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_列傳卷十六譯文
-
查閱典籍:《梁書》——「梁書·列傳卷十六」原文
王亮字奉叔,瑯邪臨沂人,是晉朝丞相王導的第六代孫。他的祖父王偃,是宋朝的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他的父親王攸,為給事黃門侍郎。
王亮因為是名門家族的子弟,宋朝末年選配給公主,拜駙馬都尉、秘書郎,多次升遷后任桂陽王文學,南郡王友,秘書丞。齊朝的竟陵王子良開辟西邸,延請有才智的人來組建士林館,派遣工匠為他們畫像,王亮也參預其中。王亮遷中書侍郎、大司馬從事中郎,出任衡陽太守。因為南方地勢低下潮濕,他推辭沒有去上任,遷給事黃門侍郎。不久王亮拜晉陵太守,任職清廉公正有好的政治措施。當時齊明帝作相,聽說后贊揚他,薦舉為領軍長史,很被贊賞接納。等到齊明帝即位,王亮累遷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他以闡述事情條理清晰而出名,又遷侍中。
建武末年,王亮擔任吏部尚書。這時尚書右仆射江柘管理朝政,多次推薦選拔人才,成為士子們的歸屬。王亮憑藉身居選部,常常堅持異議。當初王亮沒有做吏部郎時,因為江柘是皇帝的內弟,所以和江柘交情很深,江拓為他播揚聲譽,王亮更加被皇帝所器重;到逭時他跟江柘的交情疏遠冷淡了,但江柘還像當初一樣對他很親近。等到江柘被殺,眾小人違棄教命,凡是拜官授職,都由內寵決定,王亮就更不能制止。對外好像詳細審察,對內并無顯明的鑒識,他們的選拔錄用,僅局限在身份等第上罷了,當世的人們不認為他們有才能。王亮頻繁加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右衛(wèi)率,擔任尚書右仆射、中護軍。不久束昏任意殘殺,酷刑已經肆行,王亮依附取悅,最終免于被殺。
仁義之師到達新林,朝廷內外的眾多官員都到路上去歡迎,那些不能脫身的,也派人從小路去表達真誠的心意,惟獨王亮沒有去。等到城內已經安定,大家衹推舉王亮做首領。王亮出來同高祖相見,高祖說:“盲人跌倒了卻不去扶他,哪裹還用得著扶助他的人呢?!眳s沒有給他定罪。霸府開設后,王亮擔任大司馬長史、撫軍將軍、瑯邪清河二郡太守。梁臺建立,授王亮侍中、尚書令,他堅決辭讓不肯接受,衹承擔侍中、中書監(jiān),兼任尚書令。高祖接受禪讓,王亮遷侍中、尚書令、中軍將軍,引進參與佐命,封豫寧縣公,食邑二千戶。天監(jiān)二年,王亮轉左光祿大夫,侍中、中軍還像過去一樣。正月初一在朝廷會見各國賓客,王亮推說有病沒有上殿,設筵別省,并且談笑自如。幾日后,皇帝召見公卿詢問事情,王亮面無病色,御史中丞樂藹上奏這是對皇帝大不敬,討論判處他棄市的刑罰?;实巯铝钕魅ネ趿恋墓倬魪U為庶人。
天監(jiān)四年夏天,高祖在華光殿飲宴群臣,對他們說:“朕每天到日斜仍聽理朝政,想聽到理政的得與失。卿等可以說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應該各自進諫?!鄙袝筘┓犊b站起說:“司徒謝肶本來衹有虛名,陛下卻這樣提拔他,前任尚書令王亮很有料理實事的才能,陛下卻如此廢棄了他,這些是愚臣所不能知曉的?!备咦婺樕蛔冋f:“卿可再說別的事?!狈犊b堅持己見,高祖很不高興。御史中丞任防趁機上奏道:臣聽說息夫多次詆毀別人,漢朝有公正的法度制裁他;白褒一次上奏,晉朝用嚴明的刑罰懲處他。何況對于依附下邊毀謗上面,詆毀贊譽隨口而出的人呢。我風聞尚書左丞臣范縝,從晉安回來,對別人說:“我不拜訪其他人,衹拜訪王亮;不款待其他人,衹款待王亮?!