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_列傳卷五十二譯文
-
查閱典籍:《梁書》——「梁書·列傳卷五十二」原文
《易》說:“‘亢龍有悔’的‘亢,字的意義,是指衹知道仕進,卻不知道退隱;祇知道存,卻不知道亡。知道進退存亡的道理而能不失正道,恐怕衹有圣人吧!”《傳》中說:“知足就不會受辱,知止就不會有危險?!卑催@樣說,不知道進退,不通達知止知足的道理,受辱的困窘,危險的處境,很快就會來臨了。古人的仕進,是為了濟助世人治理天下,古人的退隱,是為了弘揚正道激勵民俗。但是人的仕進,榮耀而且輕易,所以是愚昧之人盡力追求的目標;人的退隱,要苦守節(jié)操,遭逢艱危仍堅守不移,所以是平庸之輩忌憚的事情。雖然圖取仕進的人遭逢禍患或是敗亡的事例,常為人們見到聽到,但是避世隱居的人,在以前的史書中卻很少見到。漠伎退皇功成身退,臥病家中,修習辟谷的長生之道,這和鑾塹、莖壟功成之后顛沛流離相比,是更勝一籌了。以后整廣德和疏廣、疏受等人,按朝廷之禮退休,離職家居,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魚鲞《魏略.知足傳》把田、徐和管、胡相比,其實他們的處世準則本來就不同。謝靈運《晉書.止足傳》,先評論那些逃避動亂的晉代文人,他們大概不是屬于止足退隱一類的人;衹有阮思曠喜歡逃離塵世,拋棄榮華富貴,算是遠離受辱的困窘、危險的處境了?!端螘?。止足傳》中有差毖、王霉的傳,這兩人都和前面幾人是同類人物。變伐時跡周塑幽,字王壁,他拒絕為官,堅持操守,游息山林,蓄養(yǎng)心志,在貧賤之中不憂傷哀戚,對富貴榮華不貪婪追求,他是儒者之中志行高潔的人。梁據(jù)有天下之后,小人之道衰敗,賢士大夫互相邀致,聚集朝中,衡量自己的力量,堅守自己退隱志向的人,那在當代還沒聽說,偶爾有人因年老退休,有人心志不大,欲望不強,國史記下了這些人的事跡,也把它編為《止足傳》。
顧憲之字士思,吳郡吳人。他的祖父顧覬之,宋時任鎮(zhèn)軍將軍、湘州刺史。
還未滿二十歲,顧憲之就被本州辟為議曹從事,舉秀才,積功遷為太子舍人,尚書比部郎,撫軍主簿。元霉年間,顧憲之任建康令。當時有人偷牛,偷的牛被牛主認出,偷牛的人也說牛是自己的,兩方面的言辭證據(jù)都差不多,前任的縣令沒有誰能斷決這個案子。顧憲之到任之后,審核案件的材料,然后對雙方說:“用不著多講,我想到解決的辦法了?!庇谑穷檻椫税严蹬5睦K索解開,隨任牛去什么地方。牛徑直回到原來主人的宅院,偷牛的人才供認自己的罪行。顧塞主揭露隱藏在暗處的奸人壞事,很多像這類事那樣聰明果斷,當時人稱他為神明。至于對待朝廷權(quán)貴顯要的私下請托,他毫不阿諛順從,對于手下官員的貪臟殘暴,他毫不放縱姑息,全都根據(jù)法律公正判決。顧憲之生性又清廉儉樸,努力處理政事,因此深得民心,所以京城飲酒的人得到醇厚味美的好酒,往往稱遣酒為“顧建康”,這是說顧憲之清淳和美如同好酒。
顧憲之遷任車騎功曹,晉熙王友。齊高帝執(zhí)掌朝廷大權(quán),命顧憲之任驃騎綠事參軍,遷任太尉西曹掾。齊王臺府建立之后,顧憲之任中書侍郎。齊高帝登上帝位,顧憲之被除授為衡陽內(nèi)史。顧憲之到任以前,衡陽境內(nèi)連年發(fā)生瘟疫,染病死去的人有一大半,棺木價格特別昂貴,于是百姓全都用葦席卷裹死人,丟棄在路旁。顧憲之剛一到任,就分別通告所屬各縣,要尋找死人的親屬,命令他們把死人埋葬。對于那些已經(jīng)全無親屬的死人,顧憲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祿,命公府的主簿營辦埋葬事宜。又衡陽當?shù)氐拿袼?,山中百姓患了病,往往說是先人帶來的禍害,就都挖開墳?zāi)?,打開棺材,用水沖洗死人的骨頭,把遣種舉動稱為“除祟”。顧憲之用道理曉諭百姓,為他們陳述活人死人的區(qū)別,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當?shù)氐穆滓惨虼说靡愿淖儭.敃r刺史王奐剛剛到任,祇有衡陽一郡沒有到刺史府來告狀的人,于是王奐感嘆地說:“顧衡陽的教化算是達到很好的境界了。假如本州所屬的九個郡全都這樣。那么我還有什么麻煩事!”
