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漢紀漢紀四十段譯
-
查閱典籍:《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漢紀漢紀四十」原文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 漢紀四十 漢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 [1]春,正月,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于除印綬,使中郎將任尚持節(jié)衛(wèi)護屯伊吾,如南單于故事?! 1]春季,正月,派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予北匈奴于除印信綬帶,命中郎將任尚持符節(jié)護衛(wèi),屯駐伊吾,一如南匈奴單于先例。 初,廬江周榮辟袁安府,安舉奏竇景及爭立北單于事,皆榮所具草,竇氏客太尉掾徐深惡之,脅榮曰:“子為袁公腹心之謀,排奏竇氏,竇氏悍士、刺客滿城中,謹備之矣!”榮曰:“榮,江淮孤生,得備宰士,縱為竇氏所害,誠所甘心!”因敕妻子:“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qū)區(qū)腐身覺悟朝廷?!薄 ‘?dāng)初,廬江人周榮在司徒袁安府中供職。袁安彈劾竇景和反對封立北匈奴單于等事所上的奏章,都由周榮起草。竇家的門客、太尉掾徐深為痛恨,他威脅周榮說:“您做袁公的心腹謀士,排斥彈劾竇家,竇家的壯士、刺客遍布京城,請好生防備吧!”周榮說:“我周榮是長江、淮河地區(qū)的一介孤單書生,有幸能在司徒府中任職,縱然被竇家所害,也確實心甘情愿!”于是他告誡妻子:“如果我突然遭遇飛來橫禍,不要收殮安葬,我希望借此區(qū)區(qū)遺軀使朝廷省悟。” [2]三月,癸丑,司徒袁安薨。 [2]三月癸丑(十四日),司徒袁安去世?! 3]閏月,丁丑,以太常丁鴻為司徒。 [3]閏三月丁丑(初九),將太常丁鴻任命為司徒?! 4]夏,四月,丙辰,竇憲還至京師?! 4]夏季,四月丙辰(十八日),竇憲回到京城洛陽?! 5]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丁鴻上疏曰:“昔諸呂擅權(quán),統(tǒng)嗣幾移;哀、平之末,廟不血食。故雖有周公之親而無其德,不得行其勢也。今大將軍雖欲敕身自約,不敢僭差;然而天下遠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辭、求通待報,雖奉符璽,受臺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數(shù)十日,背王室,向私門,此乃上威損,下權(quán)盛也。人道悖于下,效驗見于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禁微則易,救末則難;人莫不忽于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鏡也。夫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從橫。宜因大變,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5]六月戊戌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丁鴻上書說:“當(dāng)年呂氏家族專權(quán),皇統(tǒng)幾乎移位;哀帝、平帝末年,皇家宗廟祭祀中斷。所以,即便是像周公那樣的近親,如果其人沒有品德,也不能讓他得勢。如今大將軍竇憲雖然希望自我約束,不敢有所僭越等級,但天下遠近之人,全都對他誠惶誠恐地奉承聽命。新任命的刺史、二千石官員,要到竇家拜謁辭行,求通姓名,聽候答復(fù)。盡管已敬受皇上賜予的印信,接受過尚書臺的訓(xùn)令,也不敢就此離去。等待召見的時間,久的要長達數(shù)十天。背對朝廷,趨向私門,這是君王威望受損、臣下權(quán)勢過盛的表現(xiàn)。人間的倫常如果在下面被擾亂,天象就會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變化。盡管事有隱密,神靈也能洞察內(nèi)情,用天象示警,以告誡人間的君王。在災(zāi)禍之初,可以輕易地加以禁絕,而到了災(zāi)禍之末,則難以挽救。人們無不是因疏忽了微小的禍端,以致釀成了大禍。出于恩情而不忍教誨,由于仁義而不忍割愛,而事過之后,再看災(zāi)禍發(fā)生前的跡象,便昭如明鏡了。上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日、月、星三光不亮;君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大小官員橫行無道。應(yīng)當(dāng)趁著天象示警,改正朝政的失誤,以回報天意!” [6]丙辰,郡國十三地震?! 6]丙辰(十九日),有十三個郡和封國發(fā)生地震?! 7]旱,蝗?! 7]發(fā)生旱災(zāi)和蝗災(zāi)?! 8]竇氏父子兄弟并為卿、校,充滿朝廷,穰侯鄧疊、疊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共相交結(jié)。元、舉并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后,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其謀。是時,憲兄弟專權(quán),帝與內(nèi)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閹宦而已。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有心幾,不事豪黨,遂與眾定議誅憲,以憲在外,慮其為亂,忍而未發(fā);會憲與鄧疊皆還京師。時清河王慶,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將發(fā)其謀,欲得《外戚傳》,懼左右,不敢使,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nèi)之;又令慶傳語鄭眾,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宮,詔執(zhí)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wèi)南、北宮,閉城門,收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皆下獄死。遣謁者仆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與篤、景、皆就國。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 [8]竇氏父子兄弟同為九卿、校尉,遍布朝廷。穰侯鄧疊,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母親元,竇憲的女婿、射聲校尉郭舉,郭舉的父親、長樂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結(jié)在一起。其中元、郭舉都出入宮廷,而郭舉又得到竇太后的寵幸,他們便共同策劃殺害和帝。和帝暗中了解到他們的陰謀。當(dāng)時,竇憲兄弟掌握大權(quán),和帝與內(nèi)外臣僚無法親身接近,一同相處的只有宦官而已。和帝認為朝中大小官員無不依附竇憲,唯獨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慎機敏而有心計,不諂事竇氏集團,便同他密謀,決定殺掉竇憲。由于竇憲出征在外,怕他興兵作亂,所以暫且忍耐而未敢發(fā)動。恰在此刻,竇憲和鄧疊全都回到了京城。當(dāng)時清河王劉慶特別受到和帝的恩遇,經(jīng)常進入宮廷,留下住宿。和帝即將采取行動,想得《漢書·外戚傳》一閱。但他懼怕左右隨從之人,不敢讓他們?nèi)フ?,便命劉慶私下向千乘王劉伉借閱。夜里,和帝將劉慶單獨接入內(nèi)室。又命劉慶向鄭眾傳話,讓他搜集皇帝誅殺舅父的先例。六月庚申(二十三日),和帝臨幸北宮,下詔命令執(zhí)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lǐng)兵備戰(zhàn),駐守南宮和北宮;關(guān)閉城門,逮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將他們?nèi)克屯O(jiān)獄處死。并派謁者仆射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信綬帶,將他改封為冠軍侯,同竇篤、竇景、竇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國。和帝因竇太后的緣故,不愿正式處決竇憲,而為他選派嚴苛干練的封國宰相進行監(jiān)督。竇憲、竇篤、竇景到達封國以后,全都強迫命令自殺?! 〕?,河南尹張,數(shù)以正法繩治竇景,及竇氏敗,上疏曰:“方憲等寵貴,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憲受顧命之托,懷伊、呂之忠,至乃復(fù)比鄧夫人于文母,今嚴威既行,皆言當(dāng)死,不顧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見夏陽侯每存忠善,前與臣言,常有盡節(jié)之心,檢敕賓客,未嘗犯法。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今議者欲為選嚴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貸宥,以崇厚德。”帝感其言,由是獨得全。竇氏宗族賓客以憲為官者,皆免歸故郡?! ‘?dāng)初,河南尹張曾屢次依法制裁過竇景。及至竇氏家族敗亡,張上書說:“當(dāng)初竇憲等人受寵而身居顯貴的時候,群臣阿諛附從他們唯恐不及,都說竇憲接受先帝臨終顧命的囑托,懷有輔佐商湯之伊尹、輔佐周武王之呂尚的忠誠,甚至還將鄧疊的母親元比作周武王的母親文母。如今圣上的嚴厲詔命頒行以后,眾人又都說竇憲等人該當(dāng)處死,而不顧他們的前前后后,推究他們的真實思想。我看到夏陽侯竇一貫忠誠善良,他曾與我交談,經(jīng)常表露出為國盡節(jié)之心。他約束管教賓客,從未違犯法律。我聽說圣明君王之政,對于親屬的刑罰,原則上能夠赦免三次,可以過于寬厚,而不過于刻薄。如今有人建議為竇選派嚴厲干練的封國宰相,我擔(dān)心這樣會使竇遭到迫害,必不能保全性命而免去一死。應(yīng)只對竇予以寬大,以增厚恩德?!焙偷郾凰难赞o所感動,因此竇獨得保全。竇氏家族及其賓客,凡因竇憲的關(guān)系而當(dāng)官的,一律遭到罷免,被遣回原郡?! 〕?,班固奴嘗醉罵洛陽令種兢,兢因逮考竇氏賓客,收捕固,死獄中。固嘗著《漢書》,尚未就,詔固女弟曹壽妻昭踵而成之?! ‘?dāng)初,班固的奴仆曾因醉酒辱罵過洛陽令種兢。種兢便借著捉拿審訊竇家賓客的機會,逮捕了班固。班固死在獄中。班固曾編著《漢書》,當(dāng)時尚未完稿。和帝下詔,命班固的妹妹、曹壽的妻子班昭繼續(xù)撰寫,完成此書?! ∪A嶠論曰: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而不厭,信哉其能成名也!固譏司馬遷是非頗謬于圣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jié),否正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jié)甚矣! 華嶠論曰:班固記述史事,不偏激,不詆毀,不貶抑,不抬舉,豐富而不蕪雜,周詳而有系統(tǒng),令人一讀再讀,不知厭倦。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才得以成名。班固譏刺司馬遷所是所非頗違背圣人之道,然而他自己的議論,卻常常排斥死節(jié),否定公正剛直,而且不記述殺身成仁者的美德。如此看來,班固本人則是太輕仁義、賤守節(jié)了! [9]初,竇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漢中郡亦當(dāng)遣吏,戶曹李諫曰:“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德禮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碧毓糖仓荒苤梗埱笞孕?,許之。遂所在遲留以觀其變,行至扶風(fēng)而憲就國。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漢中太守獨不與焉。 [9]當(dāng)初,竇憲娶妻的時候,天下各郡各封國都致送賀禮。漢中郡也要派官員前去送禮,戶曹李勸諫太守說:“竇將軍身為皇后的親屬,不修養(yǎng)德禮,卻專權(quán)驕橫,他的危險敗亡之禍,馬上就要來臨。