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_喪服小記譯文
-
查閱典籍:《禮記》——「禮記·喪服小記」原文
父死,孝子在小斂以后成服以前要用麻括發(fā)。母死小斂以后也要用麻括發(fā),但未至成服就改為用免束發(fā)。,孝子在女人服齊衰,頭上要戴柞木做的喪筍,腰部要纏麻帶,就這樣一直到服喪期滿。男子的冠,相當(dāng)于女人的異;小斂以后,男子用“免”,女子用“壁”,這也沒有什么特別原因,只不過是作為男子就用“免”,作為女子就用“蛋”,以示區(qū)別而已。為父親服喪用的哭喪棒叫宜杖,是用竹子做的;為母親服喪用的哭喪棒叫削杖,是用桐木做的。
祖父先死,而后祖母又死,在這種情況下,承重的嫡孫要為祖母服喪三年。父母喪失長子,或長子失去父母,在賓客來吊孝時,喪主都要行稽顆之禮。如果喪主是士,而大夫來吊,為了表示尊重,盡管是服紹麻之喪也要行稽顆之禮。婦人只在為丈夫和長子服喪時;對來吊的賓客行稽顆之禮,此外就再沒有這種情況了。如果喪家絕后無嗣,要尋一個接待男賓的主人,就一定要找同姓的男子,要找一個接待女賓的主人,就一定要找異姓的女子。如果自己是父親的嫡長子,為出母就不需穿任何孝服。
凡人之親其所親,首先是上親父,下親子,形成三輩相親。然后由父而親祖,由子而親孫,擴展為五輩相親。在五輩相親的基礎(chǔ)上,再往上推,親及曾祖、高祖;再往下推,親及曾孫、玄孫,這樣就擴展為九輩相親。由父親往上,血緣關(guān)系愈遠,親情愈薄,喪服愈輕;由兒子往下,血緣關(guān)系愈遠,親情愈薄,喪服愈輕;在旁系親屬中,和自己血緣關(guān)系愈遠,親情愈薄,喪服愈輕。這樣向上逐代減損,向下逐代減損,向旁逐代減損,親情關(guān)系就完結(jié)了。
按照禮的規(guī)定,不是天子就不能舉行諦祭。天子舉行諦祭,是祭誕生其始祖的天帝,并且以其始祖配享,立高、曾、祖、稱四親廟。即令是庶子繼承王位,其祭天、立廟之禮也是如此。別子為其后裔之始祖,繼承別子的嫡長子是大宗,繼承別子之庶子的是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即小宗,因為小宗四世親盡,不可能繼續(xù)祭祀高祖之父。因此,高祖的廟遷動于上,而繼你的宗同時變易于下。因為尊祖,所以才尊敬嫡長子,而尊敬嫡長子正是尊重祖稱的具體表現(xiàn)。庶子之所以不祭祖,就是要表明這件事該由嫡長子來做。作父親的是庶子,就不能為其長子服喪三年,道理就在于庶子不是祖稱的正體。庶子不祭祀未成年而死者與沒有后嗣者,因為這兩種人都是附屬在祖廟中受食,而庶子沒有資格祭祀祖廟。庶子不祭父廟,因為父廟由嫡長子主祭。在親屬之中,為父母的喪服最重,為祖、曾祖、高祖的喪服就逐代減輕,為旁系親屬的喪服也依親疏遞減,為男性與為女性的喪服也有區(qū)別,這就是制定喪服輕重的基本道理。
凡穿徒從喪服者,如果所從之人已經(jīng)不在,就可以停止不穿。凡因親屬關(guān)系而跟從為之服喪者,盡管所從之人已經(jīng)不在,還應(yīng)為之服喪,因為親屬關(guān)系仍然存在。如果騰妾跟隨主婦一道被丈夫休棄,就不再為主婦之子服喪。天子、諸侯的太子雖然身份高貴,但也并不因此而降低為其岳父岳母服喪的規(guī)格。天子、諸侯的太子為其妻服喪,規(guī)格與大夫之嫡子為其妻相同,都是齊衰不。杖期。父親生前的爵位是士,而他的兒子現(xiàn)在貴為天子或諸侯,那就可以用天子或諸侯的祭禮規(guī)格來祭祀其父,但代替亡父受祭的尸卻必須仍穿士服。反過來,父親生前貴為天子或諸侯,而兒子今天卻淪落為士,那就應(yīng)該以士禮來祭祀其父,而代替亡父受祭的尸也只能穿士服。作為媳婦,在為公婆服喪期間被丈夫休棄,因為恩斷義絕,所以也就不再繼續(xù)為公婆服喪。如果是為娘家的父母服喪,有下列幾種情況:如果是在練祭之前被丈夫休棄,那就應(yīng)該和自己的娘家兄弟一樣服喪三年;如果是在練祭之后被丈夫休棄,因為本應(yīng)服的期喪已經(jīng)服滿,就不須要再為父母服喪;如果是在練祭之前又被丈夫召回,那就按常規(guī)為父母服期、;如果是在練祭之后才被丈夫召回,那就要像未出嫁的閨女那樣,為父母服滿三年。