顧憲之回京任太尉從事中郎。又出京任束中郎長史、行會稽郡事。山陰人呂文度受到齊武帝寵幸,于是在余姚建立府邸,在當?shù)厝我鈾M行,肆無忌憚。顧憲之到會稽郡上任,立即就上表啟奏,拆除呂文度的府邸。呂文度后來回家鄉(xiāng)埋葬母親,郡縣的官員爭著趕去吊唁,顧憲之卻不輿他交往。呂文度心中對顧憲之深深懷恨,但最終也不能中傷顧憲之。
顧憲之遷任南中郎巴陵王長史,加建威將軍、行南豫、南兗二州事。當時司徒竟陵王在宣城、臨成、定陵三縣交界處建立兵營,劃定敷百里山澤,禁止百姓進入其中打柴,顧憲之堅決地陳說不能這樣干,言辭懇切而直率。竟陵王回答他說:“如果不是你,我就無法聽到這么懇切的好話?!碑敿淳沽晖蹙拖铝罱獬睢?/p>
顧憲之遷任給事黃門侍郎,兼尚書吏部郎中。還在宋代的時候,顧憲之的祖父顧覬之曾任吏部尚書,他任職時在官府庭院中種下一排橘樹,并且對人說:“這樹是我為憲之種的?!钡竭@時候,顧憲之果然在吏部任職。顧憲之又出京任征虜長史、行南兗州事。因母親去世而離職守喪。守喪期滿之后,建武年間,他又被任命為給事黃門侍郎,領(lǐng)步兵校尉,還未行拜授之禮,接著就遷任太子中庶子,領(lǐng)吳邑中正。又出京任寧朔將軍、臨川內(nèi)史,還未去赴任,又改授輔國將軍、晉陵太守。不久,顧憲之患病,他陳奏有病,解職回到家鄉(xiāng)。永元初年,顧憲之被征為廷尉,他未接受造一職務(wù),又被任命為豫章內(nèi)史。豫章有個名叫萬晞的貞節(jié)婦人,年輕時就失去丈夫孀居,沒有子女,她事奉公婆特別孝敬,但父母想逼迫她改變志向使她改嫁,她誓死不肯答應(yīng)。顧憲之賜給萬晞五匹帛,以表彰她堅守節(jié)義的品德。
中興二年,討伐齊東昏侯的義軍平定了建康,高祖任揚州牧,征召顧憲之任別駕從事史。等到顧憲之趕到京城,高祖已經(jīng)接受齊的揮讓,登上帝位。顧憲之因為中風,病情漸漸嚴重,因此堅決請求返回家鄉(xiāng)吳縣。天監(jiān)二年,朝廷派人就在顧憲之家中拜授他為太中大夫。顧憲之雖多次擔任郡的長官,但連一點積蓄都沒有,到他回到家鄉(xiāng),家徒四壁,因此免不了遭受饑寒。天監(jiān)八年,顧憲之在家中去世,死時七十四歲。臨終的時候,顧憲之預(yù)先寫好對喪葬禮制的囑咐,告誡自己的兒子說:
從出生到死去,逭道理如同晝夜的變化。既然不知道生命是從什么地方來,又哪能知道死后往什么地方去。延陵說的“人死之后,精氣上升回歸上天,骨肉向下回歸大地,魂氣就什么地方都能去”,實在是有原因的。雖然這種說法茫昧難以理解,很難得到驗證,但應(yīng)當不是虛妄的。人的一生飛快地就會逝去,如同白駒過隙。我現(xiàn)在預(yù)先寫好對喪葬禮儀的囑咐,我瞑目之后,希望你們?nèi)甲裾瘴业膰诟擂k事,不要違背我的意愿。
莊周、澹臺滅明,是參透人生、不為世事牽累的人;楊王孫、皇甫士安,是以自己的行為矯正世風的人。我進不能達到不為世事牽累的境界,退則對世風沒有什么矯正。我常常說,孔子在中都制定的喪葬禮儀,既合乎天理,又能滿足人們思親敬親之情。死后,衣服可以包住身體,以示不違背禮法;棺木能夠盛下尸身衣物,足以遮蔽臭氣就可以了。放進棺木的其他東西,一樣也不需要。下葬時用橢車裝運棺木,用粗布覆蓋棺木,為的是不要使人厭惡。漢明帝是尊貴的天子,還提出衹要杯水干肉干糧祭奠;范史堊是名聲很高的有操守的士人,也留下遣言衹要用涼水和干飯來祭奠。何況我衹是卑下平庸之人,怎么能不節(jié)制自己的欲念呢?喪事與其儀文周到,寧可內(nèi)心哀戚,這是思念親人的深情;禮儀與其奢侈浪費,寧可樸素儉約,才能符合我的心意。用不著在靈前常設(shè)奠筵,可以衹點一盞油燈,使致哀的人有所依據(jù)罷了。遇上初一、十五、大祥小祥的祭日,或是忌日,可以臨時設(shè)置一張小小坐榻,安放幾案和坐席,衹要置辦幾樣素食,不要用牛羊豬祭奠。祭祀祖宗的熏嘗之祭,無論貴賤都不能廢棄。禮儀齊全的器物難于備辦,常常因此而導致疏忽懈怠。祭祀祖先的禮以前原有規(guī)定,不能疏漏。從我開始,死后祭祀衹要用蔬食和時鮮果品,不要和祭祀上代祖先一樣。衹要明白地教導子孫,一年四季不要忘記自己的父母親人而已??鬃诱f:“即使是用菜羹蔬食來祭祀,也一定要恭恭敬敬,好像齋戒了一樣?!敝匾脑谟谛恼\和恭敬,哪裹是一定要求禮儀器物齊全呢?
