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_志藝文志譯文
-
查閱典籍:《漢書》——「漢書·志藝文志」原文
自從孔子死后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斷了。七十弟子死后,經(jīng)典要義的解釋也就出現(xiàn)了分歧。所以解釋《春秋》分為《左氏傳》、 《公羊傳》、《谷梁傳》、《鄒氏傳》、《夾氏傳》五家,解《詩》的分為《毛詩》、《齊詩》、《魯詩》、《韓詩》四家,解《易》也分為好幾家。戰(zhàn)國時合縱聯(lián)橫,真?zhèn)螤幷摬恍荩T子的學說紛紛?昆亂不清。到了童垣皇對這種狀況感到害怕時,他們便燒毀文章,以愚弄百姓。漢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規(guī)模征收書籍文章,廣開獻書的門路。到孝武帝時代為止,書籍殘缺,竹簡脫落,禮節(jié)遭到破壞,樂禮被摧毀?;噬相叭欢鴩@道: “朕很悲哀這些事!”于是建立藏書的簡策,設置了抄書的官員,一直到諸子傳說,都充實到秘府。到成帝的時候,由于書籍散失的特別厲害,就派謁者墮農(nóng)向天下征求分散的書籍。命令光祿大夫劉向校經(jīng)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占h的書,侍醫(yī)李柱國校醫(yī)藥之書。每校完一部書,劉向就整理編目,概括其大意,錄下來把它上奏給皇帝。當劉向死后,哀帝又派劉向的兒子侍中奉車都尉劉歆完成父親的事業(yè),劉歆于是總結所有書籍而把《七略》上奏給皇帝。所以就有了《輯略》,有了《六藝略》, 《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shù)略》,和《方技略》。現(xiàn)在刪去多余部分,衹留下主要的。以使所收書篇更完備?!兑捉?jīng)》十二篇,有施、逼、鑾丘三家。
《周氏易傳》兩篇。周氏字王孫。
《服氏易傳》兩篇。
《楊氏易傳》兩篇。楊氏名何,字叔元,是苗川人。
《蔡公易傳》兩篇。蔡公是衛(wèi)國人,服事周王玨。
《韓氏易傳》兩篇。韓氏名嬰。
《王氏易傳》兩篇。王氏名同。
《丁氏易傳》八篇。廠氏名寬,字子襄,是梁國人。
《古五子易傳》十八篇。從甲子到壬子,論說《易》的陰陽。
《淮南道訓》兩篇。淮南王劉安聘用懂《易》的九個人,號稱九師說。
《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幅。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周易章句》,施、孟、梁丘氏三家各兩篇。
解釋《周易》的共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說:“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的紋彩和土地的適應性,近的就取自自己的身體,遠的就取之于萬物,于是創(chuàng)造;以通達神明的德性,以模仿萬物的性情?!钡搅艘?、周之際,紂王身居帝位,違背天意,摧殘萬物,文王作為諸侯順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預測可以得到并且能顯現(xiàn),于是重疊《易》的六爻,作丁上下篇??鬃幼髁恕跺琛贰ⅰ断蟆?、《系辭》、《文言》、《序卦》之類共十篇。所以說《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經(jīng)歷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經(jīng)歷了上、中、下三個遠古時代。到秦始皇燒書時?!兑住芬驗槭侵vb筮的事情的,傳授的人沒有斷絕。漠始皇建立后,田何傳授《易》。到了宣帝、元帝之時,有施、孟、梁丘、京氏傳授《易》學的被列入官府傳授之學,而民間有捷直、高相兩家的學說。劉向以宮中的《古文易經(jīng)》校施、孟、梁丘經(jīng),有的地方脫漏“無咎”、“悔亡”,祇有費氏經(jīng)與古文相同?!渡袝盼慕?jīng)》四十六卷。五十七篇。
《經(jīng)》二十九卷。有大夏侯、小夏侯兩家?!稓W陽經(jīng)》有三十二卷。
《傳》四十一篇。
《歐陽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有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歐陽說義》兩篇。
劉向的《五行傳記》十一卷。
許商的《五行傳記》一篇。
《周書》七十一篇。周朝的史官所記。
《議奏》四十二篇。是宣帝時在石渠的議論。
關于《尚書》的著作共九種,計四百一十二篇。加入了型血的《稽疑》一篇。
《易》上說:“黃河中的龍馬馱河圖而出,洛水中的神龜背載赤文緣字而出,伏羲和大禹依照圖文分別畫出八卦圖?!彼浴渡袝返钠鹪春芫眠h了,到孔子時就加以撰修,上起于堯,下止于秦,共一百篇,并為它作序,說明他寫作的意圖。秦始皇焚書禁學,濟南的伏生獨自把它們藏在墻壁中。到了漢朝建立之時大都散失,衹找到了二十九篇,用它們在查、壘間傳教。到了畫宣帝時代,有《歐陽》、《大小夏侯氏》,被立在官府學宮?! 豆盼纳袝繁话l(fā)現(xiàn)在孔王家的壁中。武帝末年,魯共王拆毀孔子的住宅,打算擴大他的宮殿,卻得到了《古文尚書》以及《禮記》、綸語》、《孝經(jīng)》共幾十篇,都是先童時代的文字。共王進入孔子的住宅,聽到演奏琴瑟鐘磬的聲音,于是感到害怕了,便停止毀房??装矅强鬃拥暮蟠康玫竭@些書,比原先的二十九篇,多出了十六篇??装矅阉I給了皇上。這時逢巫蠱的事情,沒有被學校列入。劉向用宮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的三家經(jīng)文,其中《酒誥》脫落一簡,《召誥》脫落兩簡。大致是一簡有二十五字的,脫落的也是二十五個字,簡上是二十二字的,脫落的也是二十二個字,文字不同的有七百多字,脫落幾十個字?!渡袝肥枪糯弁醯奶柫?,號令對于眾人,所說的不能曉然明諭,就會使聽的人和做的人不明了。古文宣揚的應接近雅正,所以理解了古今語言就可知道《尚書》的意義了?!对娊?jīng)》二十八卷,有魯、齊、韓三家。
《魯故》二十五卷。
《魯說》二十八卷。
《齊后氏故》二十卷。
《齊孫氏故》二十七卷。
《齊后氏傳》三十九卷。
《齊孫氏傳》二十八卷。
《齊雜記》十八卷。
《韓故》三十六卷。
《韓詩內(nèi)傳》四卷。
《韓詩外傳》六卷。
《韓說》四十一卷。
《毛詩》二十九卷。
《毛詩故訓傳》三十卷。
關于《詩經(jīng)》的共有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書》上說: “詩言志,歌詠言?!彼孕闹杏邪分?,就會有歌詠之聲。把它用語言表達出來就稱馬詩,把它用歌聲表達出來就稱為歌。所以古代有收集詩的官員,君王用它觀察風俗了解政治的得失,自我加以稽考修正。孔子精選了周詩,上起殷朝,下到魯國,共有三百零五篇,雖然經(jīng)歷了秦始皇的焚書還能保存下來,是因為它是諷詩并能背誦,不單靠文字流傳。漢朝建立后,魯申公為《詩》進行解釋,齊國的轅固、燕國的韓生都為《詩》作解說。有的取自《春秋》,采用眾人的雜論,都不是《詩》的本來意思。如不得已而要用《詩》,衹有魯《詩》最與《詩》本義相近。三家都被列于學校。又有毛公的學說,自稱是子夏所傳授的,而河問獻王喜歡它。就沒被列于學校。
《禮古經(jīng)》五十六卷,《經(jīng)》十七篇。有后氏、臺嘔學派。
《記》一百三十一篇。是孔子的七十弟子的傳人所記錄的。
《明堂陰陽》三十三篇。是古代明堂所遺傳下來的事情。
《王史氏》二十一篇。王史氏是七十弟子的傳人。
《曲臺后倉》九篇。
《中庸說》兩篇。
《明堂陰陽說》五篇。
《周官經(jīng)》六篇。王莽時劉歆設立博士。
《周官傳》四篇。
《軍禮司馬法》一百五十五篇。
《古封憚群祀》二十二篇。
《封禪議對》十九篇。記武帝時的事情。
《漠封憚群祀》三十六篇。
《議奏》三十八篇。是石渠議奏。
《禮》共有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選入了《司馬法》一家,有一百五十五篇。
《易》上說:“對于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的區(qū)別,禮義有所規(guī)定?!钡弁醯馁|樸和文采代代有增有減,到周朝時就規(guī)定得極為細致,每一件事都要有制度,所以說:“禮經(jīng)有三百條,禮儀的細節(jié)有三千條。”等到周朝衰落后,諸侯超越禮法的限制,厭惡禮法不利于己,都把它們拋棄毀掉了。到孔子時就不完備了,到秦國時,就遭到更大的破壞。到了漢朝,魯國高堂生傳授《士禮》十七篇。到孝宣帝時為止,后倉的最為明晰。戴德、戴圣、慶普都是他的學生,三家都被列在學校?!抖Y古經(jīng)》出現(xiàn)在魯國的淹中和孔氏家中,同十七篇的文章相似,多出了三十九篇。至于《明堂陰陽》、 《王史氏記》上所見到的,大多是天子諸侯卿大夫的制度,雖然不能詳備,但仍比后倉等人推論《士禮》而向天子陳說的學說多。
《樂記》二十三篇。
《王禹記》二十四篇。
《雅歌詩》四篇。
《雅琴趙氏》七篇。趙氏名定,是勃海人,由宣帝時的丞相魏相所奏。
《雅琴師氏》八篇。師氏名中,是束海人,相傳說是師曠的后代。
《雅琴龍氏》九十九篇。龍氏名德,是梁國人。
《樂》共有六家,一百六十五篇。抽出了淮南塑迪等人的七篇《琴頌》。
《易》上說: “前代帝王制作音樂崇尚道德,隆重地進獻祭品上帝,供奉祖先。”所以從黃帝以下到三代,樂曲都各自有名稱??鬃诱f: “安定國家治理百姓,沒有比禮更好的,改變風俗,沒有比樂更好的?!倍Y和樂相輔相成。周朝衰落后,禮和樂都被破壞了,音樂之理尤其精妙,因為它的節(jié)奏在音律,又加上被鄭、衛(wèi)之音所擾亂,所以沒有遺傳下來的規(guī)則。漢朝建立后,制氏認為雅樂聲律,世代都在樂官,頗能記憶一些音樂的鏗鏘鼓舞的音節(jié),但不能說出它的含義。六國的君主中,魏文侯最崇尚古樂,孝文帝的時候得到他的樂人竇公,獻上他的書,是《周官。大宗伯》中的《大司樂》章。武帝的時候,河間獻王喜歡儒術,同毛生等人共同采集《周官》和諸子學說中論說音樂的部分,撰寫成《樂記》,獻上八佾之舞,同制氏相差不遠。內(nèi)史丞王定傳授《樂記》,把它授給常山的王禹。王禹在成帝時任謁者官,幾次論說它的意義,獻上二十四卷的記載。劉向校書,得到二十三篇的《樂記》,同王禹的不同,這方面的學問越來越衰亡了。
《春秋古經(jīng)》十二篇,《經(jīng)》十一卷。有公羊、毫遂二家。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左丘明,是魯國的太史。
《春秋公羊傳》十一卷。公羊子,是齊國人。
《春秋谷梁傳》十一卷。谷梁子,是魯國人。
《春秋鄒氏傳》十一卷。
《春秋夾氏傳》十一卷。有目錄但沒有書。
《春秋左氏微》二篇。
《春秋鐸氏微》三篇。鐸氏是楚國的太傅鐸椒。
《春秋張氏微》十篇。
《春秋虞氏微傳》二篇。虞氏是趙國的相虞卿。
《春秋公羊外傳》五十篇。
《春秋谷梁外傳》二十篇。
《春秋公羊章句》三十八篇。
《春秋谷梁章句》三十三篇。
《春秋公羊雜記》八十三篇。
《春秋公羊顏氏記》十一篇。
《春秋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
《春秋議奏》三十九篇。是石渠板的議論。
《國語》二十一篇。左丘明著。
《新國語》五十四篇。劉向另寫的《國語》。
《世本》十五篇。古代史官記載從黃帝以來到春秋時的諸侯大夫。
《戰(zhàn)國策》三十三篇。記春秋以后的事。
《奏事》二十篇。秦時大臣奏事,就把文字刻在石山的石上。
《楚漢春秋》九篇。陸賈所記載的。
《太史公書》一百三十篇。十篇有目錄沒有書。
馮商所續(xù)的《太史公》有七篇。
《太古以來年紀》二篇。
《漢著記》一百九十卷。
《漢大年紀》五篇。
《春秋》類著作共有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去《太史公》中的四篇。
