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_湯問閱讀答案
-
查閱典籍:《列子》——「列子·湯問」原文
閱讀下面說明文,完成問題。
成語里的歌聲 ?、俜喅烧Z大詞典,你能找到許多形容歌唱的詞匯,你會聽到許多成語里飛揚的歌聲。這歌聲喚出了歷史,展現(xiàn)著我們祖國民族音樂五千年的文明底蘊和獨特的迷人的風(fēng)采。
②相傳,古人唱起歌來,格外投入,常常放開嗓門,大聲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來描述其情狀。歌聲亮傳播遠(yuǎn),又有人用“響遏行云”形容贊美這嘹亮的歌聲?!绊懚粜性啤边@個成語出自《列子·湯問》篇,是說秦國有個叫薛譚的人,拜秦青為師學(xué)習(xí)歌唱。不久他以為把老師的本領(lǐng)都學(xué)到了,便要告辭回家。老師知其想法,未作勸阻,并擺酒為他送行。臨別時老師在郊外大路旁,滿懷惜別之情高歌一曲,其聲音洪亮,震得樹林瑟瑟作響,行云駐足不前。薛譚見此大吃一驚,深感自己無知和盲目,于是請求老師留下他繼續(xù)學(xué)習(xí)。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聲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暢,發(fā)聲自然圓潤,以達(dá)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產(chǎn)生了“字正腔圓”、“珠圓玉潤”這兩個成語。唱歌既要唱聲,又要唱情。“聲情并茂”這個成語,就反映了古人對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聲情并茂的歌聲,恰當(dāng)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內(nèi)蘊,才能產(chǎn)生極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聽者為之動容,為之共鳴。這就要用上“回腸蕩氣”、“哀感頑艷”這兩個成語。
④歌唱含情,歌聲美妙,回蕩耳畔,久久難忘。這便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心理效果?!坝嘁衾@梁”這個成語也出自《列子·湯問》篇。說的是韓國有個名叫韓娥的美麗歌女,一次來到齊國臨淄城,因帶的口糧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門賣唱謀生。她的歌聲哀婉悅耳,使人們張大嘴,聽得出神。直到韓娥走了很久時間,聽者的嘴巴還未閉上。她那優(yōu)美的歌聲,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過了三天,人們還感覺到歌聲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圍回旋蕩漾。古人唱歌還十分講究節(jié)拍韻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這三條成語即是。板、眼是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jié)拍。每小節(jié)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從成話中,人們還能聽到一種結(jié)構(gòu)復(fù)雜,音域?qū)拸V,演唱中還要改變調(diào)性的歌曲,這便是“移宮換羽”和“引商刻羽”兩成語播出的音響?!耙茖m換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宮調(diào),后再轉(zhuǎn)換唱羽調(diào),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1”大調(diào)轉(zhuǎn)為“6”小調(diào),這顯然是難度較大的藝術(shù)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樂造詣。而且,從這些文獻(xiàn)中,還知道在戰(zhàn)國時就已經(jīng)有了通俗音樂和高雅音樂兩大流派。當(dāng)時楚國的歌曲中有兩首很有名氣,那就是《陽春》和《白雪》。相傳為春秋時晉國樂師師曠所作。《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fēng)滌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均屬于較高級的音樂。于是,便產(chǎn)生了“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兩個成語,后泛指高雅的文藝作品難以得到大眾的理解和應(yīng)和。
⑥古人不僅能歌通曲,而且有著純熟的演奏技藝和驚人的欣賞水平。成語“高山流水”(見于《列子·湯問》)記載此事,傳為美談:春秋時,晉國大夫俞伯牙善于彈琴。一個皓月當(dāng)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興彈起琴來,意境表現(xiàn)高山。曲猶未盡,只聽有人贊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頭一看,見迎面走來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會,又彈一曲,意境表現(xiàn)流水。曲音未絕,來人朗聲贊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驚,起身施禮,得知此人叫鐘子期。伯牙與子期憑音樂的共鳴結(jié)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幾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彈《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沒有因伯牙不彈而失去知音,它源遠(yuǎn)流長,成為中華民族音樂中的珍品。
⑦古人還悟出了音樂在戰(zhàn)爭中的積極作用,以歌聲迷惑敵人、渙散敵方軍心。成語“四面楚歌”的聲波將真情傳遞:楚漢相爭時,楚軍被圍垓下。一天夜里,項羽聽到漢軍中的楚歌從四面八方傳來,覺得楚地全被漢軍占領(lǐng),十分驚恐?!八拿娉琛背鲎浴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它為劉邦打敗項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⑧從摘引的部分有關(guān)歌唱的成語里,我們可以知曉古人與音樂的美麗傳說,證實祖先創(chuàng)造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讀音是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
3.以下從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人不但喜好歌聲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暢,發(fā)聲自然圓潤,以達(dá)到表意之目的。
B.從成語中,人們還能聽到一種結(jié)構(gòu)復(fù)雜,音域?qū)拸V,演唱中還要改變調(diào)性的歌曲。
C.古人不僅能歌通曲,而且有著純熟的演奏技藝和驚人的欣賞水平。
4.第⑤段“相傳為春秋時晉國樂師師曠所作”這句話中的“相傳”能否去掉?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有些語言十分生動、傳神,請把第⑥段中對《高山流水》高度贊賞的兩個句子,認(rèn)真地抄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詳細(xì)介紹“晌遏行云”是為了說明古人唱歌時歌聲亮傳播遠(yuǎn)。
B.詳細(xì)介紹“余音繞梁”是為了說明歌唱含情,歌聲美妙,回蕩耳畔,久久難忘。
