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日屄视频,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欧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舊唐書_列傳卷十五部分譯文

查閱典籍:《舊唐書》——「舊唐書·列傳卷十五」原文

  高儉,字士廉,渤海蓚縣人。曾祖父名飛雀,在北魏被追認為太尉。祖父名岳,在北齊官至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父親名勵,別名敬德,在北齊官至樂安王、尚書左仆射,在隋朝官至洮州刺史。

  高士廉年輕時有才識、度量,廣泛涉獵文藝、史學。隋朝的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老前輩,與高士廉結(jié)為忘年之交,因此很多公卿跟他交往。煬帝大業(yè)年間,任治禮郎。高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給了隋朝的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生了兒子長孫無忌和一個女兒。長孫晟去世后,高士廉把妹妹和外甥們接回家來,他們情誼深摯。他見尚未顯貴時的太宗具有超常的才德,所以把外甥女嫁給太宗為妻,就是后來的文德皇后。

  隋軍征討高麗時,當時的兵部尚書斛斯政逃亡到了高麗,高士廉因為是他的朋友而株連獲罪,貶謫為朱鳶主簿。他是有名的孝子,由于嶺南常有惡性傳染病,母親不能一起到朱鳶去,就留下妻子鮮于氏伺候奉養(yǎng),補貼經(jīng)費的不足。又想到妹妹沒有著落,就賣掉大住宅,買了小住宅安頓妹妹住下,把剩下的錢分給母親和妹妹,自己帶上簡單的行李走了。緊接著天下大亂,朝廷的消息完全斷絕,交趾郡太守丘和委任他為司法書佐。高士廉長期在嶺南,不知道母親的情況,回家的心情越來越急切。有一次午睡,夢見母親跟自己交談,完全像是坐在母親身邊,醒后熱淚縱橫。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親的音訊,人們認為這是孝心的感應。

  當時欽州的寧長真率領(lǐng)人眾攻打交趾郡城,丘和準備出城迎接他,高士廉建議說“:寧長真人馬雖然很多,但孤軍深入,內(nèi)部關(guān)系松散外部環(huán)境緊迫,不能堅持多久。再說城里的精干兵力足以抵御他,為何準備接受他的約束?”丘和聽從他的建議,任命他為行軍司馬,水路陸路一齊進軍,迎頭打敗了敵軍,寧長真只是自己逃掉了,其余的兵眾全部投降。在平定蕭銑之后,高祖李淵讓高士廉在嶺南拓展地盤。

  高祖武德五年(622),高士廉與丘和呈遞奏表回到唐朝,被提升為雍州治中。當時太宗擔任雍州牧,由于高士廉是文德皇后的舅父,一向具有才智名望,非常親近敬重他。準備除掉隱太子李建成時,高士廉和他的外甥長孫無忌一起參與秘密謀劃。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高士廉帶著屬吏兵卒釋放在押囚犯,發(fā)給武器,趕到芳林門,準備配合太宗。太宗立為太子時,高士廉任太子右庶子。

  太宗貞觀元年(627),他被提升為侍中,封為義興郡公,賜給收納九百戶租稅的實封。高士廉洞察事理很有口才講究儀容舉止,他所提出的見解,朝臣們沒有誰不重視。當時黃門侍郎王王圭有密封奏表托付高士廉呈遞給太宗,他卻扣留下來,因此獲罪被遣出京城擔任安州都督,后調(diào)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地民俗輕薄,人們害怕鬼怪討厭病人,對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親自伺候,用棍棒挑著食物,站得遠遠地遞給他吃。高士廉因勢誘導,風俗很快改觀。戰(zhàn)國秦昭王時的蜀郡守李冰,疏浚汶江,創(chuàng)造了灌溉農(nóng)田的便利,直到如今汶江兩岸的農(nóng)田,一頃價值千金,有錢有勢的人家,經(jīng)常相互強占爭奪。高士廉就在老渠之外另行開挖新渠,蜀地百姓得到了很大利益。又用空閑時間組織詩文辭賦之會,還讓信奉孔子學說的人研討儒家經(jīng)典,勉勵青年學生,蜀地的學校又蓬勃興辦起來。

  蜀地有個叫朱桃椎的人,清心寡欲,不愿做官,身披破衣腰系草繩,在民間消磨時光。竇軌鎮(zhèn)守益州時,聽說后就召見他,送給他衣服,強求他擔任鄉(xiāng)正。朱桃椎始終一言不發(fā),把衣服丟在地上,逃進深山,在溪流邊搭了間茅棚,夏天赤身露體,冬天裹上樹皮,有人贈送東西,都不接受。常常編織草鞋,擺在路上,看到的人說“這是朱隱士的草鞋”,就拿去換米放到原處,朱桃椎到夜晚才去拿米,始終不跟別人見面。人們認為他是三國時代魏國河東的隱士焦先式的人物。高士廉剛到任時,按照禮儀去邀請他,他來后,以平民身份跟他交談,朱桃椎全不應聲,頭也不回地走了。高士廉經(jīng)常派人去問候,朱桃椎看見來人,就跑進樹林躲藏起來。近年來,多數(shù)人輕視隱士,高士廉單單給予尊重,蜀地把這當作美談。

  貞觀五年(631),回京任吏部尚書,晉封為許國公,還有一個兒子被封為縣公。他善于鑒別人的才行品級,非常熟悉人的門第關(guān)系,凡是他任用的人員,無不各適其所。高祖逝世時,高士廉代理司空職務,籌辦喪葬禮儀,事畢以后,授予特進、上柱國官銜。

  當時,朝廷輿論認為山東的人士喜愛自吹自擂,雖然早已世代衰落,還是依仗他祖輩的地位,女兒嫁給外族,一定多要聘禮。太宗討厭這種事情,認為嚴重妨害教化,就詔令高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芬木等人校正姓氏謬誤。于是責成全國族譜書籍,根據(jù)史書記載考核它的真假,忠誠賢良的予以表彰提拔,違亂忤逆的予以批評廢除,編寫成《氏族志》。高士廉再按等級劃分類別呈遞給太宗。太宗說:“我與山東的崔、盧、李、鄭四個姓氏宗族,從前并無成見,而他們世代衰微,完全沒有官吏,還要自稱是士大夫,定婚嫁女時,就多要財物。他們才智學識平庸低劣,卻心安理得地自高自大,靠著出售墓地發(fā)財顯貴。我不理解民間為何抬舉這樣的人?只因北齊僅僅占有河北,南梁、南陳占有邊遠的江南,當時雖然出現(xiàn)過有影響的人物,但都是偏僻小國,不值得尊重,至今還把崔、盧、王、謝四姓看得很高貴。大唐平定天下,全國統(tǒng)一,凡是朝廷官員,都有顯著功績,有的忠孝值得頌揚,有的學識技藝淵博,所以提拔任用。現(xiàn)在三品以上的高級官員,想和前朝舊族聯(lián)姻,即使多送財物聘禮,還要遭受輕慢。我現(xiàn)在特地制定宗族姓氏等級的目的,是要提高本朝官員的地位,為什么還要把崔干排在頭等?昔日漢高祖只是山東的一名普通百姓,因為他平定天下,所以君主至尊臣子顯貴。諸位閱讀漢代歷史,看到過他的德行功業(yè),至今世人當作美談,懷著敬重情感。諸位不看重我的官職爵位嗎?不要講究數(shù)代以前的門第,只以現(xiàn)在的官爵高低作為等級?!庇谑前汛薷膳旁诘谌取幊闪?,共一百卷,詔令頒發(fā)全國,賞給他千段絹帛。接著授予同中書門下三品官銜。

