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_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譯文
-
查閱典籍:《韓非子》——「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原文
君王用來控制臣子的方法有七種,稱為七術(shù),君王需要明察的隱秘情況有六種,稱為六微。七術(shù):一是從各個方面參驗、觀察;二是必須懲罰以顯示君王的威嚴;三是對盡力效忠的一定兌現(xiàn)獎賞;四是逐一聽取意見,督促他們行動;五是傳出可疑的詔令,詭詐地驅(qū)使臣子;六是掌握了事實反而詢問臣子;七是故意說反話,做逆理的事來刺探臣子。這七種方法是君王所使用的。
參觀一
君主觀察和聽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驗證,就不會知道實情;如果偏聽偏信,就會受到臣下的蒙蔽。有關的解說在“說一”中侏儒夢見灶,魯哀公稱引“莫眾而迷”部分。所以有齊人看見黃河神的事,而惠施說君主會失去一半人的意見。有關的禍患表現(xiàn)在豎牛餓死叔孫,江乙評論楚國風俗部分。衛(wèi)嗣公想治國卻不懂方法,結(jié)果臣妄相抗衡,自己更閉塞。因此明君類推積鐵防箭的道理,明察三人成虎的禍患。
必罰二
君主過分仁慈的話,法制就建立不起來;威嚴不足的話,就要受到臣下的侵害。因此刑罰執(zhí)行得不堅決,禁令就無法推行。有關的解說在“說二”中董閥于巡視石邑和子產(chǎn)教導游吉。所以孔子要談論降霜,殷法要重刑把灰燼倒到街上,領隊要辭別樂池,而商鞅要重罰輕罪。因此麗水的金子會守不住,而積澤的火會沒人救。成歡認為齊王太仁會削弱齊國,卜皮認為魏王慈惠會走向滅亡。管仲懂得必罰,所以要分斬尸體來禁止厚葬;衛(wèi)嗣君懂得必罰,所以要買回逃犯。
賞譽三
賞譽輕而不兌現(xiàn),臣下就不為君用;賞譽厚而守信用,臣下就爭著為君獻身。有關的解說在“說三”中文子稱說臣下“若獸鹿”。所以越王要焚燒宮室,吳起要獎勵搬車轅的人,李悝斷案要依據(jù)射箭,會有宋都東門有人因服喪悲傷過度引出死亡的故事。勾踐懂得賞譽的作用,所以會向怒蛙憑軾致敬;昭侯懂得賞譽的作用,所以會收藏舊褲子。厚賞能使人成為孟賁、專諸那樣的勇士,婦人拾蠶,漁夫捉鱔,就是證明。
一聽四
全面聽取意見,愚和智就不會混亂;督責臣下行動,庸和能就不會混雜。有關的解說在“說四”中魏王想要吞并韓國和南郭處士吹竿。禍患表現(xiàn)在申不害通過趙紹、韓沓去刺探韓昭侯。所以會有公子汜議論割讓河東的故事,會有應侯謀劃放棄上黨的故事。
詭使五
君主通過頻頻接見某人、長期留住某人而不予任用的方法,奸臣就會疑懼起來,就會像驚鹿一樣四下逃散。君主派遣使者詢問其他事情,臣下就不敢隱私不報。因此,龐敬要召回公大夫,戴歡要下令偵察臥車,周君要假裝丟失玉簪,宋太宰要責問牛屎。
挾智六
拿已知的事去問別人,那么不知道的事也會知道的;深入了解一件事,許多隱情都能辨明了。有關的解說在“說六”中韓昭侯把一個指甲藏在手里。所以韓昭侯肯定知道南門外情況,然后其他三個門外面的情況也能搞清;周君要下令搜尋彎曲的手杖,引起群臣恐懼;卜皮要指派侍仆刺探御史,西門豹要假裝丟失車轄。
言七
用反話反事來測試自己懷疑的事,就會了解到奸情。所以陽山要假裝誹謗樛豎,淖齒要派人冒充秦使,齊人作亂前要派人刺探君主,子之要用白馬測試左右,子產(chǎn)要隔離訴訟雙方,衛(wèi)嗣公要派人過關市。
以上是經(jīng)文部分。
說一
衛(wèi)靈公時,彌子瑕受到寵信,專權(quán)于衛(wèi)國。有個謁見靈公的侏儒說:“我的夢應驗了?!膘`公問:“什么夢?”保儒回答說:“夢見灶,結(jié)果見到了您?!膘`公發(fā)怒說:“我聽說將見君主的人會夢見太陽,為什么你要見我,會夢見灶呢?”侏儒回答說:“太陽普照天下,一件東西遮擋不了它;君主普照一國人,一個人蒙蔽不了他。所以將見君主的人會夢見太陽。要是灶的話,一人對著灶門烤火,后面的人就無從看見火光了?,F(xiàn)在或許就有一個人擋住君主的光輝了吧?那么即使我夢見灶,不也是可以的嗎!”