顧憲之著的詩、賦、銘、贊以及《衡陽郡記》共數(shù)十篇。
陶季直,丹陽秣陵人。他的祖父陶愍祖,宋時任廣州刺史。父親陶景仁,任中散大夫。
陶季直年少時聰明出眾,陶愍祖很喜愛他,認為他有異于常人的氣質(zhì)。陶愍祖曾經(jīng)拿四封銀子陳放在自己面前,命孫子們各人去取。當時陶季直剛剛四歲,衹他一個人不取銀子。有人間他不取銀子的原因,陶季直說:“假如祖父有賞賜,應(yīng)當先給父親和叔伯,不應(yīng)當直接給予孫輩,因此我不拿取銀子。”陶愍祖聽到這話,更對他的氣質(zhì)和聰慧感到驚奇。陶季直五歲時母親去世,他如同成人那樣哀痛傷心。起初,他母親還未生病的時候,就命他出家為僧,母親死后,家人才把他贖回來,陶季直抱著母親的尸體哀慟號哭,聽到的人沒有一個不悲傷感動。
長大成人之后,陶季直愛好學習,追求榮華名利之心淡薄。他初出仕被任命為桂陽王國侍郎,北中郎鎮(zhèn)西行參軍,他都沒有上任,當時人稱他為“聘君”。陶季直因父親去世而守喪,守喪期滿之后,領(lǐng)丹陽尹的尚書令劉秉,把陶季直提拔為后軍主簿,領(lǐng)郡功曹。陶季直又出京任望蔡令,不久因病而免職。當時劉秉、袁粲因為齊高帝權(quán)勢一天天顯赫,于是想要圖謀推倒齊高帝。劉秉一向敬重陶季直,他想約陶季直一起研究對付齊高帝的策略。陶季直認為袁、劉二人都是儒生,他們的圓謀一定會導致滅亡,因此堅決拒絕不肯赴約。不久劉秉等人就因罪被誅。
齊代初年,陶季直任尚書比部郎,當時褚淵任尚書令,與陶季直一向交情很好,于是連連命陶季直任司空、司徒主簿,把府中事務(wù)交給陶季直處理。褚淵去世,尚書令王儉認為褚淵有高尚的德行,想要確定褚淵的謐號為“文孝公”。陶季直提出請求說:“‘文孝’是司馬道子的謐號,他這個人恐怕不能算是十全十美,褚淵不應(yīng)當和他用同樣的謐號,不如贈謐為‘文簡’。”王儉聽從了陶季直的意見。陶季直又請求王儉為褚淵立碑。碑立好之后,陶季直自始至終很好地保護這碑,保持了屬吏的操守,當時人都贊揚陶季直的這種美行。
陶季直遷任太尉記室參軍。又出京任冠軍司馬、東莞太守,他任職期間東莞郡被稱為清靜安定。陶季直回京被任命為散騎侍郎,領(lǐng)左衛(wèi)司馬,轉(zhuǎn)任鎮(zhèn)西諮議參軍。齊武帝崩,齊明帝任宰相,他誅除異己,陶季直不肯曲意奉承,齊明帝很是忌憚他,于是讓他出京任輔國長史、北海太守。朝中屬官擔任邊城職務(wù),讀書人為官很少有這樣的任命。有人勸陶季直到齊明帝那兒上門道歉。齊明帝接見陶季直之后,就把他留在京城,任命他為驃騎諮議參軍,兼尚書左丞。接著遷任建安太守。陶季直施政崇尚清靜,百姓感到安適。陶季直又回京任中書侍郎,遷任游擊將軍、兼廷尉。
梁王臺府建立,陶季直遷任給事黃門侍郎。陶季直常常說,當官到了有二千石俸祿的職務(wù),一生的愿望算是全實現(xiàn)了,不要再去追求人世的榮華富貴,于是以有病為由辭職回鄉(xiāng)。天監(jiān)初年,朝廷派人就在他家拜授他為太中大夫。高祖說:“梁據(jù)有天下,可是卻見不到這個人?!碧毂O(jiān)十年,陶季直在家中去世,死時七十五歲。