古代帝王世代都有史官,君王的舉動一定加以記錄,其目的是以此使君主言行謹慎,其言行可為民之法則。左側史官記其言,右側史官記其行,行動記下來就是《春秋》,語言記下來就是《尚書》,帝王沒有不跟這相同的。周室衰敗后,書籍破殘損缺,仲尼想保存前代圣人的業(yè)績,就說:“夏禮我能說出來,但杞國的就不能全面驗證了;殷禮我能說一說,但宋國的就不能全面考證了。這是文獻不夠的緣故,文獻足夠的話,我就能加以考證了?!币驗轸攪侵芄姆鈬?,禮節(jié)文采都完備,史官有法度,所以讓左丘明觀看了他們歷史的記載,根據(jù)所行的事情,依照人道,用成就來建立功賞,根據(jù)失敗來加以責罰,藉曰月來確定節(jié)氣的時間,藉諸侯朝見天子來端正禮樂。有所隱諱貶損的事情,不能見之于書籍,就用口傳授給弟子,弟子回去后所說的就互不相同了。左丘明怕他的弟子們各自按照自己的見解,以致失去真意,所以研究本來的事實而加以解釋,昌明孔子是不用空言來解說經(jīng)文的。《春秋》所貶損的當代君臣,有權威勢力,他們的事情就寫進了解釋中,因此這本書就被隱藏起來了,沒有宣揚,用來避免遭到當時的災難。等到末世人們口頭傳說流行開來,便有《公羊》、《谷梁》、《鄒》、《夾》的傳。這四家之中,《公羊傳》、《谷梁傳》兩家被列在皇家學校講解,鄒氏沒有老師,夾氏沒有書。
《論語》古文二十一篇。出自孔子家壁中,有兩篇《子張》。
《齊論語》二十二篇。多《問王》、《知道》篇?!遏斦撜Z》二十篇,《傳》十九篇。
《論語齊說》二十九篇。
《魯夏侯說》二十一篇。
《魯安昌侯說》二十一篇。
《魯王駿說》二十篇。
《燕傳說》三卷。
《議奏》十八篇。是石渠閣的議論。
《孔子家語》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七篇。
《孔子徒入圍法》二卷。
《論語》類著作共有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論語》這部書,是記載孔子回答其弟子及時人提問,以及其門徒相互問答的一部書。當時弟子對于孔子的言行各自有所記錄。子L子卒后,門人相互收集并記下來,所以稱為《論語》。漢朝建立后,有《齊論語》和《魯論語》兩家。傳授《齊論語》的,有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亙魚、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束庸生等人,衹有王堡是名家。傳授《魯論語》的,有寶山都尉龔奮、旦值少府夏堡塍、丞相童賢、壟迭卿、前將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都是名家。張旦在最后,因而流行于世。
《孝經(jīng)古孑L氏》一篇。有二十二章。
《孝經(jīng)》一篇。有十八章。分長孫氏、江氏、后氐、呈返四家。
《孝經(jīng)長孫氏說》二篇。
《孝經(jīng)江氏說》一篇。
《孝經(jīng)翼氏說》一篇。
《孝經(jīng)后氏說》一篇。
《雜傳》四篇。
《安昌侯說》一篇。
《五經(jīng)雜議》十八篇。是石渠聞的議論。
《爾雅》三卷二十篇。
《小爾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職》一篇。
《說》三篇。
《孝經(jīng)》類著作共有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經(jīng)》是孔子對曾子講解孝道的著作。孝道,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是人人應盡之事。從大的方面來說,所以叫《孝經(jīng)》。在漢朝,有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后倉、諫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傳授《孝經(jīng)》,各成一家之言。各家經(jīng)文都相同,衹有孔氏壁中的古文不同?!案改干?,續(xù)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這兩句各家的說法都不合適,古文的字和斷句都不同。
《史籀》十五篇。里童工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丟失了六篇。
《八體六技》。
《蒼頡》一篇。前七章,是秦丞相李斯所作;《爰歷》六章,是秦車府令趙高所作; 《博學》七章,太史令胡母敬所作。
《凡將》一篇。司馬相如所作。
《急就》一篇。元帝時黃門令史游所作。
《元尚》一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所作。
《訓纂》一篇。揚雄所作。
《別字》十三篇。
《蒼頡傳》一篇。
揚雄《蒼頡訓纂》一篇。
杜林《蒼頡訓纂》一篇。
杜林《蒼頡故》一篇。
文字學共有十家,四十五篇。加了揚雄、杜林兩家兩篇。
《易》上說: “上古時代用結繩的辦法記事,后代圣人改用文字記事,百官用來治事,萬民用來辨別事物,這都是取之于《易經(jīng)》中六十四卦中的《央》卦。”“央,用于王庭決斷事物”,是說它能宣揚在君王的朝廷,用處最大。古代的人八歲進入小學,所以《周官》的保氏掌管著教養(yǎng)國君之子的事,教給他們六書,稱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它們是造字的根本所在。漢朝建立后,蕭何創(chuàng)造了律令,也寫了這樣的條文,說:“太史考試學童,能夠背誦九千字以上書的人,才能當史。再用六體來考試,成績最好的任命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官民上書,字有不端正的,就要揭發(fā)舉報?!绷w,就是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都是用來認識古今文字,摹刻印章,書寫幡作為信物的。依據(jù)古代制度,書一定要同文字,不知道的暫時空缺,然后來求教年老者,到了衰落的時代,是非沒有正確答案,人們都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造字。所以孔子說: “我還趕上了史書中的缺疑不寫的地方,現(xiàn)在連缺疑不寫的地方也沒有了!”大概是對字漸漸不正確而感到悲哀?!妒肤ζ?,是周朝時的史官用來教學童的書,字與孔氏壁中的古文字體相異?!渡n頡》七章,是秦朝丞相李斯所作的; 《爰歷》六章,是車府令趙高所作; 《博學》七章,是太史令胡母敬所作;文字大多取自《史籀篇》,但篆體又差別很大,造就是所謂的秦篆。這時候已開始創(chuàng)造隸書,起源于官府中訴訟案件很多,為了方便省事,這種簡便的文字首先用于處理徒隸事務的公文。漢朝建立后,鄉(xiāng)間的教師就合集成《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把六十字斷為一章,共有五十五章,合并而成《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沒有重字。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都是《蒼頡》中的正字?!斗矊⑵穭t有很大的出入。到元始年中,征召天下懂得文字的人以百計,各命他們在朝廷中記字。揚雄選取其中有用的來作《訓纂篇》,順著連接《蒼頡篇》,又換了《蒼頡篇》中重復的字,共成八十九章。臣又繼承揚雄的作了十三章,共成一百零二章,沒有重復的字,六藝和各書所記載的字大致都齊全了?!渡n頡篇》中多古字,平庸的教師弄錯了它的斷句,宣帝時就征召齊國的能糾正斷句的人,張敞去接受傳授,傳到他的外孫的兒子杜林時,他就作了解釋,與《蒼頡篇》并行。
六藝總共有一百零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比《七略》增加了三家,有一百五十九篇;減去了重復的十一篇。
六藝的文章中:《樂》用來調(diào)節(jié)精神,是仁的表現(xiàn); 《詩》用來端正言語,是義的運用?!抖Y》用來明確規(guī)矩,明確了就容易見得著,所以沒有注釋?!稌酚脕硗茝V道德,是求知的方法?!洞呵铩酚脕砼袛嗵幚韱栴},是信用的標志。這部書,體現(xiàn)仁、義、禮、智、信,相互補充,不可或缺,而《易》又為其本源。所以說“《易》的意義不知道,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息了”,這是說同天地共始終的。至于五學,世代有變化,就像五行交替行事。古代的學者邊耕種邊修養(yǎng),三年而通曉一藝,保留它的大致內(nèi)容,研究經(jīng)文罷了,因此所用的時候少而積累的德行就多。三十五歲經(jīng)就通了。后代的經(jīng)和傳已經(jīng)互相矛盾,博學的人又不思考多聽多疑的含義,而追求用支離破碎的僻義去逃避別人的詰難,牽強附會,巧為立說,破壞文字的形體;解說五個字的文章,達到二三萬言。后來的人相互攀比,所以幼童抱守一藝,到頭發(fā)白后才能講說。安于他所學習的,詆毀他所沒有見過的,最終自己欺騙了自己。這是學者的大患??偫嚍榫欧N。
《晏子》八篇。晏子名嬰,謐平仲,為齊景公丞相,孔王稱贊他善于與人交往, 《史記》中有其《列傳》。
《于思》二十三篇。子思名伋,孔子的孫子,是魯繆公的老師。
《曾子》十八篇。曾子名參,是孔子的學生。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的學生漆雕啟的后代。
《宓子》十六篇。宓子名不齊,字子賤,是孔子的學生。
《景子》三篇。所說的是宓子的話語,像是他的學生。
《世子》二十一篇。世子名碩,是陳國人,是七十弟子的學生。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李克是子夏的學生,是魏文侯的丞相。
《公孫尼子》二十八篇。公孫尼子是七十弟子的學生。
《孟子》十一篇。孟子名軻,是鄒國人,子思的學生,《史記》中有其《列傳》。
《孫卿子》三十三篇。孫卿子名況,趟國人,是齊國稷下的祭酒,有《列傳》。
《羋子》十八篇。羋子名嬰,是齊國人,七十弟子的后人。
《內(nèi)業(yè)》十五篇。不知寫書的人名。
《周史六搜》六篇。作于周惠王、周襄王之間,有的說作者是顯王時的人,有的說孔子曾向他求教。
《周政》六篇。是周朝時的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效法天地,設立百官。
《河間周制》十八篇。似是河間獻王所述。度。
《瀾言》十篇。不知作者,所論述者為君王之法
《功議》四篇。不知作者,論述的是功德之事。
《寧越》一篇。寧越是中牟人,是周威王的老師。
《王孫子》一篇。又名《巧心》。
《公孫固》一篇。有十八章。齊閔王失去國家后,向公孫固求教,公孫固因此為他陳述古今成敗的事。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一百章。作者為秦朝博士。
《董子》一篇。董子名無心,曾與墨子詰難。
《俟子》一篇。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黃人。
《魯仲連子》十四篇?!妒酚洝分杏小读袀鳌?。
《平原君》七篇。朱建作。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氏就是虞卿。
《高祖?zhèn)鳌肥?。記述漢高祖同大臣論述古事的言論及其詔策。
《陸買》二十三篇。
《劉敬》三篇。
《孝文傳》十一篇。記述文帝言論以及韶策。
《賈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臧》十篇。父親孔聚,漢高祖時因為是功臣被封為侯,壬也繼承爵位。
《買誼》五十八篇。
河間獻王《對上下三雍宮》三篇。
《董仲舒》一百二十三篇。
《倪寬》九篇。
《公孫弘》十篇。
《終軍》八篇。
《吾丘壽王》六篇。
《虞丘說》一篇。詰難孫卿。
《莊助》四篇。
《臣彭》四篇。
《鉤盾冗從李步昌》八篇。宣帝時作者曾幾次上書言事。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桓寬《鹽鐵論》六十篇。
劉向所序六十七篇。其中包括《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
揚雄所序三十八篇。其中包括《太玄》十九篇,《法言》’卜三篇,《樂》四篇,《箴》二篇。
以上共有儒家有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加入了!隧一家三十八篇。
