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神奇部份譯文
-
查閱典籍:《夢溪筆談》——「夢溪筆談·神奇」原文
傳聞世人有拾得雷斧、雷楔的,說是天上的雷神所遺落,多可在震雷之下的地面上拾到,而我未曾親自見過。元豐年間,我在隨州,夏天發(fā)生大雷震,下面一棵樹被劈斷,我也找到一件楔子,果然如世人所傳。凡是雷斧,多用銅鐵制造,而楔是石制的,像斧而沒有孔。世傳雷州多雷,那里建有雷祠,祠中就多有雷斧、雷楔。我翻查《圖經(jīng)》,雷州境內(nèi)有雷、擎兩條河,雷水經(jīng)過城下,因此其地就因水名而叫雷州。如果這樣的話,則這個“雷”自是水名,說雷州之名得自多雷乃是妄說。然而高州又有電白縣,與雷州是鄰境,這個“電白”又是什么意思呢?
治平元年間,常州有一天傍晚時分,天空響起雷鳴一般的聲音,原來是一顆大星,差不多像月亮那么大,出現(xiàn)在天空的東南方。過了不多久又發(fā)出一聲震響,大星移到了西南方,接著又震了一下便墜落到了宜興縣一個姓許人家的園子里。遠(yuǎn)近的人們都看到了,熊熊火光照亮天空,許家園子的籬笆都被火燒毀了。這時火光熄滅了,看到地里有一個像杯口大小的洞,非常深。往下看去,落下的星在里面還熒熒地發(fā)著光亮。很長時間才慢慢暗下來,不過還是熱得無法接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挖開那個洞三尺多深,于是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還是熱的,像拳頭般大小,一頭略微有點尖,顏色像鐵,分量也像鐵。知州鄭伸得到了這塊隕石,把它送到了潤州的金山寺,直到現(xiàn)在還用匣子收藏著,有游客來了就打開匣子讓人觀賞。王無咎對這件事作了很詳細(xì)的記載。
內(nèi)侍李舜舉家曾被暴雷所震。他家堂屋的西頭房間,有雷火從窗戶冒出,赫然躥出于房檐之上,家里人以為堂屋已被燒了,都跑出去躲避。及暴雷停止,那間房子卻宛然如故,只是墻壁和窗紙都變黑了。屋內(nèi)有一個木架,其中雜七雜八地存放著各種器物,那些有銀飾的漆器,銀飾全都熔化流到了地上,漆器卻不見被烤焦。有一口寶刀,極為剛硬,就在刀鞘里被熔化為鐵汁,而刀鞘也儼然完好無損。人們通常必定會認(rèn)為,雷火為害當(dāng)先焚草木,然后才熔化金石;而現(xiàn)在卻是金石都被熔化,草木反而無一被毀,這不是人之常情所能推測的。佛書上說“龍火得水會更熾烈,人火得水則會熄滅”,這話確有道理。人只不過了解人世間的事情罷了,人世間之外,無窮無盡的事理又有何極限?欲以區(qū)區(qū)人世間的知識和情理,去追根究底地測量終極的道理,不是太難了嗎?
人有號稱能“前知”的,世傳這種人就連數(shù)十百千年之后的事都能預(yù)言,就是夢寐中的事或者將來也會發(fā)生,以此知道萬事無不是“前定”的。我對這些說法不以為然。萬事并沒有“前定”的,當(dāng)所謂將來的某件事被人們知道的時候,它便已是“今日”的事;從“今日”到預(yù)言的將來的年歲,這中間所有的時間都與“今日”同時,原沒有先后。這道理看似曲折,仔細(xì)體察就會明白。有人說:假如能夠“前知”,那么將來事情有不利的就可以躲避。這說法也不是那么回事。假如可以躲避,那么人們在“前知”的時候,就已看出所要躲避的事;若是看不出所要躲避的事,那就說明人們不能“前知”。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墜,多于震雷之下得之?!倍磭L親見。元豐中,予居隨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傳。凡雷斧多以銅鐵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無孔。世傳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間多雷斧、雷楔。按《圖經(jīng)》,雷州境內(nèi)有雷、擎二水,雷水貫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則“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然高州有電白縣,乃是鄰境,又何謂也?