愿閣下一心效忠王室,不要與他來往。”但太守堅持要派人送禮,李不能阻止,就請求讓自己前去。太守應(yīng)允。李便隨處拖延停留,以觀察形勢變化。當(dāng)他走到扶風(fēng)時,竇氏家族傾覆。竇憲被遣送封國。凡與竇憲交往的官員,全都因罪免官,而漢中郡太守獨不在內(nèi)?! 〉圪n清河王慶奴婢、輿馬、錢帛、珍寶,充其第。慶或時不安,帝朝夕問訊,進膳藥,所以垂意甚備。慶亦小心恭孝,自以廢黜。尤畏事慎法,故能保其寵祿焉?! 『偷圪p賜清河王劉慶奴婢、車馬、錢帛、珍寶,裝滿他的府第。劉慶身體偶有不適,和帝就派人早晚探問,送去飲食和醫(yī)藥,垂顧關(guān)懷十分周到。而劉慶也小心謹慎而恭敬孝友,因自身曾遭廢黜,他特別怕事,唯恐觸犯法律,所以能夠保住恩寵和厚祿。 [10]帝除袁安子賞為郎,任隗子屯為步兵校尉,鄭眾遷大長秋。帝策勛班賞,眾每辭多受少,帝由是賢之,常與之議論政事,宦官用權(quán)自此始矣。 [10]和帝將袁安的兒子袁賞任命為郎,將任隗的兒子任屯任命為步兵校尉,將鄭眾擢升為大長秋。和帝論功行賞,鄭眾總是謙讓多而接受少。和帝因此認為鄭眾是位賢臣,常常同他一起討論政事。宦官掌權(quán),便從此開始了?! 11]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以竇氏黨策免,自殺?! 11]秋季,七月己丑(二十三日),太尉宋由被指控為竇氏黨羽,由和帝頒策罷免。宋由自殺。 [12]八月,辛亥,司空任隗薨?! 12]八月辛亥(十五日),司空任隗去世?! 13]癸丑,以大司農(nóng)尹睦為太尉。太傅鄧彪以老病上還樞機職,詔許焉,以睦代彪錄尚書事?! 13]癸丑(十七日),將大司農(nóng)尹睦任命為太尉。太傅鄧彪因年老多病,請求辭去主管中樞機要的職務(wù)。和帝下詔應(yīng)允,命令尹睦代替鄧彪主管尚書事務(wù)?! 14]冬,十月,以宗正劉方為司空?! 14]冬季,十月,將宗正劉方任命為司空。 [15]武陵、零陵、澧中蠻叛?! 15]武陵、零陵、澧中蠻人反叛?! 16]護羌校尉鄧訓(xùn)卒,吏、民、羌、胡旦夕臨者日數(shù)千人。羌、胡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執(zhí),不聽,以狀白校尉徐,嘆息曰:“此為義也!”乃釋之。遂家家為訓(xùn)立祠,每有疾病,輒請禱求福?! 16]護羌校尉鄧訓(xùn)去世?;吕簟傩?、羌人和胡人從早到晚前往哀悼的,每日有數(shù)千人。有的羌人和胡人甚至用刀自刺,并殺死自己的狗馬牛羊,說:“鄧使君已死,我們也一起死吧!”鄧訓(xùn)先前擔(dān)任護烏桓校尉時的部下,全都上路奔喪,以至城郭為之一空。有關(guān)官員用逮捕奔喪者的手段進行阻攔,但人們并不理會。有關(guān)官員將情況報告了護烏桓校尉徐,徐嘆道:“這是為了義呵!”便下令將被捕者釋放。于是,當(dāng)?shù)丶壹覒魬魹猷囉?xùn)立祠進行供奉,每當(dāng)疾疫發(fā)生,人們就向鄧訓(xùn)祭告祈福?! ∈窨ぬ芈櫳写?xùn)為護羌校尉,欲以恩懷諸羌,乃遣譯使招呼迷唐,使還居大、小榆谷。迷唐既還,遣祖母卑缺詣尚,尚自送至塞下,為設(shè)祖道,令譯田汜等五人護送至廬落。迷唐遂反,與諸種共生屠裂汜等,以血盟詛,復(fù)寇金城塞。尚坐免。 蜀郡太守聶尚接替鄧訓(xùn)擔(dān)任護羌校尉。他打算對羌人各部落實行懷柔政策,便派翻譯做使者招撫迷唐,讓他返回大、小榆谷居住。迷唐回到大、小榆谷以后,派他的祖母卑缺來拜見聶尚。聶尚親自將卑缺送到邊塞之外,為她餞行,命翻譯田汜等五人護送她回到羌人駐地。但迷唐又一次反叛,會同各部落一道生屠田汜等人,割裂他們的肢體,用鮮血盟誓,再度侵犯金城塞。聶尚因罪 而免官。五年(癸巳、93) 五年(癸巳,公元93年) [1]春,正月,乙亥,宗祀明堂,登靈臺,赦天下?! 1]春季,正月乙亥(十一日),和帝在明堂祭祀祖宗。登上靈臺,觀察天象。大赦天下。 [2]戊子,千乘貞王伉薨?! 2]戊子(二十四日),千乘貞王劉伉去世?! 3]辛卯,封皇弟萬歲為廣宗王?! 3]辛卯(二十七日),將皇弟劉萬歲封為廣宗王。 [4]甲寅,太傅鄧彪薨?! 4]甲寅(疑誤),太傅鄧彪去世?! 5]戊午,隴西地震?! 5]戊午(疑誤),隴西郡發(fā)生地震?! 6]夏,四月,壬子,紹封阜陵殤王兄魴為阜陵王。 [6]夏季,四月壬子(二十日),將已故阜陵殤王劉沖的哥哥劉魴封為阜陵王?! 7]九月,辛酉,廣宗殤王萬歲薨。無子,國除。 [7]九月辛酉(初一),廣宗王劉萬歲去世。因無子嗣,封國撤除?! 8]初,竇憲既立於除為北單于,欲輔歸北庭,會憲誅而止。於除自畔還北,詔遣將兵長史王輔以千余騎與任尚共追討,斬之,破滅其眾。 [8]當(dāng)初,竇憲將於除立為北匈奴單于以后,曾計劃護送他返回北匈奴王庭。遇到竇憲敗亡,該計劃作罷。於除自行叛離,返回北方。和帝下詔,派將兵長史王輔率領(lǐng)一千余騎兵,同中郎將任尚一同追擊討伐。漢軍將於除斬殺,消滅了他的部眾?! 9]耿夔之破北匈奴也,鮮卑因此轉(zhuǎn)徙據(jù)其地。匈奴余種留者尚有十余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9]自從耿夔大敗北匈奴,鮮卑人便乘此機會輾轉(zhuǎn)遷徙,占據(jù)了北匈奴的故地。匈奴人殘存的還有十余萬戶,全都自稱為鮮卑人。鮮卑從此日益強盛。 [10]冬,十月,辛未,太尉尹睦薨。 [10]冬季,十月辛未(疑誤),太尉尹睦去世?! 11]十一月,乙丑,太仆張為太尉,與尚書張敏等奏“射聲校尉曹褒,擅制漢禮,破亂圣術(shù),宜加刑誅?!睍参遄?。帝知守學(xué)不通,雖寢其奏,而漢禮遂不行?! 11]十一月乙丑(初六),將太仆張任命為太尉。張與尚書張敏等人上書指出:“射聲校尉曹褒,擅自制定漢朝禮儀,破壞擾亂圣人之道,應(yīng)當(dāng)處以刑罰?!毕群蠊采蠒宕巍:偷壑缽垏朗厝鍖W(xué)正統(tǒng),但僵固而不通達。他雖然不理會張的奏書,但從此便不再實行曹褒制定的漢禮?! 12]是歲,武陵郡兵破叛蠻,降之。 [12]本年,武陵郡郡兵打敗叛亂的蠻人,接受蠻人投降?! 13]梁王暢與從官卞忌祠祭求福,忌等諂眉云:“神言王當(dāng)為天子?!睍撑c相應(yīng)答,為有司所奏,請征詣詔獄。帝不許,但削成武、單父二縣。暢慚懼,上疏深自刻責(zé)曰:“臣天性狂愚,不知防禁,自陷死罪,分伏顯誅。陛下圣德,枉法曲平,橫赦貸臣,為臣受污。臣知大貸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約妻子,不敢復(fù)出入失繩墨,不敢復(fù)有所橫費,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陽、谷熟、虞、蒙、寧陵五縣,還余所食四縣。臣暢小妻三十七人,其無子者,愿還本家,自選擇謹敕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賁、官騎及諸工技、鼓吹、倉頭、奴婢,兵弩、廄馬,皆上還本署。臣暢以骨肉近親,亂圣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誠無心面目以兇惡復(fù)居大宮,食大國,張官屬,藏雜物,愿陛下加恩開許?!鄙蟽?yōu)詔不聽?! 13]梁王劉暢與隨從官卞忌一道祭祀祈福。卞忌等諂媚說:“神靈說大王應(yīng)當(dāng)做皇帝?!眲潮阃麑Υ鹫?wù)撈饋?。有關(guān)官員對此提出彈劾,請求下令將劉暢征召進京,囚禁詔獄。和帝沒有批準,只將劉暢的封土削去成武、單父兩縣。劉暢慚愧而又惶恐,上書痛切地自責(zé)道:“我生性狂妄愚昧,不知禁忌,自陷于死罪,按理該當(dāng)誅殺示眾。但陛下恩德深厚,違背法律和公平,而硬將我予以赦免,為我受到了玷污。我心知寬大的赦免不可再得,因此發(fā)誓約束自己和妻子兒女,不敢再有越軌的舉動,也不敢再有浪費的行為。封國租稅收入有余,我請求只享用睢陽、谷熟、虞、蒙、寧陵五縣,將剩下的四縣封土交還國家。我有妾三十七人,其中沒有子女的,愿將她們送回娘家。我自己挑選謹慎規(guī)矩的奴婢二百人留下,除此之外,將賜給我的虎賁武士、騎兵儀仗,以及各種技藝的工匠、樂隊、仆隸、奴婢、兵器、馬匹,全部上繳原來所屬官署。我身為圣上的骨肉近親,竟擾亂圣明的教化,玷污純潔的風(fēng)氣,如今既然已經(jīng)保全性命,我實在無心無顏以罪惡之身再在巨大的宮室居住,擁有廣袤的封國,設(shè)置官員僚屬,收羅享用各種器具。愿陛下開恩準許我的請求。”和帝下詔表示寬大,溫和地拒絕了他的請求。 [14]護羌校尉貫友遣譯使構(gòu)離諸羌,誘以財貨,由是解散。乃遣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獲首虜八百余人,收麥數(shù)萬斛,遂夾逢留大河筑城塢,作大航,造河橋,欲度兵擊迷唐。迷唐率部落遠徙,依賜支河曲?! 14]護羌校尉貫友派翻譯官做使者,離間羌人諸部落,并用財物進行引誘,羌人諸部落聯(lián)盟因此瓦解。于是貫友派兵出塞,在大、小榆谷對迷唐展開進攻,斬殺及俘虜八百余人,繳獲小麥數(shù)萬斛,然后又在逢留大河兩岸修筑城堡,制造大船,興建河橋,打算派兵渡河去追擊迷唐。迷唐率領(lǐng)部落向遠方遷徙,到達賜支河曲?! 15]單于屯屠何死,單于宣弟安國立。安國初為左賢王,無稱譽;及為單于,單于適之子右谷蠡王師子以次轉(zhuǎn)為左賢王。師子素勇黠多知,前單于宣及屯屠何皆愛其氣決,數(shù)遣將兵出塞,掩擊北庭,還,受賞賜,天子亦加殊異。由是國中盡敬師子而不附安國,安國欲殺之;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shù)為師子所驅(qū)掠,多怨之。安國委計降者,與同謀議。師子覺其謀,乃別居五原界,每龍庭會議,師子輒稱病不往。度遼將軍皇甫棱知之,亦擁護不遣,單于懷憤益甚。 [15]匈奴單于屯屠何去世,前單于宣的弟弟安國繼位。安國曾為左賢王,聲譽不佳,及至他當(dāng)了單于,前單于適的兒子右谷蠡王師子按照順序轉(zhuǎn)升為左賢王。師子一向勇猛狡黠而足智多謀,前單于宣和屯屠何二人都喜愛他的勇氣和果敢,屢次派他領(lǐng)兵出塞,去襲擊北匈奴。他回師后,受到賞賜,漢朝皇帝也對他特別看重。因此,匈奴國內(nèi)都尊敬師子而不依附安國,安國想殺死師子。而那些新投降的北匈奴人,當(dāng)初在塞外曾屢遭師子的襲擊擄掠,多對他十分痛恨。安國便將自己的打算寄托在投降者身上,和他們一同策劃。師子察覺了他們的陰謀,就分居五原郡界。每逢匈奴王庭集會,他總是稱病而不肯前往。度遼將軍皇甫棱知悉這一內(nèi)情,也支持保護師子而不派他前往王庭。單于安國愈發(fā)懷恨。六年(甲午、94) 六年(甲午,公元94年) [1]春,正月,皇甫棱免,以執(zhí)金吾朱徽行度遼將軍。時單于與中郎將杜崇不相平,乃上書告崇;崇諷西河太守令斷單于章,單于無由自聞。崇因與朱徽上言:“南單于安國,疏遠故胡,親近新降,欲殺左賢王師子及左臺且渠劉利等;又,右部降者,謀共迫脅安國起兵背畔,請西河、上郡、安定為之儆備?!钡巯鹿渥h,皆以為:“蠻夷反覆,雖難測知,然大兵聚會,必未敢動搖。今宜遣有方略使者之單于庭,與杜崇、朱徽及西河太守并力,觀其動靜。如無他變,可令崇等就安國會其左右大臣,責(zé)其部眾橫暴為邊害者,共平罪誅。若不從命,令為權(quán)時方略,事畢之后,裁行賞賜,亦足以威示百蠻?!庇谑腔?、崇遂發(fā)兵造其庭。安國夜聞漢軍至,大驚,棄帳而去,因舉兵欲誅師子。師子先知,乃悉將廬落入曼柏城;安國追到城下,門閉,不得入。朱徽遺吏譬和之,安國不聽;城既不下,乃引兵屯五原。崇、徽因發(fā)諸郡騎追赴之急,眾皆大恐,安國舅骨都侯喜為等慮并被誅,乃格殺安國,立師子為亭獨尸逐侯單于?! 1]春季,正月,將皇甫棱免官,命執(zhí)金吾朱徽代理度遼將軍職務(wù)。當(dāng)時因匈奴單于與中郎將杜崇不和,單于便上書控告杜崇。杜崇暗示西河太守截留單于的奏章,使單于無法申訴自己的意見。杜崇自己卻乘機與朱徽一同上書說:“南匈奴單于安國,疏遠舊部,親近新降之人,想要殺害左賢王師子和左臺且渠劉利等。再者,匈奴右部的投降者正在策劃共同脅迫安國起兵反叛。請西河、上郡、安定三郡為此警戒備戰(zhàn)?!焙偷蹖⒋耸陆桓豆溥M行討論。眾人都認為:“匈奴反復(fù)無常,盡管難以預(yù)料,但由于漢朝有重兵集結(jié),它必定不敢有大的舉動。如今應(yīng)派遣有謀略的使者前往單于王庭,與杜崇、朱徽及西河太守合作,觀察匈奴的動靜。如果沒有其它變化,可命令杜崇等人在安國那里召集他的左右大臣,責(zé)罰橫行兇暴侵害邊疆的部眾,共同評議,論罪誅殺。倘若安國不聽從命令,則授權(quán)使者隨機應(yīng)變,采取權(quán)宜之計,等事情結(jié)束之后,再酌情進行賞賜,也足以向所有蠻族顯示漢朝的國威?!敝旎铡⒍懦绫懵受妬淼叫倥跬?。安國夜里聽到漢軍抵達的消息,大為震驚,丟棄廬帳而逃,隨即調(diào)集軍隊,要誅殺師子。師子事先得到消息,便率領(lǐng)全體部眾進入曼柏城。安國追到城下,城門關(guān)閉,不能進入。朱徽派官員進行調(diào)停,安國不肯接受。城既不能攻克,安國便率兵駐扎五原。于是杜崇、朱徽調(diào)發(fā)各郡騎兵急速追擊,匈奴人全都大為恐慌。安國的舅父、骨都侯喜為等擔(dān)心一并被誅,便將安國格殺,擁立師子為亭獨尸逐侯單于?! 2]己卯,司徒丁鴻薨?! 2]正月己卯(二十一日),司徒丁鴻去世?! 3]二月,丁未,以司空劉方為司徒,太常張奮為司空?! 3]二月丁未(二十日),將司空劉方任命為司徒,將太常張奮任命為司空?! 