儒家學派,其源頭來自掌管教化的司徒,其宗旨是輔助君主順應陰陽提倡教化。它研習六經(jīng),專心于仁義之間,遵循堯舜之道,效法文武,以孔子為宗師,來顯示他們言辭的分量,其道最為高深。孔子說:“如果要對人有所贊譽,就要對他有所考察?!碧?、虞的鼎盛,殷周的興旺,已經(jīng)證明行之有效。但不甚明智者已經(jīng)不知其精妙細微之處,而偏邪的人又隨著時代進退,違背偏離道的根本,衹是用來博取眾人的尊敬。后來的人以他們?yōu)榘駱樱虼恕段褰?jīng)》互相矛盾,儒家學說漸漸衰微,造就是見聞寡陋的儒生的弊端。
《伊尹》五十一篇。伊尹是商湯之相。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呂望是周朝的師尚父,本來是有道的人。有人以為此書是后代研究太公之學者所增補。其中包括《謀》八十一篇, 《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辛甲》二十九篇。辛甲是紂王的臣子,進諫了七十五次就離去了,且塑分封了他。
《鬻子》二十二篇。鬻子名熊,是周朝之師,從文王以下都向他求教,周朝封他為楚祖。
《管子》八十六篇。管子名夷吾,為齊桓公的丞相,他不用兵力,而能九次聯(lián)合諸侯, 《史記》中有《列傳》。
《老子鄰氏經(jīng)傳》四篇。老子姓李,名耳,鄰氏傳授他的學說。
《老子傅氏經(jīng)說》三十七篇。講述老子的學說。
《老子徐氏經(jīng)說》六篇。徐氏字少季,臨淮人,傳授《老子》。
劉向《說老子》四篇。
《文子》九篇。文于是老子的學生,同老子同一個時代,但稱周平王向他求教,像是依托他的名字。
《娟子》十三篇。蝸子名淵,楚國人,是老子的弟子。
《關尹子》九篇。關尹子名喜,為關吏,老子過關的時候,關喜隨老子而去。
《莊子》五十二篇。莊子名周,宋國人。
《歹子》八篇。列子名圄寇,比莊子年長,莊子很稱贊他。
《老成子》十八篇。
《長盧子》九篇。長盧子是楚國人。
《王狄子》一篇。
《公子牟》四篇。公子牟是魏國的公子,早于莊子,莊子很稱贊他。
《田子》二十五篇。田子名駢,齊國人,旅游到!虹,號稱玉旦壁。
《老萊子》十六篇。楚國人,與孔子同時。
《黔婁子》四篇。黔婁子是齊國隱士,守道而不屈,齊威王待之以禮。
《宮孫子》二篇。
《鷗冠子》一篇。作者楚國人,居住在深山中。以鷗之羽為冠。
《周訓》十四篇。
《黃帝四經(jīng)》四篇。
《黃帝銘》六篇。
《黃帝君臣》十篇。起于六國之時,同《老子》相似。
《雜黃帝》五十八篇。六國時賢者所作。
《力牧》二十二篇。六國之人所作,托名為力絲。立絲是童童之相。
《孫子》十六篇。作于六國時。
《捷子》二篇。捷子是齊國人,武帝時的言論。
《曹羽》二篇。豐羽是楚國人,是武帝時向齊王進的言。
《郎中嬰齊》十二篇。作于武帝時。
《臣君子》二篇。臣君子是蜀郡人。
《鄭長者》一篇。是六國時所寫。比韓子早,韓韭王曾稱贊過他。
《楚子》三篇。
《道家言》二篇。出自近代,作者不詳。
以上道家著作共有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道家學派,應當是由史官演化而來,道家著作記載歷代成敗存亡禍福之道,但能秉要執(zhí)本,清凈虛無以保持自我節(jié)操,謙卑柔弱以保護自我,這是君王統(tǒng)治之術。與堯的自我約束謙讓,《易》的含恨隱忍相合,能一謙而得到天益、地益、神益、人益,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放蕩的人來修道,就想全部拋棄禮儀,并放棄仁義,說衹要清凈虛無就可以太平。
《宋司星子韋》三篇。是景公的史官。
《公梼生終始》十四篇。傳授鄒奭《始終》之書。
《公孫發(fā)》二十二篇。公孫發(fā)是六國時人。
《鄒子》四十九篇。鄒子名衍,是齊國人,為燕墮王之師,居住在逕工,號談天衍。
《鄒子終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乘丘子是六國時人。
《杜文公》五篇。是六國時人。
《黃帝泰素》二十篇。六國時韓國各公子所寫。
《南公》三十一篇。南公是六國時人。
《容成子》十四篇。
《張蒼》十六篇。張蒼曾任漢丞相,封北平侯。
《鄒奭子》十二篇。鄒奭子是齊國人,號稱雕龍吏。
《間丘子》十三篇。蜒名墊,§困人,在盧公的時代前。
《馮促》十三篇。是鄭國人。
《將鉅子》五篇。將鉅子是六國時人。比南公生活年代早,南公很贊賞他。
《五曹官制》五篇。所述為漢之制,似是買誼所作。
《周伯》十一篇。作者:鼬為壁魚時代的壹魚人。
《衛(wèi)侯官》十二篇。近代的作品,作者不詳。王晝《天下忠臣》九篇。王晝是王筐人,近代
《公孫渾邪》十五篇。公孫渾邪是巡。
《雜陰陽》三十八篇。作者不詳。
以上陰陽家有二十一種,三百六十九篇。
陰陽家學派,出于天文歷法之官,他們敬順上天,觀測推算曰月星辰的運行,謹慎地告訴給人民以農(nóng)作的時間,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拘泥的人來實行,就會受到禁忌的牽掣,拘泥于小的技能,放棄人事而從事于迷信鬼神之事。
《李子》三十二篇。李子名悝,是魏文侯的丞相,倡富國強兵之說。
《商君》二十九篇。商君名鞅,姓姬,衛(wèi)國的后人,是秦孝公的丞相,《史記》中有《列傳》。
《申子》六篇。申子名不害,京地人,是韓昭侯的丞相,在他一生中諸侯不敢侵略晝雷。
《處子》九篇。
《慎子》四十二篇。慎子名到,先于申不害、韓非,受到申不害、韓非稱贊。
《韓子》五十五篇。韓子名非,韓國的公子,出使秦國,李斯妒忌他而殺了他。
《游棣子》一篇。
《晁錯》三十一篇。
《燕十事》十篇。作者不詳。
《法家言》二篇。作者不詳。
以上法家著作十種,二百一十七篇。
法家學派,起源于法官,主張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罰,以刑法輔佐禮制。《易》上說“前代君王以嚴明的刑罰來整頓法制”,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刻薄的人來施行,就不要教化,放棄仁愛,衹施行刑法而想達到太平,以至于殘害至親,恩將仇報。
《鄧析》二篇。翅人,與±產(chǎn)同時。
伊文子》一篇。游說齊宣王。比公孫龍年代
《公孫龍子》十四篇。公孫龍子是塑國人。
《成公生》五篇。與董公等人同一時代。
《惠子》一篇。塹名施,輿莖王同時。
《黃公》四篇。黃公名疵,是秦朝博士,創(chuàng)作歌和詩,作品在畫時的歌詩中。
《毛公》九篇。毛公是趟國人,與公孫龍等人同時到堊腿疊繼家游玩。
以上名家著作七種,三十六篇。
名家學派,起源于禮宮。古代身份地位不同,所行禮儀亦有區(qū)別。孔子說: “一定要端正名分!名不正那么言就不通,言不通事就不成?!边@是他們的長處。等到那些專門揭發(fā)他人隱私的人來從事名家活動,就衹能是增添亂子罷了。
《尹佚》二篇。作者為周朝的大臣,是成王、康工時人。
《田俅子》三篇。比韓非年代早。
《我子》一篇。
《隨巢子》六篇。隨巢子是墨翟的學生。
《胡非子》三篇。胡非子是墨翟的學生。
《墨子》七十一篇。墨子名翟,是宋國的大夫,在孔子年代后。
以上墨家著作六種,八十六篇。
墨家學說,起源于看守宗廟之官。這種人住在以柞木作椽子的茅草屋,因而崇尚儉樸;贍養(yǎng)三老五更,因此他們博愛;挑選士于舉行大射禮,因此他們尊重賢能的人;祭祀祖宗,尊敬父輩,因此他們迷信鬼神;順應四季而行,因此他們不信命運;以孝來昭示天下,因此他們對他人則求其同。這是他們的長處??墒怯拚邔Υ耍蜁蚬?jié)儉的利益來反對禮節(jié),推行博愛,但不知道分別親疏。
《蘇子》三十一篇。蘇子名秦, 《史記》中有《列傳》。
《張子》十篇。張子名儀,《史記》中有《列傳》。
《龐暖》二篇。龐暖是燕國將領。
《闕子》一篇。
《國筮子》十七篇。
臺周《零陵令信》一篇。詰難童魚的丞相奎塹。
《蒯子》五篇。蒯子名通。
《鄒陽》七篇。
《主父偃》二十八篇。
《徐樂》一篇。
《莊安》一篇。
《待韶金馬聊蒼》三篇。聊蒼是趟國人,是武帝時的人。
以上縱橫家著作十二家,一百零七篇。
縱橫家學派,當出自接待貴客之官??鬃诱f:“背誦了《詩》三百首,出使四方,不能隨機應對,即使背誦的《詩》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又說: “使者啊,使者!”是說使者應當權衡事情,見機行事,接受使命但不接受言辭,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邪惡的人來加以從事,就會重在弄虛作假而拋棄誠信。
孔甲《盤盂》二十六篇??准资屈S帝的史官,有的說是夏的帝王孔甲,似皆不確定。
《大禹》三十七篇。相傳是大禹所作,其文似為后世之語。
《伍子胥》八篇。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是吳國將領,。忠誠耿直,遭受讒言迫害而死。
《子晚子》三十五篇。子晚子是齊國人,喜歡議論兵法,與《司馬法》相似。
《由余》三篇。由余是戎狄人,秦穆公時聘他為大夫。
《尉繚》二十九篇。出于戰(zhàn)國時期。
《尸子》二十篇。尸子名佼,魯國人,秦國丞相商鞅從師于他。商鞅死后,尸佼就逃到了蜀國。
《呂氏春秋》二十六篇。秦國丞相呂不韋召集智謀之士所作。
《淮南子內(nèi)篇》二十一篇。就是淮南王劉安。
《淮南子外篇》三十三篇。
《東方朔》二十篇。
《伯象先生》一篇。
《荊軻論》五篇。荊軻為燕國刺殺秦王,沒有成功而死去,司馬相如等人論此事之作。
《吳子》一篇。
《公孫尼》一篇。
《博士臣賢對》一篇。漢代的作品,詰難韓非、直晝。
《臣說》三篇。武帝時所寫的賦。
《解子簿書》三十五篇。
《推雜書》八十七篇。
《雜家言》一篇。議論王道與霸道,作者不詳。
以上雜家類著作二十種,四百零三篇。加入了兵法。
雜家學派,當出于議事之官。兼有儒家、墨家,融合了名、法,懂得國家體制有這些家和派,預見治國沒有不貫通,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放縱的人來參與,就會漫無邊際而無所依托。
《神農(nóng)》二十篇。毀國時代,諸子痛恨當世懈怠農(nóng)業(yè),為指弓I耕作和農(nóng)業(yè)之事,就依托!蝗。
《野老》十七篇。毀國時代作品,在查、楚之間。
《宰氏》十七篇。宰氏不知是哪個時代的人。
《董安國》十六篇。漢代的內(nèi)史官,不知是哪個皇帝時的人。
《尹都尉》十四篇。不知是哪代的人。
《趟氏》五篇。不知是哪個時代的人。
《泛勝之》十八篇。成帝時為議郎。
《王氏》六篇。不知是哪個時代的人。
《蔡癸》一篇。宣帝時,因為陳述利益。官至弘盧太守。
以上農(nóng)家類著作有九種,一百一十四篇。
農(nóng)家學派,當起源于主管農(nóng)業(yè)之官。播種百谷,致力耕作和蠶桑,以求豐富衣和食,所以八政中一是食,二是貨??鬃诱f“所重視的是百姓的食物”,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鄙陋的人來主辦此事,認為不用事奉圣王,想讓君臣一同耕作,打亂了上下等級的秩序。
《伊尹說》二十七篇。語言淺薄,像是依托。
《鬻子說》十九篇。后代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疾熘艽虑?。
《青史子》五十七篇。是古代史官的記事。
《師曠》六篇。師曠其人見于《春秋》,它的語言淺薄,本來同《春秋》相同,但似乎是依托于它。
《務成子》十一篇。據(jù)稱是堯帝的問話,不足古代語言。
《宋子》十八篇。孫卿指導宋子,所說的是黃老學說。
《天乙》三篇。天乙即是商湯,語言不是殷時的,都是依托。
《黃帝說》四十篇?;恼Q依托。
《封禪方說》十八篇。是武帝時的作品。
《待韶臣饒心術》二十五篇。是武帝時的作品。
《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篇。
《臣壽周紀》七篇。是項國圉地人,宣帝時的作品。
《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是迥直入,婁童時以方士侍郎號董皇垣者。
《百家》一百三十九卷。
以上小說家類著作有十五種,一千三百八十篇。
小說家學派,應當出于收集民間傳說的小官。是由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的人所制造的??鬃诱f:“即使是小道,也一定有可觀的地方,向深遠處發(fā)展,恐怕就會拘泥,因此君子不干?!钡矝]有消滅。民間有小智慧的人來進行傳播,也使它連續(xù)不被遺忘。如果有時有一句話可采用,這也是草野狂夫的議論。
