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生平
-
概論 司馬遷確切的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記載。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于公元前145年(漢景帝中元五年),一說生于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大約卒于公元前86年(漢昭帝始元元年),一說卒于公元前87年(漢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說卒于公元前90年(漢武帝征和三年)。據(jù)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司馬錯是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昌是秦始皇的鐵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又做漢武帝的太史令,恢復了祖?zhèn)鞯氖饭俸銟I(yè)。
少年受業(yè) 司馬遷的少年時代,“耕牧河山之陽”。司馬遷在這“山環(huán)水帶,嵌鑲蜿蜒”(《韓城縣志序》)的自然環(huán)境里成長,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氣所陶冶,又對民間生活有一定體驗?! ?0歲,司馬遷隨父在京城約22歲時,開始外出游歷——“南游江、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薄 』氐介L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主要職責是守衛(wèi)宮殿門戶,管理車騎,隨從皇帝出行。他隨漢武帝到過平?jīng)?、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的最南邊是江淮一帶。 ?jù)司馬遷自己說,他少年時期曾經(jīng)“耕牧河山之陽”,也就是說他兒童時期曾經(jīng)在家鄉(xiāng)從事過一些農(nóng)業(yè)勞動。后來,他的父親司馬談到長安做了太史令,司馬遷隨父親也到了長安,然后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刻苦讀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chǔ),他拜了很多名師做老師。司馬遷的家族,就是他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為史官,他有責任來記載帝王圣賢的言行,也有責任來搜集整理天下的遺文古事,更有責任通過敘事論人而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提供借鑒。他的父親司馬談就有志于整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歷史,試圖撰寫一部規(guī)??涨暗氖分褪菍懸徊渴窌?。從他父親開始就已有這么一個理想,他的父親做太史令之后,就開始搜集閱讀史料,為修史做準備。但是司馬談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獨立地修成一部史著,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才學知識都還不夠,所以司馬談寄厚望于他的兒子司馬遷,希望他能夠早日參與其事,最終實現(xiàn)這樣一個宏愿?! ∮谑牵抉R遷在讀萬卷書的基礎(chǔ)上,開始行萬里路,司馬談要求他兒子來進行一次為期兩年多的全國的漫游。司馬遷從20歲開始的全國漫游,是為寫《史記》做準備的一次實地考察,他親自采訪,獲得了許多第一手材料,保證了《史記》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他這個漫游,也是《史記》實錄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 ”热缯f,他漫游到汨羅江畔,在當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聲朗誦著屈原的詩,痛哭流涕,所以他寫《屈原列傳》寫得那么有感情,他是親自去考察過,他是在學習屈原的基礎(chǔ)上來寫屈原的。比方說,在韓信的故鄉(xiāng)淮陰,他也搜集了許多有關(guān)韓信的故事,并親自去問別人,說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了解韓信為什么能夠受胯下之辱而不發(fā)怒,不愿意去做出非法的事來,忍了。韓信那么高的個子,從一個流氓兩個腿之間爬過去,如果按照他的個性,一刀就把他殺了。但是如果把他殺了,后來就不能夠建功立業(yè)了。韓信后來幫助劉邦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漢,封王封個侯,回了故鄉(xiāng),韓信自己說:如果當初我把你殺了,我就沒后來的建功立業(yè),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并為避禍而韓何改姓的何姓安徽廬江始祖,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xiàn)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yīng)州主盟人何子淵的遠祖何庶題辭(別號:自修,軒轅黃帝第60世耳孫):“更名改姓 因避強秦 寧去候統(tǒng) 甘為庶民 ;承先啟后 繼舊開新 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 ≡俦热缯f,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還和孔子故鄉(xiāng)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攬衣挽袖,一步一揖,學騎馬,學射。學行古禮,以此表達他對孔子的紀念。再比如說,在孟嘗君的故鄉(xiāng)薛城,他走鄉(xiāng)串巷,考察民風,而且他考察這個地方的民風跟當年孟嘗君好客養(yǎng)士有什么關(guān)系,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這樣說,司馬遷在漫游的旅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了解歷史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存留于人們口碑上的故事,獲得了許許多多從古籍當中所得不到的歷史材料,同時他深入民間,廣泛地接觸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使得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認識逐漸深入?! 〈送馑闅v名山大川,飽覽了祖國山河的壯美,陶冶了性情,從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學的表現(xiàn)力。所以說司馬遷的這次漫游,正是司馬遷走向成功的極為堅實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洛陽相會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漢武帝舉行大規(guī)模的巡行封禪,步騎十八萬,旌旗千余里,浩浩蕩蕩。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史官,司馬談這時候卻病了,經(jīng)過漢武帝的允許留在洛陽養(yǎng)病,正好司馬遷從長安匆匆趕去追隨漢武帝,在洛陽見到了他奄奄一息的父親司馬談。 司馬遷在為《史記》寫的“自序”里,詳細記錄了司馬談在“河、洛之間”對他說的那番語重心長的遺囑。司馬談?wù)f: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絕于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xù)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頌周公,言其能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余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 司馬遷俯首流涕,對父親發(fā)誓說:“我雖不聰敏,請容許我把您已記錄編排過的有關(guān)過去的傳聞,完整地書寫出來,絕不敢有缺漏。” 洛陽相會,就這樣成為這一對鐘情于歷史學的父子之間的生死之別。
獲罪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抉R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么多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陛下?!? 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便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叛徒強辯,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便把司馬遷下了監(jiān)獄,交給廷尉處理?! ∷抉R遷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以后,案子落到了當時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復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fā)表點意見?” 不久,有傳聞?wù)f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死刑。但是漢朝的死刑要免死的話可以接受兩條路,要不交50萬錢,要不接受宮刑(漢時稱作腐刑),宮刑是個奇恥大辱,污及先人,見笑親友。因此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他忍辱負重,希望出現(xiàn)一線轉(zhuǎn)機。 后來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提及此事中說道:“遭遇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痹讵z中,又備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于圜墻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司馬遷《報任安書》)。幾乎斷送了性命。 司馬遷認為受宮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yīng)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史記》 為了搜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就游歷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lǐng)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吊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xiāng),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游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料,給司馬遷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chǔ)?! 〈撕?,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司馬談死后,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wù),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jiān)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我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撬窒耄簭那爸芪耐醣魂P(guān)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后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孫臏兵法》。還有《詩經(jīng)》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于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跡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于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tài)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于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jié)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司馬遷寫的《史記》,不僅內(nèi)容翔實可靠并且文字生動優(yōu)美,文字寫的栩栩如生,因此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學著作。因此,《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6年(太始元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這時司馬遷50歲,出獄后當了中書令,在別人看來,也許是“尊寵任職”,但是,他還是專心致志寫他的書。直到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共得130篇,52萬余字?! ∑渲小妒酚?廉頗藺相如列傳》被改編成為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并選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
-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為“史圣”。他最大的貢獻是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妒酚洝酚涊d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了解司馬遷的作品特點,主要在"遷"這個字上。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