4]夏,五月,城陽懷王淑薨,無子,國除?! 4]夏季,五月,城陽懷王劉淑去世。因無子嗣,封國撤除?! 5]秋,七月,京師旱?! 5]秋季,七月,京城發(fā)生旱災(zāi)?! 6]西域都護班超發(fā)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合七萬余人討焉耆,到其城下,誘焉耆王廣、尉犁王泛等于陳睦故城,斬之,傳首京師;因縱兵鈔掠,斬首五千余級,獲生口萬五千人,更立焉耆左侯元孟為焉耆王。超留焉耆半歲,慰撫之。于是西域五十余國悉納質(zhì)內(nèi)屬,至于海濱,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 6]西域都護班超征發(fā)龜茲、鄯善等八國軍隊,共七萬余人,討伐焉耆。大軍抵達焉耆城下,把焉耆王廣、尉黎王等引誘到已故西域都護陳睦駐扎過的故城,然后斬殺,將人頭送往京城洛陽。班超乘勝放縱士兵抄劫擄掠,斬殺五千余人,生擒一萬五千人,改立焉耆左侯元孟為焉耆王。班超留駐焉耆半年,進行安撫。于是西域五十余國全都派送人質(zhì),歸附漢朝。遠至西海之濱,四萬里外的國家,都經(jīng)過幾重翻譯來漢朝進貢。 [7]南單于師子立,降胡五六百人夜襲師子,安集掾王恬將衛(wèi)護士與戰(zhàn),破之。于是降胡遂相驚動,十五部二十余萬人皆反,脅立前單于屯屠何子日逐王逢侯為單于,遂殺略吏民,燔燒郵亭、廬帳,將車重向朔方,欲度幕北。九月,癸丑,以光祿勛鄧鴻行車騎將軍事,與越騎校尉馮柱、行度遼將軍朱徽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郡國跡射、緣邊兵,烏桓校尉任尚將烏桓、鮮卑,合四萬人討之。時南單于及中郎將杜崇屯牧師城,逢侯將萬余騎攻圍之。冬,十一月,鄧鴻等至美稷,逢侯乃解圍去,向滿夷谷。南單于遣子將萬騎及杜崇所領(lǐng)四千騎,與鄧鴻等追擊逢侯于大城塞,斬首四千余級。任尚率鮮卑、烏桓要擊逢侯于滿夷谷,復(fù)大破之,前后凡斬萬七千余級。逢侯遂率眾出塞,漢兵不能追而還?! 7]南匈奴單于師子即位后,有五六百投降的北匈奴人乘夜襲擊師子。安集掾王恬率領(lǐng)衛(wèi)士迎戰(zhàn),將他們擊敗。于是投降的北匈奴人互相驚擾,十五個部落、二十余萬人全部叛變。他們脅迫前單于屯屠何的兒子日逐王逢侯,將他立為單于。然后,屠殺搶劫官吏百姓,焚燒郵亭和廬帳,帶著輜重前往朔方,打算穿越大漠北去。九月癸丑(疑誤),和帝命光祿勛鄧鴻代理車騎將軍職務(wù),同越騎校尉馮柱、代理度遼將軍朱徽一道率領(lǐng)左右羽林軍、北軍五校士及各郡各封國的弓箭手、邊郡士兵,另由烏桓校尉任尚率領(lǐng)烏桓、鮮卑部隊,共計四萬人,進行討伐。當(dāng)時,南匈奴單于和中郎將杜崇駐扎在牧師城,逢侯率領(lǐng)萬余騎兵向他們發(fā)動圍攻。冬季,十一月,鄧鴻等到達美稷,逢侯這才解圍離去,向滿夷谷行進。南單于派他的兒子率領(lǐng)一萬騎兵及杜崇部下四千騎兵,會同鄧鴻的部隊,在大城塞追擊逢侯,斬殺四千余人。任尚則率領(lǐng)鮮卑、烏桓兵在滿夷谷進行截擊,再次大敗叛軍。先后共斬殺一萬七千余人。于是逢侯率領(lǐng)部眾逃出塞外,漢軍因無法追擊而返回?! 8]以大司農(nóng)陳寵為廷尉。寵性仁矜,數(shù)議疑獄,每附經(jīng)典,務(wù)從寬恕,刻敝之風(fēng),于此少衰?! 8]和帝將大司農(nóng)陳寵任命為廷尉。陳寵生性仁厚端莊,曾多次審理疑難案件,總是引用儒家經(jīng)典,力求遵循寬恕之道??量痰娘L(fēng)氣,從此稍有衰減?! 9]帝以尚書令江夏黃香為東郡太守,香辭以:“典郡從政,才非所宜,乞留備冗官,賜以督責(zé)小職,任之宮臺煩事?!钡勰藦?fù)留香為尚書令,增秩二千石,甚見親重。香亦只勤物務(wù),憂公如家?! 9]和帝任命尚書令江夏人黃香為東郡太守。黃香推辭道:”主管郡的地方行政,我的能力并不適宜。請讓我留下充當(dāng)散官,賜予從事督察的微職,承擔(dān)宮中尚書臺的繁瑣事務(wù)。”于是和帝便重新任命黃香為尚書令,而將官秩增加為二千石,對他很是親近器重。黃香本人也謙恭勤奮,忠于職守,憂公事如憂家事。七年(乙未、95) 七年(乙未,公元95年) [1]春,正月,鄧鴻等軍還,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鴻坐逗留失利,下獄死。后帝知朱徽、杜崇失胡和,又禁其上書,以致胡反,皆征,下獄死?! 1]春季,正月,鄧鴻等率軍班師,馮柱率虎牙營留駐五原。鄧鴻被指控逗留不進、坐失軍機,下獄處死。后來,和帝發(fā)現(xiàn)了朱徽、杜崇與匈奴不和,并使單于無法上書,致使匈奴反叛,于是將朱、杜二人征召進京,下獄處死?! 2]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2]夏季,四月辛刻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3]秋,七月,乙巳,易陽地裂?! 3]秋季,七月乙巳(二十六日),易陽發(fā)生地裂。 [4]九月,癸卯,京師地震。 [4]九月癸卯(二十五日),京城洛陽發(fā)生地震?! 5]樂成王黨坐賊殺人,削東光、二縣?! 5]樂成王劉黨被指控有殺人之罪,削去封國的東光、縣二縣。八年(丙申、96) 八年(丙申,公元96年) [1]春,二月,立貴人陰氏為皇后。后,識之曾孫也?! 1]春季,二月,將貴人陰氏立為皇后,陰皇后是陰識的曾孫女。 [2]夏,四月,樂成靖王黨薨。子哀王崇立,尋死,無子,國除?! 2]夏季,四月,樂成靖王劉黨去世。他的兒子哀王劉崇繼位為王,不久也去世了。因無子嗣,封國撤除。 [3]五月,河內(nèi)、陳留蝗?! 3]五月,河內(nèi)、陳留兩郡發(fā)生蝗災(zāi)?! 4]南匈奴右溫禺犢王烏居戰(zhàn)畔出塞。秋,七月,度遼將軍龐奮、越騎校尉馮柱追擊破之,徙其余眾及諸降胡二萬余人于安定、北地?! 4]南匈奴右溫禺犢王烏居戰(zhàn)反叛出塞。秋季,七月,度遼將軍龐奮、越騎校尉馮柱出兵追擊,打敗烏居戰(zhàn),將他的殘余部眾及歸降的匈奴部落二萬余人遷徙到安定、北地二郡。 [5]車師后部王涿反,擊前王尉畢大,獲其妻子?! 5]車師后部王涿反叛,攻擊車師前王尉畢大,俘虜了尉畢大的妻子兒女?! 6]九月,京師蝗?! 6]九月,京城洛陽發(fā)生蝗災(zāi)?! 7]冬,十月,乙丑,北海王威以非敬王子,又坐誹謗,自殺?! 7]冬季,十月乙丑(二十三日),北海王劉威由于不是前北海王劉睦的親子,并被指控犯有誹謗之罪,因而自殺?! 8]十二月,辛亥,陳敬王羨薨?! 8]十二月辛亥(初十),陳敬王劉羨去世?! 9]丁巳,南宮宣室殿火?! 9]丁巳(十六日),南宮宣室殿失火?! 10]護羌校尉貫友卒,以漢陽太守史充代之。充至,遂發(fā)湟中羌、胡出塞擊迷唐。迷唐迎敗充兵,殺數(shù)百人。充坐征,以代郡太守吳祉代之?! 10]護羌校尉貫友去世。命漢陽太守史充接替貫友之職。史充到任后,便征發(fā)湟中的羌人、胡人出塞攻打迷唐。迷唐迎戰(zhàn),打敗史充的部隊,殺死數(shù)百人。史充因罪被召回京城,命代郡太守吳祉接替史充之職。九年(丁酉、97) 九年(丁酉、公元97年) [1]春,三月,庚辰,隴西地震?! 1]春季,三月庚辰(初十),隴西郡發(fā)生地震。 [2]癸巳,濟南安王康薨?! 2]癸巳(二十三日),濟南安王劉康去世。 [3]西域長史王林擊車師后王,斬之?! 3]西域長史王林進攻車師后王,將他斬殺?! 4]夏,四月,丁卯,封樂成王黨子巡為樂成王?! 4]夏季,四月丁卯(二十八日),將樂成王劉黨的兒子劉巡封為樂成王?! 5]五月,封皇后父屯騎校尉陰綱為吳房侯,以特進就第?! 5]五月,將皇后的父親、屯騎校尉陰綱封為吳房侯,陰綱以特進身份離開官位,前往邸第?! 6]六月,旱,蝗?! 6]六月,發(fā)生旱災(zāi)和蝗災(zāi)?! 7]秋,八月,鮮卑寇肥如,遼東太守祭參坐沮敗,下獄死?! 7]秋季,八月,鮮卑侵犯肥如。遼東太守祭參被指控怯懦無能、作戰(zhàn)失利,下獄處死?! 8]閏月,辛巳,皇太后竇氏崩。初,梁貴人既死,宮省事秘,莫有知帝為梁氏出者。舞陰公主子梁扈遣從兄奏記三府,以為“漢家舊典,崇貴母氏,而梁貴人親育圣躬,不蒙尊號,求得申議?!碧緩堁誀睿鄹袘Q良久,曰:“于君意若何?”請追上尊號,存錄諸舅。帝從之。會貴人姊南陽樊調(diào)妻上書自訟曰:“妾父竦冤死牢獄,骸骨不掩;母氏年逾七十,及弟棠等遠在絕域,不知死生。愿乞收竦朽骨,使母、弟得歸本郡?!钡垡?,乃知貴人枉歿之狀。三公上奏,“請依光武黜呂太后故事,貶竇太后尊號,不宜合葬先帝”,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詔曰:“竇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禮,臣子無貶尊上之文,恩不忍離,義不忍虧。按前世,上官太后亦無降黜,其勿復(fù)議!”丙申,葬章德皇后?! 8]閏八月辛巳(十四日),皇太后竇氏駕崩。當(dāng)初,梁貴人死后,宮廷保守秘密,沒有人知道和帝是梁貴人所生。至此,舞陰公主之子梁扈派堂兄梁向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上書,提出:“漢朝舊制,一向尊崇皇帝生母。然而梁貴人親自誕育皇上,卻沒有尊號,請求得到申理討論?!碧緩埾蚝偷蹐蟾媪藢嵡?。和帝傷感哀痛良久,說道:“您認為應(yīng)當(dāng)怎樣?”張建議為梁貴人追加尊號,并查找各位舅父,給予他們應(yīng)有的名份。和帝聽從了他的建議。適逢梁貴人的姐姐、南陽人樊調(diào)的妻子梁上書自訴道:“我的父親梁竦屈死在牢獄之中,尸骨不得掩埋;母親年過七十,同弟弟梁堂等在極遠的邊域,不知道是死是活。我請求準許安葬父親的朽骨,讓我的母親和弟弟返回故郡。”和帝召見梁,這才知道生母梁貴人枉死的慘狀。三公上書:“請依照光武帝罷黜呂太后的先例,貶去竇太后的尊號,不應(yīng)讓他與先帝合葬。”文武百官也紛紛上言。和帝親手寫詔作答:“竇氏家族雖不遵守法律制度,但竇太后卻常常自我減損。朕將她當(dāng)作母親,侍奉了十年。深思母子大義:依據(jù)禮制,為臣、為子者沒有貶斥尊長的道理。從親情出發(fā),不忍將太后之墓與先帝之墓分離;從仁義考慮,不忍作有損于竇太后的事情??疾烨按瞎勹畋徽D殺,而上官太后也不曾遭到貶降罷黜。對此事不要再作議論!”丙申(二十九日),安葬竇太后。 [9]燒唐羌迷唐率眾八千人寇隴西,脅塞內(nèi)諸種羌合步騎三萬人擊破隴西兵,殺大夏長。詔遣行征西將軍劉尚、趙騎校尉趙世副之,將漢兵、羌、胡共三萬人討之。尚屯狄道,世屯罕;尚遣司馬寇盱監(jiān)諸郡兵,四面并會。迷唐懼,棄老弱,奔入臨洮南。尚等追至高山,大破之,斬虜千余人。迷唐引去,漢兵死傷亦多,不能復(fù)追,乃還。[9]燒當(dāng)羌部落首領(lǐng)迷唐率領(lǐng)部眾八千人侵犯隴西郡,并裹脅塞內(nèi)各羌人部落,共計步兵、騎兵三萬人,打敗了隴西郡郡兵,殺死大夏縣長。和帝下詔,派遣劉尚代理征西將軍,以越騎校尉趙世為劉尚的副手,率領(lǐng)漢兵和羌、胡兵,共三萬人,進行討伐。劉尚駐扎在狄道,趙世駐扎在罕。劉尚派司馬寇盱監(jiān)督各郡郡兵,從四面一同會合。迷唐感到恐懼,拋棄了部落中的老弱成員,逃到臨洮之南。劉尚等人追擊到高山,大敗迷唐軍,斬殺、俘獲一千余人。迷唐退走。漢軍也有大量死傷,不能再繼續(xù)追趕,于是回師?! 10]九月,庚申,司徒劉方策免,自殺?! 10]九月庚申(二十四日),和帝頒策將劉方免官。劉方自殺?! 11]甲子,追尊梁貴人為皇太后,謚曰恭懷,追復(fù)喪制。冬,十月,乙酉,改葬梁太后及其姊大貴人于西陵。擢樊調(diào)為羽林左監(jiān)。追封謚皇太后父竦為褒親愍侯,遣使迎其喪,葬于恭懷皇后陵旁。征還竦妻子;封子棠為樂平侯,棠弟雍為乘氏侯,雍弟翟為單父侯,位皆特進,賞賜以巨萬計,寵遇光于當(dāng)世,梁氏自此盛矣?! 11]甲子(二十八日),和帝追尊梁貴人為皇太后,謚號“恭懷”,追補服喪。冬季,十月乙酉(十九日),將梁太后及她的姐姐梁大貴人之墓改葬到章帝陵墓之西。將樊調(diào)擢升為羽林左監(jiān)。追封皇太后之父梁竦為褒親侯,謚號為“愍”,派使者迎接他的靈柩,葬在梁太后墓旁。召回梁竦的妻子兒女,將梁竦的兒子梁棠封為樂平侯,將梁棠的弟弟梁雍封為乘氏侯,將梁雍的弟弟梁翟封為單父侯,全都位居特進。他們所得的賞賜極多,所蒙受的的恩寵和優(yōu)待榮耀于當(dāng)世。梁氏家族從此興盛了?! ∏搴油鯌c始敢求上母宋貴人冢,帝許之,詔太官四時給祭具。慶垂涕曰:“生雖不獲供養(yǎng),終得奉祭祀,私愿足矣!”欲求作祠堂,恐有自同恭懷梁后之嫌,遂不敢言,常泣向左右,以為沒齒之恨。后上言:“外祖母王年老,乞詣雒陽療疾,”于是詔宋氏悉歸京師,除慶舅衍、俊、蓋、暹等皆為郎?! ∏搴油鮿c這才敢請求為母親宋貴人祭掃墳?zāi)埂:偷蹜?yīng)許,下詔命令太官春夏秋冬四季供應(yīng)祭祀之物。劉慶流淚說道:“雖然不能在母親生前供養(yǎng),但最終能為她進行祭祀,我的心愿滿足了!”他想請求為母親建造祠堂,但又害怕有自比梁太后的嫌疑,于是不敢開口。他經(jīng)常對左右隨從哭泣,認為這是終身之憾。后來,他上書說:“我的外祖母王氏年事已高,請準許她到洛陽治病?!庇谑呛偷巯略t準許宋氏全家返回京城,并將劉慶的舅父宋衍、宋俊、宋蓋、宋暹等全都任命為郎?! 12]十一月,癸卯,以光祿勛河南呂蓋為司徒?! 12]十一月癸卯(初八),將光祿勛、河南人呂蓋任命為司徒?! 13]十二月,丙寅,司空張奮罷。