諸子之作一共有一百八十九種,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減去了蹴鞠一家,共二十五篇。
諸子十家,其中可觀的衹有九家罷了。都興起在王道衰微,諸侯主持政治的時候,當世君主,好惡相當懸殊,因這九個學派群起并立,各自堅持自己的學說,崇尚他們好的一面,以用來游說各國君主,希望取得諸侯王支持。這些學說雖然有差別,就像水火一樣,相滅也能相生。仁輿義,敬與和,相反也都能相互補充促進?!兑住飞险f: “天下歸宿相同而道路各異,思想一致但思考不同。”現(xiàn)在不同學派各自推崇自己的長處,深究事物的始末,以懂得它的要旨,即使有弊端,綜合他們的要領,也是《六經(jīng)》的支和流的關系。假使這個人遇到明王圣主,得到他的公正對待,就都能成為輔佐君王的大臣之才。仲尼曾說:“禮制失去了就向民間尋求?!爆F(xiàn)在距離圣王久遠,道德缺乏,沒有地方再去尋求,這九家,不就比民間學說有所超越嗎?如果能學習六藝學術,再鉆研這九家的言論,揚長避短,就可以通曉各方的謀略了。
亟愿賦二十五篇。星厘是蜒大夫, 《史記》中有《列傳》。
唐勒賦四篇。唐勒是楚國人。
塞王賦十六篇。翠玉是莖國人,與盧勤在屜厘之后。
趙幽工賦一篇。
莊夫子賦二十四篇。莊夫子名忌,是吳國人。
買誼賦七篇。
枚乘賦九篇。
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
淮南王賦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
太常蓼侯孑L臧賦二十篇。
陽丘侯劉隁賦十九篇。
吾丘壽王賦十五篇。
蔡甲賦一篇。
武帝自己創(chuàng)作的賦二篇。
倪寬賦二篇。
光祿大夫張子僑賦三篇。與王裹同時代。
陽成侯劉德賦九篇。
塑咆賦三十三篇。
王褒賦十六篇。
以上辭賦類著作有二十種,三百六十一篇。
墜宣賦三篇。
控呈賦一百二十篇。
曲叁賦二篇。
常侍郎莊忽奇賦十一篇。與盤同時代。
嚴助賦三十五篇。
朱買臣賦三篇。
宗正劉辟彊賦八篇。
司馬遷賦八篇。
郎中臣嬰齊賦十篇。
臣說賦九篇。
臣吾賦十八篇。
遼東太守蘇季賦一篇。
蕭望之賦四篇。
河內(nèi)太守徐明賦二篇。徐明字長君,柬海人,元帝、成帝時歷任五郡太守,有能干的名聲。
給事黃門侍郎李息賦九篇。
淮陽憲王賦二篇。
揚雄賦十二篇。
待詔馮商賦九篇。
博士弟子杜參賦二篇。
車郎張豐賦三篇。張豐是張子僑的兒子。
驃騎將軍朱宇賦三篇。
以上辭賦著作有二十一種,二百七十四篇。
加入了揚雄的八篇。
孫卿賦十篇。
秦時雜賦九篇。
李思《孝景皇帝頌》十五篇。
廣川惠王越賦五篇。
長沙王群臣賦三篇。
魏內(nèi)史賦二篇。
束噸令延年賦七篇。
衛(wèi)士令李忠賦二篇。
張偃賦二篇。
賈充賦四篇。
張仁賦六篇。
秦充賦二篇。
李步昌賦二篇。
侍郎謝多賦十篇。
平陽公主舍人周長孺賦二篇。
雒陽锜華賦九篇。
眭弘賦一篇。
別栩陽賦五篇。
臣昌市賦六篇。
臣義賦二篇。
黃門書者假史王商賦十三篇。
侍中徐博賦四篇。
黃門書者王廣呂嘉賦五篇。
漢中都尉丞華龍賦二篇。
左馮翊史路恭賦八篇。
以上賦二十五種,一百三十六篇。
《客主賦》十八篇。
《雜行出及頌德賦》二十四篇。
《雜四夷及兵賦》二十篇。
《雜中賢失意賦》十二篇。
《雜思慕悲哀死賦》十六篇。
《雜鼓琴劍戲賦》十三篇。
《雜山陵水泡云氣雨旱賦》十六篇。
《雜禽獸六畜昆蟲賦》十八篇。
《雜器械草木賦》三十三篇。
《大雜賦》三十四篇。
《成相雜辭》十一篇。
《隱書》十八篇。
以上雜賦十二種,二百三十三篇。
《漠高祖歌詩》二篇。
《泰一雜甘泉壽宮歌詩》十四篇。
《宗廟歌詩》五篇。
《漢興以來兵所誅減歌詩》十四篇。
《出行巡狩及游歌詩》十篇。
《臨江王及愁思節(jié)士歌詩》四篇。
《李夫人及幸貴人歌詩》三篇。
《詔賜中山靖王子啥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
詩》四篇。
《吳楚汝南歌詩》十五篇。
《燕代誣雁門云中隴西歌詩》九篇。
《邯鄲河間歌詩》四篇。
《齊鄭歌詩》四篇。
《淮南歌詩》四篇。
《左馮翊秦歌詩》三篇。
《京兆尹秦歌詩》五篇。
《河東蒲反歌詩》一篇。
《黃門倡車忠等歌詩》十五篇。
《雜各有主名歌詩》十篇。
《雜歌詩》九篇。
《雒陽歌詩》四篇。
《河南周歌詩》七篇。
《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
《周-N歌詩》七十五篇。
《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
《諸神歌詩》三篇。
《送迎靈頌歌詩》三篇。
《周歌詩》二篇。
《南郡歌詩》五篇。
以上歌詩有二十八種,三百一十四篇。
總計詩賦類著作共有一百零六種,一千三百一十八篇。加入了揚雄的八篇。
古書上說: “不能歌唱而衹朗誦就叫做賦,爬到高處能作賦可以當大夫?!笔钦f能夠觸景生情發(fā)為文辭,才智出眾可與共商大事者為大夫。古時候諸侯卿大夫同鄰國交涉談判,用精微的言語來相互交談,在賓主相見的外交場合,一定要引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不外乎以此來判別賢能和不肖并觀察對方的盛衰。所以孔子說“不學習《詩》,就沒有話可說”。春秋后,周朝王道逐漸被破壞,諸侯之間通問修好時歌詠不再出現(xiàn)在各國,學《詩》的人隱逸在民間,賢能失志的人就去創(chuàng)作賦了。大儒孫卿和楚國的大臣屈原遭到讒言而為國擔憂,就都創(chuàng)作賦來進行諷諫,都有古詩哀傷的意味。這之后有宋玉、唐勒,漢朝涌現(xiàn)出枚乘、司馬相如,一直到揚子云,爭著寫出華麗繁冗的文辭,淹沒了諷勸的意義。因此揚子云對此很悔恨,說:“詩人的賦華麗有原則,辭人的賦華麗無度。就像孔氏的門人使用賦一樣,就有賈誼登堂,相如入室了,如果他們不用賦又怎樣呢!”從孝武帝設立樂府并采集歌謠后,于是有代國、趟國的歌曲,秦國、楚國的風格,都是對于事物有哀樂之感,因事而作,可以藉此以觀察風俗,知道政治的得失。編排詩賦的次序,分為五種。
《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有圖九卷。
《齊孫子》八十九篇。有圃四卷。
《公孫鞅》二十七篇。
《吳起》四十八篇?!妒酚洝分杏衅洹读袀鳌贰?、
《范蠡》二篇。范蠡是越王勾踐的大臣。
《大夫種》二篇。與范蠡一同事奉勾踐。
《李子》十篇。
《捶》 。篇。
《兵春秋》一篇。
《龐暖》三篇。
《兒良》一篇。
《廣武君》一篇。廣武君就是李左車。
《韓信》三篇。
以上兵法權謀家著作十三種,二百五十九篇。減去了伊尹、太公、 《管子》、 《孫卿子》、 《鷗冠子A、 《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把《司馬法》取出放到禮一類中。
權謀學派,用正規(guī)的辦法守衛(wèi)國家,對敵作戰(zhàn)則主張出奇制勝,先計劃后作戰(zhàn),兼有形勢家雷厲風行的氣勢,也兼有陰陽家的神秘莫測,是注重使用心思計謀的一派。
《楚兵法》七篇。有圖四卷。
《蚩尤》二篇。見《呂刑》。
《孫軫》五篇。有圖二卷。
《繇敘》二篇。
《王孫》十六篇。有圓五卷。
《尉繚》三十一篇。
《魏公子》二十一篇。有圃十卷。魏公子名無忌,《史記》中有其《列傳》。
《景子》十三篇。
《李良》三篇。
《丁子》一篇。
《項王》一篇。項王名籍。
以上兵形勢家著作十一種,九十二篇,圖十八卷。
兵形勢家,其用兵主張像迅雷疾風一樣,攻勢凌厲,行動迅速,后發(fā)而先至,進退聚散,變化無常,用輕快來制服敵人。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
《神農(nóng)兵法》一篇。
《黃帝》十六篇。圓三卷。
《封胡》五篇。是黃帝的臣子,此書是依托的。
《風后》十三篇。有圖二卷?;撕笫嵌拇蟪迹藭且劳械?。
《力牧》十五篇。力牧是黃帝的大臣,此書是依托古人之作。
《鴂冶子》一篇。有圖一卷。
《鬼容區(qū)》三篇。有圖一卷。星查逗是董童的大臣,遣本書是依托古人之作。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柬父》三十一篇。
《師曠》八篇。師曠是晉平公的大臣。
《萇弘》十五篇。茛弘是周朝的史官。
《別成子望軍氣》六篇。有圖三卷。
《辟兵威勝方》七十篇。
以上陰陽家著作十六種,二百四十九篇,有圓十卷。
兵陰陽家,主張順應天時而用兵,推測刑罰與德化,觀察星斗轉移而知吉兇,依據(jù)五行之相生相克,假藉鬼神而用兵。
《鮑子兵法》十篇。有圖一卷。
《伍子胥》十篇。有圖一卷。
《公勝子》五篇。
《苗子》五篇。有圓一卷。
《逢門射法》二篇。
《陰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將軍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彊弩將軍王圍射法》五卷。
《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
《護軍射師王賀射書》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劍道》三十八篇。
《手搏》六篇。
《雜家兵法》五十七篇。
《蹴鞠》二十五篇。
以上兵技巧家著作十三種,一百九十九篇。減去《墨子》重復的一篇,加上了《蹴鞠》。
兵技巧家,主張練習手足的靈活,使用器械則得心應手,熟用弓弩,以求攻守之勝。
總計兵書共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有四十三卷圖。減去了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復的,加入了《蹴鞠》一家二十五篇,把《司馬法》一百五十五篇放入到禮中。
兵家學派起源于古代司馬之官,是王官的軍備。《洪范》八種政事中,第八是軍事。孔子說治理國家的人“要有豐富的糧食和充足的軍隊”,“因為不教育老百姓懂得作戰(zhàn),就等于拋棄了他們”,這是表明軍隊的重要性。《易》說“古代的人用弦木制造為弓,把木削為箭,弓箭的銳利,可以威行天下”,它的用處很大。后代銷金為刀,割掉皮革作為鐘甲,器械很完備。到了湯武承受天命,用軍隊戰(zhàn)勝動亂而幫助百姓,用仁義來感動他們,用禮讓來行動,《司馬法》是他們遺留下來的事情。從春秋到戰(zhàn)國,出奇招設伏兵,變化狡詐的戰(zhàn)爭時常發(fā)生。漢朝建立后,張良,整值編排兵法,共有一百八十二家,刪去沒用的,選取重要可用的,確定了三十五家。呂姓專權后就盜取了它。武童的時候,軍政擾堡拾取遣文散籍,記錄下來上奏兵錄給皇上,仍沒有全面。到了壟童、盛童時,命{造評議編次兵書為四種?!短┮茧s子星》二十八卷。
《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黃帝雜子氣》三十三篇。
《常從Ft月星氣》二十一卷。
《皇公雜子星》二十二卷。
《淮南雜子星》十九卷。
《泰壹雜子云雨》三十四卷。
《國章觀霓云雨》三十四卷。
《泰階六符》一卷。
《金度玉衡漠五星客流出入》八篇。
《漢五星彗客行事占驗》八卷。
《漢日旁氣行事占驗》三卷。
《漠流星行事占驗》八卷。
《漢曰旁氣行占驗》十三卷。
《漢日食月暈雜變行事占驗》十三卷。
《海中星占驗》十二卷。
《海中五星經(jīng)雜事》二十二卷。
《海中五星順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國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
《海中Lt月彗虹雜占》十八卷。
《圖書秘記》十七篇。
以上天文類著作二十一種,四百四十五卷。
天文學家排列二十八宿的順序,推算金木水火土五星和日月,用來記錄吉兇的征象,圣王用來作為政治的參考的?!兑住飞险f:“觀察曰月星辰在宇宙間分布運行的現(xiàn)象,來考察時世的變化。”然而星事兇險,不是精細之人不能加以運用。觀察景象來責問形體,不是英明的君王也不能歸順聽命。用不能運用星事的大臣,來規(guī)勸不能接納的君王,這就是兩邊都有危害的緣故?!饵S帝五家歷》二十三卷。
《顓頊歷》二十一卷。
《顓頊五星歷》十四卷。
《E1月宿歷》十三卷。
《夏殷周魯歷》十四卷。
《天歷大歷》十八卷。
《漠元殷周諜歷》十七卷。
