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生平
-
楊萬里是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后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丞。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楊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后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zhèn)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yīng)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wù),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zhàn)。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jiān)。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dāng)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lǐng)俸祿,等于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quán)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jié)”,追贈光祿大夫。。
今存詩作4200余首,不少抒發(fā)愛國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雨作抵暮復(fù)晴》等詩,撫今追昔,即景抒懷,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相當(dāng)高。也寫過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如《竹枝歌》七首寫纖夫雨夜行船,《圩丁詞十解》寫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憫農(nóng)》、《憫旱》、《農(nóng)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對農(nóng)民艱難生活的同情。同時還有輕快的寫景詩篇,如路經(jīng)靈鷲寺,曾作《宿靈鷲禪寺》七絕二首:其一云:“初疑夜雨忽朝睛,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楊萬里初學(xué)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50歲以后詩風(fēng)轉(zhuǎn)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fēng)伯》:“風(fēng)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特色。所著《誠齋詩話》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fēng)格清新,富于情趣,頗類其詩。又精于《易》學(xué),有《誠齋易傳》,以史證《易》,為經(jīng)學(xué)家非議。所著《誠齋集》133卷(包括10種詩集及各體文章),有《四部叢刊》本;《楊文節(jié)公詩集》42卷,有乾隆間刻本;《誠齋易傳》20卷,有曝書亭影宋本;《誠齋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續(xù)編》本。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dāng)時的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江東轉(zhuǎn)運副使任滿之后,應(yīng)有余錢萬緡,但他均棄于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zhǔn)備丟官罷職,因此預(yù)先準(zhǔn)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于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xiāng)時行李累贅。后來賦閑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币灾箶?shù)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并非謚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nóng)村。如《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nóng)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寫出農(nóng)民艱辛和歡樂。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楊萬里進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
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十月,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塞。時主戰(zhàn)派領(lǐng)袖張潑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見,后以書信力請,并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甲編卷l)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于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dāng)時滴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師”(《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紹興
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趙構(gòu)遜位,南宋政局發(fā)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銳意恢復(fù),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隆興元年(1163)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diào)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戶不閉而無客氣《送王才臣赴秋試序》)。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后渴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毯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肚]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jié)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xùn),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后贊嘆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dāng)以此人為首?!保ā耳Q林玉露》乙編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guān)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發(fā)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jié)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除國子博士,楊萬里開始作京宮。次年,張栻由于反對侯幸近習(xí)執(zhí)掌要職得罪虞允文而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dāng)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guī)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zhuǎn)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兼權(quán)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
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于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八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九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后任吏部員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yīng)詔上書,極論時事。塞相王淮問“宰相何事最急先務(wù)”,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wù)”為答,并條上《薦士錄》,舉薦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親耀他為太子侍讀,太子為題“誠齋”二字。淳熙十三年,轉(zhuǎn)樞密院檢詳宮,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宮。十四年十月,任秘書少監(jiān)。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納翰林學(xué)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zhàn)名將張浚當(dāng)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惹惱孝宗:“萬里以聯(lián)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絹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禪。楊萬里五月復(fù)直秘閣,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四日親君子,五日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書監(jiān)。因紹熙改元,借煥章閣學(xué)士充接伴金國賀正旦使使,兼實錄院檢討官。
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歷》修成,照例應(yīng)由秘書監(jiān)楊萬里為《日歷》作序,而宰臣卻另囑他人,楊萬里于是自劫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圣政》書,宰臣以他為進奉官,而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于是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
紹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贛州。未赴,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如病鶴出籠,如脫兔投林……自此幽屏,遂與世絕"(《答沈子壽書》)。
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楊萬里辭不往。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四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五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詔進寶漠閣直學(xué)士,給賜衣帶;四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戶。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復(fù)辭;二年二月,升寶漠閣學(xué)士。楊萬里晚年誓不出仕,據(jù)傳是由于不滿權(quán)臣韓侂胄當(dāng)國。韓筑南園,要請他作"記戶,他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予以堅決拒絕。后因韓專傍日甚,遂憂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憂國心重,凡一切時政消息皆不敢告知。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從外而至,不知其惰,于是言及邸報所載韓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楊萬里聞罷痛哭失聲,憤然嘆呼:“小子找死??!”他料定韓侂胄意存僥幸,輕舉妄動,必然會遭到失敗,貽害國家,當(dāng)晚徹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進食,兀坐書齋中,呼紙手書云:"韓侂胄奸臣專權(quán)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
- 楊萬里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diào)零陵丞。乾道,知奉新縣,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權(quán)吏部右侍郎官,將作少監(jiān)。淳熙間,歷知常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遷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1184),召為吏部員外郎。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尚書右、左司郎中,秘書少監(jiān)。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禪,召除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1190),為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三年,改知贛州,不赴,乞祠祿而歸。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jié)。《宋史》有傳。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自成一體,稱「誠齋體」。有《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稄櫞鍏矔份嫗椤墩\齋樂府》一卷。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