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日屄视频,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欧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徐霞客游記_滇游日記七譯文

查閱典籍:《徐霞客游記》——「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原文

  二十四日開始我準(zhǔn)備出發(fā),偶然進(jìn)入府治去看尋甸府境地圖,從府署出來,看到左邊是店鋪,店鋪中有兩個(gè)頭戴儒冠的人,我詢問地圖、志書,他們回答說有制好的版,可以印刷。我用不能等的理由辭謝。不一會(huì)他們說:“有一部印刷好但沒有裝訂的志書,放在城外家中、”要四百銅錢,我付給他們一半多,過后他們又說:“要等到明天早晨才拿得到?!蔽覜]有辦法,只好姑且等候他們拿來。聽說尋甸府八景中有“北溪寒洞”的景觀,在東門外北邊的山下,是北溪水所流出的地方,于是獨(dú)自一人步行前往探訪。問遍當(dāng)?shù)厝耍瑳]有一個(gè)知道,于是返回城里。在城中后街漫步,到了學(xué)校以及城陛廟等處所。下午回到寓所寫日記。今天天氣晴朗但有風(fēng)。〔城中的市場店鋪,和廣西府的相似。栗子是用火炒熟才賣?!?/p>

  二十五日早晨起床后,去索要志書。那人開始說有兩冊,后來把沒有釘好的拿來,只得到上冊,而且還不到全書的一半。我大略地翻閱上冊,知道此書不全,查考所說的阿交合溪下游的情況,書中記載的內(nèi)容剛好和《一統(tǒng)志》相同,只是新增了所謂的鳳梧山、雙龍?zhí)兑活惖膬?nèi)容而已。于是把書送還他們,要回原來付的錢,然后吃飯出發(fā)。

  從西門出城,立即登上西山,山很陡。走了五里,曲曲彎彎地攀登上山頂,而這座山不是主峰山梁。主峰山梁還隔著一道山塢,從西南面的果馬山繞著府界往北延伸,然后再往東延伸成月狐山,從其往北越過的山坳中,又往南延伸出一條支脈,橫橫地屏障在東面,就是我爬的山了。志書稱為隱毒山,說山下有泉水叫隱毒泉。原來這座山的西部,和主峰山脈相夾而形成中洼,中洼內(nèi)是湖泊,比尋甸府南部的湖泊更長、更深;這座山的東部有兩股泉水,一股發(fā)源于北山,〔現(xiàn)在叫做北溪?!骋还砂l(fā)源于南面,(掉了好幾個(gè)字)而這座山的南部、北部其實(shí)都和主峰山梁相連接。從隱毒山西面往西南下,二里抵達(dá)塢中,有個(gè)小坑積聚著污水,不是很大。往西在塢中穿行一里半,看到幾間草房,靠在南面坡上,是黑土坡哨。再往前有岔道,順著幾山塢往西北走,是通往潘所、金所、魏所的路;往西南上坡是正路,我于是順正路上坡一里,再朝南翻過這座山岡,岡頭有許多晉井深陷下去,草叢遮蔽著它們,不時(shí)能聽到晉井中有潺潺的水流聲。越過山岡往南走了二里多,才開始下坡,子是和西邊的湖泊相遇;湖水清澈碧綠、深廣,直接沖刷著東邊的山麓。道路往南靠近湖邊,又轉(zhuǎn)向東然后順著山麓走。往南走了二里,看到清汪汪的湖水往北轉(zhuǎn),繞過我所翻越的、布滿普井的山岡,往南流到山岡南部,東邊緊靠山麓,而西邊瀕臨各所所在的聚落。大概只有西面、北面,在主峰山梁的環(huán)繞、包圍中,可以就著湖水種田,因而有三個(gè)所依托在這里屯守,三個(gè)所就是所說的潘所、金所、魏所?!彩且匀齻€(gè)土官的姓取名。〕三個(gè)所位于湖泊西邊,和我順著走的山麓隔水相望。這個(gè)湖泊一名清海子,一名車湖,湖水瀕臨山麓,清澈可愛,然而在干季湖中有水淺的地方,可以直接從湖中往南走?,F(xiàn)在能俯視到各山岡的支脈伸到湖中,湖水曲折迂回地環(huán)繞眾山,湖面不下兒十里?!兑唤y(tǒng)志》記載湖泊四周都是山的說法是對(duì)的,記載湖的周長四里,則不止四里,想來是根據(jù)湖泊干涸時(shí)而言的。又往南走一里,往東越過一座看得見伸向湖中的山岡,又攀登湖水沖刷的山坡,往南走一里,湖泊的南端到這里結(jié)束,于是往西南翻越岡而行。岡不很陡,而橫列在東西兩邊的山峰之間,全是連綿不斷的寬闊山坡。從岡上往南走四里,逐漸往南下,忽然聽到流水聲,就已看到有條細(xì)流順著山岡西邊峽谷中的深溝往南流了。有幾戶人家住在西邊山下,是花警哨。才知道其岡是從西部主峰山梁延伸過來的,然后往東聳立為東部界山,又往北延伸而和鳳梧山西面的山坳相連,就是隱毒山,其中環(huán)繞著很大的洼地,而清海子就形成于洼地之中;往南連綿不斷地延伸到河口的北崖,就是堯林山,山前夾著交溪,而果馬溪水流入其中。不登這道山岡,就不知道山脈是如此的走向。于是順著細(xì)流往南走,都是在東西兩邊山峰之間的坡隴上走,有時(shí)渡過曲折往西流的溪水、有時(shí)越過往西垂下的坡,上上下下都不很高深,然而平坦寬闊的地面得不到水,所以都沒能開成田地。而東部的山連綿不斷但不陡峭,西部的山高高聳列并且最為雄偉;道路比較靠近東部的山,而溪水都順著西部的山往南流,這樣,從花警哨往下流入果馬溪的各條溪流,又是楊林所河流的上源了。往南走了二十五里,才有一個(gè)村落,叫羊街子,西部的山到這里才分開,形成峽谷;峽谷兩邊是層層疊疊的山巒,其緊湊的排列中又有陡峭的警溝。順著峽谷進(jìn)去,是去果渡木朗,并且是從尋甸府去武定府的小路。原來西部的大山,往北走向的一支脈,從西南往東北橫列,聳起屏障般的山峰最為高大,如同層層車蓋向上簇?fù)?;往南走向的一支脈,也是從西南往東北橫列,但排排的峰巒逐漸下降,如同布慢向外斜掛;山勢雖然北部高、南部低,而山脈走向其實(shí)是從南部往北部重疊,而且其中有一道陡峭的草木叢生的警溝,為通往山上的孔道,這是果馬山;而往南往北的河流從這里分界。羊街子的居民住宅較多。又有牛街子,位于果馬溪西邊的大山下,和羊街子一樣是果馬溪兩岸邊的集市,兩處都是木密所分兵屯守的地方。大致從花臀哨往南,一直到這里才傍靠河水而有田地。此時(shí)正是下午,詢問前面路途中能住宿的地方,說一定要到狗街子,狗街子距離羊街子還有三十里路,恐怕來不及走到。路上的人都勸說不要再走,于是就留在羊街子。住進(jìn)旅店,起草了幾則日記。將近傍晚時(shí),忽然出現(xiàn)下雨的意向,半夜聽見嘩嘩的雨聲。