越州應(yīng)天寺有鰻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數(shù)丈,井才方數(shù)寸,乃一石竅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詩云:“深泉鰻井開?!奔创艘?,其來亦遠(yuǎn)矣。鰻時出游,人取之置懷袖間,了無驚猜。如鰻而有鱗,兩耳甚大,尾有刃跡。相傳云:“黃巢曾以劍佛之?!狈馋牫鲇?,越中必有水旱疫癘之災(zāi),鄉(xiāng)人常以此候之。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yuǎn)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fā)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則發(fā)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疥栍幸慌?,其神極靈。予伯氏嘗召問之,凡人間物,雖在千里之外,問之皆能言。乃至人中心萌一意,已能知之。坐客方弈棋,試數(shù)白黑棋握手中,問其數(shù),莫不符合。更漫取一把棋,不數(shù)而問之,是亦不能知數(shù)。蓋人心所知者,彼則知之;心所無,則莫能知。如季咸之見壺子,大耳三藏觀忠國師也。又問以巾篋中物,皆能悉數(shù)。時伯氏有《金剛經(jīng)》百冊,盛一大篋中,指以問之:“其中何物?”則曰:“空篋也?!辈夏税l(fā)以示之,曰:“此有百冊佛經(jīng),安得曰空篋?”鬼良久又曰:“空篋耳,安得欺我!”此所謂文字相空,因真心以顯非相,宜其鬼神所不能窺也。
神仙之說,傳聞固多,余之目睹二事。供奉官陳允任衢州監(jiān)酒務(wù)日,允已老,發(fā)禿齒脫。有客候之,稱孫希齡,衣服甚襤褸,贈允藥一刀圭,令揩齒。允不甚信之。暇日,因取揩上齒,數(shù)揩而良,及歸家,家人見之,皆笑日:“何為以墨染須?”允驚,以鑒照之,上髯黑如漆矣。急去巾,視童首之發(fā),已長數(shù)寸;脫齒亦隱然有生者。余見允時年七十余,上髯及發(fā)盡黑,而下髯如雪。又正郎蕭渤罷白波輦運,至京師,有黥卒姓石,能以瓦石沙土手挼之悉成銀,渤厚禮之,問其法,石曰:“此真氣所化,未可遽傳。若服丹藥,可呵而變也?!彼焓诓车?shù)粒。渤餌之,取瓦石呵之,亦皆成銀。渤乃丞相荊公姻家,是時丞相當(dāng)國,余為宰士,目睹此事,都下士人求見石者如市,遂逃去,不知所在。石才去,渤之術(shù)遂無驗。石,齊人也。時曾子固守齊,聞之,亦使人訪其家,了不知石所在。渤既服其丹,亦宜有補年壽,然不數(shù)年間,渤乃病卒。疑其所化特幻耳。
熙寧中,予察訪過咸平,是時劉定子先知縣事,同過一佛寺。子先謂余曰:“此有一佛牙,甚異。”余乃齋潔取視之。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瘋?cè)挥恳?,莫知其?shù),或飛空中,或墮地。人以手承之,即透過;著床榻,摘然有聲,復(fù)透下。光明瑩徹,爛然滿目。余到京師,盛傳于公卿間。后有人迎至京師,執(zhí)政官取入東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神異之跡,不可悉數(shù)。有詔留大相國寺,創(chuàng)造木浮圖以藏之。今相國寺西塔是也?! 〔似分惺忀?、菘、芥之類,遇旱其標(biāo)多結(jié)成花,如蓮花,或作龍蛇之形。此常性,無足怪者。