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日屄视频,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欧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漢書_志溝洫志譯文

查閱典籍:《漢書》——「漢書·志溝洫志」原文

  《夏書》上記載:禹治理洪水經(jīng)歷了十三年,路過家門也不進入。行陸路時乘車,走水路時乘船,經(jīng)過泥路就乘毳,走山路就乘登山的轎,以劃分九州的邊界,他隨著山脈的走勢疏通了河流,根據(jù)土地情況確定賦稅等級;他修通了九州的道路,筑起了九州的湖澤堤岸,度量了九州的大山。然而黃河泛濫成災(zāi),給中原造成很大危害。他把治理黃河當(dāng)作首要任務(wù),因此從積石山開始引導(dǎo)黃河水流,經(jīng)過龍門,南流到華陰縣,東下經(jīng)底柱山以及盟津、雒水的彎曲處,到達大任山。于是大禹認為黃河發(fā)源地高,水流湍急,難以在平地上流行,幾次疏導(dǎo)失敗,于是就把黃河分流成兩條河以減小水勢,向北引水過高地,經(jīng)過洚水,到達大陸,分布而成九條河,在迎河匯同,流入勃海。九州的河流已被疏通,九州的湖澤已被筑堤,華夏各國得到治理而安定,功績使夏、商、周三代受益不絕。

  從這以后,榮陽以下引黃河水流向東南,成為鴻溝,把宋、鄭、陳、蔡、曹、衛(wèi)各國連結(jié)起來,分別與濟水、汝水、淮水、泅水交匯。在楚地,西面在漠水和云夢之間修渠連通,束面就在長江、淮水之間挖溝連通。在吳地,就把三江、五湖開渠連通。在齊地,就連通淄水和濟水。在蜀地,就有蜀國太守李冰鑿?fù)x單,避開沫水的危害,在成都開鑿了二條江河。這些河渠都能行船,多余的水就用來灌溉,百姓享受到了它的好處。至于渠水所經(jīng)過地區(qū),人們往往引水灌田,溝渠相當(dāng)多,但數(shù)不清。

  魏文侯的時候,西門豹為鄴縣縣令,名聲很好。到文侯曾孫襄王的時候,同各位大臣一起飲酒,襄王為各大臣祝酒說:“希望我的各位大臣都像西門豹做臣子一樣!”史起進諫道:“魏氏實行一個男子一百畝田,鄴縣單獨有兩百畝,這裹的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邊,西門豹不知道利用,這是不聰明。知道了不去干,是不仁。仁和智西門豹都沒有全達到,怎么足以效法呢!”于是任命史起為鄴縣縣令,便引漳水灌溉鄴縣,使魏國的河內(nèi)地區(qū)富裕起來。百姓歌頌他道: “鄴縣有賢能的縣令,是史公,打開漳水,灌溉鄴縣周圍地區(qū),使自古以來的鹽咸地上,長出了稻粱。”

  這以后,韓聽說秦國喜歡興建之事,就打算使秦國疲憊不堪,使它不能向東方出兵。于是韓國派遣水工鄭國秘密地游說秦國,要它鑿穿涇水,從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條水渠,依著北

  山,向東注入洛水,全長三百多里,想用來灌溉農(nóng)田。事情在進行過程中被發(fā)覺了,秦國打算殺掉鄭國。鄭國說: “開始時臣是間諜,但渠成后也是秦國的利益。臣替韓國延長幾年的命運,為秦卻是建立了萬世的功業(yè)。”秦國也認為是這樣,最后命他繼續(xù)把渠修成。渠修成后就引淤積渾濁的水流灌溉鹽咸地四萬多頃,使收成都達到每畝一鐘。于是關(guān)中地區(qū)成為肥沃的土地,沒有災(zāi)年,秦國因此而富強,最后吞并了諸侯,因而把渠命名為鄭國渠。

  漢朝建立了三十九年,孝文帝的時候,黃河在酸棗決堤,東面的金堤崩潰,于是東郡大舉發(fā)動士兵堵塞黃河。這以后過了三十六年,孝武帝元光年間,黃河在瓠子決口,向東南流入鉅野澤,流到了淮水、泅水?;噬吓汕布橱?、鄭當(dāng)時發(fā)動人員來堵塞決口,很快又崩潰了。這時武晝侯田蚣為丞相,他的邑地在郎縣。郃縣在黃河以北,黃河決El向南,那么郇縣就沒有水災(zāi),邑縣收入增多。田蚧對皇上說: “長江、黃河的決121都是天意,不適合用人的力量來強行堵塞,強行堵塞決口未必符合天意?!倍已鐾茪庥眯g(shù)數(shù)來占卜的人也這樣認為,因此很久以來不再堵塞了。

  當(dāng)時鄭當(dāng)時為大司農(nóng),說“從前關(guān)東從渭水上水運粟米,大概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但渭水有九百多里,時常有危險的地方。從長安開一條渠引渭水,依著南山而下流,到黃河有三百多里,是一條直道,容易行船,估計用三個月時間就可以了;而且渠水經(jīng)過的一萬多頃農(nóng)田又可得到灌溉。這樣既能減少漕運時間和兵卒,又能使關(guān)中農(nóng)田更加肥沃,多獲糧食?!碧熳诱J為說得對,就派齊國入水工徐伯做下記號,派遣士兵幾萬人開漕挖渠,三年而通。用來漕運,果然十分便利。這以后漕運逐漸增多,渠周圍的百姓都頗能得到溉田的利益。