  二十六日早晨起床,吃過飯后,雨沒有要停的趨勢,北風(fēng)刮得天氣特別寒冷。等了很長時(shí)間,實(shí)在等不住了才出發(fā)。只見平緩的山坡遍布隴岡,把山岡分成東西兩邊,道路從中往南走,云霧四處彌漫,兩邊的山脈無邊無際、無法看清,而寒風(fēng)從背后挾帶著雨刮過來,像針刺骨,兩臂都凍僵了,痛得難以忍受,傘支撐不住。走了十里,逐漸往南下,有溪流從東往西流,道路兩旁開始出現(xiàn)一塊塊的田地。大概羊街子雖然有田地,因?yàn)橄靼课鬟叺纳矫},田地和道路還各自分在東西兩邊。渡過溪流往南走,又上坡,二里,有一個(gè)很大的村落,位于道路右面,名間易屯。又往北走一里半,南面的山岡從東邊堯林山直直分出往西延伸,西邊抵達(dá)果馬山南端之下,與果馬山隔著溪水相對(duì),中間只留下一條間隙,放任果馬溪往南流去;果馬溪東岸的山,因溪流阻擋而不能往前延伸,于是轉(zhuǎn)北溯流延伸,形成繞臂形狀的走向。還有一個(gè)村落靠在繞臂狀的山脈中,在東邊正對(duì)著道路,詢間當(dāng)?shù)厝?,是果馬村。從這里就登上南面的山岡,在岡嶺上平走二里,這是尋甸府和云南府的分水嶺。原來這嶺雖然不算很高,但從南部一直橫貫、和西部的山峰聚合,大約有十余里長,橫著的如同門坎,平平的像堵墻,北部屬于尋甸府,南部屬于嵩明州,是以這嶺脊區(qū)分。稍微往南,道路左邊的山峰頂上有兩層佛寺,從松影中露出來,這時(shí)雨大風(fēng)冷,急忙朝著佛寺奔去。佛寺的前門朝南開,但門緊閉不能進(jìn)入。從東邊的側(cè)門進(jìn)去,一位老僧人在東邊的側(cè)房中烤火,見到客人一點(diǎn)禮儀都不講。我拜佛后出來,準(zhǔn)備離開這里,,個(gè)做飯的下等僧人〔法號(hào)叫德聞?!吵鰜硗炝粑铱净?。柴潮濕,點(diǎn)不燃,遍地找枯樹枝來燒火,我就著火烤濕衣服,身體才恢復(fù)過來,煮栗子,燒茶水吃后,腸胃才轉(zhuǎn)暖。我還將另外帶著的飯借滾燙的茶水吃了,時(shí)間已過了正午。

  斷斷續(xù)續(xù)的雨漸漸停了,于是往南下坡。三里,來到坡腳,是楊林所海子西邊的山塢。這里離山很遠(yuǎn),地勢十分開闊,西部是嵩明州背后各道山脈的主峰,東部是羅峰公館背后的分支山脈,為翠峰山的起始山脊;東西相對(duì),夾成大山谷,湖泊聚匯于其中;山谷南部的楊林所城具有軍事要鎮(zhèn)的地位,山谷北部堯林山控制著河口。湖泊東邊是大路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湖泊西邊是去嵩明州要走的地段,但這里竹林樹木逐漸茂密起來,反而沒有空處可以遠(yuǎn)眺。大路往東南走,是去狗街子的路;岔路直直地往南走,是去嵩明州的路。當(dāng)時(shí)我聽說有個(gè)南京的僧人,住在狗街子到青明之間的大路途中,地名叫大一半村,想去拜訪他,然后再到嵩明州。于是順著岔路下到長滿竹子的坑中、,走‘里,有條大溪流從西北方繞著往東流,這就是果馬溪順著西部山脈流出峽谷,到這里放開后轉(zhuǎn)向東流的河段。木橋橫跨在石袱上,石袱一共三塊,木橋分三段橫跨在上面而到達(dá)河西岸,橋下的水大致與新橋石幢河不相上下。過橋后,便是伸向遠(yuǎn)方的平整田地,村莊環(huán)繞錯(cuò)落,往西南一直走,六里到嵩明州。從田埂上往東南,沿著小路走了二里,經(jīng)過小‘半村。又走一里,有條大路從東北伸向西南,這是從狗街子去嵩明州的路,路的北面就是大一半村,路的南面財(cái)是玉皇閣。進(jìn)大一半村去拜訪南京法師,知法師已暫時(shí)住到州城的某個(gè)寺廟?!卜◣煹耐降墚?dāng)初和我說過此事,我后來就忘了。南京法師的法號(hào)叫金山?!澄覐拇笠话氪宄鰜砭晚槾舐纷撸髂先ブ莩?。二里,又有一股溪水從西往東流,其水量比果馬溪的一半還小一,但流速較急,一座石拱橋橫跨水面。過橋后往西南走,爛泥深陷得特別厲害。從上翠峰山走小路以來,雖然是久雨之后,卻免掉了陷入泥濘的痛苦,因?yàn)樯介g小路行人稀少。一上大路,就每走一步都很艱難,所謂的“蜀道”不在重重懸崖中,卻在康莊大道上。像這樣艱難地又走了三里,一直抵達(dá)西邊山下,再轉(zhuǎn)往西南走,又一里就進(jìn)入嵩明州城的北門,稍微轉(zhuǎn)東后再往南走,在州衙前的旅舍留宿。去詢問南京僧人,忘記了是哪一個(gè)寺廟,沒有地方尋找了

  二十七日陰云重重密布,雖然沒有下雨,沒有起霧,但街道仍然潮濕,難以行走。我抱膝而坐,不打算下樓,寫信給代理知州張州同,他拒絕不收;又寫一張名片投送管州目,他雖然收下卻不立即答復(fù)。早先,嵩明州的知州是我家鄉(xiāng)的鈕國藩,〔武進(jìn)縣的舉人?!澄覄偟皆颇希堰w升為饒州別駕,此時(shí)往東去就任將近一個(gè)月了。州中的兩位副職都是南京人,所以我寫信向他們借錢,而張州同竟如此不講情理,我于是后悔因窮困而寄希望于他們的笨拙行為了。這天買到一只野鴨,烹煮來作為食物。