《耿昌月行帛圖》二百三十二卷。
《耿昌月行度》二卷。
《傳周五星行度》三十九卷。
《律歷數(shù)法》三卷。
《自古五星宿紀》三十卷。
《太歲謀日晷》二十九卷。
《帝王諸侯世譜》二十卷。
《古來帝王年譜》五卷。
《El晷書》三十四卷。
《許商算術》二十六卷。
《杜忠算術》十六卷。
以上歷譜類著作十八種,六百零六卷。
歷譜是排列四季日行之方法,確定春秋、秋分、夏至和冬至的節(jié)氣,推合Et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時辰,以考察寒暑殺生的實際情況的。所以圣王一定要端正推算節(jié)氣的度,以
確定三統(tǒng)服色的制度,又以探索五星曰月交會的時間。兇險的憂患,吉祥的喜悅,它們的方術都由這裹產(chǎn)生。這是圣人知曉天命的方法,不是天下最高才能的人,誰能夠參預這件事!道德敗壞后,擔心歷譜出于小人而強自想知道天道的人,破壞大的用來作為小的,削減遠的用來作為近的,因此規(guī)律和方法遭到破壞而難以知曉了。
《泰一陰陽》二十三卷。
《黃帝陰陽》二十五卷。
《黃帝諸子論陰陽》二十五卷。
《諸王子論陰陽》二十五卷。
《太元陰陽》二十六卷。
《三典陰陽談論》二十七卷。
《神農(nóng)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四時五行經(jīng)》二十六卷。
《猛子閭昭》二十五卷。
《陰陽五行時令》十九卷。
《堪輿金匱》十四卷。
《務成子災異應》十四卷。
《十二典災異應》十二卷。
《鐘律災異》二十六卷。
《鐘律叢辰Et苑》二十三卷。
《鐘律消息》二十九卷。
《黃鐘》七卷。
《天一》六卷。
《泰一》二十九卷。
《刑德》七卷。
《風鼓六甲》二十四卷。
《風后孤虛》二十卷。
《六合隨典》二十五卷。
《轉位十二神》二十五卷。
《羨門式法》二十卷。
《羨門式》二十卷。
《文解六甲》十八卷。
《文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卷。
《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
《五音奇胲刑德》二十一卷。
《五音定名》十五卷。
以上五行類著作三十一種,六百五十二卷。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仁、義、禮、智、信五常的外在形氣?!渡袝飞险f“初一叫五行,初二叫羞用五事”,是說進用五事來順應五行。貌、言、視、聽、思中心失去了,金、木、水、火、土的次序就混亂,五星的變化就開始發(fā)作,這些都是出于律歷的數(shù)而分化為一部分。它的方法也是起源于五德終始,推演它到極致就會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方。而小數(shù)家因此以
作為吉兇的象征,流行在世間,逐漸變得混亂。
《龜書》五十二卷。
《夏龜》二十六卷。
《南龜書》二十八卷。
《巨龜》三十六卷。
《雜龜》十六卷。
《蓍書》二十八卷。
《周易》三十八卷。
《周易明堂》二十六卷。
《周易隨曲射匿》五十卷。
《大筮衍易》二十八卷。
《大次雜易》三十卷。
《鼠序卜黃》二十五卷。
《于陵欽易吉兇》二十三卷。
《任良易旗》七十一卷。
《易卦八具》。
以上蓍龜類著作十五種,四百零一卷。
蓍龜是圣人用來占卜吉兇的?!渡袝飞险f:“你如果有很大的疑問,就用卜筮來決定?!薄吨芤住飞险f: “確定天下的吉兇,促使天下的興旺發(fā)達,沒有比蓍龜更好的了。”“因為君子將有所作為,有所行動,就用他的言語來詢問《易》,《易》很快就會告訴他吉兇,不分遠近幽深,便知道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除了天下最精誠的人,還有誰能成為這樣呢!”等到到了衰落的時代,對于齋戒就懈怠了,屢次使用卜筮,神明就不再顯靈了。所以卜筮時輕慢,神靈就不會加以預告?!兑住钒言熳鳛榧芍M;龜神感到厭煩了就不會顯靈,《詩》以此作為警戒。
《黃帝長柳占夢》十一卷。
《甘德長柳占夢》二十卷。
《武禁相衣器》十四卷。
《嚏耳鳴雜占》十六卷。
《禎祥變怪》二十一卷。
《人鬼精物六畜變怪》二十一卷。
《變怪誥咎》十三卷。
《執(zhí)不祥劾鬼物》八卷。
《請官除訣祥》十九卷。
《禳祀天文》十八卷。
《請禱致?!肥啪?。
《請雨止雨》二十六卷。
《泰壹雜子候歲》二十二卷。
《子贛雜子候歲》二十六卷。
《五法積貯寶臧》二十三卷。
《神農(nóng)教田相土耕種》十四卷。
《昭明子釣種生魚鰲》八卷。
《種樹臧果相蠶》十三卷。
以上雜占類著作十八種,三百一十三卷。
雜占是記錄各種事物的表象,觀測好壞的征兆的?!吨芤住飞险f:“占卜可以知道將來?!备魅怂嫉亩疾灰恢?,就以夢為準,所以周朝設有這占卜之官?!对娊?jīng)》上所記載的熊照虺蛇眾魚施旗的夢,寫明是大人的占卜,用來考察吉兇,大致參照卜筮?!洞呵铩方庹f妖說:“人們所忌諱的東西,它的氣焰招來災害,妖是由人興起的。人失去常態(tài)那么妖孽就興起,人沒有空隙可鉆,妖孽不會自行產(chǎn)生?!彼哉f:“道德太勝就不吉祥,仁義太繁瑣就不順。”桑和谷一同生長,大戊因此興盛;鴝和雉跳到鼎上,武丁就成為宗主。但迷惑的人不從自身加以考察而忌諱妖孽的出現(xiàn),因此《詩》上諷刺說“召來他們的老人,詢問占夢的吉兇”,對他們舍本憂末,不能戰(zhàn)勝災禍感到痛心。
《山海經(jīng)》十三篇。
《國朝》七卷。
《宮宅地形》二十卷。
《相人》二十四卷。
《相寶劍刀》二十卷。
《相六畜》三十八卷。
以上形法類著作六種,一百二十二卷。
形法家研究相地、相宅、相人之法術,其大者可以相九州之地勢以建立城郭屋舍,又可相人及六畜之骨法,以及器物之形狀以求其吉兇貴賤的。就像律管有長短,各自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一
樣,這不是有鬼神,而是數(shù)的自然體現(xiàn)。但形和氣首尾相連貫,也有有形但沒有氣,有氣沒有形的,這就是精妙細微的獨特之處。
總計數(shù)術類著作共有一百九十種,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數(shù)術家包括天文、歷法、五行、占卜之類的法術,都是掌握祭祀天地、宗廟記錄史事和占卜的官職。史官被廢很久了,有關數(shù)術的書已經(jīng)很不完備,即使有書也沒有能夠通曉其事的人了?!吨芤住飞险f:“如果沒有其人,道是不會徒然運行的?!贝呵飼r魯國有梓慎,鄭國有裨灶,晉國有F偃,宋國有子韋。六國時楚國有甘公,魏國有石申夫。漢朝有唐都,差不多粗略懂一點。大概是有原因就容易一些,沒有原因就困難一點,所以依照舊書來編排數(shù)術為六種。
《黃帝內(nèi)經(jīng)》十八卷。
《黃帝外經(jīng)》三十七卷。
《扁鵲內(nèi)經(jīng)》九卷。
《扁鵲外經(jīng)》十二卷,
《白氏內(nèi)經(jīng)》三十八卷。
《白氏外經(jīng)》三十六卷。
《白氏旁篇》二十五卷。
以上醫(yī)學類著作匕種,二百一十六卷。
醫(yī)學著作是探求人的血脈、經(jīng)絡和骨髓、陰陽、表裹的,以此來找出百病的根源所在和死生的界限,使用時度量石針以及熟湯與烈火所產(chǎn)生的影響,再來調(diào)整百藥相配所適宜的情況。等到達到調(diào)和狀態(tài),就像磁石取鐵,用一物來役使另一物。笨拙的人失去了分寸,就把病愈的當作病重的,把要活的當作要死的。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四十卷。
《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
《金創(chuàng)疵瘛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
《湯液經(jīng)法》三十二卷。
《神農(nóng)黃帝食禁》七卷。
以上是經(jīng)方著作十一種,二百七十四卷。
古代醫(yī)學的方劑是本著草和石的寒溫性質,測量疾病的深淺,藉著藥味的作用,順應氣感適宜,辨別五苦六辛,達到水火調(diào)融,以溝通閉塞解除癥結,使它恢復到平衡。等到它失去平衡,用熱更加熱,用寒更加寒,使精氣內(nèi)部受到傷害,不顯現(xiàn)在外,這是它惟一的過失。所以諺語說:“有病不治理好,經(jīng)常生病就會成為醫(yī)師?!?/p>
《容成陰道》二十六卷。
《務成子陰道》三十六卷。
《堯舜陰道》二十三卷。
《湯盤庚陰道》二十卷。
《天老雜子陰道》二十五卷。
《天一陰道》二十四卷。
《黃帝三王養(yǎng)陽方》二十卷。
《三家內(nèi)房有子方》十七卷。
以上是房中術類著作八家種,一百八十六卷。
男女房中之事是情性的極端,達到道的極點,因此圣王主張以音樂以禁情欲,因而叫做節(jié)制修飾。傳說: “先王創(chuàng)作音樂,用來節(jié)制百事。”歡樂而有節(jié)制,那么就會心平氣和,長命百歲。等到迷惑的人無所顧忌,就會產(chǎn)生疾病而丟掉性命。
《宓戲雜子道》二十篇。
《上圣雜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雜子》十八卷。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
《黃帝雜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雜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農(nóng)雜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雜子黃冶》三十一卷。
以上是神仙類著作十種,二百零五卷。
所謂神仙之術是追求人的長生不老而想超脫凡塵的。暫且用來凈化安定心靈,視死生沒有分界,沒有驚懼在胸中。然而有的人專門來從事這些事,就會使荒誕不實怪異迂闊的文章日益增多,不是圣王所用來作為教化的東西??鬃诱f:“尋求事物的隱蔽之理和行為怪誕,后代將有所記載,我不干這樣的事?!狈郊碱愔鞴踩N,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都是安于生命自然的工具,是天子之官的一個主持。太古時候有岐伯、俞拊,中世紀時有扁鵲、秦和,都是議論病理而涉及國家的治理,探求病癥來知道政事。漢朝建立后有倉公。現(xiàn)在他的技巧方法模糊不清,所以評論他的書籍,編排方技為四種。
總計,六略共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種,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比《匕略》增加三種、斤卜篇,減少兵家十種。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shù)家之傳。戰(zhàn)國從衡,真?zhèn)畏譅?,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圣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于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nóng)求遺書于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jīng)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shù)術,侍醫(y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yè)。歆于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shù)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輯。
《易經(jīng)》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易傳·周氏》二篇。字王孫也。《服氏》二篇。
《楊氏》二篇。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公》二篇。衛(wèi)人,事周王孫。