魯哀公問孔子說:“民間俗語說:‘沒有眾人合計就會迷亂?!F(xiàn)在我辦事和群臣一起謀劃,但國家卻越來越亂了,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說:“明君有事問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這樣的話,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率地議論。現(xiàn)在群臣沒有不和季孫統(tǒng)一口徑的,全魯國都變成了一個人,您即使問遍境內(nèi)百姓,仍然不免于亂?!庇忠环N說法:晏子訪問魯國,魯哀公問道:“俗話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F(xiàn)在我和全國民眾一起考慮事情,魯國不免于亂,為什么呢?”曼子說:“古代所謂‘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是說一個人意見錯誤,兩個人意見正確,三個人足以形成正確的多數(shù)了,所以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F(xiàn)在魯國的群臣以干、百來計算,言辭統(tǒng)一于季氏的私利,人數(shù)不是不多,但說的話就像出自一人之口,哪有三個人呢?”有個齊國人對齊王說:“黃河神是偉大的神,大王為什么不嘗試和它會會呢?請允許我讓您會會它?!庇谑撬驮邳S河邊上筑起了祭神的壇場,和齊王站在壇場上。過了一會兒,有大魚游動,齊人就說:“這就是黃河神?!?/p>
張儀想憑秦、韓和魏交好的勢力去征伐齊、楚,惠施想與齊、楚罷兵言和。兩人爭執(zhí)不下。群臣近侍都幫張儀說話,認為攻打齊、楚有利,而沒有人幫惠施講話。魏王結(jié)果聽從了張儀的主張,而認為惠施的主張不行。攻打齊、楚的事已經(jīng)確定之后,惠子進見魏王。魏王說:“您不要說了。攻打齊、楚的事情確實有利,全國都這樣認為?!被菔┏脵C進言:“這種情況不能不明察。如果攻打齊、楚這件事確實有利,全國都認為有利,聰明的人怎么會這么多??!如果攻打齊、楚這件事確實不利,全國都認為有利,愚蠢的人又該多么多??!凡要謀劃,是因為有疑;有疑的事,如果確實是疑惑不定的,那么就會有一半人認為可行,一半人認為不可行。現(xiàn)在全國都認為可行,這是大王失去了一半人的意見。被挾持的君主也正是失去了半數(shù)意見的君主啊!”叔孫豹做魯相,地位尊貴而專權(quán)獨斷。他所寵愛的是豎牛,也獨攬了叔孫豹的號令。叔孫豹有個兒子叫仲壬,豎牛嫉妒他,并想殺了他,因而和仲壬—起到魯君住處去游玩。魯君賜給仲壬玉環(huán),仲壬接受了,但不敢佩帶,就讓豎牛向叔孫豹請示。豎牛騙他說:“我已替你請示過叔孫了。他叫你佩帶玉環(huán)?!敝偃删团鍘Я恕XQ牛趁機對叔孫豹說“為什么不帶仲壬去見見君主呢?”叔孫豹說:“小孩子哪能見君主。”豎牛說:“仲壬本來就多次見過君主了。君主賜給他玉環(huán),他已佩帶上了。”叔孫豹就召見仲壬,仲壬果然佩帶著玉環(huán),叔孫豹忿怒地殺了他。仲壬的哥哥叫孟丙,豎牛又嫉妒他而想殺死他。叔孫給孟丙鑄了口鐘,鐘鑄成后,孟丙不敢擅自敲鐘,讓豎牛向叔孫請示。豎牛不幫他請示,又騙他說;“我已幫你請示過了,他讓你敲鐘?!泵媳颓昧绥?。叔孫豹聽見鐘聲后說;“孟丙不請示就擅自敲鐘?!本头夼匕阉s走了。孟丙出逃到了齊國。一年后,豎牛假裝替孟丙向叔孫豹謝罪,叔孫豹就讓豎牛召回孟丙,豎牛再次沒去召人,卻報告叔孫豹說:“我已召過他了,孟丙很惱怒,不肯來?!笔鍖O十分憤怒,派人殺了孟丙。兩個兒子已死,叔孫豹患病,豎牛就獨自侍養(yǎng)他,把近侍們支開,不讓人進入,說:“叔孫不想聽見人聲。”豎牛不給叔孫豹東西吃,活活把他餓死了。叔孫豹已死,而豎牛并不發(fā)訃告,把叔孫豹財庫里的貴重珍寶搬遷一空,然后逃往齊國。聽了自己所偏信的人的話,結(jié)果父子都被人殺了,這就是不加驗證的禍患。江乙為魏王出使楚國,對楚王說:“我進入大王的境內(nèi),聽說大王國家的風氣是:‘君子不隱人之美,不言人之惡?!_實有這樣的風氣嗎?”楚王說:“有”?!凹热贿@樣,那么像白公政變之類的事發(fā)生,國家能不危險嗎?確實如此,群臣都能幸免于死罪了?!?/p>
衛(wèi)嗣君看重如耳,喜愛世姬,又怕他們自侍受寵來蒙蔽自己,就抬高薄疑來和如耳匹敵,推重魏姬來和世姬并列,說:“用這種方法使他們互相抗衡?!毙l(wèi)嗣君懂得需要不受蒙蔽,然而沒有掌握相應的方法。假如不使賤者議論貴者,不使下級敢于揭發(fā)上級,卻一定要等雙方權(quán)勢相等,然后才敢互相議論,那就更多地培植起蒙蔽自己的臣子了。衛(wèi)嗣君受蒙蔽便由此開始。箭射來有一定方向,就堆集鐵器來防備這個方向;箭射來沒有一定方向,就建造鐵屋來全面地防備著;防備了,身體就不會受傷。所人們憑著全面防備而不致受傷,君主依靠完全警惕而不致生奸。
龐恭和太子到趙都邯鄲做人質(zhì)。龐恭對魏王說:“如今有一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兩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薄叭齻€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饼嫻дf:“集市上沒有老虎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的言論就造出了一只老虎。現(xiàn)在邯鄲離魏國比這兒離集市遠得多,妄議我的人也比三個人多,希望大王明察真情。”龐恭從邯鄲回來時,最終還是不能再見到魏王了。
說二
董閼于做趙國上黨地區(qū)的郡守。他巡視石邑山中,看見山澗深邃,像墻一樣陡峭,深達干丈,就問居住深澗附近村舍的人說:“曾有人下去過嗎?”回答說:“沒有?!庇謫枺骸靶『?、癡聾、瘋顛的人曾有下去過的嗎?”回答說:“沒有?!薄芭qR狗豬曾有下去過的嗎?”回答說:“沒有。”董閼于感嘆地說:“我能治理好上黨了。假如我治理時對罪犯嚴懲不貸,使他們好像掉下深澗必死一樣,就沒有人敢觸犯法令了,還怎么會治理不好呢?”