  后來河?xùn)|太守番系說:“從山東漕運糧米西行入關(guān),一年一百多萬石,經(jīng)過底柱地區(qū)的艱險后,破壞損失很大而且花費巨大。開渠引汾水灌溉皮氏、汾陰一帶地區(qū),引黃河水灌溉汾陰、蒲坂地區(qū),估計可以造田五千頃。因為這全是黃河邊被遺棄的荒地,百姓在這裹打草放牧,現(xiàn)在在這裹灌溉耕種,估計可以得到二百萬石以上的谷。這些谷從渭水漕運,與關(guān)中收獲的沒有兩樣,而底柱以束就可不再進行漕運了?!被噬险J為他說得對,就派幾萬名士兵開渠灌田。過了幾年,黃河改道,河渠就不再有用了,種田人的收成不夠抵償糧種。久而久之,河?xùn)|的灌渠耕地全都作廢,把它們給越人,命少府稍稍收入一點租賦。

  這以后有人上書,打算疏通褒斜道以及漕運,天子把逭件事交給御史大夫張湯處理。張湯詢問這件事后,說“從故道進入蜀郡,故道有很多坡,曲折遙遠?,F(xiàn)在鑿?fù)ò钡?,坡路少,比原路程少四百里;而褒水與沔水相通,斜水與渭水相通,都可以行船漕運。漕運船只從南陽沿沔水上行進入褒水,從褒水登陸到斜水旱路一百多里,用車來轉(zhuǎn)運,從斜水下行駛?cè)胛妓?。這樣,漠中的糧食可以弄來,山東的糧食經(jīng)過沔水沒有禁限,比經(jīng)過底柱的漕運方便。而且褒水、斜水富產(chǎn)材木竹箭,可同巴蜀媲美?!碧熳诱J為有道理。封張湯的兒子張印為漢中太守,派遣幾萬人開鑿出裹斜道五百多里。道路果然方便而且路近,但水流湍急多石,不能通船漕運。

  這以后嚴熊說“臨晉的百姓希望鑿穿洛水,來灌溉重泉以東的一萬多頃舊有的鹽咸地。倘若果然能夠得到水灌溉,可使畝產(chǎn)達到十石。”于是調(diào)發(fā)兵卒一萬人來開渠,從征地引洛水到顏山下。洛水河岸易塌方,于是沿流鑿井,最深的達四十多丈。許多地方鑿了井,井下相互連通,使水通行。水從地下穿商顏山而過,束行到山嶺之中十多里遠。井渠的誕生就從這時候開始。鑿渠時得到了龍骨,所以渠名就叫龍首渠。這條渠筑了十多年,很有些地方通了水,但仍沒得到太大的利益。

  從黃河在瓠子地區(qū)決口后二十多年,每年因此而年成不好,而梁國、楚國一帶尤其嚴重。天子封禪以后,巡視祭祀了山j(luò)I!,第二年,干旱少雨?;噬暇团杉橙省⒐{(diào)兵幾萬人堵塞瓠子地區(qū)的黃河決口。在造以后,皇上到萬里沙進行祭祀,回來的路上親自到黃河決口處,把白馬玉璧沉入河中,命群臣從宮中自將軍以下都背負薪柴,填塞決口。當(dāng)時東郡百姓燒草,因此柴薪少,于是就用淇園地區(qū)的竹子作為楗。皇上既然親臨了黃河的決口處,悲痛塞河沒能成功,就作歌道:瓠子河決啊有何辦法?浩浩洋洋的水,擔(dān)心全成為黃河。全成黃河啊地方不安,河工沒有休止啊吾山已經(jīng)鑿乎。吾山鑿平啊鉅野澤外流,魚兒不高興啊又臨近冬天。河道廢弛啊水常流,蛟龍馳騁啊放任遠游。水流回到了舊河道啊,是神在照顧沛縣,不出來封禪啊不知道外面的事!我對河伯說呀你為何不仁,泛濫不休啊愁煞人!嚙桑漂浮在水中啊淮水、泅水滿,久不歸故道啊惟愿水流稍緩。另一首是:黃河湯湯啊水流急,北渡曲折啊水流難疏通。拔取草芊插在決口啊沉美玉于河,河伯同意息水啊但草不足。草不足啊是衛(wèi)人的罪,百姓燒柴尚不足啊如何御水,伐淇園的竹啊做成楗來堵石柱,宣防被堵住了啊萬福就到來。

  于是終于堵塞了瓠子的決口,在上面建筑了一座宮殿,名叫宣防。而且在黃河北岸修了兩條渠來疏導(dǎo)水流,恢復(fù)了大禹時的舊貌。梁、楚地區(qū)重又得到了安寧,沒有了水災(zāi)。

  從這以后,當(dāng)權(quán)的人都爭相說修水渠的好處。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地區(qū)都引黃河水及河谷的水來灌溉農(nóng)田。而關(guān)中的靈軹、成國、漳渠引各川I,汝南、九江引淮水,束海引鉅定,泰山的下面引汶水,都鑿渠來灌田,各有一萬多頃。其他的小渠以及劈山通水道的,數(shù)不勝數(shù)。

  從開鑿鄭國渠的時候起,到元鼎六年,有一百三十六年了,而倪寬為左內(nèi)史,上奏請求開鑿六輔渠,以利于鄭國渠一帶地高的農(nóng)田的灌溉?;噬险f:“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泉流澆灌滋潤,是用來培育五谷的。左右內(nèi)史的地方,名山名河原來都相當(dāng)多,百姓不知道它們的好處,所以就開鑿溝渠,增高湖堤,用來防備旱災(zāi)。現(xiàn)在內(nèi)史稻田的田租約令重,與各郡不同,我主張減免。命令官民致力于農(nóng)業(yè),充分利用土地的潛力,平衡水利,不要使百姓誤了農(nóng)作時間。”

  過了十六年后,到了太始二年,趙國的中大夫白公又上奏請求開渠。引涇水,從谷口開始,流入礫陽,注入渭水中,長二百里,灌溉四千五百多頃的農(nóng)田,因此渠名叫白渠。百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歌頌它道: “田在什么地方?池陽、谷口就是。鄭國渠在前面,白渠在后面。舉起的鐳像云,開挖的渠像雨。涇水一石,泥有幾斗。一面灌溉一面施肥,使我的禾黍生長。供給京師的衣食,達億萬的人數(shù)。”是說這兩個渠的富饒的。