  二十八日早晨起床,云層仍然十分濃密,只是東方已經(jīng)亮開了。我讓旅舍主婦準(zhǔn)備飲食,顧仆去等候管州目的回信。我于是順州署西邊,踩著潮濕的小路,往北走到城隆廟,城隆廟東面是察院。從正中往北登幾級(jí)臺(tái)階上山,右邊是文廟,左邊是明倫堂、尊經(jīng)閣。登上尊經(jīng)閣,天色非常晴朗,四周的山峰完全顯露出來,才清楚地看見滿湖的水就位于尊經(jīng)閣前方。這個(gè)湖泊由嵩明州和楊林所共同享有,就是《一統(tǒng)志》所記載的嘉利澤了,其水來源于果馬山流出的龍巨江以及白馬廟溪,然后往東北流到河口,是北盤江的源頭。順著中間的路再往上走,到文廟背后的窄街、然后往西進(jìn)去,和文廟前后并列對(duì)峙的是宗鏡寺?!沧阽R寺修建于唐代天佑年間(904一907)?!乘聫R古樸而且十分空寂,座落在蛇山頂上,蛇山現(xiàn)在稱為黃龍山。山小但山上的石頭棱角分明,是彌雄山往東延伸的山脈,到這里聳起,而且像錐子一樣峙立在州中,州城環(huán)繞著這座山,它是州署的后山?!采缴蠌那靶↑S蛇多,所以現(xiàn)在用黃龍命名?!车巧线@座山,則嵩明一州的形勢,全部收在眼里了。

  嵩明州原來叫嵩盟?!兑唤y(tǒng)志》記載,州署南面有盟蠻臺(tái)舊址,是從前漢人和烏蠻、白蠻會(huì)盟的地方,而現(xiàn)在改稱嵩明了。嵩明州城也是靠山斜繞,城門都不正,城門座向和尋甸府城相似。

  從嵩明州的正北面順著大山谷口往里走,一整天就到普岸、嚴(yán)章,普岸、嚴(yán)章位于尋甸府西部邊境,正南面隔著嘉利一澤,與羅峰公館相對(duì),是楊林所的北部邊境;正東面是堯林山,堯林山位于河口的北面,是下游的中流砒柱;正西面翻過山嶺,是原來的邵甸縣。邵甸縣北面的梁王山,是主峰山脈分支的地方,統(tǒng)領(lǐng)著眾多的山脈,是嵩明州的西部邊境,也是嵩明州與尋甸府、富民、昆明的分界。

  嵩明州中部湖水環(huán)繞,土地沃美。嵩明州西面的邵甸,南面的楊林所也是土地肥沃,兩地從前都設(shè)縣,而現(xiàn)在都免除了。楊林位于大路邊,現(xiàn)在還有所設(shè)在那里。

  從崇鏡寺出來便下山,返回旅店吃飯,但管州目的回音沒到。我于是拄著拐杖從南門出城,轉(zhuǎn)往西走,半里來到一座塔下,大路往東南向楊林所伸去,此時(shí)我打算從兔兒關(guān)走,于是往西南行。走了一里,有人在后面追趕呼叫,是管州目在回帖時(shí)備了財(cái)物送我,命令差役追到這里,而財(cái)物還放在旅店中。于是讓顧仆返回去取財(cái)物,我從小路往北去法界寺等他。法界寺位于城西北五里處,那里也是彌雄山向東延伸的支脈,突起為高大的山峰。去法界寺的路應(yīng)當(dāng)從西門出城,我不時(shí)地穿越岡隴,往下經(jīng)過一道竹林遍布的山塢,走二里就往北上山。順著坡繞著階梯往上走,二里,越過一道往東延伸的山梁,看到北塢中有一座山,從最高處往低處下垂,而佛殿廟宇層層疊起,一直從峰頂往下伸去。有順塢中繞著山坳走的路,也有直達(dá)山頂?shù)穆?,我于是就直登山頂,攀登一里到達(dá)。往西看山峰背后,下面有重疊的溝壑,溝壑西北遠(yuǎn)處有座最高的山峰,像背靠屏風(fēng)朝見群臣的帝王一樣率領(lǐng)群山,群山簇?fù)憝h(huán)列在它的周圍,看起來離得很近,開始我以為是嵩明州的最高峰,卻不知道原來它就是梁王山的東面。轉(zhuǎn)向東,峰頂最高處有元帝殿,殿門朝東開。我進(jìn)殿叩拜完畢,詢間所聽說的南京法師,仍然沒有找到。在這之前我在城中的寺觀里尋訪而沒有找到,有在法界寺的說法,所以我又繞路來法界寺,而哪里想到最終沒有一個(gè)人知道法師的蹤跡呢。從元帝殿前往東下,走過很陡的臺(tái)階。半里來到玉虛殿,殿門也是朝東,仍然是道教的廟宇,兩旁陡峭的山著環(huán)繞聚合,環(huán)境非常幽靜。再往下走,到天王殿。從天王殿出來又往下走半里,有一座寺庵位于陡岡之中,茂密的竹子掩映庵門,兩股泉水夾在山谷中,幽靜美好??上н@些廟宇都是關(guān)門閉戶,沒有一個(gè)僧人在。又往下走,才是法界寺的正殿。我先進(jìn)到正殿背后的高臺(tái)上面,其殿很整齊,有人在殿中讀書,但主持的僧人仍然不在。于是從高臺(tái)下去,到正殿里拜佛。剛剛拜完,顧仆就從塢中上來了。東側(cè)的房中有僧人出來迎接,詢問后知道南京法師不曾來到法界寺。而抬頭觀看天色,還能走三十多里,于是向僧人詢問道路,改從往北去邵甸的路走。因?yàn)閺臈盍炙呤谴舐罚钔?,因而繞路;從兔兒關(guān)走是正中的路,最近而且平坦;從邵甸走是北邊的路,則靠近梁王山,最偏僻而且險(xiǎn)阻難走。當(dāng)時(shí)我想觀看梁王山率領(lǐng)群山的氣勢,就選擇走北道。

