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肖著述
-
《心史》是鄭思肖將一生奇氣偉節(jié)之作合為一書的匯編,是鄭思肖獨立特行的證據。鄭氏自35歲宋亡后便離家出走,從此浪跡于吳中名山、道觀、禪院,40年間寫下了大量抒發(fā)愛國情操的詩文,有《咸淳集》一卷、《大義集》一卷、《中興集》一卷,共收詩250首,雜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為《心史》。當時形勢,無法刊行。所以,他在晚年將《心史》重緘封好,藏于蘇州承天寺眢井中?!缎氖贰分械乃形淖侄硷柡獪I,鄭思肖謳歌了南宋的愛國志士,癰斥了奸臣佞徒,控訴了元軍的暴行,充分表述了自己的愛國與忠誠。如在《過徐子方書塾》詩中說:“不知今日月,但夢宋山川”;在《八勵》詩中說:“淚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慷慨激越,足征忠肝義膽。難怪近代學者梁啟超窮日夜之力讀《心史》,每盡一篇輒熱血“騰躍一度”,梁氏深有感慨地說:“此書一日在天壤,則先生之精神與中國永無盡也”。
《心史》在枯井中沉埋達350余年,直至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始被發(fā)現(xiàn),《心史》被藏在一大鐵盒子中,外寫“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于是這部光照千古的奇書方見于世。而陳福康先生為更深入論證《心史》之奇,于是在《井中奇書考》中復以五章篇幅詳論《心史》出井與刊刻經過、明刊本的序跋、《心史》與明清之際愛國文人的關系、“偽書說”的出現(xiàn)以及《心史》的文學和史學的價值等方面,以詳盡史料,進一步證實《心史》之確為奇書?!∷^問世后的遭遇之奇,乃指《心史》出井后,從明清之際起,直至上一世紀80年代,歷經360余年,始終存在兩種迥然不同的相異之見,一部分文人學者肯定《心史》之奇,之價值;而另一部分文人學者則持一種“偽書說”,全盤否定這部奇人奇書的價值。一部出井著述,歷經360余年,竟然引動如此多知名學者,各抒己見,聚訟不已,更可稱《心史》之一大奇,謂《心史》為奇書,不亦宜乎?
著有《鄭所南先生文集》1卷,《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1卷、《錦錢余笑》1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四部叢刊》本收有前2卷。明崇禎十一年冬于蘇州承天寺井中發(fā)現(xiàn)封于鐵函內的《心史》1部,題“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書”,紀事有與史不合的,或疑為后人假托。存世之畫有《國香圖卷》、《竹卷》等。
鄭思肖論詩主張“靈氣”說,認為詩是天地、人心“靈氣”的集中表現(xiàn)。鄭思肖的詩多以懷念故國為主題,表現(xiàn)了忠于趙宋的堅貞氣節(jié),如《寒菊》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鄭思肖 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后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上舍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御之策,未被采納。后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作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