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剡生平
-
鄧剡 景定三年(1262)進(jìn)士及第,后隱居在家。左丞相江萬里多次要他出來做官,他都謝絕。而文天祥起兵勤王,他卻舉家參加。后來家中老幼12口死于廣東香山兵燹。他抑制家破人亡的個(gè)人悲痛,毅然跋山涉水,奔赴抗元前線。祥興元年(1278),任禮部侍郎,二年(1279),厓山海戰(zhàn)時(shí),陸秀夫抱帝赴海死,鄧剡也悲憤投海,但兩次都被元兵撈起。張弘范勸降,被拒絕,于是將鄧剡和文天祥一同押送元都燕京。鄧因病重被留在金陵就醫(yī)。文天祥在柴市英勇就義后,鄧剡不忘友人的重托,懷著極其悲痛而又崇敬的心情,撰寫了《文信國公墓志銘》、《信國公像贊》、《文丞相傳》、《文丞相督府忠義傳》,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詩,向人們介紹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跡,頌揚(yáng)了文天祥為國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jiān)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
鄧剡是廬陵詩派、廬陵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詩造詣很深,風(fēng)格“渾涵有英氣,鍛煉如自然”。所著《續(xù)宋書》、《德祐日記》、《填海錄》、《東海集》、《詞林紀(jì)事》等書,惜已失傳。不過在《文山先生全集》中,文天祥保存了鄧光薦《驛中言別》、《行宮》、《滿江紅·和王昭儀題壁》、《浪淘沙·秋旅》、《送行三首》等詩詞,今有《中齋詞》一卷行世。(李建蘭)
景定三年(1262)進(jìn)士,為文天祥門友。剡以詩名世,江萬里屢薦不就,后隨天祥贊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攜家入閩。端宗即位,廣東制置使趙潽晉辟為斡辦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興元年(1278)六月,從駕至硅山,除秘書丞,兼權(quán)禮部侍郎,遷直學(xué)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撈之,不得死。元將張弘范禮致之,與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詩集名《東海集》,天祥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賦詩別之。久之,得放歸。張弘范卒后,其子張珪襲父職,于至元十九年(1282)迎鄧剡師事之二十三年(1286),程鉅夫以侍御史行臺(tái)至金陵,鄧剡有《燭影搖紅》詞賀其得子。
卒于大德七年。
鄧光薦撰有《中齋集》、《東海集》、《續(xù)宋書》等,不傳。有《中齋詞》一卷,今人趙萬里收入《校輯宋金元人詞》中。文散見《文山先生全集》("附錄")等書,詩散見《吳禮部詩話》、《天下同文集》、《廬陵縣志》等書。
- 鄧剡 鄧剡(1232-1303)又名光薦,字中甫,又號(hào)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進(jìn)士,為文天祥門友。剡以詩名世,江萬里屢薦不就,后隨天祥贊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攜家入閩。端宗即位,廣東制置使趙潽晉辟為斡辦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興元年(1278)六月,從駕至硅山,除秘書丞,兼權(quán)禮部侍郎,遷直學(xué)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撈之,不得死。元將張弘范禮致之,與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詩集名《東海集》,天祥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賦詩別之。久之,得放歸。張弘范卒后,其子張珪襲父職,于至元十九年(1282)迎鄧剡師事之二十三年(1286),程鉅夫以侍御史行臺(tái)至金陵,鄧剡有《燭影搖紅》詞賀其得子。卒于大德七年?!赌纤螘贰ⅰ端问芬怼酚袀?。《中齋集》。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中齋詞》一卷。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chǎng)。
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