壬申,以太仆韓棱為司空?! 13]十二月丙寅(初一),將司空張奮免官。十二月壬申(初七),將太仆韓棱任命為司空?! 14]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條支,窮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備其風(fēng)土,傳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臨大海,欲渡,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fēng),三月乃得渡,若遇遲風(fēng),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庇⒛酥??! 14]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派遣屬官甘英出使大秦帝國和條支王國。甘英走遍了西海一帶,沿途所經(jīng),都是前代之人所未到過的地方,他在各處都全面了解風(fēng)土人情,收集帶走珍奇的物產(chǎn)。當(dāng)他到達安息國西部邊界的時候,遇到了大海。他打算渡過大海,船夫告訴他說:“海水廣闊,航海者遇到順風(fēng),要用三個月才能到達彼岸;如果遇到逆風(fēng),也有用兩年的。所以,渡海的人都帶上三年的口糧。海上容易使人懷戀鄉(xiāng)土,經(jīng)常有人死亡。”甘英這才作罷。 十年(戊戌、98)十年(戊戌,公元98年) [1]夏,五月,京師大水。 [1]夏季,五月,京城洛陽發(fā)生水災(zāi)。 [2]秋,七月,己巳,司空韓棱薨。八月,丙子,以太常太山巢堪為司空?! 2]秋季,七月己巳(疑誤),司空韓棱去世。八月丙子(十五日),將太常太山人巢堪任命為司空?! 3]冬,十月,五州雨水。[3]冬季,十月,有五個州大雨成災(zāi)。 [4]行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坐畏懦征,下獄,免。謁者王信領(lǐng)尚營屯罕,謁者耿譚領(lǐng)世營屯白石。譚乃設(shè)購賞,諸種頗來內(nèi)附。迷唐恐,乃請降;信、譚遂受降罷兵。十二月,迷唐等帥種人詣闕貢獻。 [4]代理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被指控畏懼敵人、怯懦無能,被召回京城,下獄,免去官職。謁者王信率領(lǐng)劉尚的部隊,駐扎在罕;謁者耿譚率領(lǐng)趙世的部隊,駐扎在白石。耿譚便懸賞招降,有不少羌人部落前來依附。迷唐感到恐懼,就向漢軍請降。于是王信、耿譚接受歸降而罷兵。十二月,迷唐等率領(lǐng)本族人到京城朝見進貢?! 5]戊寅,梁節(jié)王暢薨。 [5]戊寅(十九日),梁節(jié)王劉暢去世?! 6]初,居巢侯劉般薨,子愷當(dāng)嗣,稱父遺意,讓其弟憲,遁逃久之,有司奏絕愷國。肅宗美其義,特優(yōu)假之,愷猶不出。積十余歲,有司復(fù)奏之,侍中賈逵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繩以循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fēng),成含弘之化也?!钡奂{之,下詔曰:“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聽?wèi)椝镁?;遭事之宜,后不得以為比?!蹦苏鲪?,拜為郎?! 6]起初,居巢侯劉般去世,他的兒子劉愷應(yīng)當(dāng)繼位。但劉愷聲稱遵從父親的遺愿,要將爵位讓給弟弟劉憲,自己卻逃走了。劉愷逃走后很久,有關(guān)部門上書請求撤除他的封國。章帝贊美劉愷的義行,特別優(yōu)待寬容,可劉愷還是不肯露面。過了十余年,有關(guān)部門重申原來的請求。侍中賈逵上書說:“孔子說:‘能夠以禮讓治國嗎?這有什么困難?’有關(guān)部門不推究劉愷樂于為善的本意,而依照平常的法則處理此事,這恐怕不能鼓勵禮讓的風(fēng)氣,也不能成全寬容仁厚的教化?!焙偷鄄杉{了他的意見,下詔說:“王法推崇善舉,助人完成美事?,F(xiàn)準許劉憲襲爵。這是對特殊情況的權(quán)宜處理,以后不得以此為例?!庇谑钦髡賱穑瑢⑺蚊鼮槔?。 [7]南單于師子死,單于長之子檀立,為萬氏尸逐單于?! 7]南匈奴單于師子去世,前單于長的兒子檀繼位,此即萬氏尸逐單于。十一年(己亥、99) 十一年(己亥,公元99年) [1]夏,四月,丙寅,赦天下?! 1]夏季,四月丙寅(初九),大赦天下。 [2]帝因朝會,召見諸儒,使中大夫魯丕與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相難數(shù)事,帝善丕說,罷朝,特賜衣冠。丕因上疏曰:“臣聞?wù)f經(jīng)者,傳先師之言,非從己出,不得相讓;相讓則道不明,若規(guī)矩權(quán)衡之不可枉也。難者必明其據(jù),說者務(wù)立其義,浮華無用之言,不陳于前,故精思不勞而道術(shù)愈章。法異者各令自說師法,博觀其義,無令芻蕘以言得罪,幽遠獨有遺失也?!薄 2]和帝利用朝會之機召見儒生,讓中大夫魯丕和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就儒家經(jīng)書中的難點互相質(zhì)疑。和帝贊同魯丕的觀點,散朝后,特別賞賜他禮服冠帽。于是魯丕上書說:“我聽說,討論經(jīng)書,乃是傳述先師的理論,并非發(fā)表個人見解,不能相互退讓。如果相互退讓,道理就難以明白,如同圓規(guī)、方矩、秤錘、尺寸的標(biāo)準不可隨意增減一樣。質(zhì)疑的一定要說清根據(jù),解答的務(wù)必講明觀點。那些華而不實的言辭,不在人前鋪陳辦列,因此神思不勞苦而道理卻愈發(fā)明白。當(dāng)意見分歧時,讓各自申說先師的理論,以便面了解經(jīng)典的大義,不使儒生們因言辭不當(dāng)而獲罪,不可唯獨讓那些精微深刻的見解有所遺漏。”十二年(庚子、100) 十二年(庚子,公元100年) [1]夏,四月,戊辰,秭歸山崩?! 1]夏季,四月戊辰(十六日),秭歸山發(fā)生山崩?! 2]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2]秋季,七月辛亥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3]九月,戊午,太尉張免。丙寅,以大司農(nóng)張禹為太尉。 [3]九月戊午(初九),將太尉張免職。丙寅(十七日),將大司農(nóng)張禹任命為太尉。 [4]燒當(dāng)羌豪迷唐既入朝,其余種人不滿二千,饑窘不立,入居金城。帝令迷唐將其種人還大、小榆谷;迷唐以漢作河橋,兵來無常,故地不可復(fù)居,辭以種人饑餓,不肯遠出。護羌校尉吳祉等多賜唐金帛,令谷市畜,促使出塞,種人更懷猜驚。是歲,迷唐復(fù)叛,脅將湟中諸胡寇鈔而去,王信、耿譚、吳祉皆坐征。 [4]燒當(dāng)羌人部落首領(lǐng)迷唐到京城洛陽朝見以后,他的殘余部眾已不足兩千人,饑餓窮困無法生存,全部遷入金城居住。和帝命令迷唐率領(lǐng)部眾返回大、小榆谷。而迷唐認為,漢朝修筑了河橋,軍隊來往無常,而舊地已不能再去居住,于是推辭說部眾饑餓,不肯遠行。護羌校尉吳祉等賜給迷唐很多金帛,命他購買谷物牲畜,催促早日出塞。但羌人卻更加猜疑和驚恐。本年,迷唐再度叛亂,裹脅湟中地區(qū)各胡人部落,攻殺搶掠而去。王信、耿譚、吳祉三人全都因罪被征召入京。十三年(辛丑、101) 十三年(辛丑,公元101年) [1]秋,八月,己亥,北宮盛饌門閣火?! 1]秋季,八月己亥(二十五日),洛陽北宮盛饌門樓失火。 [2]迷唐復(fù)還賜支河曲,將兵向塞。護羌校尉周鮪與金城太守侯霸及諸郡兵、屬國羌、胡合三萬人至允川。侯霸擊破迷唐,種人瓦解,降者六千余口,分徙漢陽、安定、隴西。迷唐遂弱,遠逾賜支河首,依發(fā)羌居。久之,病死,其子來降,戶不滿數(shù)十?! 2]迷唐又回到賜支河曲,率兵接近漢朝邊塞。護羌校尉周鮪和金城太守侯霸,率領(lǐng)各郡郡兵、附屬國的羌兵、胡兵,共三萬人,到達允川。侯霸打敗迷唐,燒當(dāng)部落瓦解,六千余人投降,將他們分別遷徙到漢陽、安定和隴西。迷唐從此勢力衰弱,他越過賜支河源頭遠逃,投靠到發(fā)羌部落定居。多年以后,迷唐病死,他的兒子前來歸降,部眾已不足數(shù)十戶?! 3]荊州雨水。 [3]荊州大雨成災(zāi)。 [4]冬,十一月,丙辰,詔曰:“幽、并、涼州戶口率少,邊役眾劇,束修良吏進仕路狹。撫接夷狄,以人為本,其令緣邊郡口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舉一人?!薄 4]冬季,十一月丙辰(十四日),和帝下詔說:“幽州、并州、涼州地區(qū)戶口大多稀少,而邊境差役繁重,奉公守法的優(yōu)秀官吏升遷困難。安撫外族和與異國交往,人才最為重要。現(xiàn)規(guī)定:邊疆人口十萬以上的郡,每年推舉孝廉一人;人口不足十萬的郡,每兩年推舉孝廉一人;人口五萬以下的郡,每三年推舉孝廉一人?!薄 5]鮮卑寇右北平,遂入漁陽,漁陽太守擊破之?! 5]鮮卑進攻右北平,繼而侵入漁陽。漁陽太守迎戰(zhàn),打敗鮮卑軍?! 6]戊辰,司徒呂蓋以老病致仕。 [6]戊辰(二十六日),司徒呂蓋因年老患病退休?! 7]巫蠻許圣以郡收稅不均,怨恨,遂反;辛卯,寇南郡。 [7]巫山蠻人許圣因本郡官府征收賦稅不均,心懷怨恨,于是起兵造反。辛卯(疑誤),攻打南郡。十四年(壬寅、102) 十四年(壬寅,公元102年) [1]春,安定降羌燒何種反,郡兵擊滅之。時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無復(fù)羌寇。麋相曹鳳上言:“自建武以來,西羌犯法者,常從燒當(dāng)種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魚鹽之利,阻大河以為固。又,近塞諸種,易以為非,難以攻伐,故能強大,常雄諸種,恃其拳勇,招誘羌、胡。今者衰困,黨援壞沮,亡逃棲竄,遠依發(fā)羌。臣愚以為宜及此時建復(fù)西??たh,規(guī)固二榆,廣設(shè)屯田,隔塞羌、胡交關(guān)之路,遏絕狂狡窺欲之源。又殖谷富邊,省委輸之役,國家可以無西方之憂。”上從之,繕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戌之,拜鳳為金城西部都尉,屯龍耆。后增廣屯田,列屯夾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會永初中,諸羌叛,乃罷。 [1]春季,安定郡原已歸降的羌人燒何部落造反,被郡兵剿平。至此,西海及大、小榆谷一帶,不再有羌人叛亂。麋國相曹鳳上書說:“自從光武帝建武年代以來,西羌人犯法作亂,常由燒當(dāng)部落發(fā)起。所以如此的原因,是由于燒當(dāng)部落所居住的大、小榆谷,土地肥沃,享有西海的漁業(yè)、鹽業(yè)收益,以大河作為固守的屏障。再者,靠近邊塞的各部落,易于作亂,而漢朝又難以進行討伐,所以他們能夠強大起來,經(jīng)常稱雄于其他部落,并倚仗自己的實力和驍勇,招攬引誘羌人、胡人。如今燒當(dāng)部落衰落困窘,孤立無援,倉惶逃亡,到遠方投靠發(fā)羌部落。我認為應(yīng)當(dāng)乘這個時機重建恢復(fù)西海郡縣,規(guī)劃、控制大、小榆谷,廣設(shè)屯田,切斷邊塞內(nèi)外羌人、胡人的交往通道,遏止切斷狂妄狡猾者覬覦的源泉。同時廣種糧食,使邊疆富庶,減少由內(nèi)地向邊塞運輸糧秣的差役。這樣,國家便可以沒有西方的憂慮?!焙偷勐爮牧怂慕ㄗh,下令對原西海郡進行修繕整治,命金城西部都尉府遷往該地戍守。又將曹鳳任命為金城西部都尉駐扎龍耆。隨后擴大墾田面積,在黃河西岸屯兵,共計有三十四部。這一事業(yè)即將告成時,恰逢安帝永初年間羌人各部落叛亂,于是廢止?! 2]三月,戊辰,臨辟雍饗射,赦天下。 [2]三月戊辰(二十七日),和帝臨幸太學(xué),飲宴射箭,舉行饗射之禮。大赦天下?! 3]夏,四月,遣使者督荊州兵萬余人,分道討巫蠻許圣等,大破之。圣等乞降,悉徙置江夏?! 3]夏季,四月,派使者督領(lǐng)荊州兵一萬余人,分路討伐巫山蠻人許圣等,大敗叛軍。許圣等乞求投降。東漢朝廷將巫山蠻人全部遷徙安置到江夏?! 4]陰皇后多妒忌,寵遇浸衰,數(shù)懷恚恨。后外祖母鄧朱,出入宮掖,有言后與朱共挾巫蠱道者;帝使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案之,劾以大逆無道,朱二子奉、毅,后弟輔皆考死獄中。六月,辛卯,后坐廢,遷于桐宮,以憂死。父特進綱自殺,后弟軼、敞及朱家屬徙日南比景?! 4]陰皇后忌妒心十分強烈,因和帝對她的寵幸逐漸減退,心中常懷怨恨。她的外祖母鄧朱,出入往來于內(nèi)宮,有人指控陰皇后和她一同施用巫蠱。和帝讓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審訊核實,張、陳二人以“大逆無道”的罪名進行彈劾。鄧朱的兩個兒子鄧奉、鄧毅,以及陰皇后的弟弟陰輔都在獄中被拷打而死。六月辛卯(二十二日),陰皇后因罪罷黜,被遷到桐宮,憂愁而死。她的父親特進陰綱自殺,弟弟陰軼、陰敞及鄧朱的家屬被流放到日南郡比景縣?! 5]秋,七月,壬子,常山殤王側(cè)薨,無子,立其兄防子侯章為常山王?! 5]秋季,七月壬子(十三日),常山殤王劉側(cè)去世。