熙寧中,李賓客乃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成荷花,仍各有一佛坐于花中,形如雕刻,莫知其數(shù)。暴干之,其相依然。或云:“李君之家奉佛甚篤,因有此異?!迸眢恍↓?,顯異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熙寧中,王師南征,有軍仗數(shù)十船,泛江而南。自離真州,即有一小蛇登船。般師識之,曰:“此彭蠡小龍也,當(dāng)是來護軍仗耳?!敝鞯湔咭詽嵠魉]之,蛇伏其中。船乘便風(fēng),日棹數(shù)百里,未嘗有波濤之恐。不日至洞庭,蛇乃附一商人船回南康。世傳其封域止于洞庭,未嘗逾洞庭而南也。有司以狀聞,詔封神為順濟王,遣禮官林希致詔。予中至祠下,焚香畢,空中忽有一蛇墜祝肩上,祝曰:“龍君至矣?!逼渲匾槐鄄荒軇?。徐下至幾案間,首如龜,不類蛇首也。子中致詔意日:“使人至此,齋三日然后致祭。王受天子命,不可以不齋戒?!鄙呤苊瑥饺脬y香奩中,蟠三日不動。祭之日,既酌灑,蛇乃自奩中引首吸之。俄出,循案行,色如濕胭脂,爛然有光。穿一剪彩花過,其尾尚赤,其前已變?yōu)辄S矣,正如雌黃色。又過一花,復(fù)變?yōu)榫G,如嫩草之色。少頃,行上屋梁。乘紙旙腳以船,輕若鴻毛。倏忽入帳中,遂不見。明日,子中還,蛇在船后送之,逾彭蠡而回。此龍常游舟楫間,與常蛇無辨。但蛇行必蜿蜒,而此乃直得,江人常以此辨之。
天圣中,近輔獻(xiàn)龍卵,云:“得自大河中?!痹t遣中人送潤州金山寺。是歳大水,金山廬舍為水所漂者數(shù)十間,人皆以為龍卵所致。至今匵藏,余屢見之:形類色理,都如雞卵,大若五升囊;舉之至輕,唯空殼耳。
內(nèi)侍李舜舉家曾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間出,赫然出檐,人以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墻壁窗紙皆黔。有一木格,其中雜貯諸器,其漆器銀釦者,銀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寶刀,極堅鋼,就刀室中镕為汁,而室亦儼然。人必謂火當(dāng)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鑠,而草木無一毀者,非人情所測也。佛書言“龍火得水而熾,人火得水而災(zāi)”,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區(qū)區(qū)世智情識,窮測至理,不其難哉!
知道者茍未至脫然,隨其所得淺深,皆有效驗。尹師魯自直龍圖閣謫官,過梁下,與一佛者談。師魯自言以靜退為樂。其人曰:“此猶有所系,不若進退兩忘?!睅燈旑D若有所得,自為文以記其說。后移鄧州,是時范文正公守南陽。少日,師魯忽手書與文正別,仍囑以后事,文下極訝之。時方饌客,掌書記朱炎在坐,炎老人,好佛學(xué),文正以師魯書示炎曰:“師魯遷謫失意,遂至乘理,殊可怪也。宜往見之,為致意開譬之,無使成疾?!毖准丛勔?,百師魯已沐浴衣冠而坐,見炎來道文正意,乃笑曰:“何希文猶以生人見待?洙死矣?!迸c炎談?wù)擁晻r,遂隱幾而卒。炎急使人馳報文正,文正至,哭之甚哀。師魯忽舉頭曰:“早已與公別,安用復(fù)來?”文正驚問所以,師魯笑曰:“死生常理也,希文豈不達(dá)此?!庇謫柶浜笫?,尹曰:“此在公耳?!蹦艘鞠N?,復(fù)逝。俄頃,又舉頭顧希文曰:“亦無鬼神,亦無恐怖?!毖杂櫍扉L往。師魯所養(yǎng)至此??芍^有力矣,尚未能脫有無之見,何也?得非進退兩忘猶存于胸中歟?