陶季直一向生活清苦,無人能和他相比,又離官隱居十多年,到他死的時候,家徒四壁,子孫沒有錢財殯殮他,聽到逭事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他的操守而感嘆悲傷。
蕭視素,蘭陵人。他的祖父蕭思話,宋時追贈為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父親蕭惠明,任吳興太守。他祖父、父親都有很大的名聲。
蕭視素很早就失去父親,家中貧苦,被叔父蕭惠休收養(yǎng)。他初出仕任齊司徒法曹行參軍,遷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永元末年,蕭視素任太子洗馬。梁王臺府建立,高祖選拔他為中尉驃騎記室參軍。天監(jiān)初年,蕭視素任臨川王友,又再任太子中舍人,丹陽尹丞。剛拜授官職的時候,高祖賜給蕭視素八萬錢,蕭視素一下子把錢全送給親友。蕭視素又遷任司徒左西屬,南徐州治中。
蕭視素性情安靜謙讓,清心寡欲,愛好學習,能夠談?wù)摾?、莊的玄理,口中從不談?wù)摌s華利祿,喜怒不形于色。無論是無官家居或是擔任官職,他都隨任自己秉性行事,曠達坦率,從不驕矜自大,表露了簡約樸素的天性,士人因此都很敬重他。到他在京口任職的時候,就萌生了在京口安身終老的想法,于是就在攝山造丁座房宅。適逢這時候朝廷征召他為中書侍郎,于是他拒絕做官,不去上任,回到攝山的住宅裹,不問世事,一人獨居,如果不是親戚就到不了他住宅的院門。蕭視素的妻子是太尉王儉之女,蕭視素很久以前就輿她分居,于是沒有生養(yǎng)子女。天監(jiān)八年,蕭視素去世。他的親戚朋友考察他的事跡,給他贈謐為貞文先生。
史臣曰:顧憲之、陶季直算是以退隱來延年益壽的人,蕭視素卻是對做官缺少熱情的入,和那些懷念俸祿,沉溺在恩寵之中,在人世間奔忙勞碌的人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別。
止足
顧憲之 陶季直 蕭視素
《易》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進退存亡而不失 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傳》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比粍t不知夫進退, 不達乎止足,殆辱之累,期月而至矣。古人之進也,以康世濟務(wù)也,以弘道厲俗也。 然其進也,光寵夷易,故愚夫之所干沒;其退也,苦節(jié)艱貞,故庸曹之所忌憚。雖 禍敗危亡,陳乎耳目,而輕舉高蹈,寡乎前史。漢世張良功成身退,病臥卻粒,比 于樂毅、范蠡至乎顛狽,斯為優(yōu)矣。其后薛廣德及二疏等,去就以禮,有可稱焉。 魚豢《魏略·知足傳》,方田、徐于管、胡,則其道本異。謝靈運《晉書·止足傳》, 先論晉世文士之避亂者,殆非其人;唯阮思曠遺榮好遁,遠殆辱矣。《宋書·止足 傳》有羊欣、王微,咸其流亞。齊時沛國劉獻,字子珪,辭祿懷道,棲遲養(yǎng)志, 不戚戚于貧賤,不耽耽于富貴,儒行之高者也。梁有天下,小人道消,賢士大夫相 招在位,其量力守志,則當世罔聞,時或有致事告老,或有寡志少欲,國史書之, 亦以為《止足傳》云。
顧憲之,字士思,吳郡吳人也。祖抃之,宋鎮(zhèn)軍將軍、湘州刺史。憲之未弱冠, 州辟議曹從事,舉秀才,累遷太子舍人、尚書比部郎、撫軍主簿。元徽中,為建康 令。時有盜牛者,被主所認,盜者亦稱己牛,二家辭證等,前后令莫能決。憲之至, 覆其狀,謂二家曰:“無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徑還本主 宅,盜者始伏其辜。發(fā)奸擿伏,多如此類,時人號曰神明。至于權(quán)要請托,長吏貪 殘,據(jù)法直繩,無所阿縱。性又清儉,強力為政,甚得民和。故京師飲酒者得醇旨, 輒號為“顧建康”,言醑清且美焉。