因無子嗣,將他的哥哥防子侯劉章立為常山王?! 6]三州大水?! 6]有三個州發(fā)生水災(zāi)?! 7]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書乞歸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朝廷久之未報,超妹曹大家上書曰:“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奸之原,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錄。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故妾敢觸死為超求哀,丐超余年,一得生還,復(fù)見闕庭,使國家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卒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钡鄹衅溲?,乃征超還。八月,超至雒陽,拜為射聲校尉;九月,卒。 [7]班超久在遙遠的邊域,因年老而思念故鄉(xiāng),上書請求回國。奏書說:“我不敢企望能到酒泉郡,但愿能活著進入玉門關(guān)。現(xiàn)在派遣我的兒子班勇隨同安息國的進貢使者入塞,趁我尚在人世,讓班勇親眼看到中原的風(fēng)土?!弊鄷噬?,朝廷久不答復(fù)。班超的妹妹曹大家上書說:“蠻夷生性欺老,而班超已經(jīng)年邁,隨時可能故世,卻久不被人替代。我擔(dān)心這將打開奸惡的源泉,使蠻夷萌生叛逆之心。但大臣們都只顧眼前,不肯作長遠考慮。如果猝然有變,班超力不從心,將對上損害國家累世建立的功業(yè),對下毀棄忠臣竭力經(jīng)營的成果,實在是令人痛惜!因此,班超萬里之外表示忠誠,陳述困苦急迫之情,伸長脖頸遙望,至今已經(jīng)三年,但朝廷卻沒有考慮批準他的請求。我曾聽說,在古代,十五歲當(dāng)兵,六十歲復(fù)員,也有休息之日,年老便不再任職。因此我膽敢冒死代班超哀求,請在班超的余年,讓他能夠活著回來,再次看到京都城闕和皇家宮庭,使國家沒有遠方的憂慮,西域沒有猝然的變故,而班超也能蒙受周文王埋葬骸骨的厚恩和田子方哀憐老馬的仁慈?!焙偷郾话喑淖鄷袆?,于是召班超回國。本年八月,班超抵達洛陽,被任命為射聲校尉。九月,班超去世?! 〕徽?,以戊己校尉任尚代為都護,尚謂超曰:“君侯在外國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慮淺,宜有以誨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數(shù)當(dāng)大位,豈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進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yǎng)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宜蕩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超去,尚私謂所親曰:“我以班君當(dāng)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后竟失邊和,如超所言?! “喑徽?,戊己校尉任尚受命繼任西域都護。任尚對班超說:“您在外國三十多年,而由我接替您的職務(wù),責(zé)任重大,但我的見識短淺,希望您能予以指教!”班超說:“我年紀已老,智力衰退,而您多次擔(dān)任高官,難道我班超能比得上嗎!一定要我提建議,我就想貢獻一點愚見。塞外的官吏士兵,本來就不是孝子順孫,都是因為犯有罪過,而被遷徒塞外,守邊屯戌。而西域各國,心如鳥獸,難于扶植,卻容易叛離。如今您性情嚴厲急切,但清水無大魚,明察之政不得人心,應(yīng)當(dāng)采取無所拘束、簡單易行的政策,寬恕他們的小過,只總攬大綱而已。”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對自己的親信說:“我以為班君會有奇策,而他今天所說的這番話,不過平平罷了?!比紊泻髞斫K于斷送了西域和平,正如班超的預(yù)言?! 8]初,太傅鄧禹嘗謂人曰:“吾將百萬之眾,未嘗妄殺一人,后世必有興者?!逼渥幼o羌校尉訓(xùn),有女曰綏,性孝友,好書傳,常晝修婦業(yè),暮誦經(jīng)典,家人號曰“諸生”。叔父陔曰:“嘗聞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訓(xùn)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shù)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苯椇筮x入宮為貴人,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承事陰后,接撫同列,??思阂韵轮m宮人隸役,皆加恩借,帝深嘉焉。嘗有疾,帝特令其母、兄弟入親醫(yī)藥,不限以日數(shù),貴人辭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nèi)省,上令陛下有私幸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數(shù)入為榮,貴人反以為憂邪!”每有宴會,諸姬競自修飾,貴人獨尚質(zhì)素,其衣有與陰后同色者,即時解易,若并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帝每有所問,常逡巡后對,不敢先后言。陰后短小,舉指時失儀,左右掩口而笑,貴人獨愴然不樂,為之隱諱,若己之失。帝知貴人勞心曲體,嘆曰:“修德之勞,乃如是乎!”后陰后寵衰,貴人每當(dāng)御見,輒辭以疾。時帝數(shù)失皇子,貴人憂繼嗣不廣,數(shù)選進才 人以博帝意。陰后見貴人德稱日盛,深疾之;帝嘗寢病,危甚,陰后密言:“我得意,不令鄧氏復(fù)有遺類!“貴人聞之,流涕言曰:“我竭誠盡心以事皇后,竟不為所。今我當(dāng)從死,上以報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禍,下不令陰氏有人豕之譏。”即欲飲藥。宮人趙玉者固禁止之,因詐言“屬有使來,上疾已愈”,貴人乃止。明目,上果瘳。及陰后之廢,貴人請救,不能得;帝欲以貴人為皇后,貴人愈稱疾篤,深自閉絕。冬,十月,辛卯,詔立貴人鄧氏為皇后;后辭讓,不得已,然后即位。郡國貢獻,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鄧氏,后輒哀請謙讓,故兄騭終帝世不過虎賁中郎將?! 8]當(dāng)初,太傅鄧禹曾對人說:“我率領(lǐng)百萬兵眾,卻不曾錯殺一人,后世必有子孫興起。”他的兒子、護羌校尉鄧訓(xùn),有個女兒名叫鄧綏,性情孝順友愛,喜好讀書,經(jīng)常白天學(xué)習(xí)婦女的活計,晚上誦讀儒家經(jīng)典,家人稱她為“女學(xué)生”。她的叔父鄧陔說:“我曾聽說,救活一千人的,子孫將會受封。我的兄長鄧訓(xùn)當(dāng)謁者時,奉命修石臼河,每年救活數(shù)千人。天道可以信賴,我家必定蒙福?!焙髞?,鄧綏被選入后宮,當(dāng)了貴人。她謙恭小心,舉止合乎法度,侍奉陰皇后和同其他嬪妃相處時,總是克制自己,居人之下。即使是對宮人和作雜役的奴仆,也都施以恩惠和幫助。和帝對她深為贊賞。鄧綏曾患病,和帝特命她的母親和兄弟入宮照料醫(yī)藥,不限定天數(shù)。鄧綏辭讓說:“皇宮是最重要的禁地,而讓外戚久住在內(nèi),上會給陛下召來寵幸私親的譏諷,下將使我遭到不知足的非議,上下都要受損,我實在不愿如此!”和帝說:“人們都以親屬多次進宮為榮耀,你反而以此為憂慮嗎!”每逢宴會,嬪妃們都爭著修飾自己,唯獨鄧貴人喜歡樸素?zé)o華。她的衣服如有和陰皇后一樣顏色的,便立即脫下?lián)Q掉。若是和陰皇后同時進見,則不敢正坐或并立,行走時微躬上身,表示自己身分卑微。每當(dāng)和帝有所詢問,她總是退讓在后,不敢先于陰皇后開口。陰皇后身材矮小,舉止時有不合禮儀之處,左右隨從之人掩口竊笑,唯獨鄧貴人憂而不樂,為陰皇后隱瞞遮掩,仿佛是自己的過失一樣。和帝知道鄧貴人的苦心和委屈,嘆息道:“修養(yǎng)德性的辛勞,竟達到這種樣子!”后來,陰皇后失寵,鄧貴人每當(dāng)遇到和帝召見,就借病推辭。當(dāng)時和帝接連失去皇子,鄧貴人擔(dān)心后嗣不多,屢次挑選才人進獻,以博取和帝的歡心。陰皇后見鄧貴人的德望一天比一天高,十分嫉妒。和帝曾經(jīng)臥病,情況非常危險,陰皇后暗中說:“我若是能夠得意,就不讓鄧家再留下活口!”鄧貴人聽到這番話,流淚說道:“我全心全意地侍奉皇后,竟然得不到她的護佑。我今天應(yīng)當(dāng)跟隨皇上去死,上報皇上的大恩,中解家族的災(zāi)禍,下不使陰氏如呂太后那樣有‘人彘’的譏諷。”說完,就要喝毒藥自殺。有個叫趙玉的宮人堅決阻止她,于是謊稱:“適才有差人來,皇上的病已經(jīng)好了?!编囐F人這才作罷。次日,和帝果然病愈。及至陰皇后被罷黜,鄧貴人求情挽救,沒有成功。和帝打算將鄧貴人立為皇后,而鄧貴人卻愈發(fā)謙恭,她聲稱病重,閉門深居,把自己隔絕起來。本年冬季,十月辛卯(二十四日),和帝下詔,將鄧貴人立為皇后。鄧貴人表示辭讓,不得已,然后才即位為皇后。她下令:各郡、各封國一律不再進貢物品,每年四季只供應(yīng)紙墨而已。每當(dāng)和帝想封鄧氏家族官爵時,鄧皇后總是苦苦哀求,表示謙讓。因此,在和帝生前,她的哥哥鄧騭的官職沒有超過虎賁中郎將。 [9]丁酉,司空巢堪罷?! 9]十月丁酉(三十日),和帝將司空巢堪罷免?! 10]十一月,癸卯,以大司農(nóng)沛國徐防為司空。防上疏,以為:“漢立博士十有四家,設(shè)甲乙之科以勉勸學(xué)者。伏見太學(xué)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修家法,私相容隱,開生奸路。每有策試,輒興諍訟,論議紛錯,互相是非??鬃臃Q‘述而不作’,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不依章句,妄生穿鑿,以遵師為非義,意說為得理,輕侮道術(shù),浸以成俗,誠非詔書實選本意。改薄從忠,三代常道;專精務(wù)本,儒學(xué)所先。臣以為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者為高說。若不依先師,義有相伐,皆正以為非。”上從之。 [10]十一月癸卯(初六),和帝將大司農(nóng)、沛國人徐防任命為司空。徐防上書指出:“漢朝設(shè)立十四家博士,規(guī)定科別等級,用以鼓勵學(xué)者。但是,我看到,太學(xué)考察博士弟子,都是憑個人的意見立說,并不鉆研本家的理論,而私自互相包容,生出邪門歪道。每當(dāng)進行策試,總是發(fā)生爭執(zhí),議論紛紛,互相批駁??鬃臃Q自己‘闡述先代圣賢的成說,自己并不創(chuàng)作’。又說:‘在我年輕時,還曾趕上見到史書上有缺文?!缃袢藗儾灰勒战?jīng)書原文的章句,自己妄加發(fā)揮,認為遵循先師是錯誤的,而自己的意見才正確合理,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學(xué)術(shù)輕蔑不敬,逐漸成為風(fēng)氣,這實在不符合陛下遴選人才的本意。改變淺薄的習(xí)俗,遵從忠誠之道,這是夏、商、周三代的一貫法則。專注而精心地研究經(jīng)典大師的理論,是儒家學(xué)者的首要任務(wù)。我認為,對于博士和科別等級的策試,應(yīng)當(dāng)依從各家的經(jīng)典傳本,設(shè)立五十個問答來考試他們,解釋周詳?shù)臑樯系?,引文出處明確的為優(yōu)秀。如果不根據(jù)先師學(xué)說,而是個人見解發(fā)生沖突,都一律作為錯誤予以糾正?!焙偷勐爮牧怂囊庖姟! 11]是歲,初封大長秋鄭眾為鄉(xiāng)侯。 [11]本年,和帝打破常例,首次將大長秋鄭眾封為鄉(xiāng)侯。十五年(癸卯、103) 十五年(癸卯,公元103年) [1]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時帝遵肅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師,有司以日食陰盛,奏遣諸王就國。詔曰:“甲子之異,責(zé)由一人。諸王幼稚,早離顧復(fù),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凱風(fēng)》之哀。選懦之恩,知非國典,且復(fù)宿留?!薄 1]夏季,四月甲子晦(三十日),出現(xiàn)日食。當(dāng)時,和帝遵循章帝的前例,把兄弟們都留在京城。有關(guān)部門認為,日食意味著陰氣過盛,上書請求派遣諸位親王前往封國就位。和帝下詔說:“甲子那天出現(xiàn)日食,責(zé)任在朕一人身上。諸位親王幼年時便早早地失去了父母的照顧,長大以后互相扶持,經(jīng)常有《經(jīng)》《蓼莪》篇和《凱風(fēng)》篇中所吟詠的悲哀。手足親情使我戀戀不舍,明知這樣違背國法,但姑且再次讓他們留居京城?!