  這時候漢朝正和匈奴作戰(zhàn),興建功利,陳述對國家有利的事的人相當(dāng)多。齊國人延年給皇上寫信道: “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流經(jīng)中原,注入勃海,這是因為它的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梢钥甲C圖書,觀察地形,命水工測量高低,在山頭上開辟大河,流行于胡人中,向東注入大海。這樣,關(guān)東地區(qū)可長期沒有水災(zāi),北邊不必擔(dān)憂匈奴,可以節(jié)省堤防和堵塞決口的費用,省去士兵運輸糧食,以及胡敵的侵略,減少士兵的傷亡和將領(lǐng)的損失,避免拋尸荒野的憂患。天下常防備匈奴而不擔(dān)心百越的原因,是百越地區(qū)的水阻隔著他們。這一功業(yè)一旦成就,將成為萬代的大利。”書上奏后,皇上認為他計劃偉大,回信道:“延年計劃相當(dāng)深刻。但黃河是大禹所疏導(dǎo)而成的,圣人所做的事情,成為萬代的功業(yè),與神靈相通,恐怕難以更改?!?/p>

  自從堵塞了宣房的決口后,黃河又在北面的館陶地區(qū)決口,分流而成屯氏河,東北經(jīng)魏郡、清河、信都、渤海流入大海,寬和深與大河一樣,所以順其自然,沒有發(fā)生堵塞事件。這開通以后,館陶東北的四五個郡雖然時常遭受小規(guī)模的水災(zāi),但兗州以南六郡卻沒有水憂。宣帝地節(jié)年間,光祿大夫郭昌被派遣巡行黃河。北面三處曲折地方水流之勢都緩慢經(jīng)過貝丘縣。郭昌擔(dān)心水大后,堤防不能承受,就另外開渠,直著向東,經(jīng)過束郡境內(nèi),不使它向北彎曲。渠通后受益,百姓感到安全了。元帝永光五年,黃河在清河靈鳴犢口決口,屯氏河從此就絕跡了。

  成帝年初,清河都尉馮逡上奏說道: “清河郡在黃河的下游,與兗州的束郡以水為界,郊區(qū)的居民地勢尤其低下,土壤輕脆容易損壞。眼下所以沒有多大的災(zāi)害,是由于屯氏河暢通,兩河分流的緣故?,F(xiàn)在屯氏河被堵塞了,靈鳴犢口又更加不利,衹有一條大河肩負著幾條河流的任務(wù)。即使加高堤防,也終不能泄流。如果碰上連綿大雨,十多天不晴,河水一定會溢出來。靈鳴犢口在清河?xùn)|部邊界,位置低下,即使讓它通暢,仍不能為魏郡、清河減輕水害。大禹并不是不珍惜民力,是因為地形有高低之勢,所以開鑿了九河,現(xiàn)在已經(jīng)滅跡難以分明,屯氏河水不流通有七十多年,剛斷絕不久,容易疏浚。還有它的發(fā)源地勢高,可用來分流減輕水力,疏導(dǎo)方便,可重新疏浚以幫助大河分泄洪水,以備特殊情況。另外地節(jié)年中郭昌開鑿直渠,過了三年,黃河水流又從原來第二處拐彎的地方北面大約六里,重新向南匯合。現(xiàn)在它彎曲的勢頭重又緩慢經(jīng)過旦丘縣,百姓感到寒心,應(yīng)重新開渠使水向東流。不加以修治的話,北面決口就使四五郡受害,南面決口就會使十多郡受害,到這之后再來憂慮它。就已晚了?!边@件事交給丞相、御史處理,丞相、御史說博士許商研究《尚書》,善于計算,能估計費用。派許商去巡視,認為屯氏河泛濫情況正當(dāng)國家財力人力不足的時候,可暫且不加以疏浚。

  三年后,黃河果然在館陶以及束郡的金堤決El,淹沒了兗州和豫州,進入平原、千乘和濟南等地,一共淹灌了四個郡三十二個縣,水淹地十五萬多頃,深者地方達三丈,損壞官亭房屋將近四萬所。御史大夫尹忠答對的策略不切實際,天子狠狠地責(zé)備了他,尹忠于是自殺?;噬吓汕泊笏巨r(nóng)非調(diào)調(diào)撥均平錢和谷給黃河決口所淹灌的郡縣,派遣兩個謁者征派河南以束的漕船五百艘,遷移百姓躲避水流居住到丘陵上,共有九萬七千多El人。黃河堤的使者王延世被派往堵塞決口,用落地長四丈,直徑九圍的竹,裝著小石,用兩只船夾載著投入河中。三十六天,黃河堤形成?;噬险f: “束郡的黃河決口,漂流到二州,校尉王延世修筑堤防,三旬建成。命以五年為河平元年。士卒中治理黃河的記下來充當(dāng)六個月的邊役。衹有王延世長于計謀策劃,形成功業(yè)所花費的很節(jié)省,所用的力量與時間都少,朕很欣賞這件事。特任王延世為光祿大夫,領(lǐng)取中二千石的俸祿,賜爵為關(guān)內(nèi)侯,賞黃金百斤?!?/p>