遷車騎功曹、晉熙王友。齊高帝執(zhí)政,以為驃騎錄事參軍,遷太尉西曹掾。齊 臺建,為中書侍郎。齊高帝即位,除衡陽內(nèi)史。先是,郡境連歲疾疫,死者太半, 棺木尤貴,悉裹以葦席,棄之路傍。憲之下車,分告屬縣,求其親黨,悉令殯葬。 其家人絕滅者,憲之為出公祿,使綱紀營護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輒云先人為禍, 皆開冢剖棺,水洗枯骨,名為除祟。憲之曉喻,為陳生死之別,事不相由,風俗遂 改。時刺史王奐新至,唯衡陽獨無訟者,乃嘆曰:“顧衡陽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 吾將何事!”
還為太尉從事中郎。出為東中郎長史、行會稽郡事。山陰人呂文度有寵于齊武 帝,于余姚立邸,頗縱橫。憲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還葬母,郡縣爭赴吊,憲 之不與相聞。文度深銜之,卒不能傷也。遷南中郎巴陵王長史,加建威將軍、行婺 州事。時司徒、竟陵王于宣城、臨成、定陵三縣界立屯,封山澤數(shù)百里,禁民樵采, 憲之固陳不可,言甚切直。王答之曰:“非君無以聞此德音?!奔疵鼰o禁。
遷給事黃門侍郎,兼尚書吏部郎中。宋世,其祖覬之嘗為吏部,于庭植嘉樹, 謂人曰:“吾為憲之種耳?!敝潦?,憲之果為此職。出為征虜長史、行南兗州事, 遭母憂。服闋,建武中,復(fù)除給事黃門侍郎,領(lǐng)步兵校尉。未拜,仍遷太子中庶子, 領(lǐng)吳邑中正。出為寧朔將軍、臨川內(nèi)史;未赴,改授輔國將軍、晉陵太守。頃之遇 疾,陳解還鄉(xiāng)里。永元初,征為廷尉,不拜,除豫章太守。有貞婦萬晞?wù)?,少孀?無子,事舅姑尤孝,父母欲奪而嫁之,誓死不許,憲之賜以束帛,表其節(jié)義。
中興二年,義師平建康,高祖為揚州牧,征憲之為別駕從事史。比至,高祖已 受禪,憲之風疾漸篤,固求還吳。天監(jiān)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憲之雖累經(jīng)宰郡, 資無擔石。及歸,環(huán)堵,不免饑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臨終為制,以敕其 子曰:
夫出生入死,理均晝夜。生既不知所從來,死亦安識所往。延陵所云“精氣上 歸于天,骨肉下歸于地,魂氣則無所不之”,良有以也。雖復(fù)茫昧難征,要若非妄。 百年之期,迅若馳隙。吾今豫為終制,瞑目之后,念并遵行,勿違吾志也。
莊周、澹臺,達生者也;王孫、士安,矯俗者也。吾進不及達,退無所矯。常 謂中都之制,允理愜情。衣周于身,示不違禮;棺周于衣,足以蔽臭。入棺之物, 一無所須。載以輴車,覆以粗布,為使人勿惡也。漢明帝天子之尊,猶祭以杅水脯 糗;范史云烈士之高,亦奠以寒水干飯。況吾卑庸之人,其可不節(jié)衷也?喪易寧戚, 自是親親之情;禮奢寧儉,差可得由吾意。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shè)香燈,使致哀者 有憑耳。朔望祥忌,可權(quán)安小床,暫設(shè)幾席,唯下素饌,勿用牲牢。蒸嘗之祠,貴 賤罔替。備物難辦,多致疏怠。祠先人自有舊典,不可有闕。自吾以下,祠止用蔬 食時果,勿同于上世也。示令子孫,四時不忘其親耳??鬃釉疲骸半m菜羹瓜祭,必 齊如也?!北举F誠敬,豈求備物哉?
