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_地數(shù)譯文
-
查閱典籍:《管子》——「管子·地數(shù)」原文
桓公說:“利用地理條件的理財方法,可以講給我聽聽么?”管仲回答說:“土地的東西廣度二萬八千里,南北長度二萬六千里。其中山脈八千里,河流八千里,出銅的礦山四百六十七處,出鐵的礦山三干六百零九處。所有這些,是人們分別土地種植糧食的條件,也是兵器和錢幣的最初來源。善于利用這些條件的,財用有余;不善于利用的,財用不足。古今封泰山、禪梁父的七十二代君王,他們得失的規(guī)律都在這里面。這叫國家的財政。”桓公說:“為什么說他們得失的規(guī)律都在這里?”管仲回答說:“從前,夏梁霸有全部天下而財用不足,商湯只有‘薄’地七十里而財用有余。并不是天專為商場降下糧食,也不是地專為商湯長出財物,而是由于伊尹善于經(jīng)營交換、善于輕重之術(shù)、善于由國家掌握經(jīng)濟的開閉與決塞,伊尹還精通物價高低和號令緩急的政策來集中操縱這些條件。從前,黃帝也曾問過伯高說:‘我想把天下結(jié)合為一家,有辦法么?’伯高回答說:‘請除掉各地礦山上的雜草而樹立國有的標記,我們努力鏟除各地的武裝勢力,天下就可以合為一家?!S帝說:‘這個道理能進一步講講么?’伯高回答說:‘山地表面上有丹沙的下有金礦,表面有慈石的下有銅礦,表面有陵石的下有鉛、錫、紅銅,表面有赤土的下有鐵礦,這都是山上出現(xiàn)礦苗的情況。如發(fā)現(xiàn)山有礦苗,國君就應當嚴格封山而布置祭祀。離封山十里之處造一個祭壇,使乘車到此者下車而過,步行到此者快步而行。違令者死罪不赦。這樣人們就不敢隨便開采了?!欢S帝行此禁令僅在第十個年頭,葛盧山山洪過后,露出金屬礦石,竟被蚩尤接管而控制起來,蚩尤制造了劍、銷、矛、戟,這年與九個諸侯國發(fā)生兼并戰(zhàn)爭。雍狐山山洪過后,露出金屬礦石,也被蚩尤接管而控制起來,蚩尤制造了著名的戟和戈,這年與十二個諸侯國發(fā)生兼并戰(zhàn)爭。因此,天下各國國君頓戟一怒,形成伏尸遍野的局面,這種礦權(quán)分散的結(jié)果簡直是大戰(zhàn)的根源?!?/p>
桓公問管仲說:“請再談談天然的資源從那里來?地下的財利在那里?”管仲回答說:“山地表面上有赤土的下有鐵礦,表面有鉛的下有銀礦。另一種說法是:‘表面有鉛的下有主銀,表面有丹沙的下有鉒金,表面有慈石的下有銅。’這些都是山上出現(xiàn)礦苗的情況。如發(fā)現(xiàn)山有礦苗,國家就應當嚴格封山而禁人出入。有破壞封山的死罪不赦。有犯令的,左腳踏進,砍掉左腳;有腳踏進,砍掉有腳。這樣人們就不敢觸犯禁令了。因為這正是天地財利資源之所在?!被腹謫柟苤僬f:“以利用天地財利資源立功成名于天下的,有誰?”管仲回答說:“周文王和周武王?!被腹f:“這話是什么涵義?”管仲回答說:“玉產(chǎn)在牛氏的邊山,黃金產(chǎn)在汝河、漢水的右面洼地一帶,珍珠產(chǎn)在赤野的末光一帶。這些東西部與周朝中央相距七千八百里,路遠而難得。所以先王區(qū)別它們的貴重程度,規(guī)定珠玉為上等貨幣,黃金為中等貨幣,刀布為下等貨幣。國家號令急就會導致金價上漲,號令緩則金價下跌。先王能夠考慮號令的緩急,調(diào)節(jié)黃金價格的高低,而控制下幣刀布和上幣珠玉的作用,那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了?!?/p>
桓公對管仲說:“我要保住國內(nèi)資源,不被天下各國撈取,反而要外取于天下,可以么?”管仲回答說:“可以。水流激蕩則流勢湍急,征收的號令急則物價上升。先王就是掌握號令的緩急,對內(nèi)據(jù)守國財而對外取之于天下的?!被腹^續(xù)問管仲說:“他們是怎么做的?”管仲回答說:“從前,武王曾用過提高巨橋倉糧食價格的辦法。”桓公說:“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說:“武王故意設立了一種‘重泉’的兵役,下令說:“百姓自家儲糧一百鼓的,可以免除此役?!