子產(chǎn)做鄭相,重病將死,對游吉說:“我死后,您一定會在鄭國執(zhí)政,一定要用威嚴治理民眾?;鸬臉幼邮菄揽岬模匀藗兒苌俦粺齻?;水的樣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您必須嚴厲地執(zhí)行刑罰,不要讓人們因您的柔弱而觸犯法令?!弊赢a(chǎn)死后,游吉不肯嚴厲執(zhí)行刑罰,鄭國青年拉幫結(jié)伙成為強盜。盤據(jù)在萑苻之澤中,即將給鄭國造成禍害。游吉率車騎和他們開戰(zhàn),打了一天一夜,才算打敗了他們。游吉感嘆地說;“我早按子產(chǎn)的教導去做的話,—定不會懊悔到這般地步了。”魯哀公問孔子說:“《春秋》里記載說:‘冬季十二月份降霜,沒有把豆類作物凍死?!癁槭裁从浵逻@條?”孔子回答說:“這是說本來可以造成傷害的,但結(jié)果沒有造成傷害。應予傷害卻不加傷害,桃李就會冬天結(jié)果。天道失去常規(guī),草木尚且要違抗它,何況君主呢!”商朝的法令規(guī)定,對在街上倒灰的人處以刑罰。子貢認為刑罰過重了,就詢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因為他們懂得治理方法。在街上倒灰一定會迷人眼睛;迷了人家,人家定會發(fā)怒;一旦發(fā)怒,就會發(fā)生爭斗;爭斗起來,就會引起許多家族相互殘殺。既然這是會造成許多家相互殘殺的情形,那么即使對他們處以刑罰也是可行的。再說,刑罰重了是人們所厭惡的;而不去街上倒灰,則是人們?nèi)菀邹k到的。讓人們做好容易辦到的事情,而不去觸犯他們所厭惡的刑罰,這合乎治理的原則?!?/p>
另一種說法:商朝的法令規(guī)定,在街上倒灰的人,要砍掉他的手。子貢說:“倒灰的罪輕,斷手的刑重,古人怎么這般嚴酷?。骸笨鬃诱f:“不在街上倒灰是容易辦到的事;斷手是人們厭惡的事。干容易干的事,不干心里厭惡的事,古人認為容易做到,所以要加以實行?!?/p>
中山國相樂池率一百乘車馬出使趙國,挑選門客中有智慧才能的人作領隊,中途車馬散亂了。樂池說:“我認為你聰明,就派你做領隊,現(xiàn)在中途隊列卻散亂了,為什么?”門客聽他這么說話,就要辭別,說:“您不懂得管理原則。有威勢足以制服人,有利益足以鼓勵人,所以能夠管理好?,F(xiàn)在我卻是您年少位卑的門客。由年少的管理年長的,由位卑的管理位尊的,又不能掌握賞罰的權(quán)柄來制約他們,這才導致了隊列散亂。假如讓我有權(quán),對表現(xiàn)好的我能封為卿相,表現(xiàn)差的我能砍了他們腦袋,哪有管理不好的道理呢?”商鞅的法令是輕罪重罰。重刑之下,人們就不敢觸犯了;而小小過失則是容易改掉的。使人們改掉容易犯的小錯,不去觸犯重刑,這合乎治理國家的原則。既然小錯不犯,大罪也就沒有了。這樣一來,人們就不再犯罪了,禍亂就不會產(chǎn)生了。
魯人焚燒一處滿積柴草的沼澤。天刮北風,火勢向南延伸,恐怕會燒到國都。魯哀公害怕了,要親自率領眾人督促救火,到火場后旁邊沒了人,大家都去追逐野獸了,卻沒人來救火,于是哀公就把孔子召來詢問??鬃诱f:“追逐野獸的人既快樂又不受罰,而救火的人既受苦又不得賞,這便是沒人救火的原因?!卑Чf:“說得對?!笨鬃诱f:“事情緊急,來不及行賞了;假使救火的人都給予賞賜,那么國庫財產(chǎn)也還不夠給大家發(fā)賞哩。請只用刑罰。哀公說:“好吧?!庇谑强鬃泳拖铝钫f;“不救火的,與投降敗逃同罪;追野獸的,與擅入禁地同罪?!泵钕逻_后還未傳遍,火已經(jīng)撲滅了。成歡對齊王說:“大王您太仁慈,對人大不狠心?!饼R王說:“太仁慈,太不狠心,不是好名聲嗎?”成歡回答說:“這是臣子的優(yōu)點,但不是君主應該實行的。臣子一定要仁慈,然后可以和他謀事;對人不狠心,然后才可以和他接近。臣子不仁慈,就不能和他謀事;狠心了,就無法和他接近?!饼R王說:“那么我什么地方太仁慈,什么地方對人不狠心?”成歡回答說:“大王對薛公太仁慈,對田氏宗族太不狠心。對薛公太仁慈,大臣們就沒有權(quán)勢;對田氏宗族太不狠心,大王的叔伯兄弟就會犯法。大臣們沒有權(quán)勢,在外軍隊就會削弱;叔伯兄弟犯法,國內(nèi)政事就會混亂。在外軍隊削弱,國內(nèi)政事混亂,這是亡國的根源所在。”魏惠王對卜皮說:“你聽到我的聲望究竟怎樣?”卜皮回答說:“我聽說大王慈惠?!被萃跣老驳卣f:“既然這樣,功效將怎么樣呢?”卜皮回答說:“大王的功效是走向滅亡?!被萃跽f:“慈惠是做好事。這樣做了卻要滅亡,為什么?”卜皮回答說:“仁慈的人不狠心,行惠的人喜歡施舍。不狠心就不會懲罰有過錯的人,喜歡施舍就會不等臣下立功而加賞。有過錯不懲治,沒功勞受賞賜,即使滅亡,不也是應當?shù)膯???/p>