《韓氏》二篇。名嬰。
《王氏》二篇。名同。
《丁氏》八篇。名寬,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字》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
《淮南道訓》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
《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戲氏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敝劣谝?、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资蠟橹跺琛?、《象》、《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及秦燔書,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絕。漢興,田何傳之。訖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學官,而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文易經(jīng)》校施、孟、梁丘經(jīng),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jīng)與古文同。
《尚書古文經(jīng)》四十六卷。為五十七篇。
《經(jīng)》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稓W陽經(jīng)》三十二卷。
《傳》四十一篇。
《歐陽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歐陽說義》二篇。
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
許商《五行傳記》一篇。
《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蹲h奏》四十二篇。宣帝時石渠論。
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劉向《稽疑》一篇。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惫省稌分疬h矣,至孔子纂焉,上斷于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于學官?!豆盼纳袝氛撸隹鬃颖谥?。武帝末,魯共王懷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于是俱,乃止不壞??装矅?,孔子后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于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jīng)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余,脫字數(shù)十。《書》者,古之號令,號令于眾,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詩經(jīng)》二十八卷,魯、齊、韓三家。
《魯故》二十五卷。《魯說》二十八卷。
《齊后氏故》二十卷
《齊孫氏故》二十七卷。《齊后氏傳》三十九卷。
《齊孫氏傳》二十八卷。
《齊雜記》十八卷。
《韓故》三十六卷。
《韓內(nèi)傳》四卷。
《韓外傳》六卷。
《韓說》四十一卷。
《毛詩》二十九卷。
《毛詩故訓傳》三十卷。
凡《詩》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純?nèi)≈茉?,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漢興,魯申公為《詩》訓故,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為之傳?;蛉 洞呵铩?,采雜說,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為近之。三家皆列于學官。又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而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
《禮古經(jīng)》五十六卷,《經(jīng)》十七篇。后氏、戴氏。
《記》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學者所記也。
《明堂陰陽》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遺事。
《王史氏》二十一篇。
七十子后學者?!肚_后倉》九篇。
《中庸說》二篇。
《明堂陰陽說》五篇。
《周官經(jīng)》六篇。王莽時劉歆置博士。
《周官傳》四篇。
《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
《古封禪群祀》二十二篇。
《封彈議對》十九篇。武帝時也。
《漢封禪群祀》三十六篇?!蹲h奏》三十八篇。石渠。
凡《禮》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
《易》曰:“有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義有所錯。”而帝王質文世有損益,至周曲為之防,事為之制,故曰:“禮經(jīng)三百,威儀三千?!奔爸苤ィT侯將逾法度,惡其害己,皆滅去其籍,自孔子時而不具,至秦大壞。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訖孝宣世,后倉最明。戴德、戴圣、慶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學官?!抖Y古經(jīng)》者,出于魯淹中及孔氏,與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陰陽》、《王史氏記》所見,多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雖不能備,猶瘉倉等推《士禮》而致于天子之說。
《樂記》二十三篇。
《王禹記》二十四篇?!堆鸥柙姟匪钠?。
《雅琴趙氏》七篇。名定,勃海人,宣帝時丞相魏相所奏。
《雅琴師氏》八篇。名中,東海人,傳言師曠后。
《雅琴龍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
凡《樂》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劉向等《琴頌》七篇。
《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享祖考?!惫首渣S帝下至三代,樂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倍呦嗯c并行。周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jié),又為鄭、衛(wèi)所亂,故無遺法。漢興,制氏以雅樂聲津,世在樂宮,頗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入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其內(nèi)史丞王定傳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時為謁者,數(shù)言其義,獻二十四卷記。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
《春秋古經(jīng)》十二篇,《經(jīng)》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
《左氏傳》三十卷。左丘明,魯太史。
《公羊傳》十一卷。公羊子,齊人。
《穀梁傳》十一卷。穀梁子,魯人?!多u氏傳》十一卷。
《夾氏傳》十一卷。有錄無書。
《左氏微》二篇。
《鐸氏微》三篇。楚太傅鐸椒也。
《張氏微》十篇。
《虞氏微傳》二篇。趙相虞卿?!豆蛲鈧鳌肺迨?。
《穀梁外傳》二十篇。
《公羊章句》三十八篇。
《穀梁章句》三十三篇。
《公羊雜記》八十三篇?!豆蝾伿嫌洝肥黄?。
《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
《議奏》三十九篇。石渠論。
《國語》二十一篇。左丘明著。
《新國語》五十四篇。劉向分《國語》?!妒辣尽肥迤9攀饭儆淈S帝以來訖春秋時諸侯大夫。
《戰(zhàn)國策》三十三篇。記春秋后。
《奏事》二十篇。秦時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
《楚漢春秋》九篇。陸賈所記。《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錄無書。
馮商所續(xù)《太史公》七篇。
《太古以來年紀》二篇。
《漢著記》百九十卷。
《漢大年紀》五篇。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載籍殘缺,仲尼思存前圣之業(yè),乃稱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币贼斨芄畤?,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丘明觀其史記,據(jù)行事,仍人道,因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歷數(shù),借朝聘以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jīng)也。《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于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未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
《論語》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兩《子張》?!洱R》二十二篇。多《問王》、《知道》?!遏敗范秱鳌肥牌?。
《齊說》二十九篇。《魯夏侯說》二十一篇?!遏敯膊钫f》二十一篇。《魯王駿說》二十篇。
《燕傳說》三卷。
《議奏》十八篇。石渠論?!犊鬃蛹艺Z》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七篇。
《孔子徒人圖法》二卷。
凡《論語》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傳《魯論語》者,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魯扶卿、前將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皆名家。張氏最后而行于世。
《孝經(jīng)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
《孝經(jīng)》一篇。十八章。長孫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長孔氏說》二篇。
《江氏說》一篇。
《翼氏說》一篇。
《后氏說》一篇。
《雜傳》四篇。
《安昌侯說》一篇。《五經(jīng)雜議》十八篇。石渠論。
《爾雅》三卷二十篇。《小爾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職》一篇。
《說》三篇。
