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_昭公昭公十一年譯文
-
查閱典籍:《左傳》——「左傳·昭公昭公十一年」原文
十一年春季,周王朝歷法的二月,叔弓到宋國去,這是為了安葬宋平公。
周景王向萇弘詢問說:“現(xiàn)在諸侯之中,哪里吉祥,哪里兇險?”萇弘回答說:“蔡國兇險。這是蔡侯般殺死他國君的年份。歲星在豕韋,不會過這一年了。楚國將會據(jù)有蔡國,然而這是積累邪惡。歲星到達(dá)大梁,蔡國復(fù)國,楚國不吉利,這是上天的常道?!?/p>
楚靈王在申地,召見蔡靈侯。蔡靈侯打算前去,蔡國的大夫說:“楚王貪婪而沒有信用,唯獨怨恨蔡國?,F(xiàn)在財禮重而說話甜,這是引誘我們,不如不去?!辈天`侯不同意。三月十五日,楚靈王在申地埋伏甲士而設(shè)享禮招待蔡靈侯,讓他喝醉了酒就囚禁了他。夏季,四月初七日,殺死了蔡靈侯,殺死了蔡國的士七十人。公子棄疾領(lǐng)兵包圍蔡國。
韓宣子向叔向詢問說:“楚國會戰(zhàn)勝嗎?”叔向回答說:“可以戰(zhàn)勝的!蔡靈侯得罪了他的國君,而得不到百姓的擁護(hù),上天將要借楚國的手來把他殺死,為什么不能戰(zhàn)勝?然而肸聽說,由于沒有信用而得利,不可能有第二次。楚靈王事奉太孫吳討伐陳國,說:‘將要安定你們的國家?!悋寺爮牧怂拿睿蜏缌岁悋ㄖ脼榭h?,F(xiàn)在又誘騙蔡國而殺了他們的國君,來包圍他們的國家,雖然僥幸而得勝,必然受到它的災(zāi)殃,不能長久了。夏桀戰(zhàn)勝了有緡而丟掉了國家,商紂戰(zhàn)勝東夷而丟掉了生命。楚國疆域小地位低,而屢次表現(xiàn)得比上面兩個國王還要暴虐,能夠沒有災(zāi)禍嗎?上天借助于壞人,不是降福給他,而是增多他的兇惡然后給他懲罰。而且比如像天有金、木、水、火、土五種材料而由人加以使用,材力用盡就丟棄了,因此楚國不可拯救,最后也不能興盛了?!?/p>
五月,齊歸去世。在比蒲舉行盛大的閱兵,這是不符合禮的。
孟僖子會見邾莊公,在祲祥結(jié)盟,重修從前的友好,這是符合禮的。泉丘人有一個女兒,夢見用她的帷幕覆蓋了孟氏的祖廟,就私奔到孟僖子那里,她的同伴也跟著去了。在清丘的土地神廟里盟誓說:“有了兒子,不要丟掉我!”孟僖子讓她們住在薳氏那個地方做妾。孟僖子從祲祥回來,住在薳氏那里,在泉丘的那個女人生了懿子和南宮敬叔。她的同伴沒有兒子,就讓同伴撫養(yǎng)敬叔。
楚國的軍隊在蔡國,晉國的荀吳對韓宣子說:“不能救援陳國,又不能救援蔡國,別人因此就不來親附了。晉國的不行也就可以知道。自己做盟主而不去為滅亡的國家擔(dān)憂,又哪里用得著盟主?”
秋季,季孫意如和晉國韓起、齊國國弱、宋國華亥、衛(wèi)國北宮佗、鄭國罕虎、曹國人、杞國人在厥慭會見,為了商量救援蔡國。鄭國的子皮將要出行。子產(chǎn)說:“走不遠(yuǎn)的,已經(jīng)不能救援蔡國了。蔡國小而不順服,楚國大而不施仁德,上天將要拋棄蔡國來使楚國積累邪惡,惡貫滿盈然后懲罰它,蔡國一定滅亡了。而且喪失了國君而能夠守住國家的也是很少的。到了三年,楚王大概有災(zāi)難吧!美和惡的歲星繞行一周的時候必然會有報應(yīng),楚靈王的邪惡已經(jīng)要到歲星繞行一周的時候了?!睍x國人派狐父到楚國請求楚國寬免蔡國,楚國人不答應(yīng)。
單成公在戚地會見韓宣子,目光向下,說話遲緩。叔向說:“單子大概將要死了吧!朝見有規(guī)定的席位,會見有標(biāo)志,衣服有交叉,衣帶有交結(jié)子。會見和朝見的言語,一定要使在座的人都能聽到,用它來表明事情有條有理。目光不低于衣服交叉和衣帶交結(jié)之處,用它來端正儀容形貌。言語用來發(fā)布命令,儀容相貌用來表明態(tài)度,做不到就有錯誤。現(xiàn)在單子做天子的百官之長,在盟會上宣布天子的命令,目光不高于衣帶,聲音超過一步就聽不到,相貌不能端正儀容,言事就不能明白了。不端正,就不恭敬;不明白,別人就不順從。他已經(jīng)沒有保養(yǎng)身體的精氣了。”
九月,安葬齊歸,魯昭公不悲痛。晉國來送葬的士人,回去把情況告訴史趙。史趙說:“昭公一定會寄居到別國的郊外?!笔虖牡娜苏f:“為什么?”史趙說:“他是歸氏的兒子,不想念母親,祖先不會保佑他的?!?叔向說:“魯國公室的地位要下降了吧!國君發(fā)生大喪事,國家卻不停止閱兵。有三年的喪期,卻沒有一天的悲痛。國家不為喪事去悲哀,這是不畏懼國君。國君沒有悲痛的樣子,這是不顧念親人。國人不畏懼國君,國君不顧念親人,地位能夠不下降嗎?恐怕將會丟掉他的國家?!?/p>
冬季,十一月,楚靈王滅亡了蔡國,殺死了隱太子用來祭祀岡山。申無宇說:“不吉祥。五種牲口不能互相用來祭祀,何況用諸侯呢?國君一定要后悔的?!?/p>
十二月,單成公去世。
楚靈王在陳地、蔡地、不羹筑城。派棄疾做蔡公。楚靈王向申無宇詢問說:“棄疾在蔡地怎么樣?”申無宇回答說:“選擇兒子沒有像父親那樣合適的,選擇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合適的。鄭莊公在櫟地筑城而安置子元,讓昭公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穀地筑城而安置管仲,到現(xiàn)在齊國還得到利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不在邊境,五種小人物不在朝廷。親近的人不在外邊,寄居的人不在里邊。現(xiàn)在棄疾在外邊,鄭丹在朝廷,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楚靈王說:“國都有高大的城墻,怎么樣?”申無宇回答說:“在鄭國的京地、櫟地殺死了曼伯,在宋國的蕭地、亳地殺死了子游,在齊國的渠丘殺死了公孫無知,在衛(wèi)國的蒲地、戚地驅(qū)逐了獻(xiàn)公。如果從這些看來,就有害于國都。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擺,這是君王所知道的?!?/p>