  貞觀十二年(638),同長孫無忌等人由于輔佐登基的功勞,一起世襲刺史,封申國公。當年,任尚書右仆射。官職待遇日益提高后,他寫了很多奏折,稟奏完畢后就燒掉了,別人不知道具體內(nèi)容。代理太子少師,特地委任他主管選用官吏的事。貞觀十六年(642),授予開府儀同三司的頭銜,不久上表要求退職,太宗同意免去了尚書右仆射官職,命令他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仍舊代行中書門下職務。又以他為主接受詔令同魏征等人招集博學的文士,編寫《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進獻給太宗,賞賜千段絹帛。貞觀十七年(643)二月,詔令繪制肖像陳列在專為表彰功臣建造的凌煙閣上。貞觀十九年(645),太宗御駕親征高麗,皇太子李治在定州代為處理國政,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仍舊掌管朝廷事務?;侍酉铝钫f“:代理太傅、申國公高士廉,是德高望重的朝臣、國家的杰出人才,是百官的楷模,我辱居監(jiān)國負責處理國政,實際上靠他老人家教導。近來處理政務,經(jīng)常委屈他老人家同坐一張榻幾,以便請教商議,稍微除去我的蒙昧困惑。只是靠著桌案對答交談,我心里感到不安,已經(jīng)講好不要再客氣了。太傅的教誨極為深遠,我要求只以正式太傅的常禮對待我,他老人家不愿免去有關(guān)禮儀,還是恭敬順從。有關(guān)部門也應另設一套桌案供太傅使用。”高士廉堅決推讓不愿接受。

  貞觀二十年(646),高士廉患病,太宗登門看望,他談起自己的一生經(jīng)歷,老淚縱橫哀嘆抽泣著做了訣別。貞觀二十一年(647)正月初五,他在長安崇仁里家中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太宗又命令駕車準備去吊唁,司空房玄齡認為太宗剛剛服藥,不能吊喪,上表極力勸諫,太宗說“:我這次去,哪里只是為盡君臣的禮節(jié),還因為老友的情感深厚,親戚的關(guān)系重大,您別再說了?!碧趲е鴰装倜T士走出興安門,到了延喜門,長孫無忌飛馬趕到太宗的馬車前頭,勸諫說:“服藥之后吊喪,藥書上明確地寫著禁忌。陛下養(yǎng)育黎民,應為朝廷國家珍重自己。我已故的舅父高士廉知道病癥無藥可治,囑咐我說:‘皇上的恩德天高地厚,無論富貴貧賤都不遺漏,我死之后,也許要親自上門吊唁。我想自己才智平庸,對朝廷沒做什么事情,怎能死去之后,還驚動圣上的車駕,如果真有靈魂,我會愧疚自責?!菹聦嫌讯鞯律詈?,也請體諒他的赤誠之心。”他的言詞非常懇切。太宗還是不聽。長孫無忌就趴在馬車前頭的地上痛哭流涕,太宗這才回宮。追認高士廉為司徒、并州都督,安葬在太宗為自己預先建造的昭陵墓地,謚號為文獻。高士廉的祖父、父親和本人都官至仆射,兒子任尚書,外甥長孫無忌任太尉,當時非常榮耀。他有六個兒子:履行、至行、純行、真行、審行、慎行。當靈柩從橫橋出來時,太宗登上老城西北樓目送痛哭。高宗李治登位后,追認高士廉為太尉,同房玄齡、屈突通一起在太宗祠廟里設靈位陪享祭祀。

  兒子高履行,太宗貞觀初年任祠部郎中。母親去世時,悲傷過度。太宗派遣使者開導他說:“孝子的原則,哀傷但不迷失本性。你應該勉強進食,不要超過禮儀規(guī)定?!笔匦⑵跐M后,提升為滑州刺史。他娶太宗的女兒東陽公主為妻,授予駙馬都尉。貞觀十九年(645),任戶部侍郎,授銀青光祿大夫頭銜。不久,父親高士廉逝世,又以竭盡孝道聞名,太宗親手寫給詔書敦促開導說“:古人規(guī)定喪禮,哀傷但不損害身體。聽說你不進飲食,過于背離事理,希望節(jié)制摧肝裂膽的悲痛感情,排遣危害生命的憂傷?!焙芸鞆吐毺岚螢樾l(wèi)尉卿,晉升金紫光祿大夫,繼承申國公爵號。高宗永徽元年(650),授予戶部尚書、檢校太子詹事、太常卿。高宗顯慶元年(656),離京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從前,高士廉擔任這個職務時,才名顯著,到現(xiàn)在高履行繼承這個職務,也有優(yōu)異政績,深受百姓和下屬的稱贊。顯慶三年(658),因與長孫無忌是親戚而牽連獲罪,貶為洪州都督,調(diào)任永州刺史,死在任上。

  高履行的弟弟高真行,官職做到右衛(wèi)將軍。他的兒子典膳丞高岐因與章懷太子密謀造反事情敗露獲罪,高宗詔令交給高真行自己懲罰以示警戒。高真行就親手殺死了他,還把他的尸體丟在大路上。高宗知道后很鄙視他,把他貶為睦州刺史,死在睦州。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他的祖先由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三哥傳衍而來,本來姓拓跋,因全力輔佐北魏朝廷,功勞最大,所以世代繼承王公爵號。后來北魏皇族改姓,他的家族是皇族的長房,因此改姓長孫。他的七世祖名道生,在北魏官至司空,封上黨靖王。六世祖名旃,在北魏賜官特進,封上黨齊王。五世祖名觀,在北魏官至司徒,封上黨定王。高祖名稚,在西魏官至太保,封馮翊文宣王。曾祖名子裕,在西魏官至衛(wèi)尉卿,封平原郡公。祖父名兕,在北周賜官開府儀同三司,世襲平原公。父親名晟,在隋朝官至右驍衛(wèi)將軍。

  長孫無忌是皇家后裔,自幼好學,博覽文學歷史,秉性豁達機敏,富有計謀。唐太宗的文德皇后就是他的妹妹。他年輕時跟太宗是朋友,高祖率領(lǐng)義軍渡過黃河時,長孫無忌到長春宮晉見高祖,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簽。他經(jīng)常跟隨太宗征戰(zhàn),接連提升到比部郎中,封為上黨縣公。高祖武德九年(626),隱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陰謀殺害太宗,長孫無忌請求太宗搶先殺掉他們。因此按照太宗的命令秘密召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一起商議計謀。六月初四,長孫無忌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共九人,進玄武門討伐并平息了李建成、李元吉的變亂。太宗被立為太子,授予長孫無忌太子左庶子職務。到太宗登帝位時,提升為左武侯大將軍。

  太宗貞觀元年(627),升任吏部尚書,因為功勞第一,晉封為齊國公,實封為收納一千三百戶租稅。太宗認為長孫無忌既是幫助他登上帝位的頭號功臣,又是自己的舅兄,給他的待遇特別高,經(jīng)常讓他出入自己的臥室。這年,任命他為尚書右仆射。當時突厥的頡利可汗剛與朝廷結(jié)盟,而他國內(nèi)的政局混亂,朝廷的多數(shù)官員向太宗建議攻占突厥。太宗叫來蕭王禹和長孫無忌問道:“突厥君主昏庸、臣屬作亂,屠殺無辜的百姓。如果不背棄兩國間的盟約,就失去了乘亂攻取的時機;如果乘亂滅亡它,又喪失了結(jié)盟的禮儀。兩種方案定不下來,哪種更好一些?”蕭王禹說:“乘它弱小混亂,攻取好些?!遍L孫無忌說:“現(xiàn)在我朝致力于和平,等它侵犯邊境,才能討伐。它的力量已經(jīng)削弱,一定不會侵犯邊境。如果想打進突厥的腹地,我還沒有看到必勝的把握。我認為暫且按兵不動,保持信用更為合適?!碧诼犎×碎L孫無忌的意見。突厥不久由于政局衰落而被消滅。