  過了兩年,黃河又在平原決口,流入濟南、千乘,所損壞的有建始時一半多,皇上又派王延世去治理童回。絲麩勸說大將軍工凰,認為“前一次黃河決口,丞相史楊焉說王延世是用楊焉提供的方法來堵塞決口的,這件事被隱藏著不肯曝光。現(xiàn)獨任王延世,王延世看到上次堵塞決口很容易,恐怕他考慮問題不會很深刻。又果真像楊焉所說的話,王延世的技術(shù)就反而不如楊焉的了。況且水勢各不相同,不廣泛討論利害而用一個人,假使不能在今年冬天成功,來年春天桃花盛開時水就大了,一定會泛濫,將有被淤泥填塞和使土壤返還的危害。如果這樣,幾個郡的谷種不能種下,人民流離失所,盜賊將會產(chǎn)生,即使重殺王延世,對事情也將無益。應(yīng)派遣楊焉以及將作大臣許商、諫大夫乘馬延年一同參與。王延世同楊焉一定會相互拆臺,深論利益,實在是太難了。許商和乘馬延年都懂得計算,能估測利益,足以分別是非,選擇他們對的地方加以采納,一定會成功?!蓖貘P聽從了杜欽的話,告訴皇上派楊焉等人去治河,六個月就成功了?;噬嫌仲n給王延世黃金百斤。治理黃河的士兵不接受平價的,就記下服了六個月的邊役。

  九年后,到了鴻嘉四年,楊焉說“從黃河上游到下游的人們,都擔(dān)心底柱地區(qū)河堤倒塌,可以鑿山使河面變寬?!被噬下爮牧怂脑?,派楊焉負責(zé)鑿山。鑿山的石頭埋在水中,不能流走,反而使水更加湍急,形成的危害比以前更大。

  這一年,勃海、清河、信都的黃河水泛濫,淹沒縣邑三十一個,損壞官亭民屋四萬多所。黃河堤都尉許商與丞相史孫禁一同巡視,圖謀計策。孫禁認為“現(xiàn)在黃河泛濫的危害比上一次平原地區(qū)決口厲害幾倍。如今可以在平原金堤地區(qū)內(nèi)開通大河,使河水流入以前的篤馬河。到大海有五百多里,水路暢通無阻,又可使三郡的水地干燥,得到肥田近二十多萬頃,足以抵償開通大河所損壞的百姓的田屋,又省卻官兵治堤救水,一年達三萬人以上?!痹S商認為“古代傳說九河的名稱有徒駭、胡蘇、鬲津,現(xiàn)在在成平、束光和鬲地境內(nèi)可以見到。從鬲津以北到徒駭間的距離是兩百多里,現(xiàn)在的黃河雖然幾次遷移,但沒有離開這個地域。孫禁想要開鑿的地方,在九河南面的篤馬河,沒有水流的路線,地勢平坦,干旱時就淤積斷流,水多時就會崩塌,不可取。”公卿都跟許商意見一致。這以前,谷永認為“黃河,是中原的主干河流,圣王興起就出圖和書,王道消失就干枯斷水?,F(xiàn)在河水崩潰橫流,淹沒陵屋,是最大的怪異了。修改政治來回應(yīng)它,災(zāi)變可以自然消除。”這時李尋、解光也說“陰氣盛水就上漲,所以一天之中,白天水減,夜晚水增,江河水滿溢出,所謂水不滋潤低下之地,雖然它常在低下的地方,就好像曰月在朔望時變化,明白天道是有原因而運行的。眾人見王延世獲得重賞,競相進言簡便奸巧的計謀,不可用。建議的人經(jīng)常想考究九河的舊跡而去開鑿它,現(xiàn)在乘它自己決F1,可暫且不加堵塞,以觀察水勢。黃河水想流經(jīng)它,應(yīng)當(dāng)漸漸形成河,跳出沙土,然后順天意而圖劃,一定會成功,而且所費財力少?!庇谑潜阃V共患佣氯?。滿呂、師丹等人幾次進言說百姓可哀,天子幾次派使者去安撫百姓,加以救濟。

  哀帝初年,平當(dāng)奉命管理黃河堤岸,他上奏說道: “九河到現(xiàn)在全都淤塞了,按照經(jīng)文意義來治理河水,有分泄的河流和疏浚的大川,但沒有堤防淤塞的文字。黃河從魏郡往東,北面有許多水溢出而成的決口,水流蹤跡難以分明。四海的群眾不能欺騙,應(yīng)廣泛征求能疏浚河流的人?!碧熳影堰@件事交給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請求部署刺史、三輔、三河、弘農(nóng)太守舉薦官民中能治理河水的人,沒有人來響應(yīng)號召。待詔買讓上奏說道:治理黃河有上、中、下三策。古代建立國家,安定百姓,劃分土地,一定要留下川河與湖澤的分布,估測水勢所達不到的地方。大河沒有防備,小水得以進入,水岸低下,成為死水湖泊,假使秋天水多,就得讓水能停留,水波左右晃蕩,從容舒緩而不急迫。土地上有河,就像人有口一樣。治理土 地而防備河水,就像使兒童啼哭停止而堵住他的口一樣,難道會不立即停止,但他的死期也可立刻等到。所以說: “善于治理河水的,打開河口使它得以疏導(dǎo),善于治理百姓的,應(yīng)讓他們暢所欲言?!贝蟾诺谭赖呐d作,起于戰(zhàn)國,堵塞百川l,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齊國與趟國和魏國,以黃河作為境界。趙國、魏國靠近山地,齊國地勢低下,所筑的堤離黃河二十五里。黃河水向東抵達到齊國堤岸時,就會向西淹沒趟地和魏地,趟國和魏國也建堤離黃河二十五里。這雖然不很對,但水尚能有所回旋余地。水有時到了馬上就退去,這樣土地被填上淤泥后相當(dāng)肥沃,百姓就在遣裹開荒種田。有時很久沒有災(zāi)害,百姓便逐漸在此建筑住房,便形成村落。大水到來時被淹沒后,就重建堤防來自救,稍微離開他們的城郭一點,把水排走后就住在那里,水沉沒得正合適。現(xiàn)在堤防狹隘的地方離水衹有幾百步,遠的有幾里??拷桕柲厦嬉郧暗拇蠼鸬?,從黃河以西向西北方向蜿蜒,到西山南頭后,就折向東,與東山相連。百姓住在金堤東面,建筑了房屋,往往十多年重新建堤,從束山南頭筆直往南與舊大堤匯合。另外內(nèi)黃境內(nèi)有湖澤,方圓幾十里,圍繞湖的有堤,往往十多年太守便把部分土地分給百姓,百姓現(xiàn)在在裹面建造房屋,這是臣所親眼見到的。束郡白馬的舊大堤也有好幾道,百姓都住在里面。從黎陽往北走完魏境,舊大堤離黃河遠的幾十里,裹面也有幾道堤,這都是前代所建成的。黃河從河內(nèi)向北到黎陽為石堤,水拍擊石頭使它向東抵達束郡的平剛;又建造石堤,使水流向西北到黎陽、觀縣下;又建石堤,使水流向東北抵達束郡渡口以北;再建石堤,使它向西北抵達魏郡的昭陽;又建石堤,水激流向東北。一百多里間,黃河兩次向西三次向東,如此曲折,不得安息。