服喪兩周年,就算三年。服喪一周年,就算兩年。服喪九個月或七個月,就算三個季節(jié)。服喪五個月,就算兩個季節(jié)。服喪三個月,就是經(jīng)歷了一個季節(jié)。這是說服喪的長短與歲時之氣是相應(yīng)的。死后一周年舉行小祥之祭,二周年舉行大祥之祭,這表示對于已故親人的思念,禮數(shù)應(yīng)當(dāng)如此;在小祥之祭以后男子可以除去首續(xù),婦人可以除去腰紐;在大祥之祭以后就可以完全除去喪服;這表示活著的人也要節(jié)制悲哀,順乎天道。祭祀與除服二者雖然同時并舉,但各有各的道理,切莫誤會為舉行二祥之祭就是為了除去喪服。如果孝子未能及時葬親,是在停樞三年以后才舉行埋葬,那也要按規(guī)矩舉行小祥、大祥之祭,而且小祥、大祥之祭要隔開,不可放在同一個月,然后才除去喪服。如果自己與死者是大功之親而為之主持喪事,而死者尚留有遺婿及幼子這些服三年喪的親屬,那就要在為死者舉行了二祥之祭以后才除去喪服。如果為朋友主持喪事,因為朋友不是親屬,只有同道的情誼,所以可以在虞祭、襯祭之后就除去喪服。對于士來說,如果妾為其生有兒子,就為她服細麻之喪,不然的話就不為她服喪。
父親仕于他邦,自己也生于他邦,由于路途遙遠,從未在生前見到過住在本國的祖父母、伯父和叔父、叔伯兄弟,等到這些親屬去世的噩耗傳來時,已經(jīng)過了喪期,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應(yīng)該追服喪服,而自己就可不必了。如果本來是齊衰、大功之親,因故降為小功、紹麻喪服者,則應(yīng)追服喪服。作為臣子,應(yīng)為國君的父親、母親、嫡妻、長子服喪,但由于臣子出使他國,久留未歸,等到臣子得知國君上述親屬兇訊時,國君本人早已除喪,在這種情況下,臣子就不再追服喪服。如果國君出訪久而未歸,等到回國后才聞知上述親屬兇訊,在這種情況下,國君要迫服喪服,國君的隨從之臣也要跟著追服喪服;至于其他臣子,在喪期之內(nèi)就跟著服喪,過了喪期的就不再跟著追服。君在國外而臣在國內(nèi),國君雖然知道兇訊較晚,而留在國內(nèi)的臣子則應(yīng)按常規(guī)服喪。
到了虞祭時,哀杖就不必帶入寢室了;到了襯祭時,哀杖就不必帶到堂上了。作為庶子而被立為嫡母的后嗣,如果嫡母去世、就不再為嫡母的娘家人服喪。五種喪服首紐、腰經(jīng)的遞減,都是以遞減五分之一為度。斬衰所用的直杖,其粗細與斬衰腰紐相同;齊衰所用的桐杖,其粗細與齊衰腰經(jīng)相同。妾為丈夫的長子服喪年月,與嫡妻為長子服喪的年月相同,都是三年。小祥祭時的除去喪服,原則是先除重者,即男子先除首續(xù),婦人先除腰續(xù)。先遭重喪,卒哭之后又遭輕喪,在以輕喪之服改換重喪之服時,其原則是先改換輕者,即男子以輕喪的腰紐改變重喪的腰續(xù),婦人以輕喪的首經(jīng)改變重喪的首續(xù)。大斂以后,除非因為有客人來吊孝等事,否則是不打開殯宮之門的,因為鬼神喜歡幽暗。至于晝夜無時之哭,則皆在倚廬之中。招魂時所喊的和明族上所寫的,自天子至于士,其文辭都是一樣的:男的,稱呼其名;女的寫上她的姓與排行,如不知姓,就寫上她的氏。