  有人秘密上表說長孫無忌權(quán)力過大,地位過高,太宗把奏表給長孫無忌看,說:“我與你君臣之間,各個方面都無猜疑。如果各人把聽到的話放在心里不說,那么我們的思想就不能溝通?!闭偌瘽M朝官員告訴他們說:“我的兒子都年幼,無忌為我立過大功,如今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樣。關(guān)系疏遠的干預關(guān)系親密的,新朋友干預老朋友,叫作不合情理,我不會聽取。”長孫無忌也把“月圓則缺,水滿則溢”作為深刻教訓,懇切地辭讓宰相的官職,長孫皇后又替她哥哥向太宗申述,太宗不得已,就給了個頭等文職閑官開府儀同三司的名義,免去了尚書右仆射官職。這年,太宗親自到京城南郊舉行祭典,回城時,叫長孫無忌和司空裴寂一起坐上自己的御車。貞觀五年(631),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四個人,因為是開國元勛,一人有一個兒子被封為郡公。

  貞觀七年(633)十月,太宗頒發(fā)詔書授予他司空職務,長孫無忌堅決辭謝不受。他還托付高士廉向太宗稟奏說“:我幸運地當上了皇帝的親戚,擔心造成皇上偏愛自己親戚的非議,因此斗膽冒著死罪請求不任司空職務。”太宗說“:我委任官員,必然選擇有才有德的人。如果才能操行不合要求,即使是我最親的親人,也不會白白地授予官職,襄邑王神符就是這樣;如果才干合適,即使是結(jié)下怨仇的人也不嫌棄,魏征等人就是這樣。我如果因為無忌是皇后的哥哥而偏愛他,可以多贈送美女金銀布帛,哪兒用得著把重要的官職委任給他,無非是看中了他的才能操行而已。無忌洞察事理,很有軍事謀略,這些諸位都知道,我因此委任他三公職位。”長孫無忌又上表懇切地辭讓,太宗下詔書答復說:“古代黃帝軒轅得到力牧就成了五帝中的第一帝,夏禹得到咎繇就成了三王中的第一王,齊桓公得到管仲就成了五霸中的第一霸。我自從當秦王時,您就是我的親密助手,這樣才平定天下,登上帝位。憑著您的功勞業(yè)績才干聲望,實在適合人們敬仰,所以授予司空職務,這是不應再三辭讓的。”

  太宗回想起開創(chuàng)帝業(yè)的艱難,功臣們所做的貢獻,又寫了《威鳳賦》贈送給長孫無忌?!锻P賦》寫道:

  “有只威儀的鳳鳥,憩息在山的東方。早晨在紫霧中遨游,晚上飲仙液瓊漿。憑借長風高高飛起,直沖云天遠遠翱翔。向西飛去煙云消散,向東飛去日月輝煌。在北海使巨鯤變?yōu)榇簌i,在南國教凡鳥志氣高昂??餄鷣y世來到人間,報效圣世功高名揚。振翅奮飛在云路,功成名就回原樹。登上高枝被猜疑,落到長枝受屈辱。同林的伙伴都嫉妒,共樹的朋輩都抵觸。沒有桓山鳥雀的情誼,只有炎州風火的惱怒。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筑巢蘆葦安家落戶。奸邪的鴟號鳥在旁邊呼叫,卑鄙的燕雀在下面喧鬧。它們?yōu)樽约簻\陋卑下而不滿,為別人出類拔萃而懊惱。有時異口同聲合伙詆毀,突然分張羅網(wǎng)各設機巧。你收斂了直上云霄的翅膀,隱藏了超凡脫俗的儀表。

  “于是你對月光充滿情感,對朝霞寄托衷腸,霜花凍傷了華麗的翅膀,露珠打濕了紅色的羽裳??畤@憂患容易招致,悲嘆弓箭難得躲藏。希望用一死了卻此生,本來對再飛不抱幻想。幸虧人間尚有君子,給予支持給予鼓勵,帶來狂風暴雨,蕩滌灰塵渣滓。把樹葉下的陰霾驅(qū)散,讓樹枝間的光華熠熠。收斂的翅膀再次舒展,停歇的聲音再次響起。顧盼八方遠遠奮飛,登臨九天高高屹立。希望對眾鳥廣施教化,不是為自己謀求利益。因此你對君子的恩澤感激留連,對君子的賢德懷顧眷戀。憑借洞察事理使禍患消散,依靠卓越才智讓福祿保全。報答恩惠的情懷更加堅決,酬謝恩人的志向真正宏遠。并不是行動容易理解難,只是想善始善終得圓滿。使賢德普天稱頌,讓芳名萬世流傳。”

  貞觀十一年(637),詔令長孫無忌和各功臣世襲刺史官職。詔書說:

  “周武王建立周朝,把子弟們封為諸侯;漢高祖登上帝位,給功臣們賞賜爵祿。哪里只是為了尊重親族功臣的地位,提高他們的待遇;也是為了使國家政權(quán)固若磐石,把保衛(wèi)國家的重任委托給他們。曹魏、晉朝以后,辦事不學古代法則,封賜王侯的制度有名無實,這不是為朝廷建設屏障使之永遠牢固的辦法。隋朝末年,天下動亂,我命定遭逢深切的憂慮,戰(zhàn)勝多次危難,上靠神靈保佑,下靠賢臣輔佐,使得天下太平,登上帝位,哪是我一個人,能夠單獨達到這一步??!時勢艱難靠大家出力,天下安定我獨享利益,回顧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我絕不會采取這種態(tài)度。不過如今的刺史,就是古代的諸侯,雖然名稱不同,實質(zhì)是一樣的。所以再次命令有關(guān)部門,參照前代的做法,宣布條款委托共理國是的責任,父子官爵保存世代相傳的制度。司空、齊國公長孫無忌等人都是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投身義軍,參與締造有唐立下了功勛,無論是歡樂憂愁與我情義相通,無論是順利艱難對我忠心不變,卓越的功績,銘記在我心里,應該委任他們?yōu)楦髦荽淌?,重新封賜領(lǐng)地。長孫無忌當任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尚書左仆射、魏國公房玄齡當任宋州刺史,改封梁國公;已故司空、蔡國公杜如晦應當追認為密州刺史,改封萊國公;特進、代國公李靖當任濮州刺史,改封衛(wèi)國公;特進、吏部尚書、許國公高士廉當任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兵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當任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刑部尚書、任城郡王李道宗當任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晉州刺史、趙郡王李孝恭當任觀州刺史,改封河間郡王;同州刺史、吳國公尉遲敬德當任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并州都督府長史、曹國公李責力當任蘄州刺史,改封英國公;左驍衛(wèi)大將軍、楚國公段志玄當任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左領(lǐng)軍大將軍、宿國公程知節(jié)當任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太仆卿、任國公劉弘基當任朗州刺史,改封夔國公;相州都督府長史、禹阝國公張亮當任澧州刺史,改封鄖國公。其余官職收納租稅的封戶一概照舊,就讓子孫世代繼承。”

  長孫無忌等人稟奏說“:我們曾經(jīng)披荊斬棘侍奉陛下,如今四海統(tǒng)一安寧,不愿意離開陛下,卻讓我們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跟流放有何不同呢?”就和房玄齡呈遞奏表說:

  “我們聽說時代風尚不斷更替變化,君主的業(yè)跡各不相同;后代沿用前代的典章制度,跟現(xiàn)實情況不符合的就要變革。遙想夏商周三代,習俗無常,于是設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號,順應時勢作為條例。一般是無力制訂新法,才沿用陳法,禮儀制度,多半不是自己制定。到了兩漢,為了矯正前代的失誤,設置官署頒布條律,消除前代的弊端。搞無益的條文,會影響全國各地;立不變的法則,將流傳千秋萬載。現(xiàn)在設法為著我們,再次執(zhí)行棄置不用的分封制度,想讓我們豪富顯赫,封賜領(lǐng)地,傳給子孫,永世不斷。這就是老天育化萬物,連渺小細微的東西也一同給予生存的恩惠;小人超出本分,后代必然遭受禍患。為什么呢?時過事遷,還設法給予我們私人的恩惠,聯(lián)想到眾多的官員,并不都公平合理。恰會在史冊上留下讓人責備的記載,攪亂本朝的綱紀。這是不能執(zhí)行的原因之一。再說我們出謀劃策成績很少,器量見識平庸淺陋。有的是憑皇上貴戚的情份,于是升為高官;有的是皇上念及共過患難,就承蒙做了親近的侍從。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為自己不是賢才而慚愧,再給我們分封領(lǐng)地,更是顯得賞賜過度。這是不能執(zhí)行的原因之二。況且后代兒孫繼承爵位,違背謙讓的準則,安排個用手提起帷帳的工作,難道不會釀成損壞錦緞的罪錯?對上觸犯王法,照例要依法判罪,對下侵害百姓,必然造成很多災禍,一觸法網(wǎng),自取滅亡。陛下大恩大德,本想我們子孫延綿不斷,反而讓他滅絕,實在可悲。這是不能執(zhí)行的原因之三?;噬鲜ッ?,尋求賢才分管政務,古代選用優(yōu)秀郡守縣令,目的也在共理國事。執(zhí)行這種制度,為時已經(jīng)很久,由于為了我們,卻要重新更改。給孩子們封官賜爵,他們又不懂民間疾苦,一旦百姓遭到不幸,那又怎么辦呢?這是不能執(zhí)行的原因之四。分封領(lǐng)地這事,帶來的損失將會很多,我們早晚深思,憂慮貫穿心胸骨髓。所以向您竭盡忠言,闡明心意,不敢用虛假不實的話,故意做作掩蓋真情。請皇上恩典,體諒我們的誠意,停止執(zhí)行分封的詔令,賜予我們保全生命的恩德?!?/p>

  太宗看罷奏章說道“:劃分土地賜給功臣,是古今普遍適用的道理,想請諸位的后代,保護我的子孫,長做保衛(wèi)國家的重臣,讓帝位永久傳承下去。然而諸位把我高山大河般莊重的誓言看得淡薄,發(fā)出怨言,我還怎能勉強諸位到封地去嗎?”于是停止執(zhí)行。貞觀十二年(638),太宗親自到他家慰問,所有家屬、親戚,都按級別進行了賞賜。貞觀十六年(642)頒發(fā)冊書授予司徒官職。

  貞觀十七年(643),命令為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繪制肖像陳列在專為表彰功臣而建造的凌煙閣,詔書寫道:

  “自古的國君,嘉獎敬重功臣,既在鐘鼎上刻鑄銘文,又在史籍中繪制肖像。因此西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為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繪制肖像,陳列在麟麟閣表彰他們的美德;東漢明帝為光武帝建武年間的三十二位中興功臣繪制肖像,陳列在云臺廣德殿紀念他們的業(yè)績。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已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已故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已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征,司空、梁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wèi)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王禹,已故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已故尚書左仆射、蔣忠公屈突通,已故陜東道行臺右仆射、鄖節(jié)公殷開山,已故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已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已故左驍衛(wèi)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lǐng)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jié),已故吏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已故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已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等,有的才干堪稱國家棟梁,智謀韜略深遠宏大,兢兢業(yè)業(yè)運籌帷幄,策劃稱霸天下的宏偉謀略;有的學問通曉經(jīng)典書籍,道德風范崇高美好,隱士犯人都受感召而來,忠誠正直的名聲一天天著稱;有的為義軍征戰(zhàn)竭盡全力,對秦王府誓死效忠,一心一意堅守氣節(jié),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奇制勝;有的接受朝廷命令率軍出征,四面八方開拓疆土,出現(xiàn)妖霧就可澄清,國土一直擴展到遠方。他們都在危難之時結(jié)為生死之交,在征戰(zhàn)之中吃盡千辛萬苦,在亂世幫助我開創(chuàng)帝王的基業(yè),在盛世輔佐我實行敦厚的教化。偉大的業(yè)績特殊的功勛,超過了眾多王侯;直言不諱堅持真理,善于管理官員屬吏。應參照前代的典章制度,推行本朝的章程法令,為他們繪制肖像陳列在凌煙閣。以便懷念功臣的心意,不要遜色于前朝記載;表彰賢良的禮儀,永遠遺留給后代子孫?!?/p>

  那年,太子承乾獲罪被廢,太宗想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但因不合正常的長幼順序而受到阻礙,猶豫煩惱不能決定。在兩儀殿坐朝,群臣退朝后,只留下長孫無忌和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責力,說道“:我有三個兒子一個弟弟,立太子的事弄成這個樣子,我心里煩亂得很?!闭f著就向床上撲去,抽出佩刀要自殺。長孫無忌等人驚慌,搶上去抱住他,奪下佩刀交給晉王。他們請問太宗想立誰,太宗答復說:“我想立晉王。”長孫無忌說:“我們聽從您的詔令。有不同意的,就請斬首。”太宗對晉王說“:你舅舅答應你做太子了,應當拜謝?!睍x王便跪下拜謝。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您們諸位已跟我的意見相同,還不知道社會輿論怎么樣?!遍L孫無忌說:“晉王仁德孝順,天下臣民歸心于他已很久了。請您召集百官詢問,一定沒有不同意見。如果不是真心同意,我就辜負了陛下,讓我死一萬次。”于是這事就決定了,接著提升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不久太宗又想立吳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暗中爭辯,這事才作罷。

  太宗曾對長孫無忌等人說“:我聽說國君圣明臣子就剛直,人們苦于不了解自己,您應當面講話,批評我的過失?!遍L孫無忌稟奏說:“陛下的文治武功,超過古今帝王,發(fā)布號令,樣樣都對百姓有利?!缎⒔?jīng)》說‘:遵循他的美德。’我遵循陛下的美德都來不及,實在沒有發(fā)現(xiàn)陛下有什么過失?!碧谡f“:我希望指出我的過失,您卻隨便奉承讓我高興。我現(xiàn)在可要當面評論您各位的優(yōu)點缺點,作為警戒。說的人是沒有過錯的,聽的人應該改正。”于是對長孫無忌說“:善于回避嫌疑,回答問題機敏迅速,在古人中,也沒有比得上的;但是帶兵打仗,不是你擅長的事。高士廉博覽古今書籍,心術(shù)聰敏,面對危難不改變氣節(jié),當官也不搞宗派活動;缺乏的是剛直的勸諫精神。唐儉伶牙俐齒,善于調(diào)解矛盾,在酒杯流轉(zhuǎn)之中,說話惹人發(fā)笑;為我服務三十年,到底沒有一句話評論國事的得失。楊師道品行純潔善良,自然不會有錯誤;但性格實在懦弱,還不大能擔擔子,碰到緊急情況不能靠他幫忙。岑文本性情敦厚,寫文章是他的長處;并且出謀劃策很有遠見,自應不比別人差。劉氵自秉性最為堅強正派,他的話都有益處;而在他的心目中把對朋友許諾的事看得很重,能自己彌補不足,還有誰能超過他。馬周觀察問題機敏迅速,秉性非常正直,至于論人論事,出以公心,我經(jīng)常派他辦事,都使我滿意。褚遂良學識淵博,秉性也很剛正,一腔真心誠意,對我非常親近,像鳥繞著人飛,讓我加倍喜愛?!?/p>

  貞觀十九年(645),太宗親自征討高麗,命令長孫無忌代理侍中職務。回朝后,長孫無忌堅決辭去太子太師的職務,太宗優(yōu)待他下詔免去了太子太師的官職。貞觀二十一年(647),讓他身居京城而任揚州都督。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請來長孫無忌和中書令褚遂良接受遺囑輔佐朝政。太宗對褚遂良說:“無忌對我竭盡忠心,我得天下,多半是靠他的力量。你輔佐朝政以后,別讓進讒詆毀的人傷害他。如果讓人傷害他,你就不再是忠臣?!?/p>