齊國喜歡厚葬,布帛都做了死人衣被,木材都做了棺材?;腹転榇藫鷳n,就告訴管仲說:“布帛用完了,就沒有東西可做遮體的衣服;木材用完了,就沒有東西可筑防御工事??扇藗冞€是不停止厚葬,怎樣加以禁止?”管仲回答說:“大凡人的作為,不是圖名,就是圖利。”于是下令說:“棺材超過標準的就刑戮尸體,處罰主喪的人?!笔w遭到刑戮,無名可言;主喪的人被處罰了,無利可言:人們干嗎還要厚葬呢?”衛(wèi)嗣君在位時,有個囚犯逃往魏國后,就替魏襄王的王后治病。衛(wèi)嗣君聽說了,就派人求襄王允許用五十金贖回囚犯,使者往返五趟,魏王就是不給人,衛(wèi)君就用左氏城來交換囚犯。群臣近侍勸衛(wèi)君說:“用一個大城邑去買一個囚犯,可行嗎?”衛(wèi)君說;“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治不在小,亂不在大;如果法令不設立,誅罰不兌現(xiàn),即使有十個左氏城也沒有裨益;如果法令設立,誅罰兌現(xiàn),即使失去十個左氏城也沒有損害。”魏王聽說后說:“衛(wèi)君想治理好國家,我卻不答應他的要求,不吉利?!庇谑怯密囎友b了囚犯送到衛(wèi)國,無代價地交付給衛(wèi)君。
說三
齊王向文子詢問道:“怎樣治理國家?”文子回答說:“賞罰作為治國原則,是一種銳利的兵器,君主要牢固地掌握它,不可把它拿給別人看。至于臣子們,也就像獸鹿一樣,只要有肥美的草地,就會跑過去的?!?/p>
越王向大夫文種詢問道:“我想攻打吳國,行嗎?”文種回答說:“行。我們的賞賜優(yōu)厚而守信,懲罰嚴厲而堅決。您想了解清楚,為什么不用焚燒宮室來做個試驗?”于是就縱火燒了宮室,沒有人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說:“為救火而死的,和戰(zhàn)場犧牲同賞;救了火而沒死的,和戰(zhàn)勝敵人同賞;不救火的人,和投降敗北同罪。”人們泥土徐身、蒙上濕衣而奔赴火場的,左面三干人,右面三千人。由此知道伐吳已成必勝之勢。吳起擔任魏武侯時的西河郡守。泰國有個小哨亭靠近魏境,吳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吧,會對魏國的種田人構(gòu)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吧,又不值得為此征集軍隊。于是吳起就在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后下令道:“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就賞給誰上等田地、上等住宅?!睕]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動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說:“誰能把它搬到西門,賞賜如前?!比藗儞屩崴?。于是吳起下令道:“明天將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國大夫,賞他上等田地住宅?!比藗儬幭瓤趾?。于是攻打哨亭,一個早上就拿下了。李埋擔任魏文侯時的上地郡守,他想要人們都善于射箭,就下令道:“人們遇著難斷是非的訴訟時,就讓他們用弓箭射靶,射中的勝訴,射不中的敗訴。”命令下達后,人們都急忙去練習射擊,日夜不停。等到和秦軍打起仗來,大勝敵人,這是因為上地人善于打仗射擊的緣故。宋國都城東門有個平民服喪時,因為過度悲哀,顯得非常瘦弱,宋君認為他對父母慈愛,就提升他為官長。第二年;人們因服喪時過度悲哀而死的一歲之中就有十幾個人。兒子為父母服喪,是因為愛父母,這種情形尚且可以用獎賞來加以勸勉,何況君主對于民眾呢?越王計劃著去攻打吳國,想要民眾輕視死亡,外出時看見一只發(fā)怒的青蛙,就向它憑拭致敬。隨從說:“干什么對怒蛙致敬?”越王說;”為的這只青蛙氣勢洶洶的緣故?!钡诙?,請求把頭顱獻給越王的人,一歲中就有十多位。由此看來,贊譽足以鼓動人們舍生忘死??!