  現(xiàn)在實行上策的話,就要把冀州地區(qū)在水流要道地方的百姓遷走,打開黎陽遮害亭的決口,施放黃河的水流使它向北流入大海。黃河西面臨近大山,東西靠近金堤,看形勢就不會長久泛濫,過了整一個月后就會自然安定。詰難的人將會說: “如果這樣的話,就會損壞數(shù)以萬計的城郭田屋冢墓,百姓將怨恨?!睆那按笥碇嗡搅険跛返木桶阉輾?,所以鑿開龍門,開辟伊闕,劈開底柱,破開碣石,破壞了天地的特性。這是人的功力所形成的,又有什么可說的呢!現(xiàn)在靠近黃河的十個郡所花費的治堤費就近億,至于大的決口,所毀壞的無法計數(shù)。如果拿出幾年治理黃河的費用,來安置所遷移的百姓,遵照古代圣人的方法,確定山川的位置,使神人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互不千擾。況且以大漢剛統(tǒng)治萬里的江山,難道會與水爭咫尺的土地嗎?這一功業(yè)一旦建立,黃河安定,百姓太平,千年無憂,所以稱作上策。

  如果在冀州地區(qū)多挖漕渠,使百姓得以用來灌溉農(nóng)田,分擔(dān)水流的急勢,即使不是圣人的方法,但也是挽救失敗的招術(shù)。詰難的人將說: “黃河水位高出平地,每年增加堤防,尚且決口,不可以再開渠?!背妓较卵惨暳苏诤νの髅媸死锏牡胤?,到淇水入河口,就有金堤,高一丈。從造往東,地勢漸低,堤漸高,到遮害亭,高四五丈。以前六七年,黃河水大,增高到一丈七尺,毀壞了黎陽南面的城門,水流到了堤下。水還沒有越過堤下二尺多,從堤上向北一望,衹見黃河高出民屋,百姓都跑到山上。水停留了十三天,堤倒塌了,官民加以堵塞。臣沿著堤往上游行走,察看水勢,向南行匕十多里,到達淇口,水才達堤的一半,估計高出地面五尺左右?,F(xiàn)在可以從淇口以東建石堤,多開設(shè)水閘。初元年間,遮害亭比黃河低離堤足有幾十步遠,到現(xiàn)在四十多年,才到堤腳。由此來說,這個地方很堅固。恐怕議論的人會懷疑黃河是大河難以制服,榮陽的漕渠足以證明,這個水閘衹用木和土,現(xiàn)在依據(jù)結(jié)實的地基來建石堤,一定會很安全。冀州地區(qū)水渠全都靠這個水門。修渠不是挖地,衹建東方的一道堤,向北行三百多里,流入漳水中,它的西面因為山腳是高地,各渠都往往分別引水;干旱時就打開東方低地的水閘灌溉冀州,水澇時就打開西方高處的水閘進行分流。開通水渠有三利,不開通水渠有三害。百姓經(jīng)常疲于救水,基本上失掉了生產(chǎn);水流行在地上,積累的水分蒸發(fā),百姓就會得風(fēng)濕病,樹木都會很快變枯,形成鹽堿地不生長谷子;河口決口,成為魚鱉的食物:這是三種危害。如果有渠水灌溉,那么鹽堿就下沉,填上淤泥增加肥料;所以種上禾麥,再種粳稻,產(chǎn)量高于高產(chǎn)田的五倍,高出低產(chǎn)田的十倍;有利于漕運船只的便利:這是三種便利?,F(xiàn)在臨近黃河堤邊的官兵有幾千人,砍伐薪草、購買石頭的費用一年幾千萬,這些費用拿來足以開通水渠建成水閘;另外百姓得到了灌溉的好處,就會爭相開渠,即使勞累也不感到疲倦。百姓的農(nóng)田得到了治理,黃河的堤岸也筑成了,造真是富國安民,興利除害,可以維持幾百年,所以叫做中策。

