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_26章 天志(上)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墨子》——「墨子·26章 天志(上)」原文
譯文 墨子說道:現(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只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是這樣呢?從他處身于家的情況可以知道。如果一個人處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長,他還可逃避到相鄰的家族去。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識的人們彼此相互警戒,都說:“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謹慎呀!怎么會有處在家族中而可以得罪家長的呢?”不僅處身于家的情況如此,即使處身于國也是這樣。如果處在國中而得罪了國君,還有鄰國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識的人們彼此相互警戒,都說:“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謹慎呀!怎么會有處身于國而可以得罪國君的呢?”這是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人們相互警戒還如此嚴重,又何況那些沒有地方可以逃避的情況呢?互相警戒難道不就更加嚴重,然后才可以嗎?而且俗語有這種說法:“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了罪,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呢?”回答是:“沒有地方可以逃避?!鄙咸觳粫ι搅稚罟扔陌禑o人的地方有所忽視,他明晰的目光一定會看得見。然而天下的士君子對于天,卻疏忽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戒。這就是我藉以知道天下的士君子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么上天也喜愛什么厭惡什么呢?上天愛好義而憎惡不義。既然如此,那么率領天下的百姓,用以去做合乎義的事,這就是我們在做上天所愛好的事了。我們做上天所喜歡的事,那么上天就會做我們所喜歡的事。那么我們又愛好什么、憎惡什么呢?我們喜歡福祿而厭惡禍患,如果我們不做上天所喜歡的事,那么就是我們率領天下的百姓,陷身于禍患災殃中去了。那么怎么知道上天喜愛義而憎惡不義呢?回答說:天下之事,有義的就生存,無義的就死亡;有義的就富有,無義的就貧窮;有義的就治理,無義的就混亂。既然如此,那么上天喜歡人類孳生而討厭他們死亡,喜歡人類富有而討厭他們貧窮,喜歡人類治理而討厭他們混亂。這就是我所以知道上天愛好義而憎惡不義的原因。
并且義是用來匡正人的。不能從下正上,必須從上正下。所以老百姓竭
力做事,不能擅自恣意去做,有士去匡正他們;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將軍、大夫匡正他們;將軍、大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三公、諸侯去匡正他們;三公、諸侯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們;天子不得擅自恣意去治政,有上天匡正他。天子向三公、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君子固然明白地知道;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卻未能清楚地知道。所以從前三代的圣君禹、湯、周文王、周武王,想把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勸告天下的百姓,所以無不喂牛羊、養(yǎng)豬狗,潔凈地預備酒醴粢盛,用來祭祀上帝鬼神而向上天求得福祥。我不曾聽到上天向天子祈求福祥的。這就是我所以知道上天向天子發(fā)號施政的原因。
所以說天子是天下極尊貴的人,天下極富有的人。所以想要貴富的人,對天意就不可不順從。順從天意的人,同時都相愛,交互都得利,必定會得到賞賜;違反天意的人,分別都相惡,交互都殘害,必定會得到懲罰。既然這樣,那么誰順從天意而得到賞賜呢?誰違反天意而得到懲罰呢?墨子說道:“從前三代圣王禹、湯、文王、武王,這些是順從天意而得到賞賜的;從前三代的暴王桀、紂、幽王、厲王,這些是違反天意而得到懲罰的。”既然如此,那么禹、湯、文王、武王得到賞賜是因為什么呢?墨子說:“他們所做的事,上尊天,中敬奉鬼,下愛人民。所以天意說:‘這就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兼而愛之;對我所利的,他們兼而利之。愛人的事,這最為廣泛;利人的事,這最為厚重?!允顾麄冑F為天子,富有天下,子子孫孫不絕,相傳而稱頌他們的美德,教化遍施于天下,到現(xiàn)在還受人稱道,稱他為圣王?!奔热蝗绱?,那么桀、紂、幽王、厲王得到懲罰又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說道:“他們所做的事,對上辱罵上天,于中辱罵鬼神,對下殘害人民。所以天意說:‘這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分別憎惡之,對我所利的,他們交相殘害之。所謂憎惡人,以此為最廣;所謂殘害人,以此為最重?!允顾麄儾坏脡劢K,不能終身。人們至今還在毀罵他,稱他們?yōu)楸┩??!?/p>
既然如此,那么怎么知道上天愛護天下的百姓呢?因為他對百姓能全部明察。怎么知道他對百姓全都明察呢?因為他能全部撫養(yǎng)。怎么知道他全部撫養(yǎng)呢?因為他全都供給食物。怎么知道他全都供給食物呢?因為四海之內,凡是吃谷物的人,無不喂牛羊,養(yǎng)豬狗,潔凈地做好粢盛酒醴,用來祭祀上帝鬼神。天擁有下民,怎么會不喜愛他們呢?而且我曾說過,殺了一個無辜的人,必遭到一樁災禍。殺無辜之人的是誰呢?是人。給這人災禍的是誰呢?是天。如果認為天不愛天下的百姓,那么為什么人與人相殺害,天為什么要降給他災害呢?這是我所以知道天愛護天下百姓的緣故。
順從天意的,就是仁義政治;違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那么義政應怎么做呢?墨子說:“居于大國地位的不攻打小國,居于大家族地位的不掠奪小家族,強者不強迫弱者,貴人不傲視賤人,狡詐的不欺壓愚笨的。這就必然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做到這三利,就會無所不利。所以將天下最好的名聲加給他,稱他們?yōu)槭ネ?。而力政則與此不同:他們言論不是這樣,行動跟這相反,猶如背道而馳。居于大國地位的攻伐小國,居于大家族地位掠奪小家族,強者強迫弱者,貴者傲視賤者,狡詐的欺壓愚笨的。這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者不利,就沒有什么利了。所以將天下最壞的名聲加給他,稱之為暴王?!?/p>