  高宗李治登上帝位,提升他為太尉,兼任揚州都督,主持尚書、門下二省政務一一照舊。長孫無忌堅決辭去尚書省的工作,高宗答應了,仍然委任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官職。高宗永徽二年(651),主持編撰本朝歷史。高宗曾對公卿們講“:我開設獻書進言這個途徑,希望有意見可以收錄,準備選用。近來呈遞的奏疏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可以采用的。”長孫無忌回答說:“陛下登皇帝位,政治教化普遍推行,條例法令,本來沒有遺漏空缺。那些呈遞奏疏的人輕率地提出淺陋的意見,妄圖碰碰運氣,至于有益風俗教化,理應不從這些意見加以采取。但是必須開設這條途徑,還望偶爾發(fā)現(xiàn)正直的話,如果堵絕,就怕下面的情況傳不上來?!备咦谡f:“聽說各地官吏,還是都講情面?!遍L孫無忌說:“講情面徇私情,自古以來都難避免。不過隨著圣明教化的逐漸感召,人們都向往公道,至于隨心所欲地歪曲法律,實際上一定沒有這樣的事。少量地接受別人的禮物,恐怕陛下也還不能避免,何況臣下們同親戚朋友之間的個人交往,哪敢即刻斷言完全沒有呢?”當時長孫無忌身處皇帝大舅父的地位,經(jīng)常提出建議,高宗沒有不優(yōu)先采納的。第二年,長孫無忌由于旱災上疏辭職,高宗多次親手寫出詔令敦促開導,不同意他辭職。永徽五年(654),高宗親自到長孫無忌家里看望,見到他的三個兒子,一并提升為朝散大夫。又命令繪制長孫無忌的肖像,親自寫了贊詞賜給他。

  永徽六年(655),高宗準備立昭儀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每次都說不行,高宗就秘密派遣使者賞賜給他金銀寶器各一車、綾羅綿帛共十車,取悅于他。武昭儀的母親楊氏還親自到長孫無忌家里,多次請求。那時的禮部尚書許敬宗又一再勸說請求,長孫無忌曾嚴辭厲色地拒絕了他。高宗后來又召見長孫無忌、左仆射于志寧、右仆射褚遂良,說道“:武昭儀具有美德,我想立她為皇后,諸位認為怎么樣?”長孫無忌說“:太宗逝世后的朝政大事,先帝已托付給了遂良,請陛下問他行不行?!备咦诮K于不聽長孫無忌等人的勸諫而將武昭儀立為了皇后。皇后因為長孫無忌接受了重賞卻不幫助自己,心里非常怨恨他。

  高宗顯慶元年(656),長孫無忌和史官國子祭酒令狐德..主編高祖武德、太宗貞觀兩個時代的歷史共八十卷,上表進獻給高宗,長孫無忌由于主持編寫有功,得到二千段絹帛的賞賜,他的兒子長孫潤被封為金城縣子。

  顯慶四年(659),中書令許敬宗派人向高宗呈遞密封奏章,說是監(jiān)察御史李巢和長孫無忌勾結(jié)謀反,高宗命令許敬宗和侍中辛茂將查問此事。許敬宗稟奏說長孫無忌謀反已露出苗頭,高宗說:“我家里不幸,親戚里頭多次發(fā)生叛逆事件。高陽公主與我一母所生,過去就與房遺愛謀反,如今舅父又起了叛逆的念頭。血緣親近的親戚是這個樣子,使我在天下百姓面前丟臉。”許敬宗說“:房遺愛是乳臭未干的年輕之輩,伙同婦女謀反,哪能成事。而長孫無忌跟先帝籌劃奪取了天下,人們佩服他的智慧,當宰相三十年之久,百姓畏懼他的威勢,可說是威勢能使人們服從,智慧能使大家動心。我擔心長孫無忌知道事情暴露,就采取緊急措施,振臂一呼,號召同黨,必然成為朝廷的大禍害。懇切希望陛下果斷處理,盡快拘捕,依法毀滅他的家庭。”高宗哭著說“:我決不忍心給他判罪,讓后代的優(yōu)秀史官說我不能同自己的親戚和睦相處,造成了這種局面。”許敬宗說:“漢文帝是西漢的圣明國君,薄昭就是他的舅父,保護他從代地回朝登上帝位,也有特大功勛,跟長孫無忌一樣。后來薄昭犯了殺人罪,文帝為了維護國法,命令朝臣們穿著喪服上門為他哭喪就逼他自殺了,優(yōu)秀的史官不認為有什么不對。如今長孫無忌忘記了先帝的大恩大德,拋棄了同陛下的至親關(guān)系,接受了邪惡的陰謀,胸懷叛逆的念頭,要給百姓造成苦難。如果同薄昭的罪惡相比,還不能相提并論,根據(jù)刑法判罪,應該誅滅五族。我聽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關(guān)系政權(quán)安危的大事,形勢太危急了,如果稍微拖延,恐怕就要發(fā)生變故,只請盡早決斷!”高宗始終沒有親自找長孫無忌本人查問謀反的案情,只是聽信許敬宗的誣陷不實之詞,就撤去了長孫無忌的官職爵位,流放黔州,照例派遣使者動用沿途州府的部隊護送到流放地。他的兒子秘書監(jiān)、駙馬都尉長孫沖等人都取消原有身份,流放到嶺南。

  許敬宗不久同吏部尚書李義府派大理正堂袁公瑜到黔州重新審訊長孫無忌謀反案,袁公瑜逼迫長孫無忌自縊而死,沒收了他的家產(chǎn)入官。長孫無忌本來立有大功,卻無罪而被處死,人們至今還為他悲傷。高宗上元元年(674),優(yōu)待詔令追認恢復了長孫無忌的官職爵位,特地命令他的孫子長孫延繼承齊獻公爵號。

  長孫無忌的叔伯哥哥長孫安世,在王世充手下當過官,代理內(nèi)史令職務,洛陽被唐軍平定后,他死在監(jiān)獄里。長孫安世的兒子長孫祥,因為是太宗皇后長孫氏的叔伯舅侄,官職做到了刑部尚書,因犯與長孫無忌通信的罪而被殺。

  ○高士廉 子履行 真行 長孫無忌

  高儉,字士廉,渤海蓚?cè)恕T骘w雀,后魏贈太尉。祖岳,北齊侍中、左仆射、 太尉、清河王。父勵,字敬德,北齊樂安王、尚書左仆射、隋洮州刺史。士廉少有 器局,頗涉文史。隋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稱先達,與士廉結(jié)忘年之 好,由是公卿藉甚。大業(yè)中,為治禮郎。士廉妹先適隋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生子無 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見太宗潛龍時非常人,因以晟女妻 焉,即文德皇后也。隋軍伐遼,時兵部尚書斛斯政亡奔高麗,士廉坐與交游,謫為 硃鳶主簿。事父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鮮于氏侍養(yǎng),供給不足。又 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余資,輕裝而去。尋屬天下大亂,王 命阻絕,交趾太守丘和署為司法書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問,北顧彌切。嘗晝 寢,夢其母與之言,宛如膝下,既覺而涕泗橫集。明日果得母訊,議者以為孝感之 應。時欽州寧長真率眾攻和,和欲出門迎之,士廉進說曰:“長真兵勢雖多,懸軍 遠至,內(nèi)離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勝兵,足以當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從 之,因命士廉為行軍司馬,水陸俱進,逆擊破之,長真僅以身免,余眾盡降。及蕭 銑敗,高祖使徇嶺南。武德五年,士廉與和上表歸國,累遷雍州治中。時太宗為雍 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親敬之。及將誅隱太子,士廉與其甥 長孫無忌并預密謀。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釋系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 太宗合勢。太宗升春宮,拜太子右庶子。