【經(jīng)】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五月甲申,夫人歸氏薨。大蒐于比蒲。仲孫玃會邾子,盟于祲祥。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wèi)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憖。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齊歸。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zhí)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傳】十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平公也。
景王問于萇弘曰:「今茲諸侯,何實吉?何實兇?」對曰:「蔡兇。此蔡侯般弒其君之歲也,歲在豕韋,弗過此矣。楚將有之,然壅也。歲及大梁,蔡復(fù),楚兇,天之道也。」
楚子在申,召蔡靈侯。靈侯將往,蔡大夫曰:「王貪而無信,唯蔡于感,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不如無往。」蔡侯不可。五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韓宣子問于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罪于其君,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于楚以斃之,何故不克?然肸聞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孫吳以討于陳,曰:『將定而國?!魂惾寺犆炜h之。今又誘蔡而殺其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婚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于二王,能無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兇惡而降之罰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是以無拯,大可沒振?!?
五月,齊歸薨,大蒐于比蒲,非禮也。
孟僖子會邾莊公,盟于祲祥,修好,禮也。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其僚從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無相棄也。」僖子使助薳氏之簉。反自祲祥,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宮敬叔于泉丘人。其僚無子,使字敬叔。
楚師在蔡,晉荀吳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晉之不能,亦可知也已!為盟主而不恤亡國,將焉用之?」
秋,會于厥憖,謀救蔡也。鄭子皮將行,子產(chǎn)曰:「行不遠(yuǎn)。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天將棄蔡以壅楚,盈而罰之。蔡必亡矣,且喪君而能守者,鮮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惡周必復(fù),王惡周矣?!箷x人使狐父請蔡于楚,弗許。
單子會韓宣子于戚,視下言徐。叔向曰:「單子其將死乎!朝有著定,會有表,衣有禬帶有結(jié)。會朝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視不過結(jié)、禬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則有闕。今單子為王官伯,而命事于會,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從。無守氣矣?!?
九月,葬齊歸,公不戚。晉士之送葬者,歸以語史趙。史趙曰:「必為魯郊?!故陶咴唬骸负喂剩俊乖唬骸笟w姓也,不思親,祖不歸也?!故逑蛟唬骸隔敼移浔昂??君有大喪,國不廢蒐。有三年之喪,而無一日之戚。國不恤喪,不忌君也。君無戚容,不顧親也。國不忌君,君不顧親,能無卑乎?殆其失國?!?/p>
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隱大子于岡山。申無宇曰:「不祥。五牲不相為用,況用諸侯乎?王必悔之。」
十二月,單成公卒。
楚子城陳、蔡、不羹。使棄疾為蔡公。王問于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置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公城谷而置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xì)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nèi),今棄疾在外,鄭丹在內(nèi)。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衛(wèi)蒲、戚實出獻(xiàn)公,若由是觀之,則害于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6248.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