  如果就修理舊堤,把低地填高,把薄處加厚,勞累花費沒有止境,屢次遭受它的危害,這是最下的一種策略。王莽的時候,征召能治理黃河的人有一百來人,其中大致比較突出的有長水校尉平陵關(guān)并說:“黃河決口一般常在平原、束郡左右,它的地形低下而土質(zhì)疏松。。聽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本來是空過這個地方了的,認為這裹水多,水大時就放出多余的水,水少睜堤慢就會流完,即使時常換地方,也不能離開這一帶。上古時代難以識別,近來觀察秦漢以來,黃河的決口在曹、衛(wèi)一帶,南北距離不超過一百八十里,可以把這個地方空出來,不要建造官亭民室罷了?!贝笏抉R史長安的張戎說:“水的本性是趨向低地,快速行駛就會自然刮除泥土形成空地再逐漸加深。黃河水相當(dāng)渾濁,號稱是一石水有六斗泥?,F(xiàn)在西面各郡,以至京師以束,百姓都引黃河、渭水和山Jtl水灌溉農(nóng)田。春夏干燥,是水少的時候,因此黃河水流遲緩,淤積而逐漸變淺;雨多的時候水瘋狂涌來,這樣就會決口。而國家?guī)状味氯麤Q口,逐漸比地高,就像是筑矮墻而居住在水中??梢愿髯皂槒乃鼈兊那闆r,不要再用來灌溉了,這樣就會百Ji!流暢,水路自然就順利,沒有決河的危害了。”御史臨淮的韓牧說道:“可以大致依照《禹貢》上的九河的地方來開鑿,即使不能開鑿成九條,祇要能成四五條,也是有益的?!贝笏究辙蛲鯔M說:“黃河流入勃海,勃海地勢比韓牧打算開鑿的地方高。以前天曾連著下雨,刮東北風(fēng),海水泛濫,向西南涌出,淹沒幾百里地,九河的地方已被大海所侵吞了。大禹通流黃河之水,本來隨著西面山勢而往東北下流的?!吨茏V》記載定王五年黃河移位,那么現(xiàn)在所流行的地方不是大禹所開鑿的了。另外秦國攻打魏國,決開黃河VI淹沒了魏國的首都,決口的地方逐漸增大,不能再補丁。應(yīng)退回到原來完全平整的地方去,重新開鑿,使河水沿著西山足以著高地向東北流入大海,這樣就沒有了水災(zāi)?!迸婵さ幕缸T為司空掾,掌管他們的建議,他對甄豐說道:“所有這些建議,一定有一種是對的。應(yīng)仔細加以考察,大都可以預(yù)見,計劃確定后再來進行工作,費用不過幾億,也可以雇傭那些吃白食沒有產(chǎn)業(yè)的人。可以省下住房和勞力,權(quán)當(dāng)作為衣食;向政府要衣食,政府給他們做,這樣兩方面都便利,可以向上繼承大禹功業(yè),向下消除民間疾苦?!蓖趺У臅r候,人們只好講空話,沒有加以施行的人。

  贊曰:古人曾說過:“如果沒有大禹的功勞,我們都已成了魚啊!”中國河流平原上百數(shù),沒有比四瀆更著名的了,四瀆中又以黃河作為宗主??鬃诱f: “多聽并留心記住,是求知的次要方面?!彼菄业睦Γ砸敿毜卣撌鏊膩睚埲ッ}。

  《夏書》:禹堙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則梮,以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然河災(zāi)之羨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為務(wù),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底柱,及盟津、雒內(nèi),至于大伾。于是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shù)為敗,乃釃二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過洚水,至于大陸,播為九河。同為迎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澤既陂,諸夏乂安,功施乎三代。

  自是之后,滎陽下引河?xùn)|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wèi),與濟、汝、淮、泗會。于楚,西方則通渠漢川、云夢之際,東方則通溝江、淮之間。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于齊,則通淄、濟之間。于蜀,則蜀守李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百姓饗其利。至于它,往往引其水,用溉田,溝渠甚多,然莫足數(shù)也。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孫襄王時,與群臣飲酒,王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門豹之為人臣也!”史起進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畝,鄴獨二百畝,是田惡也。漳水在其旁,西門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興,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盡,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為鄴令,遂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nèi)。民歌之曰:“鄴有賢令兮為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舄鹵兮生稻梁”。

  其后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無令東伐。及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并北山,東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shù)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鼻匾詾槿唬涫咕颓?。渠成而用注填閼之水,溉舄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guān)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因名曰鄭國渠。

  漢興三十有九年,孝文時河決酸棗,東潰金堤,于是東郡大興卒塞之。

  其后三十六歲,孝武元光中,河決于瓠子,東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鄭當(dāng)時興人徒塞之,輒復(fù)壞。是時,武安侯田蚡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決而南則鄃無水災(zāi)。邑收入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強塞,強塞之未必應(yīng)天。”而望氣用數(shù)者亦以為然,是以久不復(fù)塞也。

  時鄭當(dāng)時為大司農(nóng),言:“異時關(guān)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月罷,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而渠下民田萬余頃又可得以溉。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guān)中之地,得谷。”上以為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fā)卒數(shù)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矣。

  后河?xùn)|守番系言:“漕從山東西,歲百余萬右,更底柱之艱,敗亡甚多而煩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頃。故盡河堧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右石以上。谷從渭上,與關(guān)中無異,而底柱之東可毋復(fù)漕?!鄙弦詾槿唬l(fā)卒數(shù)萬人作渠田。數(shù)歲,河移徙,渠不利,田者不能償種。久之,河?xùn)|渠田廢,予越人,令少府以為稍入。

  其后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問之,言:“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遠。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絕水至斜,間百余里,以車轉(zhuǎn),從斜下渭。如此,漢中谷可致,而山東從沔無限,便于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似于巴、蜀?!鄙弦詾槿?。拜湯子卬為漢中守,發(fā)數(shù)萬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其后,嚴熊言:“臨晉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余頃故惡地。誠即得水,可令畝十石。”于是為發(fā)卒萬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隤以絕商顏,東至山領(lǐng)十余里間。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作之十余歲,渠頗通,猶未得其饒。

  自河決瓠子后二十余歲,歲因以數(shù)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上既封禪,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上乃使汲仁、郭昌發(fā)卒數(shù)萬人塞瓠子決河。于是上以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湛白馬玉璧,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寘決河。是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揵。上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慮殫為河。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魚弗郁兮柏冬日。正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放遠游。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皇謂河公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嚙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一曰:

  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搴長蔣兮湛美玉,河公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wèi)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隤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萬福來。

