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_志卷三十三譯文
-
查閱典籍:《宋書》——「宋書·志卷三十三」原文
《五行傳》說:“輕慢宗廟,不禱神求福,廢棄祭祀上天和祖宗的禮儀,不順從天時,那就會出現(xiàn)水不潤下的現(xiàn)象?!边@是指水失去其本性而成為災異。又說:“耳聽不靈敏,這就叫做不商量。它帶來的災害是褊急,給它的懲罰是恒寒,給它的憂患是極貧。有時出現(xiàn)不祥的怪聲,有時出現(xiàn)魚孽,有時出現(xiàn)豬怪異而帶來災禍,有時出現(xiàn)耳癇,有時出現(xiàn)黑眚、黑祥?;鹂怂??!濒~孽,劉歆解釋,認為是甲蟲之孽,指蝗一類帶來的災害。
魏文帝黃初四年六月,大雨連綿,伊、洛兩條河的水暴漲到津陽城門,沖毀了數(shù)千家房屋,淹死了人。原先,文帝剛剛即位的時候,把都城從鄴遷到了洛陽,營造宮室,可是卻沒有建立宗廟,太祖的神主還在鄴。文帝曾經(jīng)在建主過擺設祭品祭祀左擔,可是禮儀卻如同普通人家祭祖,太祖在整個黃初年間也沒有再返回鄴,而圓丘、方澤、南北郊、社、稷等神位,都還沒有確定的位置。大霖雨是對文帝輕慢宗廟、廢棄祭祀上天和祖宗的罪遇的懲罰。京房《易傳》說:“獨斷專行,虛妄失實,誅罰不依常理,它的災害是水患。水患來自大雨,淹死人后天降霜,起大風,天變黃。遭受饑荒而不知謙退,造就叫做驕縱。它帶來的災禍是水患,水要淹死人。遠離有德之人,阻遏賢路,這就叫做傲慢。它帶來的災害是水患,水要淹死人;水退之后地上會出現(xiàn)蟲害。把罪過推諉給無罪的平民.無休無止,造就叫做堅持錯誤不肯改過。它帶來的災禍是水患又寒冷異常,要凍死人。追溯以前的罪責卻不寬松,造就叫做不通事理。其水患造成五谷不收。遇上大的禍事不知道禳解,造就叫做皆陰。其水患是水流入國都,同時降霜凍死谷物?!?/p>
吳孫權赤烏八年夏,茶陵縣洪水泛濫,沖毀二百余家房屋;赤烏十三年秋,丹陽故鄣等縣又有洪水泛濫。據(jù)考查,孫權稱帝三十年,竟然不在建業(yè)創(chuàng)建七廟,衹設其父孫堅一廟,而且遠在長沙,而祭天的郊里之禮皆不完備。嘉禾初年,群臣上奏,說是應當舉行祭祀天地的郊祀之禮,孫權又不答應。孫權在位之末年,雖然在南郊進行了一次祭天之禮,而北郊祭祀最終還是沒有聽說。況且三江、五湖、衡山、霍山、會稽山,都是吳、楚著名的山川之望,孫權也從不進行祭祀,反而禮祀羅陽妖神,以求降福和保佑。上天的意思像是在說,孫權簡慢宗廟,不禱神求福,廢棄祭祀上天和祖宗的禮儀,所以降下這災害以示懲罰,想要使孫權感悟。
太元元年,又出現(xiàn)大風、噴泉暴涌的妖異。造年冬天,孫權在南郊祭天??峙逻@是見到災異征兆知道鑒戒吧。孫權祭天返回后就患病,第二年四月,孫權逝世。另一種說法,當時孫權聽信接納讒言和誣告,即使有功且居于高位的陸議,身為太子的親子孫和,尚且不能始終保住自己。陸議憤恚而卒,太子屘p被廢黜后害死。這和選塞童聽信讒言、免去握靂官爵÷廢黜太子是同類的事。況且赤烏年間沒有一年不出兵打仗,百姓愁苦怨恨。壺晝八年秋,將軍區(qū)蘆等人又圖謀叛逆。
魏明帝景初元年九月,久雨超過平常年份,冀、兗、徐、遼四州河水泛濫,淹死百姓,沖走財物。明帝從即位之初,就奢侈無度,盡情享受,他占有很多幼女,時或奪取士入之妻,修飾宮室,妨害農(nóng)耕和作戰(zhàn)。明帝縱情恣欲,到這時更嚴重,發(fā)布政令往往違背時令,發(fā)生饑荒也不減少勞役。這是水不潤下的應驗。
吳孫亮五鳳元年夏,發(fā)生大水災。孫亮即位四年,才建立遜權廟,而直到吳國滅亡,孫亮始終不給祖宗加封尊號,不行崇敬父輩的禮儀,宗法、敬祖的禮數(shù)有欠缺。孫亮以及孫休、孫皓又廢棄在南北郊祭天地的禮儀,不祭祀眾神。大水災是對怠慢宗廟,不行祭祀之懲罰。況且在當時,孫峻專權,發(fā)大水恐怕又是陰勝陽的應驗吧。
吳孫休永安四年五月,下大雨,河水泛濫,泉水噴涌。上一年修造浦里塘,人力財力耗費無數(shù),而造田卻不能成功,士卒有的死,有的叛逃,有的自相殘殺,百姓愁苦怨恨,這是陰氣盛的緣故。孫休又寵任張布,讓張布專權,貶退盛沖等人,吳人又殺死張布。造就是河水泛濫、泉水噴涌的應驗。
吳孫休永安五年八月壬午曰,下大雨,又有雷電,河水泛濫,泉水噴涌。
晉武帝泰始四年九月,青、徐、兗、豫四州發(fā)生大水災;泰始七年六月,天降大霖雨,河、洛、伊、沁等河水都泛濫,淹死二百余人。武帝登上帝位,不給三位祖宗加尊號,泰始二年,又除去明堂南郊五帝神位,五帝同稱昊天上帝,祇設一個神位而已。又省去先王配祀地祇之禮。大水災是對簡慢宗廟、廢棄祭祀的懲罰,這和漢成帝之事相同。另一種說法,上一年和遣一年,藥蘭泥、白虎文秦、涼攻殺刺史胡烈、牽弘,朝廷派田璋進討泥。又司馬望率領大軍駐扎在淮北抵御孫皓。內(nèi)外兵役不斷。西州又出現(xiàn)饑荒動亂,百姓愁苦怨恨,這都是陰氣盛的表現(xiàn)。咸寧初年,才給祖宗司馬懿等人上尊號,太熙初年,才恢復五帝的神位。
晉武帝咸寧元年九月,途叢發(fā)生水災;威空二年七月癸亥日,河南魏郡突發(fā)水災,淹死一百余人;八月,荊州所屬郡國五處發(fā)生大水災。前一年選送良家女子入宮,露出面孔上殿,由亙游親自審看挑選,衹注重姿色,不問德行。有藏匿女兒的人,按不敬朝廷判罪。措紳愁苦怨恨,天下人都指責這種做法。水災就是陰盛的應驗。
咸寧三年六月,益、鑾二州所屬郡國有八處突發(fā)水災,淹死三百余人;七月,荊州發(fā)生大水災;九月,始平郡發(fā)生大水災;十月,青、徐、兗、豫、荊、益、梁七州又發(fā)生水災。當時賈充等掌握朝政,權勢曰盛,而忠直大臣被疏遠而出京的人很多。咸寧四年七月,司、冀、兗、豫、荊、揚等州所屬郡國二十處發(fā)生大水災。
晉武帝太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發(fā)生大水災。泰山洪水沖毀三百家房屋,淹死六千余人;遼夏也淹死了人。當時平定吳后,王浚是大功臣,但詆毀之辭、彈劾的奏書卻隨意加在他身上;茍勖、賈充毫無謀劃之力,卻都受到重賞。逮童又收羅昱邇女子五千,置于后宮。造就是大水災的應驗。太康四年七月,司、逸、涂、查、趔、握等州所屬郡國二十處發(fā)生大水災,傷害了秋天的莊稼,房屋崩塌,有人被淹死。太康六年三月,直、遠、幽,冀等州所屬郡國十五處發(fā)生大水災。太康七年九月,西方塞宣等郡國八處發(fā)生大水災。太康八年六月,郡國共有八處發(fā)生大水災。晉惠帝元康二年,有水災。
元康五年五月,潁川、淮南發(fā)生大水災;六月,城陽、東莞發(fā)生大水災,淹死了人;荊、揚、徐、兗、豫五州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惠帝即位已經(jīng)五年,還未進行郊祀,祭祀也多不親身近前。水災是對簡慢宗廟、廢棄祭祀禮儀的懲罰。班固說:“為君王的人即位,一定要郊祀天地,望祭山川。假如不敬鬼神,政令違逆天意,那么就會突然出現(xiàn)泉水噴涌,河水逆流,四處泛濫,沖毀村莊,淹死人民,這是水不潤下的表現(xiàn)?!?/p>
元康六年五月,荊、揚二州發(fā)生大水災。據(jù)董仲舒的說法,發(fā)生水災是因為陰氣盛。當時賈后亂政,培植寵信賈、郭。大水災就是買后獨攬朝政的應驗。
元康八年五月,金墉城井水外溢。漢成帝時也曾出現(xiàn)這種妖異,蠹因認為是王莽篡位的征兆。趟王司馬倫篡位,就是井水外溢的應驗。司馬倫廢黜塞帝之后,把塞童囚禁在金擄繼,那正是井水外溢的地方,這恐怕又是天意吧。元康八年九月,荊、揚、徐、兗、冀五州發(fā)生大水災。當時賈后暴戾酷虐變本加厲,韓謐驕橫猜疑也更加厲害,最終謀害了太子,不久他二人也遇禍被殺。元康九年四月,宮中井水翻滾溢出。
晉惠帝永寧元年七月,南陽、東海發(fā)生大水災。當時齊王司馬同獨掌朝政,恣意妄為。水災是陰盛的應驗。晉惠帝太安元年七月,兗、豫、徐、冀四州發(fā)生水災。當時將相憑藉武力施行暴政,全無尊重君王之心。