  從法界寺前面往西南轉(zhuǎn)進(jìn)遍布竹林的山魯中,順著山坳往南走,一里,往東南翻過岡,走到先前過來的路上,于是往南下山。一里抵達(dá)山下,有道山塢從西北延伸過來,就是剛才從嶺頭往下看到的第一層重疊溝壑。順山塢南部橫穿過去然后往西南走,二里,經(jīng)過一個(gè)村子,村南才有連接不斷的畦田。跟著田埂往南下,在畦田中往西走一里多,看到北岡垂到底部的地方,石崖并列眾多,其東面有個(gè)村子靠在岡上,叫靈云山;西面有間供奉神靈的房屋,面臨溝壑,叫白馬廟。白馬廟西部有道山塢,沿著北面的山環(huán)繞過來而形成峽谷,有條大溪流從峽谷中往東流出去,是剛才在山頂遠(yuǎn)看的第二層溝壑。其壑西南端,才靠近遠(yuǎn)處梁王山最高的山峰下面。大概梁王山東部突起,高聳入云,北部分出一支脈,往東垂下去為靈云峰,是白馬廟背靠的山;再往北分出一支脈,往東聳立為法界寺所坐落的山,法界寺北部的溝壑雖然夾在梁王山對(duì)面,而靈云峰其實(shí)位于中部,所以梁王山東麓縈繞的溪流,都是從這里流出去的。這溪流和東山的巨龍江相似,東西兩邊距離州城的遠(yuǎn)近也相似。溪流上沒有橋,淌水過去,立即往西上坡。當(dāng)初我多次問過路上遇到的人,說渡過溪流就往西走,一定得住在大大村,從大大村往東走,都是層疊的山岡和陡峭的山嶺,四周沒有村莊民居。我間:“距離大大村有多少里路?'’回答說:“三十里?!蔽姨ь^看天色,估計(jì)已經(jīng)趕不到了,而當(dāng)?shù)厝苏f不礙事,急行可以趕到。又問,都這樣說。于是急急忙忙朝著坡上走,一里,有背著東西過來的人,我又向他問路,他說:“來不及了。不如返回去住下作明天早走的打算?!蔽腋刈撸匀惶仕^溪,進(jìn)入白馬廟。廟很破敗,不能寄宿。于是往東經(jīng)過并列著的眾多石崖,順著村子后面走,去靈云山僧人那里求宿。住宿的廟宇叫梵虛,僧人雖然不懂坐禪誦經(jīng),但接待客人很有禮貌,我們得以在廟中安睡。

  二十九日早晨起來,碧空如洗。急忙吃飯。仍舊走半里淌水過溪,攀登西坡往上走。曲曲折折地走了五里,翻越岡脊,往東看嘉利澤,仍然在腳下;往西看梁王山最高峰,反而被近處的支脈所擋而不能看到,估計(jì)支脈的位置,正處在梁王山最高峰的東邊,這里是支脈的分支山岡了。岡頭上有很多下陷的坑穴,干的坑穴形成普井,積聚著水的形成天池。稍往西北繞岡走一里,又往西南下。一里,穿過中洼地的底部,又往西北上,在山南面的嶺坡上行走。二里,又往西南下到塢中。這山塢從西北高峰的夾縫中伸來,塢中有股泉水流得很急,順著山塢西邊的山崖往東墜落下去,這是梁王山東南邊的溪流。有條岔路直直從山塢以外的東南邊伸過來,直直往西北梁王山東側(cè)伸過去,這是從楊林所去普岸、嚴(yán)章的小路,我橫穿小路往西走。半里,渡過西邊的急流,又往西北攀著岡往上走,很陡。一里,爬到峰頭,已經(jīng)正正地處在梁王山的南面了。往西在嶺頭平平地走,一里,又往西下半里,塢中有條小溪,仍然是往東南流。一里穿出山塢,又往西上,翻過山嶺。半里,又下。其嶺南面、北面都高高聳起,高峰夾著它,水流已經(jīng)往西南流,我以為越過嶺脊了,順著嶺下一里,在峽谷中行走。轉(zhuǎn)向南走一里,又有水流從西北流來,同樣落到溝壑中往東流進(jìn)嘉利澤,才知道先前翻過的、夾在高峰之中的嶺脊,仍然是梁王山往南走向的余支脈。渡過水流,又往西北攀登陡峰而上,一里半,抵達(dá)峰頂,于是就處在梁王山的西南邊了、這座山峰的西南部和南邊延伸過來的主峰山脈之間,又夾著往東北伸到嘉利澤的坑;這座山峰的東北部和梁王山主峰之間,也環(huán)繞著往東延伸到嘉利澤的山谷。從山梁上平平往西走,一里多,走出西坳。半里,才看見從南邊山延伸來的山脈,順著這道山梁的西北部延伸下去,低伏之后又聳起,矗立為高大的梁王山。梁王山,考查志書沒有這一名稱,我過去從楊林所西面攀登主峰山梁,詢問后而知道有梁王山了,說位于邵甸東北,所以我取道邵甸而再次走到這里,正是打算弄清楚梁王山各分支山脈劃分水道源流的情況。而志書雖然沒有記載梁王山名,但書中則注釋盤龍江道:“發(fā)源于原邵甸縣的東山、西山?!蹦敲淳椭该髁和跎绞菛|山了。其注釋東葛勒山,廁說:“位于邵甸縣西北,山高三十里,是南中地區(qū)的名山,遠(yuǎn)處近處的各座山峰,沒有比它高的。,'N仔么所謂三十里高的說法,又指明梁王山是東葛勒山了。只是當(dāng)?shù)厝瞬皇煜ぴ瓉淼纳矫?,因?yàn)榱和踉谄漤斏习矤I扎寨,于是就叫梁王山。志書沒有梁王山名,不見得就沒有東葛勒山名。它的山脈從徽江府的羅藏山東北一直伸到宜良縣,分往東北走向的一支,是翠峰山脈;往西北走向的主峰山脈,經(jīng)過楊林所西部的山嶺,就往北延伸到兔兒關(guān),再往北延伸到這里而高聳為梁王山,橫貫在邵甸北部,其東西兩端同時(shí)聳起,東邊伸下去瀕臨于白馬溪之西,西邊伸下去瀕臨于牧養(yǎng)澗之東。從西邊繞向西南,形成分支山脈,是文殊商山所延伸的山脈;從東邊走向東北,形成主支山脈,是果馬山脊、月狐山脊所延伸的山脈。西邊的山脈曲折環(huán)抱,而盤龍江的上源,從其中通向滇池;東邊的山脈橫列兩層,而嘉利澤的支流,從其中匯入北盤江;梁王山和羅藏山雄偉地南北對(duì)峙,因而一起稱作梁王山是適宜的。越過山梁,漸漸往西下坡,往西俯視狹塢中的盤窩,全都是稠密的莊稼,非常茂盛,不像山梁東面全都是層層的山岡和荒石。一道坡往西垂下狹塢中,坡上都是石頭斜躺著。從坡上走,二里,才隨著坡往下走。一里來到塢中,有條小溪從東南山塢中流來,渡過小溪往西走。又半里,有個(gè)村莊位于南面山下,房屋都是瓦頂竹門,是山間民居中最幽雅而整齊的村莊,名大大村。這里是朝東西敞開的山塢,梁王山西南面的水,從山塢北面往西流;我剛才所渡過的南邊塢中流出的水,橫穿此塢而跟隨往西流。半里,走到大大村西面,又有南北走向的山塢,有條小河從南邊流來,經(jīng)過西岡下,往北匯合到東塢的河流中,一齊往西北穿過峽谷后往下墜落,應(yīng)當(dāng)是向西流出邵甸北面。道路越過南邊流來的小河,就往西南上坡。繞著坡往上走,大約一里多,翻越坡頂。又往西下半里,往西南渡過溪流;這條溪流好像是往南流。一里,又往西翻越坡脊,平平地在坡上行走。又一里多,才看到十分開闊的西塢。其塢從北往南走向,兩邊離得很遠(yuǎn),而環(huán)繞山塢的群峰也更密,塢中長滿茂盛的莊稼,村莊星羅棋布,而溪流僅僅猶如飄帶,斷斷續(xù)續(xù)在塢中流過。于是從坡頂很快下到塢西的山麓,半里來到塢中。有個(gè)村莊靠著山麓西邊,名甸頭村,是邵甸縣的舊址。這個(gè)村莊還位于塢中偏東;山塢北邊有座山峰正正的直立,山峰上也有村子。這片山塢距離嵩明州四十里,在重重山巒中間,另外開辟了一塊天地。山塢正北面是橫列的梁王山主峰山脈背后,東部是主峰往北延伸的山脈,西部是往南環(huán)繞的分支山脈。山塢西北部的道路經(jīng)過的地方,有塊很平的山坳,是去牧漾的通道;東北部順著梁王山東邊往北走,通往普岸、嚴(yán)章;往西翻越山嶺,通往富民縣;往東翻越山嶺,是我來時(shí)的路;而往南山塢延伸得最遠(yuǎn),北邊起自甸頭,十里到甸尾。山塢中的河水,往南流到甸尾,轉(zhuǎn)向西南流去,道路也越過山往西走,就是嵩明州與昆明的分界。