本途胁斗犊b的白從左右萬休到臺審問,所供與風聞相符合。又本月十,皇帝為梁州刺史臣珍國餞行,宴會已經結束,群臣一起請求告退,當時皇帝命令留下侍中臣袁昂等十人,詢問施政的方略。范縝不回答所問之事,卻非常激烈地恣意議論,貶斥裁決司徒臣謝肋,贊揚舉薦庶人王亮。我當時也列于奉恩留下的大臣中,追隨同僚們一起立于堂上,耳聞目睹,風聞并沒有錯?,F(xiàn)今王又出行,親自駕車到朝廷上,情意深摯薦舉人才,人情遍布《湛露》。飲宴結束,面對屏風直立,記載事情之人在前面,記載言論之人在后面,深思早朝之念,探聽民間疾苦,但蓮纏出言不遜,隨意陳述褒獎貶斥之辭,有傷美好的風范,缺乏謙恭的名望。沒有嚴厲的裁決,法令的準則將會衰敗,范縝即是當事者。
臣謹案:尚書左丞臣范縝,為衣冠之后,言行不一致,夸耀于鄉(xiāng)里,在士宦的行列中大聲詬罵。拘執(zhí)于不通之學、諂媚地聆聽,不知有所去除替代;搬弄口舌。衹足以文飾遇錯。以往,仁義之師短期駐扎,莖壟遭遇親喪,終不叫門,穿著黑色的喪服如影附身,輿事先認識覺察一樣,實際是在敬奉皇帝?,F(xiàn)在朋輩問相互協(xié)調挑釁之余,反轉為各種矛盾,人若不恒久,就會成為這種奸邪之輩。從前,慶功策勛,他功勞很小賞賜卻很豐厚,外出主管名邦,入司管理統(tǒng)轄,搜刮的財物沒有遣漏的,卻假稱清廉,衣裙可以遮蔽身體,毀謗他人的人很快會失去存身之處,招引非議人家的過失,認為應廢黜不用,在朝廷上辱沒民之宗師。自從處于執(zhí)行國家法令的地位,舉奏卻沉寂無聲??匆婂e誤行為不加制止而任其發(fā)展,沒有最公正的評論;丑惡正直之人,有私下攻擊別人短處的言談。應該依照法度,嚴肅地端正國家的制度法令。臣等參預議論,請求憑藉現(xiàn)有事情罷免莖壟所任官職,勒令另外拘押交付給廷尉法獄治罪。應把和范縝有牽連的人一同逮捕,把他們委托于處理訴訟的官吏,按照法令制度處置。范縝的職位應用黃紙,臣敬奉彈劾奏章。
皇帝下詔傳達許可。詔書責問范縝說:“王亮年輕時缺乏才能,在當時的同輩中沒有名聲,過去冒入眾多杰出的人才中,結交并且希望依附他們,晚年諂媚事奉江柘,任職吏部,最后幫助依附梅蟲兒、茹法珍,就執(zhí)掌昏亂的政治。家家戶戶遭受禍亂,都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天下紛擾混亂,這是誰的罪責食亂君的俸祿,不死在治世。王亮協(xié)助穩(wěn)固了兇惡的朋黨,作威作福,衣食奢靡,美女音樂充盈房屋,形勢危急事情逼迫,就互相吞并。王亮在建業(yè)石頭,首先署名于向梁武輸誠之文書上,俯倒請罪。朕因其投降而來就錄用了他,赦免了以往的罪過。王亮變化無常對王不忠,奸邪貪財明顯地暴露出來,有什么可以爭議,隨便談及的?全部根據(jù)陳述的回答?!必焼柕氖畻l,范縝衹能散亂地答覆罷了。王亮因此隱居閉門,不與賓客交往。他遭逢母親亡故,服喪盡孝道。
八年,皇帝下韶起用王亮為秘書監(jiān),不久加通直散騎常侍,幾天后遷太常卿。九年,轉中書監(jiān),加散騎常侍。那一年王亮去世?;实巯律刭浰娃k理喪事的錢幣三萬,布帛五千匹。王亮的謐號叫煬子。
重擔字公賣,縣題人。他的父親亟丞,是塞朝右光祿大夫。張稷的生母得病經歷了四季,張擾當時才十一歲,夜襄衣不解帶地侍養(yǎng)母親,張丞認為很奇異。等到母親去世,張稷因居喪過哀而極端瘦弱,超過了一般人,扶著拐杖才能起來。堡擔性格粗略輕率,明達有才能,與同族兄弟強室、呈鐵、亟鲞等都為世人所知,當時人們稱他們:“充、融、卷、稷,造就是四張?!睆堭⑵鸺抑髯衾桑瑳]有接受。他接連處理父母喪事,在墳墓旁邊搭建小屋守喪六年。服喪完畢,噩噩擔任驃騎法曹行參軍,遷外兵參軍。