吳人鄭夷甫,少年登笠,有美才。嘉祐中,監(jiān)高郵軍稅務(wù)。嘗遇一術(shù)士,能推人死期,無不驗者。令推其命,不過三十五歳。憂傷感嘆,殆不可堪。人有勸其讀《老》《莊》以自廣。久之,潤州金山有一僧,端坐與人談笑間遂化去。夷甫聞之,喟然嘆息曰:“既不得壽,得如此僧,復(fù)何憾哉!”乃從佛者授《首楞嚴(yán)經(jīng)》,往還吳中。歳余,忽有所見,曰:“生死之理。我知之矣?!彼灬屓环艖眩瑹o復(fù)芥蒂。后調(diào)封州判官,預(yù)知死日,先期旬日,作書與交游親戚敘訣,及次敘家事備盡。至期,沐浴更衣。公舍外有小園,面溪一亭潔飾,夷甫至其間,親督人灑掃及焚香。揮手指畫之間,屹然立化。家人奔出呼之,已立僵矣:亭亭如植木,一手猶作指畫之狀??な囟?,少時皆至,士民觀者如墻。明日,乃就斂。高郵崔伯易為墓志。略敘其事。余與夷甫遠(yuǎn)親,知之甚詳。士人中蓋未曾有此事?! ∪擞星爸?,數(shù)千百年事皆能言之,夢寐亦或有之,以此知萬事無不前定。余以謂不然,事非前定。方其知時,即是今日,中間年歳,亦與此同時,元非先后。此理宛然,熟觀之可諭?;蛟唬骸捌埬芮爸?,事有不利者,可遷避之?!币嗖蝗灰?。茍可遷避,則前知之時,已見所避之事;若不見所避之事,即非前知。
吳僧文捷,戒律精苦,奇跡甚多。能知宿命,然罕與人言。余群從遘為知制誥,知杭州,禮為上客。遘嘗學(xué)誦《揭帝咒》,都未有人知,捷一日相見曰:“舍人誦咒,何故闕一句?”既而思其所誦,果少一句。浙人多言文通不壽,一日齊心,往問捷,捷曰:“公更三年為翰林學(xué)士,壽四十歳。后當(dāng)為地下職仕,事權(quán)不減生時,與楊樂道待制聯(lián)曹。然公此時當(dāng)衣衰绖視事?!蔽耐勚?,大駭曰:“數(shù)十日前,曾夢楊樂道相過云:‘受命與公同職事,所居甚樂,慎勿辭也?!焙髷?shù)年,果為學(xué)士,而丁母喪,年三十九歳。明年秋,捷忽使人與文通訣別;時文通在姑蘇,急往錢塘見之。捷驚曰:“公大期在此月,何用更來?宜即速還?!鼻赣嬛唬骸凹毙?,尚可到家?!蔽耐ㄈ缙溲?,馳還,遍別骨肉;是夜無疾而終。捷與人言多如此,不能悉記,此吾家事耳。捷嘗持如意輪咒,靈變尤多,缾中水咒之則涌立。畜一舍利,晝夜常轉(zhuǎn)于琉璃缾中。捷行道繞之,捷行速,則舍利亦速;行緩,則舍利亦緩。士人郎忠厚事之至謹(jǐn),就捷乞以舍利,捷遂與之,封護甚嚴(yán)。一日忽失所在,但空缾耳。忠厚齋戒,延捷加持,少頃,見觀音像衣上一物,蠢蠢而動,疑其蟲也,試取,乃所亡舍利。如此者非一。忠厚以余愛之,持以見歸,予家至今嚴(yán)奉,蓋神物也。
郢州漁人擲網(wǎng)于漢水,至一潭底,舉之覺重。得一石,長尺余,圓直如斷椽,細(xì)視之,乃群小蛤,鱗次相比,綢繆鞏固。以物試抉其一端,得一書卷,乃唐天寶年所造《金剛經(jīng)》,題志甚詳,字法奇古,其末云:“醫(yī)博士攝比陽縣令朱均施?!北汝柲颂浦輰僖亍2恢文陦嬎?,首尾略無霑漬。為土豪李孝源所得,孝源素奉佛,寶佛其書,蛤筒復(fù)養(yǎng)之水中。客至欲見,則出以視之。孝源因感經(jīng)像之勝異,旋家財萬余緡,寫佛經(jīng)一藏于郢州興陽寺,特為嚴(yán)麗。
張忠定少時,謁華山陳圖南,遂欲隱居華山。圖南曰:“他人即不可知。如公者,吾當(dāng)分半以相奉。然公方有官職,未可議此。其勢如失火家待君救火,豈可不赴也?”乃贈以一詩曰:“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養(yǎng)閑散,亦須多謝鬢邊瘡?!笔冀圆恢I其言。后忠定更鎮(zhèn)杭、益,晚年有瘡發(fā)于頂后,治不差,遂自請得金陵,皆如此詩言。忠定在蜀日,與一僧善。及歸,謂僧曰:“君當(dāng)送我至鹿頭,有事奉托。”僧依其言至鹿頭關(guān),忠定出一書,封角付僧曰:“謹(jǐn)收此,后至乙卯年七月二十六日,當(dāng)請于官司,對眾發(fā)之。慎不可私發(fā),若不待其日及私發(fā)者,必有大禍。”僧得其書,至大中祥符七年,歳乙卯,時凌待郎策師蜀,僧乃持其書詣府,具陳忠定之言。其僧亦有道者,凌信其言,集從官共開之,乃忠定真容也。其上有手題曰:“詠當(dāng)血食于此。”后數(shù)日,得京師報,忠定以其年七月二十六日捐館。凌乃為之筑廟于成都。蜀人自唐以來,嚴(yán)祀韋南康,自此乃改祠忠定至今。
