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_大傳譯文
-
查閱典籍:《禮記》——「禮記·大傳」原文
按照禮的規(guī)定,不是天子就不能舉行諦祭。天子舉行篩祭,是祭祀誕生其始祖天帝的,并且以其始祖配享。諸侯合祭祖先時,可以上及其太祖。而大夫、士的合祭祖先,要比諸侯簡省得多,最多可以及其高祖。
牧野之戰(zhàn),是武王伐封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當(dāng)這場戰(zhàn)役取得勝利以后,周武王就將勝利的喜訊焚柴祭告上天,祭告土神,祭告隨軍而行的祖先神主、接著又率領(lǐng)天下諸侯回到周都,在周人的祖廟里,手捧祭品,忙而不亂的各行其事,追尊直父、季歷、西伯昌為王,以避免后輩的爵位高于上述祖先。
排列好上代祖稱的順序,是為了尊其所當(dāng)尊;排列好下代子孫的順序,是為了親其所當(dāng)親;排列好兄弟等旁系親屬的關(guān)系,集合同族的人在祖廟中聚餐,以父昭子穆的次序排列座次;以禮義區(qū)別男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這么多了。
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寶座而治理天下,有五件事情是當(dāng)務(wù)之急,老百姓的事還不包括在內(nèi)。第一件是排列好所有親屬的順序,第二件是報(bào)答有功之臣,第三件是選拔德行出眾的人,第四件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五件是體恤有仁愛之心的人。這五件事如果統(tǒng)統(tǒng)做到了,那么,百姓就不會有不滿意的,沒有不富足的。這五件事如果有一件做得糟糕,老百姓可就要大吃苦頭了。所以,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寶座而治理天下,一定要從治親開始抓起。統(tǒng)一度量衡,制禮作樂,改變歷法,改變服色,改變徽號,改換器械,改變衣服,以上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隨著朝代的更迭而讓百姓也跟著改變的。但是,也有不能隨著朝代的更迭而隨意改變的,那就是同族相親,尊祖敬宗,幼而敬長,男女有別,這四條可不能因?yàn)槌兞司妥尠傩找哺儭?
凡是同姓的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宗,組合為一個昭穆分’明的族屬。從外族嫁過來的女子,以其丈夫的昭穆為昭穆,從而確定其名分稱呼,以便于參加族內(nèi)的交際和聚會。其名分稱呼明確了,男女之別才可以做到。對于嫁到本族的異姓女子來說,如果她的丈夫?qū)儆诟篙?,那么他的妻子就屬于母輩;如果她的丈夫?qū)儆趦鹤右惠?,那么他的妻子就屬于兒媳一輩。如果把弟弟的妻子稱作兒媳,而稱呼嫂嫂為母親,這不是亂套了嗎!所以說名分稱呼,是人倫中的大事,可以不慎重嗎!
同一高祖的子孫,彼此相為只穿紹麻喪服,這已經(jīng)是五服的最后一等了。同一高祖之父的子孫,已經(jīng)出了五服,彼此相為,只須袒露左臂、戴免示哀即可,’這是因?yàn)殡m然同姓而血緣已遠(yuǎn),所以減少其情誼。同一高祖之祖的子孫,彼此同姓而已,親屬關(guān)系已經(jīng)沒有了。這些同姓的人,從高祖以上已經(jīng)姓氏有別,從玄孫以下已經(jīng)出了五服,幾他們之間可以彼此通婚嗎?回答是:這些人都是系在一個老祖宗的正姓之下,在這一點(diǎn)上可以說沒有分別;在合族聚餐的時候獷大家還是按輩分入席。因此,周代制定的辦法是,只要是同姓的人,即使離老祖宗已經(jīng)百代也不可彼此通婚。
制定喪服的依據(jù)有六條:第一條是根據(jù)血緣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第二條是根據(jù)社會地位的尊卑,第蘭條是根據(jù)異姓女子嫁來以后所取得的名分,第四條是根據(jù)本族女子的出嫁與否,第五條是根據(jù)死者是成年人與否,第六條是從服。從服又可分為六種:第一種是屬從,即因親屬關(guān)系而為死者服喪,如兒子跟從母親為母親的娘家人服喪;第二種是徒從,即非親屬而空為之服喪,例如臣子為國君的家屬服喪;第三種是本來有從服而變?yōu)闊o服,例如國君的庶子,本來是應(yīng)跟從其妻為其岳父服喪的,但因怕觸犯國君禁忌,就不服喪了;第四種是本來沒有從服而變?yōu)橛蟹?,例如國君的庶子不為其母親的娘家人服喪,而庶子之妻卻要為之服喪;第五種是本應(yīng)跟著服重服而變?yōu)榉p服,例如妻為其娘家父母服齊衰期,為重,而丈夫?yàn)槠湓栏改竷H服紹麻,是輕。第六種是本應(yīng)跟著服輕服而變?yōu)榉胤?,例如國君的庶子為其生母僅僅頭戴練冠,葬后即除,而庶子之妻卻要為之服齊衰期。從恩情這個角度上講,沿著父親逐代上推以至于遠(yuǎn)祖,那是愈遠(yuǎn)愈輕;從道義這個角度上講,沿著遠(yuǎn)祖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廟,那是愈遠(yuǎn)愈重。這樣,遠(yuǎn)祖在恩情上雖輕,在道義上卻重;父親在恩情上雖重,在道義上卻輕。這樣的有輕有重,從人情道理上講也就應(yīng)該這樣。國君身兼宗子,有義務(wù)聚合族人宴飲,敦睦族誼,但族人卻不可自恃與國君有血緣關(guān)系而以家人之禮對待他,這是國君所處的地位所決定的。