晉孝懷帝永嘉四年四月,江東發(fā)生大水災。當時王婆等人暗中懷有擁戴元帝之心。水災是陰氣盛的應驗。
晉元帝太興三年六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王塹不甘為臣,心懷篡逆之心,倨傲狠毒,作威作福。最終被蕩乎誅滅。大興四年七月,發(fā)生大水災。第二年,朝廷軍隊在石頭戰(zhàn)敗。
晉元帝永昌二年五月,荊州以及丹陽、宣城、吳興、壽春等處發(fā)生大水災。
晉明帝太寧元年五月,丹陽、宣城、吳興、壽陽發(fā)生大水災。當時王敦妒嫉陷害忠良大臣。威勢和權力都壓倒皇上。不久他就被誅減。
晉成帝咸和元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繼位君主幼小,母后臨朝聽政,庾亮憑藉大舅的身份和在百姓中的聲望,在宮中決斷朝廷大事。水災是對陰勝陽現(xiàn)象的懲戒。
咸和二年五月戊子曰,京城發(fā)生大水災。當年冬天,蘇峻舉兵反叛,京城生靈涂炭。咸和四年七月,丹陽、宣城、吳興、會稽發(fā)生大水災。當年冬天,郭默發(fā)動叛亂,荊州、豫州合兵攻討他,半年之后才乎定叛亂。咸和七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成帝還沒有親自處理政事,朝政由大臣掌握。水災是對陰勝陽現(xiàn)象的懲戒。
晉成帝咸康元年八月,長沙、武陵發(fā)生大水災。當年三月,石虎手下?lián)屄域T兵前進到歷陽,四月,石虎圍攻襄陽。朝廷于是加封王遵為大司馬,調集軍隊;又派趙胤、路永、劉仕、王立之、陸光五位將軍,各人率領軍隊去戍守要沖,保衛(wèi)京城。百姓愁苦怨恨。水災是對陰氣熾盛現(xiàn)象的懲戒。
晉穆帝永和四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繼位君主年紀幼小,母后臨朝聽政,將相大臣,各自爭權奪利。造和咸和初年的事相同。永和五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永和六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永和七年七月甲辰日晚上,江水涌入石頭城淹死數(shù)百人。前一年,里造因為私人恩怨罷免蔡謹官職,遠近的人都指責這件事。又年幼的君王在位,而殷造、但溫互相憎恨仇視,各自選用黨徒,聚集士兵,擴大自己的權勢。水災是對陰勝陽的懲戒。另一種說法,江水涌入石頭城,江右人認為是戰(zhàn)爭的征兆。以后殷浩、桓溫、謝尚、荀羨連年征伐不斷。
晉穆帝升平二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桓溫把持朝政,擅行征伐。升平五年四月,發(fā)生大水災。
晉海西太和六年六月,京都發(fā)生大水災,平地有數(shù)尺深的水,水勢侵及太廟。浮橋朱雀大垃的纜繩斷裂,有三艘船漂入大江。丹陽、晉陵、吳國、吳興、臨海等五郡又發(fā)生大水災,稻及其他莊稼都被淹沒毀壞,百姓遭受饑荒。起初,還在左扭四年的時候,桓溫北伐大敗,出征軍隊喪失了十分之九;太和五年,又出征淮南,經(jīng)過一年多的作戰(zhàn)才將進直攻克。水災是百姓愁苦怨恨的應驗。
晉簡文帝咸安元年十二月壬午,江水涌入石頭城。第二年,妖賊盧竦率領他的數(shù)百部屬進入朝堂,搶走武庫中三個庫房的鎖甲和武器。游擊將軍王毛安攻討盧竦,把他誅滅。
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六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孝武帝年紀幼小,朝政由將相掌握。
太元五年,發(fā)生大水災。前一年,氐賊攻陷塞堡,又直趨廬壁。于是朝廷逼令江、淮百姓遷徙,要他們?nèi)磕隙桑莅傩諄G棄家業(yè),道路上餓死的尸首一個接著一個。謝玄雖然擊敗句難等人,但從此以后,征戍年年不停。大水災是百姓愁苦怨恨的應驗。太元六年六月,荊、江、揚三州發(fā)生大水災。太元十年夏,發(fā)生大水災。在此之前,太元八年,朝廷軍隊擊敗苻堅,自此以后年年對中州用兵,征役沒有一年停止。水災足兵士、百姓愁苦怨恨的應驗。太元十三年十二月,江水涌入石頭城。第二年,丁零、鮮卑進犯侵擾司州、兗州,朝廷派兵戍守,西、北疲于奔命。太元十五年七月,兗州發(fā)生大水災。當時沿黃河戰(zhàn)爭不斷,征戍士兵十分勞苦。太元十七年六月甲寅曰,江水涌入石頭城,沖毀大航浮橋,沖走搭橋的船,淹死了人;京口西浦,也因潮水涌入而死了人。永嘉郡潮水涌上岸,近海四縣百姓多數(shù)被淹死。后四年孝武帝去世,而王恭兩次進攻京城。朝廷也在京城征發(fā)士兵抵御王恭。太元十九年七月,荊州、彭城發(fā)生大水災,損壞了莊稼。太元二十年,荊州、彭城發(fā)生大水災。太元二十一年五月癸卯日,發(fā)生大水災。當時政事多弊病,百姓都指責當政者。
晉安帝隆安三年五月,荊州發(fā)生大水災.前一年殷仲堪發(fā)兵進逼京城。這年春天,殷仲堪又殺害郗恢。水災是陰盛欺凌陽的應驗。殷仲堪不久也兵敗而死。隆安五年五月,發(fā)生大水災.,當時司馬元顯作威作福,欺凌君王,又桓玄獨占西夏,孫恩在柬部叛亂。水災正是陰勝陽的應驗。
晉安帝元興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第二年二月庚寅日晚上,江水涌入石頭城。當時進貢使者、來往商旅,乘坐的船只有幾萬艘,全被沖毀,死者的尸骸一具連著一具。晉遷都江左之后雖然潮水也曾帶來災變,但沒有一次災害有這樣嚴重。三月,義軍攻克京城,桓玄敗逃,最終被消滅。元興三年二月己丑日夜晚,這天是初一,江水涌入石頭城,沖走淹死了人,浮橋大航被沖壞。
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二月己末日,江水涌入石頭城。義熙二年十二月己末日夜晚,遼水涌入石頭撼。第二年,駱球和他父親暗中勾結桓胤、殷仲桓胤、殷仲等人圖謀發(fā)動叛亂,劉稚也圖謀反叛,為這事被誅滅的共有數(shù)十家。義熙三年五月丙午,發(fā)生大水災。義熙四年十二月戊寅曰,江水涌入石頭城。第二年,朝廷大軍北討鮮卑。義熙六年五月丁巳曰,發(fā)生大水災。乙丑日,盧循叛軍到蔡洲。義熙八年六月,發(fā)生大水災。義熙九年五月辛巳日,發(fā)生大水災。義熙十年五月丁丑日,發(fā)生大水災;戊寅曰,西明門地面出現(xiàn)孔洞,水從中涌出,毀壞了門扉和門檻;七月乙丑日,淮北發(fā)生風災,又發(fā)生大水災,死了人。義熙十一年七月丙戌曰,發(fā)生大水災,太廟被淹,百官趕去搶救。第二年,朝廷大軍北討颶、回。
宋文帝元嘉五年六月,京城發(fā)生大水災。元嘉七年,右將軍到彥之率領軍隊挺進黃河。元嘉十一年五月,京城發(fā)生大水災。元嘉十三年,司空檀道濟被處死。元嘉十二年六月,丹陽、淮南、吳、吳興、義興五郡發(fā)生大水災,京城裹水深得要乘船行走。元嘉十八年五月,遼水泛濫,淹沒百姓,損害莊稼。第二年,右軍將軍裴方明率領雍、梁二州的軍隊討伐仇池。元嘉十九年、二十年,東部諸郡發(fā)生大水災。元嘉二十九年五月,京城發(fā)生大水災。
孝武帝孝建元年八月,會稽發(fā)生大水災,平地水深八尺。后二年,索虜進犯青、冀二州,朝廷派羽林軍前往討伐。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吳興、義興發(fā)生大水災。大明四年八月,雍州發(fā)生大水災。大明四年,南徐、南兗州發(fā)生大水災。
后廢帝元徽元年六月,壽陽發(fā)生大水災。
順帝升明元年七月,雍州發(fā)生大水災,水勢比關羽在樊城時還大。升明二年二月,于潛翼異山一個晚上突然有五十二處涌出水來,沖走淹沒當?shù)鼐用瘛F咴卤缭怀跻?,江水涌入石頭城,當?shù)鼐用穸急谎蜎]沖走。