C.詳細(xì)介紹“高山流水”是為了印證俞伯牙與鐘子期憑音樂的共鳴結(jié)成了“知音”。
對詳細(xì)介紹三個成語在說明語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正確的理解應(yīng)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應(yīng),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完整。讀了這兩段文字,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知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è;應(yīng)和(和諧地跟著唱)
2.舉例子
3.B
4.不能去掉。示例:如果去掉“相傳”,就肯定《陽春》和《白雪》是師曠所作,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jù)來證明。這個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zhǔn)確性。(意對即可)
5.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C,改正:詳細(xì)介紹“高山流水”是為了說明古人有著純熟的演奏技藝和驚人的欣賞水平。
7.知識一:了解了成語詞典中有許多形容歌唱的詞匯,許多成語里飛揚著歌聲。
知識二:了解了成語里的歌聲展現(xiàn)著我們祖國民族音樂五千年的文明底蘊和獨特迷人的風(fēng)采。
知識三:從歌唱的成語里可以知曉古人與音樂的美麗傳說。
知識四:從歌唱的成語里能夠證實祖先創(chuàng)造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而精深。(意對即可)
殷湯問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后之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jì)?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币鬁唬骸叭粍t上下八方有極盡乎?”革曰:“不知也?!睖虇?。革曰:“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fù)無無極,無盡之中復(fù)無無盡。無極復(fù)無無極,無盡復(fù)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睖謫栐唬骸八暮V廪捎校俊备镌唬骸蔼q齊州也。”湯曰:“汝奚以實之?”革曰:“朕東行至營,人民猶是也。問營之東,復(fù)猶營也。西行至豳,人民猶是也。問豳之西,復(fù)猶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極之不異是也。故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含萬物也故不窮,含天地也故無極。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p>
湯又問:“物有巨細(xì)乎?有修短乎?有同異乎?”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厄。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nóng)時,其國人猶數(shù)十丈。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憔僥國。,人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荊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云,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江浦之間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群飛而集于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虒俞師曠方夜擿耳俯首而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為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齊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為枳焉。鴝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矣。地氣然也。雖然,形氣異也,性鈞已,無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識其巨細(xì)?何以識其修短?何以識其同異哉?”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同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馀力,曾不能悔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蔑?,赴飲河渭。河謂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
大禹曰:“六合之間,四海之內(nèi),照之以日月,經(jīng)之以星辰,紀(jì)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圣人能通其道?!毕母镌唬骸叭粍t亦有不待神靈而生,不待陰陽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殺戮而夭,不待將迎而壽,不待五谷而食,不待繒纊而衣,不待舟車而行。其道自然,非圣人之所通也?!?/p>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謬之一國。濱北海之北,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其國名曰終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無風(fēng)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四方悉平,周以喬陟。當(dāng)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lǐng),狀若<詹瓦>甀。頂有口,狀若員環(huán),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氵糞,臭過蘭椒,味過醪醴。一源分為四埒,注于山下。經(jīng)營一國,亡不悉遍。土氣和,亡札厲。人性婉而從物,不競不爭。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長幼儕居,不君不臣;男女雜游,不媒不聘;緣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氣溫適,不織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數(shù),有喜樂,亡衰老哀苦。其俗好聲,相攜而迭謠,終日不輟者。饑惓則飲神氵糞,力志和平。過則醉,經(jīng)旬乃醒。沐浴神氵糞,膚色脂澤,香氣經(jīng)旬乃歇。周穆王北游過其國,三年忘歸。既反周室,慕其國,忄敞然自失。不進(jìn)酒肉,不召嬪御者,數(shù)月乃復(fù)。管仲勉齊桓公因游遼口,俱之其國。幾克舉,隰朋諫曰:“君舍齊國之廣,人民之眾,山川之觀,殖物之阜,禮義之盛,章服之美;妖靡盈庭,忠良滿朝。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捴則諸侯從命,亦奚羨于彼而棄齊國之社稷,從戎夷之國乎?此仲父之耄,奈何從之?”桓公乃止,以隰朋之言告管仲。仲曰:“此固非朋之所及也。臣恐彼國之不可知之也。齊國之富奚戀?隰朋之言奚顧?”