凡《孝經(jīng)》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經(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夫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jīng)》。漢興,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后倉、諫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傳之,各自名家。經(jīng)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為異?!案改干?,續(xù)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諸家說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矣。
《八體六技》。
《蒼頡》一篇。
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歷》六章,車府令趙高作;《博學》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凡將》一篇。司馬相如作。
《急就》一篇。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
《元尚》一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
《訓纂》一篇。揚雄作。
《別字》十三篇。
《蒼頡傳》一篇。
揚雄《蒼頡訓纂》一篇。
杜林《蒼頡訓纂》一篇。
杜林《蒼頡故》一篇。
凡小學十家,四十五篇。入揚雄、杜林二家二篇。
《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其宣揚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绷w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無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蓋傷其浸不正?!妒肤ζ氛撸軙r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歷》六章者,車府令趙高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是時始造隸書矣,起于官獄多事,茍趨省易,施之于徒隸也。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斗矊ⅰ穭t頗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shù),各令記字于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xù)《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復續(xù)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無復字,六藝群書所載略備矣?!渡n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征齊人能正讀者,張敝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為作訓故,并列焉。
凡六藝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學者耕且養(yǎng),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jīng)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jīng)立也。后世經(jīng)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后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序六藝為九種。
《晏子》八篇。名嬰,謚平仲,相齊景公,孔子稱善與人交,有《列傳》。《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孫,為魯繆公師。
《曾子》十八篇。名參,孔子弟子。
《漆雕子》十三篇??鬃拥茏悠岬駟⒑?。
《宓子》十六篇。名不齊,字子賤,孔子弟子。
《景子》三篇。說宓子語,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一篇。名碩,陳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為魏文侯相。
《公孔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孟子》十一篇。
名軻,鄒人,子思弟子,有《列傳》。
《孫卿子》三十三篇。名況,趙人,為齊稷下祭酒,有《列傳》?!读d子》十八篇。名嬰,齊人,七十子之后?!秲?nèi)業(yè)》十五篇。不知作書者。
《周史六韜》六篇?;?、襄之間,或曰顯王時,或曰孔子問焉。
《周政》六篇。周時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
《河間周制》十八篇。似河間獻王所述也。
《讕言》十篇。不知作者,陳人君法度。
《功議》四篇。不知作者,論功德事。
《甯越》一篇。中牟人,為周威王師。
《王孫子》一篇。一曰《巧心》。
《公孫固》一篇。十八章,齊閔王失國,問之,固因為陳古今成敗也。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董子》一篇。名無心,難墨子。
《俟子》一篇。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黃人。
《魯仲連子》十四篇。有《列傳》。
《平原君》七篇。朱建也。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
《高祖?zhèn)鳌肺氖?。高祖與大臣述古語及詔策也。
《陸賈》二十三篇。
《劉敬》三篇。
《孝文傳》十一篇。文帝所稱及詔策。
《賈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藏》十篇。父聚,高祖時以功臣封,臧嗣爵。
《賈誼》五十八篇。
河間獻王《對上下三雍宮》三篇。
《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皃寬》九篇。
《公孫弘》十篇。
《終軍》八篇。
《吾丘壽王》六篇。
《虞丘說》一篇。難孫卿也。
《莊助》四篇。
《臣彭》四篇。
《鉤盾冗從李步昌》八篇。宣帝時數(shù)言事。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桓寬《鹽鐵論》六十篇。
劉向所序六十七篇。
《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也。
楊雄所序三十八篇?!短肥牛斗ㄑ浴肥稑贰匪?,《箴》二。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楊雄一家三十八篇。
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陽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鬃釉唬骸叭缬兴u,其有所試?!碧啤⒂葜?,殷、周之盛,仲尼之業(yè),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嘩眾取寵。后進循之,是以《五經(jīng)》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伊尹》五十一篇。湯相。
《太公》二百三七十篇。呂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為太公術者所增加也?!吨\》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辛甲》二十九篇。紂臣,七十五諫而去,周封之。
《鬻子》二十二篇。名熊,為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為楚祖。
《管子》八十六篇。名夷吾,相齊恒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也。有《列傳》。
《老子鄰氏經(jīng)傳》四篇。姓李,名耳,鄰氏傳其學。
《老子傅氏經(jīng)說》三十七篇。述老子學。
《老子徐氏經(jīng)說》六篇。字少季,臨淮人,傳《老子》。
劉向《說老子》四篇。
《文字》九篇。老子弟子,與孔子并時,而稱周平王問,似依托者也。
《蜎子》十三篇。名淵,楚人,老子弟子。
《關尹子》九篇。名喜,為關吏,老子過關,喜去吏而從之。
《莊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
《列子》八篇。名圄寇,先莊子,莊子稱之。
《老成子》十八篇。
《長盧子》九篇。楚人。
《王狄子》一篇。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先莊子,莊子稱之。
《田子》二十五篇。名駢,齊人,游稷下,號天口駢。
《老萊子》十六篇。楚人,與也子同時。
《黔婁子》四篇。齊隱士,守道不詘,威王下之。
《宮孫子》二篇。
《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為冠。
《周訓》十四篇。
《黃帝四經(jīng)》四篇。
《黃帝銘》六篇。
《黃帝君臣》十篇。起六國也,與《老子》相似也。
《雜黃帝》五十八篇。六國時賢者所作?!读δ痢范A鶉鴷r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黃帝相。
《孫子》十六篇。六國時?!督葑印范?。齊人,武帝時說。
《曹羽》二篇。楚人,武帝時說于齊王。
《郎中嬰齊》十二篇。武帝時。
《臣君子》二篇。蜀人。
《鄭長者》一篇。六國時。先韓子,韓子稱之。
《楚子》三篇。
《道家言》二篇。近世,不知作者。
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于堯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宋司星子韋》三篇。景公之史。
《公梼生終始》十四篇。傳鄒奭《始終》書。
《公孫發(fā)》二十二篇。六國時。
《鄒子》四十九篇。名衍,齊人,為燕昭王師,居稷下,號談天衍。
《鄒子終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六國時。
《杜文公》五篇。六國時。
《黃帝泰素》二十篇。六國時韓諸公子所作。
《南公》三十一篇。六國時。
《容成子》十四篇。
《張蒼》十六篇。丞相北平侯?!多u奭子》十二篇。齊人,號曰雕龍奭。
《閭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馮促》十三篇。鄭人。
《將巨子》五篇。六國時。先南公,南公稱之。
《五曹官制》五篇。漢制,似賈誼所條。
《周伯》十一篇。齊人,六國時。
《衛(wèi)侯官》十二篇。近世,不知作者。
于長《天下忠臣》九篇。平陰人,近世。《公孫渾邪》十五篇。平曲侯。
《雜陰陽》三十八篇。不知作者。
右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陰陽家者流,蓋出于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于小數(shù),舍人事而任鬼神。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國強兵。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衛(wèi)后也,相秦孝公,有《列傳》。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韓昭侯,終其身諸侯不敢侵韓。