眾多征候中的恒寒,劉歆認為是“下大雪、在不該下雪的季節(jié)卻下雪以及下大冰雹、降霜凍死豆苗和作物,這都是恒寒的懲戒”。京房《易傳》說:“有德之人遭逢兇險,造就叫做逆命。其妖異是寒。誅罰過于嚴苛,應當暖和卻寒冷,六天而止,也會下冰苞。危害正道的人不誅除,這就叫做養(yǎng)賊。要寒七十二日,凍死飛禽。有道之人開始離去,這就叫做傷。天寒,萬物無霜卻凍死,泉涌而出。作戰(zhàn)卻不估量敵手,造就叫做辱命。天寒,即使下雨,但萬物生長卻不繁茂。”
吳孫權嘉禾三年九月初一,降霜損傷谷物。據(jù)劉向說,降霜傷谷,是“誅罰之令不出自君王而出于臣下,朝政在臣下手中的征象”。當時校事呂壹竊弄權柄,一味作威作福,這和漢元帝時石顯專權而上天降霜是同樣的征象。班固記載漢元帝時降霜事寫的是九月二日,陳壽記載孫權時降霜事說是九月初一,都是為了表明九月初之霜不能夠損害谷物。呂壹后來也因罪被誅。京房《易傳》說:“調動軍隊,隨意誅殺,造就叫做目無法度。其災異是降霜,夏天降霜凍死五谷,冬天凍死麥子。隨意誅殺,不根據(jù)情事寬宥,造就叫做不仁。出現(xiàn)降霜的妖異,夏天先鳴雷起大風才降霜,冬天先下雨再降霜,霜有芒角。賢圣遭害,霜附在樹上不下地。佞人把持刑法,造就叫私下殘害百姓。霜降在草根土壤的隙縫間。不教而誅,造就叫做虐。霜反降在草下。”
嘉禾四年七月,下冰雹,又降霜。據(jù)劉向說,“下冰雹,是因為陰脅陽”。當時呂壹作威作福,竊弄權柄,詆毀朝廷重臣,排擠陷害無辜之人。從太子孫登以下,人人都害怕他、痛恨他,而呂壹反而得到特別的恩寵,獲得封侯的榮耀。這和《春秋》中記載的公子遂受到信用而專權,上天降下冰雹以懲戒是同樣的應驗。漢安帝聽信讒言,殺了很多無辜之人,也出現(xiàn)下冰雹的現(xiàn)象。董仲舒說“大凡下冰雹,都是因為受到脅迫,有入推行政令獨斷獨行”的緣故。
吳孫權赤烏四年正月,下大雪,平地雪深三尺,大半烏獸被凍死。這年夏天,全琮等四位將軍攻打淮南、襄陽,戰(zhàn)死者有一千余人。以后還撻因為聽信讒言邪說,多次責備陸議,陸議憤恚而死。這和漢景帝、漢武帝時下大雪的事情相同。赤烏十一年四月,下冰雹。當時彊護聽信讒言,將要傷害太子。以后朱據(jù)、屈晃因為觸迕孫護之意遭受屈辱被貶,陳象因為進諫忠言而全族被誅,而太子最終被廢黜。冰雹是有德之人遭受兇險、誅罰過于嚴苛的懲戒。
晉武帝泰始六年冬,下大雪。泰始七年十二月,下大雪。第二年,步闡、楊肇戰(zhàn)敗,死傷的人很多。泰始九年四月辛末日,降霜。當時賈充及其親屬徒眾,結黨營私。這和魯定公、漢元帝時降霜是同樣的懲戒。
晉武帝威寧三年八月,平原、安平、上黨、秦郡降霜,損傷三豆。威寧三年八月,河間突起大風,天寒冷而結冰,郡國有五處降霜,傷害谷物。此后朝廷大舉征討呈,屋隆又率領精勇部隊進討涼州。威寧五年五月丁亥曰,鉅鹿、魏郡下冰雹,傷害禾、麥;辛卯曰,雁門下冰雹傷害秋季的莊稼。威寧五年六月庚戌曰,汲郡、廣平、陳留、塋陽下冰雹;丙辰曰,又下冰雹,損傷一千三百余頃秋麥,砸壞一百三十余間房屋;癸亥日,安定下冰雹;七月丙申曰,魏郡又下冰雹;閏月壬子曰,新興又下冰雹;八月庚子曰,河東、弘農(nóng)又下冰雹,同時傷害秋季的莊稼和三豆。
晉武帝太康元年三月,河東、高平降霜、下冰雹,損傷桑、麥;四月,河南、河內(nèi)、河東、魏郡、弘農(nóng)下冰雹,傷害麥、豆;五月,東平、平陽、上黨、雁門、濟南又下冰雹,傷害禾、麥、三豆。太康元年四月庚午日,京畿之內(nèi)兩個縣以及束平范陽縣下冰雹;癸酉日,京畿之內(nèi)又有五個縣下冰雹。當時王浚立下大功,但權臣外戚一個接一個地對他誣陷貶抑,武帝優(yōu)柔寡斷。下冰雹就是陰脅陽的應驗。太康二年二月辛酉曰,在濟南、瑯邪降霜,損傷麥子;壬申日,瑯邪下雪損傷麥子;三月甲午日,河東降霜,凍傷桑樹。太康二年五月丙戌日,城陽、章武、瑯邪等處麥子受到損傷;庚寅,河東、樂安、東平、濟陰、弘農(nóng)、濮陽、齊國、頓丘、魏郡、河內(nèi)、汲郡、上黨下冰雹,傷害禾稼。太康二年六月,十六個郡國下冰雹。太康三年十二月,下大雪。太康五年七月乙卯日,生旦、墓堊下冰雹,傷害秋季的莊稼。太康五年七月甲辰曰,中山下冰雹;九月,南安下大雪,摧折樹木。太康六年二月,東海降霜,傷害桑、麥。太康六年三月戊辰曰,齊郡臨菑、長廣不其等四縣,樂安梁鄒等八縣,瑯邪臨沂等八縣,河間易城等六縣,高陽北新城等四縣,都降霜,傷害了桑、麥。太康六年六月,滎陽、汲郡、雁門下冰雹。太康八年四月,齊國、天水二郡降霜。十二月,下大雪。太康九年正月,京城刮大風,下冰雹,吹塌房屋,樹木被連根拔起;四月,隴西降霜。太康十年四月,八個郡國降霜。
晉惠帝元康二年八月,沛及湯陰下冰雹。元康三年四月,榮陽下冰雹;弘農(nóng)湖、華陰又下冰雹,冰雹在地上堆積有三尺厚。當時賈后兇殘放蕩、專橫且肆意行事,這和《春秋》中記載的魯桓公夫人事情相同。下冰雹是因為陰氣盛。元康五年六月,東海下冰雹,冰雹堆積有五元康五年十二月,丹陽下冰雹。元康五年十二月,丹陽建業(yè)下大雪。元康六年三月,東海降霜,凍死桑、麥。元康七年五月,魯國下冰雹;七月,秦、雍二州降霜,凍死莊稼。元康九年三月中有十八天,河南、滎陽、潁川降霜,凍傷禾;五月,下冰雹。當時賈后兇殘暴躁更加嚴重,遣年冬天竟然廢黜愍懷太子。
晉惠帝永寧元年七月,襄城下冰雹。當時變王司馬同獨攬朝政。十月,襄城、河南、高平、平陽等地刮大風,下冰雹,吹折樹木,凍傷莊稼。晉惠帝光熙元年閏八月甲申,遣天是初一,天降霰雪。劉向說:“盛陽下雨就像熱水那樣熱,陰氣脅迫它,就轉變?yōu)楸?。盛陰雨水就凝聚為雪,陽氣脅迫它,就發(fā)散為霰雪。”現(xiàn)在不是下雪的時令卻下雪,這是耳聽不靈敏的應驗。
晉孝懷帝永嘉元年十二月,隆冬時節(jié),下雪,平地積雪三尺深。永嘉七年十月庚午日,下大雪。
晉愍帝建興元年十一月戊午,會稽下大雨、疾雷、下冰雹。己巳日夜晚,赤氣在西北方閃耀,當晚,下大雨、出現(xiàn)迅雷閃電。庚午E1,下大雪。據(jù)型也說,“雷在二月開始出現(xiàn),八月收斂”。這個月出現(xiàn)迅雷閃電,是因為陽氣沒有閉藏。陽氣發(fā)泄之后第二天就F大雪,這都是不合時令的妖異。當時塑載在乎腥僭稱帝號,奎雄在蜀自稱為帝,九州分裂,西京力量孤弱。雷電是身為君主卻失去時運的征兆。
晉元帝太興二年二月丁未,成都刮風、下冰雹,死了人。太興三年三月,海鹽郡下冰雹。當時王敦欺凌君主。
晉元帝永昌二年十二月,幽、冀、并三州下大雪。
晉明帝太寧元年十二月,幽、冀、并三州下大雪。太寧二年四月庚子曰,京城下大冰雹,燕雀等小烏被砸死。太寧三年三月丁丑曰,下冰雹;癸巳日,降霜;四月,下大冰雹。當年明帝崩,不久就發(fā)生蘇峻叛亂。
晉成帝咸和六年三月癸末日,下冰雹。當時成帝幼小,朝政由大臣掌握。咸和九年八月,成都下雪。下雪那天李雄死。晉成帝咸康二年正月丁巳日,皇后在太廟敬神。當晚就下冰雹。
晉康帝建元元年八月,下大雪。當時朝政由將相掌握,陰氣盛。這和《春秋》所載魯昭公時季孫宿獨攬朝政事情相同。劉向說:“凡下雨,是陰氣的作用,下雪,又是雨受到陰氣的作用。在不該下雪的時令卻出現(xiàn)雪,這是陰氣脅迫陽氣的征兆?!?/p>
晉穆帝永和三年八月,中原地區(qū)下大雪,凍死的人馬很多。永和五年六月,臨漳刮暴風,霹靂轟鳴,下冰雹,雹子像升那樣大。永和十年五月,涼州下雪。第二年八月,袍罕護軍張罐率宋混等人攻殺張祚,改立張曜靈之弟張玄靚。京房《易傳》說:“夏天下雪,要防備臣下作亂?!庇篮褪荒晁脑氯缮?,初一,下雪;十二月戊午曰,打雷;己未,又打雷。當時穆帝年幼,母后臨朝聽政,朝政由大臣掌握。晉穆帝升平二年正月,下大雪。
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四月己酉曰,下冰雹;十二月,下大雪。當時孝武帝幼小,朝政由將相掌握。太元十二年四月己丑,下冰雹。當時出兵中州作戰(zhàn),兵役連年不斷。太元二十年五月癸卯,上虞下冰雹。太元二十一年四月丁亥曰,下冰雹。當時張夫人受到專寵,到孝武帝突然駕崩的時候,天下人都指責張大人.太元二十一年十二月,接連二十三天下雪。當時即位君主年幼,宰相獨攬朝政。