  貞觀元年,擢拜侍中,封義興郡公,賜實封九百戶。士廉明辯,善容止,凡有 獻納,搢紳之士莫不屬目。時黃門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士廉以聞,士廉寢而不言,坐 是出為安州都督,轉(zhuǎn)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惡疾,父母病有危殆者, 多不親扶侍,杖頭掛食,遙以哺之。士廉隨方訓誘,風俗頓改。秦時李冰守蜀,導 引汶江,創(chuàng)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側(cè)者,須直千金,富強之家,多相侵奪。士廉乃 于故渠外別更疏決,蜀中大獲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為文會,兼命儒生講論 經(jīng)史,勉勵后進,蜀中學校粲然復興。蜀人硃桃椎者,淡泊為事,隱居不仕,披裘 帶索,沉浮人間。竇軌之鎮(zhèn)益州也,聞而召見,遺以衣服,逼為鄉(xiāng)正。桃椎口竟無 言,棄衣于地,逃入山中,結(jié)庵澗曲。夏則裸形,冬則樹皮自覆,人有贈遺,一無 所受。每為芒履,置之于路,人見之者,曰:“硃居士之履也”。為鬻米置于本處, 桃椎至夕而取之,終不與人相見。議者以為焦先之流。士廉下車,以禮致之,及至, 降階與語,桃椎不答,直視而去。士廉每令存問,桃椎見使者,輒入林自匿。近代 以來,多輕隱逸,士廉獨加褒禮,蜀中以為美談。五年,入為吏部尚書,進封許國 公,仍封一子為縣公。獎鑒人倫,雅諳姓氏,凡所署用,莫不人地俱允。高祖崩, 士廉攝司空,營山陵制度。事畢,加特進、上柱國。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 夸,雖復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惡之,以為甚傷教 義,乃詔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 于是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jù)史傳,考其真?zhèn)?,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 族志》。士廉乃類其等第以進。太宗曰:“我與山東崔、盧、李、鄭,舊既無嫌, 為其世代衰微,全無冠蓋,猶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間,則多邀錢幣。才識凡下,而 偃仰自高,販鬻松槚,依托富貴。我不解人間何為重之?祗緣齊家惟據(jù)河北,梁、 陳僻在江南,當時雖有人物,偏僻小國,不足可貴,至今猶以崔、盧、王、謝為重。 我平定四海,天下一家。凡在朝士,皆功效顯著,或忠孝可稱,或?qū)W藝通博,所以 擢用。見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舊門為親,縱多輸錢帛,猶被偃仰。我今特定族姓 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猶為第一等?昔漢高祖止是山東一匹夫,以其平定 天下,主尊臣貴。卿等讀書,見其行跡,至今以為美談,心懷敬重。卿等不貴我官 爵耶?不須論數(shù)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彼煲源薷蔀榈谌取<皶?, 凡一百卷,詔頒于天下。賜士廉物千段,尋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年,與長孫無忌 等以佐命功,并代襲刺史,授申國公。其年,拜尚書右仆射。士廉既任遇益隆,多 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攝太子少師,特令掌選。十六年,加授開府儀同三 司,尋表請致仕,聽解尚書右仆射,令以開府儀同三司依舊平章事。又正受詔與魏 徵等集文學之士,撰《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奏之,賜物千段。十七年二月,詔 圖形凌煙閣。十九年,太宗伐高麗,皇太子定州監(jiān)國,士廉攝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皇太子下令曰:“攝太傅、申國公士廉,朝望國華,儀刑攸屬,寡人忝膺監(jiān)守,實 資訓導。比聽政,常屈同榻,庶因諮白,少祛蒙滯。但據(jù)案奉對,情所未安,已約 束不許更進。太傅誨諭深至,使遵常式,辭不獲免,輒復敬從。所司亦宜別以一案 供太傅。”士廉固讓不敢當。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問之,因敘說生平,流涕 歔欷而訣。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師崇仁里私第,時年七十二。太宗又命駕將 臨之,司空玄齡以上餌藥石,不宜臨喪,抗表切諫,上曰:“朕之此行,豈獨為君 臣之禮,兼以故舊情深,姻戚義重,卿勿復言也?!碧趶臄?shù)百騎出興安門,至延 喜門,長孫無忌馳至馬前諫曰:“餌石臨喪,經(jīng)方明忌。陛下含育黎元,須為宗社 珍愛。臣亡舅士廉知將不救,顧謂臣曰:‘至尊覆戴恩隆,不遺簪履,亡歿之后, 或致親臨。內(nèi)省凡才,無益圣日,安可以死亡之余,輒回宸駕,魂而有靈,負譴斯 及?!菹露魃罟逝f,亦請察其丹誠?!逼溲陨跚校讵q不許。無忌乃伏于馬前 流涕,帝乃還宮。贈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謚曰文獻。士廉祖、父洎身,并 為仆射,子為尚書,甥為太尉,當代榮之。六子:履行、至行、純行、真行、審行、 慎行。及喪柩出自橫橋,太宗登故城西北樓望而慟。高宗即位,追贈太尉,與房玄 齡、屈突通并配享太宗廟庭。

  子履行,貞觀初歷祠部郎中。丁母憂,哀悴逾禮。太宗遣使諭之曰:“孝子之 道,毀不滅性。汝宜強食,不得過禮?!狈?,累遷滑州刺史。尚太宗女東陽公主, 拜駙馬都尉。十九年,除戶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無幾,遭父艱,居喪復以孝 聞,太宗手詔敦喻曰:“古人立孝,毀不滅身。聞卿絕粒,殊乖大體,幸抑摧裂之 情,割傷生之累?!倍砥馂樾l(wèi)尉卿,進加金紫光祿大夫,襲爵申國公。永徽元年, 拜戶部尚書、檢校太子詹事、太常卿。顯慶元年,出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先是, 士廉居此職,頗著能名。至是,履行繼之,亦有善政,大為人吏所稱。三年,坐與 長孫無忌親累,左授洪州都督,轉(zhuǎn)永州刺史,卒于官。

  履行弟真行,官至右衛(wèi)將軍。其子典膳丞岐,坐與章懷太子陰謀,事泄,詔付 真行令自懲誡。真行遂手刃之,仍棄其尸于衢路。高宗聞而鄙之,貶真行為睦州刺 史,卒。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其先出自后魏獻文帝第三兄。初為拓拔氏, 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襲大人之號,后更跋氏,為宗室之長,改姓長孫氏。七世 祖道生,后魏司空、上黨靖王。六世祖旃,后魏特進、上黨齊王。五世祖觀,后魏 司徒、上黨定王。高祖稚,西魏太保、馮翊文宣王。曾祖子裕,西魏衛(wèi)尉卿、平原 郡公。祖光,周開府儀同三司,襲平原公。父晟,隋右驍衛(wèi)將軍。無忌貴戚好學, 該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少與太宗友善,義軍渡河,無忌 至長春宮謁見,授渭北道行軍典簽。常從太宗征討,累除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 武德九年,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將害太宗,無忌請?zhí)谙劝l(fā)誅之。于是奉旨 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 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 元吉,平之。太宗升春宮,授太子左庶子。及即位,遷左武候大將軍。貞觀元年, 轉(zhuǎn)吏部尚書,以功第一,進封齊國公,實封千三百戶。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勛,地兼 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nèi)。其年,拜尚書右仆射。時突厥頡利可汗新與中國 和盟,政教紊亂,言事者多陳攻取之策。太宗召蕭瑀及無忌問曰:“北番君臣昏亂, 殺戮無辜。國家不違舊好,便失攻昧之機;今欲取亂侮亡,復爽同盟之義。二途不 決,孰為勝耶?”蕭瑀曰:“兼弱攻昧,擊之為善?!睙o忌曰:“今國家務在戢兵, 待其寇邊,方可討擊。彼既已弱,必不能來。若深入虜廷,臣未見其可。且按甲存 信,臣以為宜?!碧趶臒o忌之議。突厥尋政衰而滅。