薄 2]秋,九月,壬午,車駕南巡,清河、濟北、河間三王并從?! 2]秋季,九月壬午(二十日),和帝去南方巡視。清河王、濟北王、河間王三王一同隨從前往?! 3]四州雨水?! 3]有四個州大雨成災(zāi)?! 4]冬,十月,戊申,帝幸章陵;戊午,進幸云夢。時太尉張禹留守,聞車駕當(dāng)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游,驛馬上諫。詔報曰:“祠謁既訖,當(dāng)南禮大江;會得君奏,臨漢回輿而旋?!笔辉?,甲申,還宮?! 4]冬季,十月戊申(十七日),和帝臨幸章陵。十月戊午(二十七日),又臨幸云夢。當(dāng)時太尉張禹在京城留守,他聽說和帝要臨幸江陵,認為不應(yīng)冒險遠行,便派官府驛馬傳送奏書進行勸阻。和帝下詔答復(fù)道:“祭祀先祖陵廟已畢,本當(dāng)南下觀瞻長江,恰好收到閣下的奏書,我只到達漢水便掉轉(zhuǎn)車駕返回。”十一月甲申(二十三日),返回京城皇宮?! 5]嶺南舊貢生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侯,晝夜傳送。臨武長汝南唐羌上書曰:“臣聞上不以滋味為德,下不以貢膳為功。伏見交趾七郡獻生龍眼等,鳥驚風(fēng)發(fā);南州土地炎熱,惡蟲猛獸,不絕于路,至于觸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復(fù)生,來者猶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壽?!钡巯略t曰:“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茍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fù)受獻!” [5]以往,嶺南地區(qū)進貢鮮龍眼和荔枝,十里設(shè)一個驛站,五里設(shè)一個崗?fù)?,日夜不停地傳送。臨武縣長汝南人唐羌上書說:“我聽說,在上位的人不因享受美味而為有德,在下位的人不因進貢美味而為有功。我看到交趾州的七郡進貢鮮龍眼等物,一路疾馳,鳥驚風(fēng)動。南方州郡土地炎熱,毒蟲猛獸在路上到處可見,傳送貢物的人甚至?xí)獾剿劳龅奈:?。已死的人不能?fù)活,后來的人仍可挽救。而將這兩種水果獻上殿堂,也不一定能使人延年益壽?!焙偷巯略t說:“邊遠地區(qū)進貢珍奇的美味,本是用來供奉宗廟。如果因此造成傷害,豈是愛護人民的本意!現(xiàn)在下令:太官不再接受此類貢品!” [6]是歲,初令郡國以日北至按薄刑?! 6]本年,首次命令各郡、各封國從夏至日開始審理輕刑案件。十六年(甲辰、104) 十六年(甲辰,公元104年) [1]秋,七月,旱?! 1]秋季,七月,發(fā)生旱災(zāi)。 [2]辛酉,司徒魯恭免?! 2]辛酉(初四),將司徒魯恭免職?! 3]庚午,以光祿勛張為司徒;八月,己酉,薨。冬,十月,辛卯,以司空徐防為司徒,大鴻臚陳寵為司空。 [3]庚午(十三日),將光祿勛張任命為司徒。八月己酉(二十二日),張去世。冬季,十月辛卯(初五),將司空徐防任命為司徒,將大鴻臚陳寵任命為司空?! 4]十一月,己丑,帝行幸緱氏,登百山。 [4]十一月己丑(疑誤),和帝出行,臨幸緱氏,登上百山?! 5]北匈奴遣使稱臣貢獻,愿和親,修呼韓邪故約。帝以其舊禮不備,未許;而厚加賞賜,不答其使。 [5]北匈奴派遣使者稱臣進貢,愿意和親通好,請求重新修訂呼韓邪單于00時代的舊約。和帝認為北匈奴不具備呼韓邪單于的禮數(shù),沒有接受請求,只給厚重的賞賜,不派使者回報。元興元年(乙巳、105) 元興元年(乙巳,公元105年) [1]春,高句驪王宮入遼東塞??苈粤h?! 1]春季,高句麗國王宮侵入遼東郡邊塞,搶掠該郡下屬六縣。 [2]夏,四月,庚午,赦天下,改元?! 2]夏季,四月庚午(疑誤),大赦天下,改年號?! 3]秋,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擊高句驪,破之?! 3]秋季,九月,遼東郡太守耿夔進攻高句麗,將高句麗軍打敗。[4]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初,帝失皇子,前后十?dāng)?shù),后生者輒隱秘養(yǎng)于民間,群臣無知者。及帝崩,鄧皇后乃收皇子于民間。長子勝,有痼疾;少子隆,生始百余日,迎立以為皇太子,是夜,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是時新遭大憂,法禁未設(shè),宮中亡大珠一篋;太后念欲考問,必有不辜,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蠱事,下掖庭考訊,辭證明白。太后以吉成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無惡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見實核,果御者所為,莫不嘆服以為圣明?! 4]冬季,十二月辛未(二十二日),和帝在章德前殿駕崩。當(dāng)初,和帝的兒子接連夭亡,前后達十余人。后出生的皇子就被秘密地送到民間養(yǎng)育,群臣無人知曉。及至和帝駕崩,鄧皇后才將皇子從民間收回。長子劉勝,身患久治不愈的頑疾;幼子劉隆,出生才一百多天。于是鄧皇后將劉隆接回宮中,立為皇太子。當(dāng)夜,劉降即位為皇帝。鄧皇后被尊稱為皇太后,臨朝攝政。當(dāng)時剛剛遭受大喪,法律、禁令還不完備,宮中丟失大珠一箱。鄧太后想到,如果要審問,必會牽累無罪受冤的人。于是她親自查看宮人,審視涉嫌者的面容神色。盜珠人當(dāng)即自首認罪。再有,和帝的一個寵幸者叫吉成,侍從們一同誣陷他施用巫蠱害人。吉成被交付掖庭進行審訊,供詞、證據(jù)都很清楚。但鄧太后認為吉成是和帝身邊的人,對他有恩,平時尚且不講自己的壞話,如今反而采取這種手段,不合人情。于是她親自下令傳見吉成,重新核實,查出果然是出自侍從們的陷害。眾人無不贊嘆佩服,認為太后圣明?! 5]北匈奴重遣使詣敦煌貢獻,辭以國貧未能備禮,愿請大使,當(dāng)遣子入侍。太后亦不答其使,加賜而已。 [5]北匈奴再次派遣使者到敦煌進貢,解釋說:由于我國貧窮,不能禮數(shù)周全,希望能請漢朝使者前來,北匈奴將派遣王子到漢朝充當(dāng)人質(zhì)。鄧太后也沒有派使者回報,只給予賞賜而已?! 6]雒陽令廣漢王渙,居身平正,能以明察發(fā)奸伏,外行猛政,內(nèi)懷慈仁。凡所平斷,人莫不悅服,亦師以為有神,是歲卒官,百姓市道,莫不咨嗟流涕。渙喪西歸,道經(jīng)弘農(nóng),民庶皆設(shè)案于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雒,為吏卒所鈔,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宾藐柮駷榱㈧?、作詩,每祭,輒弦歌而薦之。太后詔曰:“夫忠良之吏,國家之所以為治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今以渙子石為郎中,為勸勞勤?!薄 6]洛陽令廣漢人王渙,為人正直,辦事公平,能夠洞察暗藏的奸邪,予以懲治。從表面看,他施行苛猛之政,而內(nèi)心卻十分仁慈。凡是他所作的判決,人們無不心悅誠服,整個京城都認為他似有神明相助。本年,王渙在任上去世,百姓們圍住道路,無不嘆息流淚。王渙的靈柩向西運回家鄉(xiāng),途經(jīng)弘農(nóng)時,當(dāng)?shù)厝嗣袢荚诼放栽O(shè)案擺盤,進行祭祀。官吏詢問緣故,他們一致說道:“我們以往運米到洛陽,受到官吏和士卒的掠奪,總要損失一半。而自從王君到任,我們就不再遭受侵害和冤屈了,因此前來報恩?!甭尻柸嗣駷橥鯗o建立祠廟,并作詩紀念他。每逢祭祀的時候,就奏樂歌唱這些詩篇。鄧太后下詔說:“有了忠良的官吏,國家才得到治理。朝廷十分殷切地尋求這種官吏,但卻極少得到?,F(xiàn)任命王渙的兒子王石為郎中,以勉勵那些任職勞苦而勤奮的官吏。”起玄黓執(zhí)徐,盡旃蒙大荒落,凡十四年。
孝和皇帝下
◎ 永元四年壬辰,公元九二年
春,正月,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印綬,使中郎將任尚,持節(jié)衛(wèi)護屯伊吾,如南單于故事。
初,廬江周榮辟袁安府,安舉奏竇、景及爭立北單于事,皆榮所具草,竇氏客太尉掾徐齮深惡之,脅榮曰:“子為袁公腹心之謀,排奏竇氏,竇氏悍士、刺客滿城中,謹備之矣!”榮曰:“榮,江淮孤生,得備宰士,縱為竇氏所害,誠所甘心!”因敕妻子:“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qū)區(qū)腐身覺悟朝廷?!?br /> 三月,癸丑,司徒袁安薨。
閏月,丁丑,以太常丁鴻為司徒。
夏,四月,丙辰,竇憲還至京師。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丁鴻上疏曰:“昔諸呂握權(quán),統(tǒng)嗣幾移;哀、平之末,廟不血食。故雖有周公之親而無其德,不得行其勢也。今大將軍雖欲敕身自約,不敢僭差;然而天下遠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辭、求通待報,雖奉符璽,受臺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數(shù)十日,背王室,向私門,此乃上威損,下權(quán)盛也。人道悖于下,效驗見于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于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鏡也。夫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從橫。宜因大變,改政匡失,以塞天意?!?br /> 丙辰,郡國十三地震。
旱,蝗。
竇氏父子兄弟并為卿、校,充滿朝廷,穰侯鄧疊、疊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共相交結(jié);元、舉并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后,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其謀。是時,憲兄弟專權(quán),帝與內(nèi)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閹宦而已。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有心幾,不事豪黨,遂與眾定議誅憲,以憲在外,慮其為亂,忍而未發(fā)。會憲與鄧疊皆還京師。時清河王慶,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將發(fā)其謀,欲得《外戚傳》,懼左右,不敢使,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nèi)之;又令慶傳語鄭眾,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宮,詔執(zhí)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wèi)南、北宮,閉城門,收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皆下獄死。遣謁者仆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與篤、景、瑰皆就國。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
初,河南尹張酺,數(shù)以正法繩治竇景,及竇氏敗,酺上疏曰:“方憲等寵貴,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憲受顧命之托,懷伊、呂之忠,至乃復(fù)比鄧夫人于文母。今嚴威既行,皆言當(dāng)死,不顧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見夏陽侯瑰每存忠善,前與臣言,常有盡節(jié)之心,檢敕賓客,未嘗犯法。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今議者欲為瑰選嚴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貸宥,以崇厚德?!钡鄹泄惭裕墒枪濯毜萌?。竇氏宗族賓客以憲為官者,皆免歸故郡。
初,班固奴嘗醉罵洛陽令種兢,兢因逮考竇氏賓客,收捕固,死獄中。固嘗著《漢書》,尚未就,詔固女弟曹壽妻昭踵而成之。
華嶠論曰: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而不厭,信哉其能成名也!固譏司馬遷是非頗謬于圣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jié),否正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jié)甚矣!