晉安帝隆安二年三月乙卯日,下冰雹。這年秋天,王恭、殷仲堪欺侮君王,發(fā)兵進攻京城,最終二人都被誅滅。晉安帝元興二年十二月,嚴寒異乎尋常。當時桓玄篡位,政令嚴苛繁雜,嚴寒就是逭事的應驗。晉氏朝政的失誤在于過于舒緩,桓玄就和晉氏實行相反的措施。劉向說:“周朝衰敗時沒有寒冷的年份,秦朝覆滅時沒有暖和的年份?!敝v的就是這類情況。元興三年正月甲申,下霰雪,又打雷。打雷下霰雪不應當在同一天,雷霰同日出現(xiàn),是對違禮行為的懲戒。二月,義軍起兵,桓玄失敗。元興三年四月丙午曰,江陵下冰雹。當時安帝遭受屈辱,逃離京城。
晉安帝義熙元年四月壬申,下冰雹。當時四方尚未統(tǒng)一,戰(zhàn)事天天發(fā)生。義熙五年三月己亥,下雪,積雪數(shù)寸深。義熙五年五月癸巳日,溧陽下冰雹;九月己丑,廣陵下冰雹。第二年,盧循叛兵進逼蔡洲。義熙五年九月己丑日,廣陵下冰雹。義熙六年正月丙寅曰,下雪,又打雷。義熙六年五月壬申曰,下冰雹。義熙八年四月辛末日,初一,下冰雹;六月癸亥日,下冰雹,大風毀壞房屋。這年秋天,誅殺劉藩等人。義熙十年四月辛卯日,下冰雹。
宋文帝元嘉九年春,京城下冰雹,溧陽、盱眙冰雹特別大,砸傷牛馬,砸死禽獸。元嘉十八年三月,下冰雹。二十五虜進犯青州。元嘉二十五年正月,連連下雪,結冰,天寒。元嘉二十九年五月,盱眙下冰雹,冰雹像鶸蛋那樣大。元嘉三十年,國家發(fā)生禍亂,戰(zhàn)火四起。
孝武帝大明元年十二月庚寅日,下大雪,平地積雪二尺余深。第二年,北敵侵入冀州,朝廷派羽林軍北進討伐。
明帝泰始五年四月壬辰曰,京城下冰雹。
后廢帝元徽三年五月乙卯日,京城下冰雹。
魏明帝景初年間,洛陽城東橋、洛水浮橋上的華表和楹柱,三處同一天遭雷擊;不久西城上候風木上飛烏又遭雷擊。當時大興勞役,明帝不久后駕崩。
吳孫權赤烏八年夏,宮門柱受雷擊;南津大橋華表和楹柱又遭雷擊。
孫亮建興元年十二月初一,刮大風,迅雷閃電;這月又出現(xiàn)雷雨。原因同前面的事說法相同。孫亮最終被廢黜。
晉逮帝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曰,初一,淮南郡迅雷閃電。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曰,毗陵出現(xiàn)雷鳴電閃,南沙司鹽都尉越袁把遣事上奏朝廷。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卯,廬江、建安雷鳴電閃,又下大雨。
晉惠帝永康元年六月癸卯日,雷擊崇陽陵墓表西南五百步的地方,墓表破成七十片。當時買后陷害三公大臣,寵信培植自家戚屬。這和漢桓帝時雷擊憲陵寢屋事情相同。買后最終被誅滅。 晉元帝永昌二年十月丁丑曰,雷鳴閃電。
晉懷帝永嘉四年十月,迅雷閃電。
晉元帝永昌二年七月丙子,初一,雷擊太極殿柱。永昌二年十一月,會稽、吳郡下雨又迅雷閃電。
晉明帝太寧元年七月丙子,初一,雷擊太極殿柱。
晉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己巳日,會稽郡下大雨,并有迅雷閃電。咸和三年六月辛卯曰,臨海出現(xiàn)大雷,雷擊破郡府內(nèi)十根小屋柱,死了人。咸和三年九月二日立冬,會稽出現(xiàn)疾雷閃電。咸和四年十二月,吳郡、會稽出現(xiàn)疾雷閃電。咸和四年十二月,丹陽疾雷閃電。
晉穆帝永和七年十月壬午日,出現(xiàn)雷雨、疾雷閃電。晉穆帝升平元年十一月庚戌,打雷;乙丑日,又打雷。升平五年十月庚午日,雷聲從東南發(fā)出。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六月甲寅曰,雷擊含章殿四根屋柱。太元五年十二月,在南方響起雷聲。太元十四年七月甲寅日,雷擊宣陽門西柱。
晉安帝隆安二年九月壬辰曰,下雨,打雷。晉安帝元興三年,永安皇后從巴陵來到京城。將要為她設儀仗導引入宮,突然打雷,雷擊倒一人一馬,全死了。晉安帝義熙四年十一月卒卯日,初一,西北突起疾風;癸丑曰,打雷。義熙五年六月丙寅,雷擊太廟,擊破束邊的鴟尾,擊穿壁柱。義熙六年正月丙寅,打雷又下雪。義熙六年十二月壬辰曰,出現(xiàn)大雷。義熙九年十一月甲戌曰,打雷;乙亥。又打雷.
宋文帝元嘉四年十一月癸丑日,打雷。元嘉五年六月丙寅曰,雷擊太廟,擊破束邊的屋脊裝飾,擊穿壁柱。元嘉六年正月丙寅日,打雷而又下雪。元嘉七年十月丙子日,打雷。元嘉八年十二月庚辰日,打雷。元嘉九年十一月甲戌日,打雷而又下雪。元嘉十四年,雷擊初寧陵墓道的墓表,墓表破成四塊倒在地上。元嘉十七年,文帝廢黜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骨肉互相殘害,從此開始。
前廢帝景和元年九月甲午日,雷震。明帝泰始二年九月辛巳日,雷震。泰始四年十月辛卯曰,雷震。泰始四年十一月癸卯曰,初一,雷震。泰始五年十一月乙巳日,雷震。泰始六年十一月庚午曰,打雷。
后廢帝元徽三年九月戊戌曰,打雷。元徽三年九月丁末日,打雷。元徽三年九月戊午日,雷震。元徽三年十月辛末日,打雷;甲戌曰,又打雷。
順帝升明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丙申,雷擊建陽門。
晉惠帝元康九年三月,有如同牛叫的聲音從許昌城傳出。十二月,惠帝廢黜太子,把他幽禁在許宮。按《春秋》記載晉文公棺柩中傳出像牛叫的聲音,劉向認為是鼓妖。他解說道:“聲音像這樣,是有怒氣的表現(xiàn)。預示將有突然動怒的謀劃,萌生戰(zhàn)爭之禍?!边@事和《春秋》中的事同屬一類。第二年,賈后派黃門孫慮殺太子,孫慮用藥杵擊殺太子,聲音在外面都能聽到。
蘇峻在歷陽時,外營將軍鼓自己響起來,像是有人在擊打鼓。蘇峻親手砍碎鼓,說:“我在家鄉(xiāng)時有時遇到這種現(xiàn)象,城中就會被擄掠一空。”不久蘇峻叛亂而被誅滅。這是耳聽不靈敏之罪罰,鼓妖先出現(xiàn)以示征兆。
洛陽城西北九里處,有條石牛在青石底座上,石虎在位的末年,石牛突然嗚叫起來,聲音傳到四十里遠的地方。石虎派人打落石牛的兩耳和尾巴,用鐵釘釘住石牛的四只腳。
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曰。初一。東北方發(fā)出聲音,如同雷鳴。查考劉向的說法,劉向認為:“雷應當依賴云,如同君依賴臣。”沒有云卻有雷鳴,這是君主不體恤臣民,臣民將要反叛的征兆。到孝武帝駕崩后,天下漸漸陷入混亂,孫恩、桓玄交替欺凌朝廷。
吳興長城縣夏架山有石鼓,石鼓有一丈余長,鼓面直徑三尺左右,下面有磐石作它的底座,石鼓響起來如同金鼓之聲,就預示三吳有戰(zhàn)事。晉安帝隆安年問,石鼓突然發(fā)出很大響聲,后來就出現(xiàn)了孫靈秀的叛亂。
魏齊王嘉平四年五月,有兩條魚停留在武庫屋頂上。這是魚孽。王肅說:“魚生活在水中,現(xiàn)在卻高居在屋頂上,有鱗甲的生物,失去了它本應生活的地方。邊關的將領恐怕將有丟棄盔甲的災變吧?!焙髞砉怀霈F(xiàn)丁東關兵敗之事。干童又認為這是高貴鄉(xiāng)公遭受兵禍的應驗。遣兩人的說法都和班固的意思相同。
晉武帝太康年間,有兩條鯉魚出現(xiàn)在武庫屋頂上。工宣說:“武庫是兵器的倉庫,魚有鱗甲,也屬于兵一類。魚是極陰的生物,屋頂上是最陽的地方,魚在屋上出現(xiàn),預示極陰的事物用兵革之類的災禍干犯最陽的事物?!钡交莸鄢跄辏D殺擾墜,廢黜太后,屢屢殺害朝廷大臣。元康末年,置后毀謗殺害太子,不久自己也被廢黜誅殺。十年之間,事關朝廷母后的禍亂兩次出現(xiàn),就是鯉魚上屋的應驗。從此禍亂的形勢就形成了。京房《易妖》說:“魚離開水,飛上道路,戰(zhàn)爭禍亂就將要出現(xiàn)。”