斬衰喪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紐改為葛續(xù),其葛紐的粗細與齊衰喪服在卒哭前所服的麻紐相同。齊衰喪服在卒哭后所服的葛續(xù),其粗細與大功喪服在卒哭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因為有這種相同,所以連遭兩喪的人就要兼服麻紐與葛續(xù)。提前下葬的可以提前舉行虞祭,但卒哭之祭不能提前,必待三個月以后方可舉行。如果遇到父母同時去世的情況,那就要先葬母親,葬后不舉行虞祭、襯祭,等到葬過父親,并為父親舉行了虞、柑之祭以后,再對母親進行虞、襯之祭。在葬母時父尚未葬,所以應(yīng)服斬衰重服。
大夫為其庶子服大功,這是降服;但這個庶子的兒子并不為其父降服。大夫不為士主持喪事,因為二者尊卑懸殊。不為慈母的父母服喪。如果丈夫過繼給別人為后嗣,那么他的妻子就只能為其本生父母服大功。士的神主襯于祖廟,如果其祖為大夫,柑祭時的犧牲就不能按照士的規(guī)格用特牲,而要按大夫之禮改用少牢。所謂,’繼父不同居氣·那一定是曾經(jīng)同居而后來不同居的繼父。繼父沒有大功的親屬,隨母改嫁而來到繼父家的兒子也沒有大功親屬,_繼父以其貨財為此子建造廟宇,使他可以按時祭祀自己的生身父祖,這才叫同居;如果繼父有大功以上的親屬為之主持后事,那就叫異居。
哭吊朋友時,應(yīng)站在朋友寢門外的西邊,面朝南。柑葬于祖瑩時用不著再占覽墓地的吉兇,因為當(dāng)初已經(jīng)卜笙過了。士、大夫不能襯葬于曾經(jīng)做過諸侯的祖父的墓旁,只能柑葬在做過士、大夫的叔伯祖父墓旁;士夕、大夫的妻子也只能襯葬在做過士、大夫的叔伯祖父的妻子的墓旁,士、大夫的妾也只能柑葬在做過士、大夫的叔伯祖父的妾的墓旁。如果沒有適于襯葬的祖輩,就可以間隔一輩而上柑于高祖,其道理就在于柑葬一定要按照昭穆順序。諸侯不能襯葬于當(dāng)過天子的祖父,但天子、諸侯、大夫能夠柑葬于當(dāng)過士的祖父。
如果生母是外祖父的庶出之女,自己要跟著生母為外祖父的正妻服喪;但如生母已死,自己就不再為之服喪。如果身為宗子,那么盡管母親健在,也可為妻服喪三年?!秵史飞险f可以為慈母服齊衰三年,那么根據(jù)同樣道理,為庶母服齊衰三年也可以,為祖庶母服齊衰三年也可以。為父親、為母親、為妻子、為長子,都可以服喪三年。對于慈母和庶母,為其服喪的只限于受其撫育的妾子本人,妾子的下一代就不再為之服喪。
男子行過冠禮而死就不算瘍,女子行過籌禮而死就不算蕩。被立為蕩者的后嗣,只須按照與蕩者的本來親屬關(guān)系服喪。因故而長期停樞不葬者,只有喪主本人一直穿著喪服,其余的親屬則服麻,服滿自己應(yīng)服的月數(shù)就可以除喪。未出閣的女子要以箭異插發(fā)、麻經(jīng)纏腰為父服喪三年。齊衰三月的喪服,與大功九月的喪服有相同的部分,那就是都穿麻繩編成的展。小祥之祭,主人在事前要通過占笙選擇吉日及作尸的人,要親自檢察祭器的洗滌情況,在做這些事情時都要腰纏葛經(jīng)、手執(zhí)喪杖、腳穿繩展。等到有關(guān)執(zhí)事報告一切準(zhǔn)備就緒,然后才丟開喪杖開始行禮。通過占笙選擇吉日及作尸的人時,有來賓參加,等到有關(guān)執(zhí)事報告占簽結(jié)束時,主人又拿起喪棒拜送賓客。到了大祥之祭,主人還要通過占簽來選擇吉日和作尸的人,只是已經(jīng)換為吉服。妾子如與父親同宅而居,就不能為生母舉行譚祭。庶子不可手執(zhí)喪杖就朝夕哭位。如果父親不為庶子主喪,那么庶子之子手執(zhí)喪杖就朝夕哭位是可以的。父在,但不為庶子之妻主喪,而由庶子本人主喪,在這種情況下庶子手執(zhí)喪杖就朝夕哭之位也是可以的?!驹摹恐T侯吊于異國之臣,則其君為主①。諸侯吊,必皮棄錫衰②。不錫衰。所吊雖已葬,主人必免③。主人未喪服④,則君亦養(yǎng)有疾者不喪服⑤,遂以主其喪。之喪,則不易己之喪服。養(yǎng)尊者必易服,非養(yǎng)者入主人養(yǎng)卑者否。
