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_昭公昭公十五年譯文
-
查閱典籍:《左傳》——「左傳·昭公昭公十五年」原文
十五年春季,將要對武公舉行大的祭祀,告誡百官齋戒,梓慎說:“大的祭祀那一天恐怕會有災(zāi)禍吧!我看到了紅黑色的妖氣,這不是祭祀的祥瑞,是喪事的氣氛??峙聲?yīng)在主持祭祀者的身上吧!”二月十五日,舉行大的祭祀。叔弓主持祭祀,在奏籥的人進入時,突然死亡。撤去音樂,把祭祀進行完畢,這是合于禮的。
楚國的費無極嫉妒朝吳在蔡國,想要除去他,于是,就對朝吳說:“君王唯獨相信您,所以把您安置在蔡國。您的年紀也不小了,可是地位低下,這是恥辱。一定要求得上位,我?guī)椭暾垺!庇謱ξ辉诔瘏侵系娜苏f:“君王唯獨相信朝吳,所以把他安置在蔡國,您幾位比不上他,而在他上面,不也很難嗎?不加考慮,必然遭到禍難?!毕募?,蔡國人趕走了朝吳,朝吳逃亡到鄭國。楚平王發(fā)怒,說:“我唯獨相信朝吳,所以把他安置在蔡國。而且如果沒有朝吳,我到不了今天的地步。你為什么去掉他?”費無極回答說:“下臣難道不想要朝吳?然而早知道他有別的念頭,朝吳在蔡國,蔡國必然很快飛走。去掉朝吳,這就是剪除蔡國的翅膀?!?/p>
六月初九日,王太子壽死了。
秋季,八月二十二日,王穆后去世。
晉國荀吳領(lǐng)兵進攻鮮虞,包圍鼓國。鼓國有人請求帶著城邑里面的人叛變,荀吳不答應(yīng),左右的隨從說:“軍人不辛勞而可以得到城邑,為什么不干?”荀吳說:“我聽到叔向說:‘喜好、厭惡都不過分,百姓知道行動的方向,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腥藥е覀兊某且嘏炎儯@是我們所最厭惡的。別人帶著城邑前來,我們?yōu)槭裁椽毆毾矚g這樣呢?獎賞我們所最厭惡的,對所喜歡的又怎么辦?如果不加獎賞,這就是失信,又用什么保護百姓?力量達得到就進攻,否則就撤退,量力而行。我們不可以想要得到城邑而接近奸邪,這樣所喪失的會更多?!庇谑亲尮膰藲⒘伺淹蕉蘅樂烙O(shè)備。包圍鼓國三個月,鼓國有人請求投降。穆子讓鼓國人進見,說:“看你們的臉色還好,姑且去修繕你們的城墻?!避娎粽f:“得到城邑而不占取,辛勞百姓而損毀武器,用什么事奉國君?”穆子說:“我用這樣的做法來事奉國君。得到一個城邑而教百姓懈怠,這個城邑又哪里用得著?得到城邑而買來懈怠,不如保持一貫的勤快。買來懈怠,沒有好結(jié)果。丟掉一貫的勤快,不吉祥。鼓國人能夠事奉他們的國君,我也能夠事奉我們的國君。合理就不出差錯,喜好、厭惡都不過分,城邑可以得到而百姓懂得道義之所在,肯拼命而沒有二心,不也是可以的嗎?”鼓國人報告糧食吃完、力量用盡,然后占取了它。穆子攻下鼓國回國,不殺一個人,將鼓子鳶鞮帶回國。
冬季,魯昭公到晉國去,這是由于平丘那次盟會的緣故。
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談作為副使。安葬完畢,除去喪服。周景王和荀躒飲宴,把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周景王說:“伯父,諸侯都有禮器進貢王室,唯獨晉國沒有,為什么?”荀躒向籍談作揖請他回答。籍談回答說:“諸侯受封的時候,都從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來鎮(zhèn)撫國家,所以能把彝器進獻給天子。晉國處在深山,戎狄和我們相鄰,而遠離王室,天子的威信不能達到,順服戎人還來不及,怎么能進獻彝器?”周景王說:“叔父,你忘了吧!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胞兄弟,難道反而沒有分得賞賜嗎?密須的名鼓和它的大輅車,是文王所用來檢閱軍隊的。闕鞏的鎧甲,是武王用來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用來居住在晉國的地域上,境內(nèi)有著戎人和狄人。這以后襄王所賜的大輅、戎輅之車,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陽的土田,安撫和征伐東邊各國,這不是分得的賞賜還是什么?有了功勛而不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在策書上,用土田來奉養(yǎng)他,用彝器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就是所謂福。這種福佑不記住,叔父的心哪里去了呢?而且從前你的高祖孫伯黡掌管晉國典籍,以主持國家大事,所以稱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個兒子董到了晉國,在這時就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為什么忘了呢?”籍談回答不出??腿送顺鋈ヒ院?,周景王說:“籍談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祿位了吧!舉出了典故卻忘記了祖宗?!?/p>