  于是卒塞瓠子,筑宮其上,名曰宣防。而道河北行二渠,復(fù)禹舊跡,而梁、楚之地復(fù)寧,無水災(zāi)。

  自是之后,用事者爭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關(guān)中靈軹、成國、湋渠引諸川,汝南、九江引淮,東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為溉田,各萬余頃。它小渠及陂山通道者,不可勝言也。

  自鄭國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歲,而兒寬為左內(nèi)史,奏請穿鑿六輔渠,以益溉鄭國傍高卬之田。上曰:“農(nóng),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左、右內(nèi)史地,名山川原甚眾,細民未知其利,故為通溝瀆,畜陂澤,所以備旱也。今內(nèi)史稻田租挈重,不與郡同,其議減。令吏民勉農(nóng),盡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時?!?/p>

  后十六歲,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復(fù)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頃,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后。舉臿為云,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shù)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言此兩渠饒也。

  是時,方事匈奴,興功利,言便宜者甚眾。齊人延年上書言:“河出昆侖,經(jīng)中國,注勃海。是其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下也??砂笀D書,觀地形,令水工準高下,開大河上領(lǐng),出之胡中,東注之海。如此,關(guān)東長無水災(zāi),北邊不憂匈奴,可以省堤防備塞,士卒轉(zhuǎn)輸,胡寇侵盜,覆軍殺將,暴骨原野之患。天下常備匈奴而不憂百越者,以其水絕壤斷也。此功一成,萬世大利?!睍啵蠅阎?,報曰:“延年計議甚深。然河乃大禹之所道也,圣人作事,為萬世功,通于神明,恐難改更。”

  自塞宣房后,河復(fù)北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經(jīng)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廣深與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此開通后,館陶東北四五郡雖時小被水害,而兗州以南六郡無水憂。宣帝地節(jié)中,光祿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水流之勢皆邪直貝丘縣??炙?,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東,經(jīng)東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元帝永光五年,河決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絕。

  成帝初,清河都尉馮逡奏言:“郡承河下流,與兗州東郡分水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輕脆易傷。頃所以闊無大害者,以屯氏河通,兩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靈鳴犢口又益不利,獨一川兼受數(shù)河之任,雖高增堤防,終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霽,必盈溢。靈鳴犢口在清河?xùn)|界,所在處下,雖令通利,猶不能為魏郡、清河減損水害。禹非不愛民力,以地形有勢,故穿九河,今既滅難明,屯氏河不流行七十余年,新絕未久,其處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以分流殺水力,道里便宜,可復(fù)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備非常。又地節(jié)時郭昌穿直渠,后三歲,河水更從枚第二曲間北可六里,復(fù)南合。今其曲勢復(fù)邪直貝丘,百姓寒心,宜復(fù)穿渠東行。不豫修治,北決病四五郡,南決病十余郡,然后憂之,晚矣?!笔孪仑┫?、御史,白博士許商治。《尚書》,善為算,能度功用。遣行視,以為屯氏河盈溢所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后三歲,河果決于館陶及東郡金堤,泛濫兗、豫,入平原、千乘、濟南,凡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余頃,深者三丈,壞敗官亭室廬且四萬所。御史大夫尹忠對方略疏闊,上切責(zé)之,忠自殺。遣大司農(nóng)非調(diào)調(diào)均錢谷河決所灌之郡,謁者二人發(fā)河南以東漕船五百<木叟>,徙民避水居丘陵,九萬七千余口。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長四丈,大九圍,盛以小石,兩船夾載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上曰:“東郡河決,流漂二州,校尉廷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為著外繇六月。惟延世長于計策,功費約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黃金百斤。”

  后二歲,河復(fù)決平原,流入濟南、千乘,所壞敗者半建始時,復(fù)遣王延世治之。杜欽說大將軍王鳳,以為:“前河決,丞相史楊焉言延世受焉術(shù)以塞之,蔽不肯見。今獨任延世,延世見前塞之易,恐其慮害不深。又審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水勢各異,不博議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如此,數(shù)郡種不得下,民人流散,盜賊將生,雖重誅延世,無益于事。宜遣焉及將作大匠許商、諫大夫乘馬延年雜作。延世與焉必相破壞,深論便宜,以相難極。商、延年皆明計算,能商功利,足以分別是非,擇其善而從之,必有成功?!兵P如欽言,白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復(fù)賜延世黃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賈者,為著外繇六月。

  后九歲,鴻嘉四年,楊焉言:“從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鐫廣之?!鄙蠌钠溲裕寡社澲?。鐫之裁沒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為害甚于故。

  是歲,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縣邑三十一,敗官亭民舍四萬余所。河堤都尉許商與丞相史孫禁共行視,圖方略。禁以為:“今河溢之害數(shù)倍于前決平原時。今可決平原金堤間,開通大河,令入故篤馬河。至海五百余里,水道浚利,又干三郡水地,得美田且二十余萬頃,足以償所開傷民田廬處,又省吏卒治堤救水,歲三萬人以上?!痹S商以為:“古說九河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見在成平、東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駭間,相去二百余里,今河雖數(shù)移徙,不離此域。孫禁所欲開者,在九河南篤馬河,失水之跡,處勢平夷,旱則淤絕,水則為敗,不可許。”公卿皆從商言。

  先是,谷永以為:“河,中國之經(jīng)瀆,圣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絕。今潰溢橫流,漂沒陵阜,異之大者也。修政以應(yīng)之,災(zāi)變自除?!笔菚r,李尋、解光亦言:“陰氣盛則水為之長,故一日之間。晝減夜增,江河滿溢,所謂水不潤下,雖常于卑下之地,猶日月變見于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眾庶見王延世蒙重賞,競言便巧,不可用。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因其自決,可且勿塞,以觀水勢。河欲居之,當(dāng)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順天心而圖之,必有成功,而用財力寡。”于是遂止不塞。滿昌、師丹等數(shù)言百姓可哀,上數(shù)遣使者處業(yè)振贍之。