魏文帝黃初三年七月,冀州出現(xiàn)大批蝗蟲,百姓遭受饑荒。據(jù)墓魚說:“蝗災,是位居高位的人貪婪苛刻招致的?!碑敃r孫權歸附,文帝因為還護發(fā)動西陵之戰(zhàn),于是派大軍襲擊孫權,逐權于是背叛。
晉武帝泰始十年六月,出現(xiàn)蝗蟲。當時苞勖、賈充掌握朝政,嫉恨陷害那些公正忠直的大臣。
晉孝懷帝永嘉四年五月,出現(xiàn)大批蝗蟲,從幽州、并州、司州、冀州直到秦州、雍州,草木牛馬野獸都死盡。當時天下發(fā)生戰(zhàn)亂,百姓遭受掠奪,朝廷的安危存亡,衹寄托在司馬越、茍晞身上而已,而他們競相執(zhí)行殘暴刻毒的政令,管理國家卻毫無謀略計劃。
晉愍帝建興四年六月,出現(xiàn)大批蝗蟲。前一年,胡寇頻頻進攻北地、馮翊,曲允等人率領全軍抵御胡寇。這一年又抵御劉曜入侵的軍隊,被劉曜擊敗,西京于是崩潰。
晉元帝太興元年六月,蘭陵合鄉(xiāng)出現(xiàn)蝗蟲,危害莊稼。乙未,東莞蝗蟲在縱橫三百里的地域裹大肆活動,危害莊稼。太興元年七月,東海、彭城、下邳、臨淮四郡蝗蟲危害禾、豆。太興元年八月,冀、青、徐三州蝗蟲把新生之草都吃光,直到太興二年.當時中州淪陷,天下騷動暴亂特別厲害。太興二年五月,淮陵、臨淮、淮南、安豐、廬江諸郡蝗蟲吃秋麥。太興三年五月癸丑日,徐州及揚州、江西各郡出現(xiàn)蝗蟲,吳地百姓餓死很多。前一年,王敦以大將軍領荊州刺史,暴虐的禍亂,從此開始。又,這年年初,徐州刺史蔡豹率軍攻伐周撫。
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八月,兗州出現(xiàn)蝗蟲。當時丁零進犯兗州、豫州,鮮卑進逼河南,軍隊戍守,征戰(zhàn)不停。太元十六年五月,蝗群從南方飛來,聚集在堂邑縣境內(nèi),危害莊稼。這年春天,朝廷調發(fā)江州兵營二千名甲士及他們的家屬六七干人,配屬護軍及束宮,后來不久,這些人差不多全逃光了,又邊將連年有征戰(zhàn)。
吳孫皓寶鼎元年,野豬跑進右大司馬丁奉的軍營。這是豬禍。后來丁奉被派去攻打谷陽,沒有戰(zhàn)果而返回,孫皓發(fā)怒,把軍隊向導斬首。到孫皓命大軍北進的時候,丁奉和萬或等人相互說:“假如大軍到了華里,我們不得不各自率軍返回。”這暗中的謀劃后來泄露出去,孫皓追究攻打谷陽時的事情,當時丁奉雖然已死,孫皓仍把丁奉之子丁溫殺死,丁溫的家屬全往邊遠地方遷徙。這是豬禍的應驗。龔遂說:“山野中的野獸,進入房屋,房屋將空無一人.”逭又是豬禍的征兆。
晉孝懷帝永嘉年間,壽春城內(nèi)有只豬生下來就有兩個頭,但沒活下來。周馥把死去的兩頭豬拿來仔細看。當時懂得術數(shù)的人私下說:“豬是性屬北方的牲畜,是胡、狄的象征。兩頭,是指心目中沒有君上。出生后就死了,預示事情不能成功。天意像是在說,不要萌生專謀私利之心,萌生這種私心將會導致自己失敗覆滅。”周馥不能領悟這一點,竟然想迎天子遷都,以便號令諸侯,不久就被元帝擊敗。造就是兩個頭的豬出生而死之事的應驗。石勒不久也率軍渡淮,被殺死的百姓占十分之八九。
晉愍帝建武元年,有只豬生下來有八只腳。這是耳聽不靈敏而出現(xiàn)的妖孽。京房《易傳》說:“凡是妖孽出現(xiàn),都象征它們的同類事物。足多,是預示著任用的人中有奸邪?!鼻惨院蟪霈F(xiàn)劉隗的變亂。
晉成帝咸和六年六月,叁遞一百姓家有頭公豬生下兩頭小豬,小豬都有張人臉,像胡人的樣子,身子還是豬身。京房《易妖》說:“豬假如生出來長著人頭豬身,這座城邑將要遭受戰(zhàn)亂而淪亡?!边@是公豬生出人頭豬身的怪物,是妖異中最為厲害的。
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四月,京城有只一頭二身八只腳的豬。太元十三年,京城有百姓家豬生下小豬,也是一頭二身八只腳。這都和建武年間的事是同樣的妖異。這以后宰相嗜酒無度,不關心朝政,大權落在寵臣手中,國家法紀逐漸亂,最后導致國家衰敗。
晉孝懷帝永嘉五年十二月,黑氣到處彌漫。這接近于黑祥。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三月,駕幸京口。有黑氣突然升起,這預示著將有戰(zhàn)事。第二年,索虜南侵至瓜步,飲馬于江。
晉武帝太康五年六月,任城、魯國護城河中的水都變得赤紅如血。據(jù)劉向的說法,這近于火滲水的妖異。這是耳聽不靈敏的妖孽。京房《易傳》說:“沉溺于女色,賢人潛藏,國家危險,其妖異是水變成赤紅。”
晉穆帝升平三年二月,涼州城東護城河中出現(xiàn)火;升干四年四月,姑臧澤水中又出現(xiàn)火。這是火沴水的妖異。第二年,張?zhí)戾a殺死中護軍張邕。張邕是執(zhí)政大臣。
晉安帝元興二年十月,錢塘臨平湖湖水變赤?;感抵邢騾强らL官傳送自己的意思,要他們向朝廷上言,報告臨平湖變得開豁清朗,把逭事作為自己的祥瑞.不久桓玄就敗亡了。
五行四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敝^水失 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恆寒,厥極貧。時則 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疴,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魚孽,劉歆傳以為介蟲之孽,謂蝗屬也。
水不潤下:
魏文帝黃初四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溢至津陽城門,漂數(shù)千家,流殺人。初, 帝即位,自鄴遷洛,營造宮室,而不起宗廟,太祖神主猶在鄴。嘗于建始殿饗祭如 家人之禮,終黃初不復還鄴,而圓丘、方澤、南北郊、社、稷等神位,未有定所。 此簡宗廟,廢祭祀之罰也。京房《易傳》曰:“顓事者知,誅罰絕理,厥災水。其 水也,雨殺人已隕霜,大風天黃。饑而不損,茲謂泰。厥災水殺人。避遏有德,茲 謂狂。厥災水,水流殺人也;已水則地生蟲。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殺人。 追誅不解,茲謂不理。厥水五谷不收。大敗不解,茲謂皆陰。厥水流入國邑,隕霜 殺谷。”
吳孫權赤烏八年夏,茶陵縣鴻水溢出,流漂二百余家;十三年秋,丹陽故鄣等 縣又鴻水溢。案權稱帝三十年,竟不于建業(yè)創(chuàng)七廟,但有父堅一廟,遠在長沙,而 郊禋禮禮闕。嘉禾初,群臣奏宜效祀,又弗許。末年雖一南郊,而北郊遂無聞焉。 且三江、五湖、衡、霍、會稽,皆吳、楚之望,亦不見秩,反禮羅陽妖神,以求福 助。天意若曰,權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示此罰,欲其感悟也。
太元元年,又有大風涌水之異。是冬,權南郊,疑是鑒咎征乎?還而寢疾。明 年四月,薨。一曰,權時信納譖訴,雖陸議勛重,子和儲貳,猶不得其終。與漢安 帝聽讒、免楊震、廢太子同事也。且赤烏中無年不用兵,百姓愁怨。八年秋,將軍 馬茂等又圖逆云。
魏明帝景初元年九月,淫雨過常,冀、兗、徐、豫四州水出,沒溺殺人,漂失 財產(chǎn)。帝自初即位,便淫奢極欲,多占幼女,或奪士妻,崇飾宮室,妨害農(nóng)戰(zhàn),觸 情恣欲,至是彌甚。號令逆時,饑不損役,此水不潤下之應也。
吳孫亮五鳳元年夏,大水。亮即位四年,乃立權廟;又終吳世,不上祖宗之號, 不修嚴父之禮,昭穆之數(shù)有闕。亮及休、皓又并廢二郊,不秩群神。此簡宗廟,不 祭祀之罰也。又是時,孫峻專政,陰勝陽之應乎。
吳孫休永安四年五月,大雨,水泉涌溢。昔歲作浦里塘,功費無數(shù),而田不可 成,士卒死叛,或自賊殺,百姓愁怨,陰氣盛也。休又專任張布,退盛沖等,吳人 賊之之應也。吳孫休永安五年八月壬午,大雨震電,水泉涌溢。