庶子不祭祖稱,這表明祭祖稱的事情應(yīng)由宗子來做。作父親的是庶子,就不能為其長子服喪三年,因?yàn)槭硬皇亲娣Q的繼承人。別子為其后裔之始祖,繼承別子的嫡長子是大宗,繼承別子之庶子的是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即大宗;有五世則遷之宗,即小宗。百世不遷的大宗,就是別子的嫡長子那一支。繼承別子的嫡長子那一支,就是百世不遷的大宗。只能繼承高祖的宗,是五世則遷的小宗。因?yàn)樽鹱?,所以才尊敬嫡長子,而尊敬嫡長子,也就等于尊祖。諸侯公子的宗法,第一種是只有小宗而無大宗,第二種是只有大宗而無小宗,第三種是無人可為己宗,_也無人以己為宗,這就是諸侯公子宗法的情況。諸侯的公子有這樣的宗法,即由國君立一個同母弟作為其余被封為士大夫的異母弟的宗子,這就是公子的宗法。出了五服的族人,恩義已經(jīng)斷絕,就不再彼此互相掛孝。至于五服以內(nèi)的親屬,該咋服喪還咋服喪。
從恩清上講,從父親開始逐代上推以至于遠(yuǎn)祖,那是愈往上推愈輕;_從道義上講,從遠(yuǎn)祖開始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廟,那是越遠(yuǎn)越重。由此看來,愛其父母乃是人的天性。愛其父母就必然會尊敬祖先,尊敬祖先就必然會尊敬宗子,尊敬宗子就必然會團(tuán)結(jié)族人,團(tuán)結(jié)族人就必然會宗廟尊嚴(yán),宗廟尊嚴(yán)就必然會重視社稷,重視社櫻就必然會愛護(hù)百官,愛護(hù)百官就必然會刑罰公正,刑罰公正就必然會百姓安寧,百姓安寧就必然會財(cái)用充足,財(cái)用充足就必然會萬事如意,萬事如意就必然會禮俗美好,禮俗美好就會導(dǎo)致普天同樂?!对娊?jīng)》上說:“文王的功德,偉大而令人嘆美,人們永遠(yuǎn)懷念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設(shè)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諸侯,執(zhí)豆籩,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不以卑臨尊也。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bào)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五者一得于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者。五者,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權(quán)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其不可得變革者則有矣: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
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其夫?qū)俸醺傅勒?,妻皆母道也;其夫?qū)俸踝拥勒?,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別于上,而戚單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術(shù)有六:一曰親親,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長幼,六曰從服。從服有六:有屬從,有徒從,有從有服而無服,有從無服而有服,有從重而輕,有從輕而重。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輕。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名曰重。一輕一重,其義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有小宗而無大宗者,有大宗而無小宗者,有無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適者,公子之宗道也。絕族無移服,親者屬也。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yán),宗廟嚴(yán)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罰中,刑罰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財(cái)用足,財(cái)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后樂。《詩》云:「不顯不承,無斁于人斯」,此之謂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6967.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 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
-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 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曉鴉
- 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菇蒲雨
-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