壹翹丞塱年間,至困擔任壟嶇令,很少到職處事,多為山水之游。適逢賊唐寓之叛亂。張稷率領勉勵縣裹的人民,保全了縣境。他入朝為太子洗馬,大司馬東曹掾,建安王友,大司馬從事中郎。武陵王蕭畢做護軍,張稷轉護軍司馬,不久為本州治中。明帝兼任州牧,張稷仍擔任別駕。當時魏朝入侵犯壽春,任張稷為寧朔將軍、軍主,副尚書仆射沈文季鎮(zhèn)守豫州。魏朝兵多號稱百萬,圍困城池好幾天,當時策劃處理,沈文季全部委托給了張稷。魏軍退去,張稷遷平西司馬、寧朔將軍、南平內史。魏軍又侵犯雍州,皇帝詔令用本號都督荊、雍諸軍事。當時雍州刺史曹虎跨越樊城邊界,任張稷為知州事。魏軍敗退,張稷返回荊州,就拜黃門侍郎,又擔任司馬、新興永寧二郡太守。郡名犯張稷父親的諱,改永寧為長寧。不久張稷遷司徒司馬,加輔國將軍。等到江州刺史陳顥達率軍謀反,張稷以本號鎮(zhèn)歷陽、南譙二郡太守,遷鎮(zhèn)南長史、尋陽太守、輔國將軍、行江州事。不久他被征召返回,擔任持節(jié)、輔國將軍、都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出巡駐扎在白下,又遷都督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不久張稷進督北徐、徐、兗、青、冀五州諸軍事,所任將軍仍如從前。永元末年,張稷被征召為侍中,在宮城中值宿警衛(wèi)。仁義之師到達,兼衛(wèi)尉江淹逃亡,張稷兼衛(wèi)尉,副王瑩都督城內諸軍事。
那時束昏侯淫亂暴虐,義師圍城已經很久,城內的人們想逃跑但沒有人先發(fā)起。北徐州刺史玉勇叁璽到強捏那裹和他謀劃這件事情,就派遣直合張齊在含德殿殺害了東昏侯。張稷召請尚書右仆射王亮等人在殿前西鐘下列坐,說:“從前桀有昏憤之德行,鼎遷到殷;商紂殘暴肆虐,鼎遷到周?,F(xiàn)在眾叛親離之人自己隔絕于天下,四海之地已歸圣主,這是微子離開殷的時候,項伯歸附漠的日子,可以不努力嗎。”就派遣國子博士莖雪、舍入冬墾壟等出使互璽垣拜詣產擔,蠱擔把弓鼴任為侍中、左衛(wèi)將軍。高祖總管各項事務,張運遷大司馬左司馬。鑿初臺建立,他擔任散騎常侍、中書令。高祖接受禪讓,按照功勞封張稷為江安縣侯,封邑一千戶。他又擔任侍中、國子祭酒,領驍騎將軍,遷護軍將軍、揚州大中正,因事被罷免。不久張稷擔任度支尚書、前將軍、太子右街率,又因公務被罷免。不久任祠部尚書,轉散騎常侍、都官尚書、揚州大中正,用本來職務知領軍事。旋即張稷遷領軍將軍,中正、侯跟原來一樣。
當時魏軍侵犯青州,韶張稷假節(jié)、行州事。適逢魏軍退去,他就外出做散騎常侍、將軍、吳興太守,俸祿為中二千石。張稷到任慰問前朝舊臣,舉薦他們的子孫,給他們安置重要的職位,政事稱得上寬容仁愛。給張稷進號云麾將軍,征任尚書左仆射。帝駕想到張稷的府宅,因為酷暑沒有去,就留幸仆射省,過去帝王親臨所供器具都報謝給了太官饌直,皇帝認為張稷清貧,親自書寫韶書不接受。張稷出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安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適逢魏軍侵犯朐山,詔令張稷姑且屯駐六里,都督各路軍隊。返回后,他進號鎮(zhèn)北將軍。
當初郁洲和邊境相接,人民的風俗是多與魏朝人互市。等到朐山叛亂,有人與魏人勾結,自己已經不能安心了;并且張稷放松沒有防備,官吏們都侵奪百姓。州人徐道角等夜間侵襲州城,殺害了張稷,時年六十三歲。有司上奏削奪了他的爵位和封地。