另一種說法:越王勾踐看見一只怒蛙,就向它憑拭致敬。車夫說:“干嗎要憑拭致敬?”越王說:“青蛙這般氣勢洶洶,怎么可以不向它憑軾致敬呢?”武士們聽到后說:“青蛙氣勢洶洶,為王尚且向它致敬,何況勇敢的武士呢!”這一年,有人自刎后將頭獻給越王。所以越王準備向吳國復仇,就試行這樣的教育:放火焚燒高臺后,擊鼓令人前進;使人沖到火里的原因,是進火有賞??拷吅螅瑩艄牧钊饲斑M;使人沖向水中的原因,是進水有賞。臨作戰(zhàn)時,使人斷頭剖腹而義無返顧的原因,是作戰(zhàn)有賞。又何況根據(jù)法制進用賢人,它的鼓舞作用就比這些更進一層了。韓昭侯讓人把破舊褲子收藏起來,侍從說:“君王太不仁愛了,破舊褲子不賞給近侍們,卻要收藏起來?!闭押钫f:“這不是你理解得了的。我聽說明君連自己的一顰一笑都要加以珍惜,顰有擎的目的,笑有笑的目的?,F(xiàn)在是褲子了,豈只是—顰一笑啊:褲子和一顰一笑相差太遠了。我一定要等待有功的人,所以要收藏好,現(xiàn)在還沒有給予的對象哩。”黃鱔像蛇,蠶像毛蟲。人們看見蛇就驚恐害怕,看見毛蟲就汗毛豎起。但是養(yǎng)蠶的婦女拾蠶,捕魚的人捉黃鱔,因為利益在這上面,也就忘記了害怕,都成了孟賁那樣的勇士。
說四
魏王對韓王說:“當初韓、魏屬同一個國家,后來才分開的,現(xiàn)在我希望重新把韓國并入魏國?!表n王很為這件事?lián)鷳n,召集群臣,和他們商量如何答復魏國。公子對韓王說:“這很容易回答。您對魏王說:‘假如認為韓與魏原屬一國而可以合并,那么敝國也希望把魏國并入韓國’”。魏王因此不再提出合并要求了。
齊宣王讓人吹竿,一定要有三百個人來同時演奏。南郭處士請求替宣王吹竿,宣王很高興,伙食待遇和那幾百號吃官糧的同等標準。宣王死,湣王立。湣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他們吹竿,南郭處士便逃跑了。
另一種說法:韓昭侯說:“吹竿的人多,我無法知道其中吹得好的人?!碧飮阑卮鹫f:“不妨逐個地聽他們演奏。”趙派人通過申不害向韓借兵,準備用來進攻魏國。申不害想對韓國國君說這件事,又怕韓王懷疑自己與外國勾結(jié),不說吧,又怕被趙國厭惡,于是他就讓趙紹、韓告試探韓王的態(tài)度,然后才去講了這件事。這樣,申不害對內(nèi)則明白了韓王的意圖,對外則有拉攏了趙國的收效。
韓、魏、齊三國軍隊集結(jié)到了韓國,秦王對樓緩說:“三國軍隊就要深入我國了!我想割讓河東之地和他們講和,怎么樣?”樓緩回答說:“割讓河東,是大代價;免除國家禍患,是大功勞。這是宗族老臣的責任,大王為什么不召見公子汜來征詢意見呢?”秦王召見公子汜并告知了有關情況,公子記對答說:“講和也會后悔,不講和也會后悔。大王眼下如果割讓河東而講’和,三國撤兵,大王一定會說:‘三國本來就會回去了,我白白地把三座城送給了他們。’如果不講和吧,三國軍隊進入韓國,那么秦國一定要大動干戈了,大王您一定會非常后悔。您會說:‘這是沒有獻出三座城的過錯?!宜哉f:大王講和也會后悔,不講和也會后悔。”秦王說:“既然都會后悔,我寧可喪失三城而后悔,不能等到國家危亡了才去后悔,我決定講和了?!睉顚η赝跽f:“大王占領了宛、葉、蘭田、陽夏幾個地方,攔腰切斷了河內(nèi),圍困了魏、韓,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沒有稱王天下,是因為趙還沒有順服??∈狗艞壣宵h,那不過是丟掉一個郡罷了;用兵逼近東陽的話,邯鄲就成了口中的虱子。大王拱手而使天下來朝,遲到的就用兵拿下它!但是上黨是個安樂之鄉(xiāng),它的地位很要緊,我怕勸您放棄了您不會聽從,怎么辦呢?”秦王說:“我一定放棄上黨,改變進攻目標了?!?/p>
說五
龐敬是個縣令,他派遣一種管理市場的人員——市者出發(fā),又召回另一位管理市場的官員——公大夫來見。公大夫站了一會兒,龐敬并沒有什么可告誡的,最后還是讓他走了。市者以為縣令對公大夫有所指示,而對自己不予信任,因此再不敢作奸犯科。
戴歡是宋國的太宰,夜晚支使人說:“我聽說這幾天夜里有人坐著臥車到了李史門口。請你替我監(jiān)視一下?!迸沙鋈サ娜嘶貓笳f:“沒有看到臥車,只看到有人捧著竹器和李史說話,過了一會兒,李史收下了竹器?!?/p>
東周君丟了玉替,讓官吏們?nèi)フ?,三天沒能找到。東周君又派人尋找,結(jié)果在居民的房子中間找到了。東周君說:“我的官吏都不做事。找根玉替,三天沒有找到;我派人尋找,不到一天就拿回來了。”于是官吏都震恐不已,認為君主神明。商太宰派遣年輕的侍仆到市場上去,等他回來后問道:“在市場上見到了什么?”侍仆回答說:“沒見到什么”太宰說:“雖說如此,究竟見到了什么呢?”侍仆回答說:“市場南門外牛車很多,僅能勉強地通行?!碧拙透嬲]他說:“不準告訴別人我問你的話”。于是太宰召來市場官吏并責罵說:“市場門外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牛屎?”市場官吏很奇怪太宰知道得這么快,于是開始惶恐小心地對待職守了。
說六
韓昭侯用手包住指甲,然后假裝掉了一個指甲,尋找得非常著急,于是近侍就割掉自己的指甲呈獻給他。昭侯通過此事來考察近侍忠誠與否。
韓昭侯派人騎馬到縣里巡視。使者回報,昭侯問道:“見到過什么?”使者回答說:“沒見到什么?!闭押钫f:“雖說如此,到底見到什么呢?”使者說:“南門外有小黃牛在大路左邊吃禾苗?!闭押顚κ拐哒f:“不準泄露我問你的話。”就下命令說:“正值禾苗生長時,本來就有命令禁止牛馬進入農(nóng)田里邊,但官吏們卻不把這當回事,有很多牛馬進到農(nóng)田里邊了。立即把這個數(shù)日報上來;有漏掉的,將加重他的罪過?!庇谑菛|、西、北三面報了上來。昭侯說:“還沒有報全?!苯?jīng)官吏再去細查,才發(fā)現(xiàn)南門外的小黃牛。官吏認為昭侯明察,都惶恐小心地對待職守,再不敢為非作歹了。東周君下令尋找彎曲的手杖,官吏找了幾天沒能找到。東周君私下派人再找,不到一天就找到了。東周君就對官吏說:“我就知道你們不干事情。彎曲的手杖很容易找,但你們卻沒能找到;我派人尋找,不到一天就找到了。你們怎么能算忠誠??!”官吏們于是都惶恐小心地對待職守,認為東周君神明。
卜皮做縣令,他的監(jiān)察官行為骯臟而有寵妾,卜皮就派遣年輕的侍仆假裝喜歡她,靠這種辦法來探知監(jiān)察官的隱情。西門豹做鄴縣令,假裝丟失了車轄,命令官吏尋找,結(jié)果沒能找到。西門豹再派專人尋找,結(jié)果在居民的房子中間找到了。
說七
陽山君做衛(wèi)相,聽說衛(wèi)君懷疑自己,就假裝誹謗衛(wèi)君近侍樛豎來探測端的。
淖齒聽說齊王厭惡自己,就派人假裝秦國使臣來探測真情。
有個想作亂的齊人,怕齊王知道,就假裝驅(qū)逐自己喜愛的人,讓他跑到齊王那里,以圖探明究竟。
子之做燕相,坐在那里撒謊說:“跑出去的是什么?是白馬嗎?”侍從都說沒看見。有一個人跑出去追趕,回報說:“有白馬?!弊又ㄟ^這種方法了解侍從中那些不誠實的人。