諸侯出訪他國,恰遇該國大臣去世,在往此大臣家里吊喪時,該國的國君應(yīng)該代替死者之子為喪主。諸侯到臣子家里吊喪時,頭上戴的是棄紐,身上穿的是錫衰。國君所吊的死者即令已經(jīng)下葬,喪主也一定要用麻布束發(fā)。如果主人還未成服,國君于此時來吊,就也不穿錫衰。侍奉有病的人不宜身穿喪服,等到病人死了,就為他主持喪事。如果不是侍奉有病的人來為別人主持喪事,就不改換自己原來的喪服。侍奉尊長輩病人一定要換下喪服,對于卑幼輩病人則可不必。
妾無妾祖姑可襯,又無高祖之妾可襯,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柑于嫡祖姑,但襯祭使用的犧牲得換一下,由原來的特牲改為少牢。媳婦輩的喪事,虞祭和卒哭之祭,可以由她的丈夫或兒子來主持;但在將她襯祭于祖姑之廟時,則應(yīng)由她的公爹來主持。大夫死而無后,其親屬中之為士者不得代為主喪,因為大夫與士尊卑懸殊;只有宗子才可以以士的身份代為大夫主喪。在主人尚未除去喪服時,倘有他的兄弟從國外奔喪回來,主人可以不免而為主。
陳列明器的原則是:賓客饋贈的明器要全部陳列出來,但不必全部放入墓中;主人自備的明器不必全部陳列出來,但可以全部放入墓中。從國外奔赴兄弟之喪,可以先到墓地去哭,然后再往喪家對著喪主而哭。奔赴朋友之喪,則應(yīng)先哭于殯宮,然后再到墓地去哭。庶子之喪,作父親的就不在中門外設(shè)喪次。與諸侯是兄弟關(guān)系,雖在他邦仍服斬衰。下蕩小功這種喪服,其腰經(jīng)是用連根漂白的麻制成,其下垂部分要挽起來搭到腰紛上。
把妻子的靈樞柑葬于祖姑時,如果祖姑有三位,那就應(yīng)當(dāng)柑于自己的嫡親祖姑。妻子是在丈夫做大夫時死的,其后,丈夫被默為士而死,在這種情況下,丈夫柑葬于妻時的祭禮只能用士牲,不能改為大夫之牲。如果妻子死后,丈夫由士升為大夫而死,在這種情況下,丈夫柑葬于妻時的祭禮就可以用大夫之牲,即少牢。作為父親的繼承人,對被父親休棄的母親就不穿任何喪服了。之所以不穿任何喪服,是因為被休棄的母親已是他家之人,不當(dāng)由自己來祭祀。婦人不作為喪主而應(yīng)該手持喪杖的情況有:婆婆在世而丈夫死,妻當(dāng)持杖;長子死,母當(dāng)為之持桐杖;女兒在出嫁前父母去世,家中沒有親兄弟,由族人代為主喪而不持杖,在這種情況下,由長女持杖。
穿紹麻、小功喪服的親屬,到了虞祭和卒哭之祭時還要戴免。如果下葬以后而不立即舉行虞祭,那么即令是喪主也可以和大家一樣都戴上帽子,等到虞祭時再全體脫帽著免。為兄弟服喪的人,由于死者久而未葬,有的已經(jīng)按禮除去喪服,但等到要埋葬時,還要穿上原先的喪服;如果葬后接著舉行虞祭和卒哭之祭,一那就戴免,否則就脫掉喪服。如果墓地遠在四郊之外,等到反哭時,要先都戴上帽子走一段路,進入城郊后再脫帽著免,返回祖廟去哭。國君來吊臣下之喪,即令是在不該戴免的時候,喪主也一定要戴免,腰中的麻經(jīng)不要有散垂部分;即令是異國之君來吊,凡大功以上親屬也都要如此打扮。為未成年而死的人服喪,到了除服之祭時一定要玄冠、玄衣、玄裳。為成年人服喪,到了除服之祭時要編冠、細衣、素裳。
