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_攻戰(zhàn)計打草驚蛇戰(zhàn)例
-
查閱典籍:《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攻戰(zhàn)計打草驚蛇」原文
春秋時期,絞國是一個小諸侯國,但其城墻高森堅固,宜守不宜攻。楚國攻打絞國,采取正面進攻的方法,始終不行。楚國謀臣使出一計:先派出一隊不帶武器的士兵,裝作打柴的農夫,到絞國城北的山中砍柴,故意驚動了絞國的城防力量,絞國軍隊贏取了暫時的勝利。第二天,絞國集中優(yōu)勢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捕殺楚國“砍柴人”,而這時,楚國早已設下埋伏,一舉將追殺砍柴人的絞國軍隊全殲。隨即,楚國順利攻克絞城,滅了絞國。
陰姬如愿以償做王后 中山國國王的兩個愛妃陰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私下里勾心斗角,爭奪十分激烈。她們之間的爭奪對于中山王的謀臣司馬喜來說,是一個謀求個人發(fā)展的良好機緣?! ±现\深算的司馬喜暗中求見陰姬,一本正經(jīng)地對她說:“爭奪王后可不是一件輕松好玩的事。事若成,則為國中第一夫人,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盡的綾羅綢緞;事若不成,弄巧成拙,恐怕連自家的性命都難保。所以,要么放棄這個念頭,要么就一舉成功。你選擇哪一條路呢?” 陰姬眼中流露出渴望的神情,說:“我要做王后,而且要一舉成功!” 司馬喜不慌不忙地說:“既然如此,微臣愿助你一臂之力?!薄 £幖指屑ぃ骸叭裟艹晒Γ冶囟ê駡笙壬?。”第二天,司馬喜按自己的計劃行事。他先寫了一份奏章給中山王,說他有一個削弱趙王的想法。中山王當即召見他。司馬喜請求中山王讓他以使者的身份去一趟趙國,主要考察趙國的山川地形、軍事設施、君臣好壞、人民貧富,然后在加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個詳盡的方案。中山王準許了他的請求?! ∷抉R喜到趙國后拜見了趙王,公事談完后便轉入了聊天。司馬喜說:“我早就聽說趙國是一個出美女的地方。但我在街上巡視時,發(fā)現(xiàn)趙國的婦女中沒有特別出色的。我周游列國,跑過的地方多了,美女也見多了,但從未見過有哪個美女能與我國的陰姬相比。陰姬的容貌顏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簡直就像天上的仙女?!薄 ≮w王是個好色之徒,聽了司馬喜這番話頓時感到心跳加速,忙問道:“你若能把她弄到趙國,我重重賞你?!薄 ∷抉R喜故作難色,說道:“盡管陰姬只是個嬪妃,可我們大王卻愛如珍寶。請大王不要把我剛才的話傳出去,否則我會有殺身之禍。我在暗中替大王做這件事就是了?!薄 』貒?,司馬喜憤憤不平地對中山王說:“趙王不好仁義,而好武力;不好道德,而好女色。他甚至私下里打陰姬的主意,想讓陰姬做他的妃子。” “這個荒淫無恥的東西!”中山王氣得大罵?! ∷抉R喜勸中山王息怒,說:“眼下趙國比我們強大。如果趙王來要陰姬,恐怕我們只好送給他。若我們不從,就會招致兵戈之災。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我們拱手送陰姬給趙王,天下人會譏笑我們中山國懦弱無能?!薄 ≈猩酵鯙殡y了,問道:“這可如何是好?” 司馬喜見時機已到,忙獻計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大王立陰姬為王后,以絕趙王之念。世間還沒有聽說要他國王后做妃子的事情呢!” 中山王認為此計甚妙。于是,陰姬在司馬喜的策劃下順利地登上了王后寶座?! ≡谶@個故事里,司馬喜讓趙王對陰姬產生不軌之心仿佛是“打草”,使中山王惱怒不安恰似“驚蛇”。司馬喜正是運用打草驚蛇之計激怒中山王,迫使他立陰姬為后。
徐庶以馬試劉備 徐庶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謀士。他聽說劉備是一個為人寬厚仁慈的賢明之主,很想投靠他,但不知劉備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于是,徐庶想試探一下劉備的虛實?! ∫惶欤焓妱鋵P闹轮镜匦蕾p坐下的戰(zhàn)馬,便上前對劉備說:“我以前學過一點相馬術,讓我來看看您的馬。”劉備叫人把戰(zhàn)馬繞徐庶轉了幾圈,徐庶突然故作驚訝地說:“主公的馬雖是一匹好馬,但終究要傷害一人。主公可以先把這匹馬送給您所痛恨的人,等傷害他之后,您再騎它就平安無事了?!薄 湟宦犨@話,很不高興地說:“我希望先生告訴我做善事的道理,不要教我害人的辦法。”徐庶在旁哈哈大笑:“主公,得罪了!我一直聽人說主公仁德,今日特用這番話試探您,果然名不虛傳?!薄 拇?,徐庶盡心輔佐劉備,以后又為劉備推薦了曠世之才諸葛亮?! ⌒焓捎迷囂绞址ǎT使劉備暴露其真實品性,這是“打草驚蛇”的策略。
疑以叩實,察而后動。復者,陰之媒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766.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