有對互相訴訟的人,子產(chǎn)把他們隔離開來,以便使他們無法互相通話,然后將他們的話反過來通知對方,結(jié)果了解到了實情。衛(wèi)嗣公派人裝扮成客商通過關口上的集市。管理關市的官吏刁難他,他就用金賄賂了關吏,這樣,關吏才放他過關。嗣公對關吏說:“某時有個客商經(jīng)過你的地方,給了你金,你才放他走的。”關吏因而非常害怕,認為嗣公明察。
主之所用也七術(shù),所察也六微。七術(shù):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經(jīng)一參觀
觀聽不參則誠不聞,聽有門戶則臣壅塞。其說在侏儒之夢見灶,哀公之稱“莫眾而迷”。故齊人見河伯,與惠子之言“亡其半”也。其患在豎牛之餓叔孫,而江乙之說荊俗也。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敵。是以明主推積鐵之類而察一市之患。
△經(jīng)二必罰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是以刑罰不必則禁令不行。其說在董子之行石邑,與子產(chǎn)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說隕霜,而殷法刑棄灰;將行去樂池,而公孫鞅重輕罪。是以麗水之金不守,而積澤之火不救。成歡以太仁弱齊國,卜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斷死人;嗣公知之,故買胥靡。
△經(jīng)三賞譽
賞譽薄而謾者下不用也,賞譽厚而信者下輕死。其說在文子稱“若獸鹿“。故越王焚宮室,而吳起倚車轅,李悝斷訟以射,宋崇門以毀死。勾踐知之,故式怒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褲。厚賞之使人為賁、諸也,婦人之拾蠶,漁者之握鳣,是以效之。
△經(jīng)四一聽
一聽則愚智不紛,責下則人臣不參。其說在“索鄭“與“吹竽“。其患在申子之以趙紹、韓沓為嘗試。故公子汜議割河東,而應侯謀弛上黨。
△經(jīng)五詭使
數(shù)見久待而不任,奸則鹿散。使人問他則并鬻私。是以龐敬還公大夫,而戴讓詔視辒車;周主亡玉簪,商太宰論牛矢。
△經(jīng)六挾智
挾智而問,則不智者至;深智一物,眾隱皆變。其說在昭侯之握一爪也。故必審南門而三鄉(xiāng)得。周主索曲杖而群臣懼,卜皮使庶子,西門豹詳遺轄。
△經(jīng)七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則奸情得。故陽山謾樛豎,淖齒為秦使,齊人欲為亂,子之以白馬,子產(chǎn)離訟者,嗣公過關市。
△說一
衛(wèi)靈公之時,彌子瑕有寵,專于衛(wèi)國。侏儒有見公者曰:“臣之夢踐矣?!惫唬骸昂螇簦俊皩υ唬骸皦粢娫?,為見公也?!惫唬骸拔崧勔娙酥髡邏粢娙眨蔀橐姽讶硕鴫粢娫??“對曰:“夫日兼燭天下,一物不能當也;人君兼燭一國,一人不能擁也。故將見人主者夢見日。夫灶,一人煬焉,則后人無從見矣。今或者一人有煬君者乎?則臣雖夢見灶,不亦可乎!“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鄙諺曰:'莫眾而迷。'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國愈亂,其故何也?“孔子對曰:“明主之問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議于下。今群臣無不一辭同軌乎季孫者,舉魯國盡化為一,君雖問境內(nèi)之人,猶不免于亂也?!?/p>
一曰:晏嬰子聘魯,哀公問曰:“語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與一國慮之,魯不免于亂,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謂'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為眾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魯國之群臣以千百數(shù),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數(shù)非不眾,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齊人有謂齊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試與之遇乎?臣請使王遇之?!蹦藶閴瘓龃笏?,而與王立之焉。有間,大魚動,因曰:“此河伯。”
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群臣左右皆為張子言,而以攻齊、荊為利,而莫為惠子言。王果聽張子,而以惠子言為不可。攻齊、荊事已定,惠子入見。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齊、荊之事果利矣,一國盡以為然?!被葑右蛘f:“不可不察也。夫齊、荊之事也誠利,一國盡以為利,是何智者之眾也?攻齊、荊之事誠不可利,一國盡以為利,何愚者之眾也?凡謀者,疑也。疑也者,誠疑以為可者半,以為不可者半。今一國盡以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
叔孫相魯,貴而主斷。其所愛者曰豎牛,亦擅用叔孫之令。叔孫有子曰壬,豎牛妒而欲殺之,因與壬游于魯君所。魯君賜之玉環(huán),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豎牛請之叔孫。豎牛欺之曰:“吾已為爾請之矣,使爾佩之。”壬因佩之。豎牛因謂叔孫:“何不見壬于君乎?“叔孫曰:“孺子何足見也?!必Q牛曰:“壬固已數(shù)見于君矣。君賜之玉環(huán),壬已佩之矣。”叔孫召壬見之,而果佩之,叔孫怒而殺壬。壬兄曰丙,豎牛又妒而欲殺之。叔孫為丙鑄鐘,鐘成,丙不敢擊,使豎牛請之叔孫。豎牛不為請,又欺之曰:“吾已為爾請之矣,使爾擊之。”丙因擊之。叔孫聞之曰:“丙不請而擅擊鐘?!迸鹬1鲎啐R,居一年,豎牛為謝叔孫,叔孫使豎牛召之,又不召而報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來。”叔孫大怒,使人殺之。二子已死,叔孫有病,豎牛因獨養(yǎng)之而去左右,不內(nèi)人,曰:“叔孫不欲聞人聲。”因不食而餓殺。叔孫已死,豎牛因不發(fā)喪也,徙其府庫重寶空之而奔齊。夫聽所信之言而子父為人僇,此不參之患也。