  或有密表稱無忌權(quán)寵過盛,太宗以表示無忌曰:“朕與卿君臣之間,凡事無疑。 若各懷所聞而不言,則君臣之意無以獲通?!币蛘侔倭胖^之曰:“朕今有子皆幼, 無忌于朕,實有大功,今者委之,猶如子也。疏間親,新間舊,謂之不順,朕所不 取也?!睙o忌深以盈滿為誡,懇辭機密,文德皇后又為之陳請,太宗不獲已,乃拜 開府儀同三司,解尚書右仆射。是歲,太宗親祠南郊,及將還,命無忌與司空裴寂 同升金輅。五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四人,以元勛各封一子為郡公。七 年十月,冊拜司空,無忌固辭,不許。又因高士廉奏曰:“臣幸居外戚,恐招圣主 私親之誚,敢以死請。”太宗曰:“朕之授官,必擇才行。若才行不至,縱朕至親, 亦不虛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有所適,雖怨仇而不棄,魏徵等是也。朕若以無 忌居后兄之愛,當多遺子女金帛,何須委以重官,蓋是取其才行耳。無忌聰明鑒悟, 雅有武略,公等所知,朕故委之臺鼎?!睙o忌又上表切讓,詔報之曰:“昔黃帝得 力牧而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齊桓得管仲而為五伯長。朕自居籓邸, 公為腹心,遂得廓清宇內(nèi),君臨天下。以公功績才望,允稱具瞻,故授此官,無宜 多讓也。”太宗追思王業(yè)艱難,佐命之力,又作《威鳳賦》以賜無忌。其辭曰:

  有一威鳳,憩翮朝陽。晨游紫霧,夕飲玄霜。資長風以舉翰,戾天衢而遠翔。 西翥則煙氛閉色,東飛則日月騰光。化垂鵬于北裔,馴群鳥于南荒。殄亂世而方降, 應明時而自彰。俯翼云路,歸功本樹。仰喬枝而見猜,俯修條而抱蠹。同林之侶俱 嫉,共干之儔并忤。無恆山之義情,有炎洲之兇度。若巢葦而居安,獨懷危而履懼。 鴟鸮嘯乎側(cè)葉,燕雀喧乎下枝。慚己陋之至鄙,害他賢之獨奇?;蚓蹎B而交擊,乍 分羅而見羈。戢凌云之逸羽,韜偉世之清儀。遂乃蓄情宵影,結(jié)志晨暉,霜殘綺翼, 露點紅衣。嗟憂患之易結(jié),嘆矰繳之難違。期畢命于一死,本無情于再飛。幸賴君 子,以依以恃,引此風云,濯斯塵滓。披蒙翳于葉下,發(fā)光華于枝里。仙翰屈而還 舒,靈音摧而復起。眄八極以遐翥,臨九天而高峙。庶廣德于眾禽,非崇利于一己。 是以徘徊感德,顧慕懷賢。憑明哲而禍散,托英才而福全。答惠之情彌結(jié),報功之 志方宣。非知難而行易,思令后而終前。俾賢德之流慶,畢萬葉而芳傳。

  十一年,令與諸功臣世襲刺史。詔曰:

  周武定業(yè),胙茅土于子弟;漢高受命,誓帶礪于功臣。豈止重親賢之地,崇其 典禮,抑亦固磐石之基,寄以籓翰。魏、晉已降,事不師古,建侯之制,有乖名實。 非所謂作屏王室,永固無窮者也。隋氏之季,四海沸騰,朕運屬殷憂,戡翦多難。 上憑明靈之祐,下賴英賢之輔,廓清宇縣,嗣膺寶歷,豈予一人,獨能致此!時迍 共資其力,世安專享其利,乃睠于斯,甚所不取。但今刺史,即古之諸侯,雖立名 不同,監(jiān)統(tǒng)一也。故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條委共理之寄,象賢存世及之典。司 空、齊國公無忌等,并策名運始,功參締構(gòu),義貫休戚,效彰夷險,嘉庸懿績,簡 于朕心,宜委以籓鎮(zhèn),改錫土宇。無忌可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尚書左仆射、魏 國公玄齡可宋州刺史,改封梁國公;故司空、蔡國公杜如晦可贈密州刺史,改封萊 國公;特進、代國公靖可濮州刺史,改封衛(wèi)國公;特進、吏部尚書、許國公士廉可 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兵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可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刑部 尚書、任城郡王道宗可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晉州刺史、趙郡王孝恭可觀州刺 史,改封河間郡王;同州刺史、吳國公尉遲敬德可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并州都 督府長史、曹國公李勣可蘄州刺史,改封英國公;左驍衛(wèi)大將軍、楚國公段志玄可 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左領(lǐng)軍大將軍、宿國公程知節(jié)可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 太仆卿、任國公劉弘基可朗州刺史,改封夔國公;相州都督府長史、鄅國公張亮可 澧州刺史,改封鄖國公。余官食邑并如故,即令子孫奕葉承襲。

  無忌等上言曰:“臣等披荊棘以事陛下,今海內(nèi)寧一,不愿違離,而乃世牧外 州,與遷徙何異?!蹦伺c房玄齡上表曰:

  臣等聞質(zhì)文迭變,皇王之跡有殊;今古相沿,致理之方乃革。緬惟三代,習俗 靡常,爰制五等,隨時作教。蓋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禮樂節(jié)文,多非己出。逮 于兩漢,用矯前違,置守頒條,蠲除曩弊。為無益之文,覃及四方;建不易之理, 有逾千載。今曲為臣等,復此奄荒,欲其優(yōu)隆,錫之茅社,施于子孫,永貽長世。 斯乃大鈞播物,毫發(fā)并施其生;小人逾分,后世必嬰其禍。何者?違時易務,曲樹 私恩,謀及庶僚,義非僉允。方招史冊之誚,有紊圣代之綱。此其不可一也。又臣 等智效罕施,器識庸陋?;蚯榫売移?,遂陟臺階;或顧想披荊,便蒙夜拜。直當今 日,猶愧非才,重裂山河,愈彰濫賞。此其不可二也。又且孩童嗣職,義乖師儉之 方,任以褰帷,寧無傷錦之弊?上干天憲,彝典既有???,下擾生民,必致余殃于 后,一掛刑網(wǎng),自取誅夷。陛下深仁,務延其世,翻令剿絕,誠有可哀。此其不可 三也。當今圣歷欽明,求賢分政,古稱良守,寄在共理。此道之目,為日滋久,因 緣臣等,或有改張。封植兒曹,失于求瘼,百姓不幸,將焉用之?此其不可四也。 在茲一舉,為損實多,曉夕深思,憂貫心髓。所以披丹上訴,指事明心,不敢浮辭, 同于矯飾。伏愿天澤,諒其愚款,特停渙汗之旨,賜其性命之恩。

  太宗覽表謂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后嗣,翼朕子孫,長為 籓翰,傳之永久。而公等薄山河之誓,發(fā)言怨望,朕亦安可強公以土宇耶?”于是 遂止。十二年,太宗幸其第,凡是親族,班賜有差。十六年,冊拜司徒。十七年, 令圖畫無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煙閣,詔曰:

  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銘于鐘鼎,又圖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 其美;建武功臣,云臺紀其跡。司徒、趙國公無忌,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 孝恭,故司空、萊國成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征,司 空、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 公敬德,特進、衛(wèi)國公靖,特進、宋國公瑀,故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 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故尚書左仆射、蔣忠公通,故陜東道行臺右仆射、 鄖節(jié)公開山,故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順德,洛州都督、鄖 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故左驍衛(wèi)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左領(lǐng)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jié),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故戶部尚書、渝 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勣, 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等,或材推棟梁,謀猷經(jīng)遠,綢繆帷帳,經(jīng)綸霸圖;或 學綜經(jīng)籍,德范光茂,隱犯同致,忠讜日聞;或竭力義旗,委質(zhì)籓邸,一心表節(jié), 百戰(zhàn)標奇;或受脤廟堂,辟土方面,重氛載廓,王略遐宣。并契闊屯夷,劬勞師旅。 贊景業(yè)于草昧,翼淳化于隆平。茂績殊勛,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籠搢紳。宜酌 故實,弘茲令典,可并圖畫于凌煙閣。庶念功之懷,無謝于前載;旌賢之義,永貽 于后昆。

  其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決。御兩儀殿,群 官盡出,獨留無忌及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勣,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此, 我心無憀?!币蜃酝队诖?,抽佩刀欲自刺。無忌等驚懼,爭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晉 王。無忌等請?zhí)谒?,報曰:“我欲立晉王?!睙o忌曰:“謹奉詔。有異議者, 臣請斬之?!碧谥^晉王曰:“汝舅許汝,宜拜謝?!睍x王因下拜。太宗謂無忌等 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論何如?”無忌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伏 乞召問百僚,必無異辭。若不蹈舞同音,臣負陛下萬死?!庇谑墙⑺於ǎ蚣邮?無忌太子太師。尋而太宗又欲立吳王恪,無忌密爭之,其事遂輟。太宗嘗謂無忌等 曰:“朕聞主賢則臣直,人苦不自知,公宜面論,攻朕得失。”無忌奏言:“陛下 武功文德,跨絕古今,發(fā)號施令,事皆利物。《孝經(jīng)》云:‘將順其美?!柬樦?不暇,實不見陛下有所愆失?!碧谠唬骸半藜铰劶哼^,公乃妄相諛悅。朕今面談 公等得失,以為鑒誡。言之者可以無過,聞之者可以自改?!币蚰繜o忌曰:“善避 嫌疑,應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比;而總兵攻戰(zhàn),非所長也。高士廉涉獵古今, 心術(shù)聰悟,臨難既不改節(jié),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guī)諫耳。唐儉言辭便利,善 和解人,酒杯流行,發(fā)言啟齒;事朕三十載,遂無一言論國家得失。楊師道性行純 善,自無愆過;而情實怯懦,未甚任事,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道敦厚,文章是 其所長;而持論常據(jù)經(jīng)遠,自當不負于物。劉洎性最堅貞,言多利益;然其意上然 諾于朋友,能自補闕,亦何以尚。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至于論量人物,直道 而行,朕比任使,多所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于朕, 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笔拍?,太宗征高麗,令無忌攝侍中。還,無忌固辭 師傅之位,優(yōu)詔聽罷太子太師。二十一年,遙領(lǐng)揚州都督。二十三年,太宗疾篤, 引無忌及中書令褚遂良二人受遺令輔政。太宗謂遂良曰:“無忌盡忠于我,我有天 下,多是此人力。爾輔政后,勿令讒毀之徒損害無忌。若如此者,爾則非復人臣?!?

  高宗即位,進拜太尉,兼揚州都督,知尚書及門下二省事并如故。無忌固辭知 尚書省事,許之,仍令以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二年,監(jiān)修國史。高宗嘗謂公 卿:“朕開獻書之路,冀有意見可錄,將擢用之。比者上疏雖多,而遂無可采者。” 無忌對曰:“陛下即位,政化流行,條式律令,固無遺闕。言事者率其鄙見,妄希 僥幸,至于裨俗益教,理當無足可取。然須開此路,猶冀時有讜言,如或杜絕,便 恐下情不達。”帝曰:“又聞所在官司,猶自多有顏面?!睙o忌曰:“顏面阿私, 自古不免。然圣化所漸,人皆向公,至于肆情曲法,實謂必無此事。小小收取人情, 恐陛下尚亦不免,況臣下私其親戚,豈敢頓言絕無?”時無忌位當元舅,數(shù)進謀議, 高宗無不優(yōu)納之。明年,以旱上疏辭職,高宗頻降手詔敦喻不許。五年,親幸無忌 第,見其三子,并擢授朝散大夫。又命圖無忌形像,親為畫贊以賜之。六年,帝將 立昭儀武氏為皇后,無忌屢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賜無忌金銀寶器各一車、綾錦十車, 以悅其意。昭儀母楊氏復自詣無忌宅,屢加祈請。時禮部尚書許敬宗又屢申勸請, 無忌嘗厲色折之。帝后又召無忌、左仆射于志寧、右仆射褚遂良,謂曰:“武昭儀 有令德,朕欲立為皇后,卿等以為如何?”無忌曰:“自貞觀二十三年后,先朝付 托遂良,望陛下問其可否?!钡劬共粡臒o忌等言而立昭儀為皇后?;屎笠詿o忌先受 重賞而不助己,心甚銜之。顯慶元年,無忌與史官國子祭酒令狐德棻綴集武德、貞 觀二朝史為八十卷,表上之,無忌以監(jiān)領(lǐng)功,賜物二千段,封其子潤為金城縣子。 四年,中書令許敬宗遣人上封事,稱監(jiān)察御史李巢與無忌交通謀反,帝令敬宗與侍 中辛茂將鞠之。敬宗奏言無忌謀反有端,帝曰:“我家不幸,親戚中頻有惡事。高 陽公主與朕同氣,往年遂與房遺愛謀反,今阿舅復作惡心。近親如此,使我慚見萬 姓?!本醋谠唬骸胺窟z愛乳臭兒,與女子謀反,豈得成事?且無忌與先朝謀取天下, 眾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謂威能服物,智能動眾。臣恐無忌知 事露,即為急計,攘袂一呼,嘯命同惡,必為宗廟深憂。誠愿陛下斷之,不日即收 捕,準法破家?!钡燮唬骸拔覜Q不忍處分與罪,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親戚,使 至于此?!本醋谠唬骸皾h文帝漢室明主,薄昭即是帝舅,從代來日,亦有大勛,與 無忌不別。于后惟坐殺人,文帝惜國之法,令朝臣喪服就宅,哭而殺之,良史不以 為失。今無忌忘先朝之大德,舍陛下之至親,聽受邪謀,遂懷悖逆,意在涂炭生靈。 若比薄昭罪惡,未可同年而語,案諸刑典,合誅五族。臣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大機之事,間不容發(fā),若少遲延,恐即生變,惟請早決!”帝竟不親問無忌謀反所 由,惟聽敬宗誣構(gòu)之說,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發(fā)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其 子秘書監(jiān)、駙馬都尉沖等并除名,流于嶺外。敬宗尋與吏部尚書李義府遣大理正袁 公瑜就黔州重鞫無忌反狀,公瑜逼令自縊而死,籍沒其家。無忌既有大功,而死非 其罪,天下至今哀之。上元元年,優(yōu)詔追復無忌官爵,特令無忌孫延主齊獻公之祀。 無忌從父兄安世,仕王世充,署為內(nèi)史令,東都平,死于獄中。安世子祥,以文德 皇后近屬,累除刑部尚書,坐與無忌通書見殺。

  史臣曰:士廉才望素高,操秉無玷,保君臣終始之義,為子孫襲繼之謀。社稷 之臣,功亦隆矣;獎遇之恩,賞亦厚矣。及子真行,手刃其子,何兇忍也?若是積 慶之道,不其惑哉!無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儲闈,力安社稷,勛庸茂著, 終始不渝。及黜廢中宮,竟不阿旨,報先帝之顧托,為敬宗之誣構(gòu)。嗟乎!忠信獲 罪,今古不免;無名受戮,族滅何辜!主暗臣奸,足貽后代。

  贊曰:嚴嚴申公,功名始終。文皇題品,信謂酌中。趙公右戚,兩朝宣力。功 成不去,竟逢鬼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7877.html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