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生平
-
皈依佛門 惠能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以賣柴為生。一次,惠能打柴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jīng)》到“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便心有所悟。于是萌發(fā)他去黃梅雙峰山拜謁五祖弘忍,由此開始了學(xué)佛生涯?! 》鸾潭U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dāng)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xué),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dāng)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rèn)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于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偈子,違背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墻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薄_@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tài),強(qiáng)調(diào)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dāng)?shù)诙煸缟洗蠹铱吹竭@個偈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蜕袀兊恼?wù)?,被在舂米作坊里勞作的惠能聽到了。惠能?dāng)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偈子,惠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偈子,當(dāng)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lǐng)悟到真諦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偈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由這首偈子可以看出惠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zhuǎn)世),他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tài)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lǐng)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肴炭吹竭@個偈子以后,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惠能寫的,于是他叫來了惠能,當(dāng)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并親自擦掉了這個偈子。然后惠能在槽廠(舂米作坊)舂米的時候,五祖去給問他一些話,從話里聽出來惠能是真正的開悟了,于是五祖拿竹杖在地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jīng)》,并傳了衣缽給他。然后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惠能,讓惠能連夜逃走。于是惠能連夜遠(yuǎn)走南方,跟隨打獵人隱居15年之后,出山說法,在曹溪寶林寺創(chuàng)立了禪宗的南宗。在五祖?zhèn)鞣ńo惠能的第二天,五祖寺的僧人們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惠能,但沒有追到。后來神秀成為護(hù)國法師,形成“南能北秀”的格局。
南北爭端 惠能歸嶺南后,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nèi)講《涅盤經(jīng)》之際,“時有風(fēng)吹幡動,一僧曰:風(fēng)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jìn)曰:不是風(fēng) 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zhèn)鳎彀轂閹?,并為之剃度。 儀鳳二年(677年),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fēng),率同僚入山請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講堂為眾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 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弘揚(yáng)禪宗,主張“頓悟”,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在此傳法長達(dá)37年之久。當(dāng)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和唐中宗即遣內(nèi)侍薛簡往曹溪召其入京?;菽芤跃锰幧搅?,年邁風(fēng)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lǐng)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yǎng)。并命改稱寶林寺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并以惠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 √菩陂_元二年(730年),在河南滑臺(今滑縣)的無遮大會上,惠能弟子荷澤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崇遠(yuǎn)、普寂,使得“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tǒng)。
圓寂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于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謚號大鑒禪師?;菽軋A寂后,其真身不壞,被運(yùn)回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曹溪,其門人裹綜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菽芏U師入寂于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講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書,即《壇經(jīng)》。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稱之為經(jīng)的,唯惠能禪師一人?! ×荽淌妨谠恫芟诹娲箬b禪師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年)劉禹錫因曹溪僧道琳之請,撰《曹溪大師第二碑》。
禪語 惠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后,惠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guān))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jīng)》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jié)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jié)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dāng)?shù)氐纳綕舅拢?jīng)常讀誦《涅盤經(jīng)》?;菽馨滋炫c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盤經(jīng)》?;菽茈m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jīng)常在聽完經(jīng)之后,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jīng)文的大義。有一次無盡藏比丘尼手捧經(jīng)卷,向惠能請教一個字的讀法和意義?;菽芑卮鹫f:“字即不識,義即請問?!睙o盡藏比丘尼說道:“字尚不識,曷能會義?”惠能回答道:“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睙o盡藏比丘尼聽了,非常驚異,知道惠能是個有道之人,心生敬意。這樣一來,惠能的名聲很快傳遍鄉(xiāng)里。雖然當(dāng)時惠能還沒有出家,但是當(dāng)?shù)氐男疟姸紶幭嗲皝碚岸Y和供養(yǎng)。并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惠能建了一座道場?;菽茉谶@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幸惶?,惠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私知念言:“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xù)向北行進(jìn)。經(jīng)過樂昌縣西山石室間的時候,惠能遇見了智遠(yuǎn)禪師,并向智遠(yuǎn)禪師請教有關(guān)坐禪的一些事情。智遠(yuǎn)禪師告訴他說“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dá)磨傳心印于黃梅,汝當(dāng)往彼參決(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聽說菩提達(dá)摩從西域來到中土,傳佛心印,展轉(zhuǎn)至于黃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誤時間了,速往忍和尚處參學(xué),以決生死之疑)?!薄 ∥遄娉跻娝臅r候,便戲稱他為“獦獠(gé liáo)”?!