江乙為魏王使荊,謂荊王曰:“臣入王之境內(nèi),聞王之國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誠有之乎?“王曰:“有之?!薄叭粍t若白公之亂,得庶無危乎?誠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衛(wèi)嗣君重如耳,愛世姬,而恐其皆因其愛重以壅己也,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曰:“以是相參也?!彼镁麩o壅,而未得其術(shù)也。夫不使賤議貴,下必坐上,而必待勢重之均也,而后敢相議,則是益樹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夫矢來有鄉(xiāng),則積鐵以備一鄉(xiāng);矢來無鄉(xiāng),則為鐵室以盡備之。備之則體不傷。故彼以盡備之不傷,此以盡敵之無奸也。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薄岸搜允杏谢ⅲ跣胖??“曰:“不信?!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
△說二
董閼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深澗,峭如墻,深百仞,因問其旁鄉(xiāng)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痹唬骸皨雰骸⒚っ@、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薄芭qR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倍懹卩叭惶⒃唬骸拔崮苤我?。使吾治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為不治?“
子產(chǎn)相鄭,病將死,謂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鄭,必以嚴蒞人。夫火形嚴,故人獻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嚴子之形,無令溺子之懦。”子產(chǎn)死。游吉不肯嚴形,鄭少年相率為盜,處于萑澤,將遂以為鄭禍。游吉率車騎與戰(zhàn),一日一夜僅能克之。游吉喟然嘆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魯哀公問于仲尼曰:“《春秋》之記曰:'冬十二月隕霜不殺菽。'何為記此?“仲尼對曰:“此言可以殺而不殺也。夫宜殺而不殺,桃李冬實。天失道,草木猶犯干之,而況于人君乎?“
殷之法,刑棄灰于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斗,斗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也?!?/p>
一曰:殷之法,刑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子貢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曰:“無棄灰,所易也;斷手,所惡也。行所易,不關所惡,古人以為易,故行之。”
中山之相樂池,以車百乘使趙,選其客之有智能者以為將行,中道而亂。樂池曰:“吾以公為有智,而使公為將行,今中道而亂,何也?“客因辭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人,而利足以勸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從少正長,從賤治貴,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亂也。嘗試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斬其首,何故而不治!“
公孫鞅之法也重輕罪。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
一曰:公孫鞅曰:“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是謂以刑去刑也。”
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于市。甚眾,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猶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殺汝身。”庸人不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猶不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則雖辜磔,竊金不止;知必死,則有天下不為也。
魯人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卑Ч唬骸吧??!敝倌嵩唬骸笆录辈患耙再p。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卑Ч唬骸吧啤!庇谑侵倌崮讼铝钤唬骸安痪然鹫弑冉当敝?,逐獸者比入禁之罪?!绷钕挛幢槎鹨丫纫?。
成驩謂齊王曰:“王太仁,太不忍人?!蓖踉唬骸疤?,太不忍人,非善名邪?“對曰:“此人臣之善也,非人主之所行也。夫人臣必仁而后可與謀,不忍人而后可近也;不仁則不可與謀,忍人則不可近也?!蓖踉唬骸叭粍t寡人安所太仁,安不忍人?“對曰:“王太仁于薛公,而太不忍于諸田。太仁薛公,則大臣無重;太不忍諸田,則父兄犯法。大臣無重,則兵弱于外;父兄犯法,則政亂于內(nèi)。兵弱于外,政亂于內(nèi),此亡國之本也?!?/p>
魏惠王謂卜皮曰:“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對曰:“臣聞王之慈惠也?!蓖跣廊幌苍唬骸叭粍t功且安至?“對曰:“王之功至于亡?!蓖踉唬骸按然?,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對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與也。不忍則不誅有過,好予則不待有功而賞。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齊國好厚葬,布帛盡于衣衾,材木盡于棺槨?;腹贾?,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庇谑悄讼铝钤唬骸肮讟∵^度者戮其尸,罪夫當喪者?!狈蚵舅罒o名,罪當喪者無利,人何故為之也?