奔父之喪,到家后應(yīng)在堂上以麻括發(fā),袒露左臂,從昨階下堂,在昨階之東邊哭邊跺腳,然后升堂,在東墻下穿好衣服,系好麻紐;奔母之喪,不須括發(fā),只須在堂上袒露左臂,從昨階下堂,在昨階之東邊哭邊跺腳,然后升堂,在東墻下穿好衣服,戴免。此后,無論是奔父之喪或奔母之喪,就該就孝子之位,邊哭邊跺腳,然后走出殯宮之門,停止哭泣。頭三天內(nèi),總共哭五次,袒露左臂三次。嫡長影勺媳婦去世,公婆本應(yīng)為她服大功。。但如果由于嫡長子廢疾或無子,不能做父親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嫡長子的媳婦死了,婆婆只為她穿小功喪服。
斬衰,括發(fā)以麻;為母,括發(fā)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男子冠而婦人笄,男子免而婦人髽。其義:為男子則免,為婦人則髽。苴杖,竹也;削杖,桐也。祖父卒,而后為祖母后者三年。為父母,長子稽顙。大夫吊之,雖緦必稽顙。婦人為夫與長子稽顙,其余則否。男主必使同姓,婦主必使異姓。為父后者為出母無服。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亦如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庶子不祭殤與無后者,殤與無后者從祖祔食。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從服者,所從亡則已。屬從者,所從雖沒也服。妾從女君而出,則不為女君之子服。禮不王不禘。世子不降妻之父母;其為妻也,與大夫之適子同。父為士,子為天子諸侯,則祭以天子諸侯,其尸服以士服。父為天子諸侯,子為士,祭以士,其尸服以士服。婦當(dāng)喪而出,則除之。為父母喪,未練而出,則三年。既練而出,則已。未練而反,則期;既練而反,則遂之。
再期之喪,三年也;期之喪,二年也。九月七月之喪,三時也;五月之喪,二時也;三月之喪,一時也。故期而祭,禮也;期而除喪,道也。祭不為除喪也。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間不同時而除喪。大功者主人之喪,有三年者,則必為之再祭。朋友,虞祔而已。士妾有子,而為之緦,無子則已。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昆弟,而父稅喪,己則否。降而在緦小功者,則稅之。為君之父母、妻、長子,君已除喪而后聞喪,則不稅。近臣,君服斯服矣;其余,從而服,不從而稅。君雖未知喪,臣服已。
虞,杖不入于室;祔,杖不升于堂。為君母后者,君母卒,則不為君母之黨服。绖殺五分而去一,杖大如绖。妾為君之長子與女君同。除喪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無事不辟廟門??藿杂谄浯巍?fù)與書銘,自天子達于士,其辭一也。男子稱名,婦人書姓與伯仲,如不知姓則書氏。
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麻同,皆兼服之。報葬者報虞,三月而后卒哭。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斬衰。_
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大夫不主士之喪。為慈母之父母無服。夫為人后者,其妻為舅姑大功。士祔于大夫則易牲。繼父不同居也者;必嘗同居。皆無主后。同財而祭其祖禰為同居;有主后者為異居??夼笥颜哂陂T外之右南面。祔葬者不筮宅。士大夫不得祔于諸侯,祔于諸祖父之為士大夫者,其妻祔于諸祖姑,妾祔于妾祖姑;亡則中一以上而祔。祔必以其昭穆。諸侯不得祔于天子,天子、諸侯、大夫可以祔于士。