熙寧七年,嘉興僧道親,號通照大師,為秀州副僧正。因游溫州雁蕩山,自大龍湫回,欲至瑞鹿院。見一人衣布襦,行澗邊,身輕若飛,履木葉而過,葉皆不動。心疑其異人,乃下澗中揖之,遂相與坐于石上,問其氏族、閭里、年齒,皆不答。須發(fā)皓白,面色如少年。謂道親曰:“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后九年,當(dāng)有疾。汝可持吾藥獻(xiàn)天子。此藥人臣不可服,服之有大責(zé),宜善保守。”乃探囊出一丸,指端大,紫色,重如金錫,以授道親曰:“龍壽丹也?!庇?,又謂道親曰:“明年歳當(dāng)大疫,吳、越尤甚,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藥,勉修善業(yè),當(dāng)免此患。”探囊中取一柏葉與之,道親即時食之。老人曰:“定免矣。慎守吾藥,至癸亥歳,自詣闕獻(xiàn)之。”言訖遂去。南方大疫,兩浙無貧富皆病,死者十有五六,道親殊無恙。至元豐六年夏,夢老人趣之曰:“時至矣,何不速詣闕獻(xiàn)藥?”夢中為雷電驅(qū)逐,惶懼而起,徑詣秀州,具述本末,謁假入京,詣尚書省獻(xiàn)之。執(zhí)政親問,以為狂人,不受其獻(xiàn)。明日因?qū)ψ嘀?,上急使人追尋,付?nèi)侍省問狀,以所遇對。未數(shù)日,先帝果不豫。乃使勾當(dāng)御藥院梁從政持御香,賜裝錢百千,同道親乘驛詣雁蕩山,求訪老人,不復(fù)見,乃于初遇處焚香而還。先帝尋康復(fù),謂輔臣曰:“此但預(yù)示服藥兆耳?!甭勂渌幹两裨谡蒙崎w,當(dāng)時不曾進御。
廬山太平觀,乃九天采訪使者祠,自唐開元中創(chuàng)建。元豐二年,道士陶智仙營一舍,令門人陳若拙董作。發(fā)地忽得一缾,封鐍甚固,破之,其中皆五色土;唯有一銅錢,文有“應(yīng)元保運”四字。若掘得之,以歸其師,不甚為異。至元豐四年,忽有詔進號九天采訪使者為應(yīng)元保運真君,遣內(nèi)侍廖維持御書殿額賜之,乃與錢文符同。時知制誥熊本提舉太平觀,具聞其事,召本觀主首,推詰其詳,審其無偽,乃以其錢付廖維表獻(xiàn)之。
祥符中,方士王捷,本黥卒,嘗以罪配沙門島,能作黃金。有老鍛工畢升,曾在禁中為捷鍛金。升云:“其法為爐灶,使人隔墻鼓鞲,蓋不欲人覘其啟閉也。其金,鐵為之,初自冶中出。色尚黑。凡百余兩為一餅。每餅輻解,鑿為八片,謂之‘鴉觜金’者是也。”今人尚有藏者。上令上坊鑄為金龜、金牌各數(shù)百,龜以賜近臣,人一枚。時受賜者,除戚里外,在庭者十有七人,余悉埋玉清昭應(yīng)宮寶符閣及殿基之下,以為寶鎮(zhèn);牌賜天下州、府、軍、監(jiān)各一,今謂之“金寶牌”者是也。洪州李簡夫家有一龜,乃其伯祖虛已所得者,蓋十七人之?dāng)?shù)也。其龜夜中往往出游,爛然有光,掩之則無所得。其家至今匱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5148.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
- 去年人在鳳凰池,銀燭夜彈絲
-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 晴浦晚風(fēng)寒,青山玉骨瘦
-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 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fā),戈戟云橫
-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