南國之人祝發(fā)而裸;北國之人曷巾而裘;中國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資,或農(nóng)或商,或田或漁,如冬裘夏葛,水舟陸車,默而得之,性而成之。越之東有輒沐之國,其長子生,則鮮而食之,謂之宜弟。其大父死,負(fù)其大母而棄之,曰:“鬼妻不可以同居處。”楚之南有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剔其肉而棄之,然后埋其骨,乃成為孝子。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燻則煙上,謂之登遐,然后成為孝子。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而未足為異也。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一兒以日初出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均,天下之至理也,連于形物亦然。均發(fā)均縣輕重而發(fā)絕,發(fā)不均也。均也,其絕也,莫絕。人以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筱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于百仞之淵、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撓。楚王聞而異之,召問其故。詹何曰:“臣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fēng)振之,連雙倉于青云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學(xué)釣,五年始盡其道。當(dāng)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唯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將亦奚事哉?”楚王曰:“善?!?/p>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藥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聞其驗。”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于謀而寡于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于慮而傷于專。若換汝之心,則均于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于是公扈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二室因相與訟,求辨于扁鵲。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鄭師文聞之,棄家從師襄游。柱指鈞弦,三年不成章。師襄曰:“子可以歸矣。”師文舍其琴,嘆曰:“文非弦之不能鉤,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nèi)不得于心,外不應(yīng)于器,故不敢發(fā)手而動弦。且小假之,以觀其所?!睙o幾何,復(fù)見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得之矣。請嘗試之?!庇谑钱?dāng)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fēng)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鐘,溫風(fēng)徐回,草木發(fā)榮。當(dāng)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鐘,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將終,命宮而總四弦,則景風(fēng)翔,慶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師襄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被將挾琴執(zhí)管而從子之后耳。”
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悉,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還,復(fù)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善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fā)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p>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侖,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xiàn)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觀之?!蹦峦踉唬骸叭找跃銇恚崤c若俱觀之?!币钊眨葞熤]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蹦峦躞@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yīng)節(jié)。千變?nèi)f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nèi)御并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nèi)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jié)、皮毛、齒發(fā),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fù)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云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xùn)|門賈禽滑厘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zhí)規(guī)矩。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wèi),學(xué)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紀(jì)昌者,又學(xué)射于飛衛(wèi)。飛衛(wèi)曰:“爾先學(xué)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紀(jì)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后,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曰:“未也,必學(xué)視而后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后告我?!辈躁髴沂陔?。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紀(jì)昌既盡衛(wèi)之術(shù),計天下之?dāng)臣赫?,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wèi)。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鋒相觸,而墜于地,而塵不揚。飛衛(wèi)之矢先窮。紀(jì)昌遺一矢;既發(fā),飛衛(wèi)以棘刺之端扌干之,而無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途,請為父子??吮垡允?,不得告術(shù)于人。
造父之師曰泰豆氏。造父之始從習(xí)御也,執(zhí)禮甚稗,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zhí)禮愈謹(jǐn),乃告之曰:“古詩言:‘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晗扔^吾趣。趣如事,然后六轡可持,六馬可御?!痹旄冈唬骸拔鶑摹!碧┒鼓肆⒛緸橥?,僅可容足;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還,無跌失也。造父學(xué)子,三日盡其巧。泰豆嘆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嚷汝之行,得之于足,應(yīng)之于心。推于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zhí)節(jié)乎掌握之間。內(nèi)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馬志,是故能進(jìn)退履繩而旋曲中規(guī)矩,取道致遠(yuǎn)而氣力有余,誠得其術(shù)也。得之于銜,應(yīng)之于轡;得之于轡,應(yīng)之于手;得之于手,應(yīng)之于心。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驅(qū);心閑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回旋進(jìn)退,莫不中節(jié)。然后輿輪之外可使無余轍,馬蹄之外可使無余地;未嘗覺山谷之險,原隰之夷,視之一也。吾術(shù)窮矣。汝其識之!”
魏黑卵以暱嫌殺丘邴章。丘邴章之子來丹謀報父之仇。丹氣甚猛,形甚露,計粒而食,順風(fēng)而趨。雖怒,不能稱兵以報之。恥假力于人,誓手劍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絕眾,九抗百夫,節(jié)骨皮肉,非人類也。延頸承刀,披胸受矢,铓鍔摧屈,而體無痕撻。負(fù)其材力,視來丹猶雛鷇也。來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過矣,將奚謀焉?”來丹垂涕曰:“愿子為我謀?!鄙晁唬骸崧勑l(wèi)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寶劍,一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奚不請焉?”來丹遂適衛(wèi),見孔周,執(zhí)仆御之禮,請先納妻子,后言所欲??字茉唬骸拔嵊腥齽?,唯子所譯;皆不能殺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jīng)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jīng)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來丹曰:“雖然,吾必請其下者。”孔周乃歸其妻子,與齋七日。晏陰之間,跪而授其下劍,來丹再拜受之以歸。來丹遂執(zhí)劍從黑卵。時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頸至腰三斬之。黑卵不覺。來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門,擊之三下,如投虛。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來丹知劍之不能殺人也,嘆而歸。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急?!逼渥釉唬骸爱犖魜淼ぶ畞怼S鑫矣陂T,三招我,亦使我體疾而支強,彼其厭我哉!”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xiàn)錕铻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痄街?,浣之必投于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首右詾闊o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誣理哉!”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18984.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
-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 愿學(xué)秋胡婦,貞心比古松
- 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
- 云山行處合,風(fēng)雨興中秋
-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
-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