  我來到甸頭村后,就順著東邊的山麓往南走。一里,有二潭水積聚在東邊山下,兩個(gè)水潭南北并列,中間只有一尺多寬的堤岸橫隔著,堤岸中部開通一條間隙,水從北潭注入南潭中,潭面不到兩丈寬,但深不可測,東靠石崖,西臨大路,而潭南面有座祭龍的神廟?!蔡吨械聂~有三四尺長,自由地在潭中浮游。水潭小而魚大,而且不敢捕撈,認(rèn)為是神物?!车轭^的河水,從北往南順大路西邊流;潭中的水從潭里溢出后向南順大路東邊流,不久路兩邊的水都流到山塢西麓,匯合起來往南流去。大路是沿著山塢東麓,與河流相望而朝南走。在山塢中多次經(jīng)過村落。八里,有條小溪從東邊峽谷流出,往西流入西麓的大河里,過小溪。往南走二里,甸尾村橫著坐落在山塢南面的坡上。有條岔道直直往南走,十里到兔兒關(guān);正路則從甸尾村往西走。一里多,直接抵達(dá)西麓,有座石橋橫跨在邵甸河上。過橋,于是順著西麓往南走。半里,河水從西南方繞著山谷流進(jìn)山,道路朝西北越過嶺。一里,登上嶺頭。一里,下到嶺西邊的塢中,路又轉(zhuǎn)朝西南走,邵甸河還在東南邊的峽谷中,看不到了。原來山塢東部的主峰山脈,南端起自宜良,經(jīng)過楊林所西部的山嶺后往北延伸,一過兔兒關(guān),其往西延伸出去的山峰聳立為五龍山,于是夾著匯流塘水而延伸到松花壩;再往北延伸,經(jīng)過甸尾村東部,其峰聳立為祭鬼山,于是夾著邵甸之水往西流入?yún)R流塘。從這里又往西越過塢脊,四里,順著塢往西下。一里,又有一股水從北邊峽谷流來,水上有橋橫跨,水勢稍微小于甸尾橋下的水。有個(gè)村莊坐落在橋西面,這是小河口,就是牧漾水往南流到這里后與邵甸之水匯合,然后流向匯流塘的那條水。過了小河口村,又往西南上嶺,環(huán)繞著山坡走了七里,途中有下洼的小穴。緊接著,山路陡下峽谷中,有條小河從西北峽谷中流來,渡過小河,有個(gè)較大的村莊。村莊的南部,則是邵甸的水已經(jīng)和小河口水匯合,往西流過峽谷,流到這里又折向南流進(jìn)峽谷,這就是匯流塘,曲折盤繞的形勢可以想見。從這里開始路從匯流塘西岸順著水流進(jìn)入峽谷,這座峽谷很陡,兩旁青山聳列,中間流過一條河,道路也跟水流走,落日的余輝從西邊斜照進(jìn)來,山谷幽深看不見日影。曲曲折折走了四里,有幾家人傍靠在河流北岸,這是三家村。進(jìn)村投宿而沒有人家接納。大概這時(shí)剛剛聞知阿迷州叛亂,省里戒嚴(yán),所以昆明地區(qū)的各個(gè)村莊,都以小路邊不方便住宿為借口拒絕投宿。我強(qiáng)求一家的主人,很久,池才為我升火做飯,開門讓我就寢。

  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觀境圖,出門,左有肆,中二儒冠者,問《圖》、《志》,以有版可刷對(duì)。余辭以不能待。已而曰:“有一刷而未釘者,在城外家中。”索錢四百,余予之過半。既又曰:“須候明晨乃得?!庇嗖坏靡?,姑候之。

  聞八景中有“北溪寒洞”在東門外北山之下,北溪水所從出也,因獨(dú)步往探之。遍詢土人,莫有識(shí)者,遂還。步城內(nèi)后街,入儒學(xué)城隍諸廟。下午還寓作記。是日晴而有風(fēng)。城中市肆,與廣西府相似。賣栗者,以火炙而賣之。

  二十五日晨起,往索《志》。其人初謂二本,既而以未釘者來,止得上冊,而仍少其半。

  余略觀之,知其不全,考所謂阿交合溪之下流,所載亦正與《一統(tǒng)志》同,惟新增所謂鳳梧山、雙龍?zhí)吨惗?。乃畀還之,索其原價(jià)。遂飯而行。

  出西門,即上西山,峻甚。五里,逶迤躡其頂,則猶非大龍之脊也。其脊尚隔一塢,西南自果馬山環(huán)界而北,乃東度而為月狐,從其北度之坳,又南走一支。橫障于東,即此山也。

  《志》稱為隱毒山,謂山下有泉為隱毒泉。

  蓋是山之西,與老龍夾而中洼,內(nèi)成海子,較南海子頗長而深;是山之東,有泉二派,一出于北,今名為北溪。

  一出于南,(脫數(shù)字)而是山實(shí)南北俱屬于大脊焉。由其西向西南下,二里抵塢中,有小坑潴污流,不甚大也。

  西陟塢一里半,草房數(shù)間,倚南坡上,為黑土坡哨。前有岐,西北由塢中行,為潘、金、魏所道;西南上坡為正道。余乃陟坡一里,復(fù)南逾其岡,岡頭多眢井中陷,草莽翳之,或有聞水聲潺潺者。越岡南行二里余,乃下坡。遂與西海子遇;其水澄碧深泓,直漱東山之麓。路既南臨水湄,遂東折而循山麓行。