張稷性格剛烈直率,喜歡和人們交往。歷任官職卻無積蓄,俸祿都頒發(fā)給了親戚故舊,家裹沒有多余的財產。當初張稷離開吳興郡,以仆射的身份被征召,從吳取道,等候張稷的鄉(xiāng)人們擠滿了水路和陸路。張稷簡單裝束徑直回到京城,人們沒有認出來,他就是這樣的直率樸素。
張稷的長女楚瑗,出嫁給會稽孔氏,因沒有孩子回歸母家。等到張稷被害,她用身體遮擋利刃,先于父親而死。張稷的兒子張嵊,另有列傳。
張卷字令速,是張稷的堂兄。年輕時以知曉事理而出名,能清談,官至都官尚書,天監(jiān)初年死去。
王瑩字奉光,是瑯邪臨沂人。他的父親王懋,是光祿大夫、南鄉(xiāng)僖侯。
王瑩選配了宋朝的臨淮公主,拜駙馬都尉,除著作佐郎,多次遷升為太子舍人,撫軍功曹,散騎侍郎,司徒左西屬。
齊高帝任驃騎將軍時,王瑩被舉薦為從事中郎。不久,王瑩出任義興太守,代替謝超宗。超宗離開郡,輿王瑩相互憎恨仇視,回去以后,向王懋離間王瑩。王懋向朝廷稟告,說王瑩供養(yǎng)父母不足,由此失去郡職而被棄置不用。很久以后,王瑩擔任前軍諮議參軍,中書侍郎,大司馬從事中郎,沒有拜受,因為遭遇母親喪事。守喪期滿除服,王瑩做給事黃門郎,出為宣城太守,遷驃騎長史。又擔任黃門侍郎、司馬、太子中庶子,仍遷侍中,父親去世離開了職位。王瑩守喪期滿除服,又擔任侍中,領射聲校尉,又做冠軍將軍、東陽太守。王瑩在郡襄有仁政,遷吳興太守。明帝憂慮各種政務,王瑩接連居處二郡,都有能夠勝任的名聲,很被嘉獎贊美。他回朝后擔任太子詹事、中領軍。
永元初年,政事由眾小人統(tǒng)管,王瑩忠于職守卻不能有所褒貶評論。王瑩的堂弟王亮執(zhí)掌朝政后,對王瑩平素雖不友好,但也常常想把他引薦作為共事的人。王瑩遷尚書左仆射,未拜,適逢護軍崔慧景從京推奉江夏王來討伐,王瑩假節(jié),率領眾軍在湖頭抵抗慧景。夜裹被慧景襲擊,軍隊潰散,王瑩跳入水中,抓著木片逃入樂游,因而能夠返回臺城。崔慧景戰(zhàn)敗,王瑩回朝居于領軍府。仁義之師到達,他又假節(jié),都督宮城諸軍事。建康平定,高祖為相國,舉薦王瑩為左長史,加冠軍將軍,奉送法駕到江陵迎接和帝。和帝到南州,讓位于正式寢宮以外的宮室。高祖即位,王瑩遷侍中、撫軍將軍,封建城縣公,食邑千戶。不久遷尚書左仆射,侍中、撫軍還跟原來一樣。旋即,王瑩任護軍將軍,又遷散騎常侍、中軍將軍、丹陽尹。王瑩就職治事三年,遷侍中、光祿大夫,領左衛(wèi)將軍。不久遷尚書令、云麾將軍,侍中還與從前一樣。他多次進號左中權將軍,給鼓吹一部。王瑩性格清高慎重,任職恭敬謹慎,高祖很器重他。
天監(jiān)十五年,王瑩遷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侍中還如以前。王瑩將要受職,鑄印的工匠鑄造他的印,鑄造六次,龜六次都毀壞了,完成以后,龜頸空虛沒有充實,填補來使用它。王瑩任職六天,突然發(fā)病而亡。追贈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陳吏部尚書姚察說:孔子聲稱“殷有三位具有仁德的人,微子離開了,箕子成為奴隸,比干因規(guī)諫而死”。王亮處于亂世,權勢地位都顯示了出來。他對于取舍之宜,和三位有仁德的人有什么不同?等到擁戴使王成功,承蒙寬容的政治,成為輔助帝王創(chuàng)業(yè)的功臣,本來將會在心裹感到慚愧。他白取廢棄敗亡,不算不幸?!兑捉洝氛f:“不是自己能夠有的卻占有了它,一定會招致危險?!蓖趿恋男袨榕e止,就是失去了他的所據(jù)??上О?張稷隨順形勢應變,也是那個時代造成的。王瑩鑄造印章六次都毀壞了,難道是神靈也嫉恨盈滿嗎?
