呼聲輒傳響不絕,蓋其內(nèi)空峒無底也。廿丈之內(nèi),忽一轉(zhuǎn)而北,一轉(zhuǎn)而南。北者為干洞,拾級而上,如登橉lìn即門檻躡閣。三十丈后,又轉(zhuǎn)而南,辟一小閣,頗覺幽異。南者為水洞,一轉(zhuǎn)即仙田成畦,塍界層層,水滿其中,不流不涸。人從塍上曲折而入,約廿丈,忽聞水聲潺潺。透一小門而入,見一小溪自南來,至此破壑下墜,宛轉(zhuǎn)無底,但聞其聲。循溪而南,又過一峽。仍透小門而入,須從水中行,乃短衣去襪,溯水躡流。又三十丈,中有〔石,俱〕倒垂若蓮花,下卷若象鼻者,平沙隘門,忽束忽敞?!舱缜G溪白鶴洞,而白鶴潛伏山麓,得水為易,此洞高辟山巔,兼水尤奇耳?!吃偃?,則石洞既盡,匯水一方,水不甚深,又不知匯者何來,墜者何去也。及出洞,半日之間,已若隔世。下山,飯于吳祠。乃溯南來之溪,二里至太平橋。橋西為高氏,橋東為吳氏,亦李王橋之吳氏之派也,亦有先祠甚宏暢。時日色甚高,因擔(dān)夫家近,欲歸宿,托言馬嶺無宿店,遂止祠中。是日行僅三十五里,而所游二洞,以無意得之,豈不幸哉!是晚風(fēng)吼云屯,達旦而止。
初五日 雞再鳴,令僮起炊。炊熟而歸宿之擔(dān)夫至,長隨夫王二已逃矣。飯后又轉(zhuǎn)覓一夫,久之后行。南二里,上馬嶺,約里許達其巔?!矌X以北屬新城,水亦出新城。嶺南則屬于潛,縣在其西北五十里,水由應(yīng)渚埠出分水縣。〕下馬嶺,南二里為內(nèi)楮zhǔ構(gòu)樹村塢,又一里為外楮村塢,從此而南,家家以楮為業(yè)。隨山塢西南七里,過兌口橋,岐分南北,〔北達于潛可四十里,〕南抵應(yīng)渚埠十八里。兌口之水北自于潛,馬嶺之水東來,合而南去,路亦隨之。八里,過板橋。橋下水自西塢來,與前水合,〔溯水西走,路可達于潛及昌化?!秤帜衔謇餅楸0财骸S忠焕餅橛駶緲?,橋甚新整,居市亦盛,又名排石。山始大開。又東二里,止于唐家拱。其地在應(yīng)渚埠北二里,原無市肆,擔(dān)夫以應(yīng)埠之舟下桐廬者,必北曲而經(jīng)此,遂止于溪畔。久之得桐廬舟。〔蓋應(yīng)渚埠為于潛南界,溪之南即隸分水,于潛之水北經(jīng)玉澗橋,昌化之水西自麻汊埠,俱會于應(yīng)渚,而水勢始大。顧五澗橋而上,已不勝舟,麻汊埠而上,小舟直抵昌化,于潛水固不敵昌化也?!硶r日已中,無肆覓米,欲覓之應(yīng)埠,而舟不能待,遂趁之行。下舟東南行十里,為分水縣。縣在溪之西。分水原止一水東南去,其西雖山勢豁達,惟陸路八十里達于淳安。余初欲從之行,為王奴遁去,不便于陸,仍就水道,反向東南行矣。去分水東南二十里為頭鋪。又十里為焦山,居市頗盛。已暮,不能買米,借舟人余米而炊。舟子順流夜槳晚上行船,五十里,舊縣,夜過半矣。
初六日 雞再鳴,鼓舟,曉出浙江,已桐廬城下矣。令僮子起買米。仍附其舟,十五里至灘上。米舟百艘,皆泊而待剝,余舟遂停。亟索飯,飯畢得一舟,別附而去,時已上午。又二里過清私口,又三里,人七里籠。東北風(fēng)甚利,偶假寐,已過嚴磯。四十里,烏石關(guān)。又十里,止于(嚴州府)東關(guān)之逆旅。
初七日 霧漫不辨咫尺,舟人飯而后行,上午復(fù)霽。七十里,至香頭已暮。香頭,山北之大村落也,張、葉諸姓,簪纓頗盛。月明風(fēng)利,二十里,泊于蘭溪。
初八日 早登浮橋,橋內(nèi)外諸舡xiāng船鱗次緊緊相連,以勤王師自衢將至,封橋聚舟,不聽不允許上下也。遂以行囊令顧仆守之南門旅肆中,余與靜聞俱為金華三洞游。蓋金華之山,橫峙東西,郡城在其陽,浦江在其北,西垂盡處則為蘭溪,東則義烏也。婺水東南從永康經(jīng)郡之南門,而西北抵蘭溪與衢江合。余初欲陸行,見溪中有舟溯流而東,遂附之。水流沙岸中,四山俱遠,丹楓疏密,斗錦裁霞,映疊尤異。然北山突兀天表,若負扆然,而背之東南行。問:“三洞何在?”則曰:“在北?!眴枺骸翱こ呛卧冢俊眲t曰:“在南。”始悟三洞不必至郡,若陸行半日,便可從中道而入,而時已從舟,無及矣。四十五里至小溪,已暮,月色如洗。又十五里登陸,投宿下馬頭之旅肆,以深夜閉門不納。遇一王姓者,號敬川,高橋埠人。將乘月歸,見客無投宿處,因引至〔金華〕西門外,同宿于逆旅。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504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