  南向二里,見其水汪汪北轉(zhuǎn),環(huán)所逾眢井之岡,南抵海岡,東逼山麓,而西瀕所聚焉。蓋惟西北二面,大脊環(huán)抱,可因泉為田,而三所屯托之,所謂潘所、金所、魏所也。

  乃土官三姓。

  三所在海子西,與余所循山麓,隔水相望。是水一名清海子,一謂之車湖,水瀕山麓,清澈可愛,然涸時(shí)中有淺處,可徑而南也。

  今諸山岡支瞰其間,湖水紆折回抱,不啻數(shù)十里。

  《一統(tǒng)志》謂四圍皆山者是;謂周廣四里,則不止焉,想從其涸時(shí)言也。又南一里,東逾一瞰水之岡,又陟漱水之坡,南向一里,海子南盡,遂西南逾岡而行。岡不甚峻,而橫界于東西兩界之間,皆廣坡漫衍。由其上南行四里,稍南下,忽聞水聲,已有細(xì)流自岡西峽墜溝而南矣。有數(shù)家在西山下,曰花箐哨。始知其岡自西界老脊度脈,而東峙為東界,北走而連屬于鳳梧之西坳,是為隱毒山,中環(huán)大洼,而清海子潴焉;南走綿聳于河口之北崖,是為堯林山,前挾交溪,而果馬水入焉。不陟此岡,不知此脈乃由此也。于是隨水南行,皆兩界中之坂隴,或涉西委之水,或逾西垂之坡,升降俱不甚高深,而土衍不能受水,皆不成畦。然東山逶迤而不峻,西山崇列而最雄,路稍近東山,而水悉溯西山而南焉,則花箐諸流之下泄于果馬溪者,又楊林之源矣。南行二十五里,始有聚落,曰羊街子,其西界山至是始開峽,重巒兩疊,湊列中有懸箐焉。由此而入。是為果渡木朗,乃尋甸走武定之間道。蓋西界大山,北向一支,自西南橫列東北,起嶂最高,如重蓋上擁;南向一支,亦自西南橫列東北,排巒稍殺,如外幔斜騫,雖北高南下,而其脈實(shí)自南而北疊,而中懸一箐為叢薄,為中通之隙焉,是曰果馬山;而南北之水由此分矣。羊街子居廬頗聚。又有牛街子,在果馬溪西大山下,與羊街子皆夾水之市,皆木密所分屯于此者。蓋花箐而南,至此始傍水為塍耳。時(shí)方下午,問前途宿所,必狗街子,去此尚三十里??中胁荒芗?,途人皆勸止,遂停憩逆旅,草記數(shù)則。薄暮,雨意忽動(dòng),中夜聞潺潺聲。

  二十六日晨起,飯后,雨勢不止,北風(fēng)釀寒殊甚。

  待久之,不得已而行。但平坡漫隴,界東西兩界中,路從中而南,云氣充寒,兩山漫不可見,而寒風(fēng)從后擁雨而來,傘不能支,寒砭風(fēng)刺,兩臂僵凍,痛不可忍。十里,稍南下,有流自東注于西,始得夾路田畦,蓋羊街雖有田畦,以溪傍西山,田與路猶東西各別耳。渡溪南,復(fù)上坡,二里,有聚落頗盛,在路右,曰間易屯。又北一里半,南岡東自堯林山直界而西,西抵果馬南山下,與果馬夾溪相對(duì),中止留一隙,縱果馬溪南去;溪岸之東山,阻溪不能前,遂北轉(zhuǎn)溯流作環(huán)臂狀。又有村落倚所環(huán)臂中,東與行路相向,詢之土人,曰果馬村。從此遂上南岡,平行岡嶺二里,是為尋甸、云南之界。

  蓋其嶺雖不甚崇,自南界橫亙直湊西峰,約十余里,橫若門閾,平若堵墻,北屬尋甸,南屬嵩明,由此脊分焉。稍南,路左峰頂有庵二重,在松影中,時(shí)雨急風(fēng)寒,急趨就之。前門南向,閉莫可入。從東側(cè)門入,一老僧從東廡下煨?,见客殊不为礼。礼辐佊zブ?,一牐缦律?,號(hào)德聞。出留就火。

  薪不能燃,遍覓枯槎焙之,就炙濕衣,體始復(fù)蘇;煨栗瀹茶,腸始回溫。余更以所攜飯乘沸茶食之,已午過矣。

  零雨漸收,遂向南坡降。三里,抵坡下,即楊林海子之西塢也。其處遙山大開,西界即嵩明后諸老龍之脊,東界即羅峰公館后分支,為翠峰祖脊,相對(duì)夾成大壑,海子中匯焉;其南楊林所城當(dāng)鎖鑰,其北堯林山扼河口。

  海東為大道所經(jīng),海西為嵩明所履,但其處竹樹漸密,反不遑遠(yuǎn)眺。大道東南去,乃狗街子道;岐路直南去,為入州道。余時(shí)聞?dòng)心暇┥诠方肿又莩谴蟮乐?,地名大一半村者,欲往參之,然后入州。乃從岐道下竹坑間行,一里,有大溪自西北環(huán)而東注,即果馬溪之循西山出峽,至是放而東轉(zhuǎn)者。

  橫木梁跨石洑上,洑凡三砥,木三跨而達(dá)涯之西,其水蓋與新橋石幢河相伯仲者也。既度,即平疇遙達(dá),村落環(huán)錯(cuò),西南直行,六里而抵州。由塍中東南向,遵小徑行二里,過小一半村。

  又一里,有大路自東北走西南,是為狗街子入州之道,道之北即為大一半村,道之南即為玉皇閣。入訪南京師,已暫棲州城某寺。

  其徒初與余言,后遂忘之。南京僧號(hào)金山。余遂出從大道,西南入州。二里,又有溪自西而東向注,其水小于果馬之半而頗急,石卷橋跨之。越而西南行,濘陷殊甚。自翠峰小路來,雖久雨之后,而免陷淖之苦,以山徑行人少也。一入大路,遂舉步甚艱,所稱“蜀道”,不在重崖而在康莊如此。又三里直抵西山下,轉(zhuǎn)而西南,又一里而入嵩明之北門,稍轉(zhuǎn)東而南停于州前旅舍。問南京僧,忘其寺名,無從覓也。