為母之君母,母卒則不服。宗子,母在為妻禫。為慈母后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為父母、妻、長子禫。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丈夫冠而不為殤,婦人笄而不為殤。為殤后者,以其服服之。久而不葬者,唯主喪者不除;其余以麻終月數(shù)者,除喪則已。箭笄終喪三年。齊衰三月與大功同者,繩屨。練,筮日筮尸,視濯,皆要绖?wù)壤K屨。有司告具,而后去杖。筮日筮尸,有司告事畢而后杖,拜送賓。大祥,吉服而筮尸。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庶子不以杖即位。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諸侯吊于異國之臣,則其君為主。諸侯吊,必皮弁錫衰。所吊雖已葬,主人必免。主人未喪服,則君于不錫衰。養(yǎng)有疾者不喪服,遂以主其喪。非養(yǎng)者入主人之喪,則不易己之喪服。養(yǎng)尊者必易服,養(yǎng)卑者否。妾無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婦之喪、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則舅主之。士不攝大夫。士攝大夫,唯宗子。主人未除喪,有兄弟自他國至,則主人不免而為主。
陳器之道,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省陳之而盡納之可也。奔兄弟之喪,先之墓而后之家,為位而哭。所知之喪,則哭于宮而后之墓。父不為眾子次于外。與諸侯為兄弟者服斬。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婦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則祔于親者。其妻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為大夫,而祔于其妻則不易牲;妻卒而后夫為大夫,而祔于其妻,則以大夫牲。為父后者,為出母無服。無服也者,喪者不祭故也。婦人不為主而杖者:姑在為夫杖,母為長子削杖。女子子在室為父母,其主喪者不杖,則子一人杖。
緦小功,虞卒哭則免。既葬而不報虞,則雖主人皆冠,及虞則皆免。為兄弟既除喪已。及其葬也,反服其服。報虞卒哭則免。如不報虞則除之。遠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后免反哭。君吊,雖不當(dāng)免時也,主人必免,不散麻。雖異國之君,免也。親者皆免。除殤之喪者,其祭也必玄。除成喪者,其祭也朝服縞冠。
奔父之喪,括發(fā)于堂上,袒降踴,襲绖于東方。奔母之喪,不括發(fā),袒于堂上,降踴,襲免于東方。绖即位成踴,出門哭止。三日而五哭三袒。適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6958.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當(dāng)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 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 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
-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