晉武帝泰始四年九月,青、徐、兗、豫四州大水。七年六月,大雨霖,河、洛、 伊、沁皆溢,殺二百余人。帝即尊位,不加三后祖宗之號。泰始二年,又除明堂南 郊五帝坐,同稱昊天上帝,一位而已。又省先后配地之禮。此簡宗廟,廢祭祀之罰, 與漢成帝同事。一曰,昔歲及此年,藥蘭泥、白虎文秦涼殺刺史胡烈、牽弘,遣田 璋討泥。又司馬望以大眾次淮北御孫皓。內(nèi)外兵役,西州饑亂,百姓愁怨,陰氣盛 也。咸寧初,始上祖宗號,太熙初,還復五帝位。
晉武帝咸寧元年九月,徐州水。二年七月癸亥,河南魏郡暴水,殺百余人;八 月,荊州郡國五大水。去年采擇良家子女,露面入殿,帝親簡閱,務在姿色,不訪 德行。有蔽匿者,以不敬論。搢紳愁怨,天下非之。陰盛之應也。咸寧三年六月, 益、梁二州郡國八暴水,殺三百余人;七月,荊州大水;九月,始平郡大水;十月, 青、徐、兗、豫、荊、益、梁七州又水。是時賈充等用事日盛,而正人疏外者多。 咸寧四年七月,司、冀、兗、豫、荊、揚郡國二十大水。
晉武帝太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大水。泰山流三百家,殺六千余人;江夏亦 殺人。是時平吳后,王浚為元功,而詆劾妄加;荀、賈為無謀,而并蒙重賞。收吳 姬五千,納之后宮。此其應也。太康四年七月,司、豫、徐、兗、荊、揚郡國二十 大水,傷秋稼,壞屋室,有死者。太康六年三月,青、涼、幽、冀郡國十五大水。 太康七年九月,西方安定等郡國八大水。太康八年六月,郡國八大水。晉惠帝元康 二年,有水災。元康五年五月,潁川、淮南大水;六月,城陽、東莞大水殺人;荊、 揚、徐、兗、豫五州又大水。是時帝即位已五載,猶未郊祀,烝嘗亦多不身親近。 簡宗廟,廢祭祀之罰也。班固曰:“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望秩山川。若乃不敬 鬼神,政令違逆,則霧水暴至,百川逆溢,壞鄉(xiāng)邑,溺人民,水不潤下也?!痹?六年五月,荊、揚二州大水。按董仲舒說,水者,陰氣盛也。是時賈后亂朝,寵樹 賈、郭。女主專政之應也。元康八年五月,金墉城井水溢。漢成帝時有此妖,班固 以為王莽之象。及趙倫篡位,即此應也。倫廢帝于此城,井溢所在,又天意乎!元 康八年九月,荊、揚、徐、兗、冀五州大水。是時賈后暴戾滋甚,韓謐驕猜彌扇, 卒害太子,旋亦禍滅。元康九年四月,宮中井水沸溢。
晉惠帝永寧元年七月,南陽、東海大水。是時,齊王冏秉政專恣。陰盛之應。 晉惠帝太安元年七月,兗、豫、徐、冀四州水。時將相力政,無尊主心。
晉孝懷帝永嘉四年四月,江東大水。是時,王導等潛懷翼戴之計。陰氣盛也。
晉元帝太興三年六月,大水。是時王敦內(nèi)懷不臣,傲很作威,后終夷滅。大興 四年七月,大水。明年有石頭之敗。
晉元帝永昌二年五月,荊州及丹陽、宣城、吳興、壽春大水。
晉明帝太寧元年五月,丹陽、宣城、吳興、壽陽大水。是時王敦疾害忠良,威 權震主,尋亦誅滅。
晉成帝咸和元年五月,大水。是時嗣主幼沖,母后稱制,庾亮以元舅民望,決 事禁中。陰勝陽也。咸和二年五月戊子,京都大水。是冬,蘇峻稱兵,都邑涂炭。 咸和四年七月,丹陽、宣城、吳興、會稽大水。是冬,郭默作亂,荊、豫共討之, 半歲乃定。咸和七年五月,大水。是時帝未親務,政在大臣。陰勝陽也。
晉成帝咸康元年八月,長沙、武陵大水。是年三月,石虎掠騎至歷陽,四月, 圍襄陽。于是加王導大司馬,集徒旅;又使趙胤、路永、劉仕、王允之、陳光五將 軍,各帥眾戍衛(wèi)。百姓愁怨。陰氣盛也。
晉穆帝永和四年五月,大水。是時幼主沖弱,母后臨朝;又將相大臣,各爭權 政。與咸和初同事也。永和五年五月,大水。永和六年五月,大水。永和七年七月 甲辰夜,濤水入石頭,死者數(shù)百人。去年,殷浩以私忿廢蔡謨,遐邇非之。又幼主 在上,而殷、桓交惡,選徒聚甲,各崇私權。陰勝陽之應也。一說濤入石頭,江右 以為兵占。是后殷浩、桓溫、謝尚、荀羨連年征伐。
晉穆帝升平二年五月,大水。是時桓溫權制朝廷,征伐是專。升平五年四月, 大水。
晉海西太和六年六月,京都大水,平地數(shù)尺,侵及太廟。硃雀大航纜斷,三艘 流入大江。丹陽、晉陵、吳國、吳興、臨海五郡又大水,稻稼蕩沒,黎庶饑饉。初 四年,桓溫北伐敗績,十喪其九;五年,又征淮南,逾歲乃克。百姓愁怨之應也。
晉簡文帝咸安元年十二月壬午,濤水入石頭。明年,妖賊盧竦率其屬數(shù)百人入 殿,略取武庫三庫甲仗,游擊將軍毛安之討滅之。
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六月,大水。是時孝武幼弱,政在將相。太元五年,大水。 去年氐賊攻沒襄陽,又向廣陵。于是逼徙江、淮民悉令南渡,三州失業(yè),道饉相望。 謝玄雖破句難等,自后征戍不已。百姓愁怨之應也。太元六年六月,荊、江揚三州 大水。太元十年夏,大水。初八年,破苻堅,自后有事中州,役無已歲。兵民愁怨 之應也。太元十三年十二月,濤水入石頭。明年,丁零、鮮卑寇擾司、兗鎮(zhèn)戍,西、 北疲于奔命。太元十五年七月,兗州大水。是時緣河紛爭,征戍勤悴。太元十七年 六月甲寅,濤水入石頭,毀大航,漂船舫,有死者;京口西浦,亦濤入殺人。永嘉 郡潮水涌起,近海四縣人民多死。后四年帝崩,而王恭再攻京師。京師亦發(fā)大眾以 御之。太元十九年七月,荊州、彭城大水傷稼。太元二十年,荊州、彭城大水。太 元二十一年五月癸卯,大水。是時政事多弊,兆庶非之。
晉安帝隆安三年五月,荊州大水。去年,殷仲堪舉兵向京都;是年春,又殺郗 恢。陰盛作威之應也。仲堪尋亦敗亡。隆安五年五月,大水。是時司馬元顯作威陵 上,又桓玄擅西夏,孫恩亂東國。陰勝陽之應也。
晉安帝元興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其明年二月庚寅夜,濤水入石頭。是時貢 使商旅,方舟萬計,漂敗流斷,骸胔相望。江右雖有濤變,未有若斯之甚。三月, 義軍克京都,玄敗走,遂夷滅。元興三年二月己丑朔夜,濤水入石頭,漂沒殺人, 大航流敗。
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二月己未,濤水入石頭。義熙二年十二月己未夜,濤水入石 頭。明年,駱球父環(huán)潛結桓胤、殷仲文等謀作亂,劉稚亦謀反,凡所誅滅數(shù)十家。 義熙三年五月丙午,大水。義熙四年十二月戊寅,濤水入石頭。明年,王旅北討鮮 卑。義熙六年五月丁巳,大水。乙丑,盧循至蔡洲。義熙八年六月,大水。義熙九 年五月辛巳,大水。義熙十年五月丁丑,大水;戊寅,西明門地穿涌水出,毀門扉 及限;七月乙丑,淮北災風大水殺人。義熙十一年七月丙戌,大水,淹漬太廟,百 官赴救。明年,王旅北討關、河。
宋文帝元嘉五年六月,京邑大水。七年,右將軍到彥之率師入河。元嘉十一年 五月,京邑大水。十三年,司空檀道濟誅。元嘉十二年六月,丹陽、淮南、吳、吳 興、義興五郡大水,京邑乘船。元嘉十八年五月,江水泛溢,沒居民,害苗稼。明 年,右軍將軍裴方明率雍、梁之眾伐仇池。元嘉十九年、二十年,東諸郡大水。元 嘉二十九年五月,京邑大水。
孝武帝孝建元年八月,會稽大水,平地八尺。后二年,虜寇青、冀州,遣羽林 軍卒討伐。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吳興、義興大水。大明四年八月,雍州大水。大 明四年,南徐、南兗州大水。
后廢帝元徽元年六月,壽陽大水。
順帝升明元年七月,雍州大水,甚于關羽樊城時。升明二年二月,于潛翼異山 一夕五十二處水出,流漂居民。七月丙午朔,濤水入石頭,居民皆漂沒。
恆寒:
庶征之恆寒,劉歆以為“大雨雪、及未當雨雪而雨雪、及大雨雹、隕霜殺菽草, 皆常寒之罰也”。京房《易傳》曰:“有德遭險,茲謂逆命。厥異寒。誅罰過深, 當燠而寒,盡六日,亦為雹。害正不誅,茲謂養(yǎng)賊。寒七十二日,殺飛禽。道人始 去,茲謂傷。其寒物無霜而死,涌水出。戰(zhàn)不量敵,茲謂辱命。其寒雖雨物不茂。”