  哀帝初,平當(dāng)使領(lǐng)河堤,奏言:“九河今皆寘滅,按經(jīng)義治水,有決河深川,而無堤防雍塞之文。河從魏郡以東,北多溢決,水跡難以分明。四海之眾不可誣,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請部刺史、三輔、三河、弘農(nóng)太守舉吏民能者,莫有應(yīng)書。待詔賈讓奏言: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首立國居民,疆理土地,必遺川澤之分,度水勢所不及。大川無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為汙澤,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寬緩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猶止兒蹄而塞其口,豈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為川者,決之使道;善為民者,宣之使言?!鄙w堤防之作,近起戰(zhàn)國,雍防百川,各以自利。齊與趙、魏,以河為竟。趙、魏瀕山,齊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東抵齊堤,則西泛趙、魏,趙、魏亦為堤去河二十五里。雖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蕩。時至而去,則填淤肥美,民耕田之?;蚓脽o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時至漂沒,則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澤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今堤防陿者去水?dāng)?shù)百步,遠者數(shù)里。近黎陽南故大金堤,從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頭,乃折東,與東山相屬。民居金堤東,為廬舍,往十余歲更起堤,從東山南頭直南與故大堤會。又內(nèi)黃界中有澤,方數(shù)十里,環(huán)之有堤,往十余歲太守以賦民,民今起廬舍其中,此臣親所見者也。東郡白馬故大堤亦復(fù)數(shù)重,民皆居其間。從黎陽北盡魏界,故大堤去河遠者數(shù)十里,內(nèi)亦數(shù)重,此皆前世所排也。河從河內(nèi)北至黎陽為石堤,激使東抵東郡平剛;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黎陽、觀下;又為石堤;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為石堤,激使東北。百余里間,河再西三東,迫厄如此,不得安息。

  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當(dāng)水沖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東薄金堤,勢不能遠泛濫,期月自定,難者將曰:“若如此,敗壞城郭田廬冢墓以萬數(shù),百姓怨恨。”昔大禹治水,山陵當(dāng)路者毀之,故鑿龍門,辟伊闕,析底柱,破碣石,墮斷天地之性。此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今瀕河十郡治堤歲費且萬萬,及其大決,所殘無數(shù)。如出數(shù)年治河之費,以業(yè)所徙之民,遵古圣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處其所,而不相奸。且以大漢方制萬里,豈其與水爭咫尺之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謂之上策。

  若乃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殺水怒,雖非圣人法,然亦救敗術(shù)也。難者將曰:“河水高于平地,歲增堤防,猶尚決溢,不可以開渠?!背几`按視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乃月金堤,高一丈。自是東,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往六七歲,河水大盛,增丈七尺,壞黎陽南郭門,入至堤下。水未逾堤二尺所,從堤上北望,河高出民屋,百姓皆走上山。水留十三日,堤潰,吏民塞之。臣循堤上,行視水勢,南七十余里,至淇口,水適至堤半,計出地上五尺所。今可從淇口以東為石堤,多張水門。初元中,遮害亭下河去堤足數(shù)十步,至今四十余歲,適至堤足。由是言之,其地堅矣??肿h者疑河大川難禁制,滎陽漕渠足以卜之,其水門但用木與土耳,今據(jù)堅地作石堤,勢必完安。冀州渠首盡當(dāng)卬此水門。治渠非穿地也,但為東方一堤,北行三百余里,入漳水中,其西因山足高地,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旱則開東方下水門溉冀州,水則開西方高門分河流。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罷于救水,半失作業(yè);水行地上,湊潤上徹,民則病濕氣,木皆立枯,鹵不生谷;決溢有敗,為魚鱉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則鹽鹵下濕,填淤加肥;故種禾麥,更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轉(zhuǎn)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今瀕河堤吏卒郡數(shù)千人,伐買薪石之費歲數(shù)千萬,足以通渠成水門;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雖勞不罷。民田適治,河堤亦成,此誠富國安民,興利除害,支數(shù)百歲,故謂之中策。

  若乃繕完故堤,增卑倍薄,勞費無已,數(shù)逢其害,此最下策也。

  王莽時,征能治河者以百數(shù),其大略異者,長水校尉平陵關(guān)并言:“河決率常于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惡。聞禹治河時,本空此地,以為水猥,盛則放溢,少稍自索,雖時易處,猶不能離此。上古難識,近察秦、漢以來,河決曹、衛(wèi)之域,其南北不過百八十里者,可空此地,勿以為官亭民室而已。”大司馬史長安張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則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諸郡,以至京師東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雨多水暴至,則溢決。而國家數(shù)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猶筑垣而居水也??筛黜槒钠湫?,毋復(fù)灌溉,則百川流行,水道自利,無溢決之害矣?!庇放R淮韓牧以為“可略于《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但為四五,宜有益?!贝笏究辙蛲鯔M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韓牧所欲穿處。往者天嘗連雨,東北風(fēng),海水溢,西南出,浸數(shù)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矣。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吨茏V》云定王五,年河徙,則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決河灌其都,決處遂大,不可復(fù)補。宜卻徙完平處,更開空,使緣西山足乘高地而東北入海,乃無水災(zāi)?!迸婵せ缸T為司空掾,典其議,為甄豐言:“凡此數(shù)者,必有一是。宜詳考驗,皆可豫見,計定然后舉事,費不過數(shù)億萬,亦可以事諸浮食無產(chǎn)業(yè)民。空居與行役,同當(dāng)衣食;衣食縣官,而為之作,乃兩便,可以上繼禹功,下除民疾。”王莽時,但崇空語,無施行者。

  贊曰:古人有言:“微禹之功,吾其魚乎!”中國川原以百數(shù),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鬃釉唬骸岸嗦劧局我?。”國之利害,故備論其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9594.html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