所著詩、賦、銘、贊并《衡陽郡記》數(shù)十篇。
陶季直,丹陽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廣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 愍祖甚愛異之。愍祖嘗以四函銀列置于前,令諸孫各取,季直時甫四歲,獨不取。 人問其故,季直曰:“若有賜,當先父伯,不應(yīng)度及諸孫,是故不取?!表嬉嫫?之。五歲喪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卒后,家人始贖,季直抱之 號慟,聞?wù)吣凰岣小?
及長,好學,淡于榮利。起家桂陽王國侍郎、北中郎鎮(zhèn)西行參軍,并不起,時 人號曰“聘君”。父憂服闋,尚書令劉秉領(lǐng)丹陽尹,引為后軍主簿、領(lǐng)郡功曹。出 為望蔡令,頃之以病免。時劉秉、袁粲以齊高帝權(quán)勢日盛,將圖之,秉素重季直, 欲與之定策。季直以袁、劉儒者,必致顛殞,固辭不赴。俄而秉等伏誅。
齊初,為尚書比部郎,時褚淵為尚書令,與季直素善,頻以為司空司徒主簿, 委以府事。淵卒,尚書令王儉以淵有至行,欲謚為文孝公,季直請曰:“文孝是司 馬道子謚,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簡?!眱€從之。季直又請儉為淵立碑,終始營護, 甚有吏節(jié),時人美之。
遷太尉記室參軍。出為冠軍司馬、東莞太守,在郡號為清和。還除散騎侍郎, 領(lǐng)左衛(wèi)司馬,轉(zhuǎn)鎮(zhèn)西諮議參軍。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阿意, 明帝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騽窦局痹?門致謝,明帝既見,便留之,以為驃騎諮議參軍,兼尚書左丞。仍遷建安太守,政 尚清靜,百姓便之。還為中書侍郎,遷游擊將軍、兼廷尉。
梁臺建,遷給事黃門侍郎。常稱仕至二千石,始愿畢矣,無為務(wù)人間之事,乃 辭疾還鄉(xiāng)里。天監(jiān)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見此人。”十 年,卒于家,時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絕倫,又屏居十余載,及死,家徒四壁,子 孫無以殯斂,聞?wù)吣粋渲狙伞?
蕭視素,蘭陵人也。祖思話,宋征西儀同三司;父惠明,吳興太守;皆有盛名。 視素早孤貧,為叔父惠休所收恤。起家為齊司徒法曹行參軍,遷著作佐郎、太子舍 人、尚書三公郎。永元末,為太子洗馬。梁臺建,高祖引為中尉驃騎記室參軍。天 監(jiān)初,為臨川王友,復(fù)為太子中舍人、丹陽尹丞。初拜,高祖賜錢八萬,視素一朝 散之親友。又遷司徒左西屬、南徐州治中。
性靜退,少嗜欲,好學,能清言,榮利不關(guān)于口,喜怒不形于色。在人間及居 職,并任情通率,不自矜高,天然簡素,士人以此咸敬之。及在京口,便有終焉之 志,乃于攝山筑室。會征為中書侍郎,遂辭不就,因還山宅,獨居屏事,非親戚不 得至其籬門。妻,太尉王儉女,久與別居,遂無子。八年,卒。親故跡其事行,謚 曰貞文先生。
史臣曰:顧憲之、陶季直,引年者也,蕭視素則宦情鮮焉。比夫懷祿耽寵,婆 娑人世,則殊間矣。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7402.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