傩毡惚M其所有來收購糧食以逃避這個兵役,從而國內(nèi)糧價上漲二十倍,巨橋倉的糧價也隨之貴二十倍。武王用此二十倍的巨橋倉糧食收入購買絲帛,軍隊可以五年不向民間征收軍服;用此項收入購買黃金百萬斤,那就終身不必向百姓收稅了。這就是‘準衡’的理財之法?!被腹又鴨枺骸艾F(xiàn)在也可以照此辦理么?”管仲回答說:“可以。楚國有汝、漢所產(chǎn)的黃金,齊國有渠展所產(chǎn)的鹽,燕國有遼東所煮的鹽。運用這三者也可以相當于武王的理財之法。一個十口之家就有十人吃鹽,百口之家就有百人吃鹽。關于吃鹽的數(shù)量,每月成年男子近五升,成年女子近三升,小孩近二升。如每升鹽價提高半錢,每釜就增加五十錢;每升提高一錢,每釜就是百錢;每升提高十錢,每釜就是干錢。君上若下令砍柴煮鹽,征集起來使之達三萬鐘,陽春一到,就可以在鹽的‘時價’上取得收入了?!被腹f:“何謂在鹽的時價上取得收入?”管仲回答說:“在陽春農(nóng)事開始時,命令百姓不許筑墻垣,修墳墓,大夫不可營建宮室臺樹,同時也命令北海居民一律不準雇人煮鹽。那么,鹽價必然上漲四十倍。君上用這漲價四十倍的食鹽,沿著黃河、濟水流域,南運到梁、趙、宋、衛(wèi)和濮陽等地出賣。粗食無鹽則人們浮腫,保衛(wèi)自己國家,用鹽特別重要。君上通過砍柴煮鹽以取得收入于天下,那么,天下就無法削弱我們了?!?/p>
桓公問管仲說:“我想富國而只是豐產(chǎn)糧食,可以么?”管仲回答說:“不可以。國富而財物繁多,不能經(jīng)營掌握,則將被天下各國撈取;糧食豐產(chǎn),我們賤而別國貴,也將被天下各國撈取。那樣,我國百姓就成為天下各國經(jīng)虜掠的對象了。善于治國的人,就象大海行船一樣,觀察風勢的起源,天下各國糧價高我們就高,糧價低我們就低。如果天下各國糧價高而我們獨低,我們的財利就將被天下各國撈取去了?!?/p>
桓公問管仲說:“理財之事就到此為止了么?”管伸回答說:“沒有。齊國是一地處交通要沖的國家,是四通八達的地方,從而是游客富商的必經(jīng)之處。外人來到我國,吃我們的糧食,用我們的錢幣,然后,好馬和黃金也就提供出來了。我們掌握號令要有緩有急,掌握物價要有高有低,然后天下的寶物都可以為我所用。善治國者,可以使用不是他自己所有的東西,也可以役使不是他自己管轄的臣民。”
桓公曰:“地數(shù)可得聞乎?”管子對曰:“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fā),刀幣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禪于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得失之數(shù),皆在此內(nèi)。是謂國用。”桓公曰:“何謂得失之數(shù)皆在此?”管子對曰:“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湯有七十里之薄而用有余。天非獨為湯雨菽粟,而地非獨為湯出財物也。伊尹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通于高下徐疾之策,坐起之費時也。黃帝問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為之有道乎?’伯高對曰:‘請刈其莞而樹之,吾謹逃其蚤牙,則天下可陶而為一家?!S帝曰:‘此若言可得聞乎?’伯高對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之見榮者也。茍山之見其榮者,君謹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為一壇,是則使乘者下行,行者趨。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則與折取之遠矣。’修教十年,而葛盧之山發(fā)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fā)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頓戟一怒,伏尸滿野。此見戈之本也?!?/p>