段鍩魰贰ⅰ蹲嫣眉泛汀秹?jīng)》等書,都比較詳細(xì)地記載了這次見面的情景-- 五祖問:“你從哪兒來?” 惠能道:“從嶺南來。” 五祖問:“你到這里想干什么?” 惠能道:“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這個獦獠,又是嶺南人,你怎么能夠成佛呢?” 惠能道:“人雖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別。我這個獦獠,形象上雖然與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別?” 五祖聽了,知道惠能根機(jī)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繼續(xù)跟他多交談幾句,但因為徒眾都在左右,擔(dān)心惠能日后會遭到眾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發(fā)到碓坊舂米?! ◆┟资且患嗖钍?。惠能生得矮小,體重不夠,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間拴上一塊石頭。就這樣,惠能晝夜不停,勤勤懇懇地舂了八個月的米?! ∮幸惶?,五祖把大眾召集到一起,告訴大眾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已經(jīng)老了,當(dāng)選一名接法人,以確保祖師的法脈不斷。佛法不可思議,貴在實證,你們?nèi)f千不要以為記住了我所說的法語,就算了事。你們且下去,各自根據(jù)自己的修行體會寫一首偈子給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傳付給他,立他為六祖。” 當(dāng)時,五祖會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師,兼通內(nèi)外之學(xué),經(jīng)常為大眾講經(jīng)說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眾人的敬仰。因此,大眾退下來之后,共相議論道:“六祖之稱號,除了秀上座之外還有誰能夠擔(dān)當(dāng)?shù)闷鹉??我們不用勞心費(fèi)力寫什么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為六祖,我們都依止他就完事了?!薄 ÷牭酱蟊姷淖h論,神秀想,大眾之所以不敢寫偈子,是因為我是他的們的教授師。我應(yīng)該向大和尚呈上偈子。當(dāng)然,我呈偈子是為了求法,而不是為了奪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么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傳法呢?翻來覆去,左思右想,折騰了兩三天,神秀終天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寫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薄 〉诙煸绯浚遄娼?jīng)過的時候,忽然看見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這首偈子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還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墮惡道的。因此,五祖還是當(dāng)著眾人的面對這首偈子大加贊嘆,并且要求大眾焚香讀誦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里,五祖還是告訴神秀說:“你的這首偈子,還沒有明心見性,見地還不到位,還在門外。如此見解,欲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于當(dāng)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中薦取?!闭f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幾天過去了,神秀再沒有作出新的偈子來?! 『髞碛幸惶?,惠能在碓坊舂米,聽到外邊有位童子在誦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聽,于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眾作偈以及讓大眾梵香禮拜神秀之偈的事一一告訴了惠能?;菽苈犃?,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誦此偈,與秀上座結(jié)來生緣。自從我來到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個多月,沒有到過堂前,請上人引我到寫有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禮拜?!薄 ∮谑?,童子引惠能來到偈子前?;菽苷f:“我不識字,還請上人念給我聽。”當(dāng)時,江州別駕張日用正好在旁,便高聲為惠能念誦那首偈子?! 』菽苈犃耍驼f:“我也有一首偈子,請別駕給我寫上。”別駕了聽了,非常驚訝“你這個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惠能正色道:“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xué)。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沒有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眲e駕聽了,連忙謝罪道:“汝念偈子,我給你寫。如果你將來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庇谑腔菽苣钯实溃骸 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偈子剛寫完,大眾無不驚愕。五祖見眾人如此,擔(dān)心有人傷害惠能,于是用鞋掌把惠能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說“亦未見性”。眾人見五祖這么說,也就不以為意?! 〉诙欤遄嫠较聛淼巾苑?,見惠能腰間掛著石頭舂米,說道:“求道之人,為法忘軀,就應(yīng)當(dāng)象你這個樣子”。并問道:“米舂熟了嗎?”惠能回答道:“米熟久矣,猶欠篩在?!薄 ∥遄嬗谑怯弥粽仍陧灶^上敲了三下便離開了?;菽茴I(lǐng)會了五祖的意思,便于當(dāng)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來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將惠能圍起來,以免他人發(fā)現(xiàn),并且給他講解《金剛經(jīng)》。當(dāng)講到“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惠能豁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惠能一連說了五個“何其”,以表達(dá)自己悟道時的驚喜和見地: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經(jīng)大悟,便將頓教法門以及祖師衣缽傳付給惠能,說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jī)大小而引導(dǎo)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zhuǎn)傳授二十八世。至達(dá)摩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今,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護(hù),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o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薄 』菽芏U師跪受衣法之后,問道:“法則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經(jīng)受了,將來這祖衣該交付給誰呢)?” 五祖回答說:“昔達(dá)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若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薄 』菽芏U師又問:“當(dāng)隱何所?” 五祖答道:“逢懷即止,遇會且藏?!薄 ≌f完,五祖便親自把惠能連夜送到九江驛。臨行前,五祖又囑咐惠能:“以后佛法將通過你而大興。你離開黃梅后三年,我將入寂。你趕快往南方走,好自為之。不要急于出來弘法。這當(dāng)中你會有劫難?!薄 』菽芏U師再一次頂禮五祖,然后發(fā)足南行,不到兩個月就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惠能后,連續(xù)好幾天沒有上堂。眾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紛紛前去問安。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法脈已經(jīng)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說:“能者得之?!薄 ”娙诉@才恍然大悟。此后便有了數(shù)百人前往南方追殺惠能禪師欲奪取衣缽的一連驚心動魄的故事。為了避免不測,惠能禪師一度在獵人隊混了長達(dá)十五年之久。此后,因緣成熟了,惠能禪師才來到廣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師的座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曰菽芏U師以后,禪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傳開來,并形成了“一花五葉”的繁榮局面?;菽芏U師的弟子很多,據(jù)《壇經(jīng)》記載,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法海、法達(dá)、智常、志徹、神會等。禪宗史上非常有影響的青原行思、南岳懷讓和南陽慧忠等大禪師,也都是惠能禪師的法嗣。
-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jīng)》流傳于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禪師的真身,供奉在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