王亮 張稷 王瑩
王亮,字奉叔,瑯邪臨沂人,晉丞相導之六世孫也。祖偃,宋右光祿大夫、開 府儀同三司。父攸,給事黃門侍郎。亮以名家子,宋末選尚公主,拜駙馬都尉、秘 書郎,累遷桂陽王文學,南郡王友,秘書丞。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才俊以為士 林館,使工圖畫其像,亮亦預焉。遷中書侍郎、大司馬從事中郎,出為衡陽太守。 以南土卑濕,辭不之官,遷給事黃門侍郎。尋拜晉陵太守,在職清公有美政。時齊 明帝作相,聞而嘉之,引為領軍長史,甚見賞納。及即位,累遷太子中庶子,尚書 吏部郎,詮序著稱,遷侍中。建武末,為吏部尚書,是時尚書右仆射江祏管朝政, 多所進拔,為士子所歸。亮自以身居選部,每持異議。始亮未為吏部郎時,以祏帝 之內弟,故深友祏,祏為之延譽,益為帝所器重;至是與祏昵之如初。及祏遇誅, 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內寵,亮更弗能止。外若詳審,內無明鑒,其所選用, 拘資次而已,當世不謂為能。頻加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右衛(wèi)率,為尚書右仆射、中 護軍。既而東昏肆虐,淫刑已逞,亮傾側取容,竟以免戮。
義師至新林,內外百僚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間路送誠款,亮獨不遣。及城 內既定,獨推亮為首。亮出見高祖,高祖曰:“顛而不扶,安用彼相?!倍ブ?也。霸府開,以為大司馬長史、撫軍將軍、瑯邪、清河二郡太守。梁臺建,授侍中、 尚書令,固讓不拜,乃為侍中、中書監(jiān),兼尚書令。高祖受禪,遷侍中、尚書令、 中軍將軍,引參佐命,封豫寧縣公,邑二千戶。天監(jiān)二年,轉左光祿大夫,侍中、 中軍如故。元日朝會萬國,亮辭疾不登殿,設饌別省,而語笑自若。數(shù)日,詔公卿 問訊,亮無疾色,御史中丞樂藹奏大不敬,論棄市刑。詔削爵廢為庶人。四年夏, 高祖宴于華光殿,謂群臣曰:“朕日昃聽政,思聞得失。卿等可謂多士,宜各盡獻 替?!鄙袝筘┓犊b起曰:“司徒謝朏本有虛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書令王亮頗 有治實,陛下棄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變色曰:“卿可更余言?!笨b固執(zhí) 不已,高祖不悅。御史中丞任昉因奏曰:
臣聞息夫歷詆,漢有正刑;白褒一奏,晉以明罰。況乎附下訕上,毀譽自口者 哉。風聞尚書左丞臣范縝,自晉安還,語人云:“我不詣余人,惟詣王亮;不餉余 人,惟餉王亮。”輒收縝白從左右萬休到臺辨問,與風聞符同。又今月十日,御餞 梁州刺史臣珍國,宴私既洽,群臣并已謁退,時詔留侍中臣昂等十人,訪以政道。 縝不答所問,而橫議沸騰,遂貶裁司徒臣朏,褒舉庶人王亮。臣于時預奉恩留,肩 隨并立,耳目所接,差非風聞。竊尋王有游豫,親御軒陛,義深推轂,情均《湛露》。 酒闌宴罷,當扆正立,記事在前,記言在后,軫早朝之念,深求瘼之情,而縝言不 遜,妄陳褒貶,傷濟濟之風,缺側席之望。不有嚴裁,憲準將頹,縝即主。
臣謹案:尚書左丞臣范縝,衣冠緒余,言行舛駁,夸諧里落,喧詬周行。曲學 諛聞,未知去代;弄口鳴舌,祇足飾非。乃者,義師近次,縝丁罹艱棘,曾不呼門, 墨縗景附,頗同先覺,實奉龍顏。而今黨協(xié)釁余,翻為矛楯,人而無恒,成茲奸詖。 日者,飲至策勛,功微賞厚,出守名邦,入司管轄,苞篚罔遺,而假稱折轅,衣裙 所弊,讒激失所,許與疵廢,廷辱民宗。自居樞憲,糾奏寂寞。顧望縱容,無至公 之議;惡直丑正,有私訐之談。宜置之徽纆,肅正國典。臣等參議,請以見事免縝 所居官,輒勒外收付廷尉法獄治罪。應諸連逮,委之獄官,以法制從事??b位應黃 紙,臣輒奉白簡。