桓公問于管子曰:“請問天財所出?地利所在?”管子對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上有鉛者其下有銀。一曰:‘上有鉛者其下有鉒銀,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銅金。’此山之見榮者也。茍山之見榮者,謹封而為禁。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斷;右足入,右足斷。然則其與犯之遠矣。此天財?shù)乩谝?。”桓公問于管子曰:“以天財?shù)乩⒐Τ擅谔煜抡哒l子也?”管子對曰:“文武是也。”桓公曰:“此若言何謂也?”管子對曰:“夫玉起于牛氏邊山,金起于汝漢之右洿,珠起于赤野之末光。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里,其涂遠而至難。故先王各用于其重,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令疾則黃金重,令徐則黃金輕。先王權(quán)度其號令之徐疾,高下其中幣而制下上之用,則文武是也?!?/p>
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守國財而毋稅于天下,而外因天下,可乎?”管子對曰:“可。夫水激而流渠,令疾而物重。先王理其號令之徐疾,內(nèi)守國財而外因天下矣?!被腹珕栍诠茏釉唬骸捌湫惺履魏??”管子對曰:“夫昔者武王有巨橋之粟貴糴之數(shù)?!被腹唬骸盀橹魏??”管子對曰:“武王立重泉之戍,令曰:‘民自有百鼓之粟者不行?!衽e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國谷二什倍,巨橋之粟亦二什倍。武王以巨橋之粟二什倍而市繒帛,軍五歲毋籍衣于民。以巨橋之粟二什倍而衡黃金百萬,終身無籍于民。準衡之數(shù)也?!被腹珕栍诠茏釉唬骸敖褚嗫梢孕写撕??”管子對曰:“可。夫楚有汝漢之金,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此三者亦可以當武王之數(shù)。十口之家,十人咶鹽,百口之家,百人咶鹽。凡食鹽之數(shù),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鹽之重,升加分耗而釜五十,升加一耗而釜百,升加十耗而釜千。君伐菹薪煮泲水為鹽,正而積之三萬鐘,至陽春請籍于時。”桓公曰:“何謂籍于時?”管子曰:“陽春農(nóng)事方作,令民毋得筑垣墻,毋得繕冢墓;丈夫毋得治宮室,毋得立臺榭;北海之眾毋得聚庸而煮鹽。然鹽之賈必四什倍。君以四什之賈,修河、濟之流,南輸梁、趙、宋、衛(wèi)、濮陽。惡食無鹽則腫,守圉之本,其用鹽獨重。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于天下,然則天下不減矣?!?/p>
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富本而豐五谷,可乎?”管子對曰:“不可。夫本富而財物眾,不能守,則稅干天下;五谷興豐,巨錢而天下貴,則稅于天下。然則吾民常為天下虜矣。夫善用本者,若以身濟于大海,觀風之所起。天下高則高,天下下則下。天下高我下,則財利稅于天下矣。”
桓公問于管子曰,“事盡于此乎?”管子對曰:“未也。夫齊衢處之本,通達所出也,游子勝商之所道。人求本者,食吾本粟,因吾本幣,騏驥黃金然后出。令有徐疾,物有輕重,然后天下之寶壹為我用。善者用非有,使非人。”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933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