籍談回國后,把這些情況告訴叔向。叔向說:“天子恐怕不得善終吧!我聽說:‘喜歡什么,必然死在這上面?!F(xiàn)在天子把憂慮當(dāng)成歡樂,如果因為憂慮致死,就不能說是善終。天子一年中有了兩次三年之喪,在這個時候和吊喪的賓客飲宴,又要求彝器,把憂慮當(dāng)成歡樂也太過分了,而且不合于禮。彝器的到來,由于嘉獎功勛,不是由于喪事。三年的喪禮,雖然貴為天子,服喪仍得滿期,這是禮?,F(xiàn)在天子即使不能服喪滿期,飲宴奏樂也太早了,也是不合于禮的。禮,是天子奉行的重要規(guī)則。一次舉動而失去了兩種禮,這就沒有重要規(guī)則了。言語用來考核典籍,典籍用來記載綱常。忘記了綱常而言語很多,舉出了典故,又有什么用?”
【經(jīng)】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吳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宮?;a入,叔弓卒。去樂,卒事。夏,蔡朝吳出奔鄭。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冬,公如晉。
【傳】十五年春,將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其在蒞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蒞事,籥入而卒。去樂,卒事,禮也。
楚費無極害朝吳之在蔡也,欲去之。乃謂之曰:「王唯信子,故處子于蔡。子亦長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請。」又謂其上之人曰:「王唯信吳,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難乎?弗圖,必及于難?!瓜模倘怂斐瘏?。朝吳出奔鄭。王怒,曰:「余唯信吳,故置諸蔡。且微吳,吾不及此。女何故去之?」無極對曰:「臣豈不欲吳?然而前知其為人之異也。吳在蔡,蔡必速飛。去吳,所以翦其翼也?!?
六月乙丑,王大子壽卒。
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
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左右曰:「師徒不勤,而可以獲城,何故不為?」穆子曰:「吾聞諸叔向曰:『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换蛞晕岢桥眩崴鯋阂?。人以城來,吾獨何好焉?賞所甚惡,若所好何?若其弗賞,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邇奸,所喪滋多?!故构娜藲⑴讶硕樖貍?。圍鼓三月,鼓人或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修而城。」軍吏曰:「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獲一邑而教民怠,將焉用邑?邑以賈怠,不如完舊,賈怠無卒,棄舊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義不爽,好惡不愆,城可獲而民知義所,有死命而無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盡,而后取之??斯亩?,不戮一人,以鼓子鳶鞮歸。
冬,公如晉,平丘之會故也。
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后,籍談為介。既葬,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壺。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zhèn)撫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鎮(zhèn)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于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于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金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勛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后乎!數(shù)典而忘其祖。」
籍談歸,以告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終乎!吾聞之:『所樂必卒焉?!唤裢鯓窇n,若卒以憂,不可謂終。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于是乎以喪賓宴,又求彝器,樂憂甚矣,且非禮也。彝器之來,嘉功之由,非由喪也。三年之喪,雖貴遂服,禮也。王雖弗遂,宴樂以早,亦非禮也。禮,王之大經(jīng)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jīng)矣。言以考典,典以志經(jīng),忘經(jīng)而多言舉典,將焉用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6322.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