吳孫權嘉禾三年九月朔,隕霜傷谷。按劉向說:“誅罰不由君出,在臣下之象 也”。是時校事呂壹專作威福,與漢元帝時石顯用事隕霜同應。班固書九月二日, 陳壽言朔,皆明未可以傷谷也。壹后亦伏誅。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茲謂 亡法。厥災霜,夏殺五谷,冬殺麥。誅不原情,茲謂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風,冬先 雨,乃隕霜,有芒角。賢圣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茲謂私賊。其霜在 草根土隙間。不教而誅,茲謂虐。其霜反在草下?!?/p>
嘉禾四年七月,雨雹,又隕霜。案劉向說:“雹者陰脅陽”。是時呂壹作威用 事,詆毀重臣,排陷無辜。自太子登以下,咸患毒之,而壹反獲封侯寵異。與《春 秋》公子遂專任,雨雹同應也。漢安帝信讒,多殺無辜,亦雨雹。董仲舒曰“凡雹 皆為有所脅,行專一之政”故也。
吳孫權赤烏四年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鳥獸死者太半。是年夏,全琮等四 將軍攻略淮南、襄陽,戰(zhàn)死者千余人。其后權以讒邪,數(shù)責讓陸議,議憤恚致卒。 與漢景、武大雪同事也。赤烏十一年四月,雨雹。是時權聽讒,將危太子。其后硃 據(jù)、屈晃以迕意黜辱,陳象以忠諫族誅,而太子終廢。此有德遭險,誅罰過深之應 也。
晉武帝泰始六年冬,大雪。泰始七年十二月,大雪。明年。有步闡、楊肇之敗, 死傷甚眾。泰始九年四月辛未,隕霜。是時賈充親黨比周用事。與魯定公、漢元帝 時隕霜同應也。
晉武帝咸寧三年八月,平原、安平、上黨、秦郡霜害三豆。咸寧三年八月,河 間暴風寒冰,郡國五隕霜傷谷。是后大舉征吳,馬隆又帥精勇討涼州。咸寧五年五 月丁亥,鉅鹿、魏郡雨雹傷禾、麥;辛卯,雁門雨雹傷秋稼#咸寧五年六月庚戌, 汲郡、廣平、陳留、滎陽雨雹;丙辰,又雨雹,損傷秋麥千三百余頃,壞屋百三十 余間;癸亥,安定雨雹;七月丙申,魏郡又雨雹;閏月壬子,新興又雨雹;八月庚 子,河東、弘農(nóng)又雨雹,兼?zhèn)锛谌埂?/p>
晉武帝太康元年三月,河東、高平霜雹,傷桑、麥;四月,河南、河內(nèi)、河東、 魏郡、弘農(nóng)雨雹,傷麥、豆;五月,東平、平陽、上黨、雁門、濟南雨雹,傷禾、 麥、三豆。太康元年四月庚午,畿內(nèi)縣二及東平范陽縣雨雹;癸酉,畿內(nèi)縣五又雨 雹。是時王浚有大功,而權戚互加陷抑,帝從容不斷。陰脅陽之應也。太康二年二 月辛酉,殞霜于濟南、瑯邪,傷麥;壬申,瑯邪雨雪傷麥;三月甲午,河東隕霜害 桑。太康二年五月丙戌,城陽、章武、瑯邪傷麥;庚寅,河東、樂安、東平、濟陰、 弘農(nóng)、濮陽、齊國、頓丘、魏郡、河內(nèi)、汲郡、上黨雨雹,傷禾稼。太康二年六月, 郡國十六雨雹。太康三年十二月,大雪。太康五年七月乙卯,中山、東平雨雹,傷 秋稼。太康五年七月甲辰,中山雨雹;九月,南安大雪折木。太康六年二月,東海 霜傷桑、麥。太康六年三月戊辰,齊郡臨菑、長廣不其等四縣,樂安梁鄒等八縣, 瑯邪臨沂等八縣,河間易城等六縣,高陽北新城等四縣,隕霜傷桑、麥。太康六年 六月,滎陽、汲郡、雁門雨雹。太康八年四月,齊國、天水二郡隕霜;十二月,大 雪。太康九年正月,京都大風雨雹,發(fā)屋拔木;四月,隴西隕霜。太康十年四月, 郡國八隕霜。
晉惠帝元康二年八月,沛及湯陰雨雹。元康三年四月,滎陽雨雹;弘農(nóng)湖、華 陰又雨雹,深三尺。是時賈后兇淫專恣,與《春秋》魯桓夫人同事。陰氣盛也。元 康五年六月,東海雨雹,深五寸;十二月,丹陽雨雹。元康五年十二月,丹陽建業(yè) 大雪。元康六年三月,東海隕霜殺桑、麥。元康七年五月,魯國雨雹;七月,秦、 雍二州隕霜殺稼。元康九年三月旬有八日,河南、滎陽、潁川隕霜傷禾;五月,雨 雹。是時賈后兇躁滋甚,是冬遂廢愍懷。
晉惠帝永寧元年七月,襄城雨雹。是時齊王冏專政。十月,襄城、河南、高平、 平陽風雹,折木傷稼。晉惠帝光熙元年閏八月甲申朔,霰雪。劉向曰:“盛陽雨水 湯熱,陰氣脅之,則轉而為雹。盛陰雨雪凝滯,陽氣薄之,則散而為霰?!苯裱┓?其時,此聽不聰之應也。
晉孝懷帝永嘉元年十二月冬,雪平地三尺。永嘉七年十月庚午,大雪。
晉愍帝建興元年十一月戊午,會稽大雨震電。己巳夜,赤氣曜于西北。是夕, 大雨震電。庚午,大雪。案劉向說,“雷以二月出,八月入”。此月雷電者,陽不 閉藏也。既發(fā)泄而明日便大雪,皆失節(jié)之異也。是時劉載僭號平陽,李雄稱制于蜀, 九州幅裂,西京孤微。為君失時之象。
晉元帝太興二年三月丁未,成都風雹殺人。太興三年三月,海鹽郡雨雹。是時 王敦陵上。
晉元帝永昌二年十二月,幽、冀、并三州大雪。
晉明帝太寧元年十二月,幽、冀、并州大雪。太寧二年四月庚子,京都大雨雹, 燕雀死。太寧三年三月丁丑,雨雹;癸巳,隕霜;四月,大雨雹。是年帝崩,尋有 蘇峻之亂。
晉成帝咸和六年三月癸未,雨雹。是時帝幼弱,政在大臣。咸和九年八月,成 都雪。其日李雄死。晉成帝咸康二年正月丁巳,皇后見于太廟。其夕雨雹。
晉康帝建元元年八月,大雪。是時政在將相,陰氣盛也。與《春秋》魯昭公時 季孫宿專政同事。劉向曰:“凡雨,陰也,雪又雨之陰也。出非其時,迫近象也。”
晉穆帝永和三年八月,冀方大雪,人馬多凍死。永和五年六月,臨漳暴風震霆, 雨雹大如升。永和十年五月,涼州雪。明年八月,桴罕護軍張瓘帥宗混等攻滅張祚, 更立張曜靈弟玄靚。京房《易傳》曰:“夏雨雪,戒臣為亂?!庇篮褪荒晁脑氯?申朔,雪;十二月戊午,雷;己未,雷。是時帝幼,母后稱制,政在大臣。晉穆帝 升平二年正月,大雪。
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四月己酉,雨雹;十二月,大雪。是時帝幼弱,政在將相。 太元十二年四月己丑,雨雹。是時有事中州,兵役連歲。太元二十年五月癸卯,上 虞雨雹。太元二十一年四月丁亥,雨雹。是時張夫人專幸,及帝暴崩,兆庶尤之。 太元二十一年十二月,連雪二十三日。是時嗣主幼沖,冢宰專政。
晉安帝隆安二年三月乙卯,雨雹。是秋,王恭、殷仲堪入伐,終皆誅。晉安帝 元興二年十二月,酷寒過甚。是時桓玄篡位,政事煩苛,是其應也。晉氏失在舒緩, 玄則反之。劉向曰:“周衰無寒歲,秦滅無燠年?!贝酥^也。元興三年正月甲申, 霰雪,又雷。雷霰不應同日,失節(jié)之應也。二月,義兵起,玄敗。元興三年四月丙 午,江陵雨雹。是時安帝蒙塵。
晉安帝義熙元年四月壬申,雨雹。是時四方未一,鉦鼓日戒。義熙五年三月己 亥,雪深數(shù)寸。義熙五年五月癸巳,溧陽雨雹;九月己丑,廣陵雨雹。明年,盧循 至蔡洲。義熙五年九月己丑,廣陵雨雹。義熙六年正月丙寅,雪,又雷。義熙六年 五月壬申,雨雹。義熙八年四月辛未朔,雨雹;六月癸亥,雨雹,大風發(fā)屋。是秋, 誅劉籓等。義熙十年四月辛卯,雨雹。
宋文帝元嘉九年春,京都雨雹,溧陽、盱眙尤甚,傷牛馬,殺禽獸。元嘉十八 年三月,雨雹。二十五虜寇青州。元嘉二十五年正月,積雪冰寒。元嘉二十九年五 月,盱眙雨雹,大如雞卵。三十年,國家禍亂,兵革大起。
孝武帝大明元年十二月庚寅,大雪,平地二尺余。明年,虜侵冀州,遣羽林軍 北討。
明帝泰始五年四月壬辰,京邑雨雹。
后廢帝元徽三年五月乙卯,京邑雨雹。
雷震:
魏明帝景初中,洛陽城東橋、洛水浮橋桓楹,同日三處俱震;尋又震西城上候 風木飛烏。時勞役大起,帝尋晏駕。
吳孫權赤烏八年夏,震宮門柱;又擊南津大橋桓楹。
孫亮建興元年十二月朔,大風震電;是月又雷雨。義同前說。亮終廢。
晉武帝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朔,淮南郡震電。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毗陵雷電, 南沙司鹽都尉戴亮以聞。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卯,廬江、建安雷電大雨。