  二十七日密云重布,雖不雨不霧,而街濕猶不可行。

  余抱膝不下樓,作書與署印州同張,拒不收;又以一刺投州目管,雖收而不即答。初是州使君為吾郡鈕國藩,武進(jìn)鄉(xiāng)薦。余初入滇,已遷饒州別駕,至是東其轅及月矣。二倅cuì古時(shí)稱副職皆南都人,余故以書為庚癸呼,乃張之扦戾牴lì牾而乖張乃爾,始悔彈鋏操竽之拙也。是日買得一野鳧fú野鴨,烹以為供。

  二十八日晨起,濃云猶郁勃,惟東方已開。余令肆婦具炊,顧仆候管倅回書。余乃由州署西,踐濕徑,北抵城隍廟,其東為察院。其中北向登山數(shù)級(jí),右為文廟,左為明倫堂、尊經(jīng)閣。登閣,天色大霽,四山盡出,始全見海子之水當(dāng)其前。

  是海子與楊林共之,即《統(tǒng)志》所云嘉利澤也,以果馬巨龍江及白馬廟溪之水為源,而東北出河口,為北盤江之源者也。由中路再上,抵文廟后夾衢西入,與文廟前后并峙者,是為宗鏡寺。

  寺建于唐天祐中。

  寺古而宏寂,踞蛇山之巔,今謂之黃龍山。山小而石骨棱棱,乃彌雄山東下之脈,起而中峙如錐,州城環(huán)之,為州治之后山者也。

  昔多小黃蛇,故今以黃嵩明舊名嵩盟。

  《一統(tǒng)志》言,州治南有盟蠻臺(tái)故址,昔漢人與烏、白蠻會(huì)盟之處,而今改為嵩明焉。州城亦因山斜繞,門俱不正,其向與尋甸相似。

  嵩明正北由大山峽口入,竟日而通普岸、嚴(yán)章,為尋甸西境;正南隔嘉利澤,與羅峰公館對(duì),為楊林北境;正東為堯林山,踞河口之北,為下流之砥柱;正西逾嶺,為舊邵甸縣。其北之梁王山,為老龍分支之處,領(lǐng)挈眾山,為本州西境,與尋甸、富民、昆明分界者也。

  嵩明中環(huán)海子,田澤沃美。其西之邵甸,南之楊林,皆奧壤也,昔皆為縣,而今省去。楊林當(dāng)大道,今猶存所焉。

  出寺下山,還飯于店,而管倅回音不至。余遂曳杖出南門,轉(zhuǎn)而西,半里抵塔下。大道東南由楊林去,余時(shí)欲由兔兒關(guān),乃西南行。一里,有追呼于后者,則管倅以回柬具程,命役追至,而程猶置旅寓中。因令顧仆返取,余從間道北向法界寺待之。法界寺者,在城西北五里,亦彌雄山東出之支,突為崇峰者也。路當(dāng)從西門出,余時(shí)截岡逾隴,下度一竹塢,二里而北上山。躡坡盤級(jí)而上,二里,逾一東下之脊,見北塢有山一支,自頂下垂,而殿宇重疊,直自峰頂與峰俱下。

  路有中盤坳中者,有直躡峰頂者,余乃竟躡其頂,一里及之。

  西望峰后,下有重壑,壑西北有遙巚最高,如負(fù)扆挈領(lǐng),擁列回環(huán),瞻之甚近,余初以為嵩明之冠,而不知其即梁王之東面也。

  轉(zhuǎn)而東,峰頭有元帝殿冠其頂,門東向。

  余入叩畢,問所謂南京師者,仍不得也。先是從城中寺觀覓之不得,有謂在法界者,故余復(fù)迂途至,而豈意終莫可蹤跡乎。由殿前東向下,歷級(jí)甚峻。半里得玉虛殿,亦東向,仍道宮也,兩旁危箐回合,其境甚幽。再下,出天王殿。又下半里,有一庵當(dāng)懸岡之中,深竹罨門,重泉夾谷,幽寂窈窕。

  惜皆閉戶,無一僧在。又下,始為法界正殿。先人殿后懸臺(tái)之上,其殿頗整,有讀書其中者,而主僧仍不在。乃下,禮佛正殿。甫畢,而顧仆亦從塢中上。東廡有僧出迎,詢知南京師未嘗至。而仰觀日色,尚可行三十余里,遂詢道于僧,更從北徑為邵甸行。蓋楊林為大道,最南而迂;兔兒為中道,最捷而坦;邵甸為北道,則近依梁王,最僻而險(xiǎn)。

  余時(shí)欲觀其挈領(lǐng)之勢,遂取道焉。

  由寺前西南轉(zhuǎn)竹箐中,隨坳而南,一里,逾東南岡,出向所來道,遂南下山。一里抵山下,有塢自西北來,即前嶺頭下瞰重壑之第一層也。由其南橫度而西南,二里,過一村,村南始畦塍相屬。隨塍南下,西行畦中一里余,望見北岡垂盡處,石崖駢沓,其東村廬倚岡上,為靈云山;西有神宇臨壑,是為白馬廟。神宇之西有塢,自北山回環(huán)而成峽,有大溪自峽中東注而出,即前嶺頭遙瞰之第二層也。

  其壑西南,始遙遇粱王最崇峰之下。

  蓋梁王東突,聳懸中霄,北分一支,東下為靈云峰,即白馬所倚;再北分一支,東峙為法界寺,法界北壑雖與梁王對(duì)夾,而靈云實(shí)中界焉,故梁王東麓之溪瀠注,俱從此出也。其流與東山之巨龍江相似,東西距州城遠(yuǎn)近亦相似也。溪無橋,涉之,即西上坡。始余屢訊途人,言渡溪而西,必宿大大村,村之東,皆層岡絕嶺,漫無村居。

  問:“去村若干里?”曰:“三十?!庇嘌鲆暼丈?,當(dāng)已不及,而土人言不妨,速行可至。再問皆然。遂急趨登坡,一里,有負(fù)載而來者,再問之,曰:“無及矣。不如返宿為明晨計(jì)?!庇嚯S之還,仍渡溪,入白馬廟。廟敝甚,不堪托宿。乃東過駢沓石崖,從村廬之后,問宿于靈云山僧。是庵名梵虛,僧雖不知禪誦,而接客有禮,得安寢焉。

  二十九日晨起,碧天如洗。亟飯。仍半里渡溪,躡西坡而上。迤邐五里,逾岡脊,東望嘉利澤,猶在足下;西瞰粱王絕頂,反為近支所隱不可見,計(jì)其處,正當(dāng)絕巚之東,此即其支岡也。岡頭多中陷之坎,枯者成眢井,潴者成天池。