詔聞可。璽書詰縝曰:“亮少乏才能,無聞時輩,昔經冒入群英,相與豈薄, 晚節(jié)諂事江祏,為吏部,末協(xié)附梅蟲兒、茹法珍,遂執(zhí)昏政。比屋罹禍,盡家涂炭, 四海沸騰,天下橫潰,此誰之咎!食亂君之祿,不死于治世。亮協(xié)固兇黨,作威作 福,靡衣玉食,女樂盈房,勢危事逼,自相吞噬。建石首題,啟靡請罪。朕錄其白 旗之來,貰其既往之咎。亮反覆不忠,奸賄彰暴,有何可論!妄相談述,具以狀對。” 所詰十條,縝答支離而已。亮因屏居閉掃,不通賓客。遭母憂,居喪盡禮。
八年,詔起為秘書監(jiān),俄加通直散騎常侍,數(shù)日遷太常卿。九年,轉中書監(jiān), 加散騎常侍。其年卒。詔賻錢三萬,布五十匹。謚曰煬子。
張稷,字公喬,吳郡人也。父永,宋右光祿大夫。稷所生母遘疾歷時,稷始年 十一,夜不解衣而養(yǎng),永異之。及母亡,毀瘠過人,杖而后起。性疏率,朗悟有才 略,與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時稱之曰:“充融卷稷,是為四張。”起家著作 佐郎,不拜,頻居父母憂,六載廬于墓側。服除,為驃騎法曹行參軍,遷外兵參軍。
齊永明中,為剡縣令,略不視事,多為山水游。會賊唐瑤作亂,稷率厲縣人, 保全縣境。入為太子洗馬,大司馬東曹掾,建安王友,大司馬從事中郎。武陵王渼 為護軍,轉護軍司馬,尋為本州治中。明帝領牧,仍為別駕。時魏寇壽春,以稷為 寧朔將軍、軍主,副尚書仆射沈文季鎮(zhèn)豫州。魏眾稱百萬,圍城累日,時經略處分, 文季悉委稷焉。軍退,遷平西司馬、寧朔將軍、南平內史。魏又寇雍州,詔以本號 都督荊、雍諸軍事。時雍州刺史曹虎度樊城岸,以稷知州事。魏師退,稷還荊州, 就拜黃門侍郎,復為司馬、新興、永寧二郡太守??し杆街M,改永寧為長寧。尋遷 司徒司馬,加輔國將軍。及江州刺史陳顯達舉兵反,以本號鎮(zhèn)歷陽、南譙二郡太守, 遷鎮(zhèn)南長史、尋陽太守、輔國將軍、行江州事。尋征還,為持節(jié)、輔國將軍、都督 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出次白下,仍遷都督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俄 進督北徐、徐、兗、青、冀五州諸軍事,將軍并如故。永元末,征為侍中,宿衛(wèi)宮 城。義師至,兼衛(wèi)尉江淹出奔。稷兼衛(wèi)尉,副王瑩都督城內諸軍事。
時東昏淫虐,義師圍城已久,城內思亡而莫有先發(fā)。北徐州刺史王珍國就稷謀 之,乃使直閣張齊害東昏于含德殿。稷召尚書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鐘下,謂曰: “昔桀有昏德,鼎遷于殷;商紂暴虐,鼎遷于周。今獨夫自絕于天,四海已歸圣主, 斯實微子去殷之時,項伯歸漢之日,可不勉哉!”乃遣國子博士范云、舍人裴長穆 等使石頭城詣高祖,高祖以稷為侍中、左衛(wèi)將軍。高祖總百揆,遷大司馬左司馬。 梁臺建,為散騎常侍、中書令。高祖受禪,以功封江安縣侯,邑一千戶。又為侍中、 國子祭酒,領驍騎將軍,遷護軍將軍、揚州大中正,以事免。尋為度支尚書、前將 軍、太子右衛(wèi)率,又以公事免。俄為祠部尚書,轉散騎常侍、都官尚書、揚州大中 正,以本職知領軍事。尋遷領軍將軍,中正、侯如故。
時魏寇青州,詔假節(jié)、行州事。會魏軍退,仍出為散騎常侍、將軍,吳興太守, 秩中二千石。下車存問遺老,引其子孫,置之右職,政稱寬恕。進號云麾將軍,征 尚書左仆射。輿駕將欲如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舊臨幸供具皆酬太官饌直, 帝以稷清貧,手詔不受。出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安北將 軍、青、冀二州刺史。會魏寇朐山,詔稷權頓六里,都督眾軍。還,進號鎮(zhèn)北將軍。