初,竇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漢中郡亦當(dāng)遣吏,戶曹李郃諫曰:“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德禮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請求自行,許之。郃遂所在遲留以觀其變,行至扶風(fēng)而憲就國。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漢中太守獨不與焉。帝賜清河王慶奴婢、輿馬、錢帛、珍寶,充牣其第。慶或時不安,帝朝夕問訊,進膳藥,所以垂意甚備。慶亦小心恭孝,自以廢黜,尤畏事慎法,故能保其寵祿焉。
帝除袁安子賞為郎,任隗子屯為步兵校尉,鄭眾遷大長秋。帝策勛班賞,眾每辭多受少,帝由是賢之,常與之議論政事,宦官用權(quán)自此始矣。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以竇氏黨策免,自殺。
八月,辛亥,司空任隗薨。
癸丑,以大司農(nóng)尹睦為太尉。太傅鄧彪以老病上還樞機職,詔許焉,以睦代彪錄尚書事。
冬,十月,己亥,以宗正劉方為司空。
武陵、零陵、澧中蠻叛。
護羌校尉鄧訓(xùn)卒,吏、民、羌、胡旦夕臨者日數(shù)千人。羌、胡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執(zhí),不聽,以狀白校尉徐傿,傿嘆息曰:“此為義也!”乃釋之。遂家家為訓(xùn)立祠,每有疾病,輒請禱求福。蜀郡太守聶尚代訓(xùn)為護羌校尉,欲以恩懷諸羌,乃遣譯使招呼迷唐,使還居大、小榆谷。迷唐既還,遣祖母卑缺詣尚,尚自送至塞下,為設(shè)祖道,令譯田汜等五人護送至廬落。迷唐遂反,與諸種共生屠裂汜等,以血盟詛,復(fù)寇金城塞。尚坐免。◎ 永元五年癸巳,公元九三年
春,正月,乙亥,宗祀明堂,登靈臺,赦天下。
戊子,千乘貞王伉薨。
辛卯,封皇弟萬歲為廣宗王。
甲寅,太傅鄧彪薨。
戊午,隴西地震。
夏,四月,壬子,紹封阜陵殤王兄魴為阜陵王。
九月,辛酉,廣宗殤王萬歲薨,無子,國除。
初,竇憲既立于除鞬為此單于,欲輔歸北庭,會憲誅而止。于除鞬自畔還北,詔遣將兵長史王輔以千馀騎與任尚共追討,斬之,破滅其眾。耿夔之破北匈奴也,鮮卑因此轉(zhuǎn)徙據(jù)其地。匈奴馀種留者尚有十馀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就此漸盛。
冬,十月,辛未,太尉尹睦薨。十一月,乙丑,太仆張酺為太尉。酺與尚書張敏等奏“射聲校尉曹褒,擅制漢禮,破亂圣術(shù),宜加刑誅?!睍参遄?。帝知酺守學(xué)不通,雖寢其奏,而漢禮遂不行。
是歲,武陵郡兵破叛蠻,降之。
梁王暢與從官卞忌祠祭求福,忌等諂媚云:“神言王當(dāng)為天子。”暢與相應(yīng)答,為有司所奏,請征詣詔獄。帝不許,但削成武、單父二縣。暢慚懼,上疏深自刻責(zé)曰:“臣天性狂愚,不知防禁,自陷死罪,分伏顯誅。陛下圣德,枉法曲平,橫貸赦臣,為臣受污。臣知大貸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約妻子,不敢復(fù)出入失繩墨,不敢復(fù)有所橫費,租入有馀,乞裁食睢陽、穀熟、虞、蒙、寧陵五縣,還馀所食四縣。臣暢小妻三十七人,其無子者,愿還本家,自選擇謹敕奴婢二百人,其馀所受虎賁、官騎及諸工技、鼓吹、倉頭、奴婢、兵弩、廄馬,皆上還本署。臣暢以骨肉近親,亂圣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誠無心面目以兇惡復(fù)居大宮,食大國,張官屬,藏什物,愿陛下加恩開許。”上優(yōu)詔不聽。
護羌校尉貫友遣譯使構(gòu)離諸羌,誘以財貨,由是解散。乃遣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獲首虜八百馀人,收麥數(shù)萬斛。遂夾逢留大河筑城塢,作大航,造河橋,欲度兵擊迷唐。迷唐率部落遠徙,依賜支河曲。
單于頓屠何死,單于宣弟安國立。安國初為左賢王,無稱譽;及為單于,單于適之子左谷蠡王師子以次轉(zhuǎn)為左賢王。師子素勇黠多知,前單于宣及屯屠何皆愛其氣決,數(shù)遣將兵出塞,掩擊北庭,還,受賞賜,天子亦加殊異。由是國中盡敬師子而不附安國,安國欲殺之。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shù)為師子所驅(qū)掠,多怨之。安國因是委計降者,與同謀議。師子覺其謀,乃別居五原界,每龍庭會議,師子輒稱病不往。度遼將軍皇甫稜知之,亦擁護不遣,單于懷憤益甚。◎ 永元六年甲午,公元九四年
春,正月,皇甫稜免,以執(zhí)金吾硃徽行度遼將軍。時單于與中郎將杜崇不相平,乃上書告崇;崇諷西河太守令斷單于章,單于無由自聞。崇因與硃徽上言:“南單于安國,疏遠故胡,親近新降,欲殺左賢王師子及左臺且渠劉利等;又,右部降者,謀共迫脅安國起兵背畔,請西河、上郡、安定為之儆備。”帝下公卿議,皆以為:“蠻夷反覆,雖難測知,然大兵聚會,必未敢動搖。今宜遣有方略使者之單于庭,與杜崇、硃徽及西河太守并力,觀其動靜。如無它變,可令崇等就安國會其左右大臣,責(zé)其部眾橫暴為邊害者,共平罪誅。若不從命,令為權(quán)時方略,事畢之后。裁行賞賜,亦足以威示百蠻?!钡蹚闹?,于是徽、崇遂發(fā)兵造其庭。安國夜聞漢軍至,大驚,棄帳而去。因舉兵欲誅師子。師子先知,乃悉將廬落入曼柏城,安國追到城下,門閉,不得入。硃徽遣吏曉譬和之,安國不聽。城既不下,乃引兵屯五原。崇、徽因發(fā)諸郡騎追赴之急,眾皆大恐,安國舅骨都侯喜為等慮并被誅,乃格殺安國,立師子為亭獨尸逐侯鞮單于。
己卯,司徒丁鴻薨。
二月,丁未,以司空劉方為司徒,太常張奮為司空。
夏,五月,城陽懷王淑薨,無子,國除。
秋,七月,京師旱。
西域都護班超發(fā)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合七萬馀人討焉耆,到其城下,誘焉耆王廣、尉犁王泛等于陳睦故城,斬之,傳首京師;因縱兵鈔掠,斬首五千馀級,獲生口萬五千人,更立焉耆左侯元孟為焉耆王。超留焉耆半歲,慰撫之。于是西域五十馀國悉納質(zhì)內(nèi)屬,至于海濱,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
南單于師子立,降胡五六百人夜襲師子,安集掾王恬將衛(wèi)護士與戰(zhàn),破之。于是降胡遂相驚動,十五部二十馀萬人皆反,脅立前單于屯屠何子薁鞮日逐王逢侯為單于,遂殺略吏民,燔燒郵亭、廬帳,將車重向朔方,欲度幕北。九月,癸丑,以光祿勛鄧鴻行車騎將軍事,與越騎校尉馮柱、行度遼將軍硃徽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郡國跡射、緣邊兵,烏桓校尉任尚將烏桓、鮮卑,合四萬人討之。時南單于及中郎將杜崇屯牧師城,逢侯將萬馀騎攻圍之。冬,十一月,鄧鴻等至美稷,逢侯乃解圍去,向滿夷谷。南單于遣子將萬騎及杜崇所領(lǐng)四千騎,與鄧鴻等追擊逢侯于大城塞,斬首四千馀級。任尚率鮮卑、烏桓要擊逢侯于滿夷谷,復(fù)大破之,前后凡斬萬七千馀級。逢侯遂率眾出塞,漢兵不能追而還。
以大司農(nóng)陳寵為廷尉。寵性仁矜,數(shù)議疑獄,每附經(jīng)典,務(wù)從寬恕,刻敝之風(fēng),于此少衰。
帝以尚書令江夏黃香為東郡太守,香辭以:“典郡從政,才非所宜,乞留備冗官,賜以督責(zé)小職,任之宮臺煩事?!钡勰藦?fù)留香為尚書令,增秩二千石,甚見親重。香亦祗勤物務(wù),憂公如家。◎ 永元七年乙未,公元九五年
春,正月,鄧鴻等軍還,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鴻坐逗留失利,下獄死。后帝知硃徽、杜崇失胡和,又禁其上書,以致胡反,皆征下獄死。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乙巳,易陽地裂。
九月,癸卯,京師地震。
樂成王黨坐賊殺人,削東光、鄡二縣。◎ 永元八年丙申,公元九六年
春,二月,立貴人陰氏為皇后。后,識之曾孫也。
夏,四月,癸亥,樂成靖王黨薨。子哀王崇立,尋薨,無子,國除。
五月,河內(nèi)、陳留蝗。
南匈奴右溫禺犢王烏居戰(zhàn)畔出塞。秋,七月,度遼將軍龐奮、越騎校尉馮柱追擊破之,徙其馀眾及諸降胡二萬馀人于安定、北地。
東師后部王涿鞮反,擊前王尉畢大,獲其妻子。
九月,京師蝗。
冬,十月,乙丑,北海王威以非敬王子,又坐誹謗,自殺。
十二月,辛亥,陳敬王羨薨。
丁巳,南宮宣室殿火。
護羌校尉貫友卒,以漢陽太守史充代之。充至,遂發(fā)湟中羌、胡出塞擊迷唐。迷唐迎敗充兵,殺數(shù)百人。充坐征,以代郡太守吳祉代之。◎ 永元九年丁酉,公元九七年
春,三月,庚辰,隴西地震。
癸巳,濟南安王康薨。
西域長史王林擊車師后王,斬之。
夏,四月,丁卯,封樂成王黨子巡為樂成王。
五月,封皇后父屯騎校尉陰綱為吳防侯,以特進就第。
六月,旱,蝗。
秋,八月,鮮卑寇肥如,遼東太守祭參坐沮敗,下獄死。
閏月,辛巳,皇太后竇氏崩。初,梁貴人既死,宮省事秘,莫有知帝為梁氏出者。舞陰公主子梁扈遣從兄礻亶奏記三府,以為“漢家舊典,崇貴母氏,而梁貴人親育圣躬,不蒙尊號,求得申議?!碧緩堘T言狀,帝感慟良久,曰:“于君意若何?”酺請追上尊號,存錄諸舅。帝從之,會貴人姊南陽樊調(diào)妻A148上書自訟曰:“妾父竦冤死牢獄,骸骨不掩;母氏年逾七十,及弟棠等遠在絕域,不知死生。愿乞收竦朽骨,使母、弟得歸本郡?!钡垡夾148,乃知貴人枉歿之狀。三公上奏,“請依光武黜呂太后故事,貶竇太后尊號,不宜合葬先帝,”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詔曰:“竇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禮,臣子無貶尊上之文,恩不忍離,義不忍虧。案前世,上官太后亦無降黜,其勿復(fù)議?!北?,葬章德皇后。
燒當(dāng)羌迷唐率眾八千人寇隴西,脅塞內(nèi)諸種羌合步騎三萬人擊破隴西兵,殺大夏長。詔遣行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副之,將漢兵、羌、胡共三萬人討之。尚屯狄道,世屯枹罕;尚遣司馬寇盱監(jiān)諸郡兵,四面并會。迷唐懼,充老弱,奔入臨洮南。尚等追至高山,大破之,斬虜千馀人,迷唐引去,漢兵死傷亦多,不能復(fù)追。乃還。
九月,庚申,司徒劉方策免,自殺。
甲子,追尊梁貴人為皇太后,謚曰恭懷,追服喪制。冬,十月,乙酉,改葬梁太后及其姊大貴人于西陵。擢樊調(diào)為羽林左監(jiān)。追封謚皇太后父竦為褒親愍侯,遣使迎其喪,葬于恭懷皇后陵傍。征還竦妻子;封子棠為樂平侯,棠弟雍為乘氏侯,雍弟翟為單父侯,位皆特進,賞賜以巨萬計,寵遇光于當(dāng)世,梁氏自此盛矣。
清河王慶始敢求上母宋貴人冢,帝許之,詔太官四時給祭具。慶垂涕曰:“生雖不獲供養(yǎng),終得奉祭祀,私愿足矣!”欲求作祠堂,恐有自同恭懷梁后之嫌,遂不敢言,常泣向左右,以為沒齒之恨。后上言:“外祖母王年老,乞詣雒陽療疾?!庇谑窃t宋氏悉歸京師,除慶舅衍、俊、蓋、暹等皆為郎。
十一月,癸卯,以光祿勛河南呂蓋為司徒。
十二月,丙寅,司空張奮罷。壬申,以太仆韓稜為司空。
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條支,窮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備其風(fēng)土,傳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臨大海,欲度,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fēng),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fēng),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庇⒛酥?。◎ 永元十年戊戌,公元九八年
夏,五月,京師大水。
秋,七月,己巳,司空韓稜薨。八月,丙子,以太常太山巢堪為司空。
冬,十月,五州雨水。
行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坐畏懦征,下獄,免。謁者王信領(lǐng)尚或屯枹罕,謁者耿譚領(lǐng)世營屯白石。譚乃設(shè)購賞,諸種頗來內(nèi)附,迷唐恐,乃請降;信、譚遂受降罷兵。十二月,迷唐等率種人詣闕貢獻。
戊寅,梁節(jié)王暢薨。初,居巢侯劉般薨,子愷當(dāng)嗣,稱父遺意,讓其弟憲,遁逃久之,有司奏請絕愷國。肅宗美其義,特優(yōu)假之,凱猶不出。積十馀歲,有司復(fù)奏之,侍中賈逵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繩以循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fēng),成含弘之化也。”帝納之,下詔曰:“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聽?wèi)椝镁簟T馐轮?,后不得以為比?!蹦苏鲪?,拜為郎?br /> 南單于師子死,單于長之子檀立,為萬氏尸逐鞮單于。◎ 永元十一年己亥,公元九九年
夏,四月,丙寅,赦天下。
帝因朝會,召見諸儒,使中大夫魯丕與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相難數(shù)事,帝善丕說,罷朝,特賜衣冠。丕因上疏曰:“臣聞?wù)f經(jīng)者,傳先師之言,非從己出,不得相讓;相讓則道不明,若規(guī)矩權(quán)衡之不可枉也。難者必明其據(jù),說者務(wù)立其義,浮華無用之言,不陳于前,故精思不勞而道術(shù)愈章。法異者各令自說師法,博觀其義,無令芻蕘以言得罪,幽遠獨有遺失也?!?/p>◎ 永元十二年庚子,公元一零零年
