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漏院記相關背景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圣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勞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數(shù)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于勤耳,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臣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聲。金門未辟,玉漏猶滴,徹蓋下車,于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薦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皇風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告災,上有憂也,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于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guī)于執(zhí)政者。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出身農(nóng)家,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曾任知制誥、翰林學士等職。他直言諫諍,三次被貶,仍守正不阿。他反對北宋初年承襲五代的浮華文風,提倡“韓柳文章李杜詩”。其作品清新淡雅,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起到了開拓作用?!洞┰河洝芬晃淖饔谒翁诖净跄?,文章標題中的“待漏院”是指百官在宮門外等候早朝時休息的地方。漏,漏刻,古代用銅壺滴漏以計時。宰相及百官須待漏盡門啟而入朝,故稱待漏院。
宋代中央集權加強,但宰相的權力并沒有真正削弱,宰相和副相組成的集團有很大的實權。由于宋代科舉擴大,官員主要從進士中選拔,他們維護封建王朝統(tǒng)治地位的責任心很強?!洞┰河洝芬晃目坍嬃朔饨ㄉ鐣幸蕴煜聻榧喝魏鸵砸患褐嚼麨槌霭l(fā)點的兩類為官者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賢良之臣在待漏院等候皇帝接見時想到的是:“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薦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贝藭r此刻,他們想的是如何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如何使四方少數(shù)民族歸順朝廷,如何使戰(zhàn)亂盡快平息,如何使荒蕪的土地得以開辟,如何使在野的賢人得以重用,如何將奸佞小人逐出朝廷。如果氣候反常,天時不正,災禍將至,自己寧可做出犧牲,愿讓位于賢者以祈求上天消除災禍;如果那些殘酷的刑法不能廢止不用,犯法者屢禁不止,欺詐日生,便用禮儀去教育人們。想這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皇風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這些官員系王事和百姓之事于一心,實屬難得。
奸佞之臣則不然,他們想的是:“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告災,上有憂色,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币痪湓挘麄兿氲降慕允且患核嚼?。正如作者所概括的:“私心慆慆?!倍@樣做的結果則是,“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王禹偁對兩類為官者的立場態(tài)度十分鮮明,所刻畫的忠奸兩種為官者形象惟妙惟肖、力透紙背,令人過目難忘?!洞┰河洝纷屓松钋懈惺艿酵跤韨爩碌年P切和對“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的批判。他從鞏固宋王朝統(tǒng)治的目的出發(fā),提出宰相應忠于國事,勤于政務,使國家安定,百姓富庶,既闡明了宰相職責,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士人的政治理想。
此文被稱為“垂世立教之文”,當今的為官者也可以將此文當做一面鏡子,對照文中描述的兩種為官者形象來反省自己,揚長避短、完善自我,走好為官之路。時下,各級黨員干部的主流是好的,涌現(xiàn)出了許多楷模。這些“賢良之臣”廉潔奉公、勤政愛民、兢兢業(yè)業(yè)、樂于奉獻,是民之福祉、國之希望。然而也有極少數(shù)的為官者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成為民之災害、國之蛀蟲,敗壞了黨的聲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嚴重危害。
《待漏院記》一文令人感悟頗多,愿當今為官者都能細讀此文,從中吸取有益營養(yǎng),加強官德修養(yǎng),努力使自己成為“忠于國事、勤于政務”、百姓愛戴的好官。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