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生平
-
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俄n詩外傳》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于宋玉"的話。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則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xí)鑿齒《襄陽耆舊傳》又說:"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說,宋玉當(dāng)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
關(guān)于宋玉師承,普遍認為他師承屈原。但也有學(xué)者認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說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沒有依據(jù)的,是其把“祖(承襲、效法)屈原”理解為“師從屈原”了。
最早據(jù)《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現(xiàn)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于王逸《楚辭章句》;《風(fēng)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5篇,見于蕭統(tǒng)《文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6篇,見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于明代劉節(jié)《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zhèn)蜗嚯s,可信而無異議的只有《九辯》一篇?!墩谢辍奉H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fēng)賦》等篇,也有人認為不是宋玉所作,不過它們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還是相當(dāng)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shù)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于細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jié)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稱,可見宋玉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 宋玉 宋玉,中國戰(zhàn)國后期楚國辭賦家。和屈原同時而稍晚。歷史上向以屈宋并稱。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較可靠的記載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所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王逸的《楚辭章句》稱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此外,《漢書》、《韓詩外傳》、《新序》、《文選》、《襄陽耆舊記》、《水經(jīng)注》等著作中也偶有關(guān)于宋玉的記述,但均屬傳說。宋玉出身低微,曾師事屈原,出仕后并不得意,這大體上是可以肯定的。據(jù)《漢書·藝文志》載,宋玉有賦16篇?,F(xiàn)署名宋玉的作品有《九辯》、《招魂》、《風(fēng)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等。但這些作品只有《九辯》一篇公認為宋玉所作,其余均系后人偽作?!毒呸q》是宋玉借古樂為題而寫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借悲秋來抒寫「貧士失職」的「不平」,格調(diào)低沉,但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現(xiàn)實的黑暗,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全詩以秋景、秋物、秋聲、秋容為襯托,悲秋感懷,其借景抒情的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為后世所稱道,此后繼踵而作者,代不乏人。宋玉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重要地位?!毒呸q》是在屈原作品影響下的產(chǎn)物,在形式上更接近漢賦,是屈原騷體賦的變種,是楚辭和漢賦之間的過渡性作品。(引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