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_經(jīng)解譯文
-
查閱典籍:《禮記》——「禮記·經(jīng)解」原文
孔子說:“進入一個國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風俗,就可以知道該國的教化如何了。那里的人們?nèi)绻菧睾腿犴?、樸實忠厚,那就是《詩》教的結(jié)果;如果是通曉遠古之事,那就是《書》教的結(jié)果;如果是心胸廣闊坦蕩,那就是《樂》教的結(jié)果;如果是清潔沉靜、洞察細微,那就是《易》教的結(jié)果;如果是端莊恭敬,那就是《禮》教的結(jié)果;如果是善于辭令和鋪敘,那就是《春秋》教的結(jié)果。學者如果學《詩》學過了頭,就會愚蠢;如果學《書》學過了頭,就會狂妄;如果學《樂》學過了頭,就會過分;如果學《易》學過了頭,就會迷信;如果學《禮》學過了頭,就會煩瑣;如果學《春秋》學過了頭,就會犯上作亂。作為一個國民,如果溫和柔順、樸實忠厚而不愚蠢,那就是真正把《詩》學好了;如果通曉遠古之事而不狂妄,那就是真正把《書》學好了;如果心胸廣闊坦蕩而不過分,那就是真正把《樂》學好了;如果清潔沉靜、洞察細微而不迷信,那就是真正把《易》學好了;如果端莊恭敬而不煩瑣,那就是真正把《禮》學好了;如果善于辭令和鋪敘而不犯上作亂,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學好了?!?
所謂天子,就是天是老大,地是老二,他就是老主。所以他的道德可以與天地匹配,他的恩惠普及萬物,他的明亮如同日月,普照天下而不遺漏任何一個角落。在朝廷上,他開言必講仁圣禮義之事;退朝之后,必聽中正和平之樂;走路之時,身上的佩玉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響;登車之時,車上的鶯和發(fā)出悅耳的聲響。升朝與退朝,都按禮行事;走路與登車,都有一定規(guī)矩;百官各得其所,萬事井然有序?!对娊?jīng)》上說:“我們的國君是個仁善君子,他的言行從不走樣。因為他的言行從不走樣,所以是四方各國的好榜樣?!闭f的就是這種情況。天子發(fā)號施令而百姓衷心擁護,這叫做“和”;上下相親相愛,這叫做“仁”;百姓想要的東西不用開口就能得到,這叫做“信”;為百姓消除天災人禍,這叫做“義”。義與信,和與仁,是稱霸稱王的工具。有稱霸稱王的志愿,而無稱霸稱王的工具,是達不到目的的。
用禮來治國,就好比用秤來稱輕重,用繩墨來畫曲線直線,用規(guī)矩來畫方形圓形。所以,如果把秤認真地懸掛起來,是輕是重就騙不了人了;把繩墨認真地陳設那里,是曲線是直線就騙不了人了;把規(guī)矩認真地陳設那里,是方形是圓形就騙不了人了;如果君子深明于禮,那么任何奸詐伎倆也就騙不了人了。所以,重視禮、遵循禮的人,叫做有道之士;不重視禮、不遵循禮的人,叫做無道之民。禮的運用以敬讓為貴,把禮運用到宗廟之內(nèi),就會人人恭敬;把禮運用到朝廷之上,就會貴賤有別;把禮運用到家庭之內(nèi),就會父子相親、兄弟和睦;把禮運用到鄉(xiāng)里之中,就會形成尊老愛幼的風氣。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于禮?!本褪钦f的這個意思。
所以制定了朝覷之禮,是用來表明君臣之間的名分;制定了聘問之禮,是用來讓諸侯互相尊敬;制定了喪祭之禮,是用來表明臣子不應忘記君親之恩;制定了鄉(xiāng)飲酒之禮,是用來表明尊老敬長的道理;制定了男婚女嫁之禮,是用來表明男女的有所區(qū)別。禮,可以用來消除禍亂的根源,就好比堤防可以防止河水泛濫那樣。所以,如果認為早先的堤防沒有用處而加以破壞,一定會釀成水災;認為老輩子的禮沒有用處而廢棄不用,一定會導致天下大亂。所以說,如果廢棄男婚女嫁之禮,夫婦之間的關系就會遭到破壞,而淫亂茍合傷風敗俗的壞事就多了;廢棄鄉(xiāng)飲酒之禮,就會導致人們沒老沒少,而互相爭斗的官司就多了;廢棄喪祭之禮,就會導致作臣子的忘掉君親之恩,而背叛死者、忘記祖先的人就多了;廢棄朝勤、聘問之禮,就會導致君臣之間的名分喪失,諸侯的行為惡劣,而背叛君主、互相侵陵的禍亂就會產(chǎn)生了。
所以,禮的教化作用是從看不見的地方開始,它禁止邪惡是在邪惡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就開始了,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日積月累地棄惡揚善,所以先王對它非常重視。《易》上說:“君子非常重視事情的開始。開始的時候盡管只是一點不起眼的差錯,結(jié)果卻會導致極大的禍害?!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p>
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huán)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对姟吩疲骸甘缛司?,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勾酥^也。發(fā)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規(guī)矩之于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guī)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xiāng)里則長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勾酥^也。
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xiāng)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枰鲋Y,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xiāng)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斗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
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兑住吩唬骸妇由魇迹钊艉晾?,繆以千里?!勾酥^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7028.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
-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 桃花水到報平渠,喜動新流見躍魚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