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滕文公章句上第一節(jié)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節(jié)」原文
性善論是孟子關(guān)于人性的思想的一種論述,是指人之所以區(qū)別于禽獸而固有的基本特征。孟子認為具備仁義是人天生的稟賦,但是在人的本性中只是開端、萌芽,即善端,并不等于善的完成。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保持這種稟賦,所以他強調(diào)環(huán)境和教育在道德品質(zhì)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年成的好壞,職業(yè)的不同,周圍人們的影響,都對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起制約作用。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有無恒產(chǎn)(固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起決定作用。高于一般老百姓的士人,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觀的努力。如果珍惜人性固有的善端,志趣遠大,即使環(huán)境惡劣,也不能動搖一個人奮發(fā)向上的意志。相反,如果自暴自棄,人性就會喪失,把自己降低到禽獸的水平。孟子一方面要求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給人民提供一定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以便進一步誘導(dǎo)他們向善;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套“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以及盡心——知性——知天的修養(yǎng)方法,要求人們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后來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著名論點,即性惡論。認為“好利”、“疾惡”、“好聲色”是人的自然情欲,即人的天性。善的道德意識是后天人為加工的結(jié)果。他著有《性惡》等篇闡述這一論點。董仲舒用陰陽觀念來闡明人性的性質(zhì),區(qū)分貪、仁兩種人性。他還以仁性為性,貪性為情,含有性善情惡的思想傾向。唐代哲學(xué)家李翱在《復(fù)性書》中,明確提出性善情惡的觀點,認為“人之性皆善”,而“情者,性之邪也”。又說:“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動也,百姓溺之而不知其本者也?!毙陨剖翘熨x的,圣人能夠保持先天的本性,而不惑于情;普通百姓則為情所惑,喪失了原來的本性。性是純粹至善的,情是惑性、害性的。由此進而提出滅情復(fù)性,以成圣人的主張。宋代邵雍也有性善情惡的思想。他主張性是無私而清明的,情是偏蔽而昏暗的。性善情惡的觀點和佛教的心性學(xué)說相通,具有僧侶主義色彩,曾受到王安石等人的批評。東漢時期王充則明確提出性有善有惡,認為人性或善或惡,本性不可移易的人極少,大多數(shù)人是可善可惡或善惡混,他稱之為“中人”。他說:“夫中人之性,在所習(xí)焉。習(xí)善而為善,習(xí)惡而為惡也?!彼麖娬{(diào)環(huán)境教育對人性的決定作用,舉例說:“蓬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緇,不練自黑”,“夫人之性,猶蓬紗也,在所漸染而善惡變矣?!薄翱鬃拥茏悠呤剑匀吻湎嘀?。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一倍,教訓(xùn)之功而漸漬之力也”。王充的人性論亦有宿命論色彩。他認為善惡是氣稟決定的,“稟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也”,“人之善惡,共一元氣,氣有多少,故性有賢愚”。這是一種抽象的自然人性論。我們在這里不討論孰是孰非,只是要弄清楚孟子的思想。
孟子為了勸說滕文公,舉了三個例子,舉成覸的話是教人立志成人勇往直前,因為成覸是個勇士,什么都不害怕;舉顏淵的話是鼓勵人“亦若是”,勉人成性養(yǎng)善之仁,因為顏淵是學(xué)習(xí)圣賢的模范;舉公明儀的話是告誡滕文公要懂得做人的準則,因為公明儀師文王,信周公,懂法則。之所以舉這三個例子,就是想要還沒有當政的滕文公篤信力行學(xué)習(xí)圣賢,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以愛民的原則來治理國家,使雖然很小的滕國能成為一個善良友好的國家。然而為善去惡說起來容易,要想真正做到卻很難,所以孟子告誡滕文公,要象《尚書》上說的那樣,若是藥物不能使人頭暈眼花,那個病患是不能痊愈的。也就是說,要下猛藥,要用猛力,不可自卑于地狹位低,學(xué)習(xí)堯舜,方可成就一番事業(yè)。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fù)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鲀x曰:‘文王我?guī)熞?,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607.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血染紅箋,淚題錦句西湖豈憶相思苦
-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
-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 馬嘶人散后,秋風(fēng)換、故園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