衛(wèi)嗣君之時,有胥靡逃之魏,因為襄王之后治病。衛(wèi)嗣君聞之,使人請以五十金買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諫曰:“夫以一都買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無小而亂無大。法不立而誅不必,雖有十左氏無益也;法立而誅必,雖失十左氏無害也?!蔽和趼勚唬骸爸饔味宦犞?,不祥?!币蜉d而往,徒獻之。
△說三
齊王問于文子曰:“治國何如?“對曰:“夫賞罰之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若如臣者,猶獸鹿也,唯薦草而就?!?/p>
越王問于大夫文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吾賞厚而信,罰嚴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于是遂焚宮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敵之賞;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比酥科潴w,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勝之勢也。
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車轅于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遂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比藸庒阒D讼铝钤唬骸懊魅涨夜ネ?,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訟者,令之射的,中之者勝,不中者負?!绷钕露私约擦暽?,日夜不休。及與秦人戰(zhàn),大敗之,以人之善戰(zhàn)射也。宋崇門之巷人,服喪而毀,甚瘠,上以為慈愛于親,舉以為官師。明年,人之所以毀死者歲十余人。子之服親喪者,為愛之也,而尚可以賞勸也,況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慮伐吳,欲人之輕死也,出見怒蛙,乃為之式。從者曰:“奚敬于此?“王曰:“為其有氣故也?!泵髂曛堃灶^獻王者歲十余人。由此觀之,譽之足以殺人矣。
一曰:越王勾踐見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士人聞之曰:“蛙有氣,王猶為式,況士人有勇者乎!“是歲人有自剄死,以其頭獻者。故越王將復吳而試其教,燔臺而鼓之,使民赴火者,賞在火者;臨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賞在水也;臨戰(zhàn)而使人絕頭刳腹而無顧心者,賞在兵也。又況據(jù)法而進賢,其助甚此矣。
韓昭侯使人藏弊褲,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褲不以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聞明主之愛一嚬一笑,嚬有為嚬,而笑有為笑。今夫褲,豈特嚬笑哉!褲之與嚬笑相去遠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兵@似蛇,蠶似鳣。人見蛇則驚駭,見蠋則毛起。然而婦人拾蠶,漁者握鳣,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皆為賁諸。
△說四
魏王謂鄭王曰:“始鄭、梁一國也,已而別,今愿復得鄭而合之梁?!编嵕贾?,召群臣而與之謀所以對魏。公子謂鄭君曰:“此甚易應也。君對魏曰:'以鄭為故魏而可合也,則弊邑亦愿得梁而合之鄭?!蔽和跄酥埂?/p>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國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一曰:韓昭侯曰:“吹竽者眾,無以知其善者。”田嚴對曰:“一一而聽之?!?/p>
趙令人因申子于韓請兵,將以攻魏。申子欲言之君,而恐君之疑己外市也,不則恐惡于趙,乃令趙紹、韓沓嘗試君之動貌而后言之。內(nèi)則知昭侯之意,外則有得趙之功。
三國兵至,韓王謂樓緩曰:“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東而講,何如?“對曰:“夫割河東,大費也;免國于患,大功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汜而問焉?“王召公子汜而告之,對曰:“講亦悔,不講亦悔。王今割河東而講,三國歸,王必曰:'三國固且去矣,吾特以三城送之。'不講,三國也入韓,則國必大舉矣,王必大悔。王曰:'不獻三城也。'臣故曰:講亦悔,不講亦悔?!蓖踉唬骸盀槲一谝玻瑢幫鋈嵌?,無危乃悔。寡人斷講矣?!?/p>
應侯謂秦王曰:“王得宛、葉、蘭田、陽夏,斷河內(nèi),困梁、鄭,所以未王者,趙未服也。弛上黨在一而已,以臨東陽,則邯鄲口中虱也。王拱而朝天下,后者以兵中之。然上黨之安樂,其處甚劇,臣恐弛之而不聽,奈何?“王曰:“必弛易之矣?!?/p>
△說五
龐敬,縣令也。遣市者行,而召公大夫而還之。立有間,無以詔之,卒遣行。市者以為令與公大夫有言,不相信,以至無奸。
戴驩,宋太宰,夜使人曰:“吾聞數(shù)夜有乘辒車至李史門者,謹為我伺之?!笔谷藞笤唬骸安灰娹d車,見有奉笥而與李史語者,有間,李史受笥。”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周主令人求,而得之家人之屋間。周主曰:“吾之吏之不事事也。求簪三日不得之,吾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庇谑抢艚月枒郑詾榫衩饕?。
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顧反而問之曰:“何見于市?“對曰:“無見也?!碧自唬骸半m然,何見也?“對曰:“市南門之外甚眾牛車,僅可以行耳。”太宰因誡使者:“無敢告人吾所問于女。”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門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也,乃悚懼其所也
△說六
韓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誠不。
韓昭侯使騎于縣,使者報,昭侯問曰:“何見也?“對曰:“無所見也?!闭押钤唬骸半m然,何見?“曰:“南門之外,有黃犢食苗道左者?!闭押钪^使者:“毋敢泄吾所問于女?!蹦讼铝钤唬骸爱斆鐣r,禁牛馬入人田中,固有令,而吏不以為事,牛馬甚多入人田中。亟舉其數(shù)上之;不得,將重其罪?!庇谑侨l(xiāng)舉而上之。昭侯曰:“未盡也?!睆屯鶎徶?,乃得南門之外黃犢。吏以昭侯為明察,皆悚懼其所而不敢為非。
周主下令索曲杖,吏求之數(shù)日不能得。周主私使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乃謂吏曰:“吾知吏不事事也。曲杖甚易也,而吏不能得,我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豈可謂忠哉!“吏乃皆悚懼其所,以君為神明。
卜皮為縣令,其御史污穢而有愛妾,卜皮乃使少庶子佯愛之,以知御史陰情。
西門豹為鄴令,佯亡其車轄,令吏求之不能得,使人求之而得之家人屋間。
△說七
陽山君相謂,聞王之疑己也,乃偽謗勷豎以知之。
淖齒聞齊王之惡己也,乃矯為秦使以知之。
齊人有欲為亂者,恐王知之,因詐逐所愛者,令走王知之。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走出門者何,白馬也?“左右皆言不見。有一人走追之,報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誠信。
有相與訟者,子產(chǎn)離之,而無使得通辭,倒其言以告而知之。
衛(wèi)嗣公使人為客過關市,關市苛難之,因事關市以金,關吏乃舍之。嗣公為關吏曰:“某時有客過而所,與汝金,而汝因遣之?!标P吏乃大恐,而以嗣公為明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869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