墨子說道:“我們有了上天的意志,就好象制車輪的有了圓規(guī),木匠有了方尺。輪人和木匠拿著他們的規(guī)和尺來量度天下的方和圓,說:‘符合二
者的就是對的,不符合的就是錯的?!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的書籍多得載不完,言語多得不能盡計,對上游說諸侯,對下游說有名之士,但他們對于仁義,則相差很遠。怎么知道呢?回答說:我得到天下的明法來衡量他們?!?/p>
注釋(1)天志即天的意志。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天喜歡義,憎惡不義;希望人們相互幫助、相互教導,反對人們相互攻擊、相互敵視??梢姡^天志實即是子墨子之志。它是墨子用以和當時統(tǒng)治者進行斗爭的一種武器。(2)前“而”通“爾”。晏:清明。(3)“政”通“正”。(4)“次”為“恣”。下同。(5)說:勸告。(6)“于”為“欲”字之誤。(7)“業(yè)”當為“葉”。(8)“賤”為“賊”字之誤。(9)“倖”為“偝”字之誤,同“背”。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焙我灾??以其處家者知之。若處家得罪于家長,猶有鄰家所避逃之;然且親戚、兄弟、所知識,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惡有處家而得罪于家長而可為也?”非獨處家者為然,雖處國亦然。處國得罪于國君,猶有鄰國所避逃之;然且親戚、兄弟所知識,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誰亦有處國得罪于國君而可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猶若此其厚,況無所避逃之者,相儆戒豈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語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將惡避逃之?”曰:“無所避逃之?!狈蛱觳豢蔀榱止扔拈T無人,明必見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則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然則率天下之百姓,以從事于義,則我乃為天之所欲也。我為天之所欲,天亦為我所欲。然則我何欲何惡?我欲福祿而惡禍祟。若我不為天之所欲,而為天之所不欲,然則我率天下之百姓,以從事于禍祟中也。然則何以知天之欲義而惡不義?曰: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然則天欲其生而惡其死,欲其富而惡其貧,欲其治而惡其亂,此我所以知天欲義而惡不義也。
曰:且夫義者,政也。無從下之政上,必從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將軍、大夫政之;將軍、大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三公、諸侯政之;三公、諸侯竭力聽治,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政之。天子為政于三公、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于天子,明說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牛+鄒的左半)牛羊,豢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故于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然則是誰順天意而得賞者?誰反天意而得罰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此順天意而得賞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此反天意而得罰者也?!比粍t禹、湯、文、武,其得賞者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我所利,兼而利之。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此為厚焉。'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yè)萬世子孫,傳稱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稱之,謂之圣王。”然則桀、紂、幽、厲,得其罰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詬天,中詬鬼,下賊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別而惡之;我所利,交而賊之。惡人者,此為之博也;賤人者,此為之厚也。'故使不得終其壽,不歿其世,至今毀之,謂之暴王?!?/p>
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四海之內,粒食之民,莫不(牛+鄒的左半)牛羊,豢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邑人,何用弗愛也?且吾言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殺不辜者誰也?則人也。予之不祥者誰也?則天也。若以天為不愛天下之百姓,則何故以人與人相殺,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也。
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義政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圣王。力政者則與此異,言非此,行反此,猶幸馳也。處大國攻小國,處大家篡小家,強者劫弱,貴者傲賤,多詐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無所利,故舉天下惡名加之,謂之暴王。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輪匠執(zhí)其規(guī)、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言語不可詳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其于仁義,則大相遠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8127.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 貞女貴徇夫,舍生亦如此
-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