夏,四月,戊辰,秭歸山崩。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張酺免。丙寅,以大司農(nóng)張禹為太尉。
燒當(dāng)羌豪迷唐既入朝。其馀種人不滿二千,饑窘不立,入居金城。帝令迷唐將其種人還大、小榆谷;迷唐以漢作河橋,兵來無常,故地不可復(fù)居,辭以種人饑餓,不肯遠出。護羌校尉吳祉等多賜迷唐金帛,令糴谷市畜。促使出塞,種人更懷猜驚。是歲,迷唐復(fù)叛,脅將湟中諸胡寇鈔而去,王信、耿譚、吳祉皆坐征。◎ 永元十三年辛丑,公元一零一年
秋,八月,己亥,北宮盛饌門閣火。
迷唐復(fù)還賜支河曲,將兵向塞。護羌校尉周鮪與金城太守侯霸及諸郡兵、屬國羌、胡合三萬人出塞至允川。侯霸擊破迷唐,種人瓦解,降者六千馀口,分徙漢陽、安定、隴西。迷唐遂弱,遠逾賜支河首,依發(fā)羌居。久之,病死,其子來降,戶不滿數(shù)十。
荊州雨水。
冬,十一月,丙辰,詔曰:“幽、并、涼州戶口率少,邊役眾劇,束脩良吏進仕路狹。撫接夷狄,以人為本,其令緣邊郡口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舉一人?!滨r卑寇右北平,遂入漁陽,漁陽太守擊破之。
戊辰,司徒呂蓋以老病致仕。
巫蠻許圣以郡收稅不均,怨恨,遂反;辛卯,寇南郡。◎ 永元十四年壬寅,公元一零二年
春,安定降羌燒何種反,郡兵擊滅之。時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無復(fù)羌寇,隃麋相曹鳳上言:“自建武以來,西羌犯法者,常從燒當(dāng)種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魚鹽之利,阻大河以為固。又,近塞內(nèi)諸種,易以為非,難以攻伐,故能強大,常雄諸種,恃其權(quán)勇,招誘羌、胡。今者衰困,黨援壞沮,亡逃棲竄,遠依發(fā)羌。臣愚以為宜及此時建復(fù)西??たh,規(guī)固二榆,廣設(shè)屯田,隔塞羌、胡交關(guān)之路,遏絕狂狡窺欲之源。又殖谷富邊,省委輸之役,國家可以無西方之憂?!鄙蠌闹?,繕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拜鳳為金城西部都尉,屯龍耆。后增廣屯田,列屯夾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會永初中諸羌叛,乃罷。
三月,戊辰,臨辟雍饗射,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荊州兵萬馀人,分道討巫蠻許圣等,大破之。圣等乞降,悉徙置江夏。
陰皇后多妒忌,寵遇浸衰,數(shù)懷恚恨。后外祖母鄧硃,出入宮掖,有言后與硃共挾巫蠱道者;帝使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案之,劾以大逆無道,硃二子奉、毅,后弟輔皆考死獄中。六月,辛卯,后坐廢,遷于桐宮,以憂死。父特進綱自殺,后弟軼、敞及硃家屬徙日南比景。
秋,七月,壬子,常山殤王側(cè)薨,無子,立其兄防子侯章為常山王。
三州大水。
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書乞歸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朝廷久之未報,超妹曹大家上書曰:“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奸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錄。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故妾敢觸死為超求哀,匄超馀年,一得生還,復(fù)見闕庭,使國家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卒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钡鄹衅溲?,乃征超還。八月,超至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九月,卒。超之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代為都護。尚謂超曰:“君侯在外國三十馀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慮淺,宜有以誨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數(shù)當(dāng)大位,豈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進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yǎng)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宜蕩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超去,尚私謂所親曰:“我以班君當(dāng)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后竟失邊和,如超所言。
初,太傅鄧禹嘗謂人曰:“吾將百萬之眾,未嘗妄殺一人,后世必有興者?!逼渥幼o羌校尉訓(xùn),有女曰綏,性孝友,好書傳,常晝修婦業(yè),暮誦經(jīng)典,家人號曰“諸生”。叔父陔曰:“嘗聞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訓(xùn)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shù)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綏后選入宮為貴人,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承事陰后,接撫同列,常克己以下之,雖宮人隸役,皆加恩借,帝深嘉焉。嘗有疾,帝特令其母、兄弟入親醫(yī)藥,不限以日數(shù),貴人辭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nèi)省,上令陛下有私幸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數(shù)入為榮,貴人反以為憂邪!”每有宴會,諸姬競自修飾,貴人獨尚質(zhì)素,其衣有與陰后同色者,即時解易,若并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帝每有所問,常逡巡后對,不敢先后言。陰后短小,舉止時失儀,左右掩口而笑,貴人獨愴然不樂,為之隱諱,若己之失。帝知貴人勞心曲體,嘆曰:“修德之勞,乃如是乎!”后陰后寵衰,貴人每當(dāng)御見,輒辭以疾。時帝數(shù)失皇子,貴人憂繼嗣不廣,數(shù)選進才人以博帝意。陰后見貴人德稱日盛,深疾之。帝嘗寢病,危甚,陰后密言:“我得意,不令鄧氏復(fù)有遺類!”貴人聞之,流涕言曰:“我竭誠盡心以事皇后,竟不為所祐。今我當(dāng)從死,上以報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禍,下不令陰氏有人豕之譏?!奔从嬎帲瑢m人趙玉者固禁之,因詐言“屬有使來,上疾已愈”,貴人乃止。明日,上果瘳。及陰后之廢,貴人請救,不能得。帝欲以貴人為皇后,貴人愈稱疾篤,深自閉絕。冬,十月,辛卯,詔立貴人鄧氏為皇后;后辭讓,不得已,然后即位??暙I,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鄧氏,后輒哀請謙讓,故兄騭終帝世不過虎賁中郎將。
丁酉,司空巢堪罷。
十一月,癸卯,以大司農(nóng)沛國徐防為司空。防上疏,以為:“漢立博士十有四家,設(shè)甲乙之科以勉勸學(xué)者。伏見太學(xué)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修家法,私相容隱,開生奸路。每有策試,輒興諍訟,論議紛錯,互相是非??鬃臃Q‘述而不作’,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不依章句,妄生穿鑿,以遵師為非義,意說為得理,輕侮道術(shù),浸以成俗,誠非詔書實選本意。改薄從忠,三代常道;專精務(wù)本,儒學(xué)所先。臣以為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者為高說。若不依先師,義有相伐,皆正以為非?!鄙蠌闹?。
是歲,初封大長秋鄭眾為巢刂鄉(xiāng)侯。◎ 永元十五年癸卯,公元一零三年
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時帝遵肅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師,有司以日食陰盛,奏遣諸王就國。詔曰:“甲子之異,責(zé)由一人。諸王幼稚,早離顧復(fù),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凱風(fēng)》之哀。選儒之恩,知非國典,且復(fù)宿留?!?br /> 秋,九月,壬年,車駕南巡,清河、濟北、河間三王并從。
四州雨水。
冬,十月,戊申,帝幸章陵;戊午,進幸云夢。時太尉張禹留守,聞車駕當(dāng)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游,驛馬上諫。詔報曰:“祠謁既訖,當(dāng)南禮大江;會得君奏,臨漢回輿而旋?!笔辉?,甲申,還宮。
嶺南舊獻生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晝夜傳送。臨武長汝南唐羌上書曰:“臣聞上不以滋味為德,下不以貢膳為功。伏見交趾七郡獻生龍眼等,鳥驚風(fēng)發(fā);南州土地炎熱,惡蟲猛獸,不絕于路,至于觸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復(fù)生,來者猶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壽?!钡巯略t曰:“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茍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fù)受獻!”
是歲,初令郡國以日北至按薄刑。◎ 永元十六年甲辰,公元一零四年
秋,七月,旱。
辛酉,司徒魯恭免。
庚午,以光祿勛張酺為司徒;八月,己酉,酺薨。
冬,十月,辛卯,以司空徐防為司徒,大鴻臚陳寵為司空。
十一月,己丑,帝行幸緱氏,登百岯山。
北匈奴遣使稱臣貢獻,愿和親,修呼韓邪故約。帝以其舊禮不備,未許;而厚加賞賜,不答其使。◎ 元興元年乙巳,公元一零五年
春,高句驪王宮入遼東塞,寇略六縣。夏,四月,庚午,赦天下,改元。
秋,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擊高句驪,破之。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初,帝失皇子,前后十?dāng)?shù),后生者輒隱秘養(yǎng)于民間,群臣無知者。及帝崩,鄧皇后乃收皇子于民間。長子勝,有痼疾;少子隆,生始百馀日,迎立以為皇太子,是夜,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是時新遭大憂,法禁未設(shè),宮中亡大珠一篋;太后念欲考問,必有不辜,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蠱事,下掖庭考訊,辭證明白。太后以吉成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常無惡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見實核,果御者所為,莫不嘆服以為圣明。
北匈奴重遣使詣敦煌貢獻,辭以國貧未能備禮,愿請大使,當(dāng)遣子入侍。太后亦不答其使,加賜而已。
雒陽令廣漢王渙,居身平正,能以明察發(fā)擿奸伏,外行猛政,內(nèi)懷慈仁。凡所平斷,人莫不悅服,京師以為有神。是歲卒官,百姓市道,莫不咨嗟流涕。渙喪西歸,道經(jīng)弘農(nóng),民庶皆設(shè)般木案于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雒,為吏卒所鈔,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宾藐柮駷榱㈧簟⒆髟?,每祭,輒弦歌而薦之。太后詔曰:“夫忠良之吏,國家之所以為治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今以渙子石為郎中,以勸勞勤?!?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62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