  稍西北,盤岡一里,復(fù)西南下。一里,度中洼之底,復(fù)西北上,行山南嶺坡間。二里,復(fù)西南下塢中。其塢自西北崇峰夾中來,中有流泉頗急,循塢西崖東墜,此梁王山東南之流也。有歧路直自塢外東南來,直西北向梁王山東腋去,此楊林往普岸、嚴(yán)章徑,余交截之而西。半里,渡西涯急流,復(fù)西北躡岡上,頗峻。

  一里,躡峰頭,已正當(dāng)梁王山之南矣。

  西向平行嶺頭,一里,又西下半里,塢有小水,猶東南流也。

  一里徑塢,又西上逾嶺。半里,復(fù)下。其嶺南北俱起,崇峰夾之,水已西南行,余以為過脊矣,隨之下一里,行峽中。轉(zhuǎn)而南一里,又有水自西北來,同墜壑東注而下嘉利澤。始知前所過夾峰之脊,猶梁王南走之余支也。越水,復(fù)西北躡峻而上,一里半,抵峰頭,則當(dāng)梁王山之西南矣。是峰西南與南來老脊,又夾坑?xùn)|北下嘉利澤,是峰東北與梁王主峰,亦盤谷東下嘉利澤。從脊上平行而西,一里余,出西坳。半里,始見其脈自南山來者,從此脊之西北下,伏而再起,遂矗峙粱王焉。

  粱王山者,按《志》無其名,余向自楊林西登老脊,已問而知之,云在邵甸東北,故余取道再出于此,正欲晰其分支界水之源也。然《志》雖不名梁王,其注盤龍江則曰:“源自故邵甸縣之東山、西山?!眲t指此為東山矣。

  其注東葛勒山,則曰:“在邵甸縣西北,高三十里,為南中名山,遠(yuǎn)近諸峰,高無逾此?!眲t所謂三十里者,又指此為東葛勒山矣。但土人莫諳舊名,困梁王結(jié)寨其頂,遂以梁王名之。

  《志》無梁王名,未嘗無東葛勒名也。其脈自澂江府羅藏山東北至宜良,分支東北走者,為翠峰之支,正支西北走者,由楊林西嶺,而北度兔兒關(guān),又北度此而高聳梁王山,橫亙于邵甸之北,其東西兩角并聳,東垂下臨白馬溪之西,西垂下臨牧養(yǎng)澗之東。

  由西垂環(huán)而西南為分支,則文殊商山之脈所由衍也;由東垂走而東北為正支,則果馬、月狐之脊所自發(fā)也。西垂曲抱,而盤龍之源,遂浚滇海;東垂橫夾,而嘉利之派,遂匯北盤:宜其與羅藏雄對(duì)南北,而共稱梁王云。

  過脊,漸西降,西瞰夾塢盤窩,皆豐禾芃芃,不若脊東皆重岡荒磧也。一坡西垂夾塢中,上皆側(cè)石斜臥。從其上行,二里,始隨坡下墜。一里及塢,有小溪自東南塢中出,越之西行。又半里,有村聚南山下,皆瓦房竹扉,山居中之最幽而整者,是曰大大村。始東西開塢,梁王山西南之水,由塢北西注;余所越南塢之水,截塢而從之。

  半里,越村之西,又開為南北之塢,有小水自南來,經(jīng)西岡下,北合于東塢之水,同破西北峽而下墜,當(dāng)西出于邵甸之北者也。

  路越南來小水,遂西南上坡。盤坡而上,約里許,越其巔。又西下半里,西南涉溪;其溪似南流者。一里,又西逾坡脊,平行坡上。又一里余,始見西塢大開。其塢自北而南,辟夾甚遙,而環(huán)峰亦甚密,塢中豐禾云麗,村落星羅,而溪流猶僅如帶,若續(xù)若斷焉。于是陡降西麓,半里抵塢。有村倚麓西而廬,是曰甸頭村,即邵甸縣之故址也。是村猶偏于塢東;塢北有峰中垂,亦有聚廬其上。其地去嵩明州四十里,重巒中間,另辟函蓋。正北則梁王正脊亙列于后,東界即老脊之北走者,西界即分支之南環(huán)者。其西北度處,有坳頗平,是通牧漾;東北循梁王山東垂而北,是通普岸、嚴(yán)章;西逾嶺,通富民縣,東逾嶺,即所從來者;惟南塢最遠(yuǎn),北自甸頭,十里至甸尾。

  塢中之水,南至甸尾,折而西南去,路亦逾山而西,遂為嵩明、昆明之界焉。

  余既至甸頭村,即隨東麓南行。一里,有二潭潴東涯下,南北相并,中止有岸尺許橫隔之,岸中開一隙,水由北潭注南潭間,潭大不及二丈,而深不可測,東倚石崖,西瀕大道,而潭南則祀龍神廟在焉。

  潭中大魚三四尺,泛泛其中。

  潭小而魚大,且不敢捕,以為神物也。甸頭之水,自北來流于大道之西;潭中水自潭南溢,流大道之東,已而俱注于西界之麓,合而南去。路則由東界之麓,相望而南。塢中屢過村聚。八里,有小水自東峽出,西入于西麓大溪,逾之。南二里,則甸尾村橫踞甸南之坡。有岐直南十里,通兔兒關(guān);正路則由村西向行。一里余,直抵西界之麓,有石梁跨大溪上。逾梁,始隨西麓南行。

  半里,溪水由西南盤谷而入,路西北向逾嶺。一里,登嶺頭。

  一里,下嶺西塢中,路復(fù)轉(zhuǎn)西南行,大溪尚出東南峽中,不相見也。蓋其東老脊,南自宜良,經(jīng)楊林西嶺度而北,一經(jīng)兔兒關(guān),其西出之峰突為五龍山,則挾匯流塘之水而出松花壩者也;再北經(jīng)甸尾東,其峰突為祭鬼山,則挾邵甸之水而盤江考。

  西出匯流塘者也。于是又西越塢脊,四里,隨塢西下。一里,又有水自北峽來,有梁跨之,其勢少殺于甸尾橋下水。有村在梁之西,是為小河口,即牧漾之流,南經(jīng)此而與邵甸之水合,而出匯流塘者也。過村,又西南上嶺,盤折山坡者七里,中有下洼之窞。

  既而陡下峽中,有小水自西北峽來,渡之,村聚頗盛。村之南,則邵甸之水,已與小河口之流,合而西向出峽,至此復(fù)折而南入峽中,是為匯流塘,其瀠回之勢可想也。從此路由西岸隨流入峽,其峽甚逼,夾翠駢崖,中通一水,路亦隨之,落照西傾,窈不見影。曲折四里,有數(shù)家倚溪北岸,是為三家村。投宿不納。蓋是時(shí)新聞阿迷不順,省中戒嚴(yán),故昆明各村,俱以小路不便居停為辭。余強(qiáng)主一家,久之,乃為篝火炊粥,啟戶就榻焉。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5624.html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