晉惠帝永康元年六月癸卯,震崇陽陵標西南五百步,標破為七十片。是時賈后 陷害鼎輔,寵樹私戚。與漢桓帝時震憲陵寢同事也。后終誅滅。晉惠帝永興二年十 月丁丑,雷電。
晉懷帝永嘉四年十月,震電。
晉元帝永昌二年七月丙子朔,雷震太極殿柱。永昌二年十一月,會稽、吳郡雨 震電。
晉明帝太寧元年七月丙子朔,震太極殿柱。
晉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己巳,會稽郡大雨震電。咸和三年六月辛卯,臨海大雷, 破郡府內(nèi)小屋柱十枚,殺人。咸和三年九月二日立冬,會稽震電。咸和四年十二月, 吳郡、會稽震電。咸和四年十二月,丹陽震電。
晉穆帝永和七年十月壬午,雷雨、震電。晉穆帝升平元年十一月庚戌,雷;乙 丑,又雷。升平五年十月庚午,雷發(fā)東南。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六月甲寅,雷震含章殿四柱。太元五年十二月,雷聲在南方。 太元十四年七月甲寅,震宣陽門西柱。
晉安帝隆安二年九月壬辰,雨雷。晉安帝元興三年,永安皇后至自巴陵。將設 儀導入宮,天雷,震人馬各一俱殪。晉安帝義熙四年十一月辛卯朔,西北疾風;癸 丑,雷。義熙五年六月丙寅,震太廟,破東鴟尾,徹壁柱。義熙六年正月丙寅,雷; 丁卯,又雪。義熙六年十二月壬辰,大雷。義熙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乙亥,又雷。
宋文帝元嘉四年十一月癸丑,雷。元嘉五年六月丙寅,震太廟,破東鴟尾,徹 壁柱。元嘉六年正月丙寅,雷且雪。元嘉七年十月丙子,雷。元嘉八年十二月庚辰, 雷。元嘉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且雪。元嘉十四年,震初寧陵口標,四破至地。十七 年,廢大將軍彭城王義康。骨肉相害,自此始也。
前廢帝景和元年九月甲午,雷震。明帝泰始二年九月辛巳,雷震。泰始四年十 月辛卯,雷震。泰始四年十一月癸卯朔,雷震。泰始五年十一月乙巳,雷震。泰始 六年十一月庚午,雷。
后廢帝元徽三年九月戊戌,雷。元徽三年九月丁未,雷。元徽三年九月戊午, 雷震。元徽三年十月辛未,雷;甲戌,又雷。
從帝升明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丙申,震建陽門。
鼓妖:
晉惠帝元康九年三月,有聲若牛,出許昌城。十二月,廢太子,幽于許宮。按 《春秋》晉文公柩有聲如牛,劉向以為鼓妖。其說曰:“聲如此,怒象也。將有急 怒之謀,以生兵甲之禍。”此其類也。明年,賈后遣黃門孫慮殺太子,擊以藥杵, 聲聞于外。
蘇峻在歷陽,外營將軍鼓自鳴,如人弄鼓者。峻手自斫之,曰:“我鄉(xiāng)土時有 此,則城空矣。”俄而作亂夷滅。此聽不聰之罰,鼓妖先作也。石虎末,洛陽城西 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上,忽鳴喚,聲聞四十里。虎遣人打落兩耳及尾,鐵釘釘四腳。
晉孝武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朔,東北有聲如雷。案劉向說以為:“雷當托于云, 猶君托于臣?!睙o云而雷,此君不恤下,下民將叛之象也。及帝崩而天下漸亂,孫 恩、桓玄交陵京邑。
吳興長城縣夏架山有石鼓,長丈余,面徑三尺所,下有盤石為足,鳴則聲如金 鼓,三吳有兵。晉安帝隆安中大鳴,后有孫靈秀之亂。
魚孽:
魏齊王嘉平四年五月,有二魚集于武庫屋上。此魚孽也。王肅曰:“魚生于淵, 而亢于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焙蠊袞|關之敗。干 寶又以為高貴鄉(xiāng)公兵禍之應。二說皆與班固旨同。
晉武帝太康中,有鯉魚二見武庫屋上。干寶曰:“武庫兵府,魚有鱗甲,亦兵 類也。魚既極陰,屋上太陽,魚見屋上,象至陰以兵革之禍干太陽也?!敝粱莸鄢酰?誅楊駿,廢太后,矢交館閣。元康末,賈后謗殺太子,尋亦誅廢。十年間,母后之 難再興,是其應也。自是禍亂構矣。京房《易妖》曰:“魚去水,飛入道路,兵且 作?!?/p>
蝗蟲:
魏文帝黃初三年七月,冀州大蝗,民饑。案蔡邕說:“蝗者,在上貪苛之所致 也?!笔菚r孫權歸從,帝因其有西陵之役,舉大眾襲之,權遂背叛。
晉武帝泰始十年六月,蝗。是時荀、賈任政,疾害公直。
晉孝懷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馬毛鬣 皆盡。是時天下兵亂,漁獵生民,存亡所系,唯司馬越、茍晞而已,而競為暴刻, 經(jīng)略無章。
晉愍帝建興四年六月,大蝗。去歲胡寇頻攻北地、馮翊,暐允等悉眾御之。是 時又御劉曜,為曜所破,西京遂潰。
晉元帝太興元年六月,蘭陵合鄉(xiāng)蝗,害禾稼。乙未,東莞蝗蟲縱廣三百里,害 苗稼。太興元年七月,東海、彭城、下邳、臨淮四郡蝗蟲害禾、豆。太興元年八月, 冀、青、徐三州蝗食生草盡,至于二年。是時中州淪喪,暴亂滋甚。太興二年五月, 淮陵、臨淮、淮南、安豐、廬江諸郡蝗食秋麥。太興三年五月癸丑,徐州及揚州江 西諸郡蝗,吳民多餓死。去年,王敦并領荊州,苛暴之釁,自此興矣。又是年初, 徐州刺史蔡豹帥眾伐周撫。
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八月,兗州蝗。是時丁零寇兗、豫,鮮卑逼河南,征戍不 已。太元十六年五月,飛蝗從南來,集堂邑縣界,害苗稼。是年春,發(fā)取江州兵營 甲士二千人家口六七千人,配護軍及東宮,后尋散亡殆盡;又邊將連有征殺。
豕禍:
吳孫皓寶鼎元年,野豕入右司馬丁奉營。此豕禍也。后奉見遣攻谷陽,無功反, 皓怒,斬其導軍。及舉大眾北出,奉及萬彧等相謂曰:“若至華里,不得不各自還 也?!贝酥\泄,奉時雖已死,皓追討谷陽事,殺其子溫,家屬皆遠徙。豕禍之應也。 龔遂曰:“山野之獸,來入宮室,宮室將空。”又其象也。
晉孝懷帝永嘉中,壽春城內(nèi)有豕生兩頭而不活。周馥取而觀之。時通數(shù)者竊謂 曰:“夫豕,北方之畜,胡、狄象也。兩頭者,無上也。生而死,不遂也。天意若 曰,勿生專利之謀,將自致傾覆也?!敝莛ゲ晃?,遂欲迎天子,令諸侯,俄為元帝 所敗。是其應也。石勒亦尋渡淮,百姓死者十八九。
晉愍帝建武元年,有豕生八足。聽不聰之罰也。京房《易傳》曰:“凡妖作, 各象其類。足多者,所任邪也?!笔呛笥袆②笾儭?/p>
晉成帝咸和六年六月,錢塘民家豭豕生兩子,皆人面,如胡人狀,其身猶豕。 京房《易妖》曰:“豕生人頭豕身者,邑且亂亡?!贝素j豕而產(chǎn),異之甚者也。
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四月,京都有豕,一頭二身八足。十三年,京都民家豕產(chǎn)子, 一頭二身八足。并與建武同妖也。是后宰相沈酗,不恤朝政,近習用事,漸亂國綱, 至于大壞也。
黑眚黑祥:
晉孝懷帝永嘉五年十二月,黑氣四塞。近黑祥也。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三月,幸京口。有黑氣暴起,占有兵。明年,虜南寇至瓜 步,飲馬于江。
火沴水:
晉武帝太康五年六月,任城、魯國池水皆赤如血。案劉向說,近火沴水也。聽 之不聰之罰也。京房《易傳》曰:“淫于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水流赤?!?/p>
晉穆帝升平三年二月,涼州城東池中有火;四年四月,姑臧澤水中又有火。此 火沴水之妖也。明年,張?zhí)戾a殺中護軍張邕。邕,執(zhí)政臣也。
晉安帝元興二年十月,錢塘臨平湖水赤。桓玄諷吳郡使言開除,以為己瑞。俄 而玄敗。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724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