初郁洲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及朐山叛,或與魏通,既不自安矣;且稷 寬弛無防,僚吏頗侵漁之。州人徐道角等夜襲州城,害稷,時年六十三。有司奏削 爵土。
稷性烈亮,善與人交。歷官無蓄聚,俸祿皆頒之親故,家無余財。初去吳興郡, 以仆射征,道由吳鄉(xiāng),候稷者滿水陸。稷單裝徑還京師,人莫之識,其率素如此。
稷長女楚瑗,適會稽孔氏,無子歸宗。至稷見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稷子 嵊,別有傳。
卷字令遠,稷從兄也。少以知理著稱,能清言,仕至都官尚書,天監(jiān)初卒。
王瑩,字奉光,瑯邪臨沂人也。父懋,光祿大夫、南鄉(xiāng)僖侯?,撨x尚宋臨淮公 主,拜駙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遷太子舍人,撫軍功曹,散騎侍郎,司徒左西屬。 齊高帝為驃騎將軍,引為從事中郎。頃之,出為義興太守,代謝超宗。超宗去郡, 與瑩交惡,既還,間瑩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瑩供養(yǎng)不足,坐失郡廢棄。久之, 為前軍諮議參軍,中書侍郎,大司馬從事中郎,未拜,丁母憂。服闋,為給事黃門 郎,出為宣城太守,遷為驃騎長史。復為黃門侍郎、司馬、太子中庶子,仍遷侍中, 父憂去職。服闋,復為侍中,領射聲校尉,又為冠軍將軍、東陽太守。居郡有惠政, 遷吳興太守。明帝勤憂庶政,瑩頻處二郡,皆有能名。甚見褒美。還為太子詹事、 中領軍。
永元初,政由群小,瑩守職而不能有所是非?,搹牡芰良犬敵诂撍仉m不善, 時欲引與同事。遷尚書左仆射,未拜。會護軍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瑩假節(jié), 率眾拒慧景于湖頭,夜為慧景所襲,眾散,瑩赴水,乘榜入樂游,因得還臺城。慧 景敗,還居領軍府。義師至,復假節(jié),都督宮城諸軍事。建康平,高祖為相國,引 瑩為左長史,加冠軍將軍,奉法駕迎和帝于江陵。帝至南州,遜位于別宮。高祖踐 阼,遷侍中、撫軍將軍,封建城縣公,邑千戶。尋遷尚書左仆射,侍中、撫軍如故。 頃之,為護軍將軍,復遷散騎常侍、中軍將軍、丹陽尹。視事三年,遷侍中、光祿 大夫,領左衛(wèi)將軍。俄遷尚書令、云麾將軍,侍中如故。累進號左中權將軍,給鼓 吹一部?,撔郧迳?,居官恭恪,高祖深重之。
天監(jiān)十五年,遷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侍中如故。瑩將拜,印 工鑄其印,六鑄而龜六毀,既成,頸空不實,補而用之。居職六日,暴疾卒。贈侍 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孔子稱“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王亮之居亂世,勢位見矣。其于取舍,何與三仁之異歟?及奉興王,蒙寬政,為佐 命,固將愧于心。乃自取廢敗,非不幸也?!兑住吩唬骸胺撬鶕?jù)而據(jù)之,身必危。” 亮之進退,失所據(jù)矣。惜哉!張稷因機制變,亦其時也。王瑩印章六毀,豈神之害 盈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7360.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