《處子》九篇?!渡髯印匪氖?。名到,先申、韓,申、韓稱之。
《韓子》五十五篇。名非,韓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殺之。
《游棣子》一篇。
《晁錯》三十一篇。
《燕十事》十篇。不知作者。
《法家言》二篇。不知作者。
右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鄧析》二篇。鄭人,與子產(chǎn)并時。
《尹文子》一篇。說齊宣王。先公孫龍。
《公孫龍子》十四篇。趙人。
《成公生》五篇。與黃公等同時。
《惠子》一篇。名施,與莊子并時。
《黃公》四篇。名疵,為秦博士,作歌詩,在秦時歌詩中。
《毛公》九篇。趙人,與公孫龍等并游平原君趙勝家。
右名七家,三十六篇。
名家者流,蓋出于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shù)??鬃釉唬骸氨匾舱酰∶徽齽t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贝似渌L也。及譥者為之,則茍鉤鈲鋠析亂而已。
《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時也。
《田俅子》三篇。先韓子。
《我子》一篇。
《隨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后。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
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yǎng)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蘇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傳》。
《張子》十篇。名儀,有《列傳》。
《龐爰》二篇。為燕將。
《闕子》一篇?!秶咦印肥咂!肚亓懔炅钚拧芬黄?。難秦相李斯。
《蒯子》五篇。名通。
《鄒陽》七篇。
《主父偃》二十八篇。
《徐氏》一篇。
《莊安》一篇。
《待詔金馬聊蒼》三篇。趙人,武帝時。
右從橫十二家,百七篇。
從橫家者流,蓋出于行人之官??鬃釉唬骸罢b《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顓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孔甲《盤盂》二十六篇。黃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大禹》三十七篇。傳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語。
《五子胥》八篇。名員,春秋時為吳將,忠直遇讒死。
《子晚子》三十五篇。齊人,好議兵,與《司馬法》相似。
《由余》三篇。戎人,秦穆公聘以為大夫。
《尉繚》二十九篇。六國時。
《尸子》二十篇。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
《呂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呂不韋輯智略士作?!痘茨蟽?nèi)》二十一篇。王安。
《淮南外》三十三篇。
《東方朔》二十篇。
《伯象先生》一篇。
《荊軻論》五篇。軻為燕刺秦王,不成而死,司馬相如等論之。
《吳子》一篇。
《公孫尼》一篇。
《博士臣賢對》一篇。漢世,難韓子、商君。
《臣說》三篇。武帝時作賦。
《解子簿書》三十五篇。
《推雜書》八十七篇。
《雜家言》一篇。王伯,不知作者。
右雜二十家,四百三篇。入兵法。
雜家者流,蓋出于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神農(nóng)》二十篇。六國時,諸子疾時怠于農(nóng)業(yè),道耕農(nóng)事,托之神農(nóng)。
《野老》十七篇。六國時,在齊、楚間。
《宰氏》十七篇。不知何世。
《董安國》十六篇。漢代內(nèi)史,不知何帝時。
《尹都尉》十四篇。不知何世。《趙氏》五篇。不知何世。
《汜勝之》十八篇。成帝時為議郎。
《王氏》六篇。不知何世。
《蔡癸》一篇。宣帝時,以言便宜,至弘農(nóng)太守。
右農(nóng)九家,百一十四篇。
農(nóng)家者流,蓋出于農(nóng)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鬃釉弧八孛袷场保似渌L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
《伊尹說》二十七篇。其語淺薄,似依托也。
《鬻子說》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贾苁乱病?/p>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記事也。
《師曠》六篇。見《春秋》,其言淺薄,本與此同,似因托之。
《務成子》十一篇。稱堯問,非古語。
《宋子》十八篇。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依托也。
《黃帝說》四十篇。迂誕依托。
《封禪方說》十八篇。武帝時。
《待詔臣饒心術》二十五篇。武帝時。
《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篇。
《臣壽周紀》七篇。項國圉人,宣帝時。
《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鬃釉唬骸半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比灰喔缫?。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蹵一家,二十五篇。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兑住吩唬骸疤煜峦瑲w而殊涂,一致而百慮?!苯癞惣艺吒魍扑L,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jīng)》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圣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屈原賦二十五篇。楚懷王大夫,有《列傳》。
唐勒賦四篇。楚人。
宋玉賦十六篇。楚人,與唐勒并時,在屈原后也。
趙幽王賦一篇。
莊夫子賦二十四篇。名忌,吳人。賈誼賦七篇。
枚乘賦九篇。
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
淮南王賦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
太常蓼侯孔臧賦二十篇。
陽丘侯劉郾賦十九篇。
吾丘壽王賦十五篇。
蔡甲賦一篇。
上所自造賦二篇。
皃寬賦二篇。
光祿大夫張子僑賦三篇。與王褒同時也。
陽成侯劉德賦九篇。
劉向賦三十三篇。
王褒賦十六篇。
右賦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
陸賈賦三篇。
枚皋賦百二十篇。
朱建賦二篇。
常侍郎莊{匆心}奇賦十一篇。枚皋同時。
嚴助賦三十五篇。
朱買臣賦三篇。
宋正劉辟強賦八篇。
司馬遷賦八篇。
郎中臣嬰齊賦十篇。
臣說賦九篇。
臣吾賦十八篇。
遼東太守蘇季賦一篇。
蕭望之賦四篇。
河內(nèi)太守徐明賦三篇。字長君,東海人,元、成世歷五郡太守,有能名。
給事黃門侍郎李息賦九篇。
淮陽憲王賦二篇。
楊雄賦十二篇。
待詔馮商賦九篇。
博士弟子杜參賦二篇。
車郎張豐賦三篇。張子僑子。
驃騎將軍朱宇賦三篇。
右賦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入楊雄入篇。
孫卿賦十篇。
秦時雜賦九篇。
李思《孝景皇帝頌》十五篇。廣川惠王越賦五篇。
長沙王群臣賦三篇。
魏內(nèi)史賦二篇。東暆令延年賦七篇。
衛(wèi)士令李忠賦二篇。
張偃賦二篇。
賈充賦四篇。
張仁賦六篇。
秦充賦二篇。
李步昌賦二篇。
侍郎謝多賦十篇。
平陽公主舍人周長孺賦二篇。雒陽锜華賦九篇。
眭弘賦一篇。
別栩陽賦五篇。
臣昌市賦六篇。
臣義賦二篇。
黃門書者假史王商賦十三篇。侍中徐博賦四篇。
黃門書者王廣、呂嘉賦五篇。漢中都尉丞華龍賦二篇。
左馮翊史路恭賦八篇。
右賦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
《客主賦》十八篇。
《雜行山及頌德賦》二十四篇。
《雜四夷及兵賦》二十篇。
《雜中賢失意賦》十二篇。
《雜思慕悲哀死賦》十六篇。
《雜鼓琴劍戲賦》十三篇。
《雜山陵水泡云氣雨旱賦》十六篇。
《雜禽獸六畜昆蟲賦》十八篇。
《雜器械草木賦》三十三篇。
《大雜賦》三十四篇。
《成相雜辭》十一篇。
《隱書》十八篇。
右雜賦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
《高祖歌詩》二篇。
《泰一雜甘泉壽宮歌詩》十四篇。
《宗廟歌詩》五篇。
《漢興以來兵所誅滅歌詩》十四篇。
《出行巡狩及游歌詩》十篇。
《臨江王及愁思節(jié)士歌詩》四篇。
《李夫人及幸貴人歌詩》三篇。
《詔賜中山靖王子噲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詩》四篇。
《吳楚汝南歌詩》十五篇。
《燕代謳雁門云中隴西歌詩》九篇。
《邯鄲河間歌詩》四篇。
《齊鄭歌詩》四篇。
《淮南歌詩》四篇。
《左馮翊秦歌詩》三篇。
《京兆尹秦歌詩》五篇。
《河東蒲反歌詩》一篇。
《黃門倡車忠等歌詩》十五篇。
《雜各有主名歌詩》十篇。
《雜歌詩》九篇?!堵尻柛柙姟匪钠?/p>
《河南周歌詩》七篇。
《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周謠歌詩》七十五篇。
《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
《諸神歌詩》三篇。
《送迎靈頌歌詩》三篇。
《周歌詩》二篇。
《南郡歌詩》五篇。
右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入楊雄八篇。
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言感物造耑而,材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為列大夫也。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壞,聘問歌詠不行于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大儒孫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風,咸有惻隱古詩之義。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楊子云,競為侈儷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是以楊子悔之,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序詩賦為五種。
《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
《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
《公孫鞅》二十七篇。
《吳起》四十八篇。有《列傳》。
《范蠡》二篇。越王句踐臣也。
《大夫種》二篇。與范蠡俱事句踐。《李子》十篇。
《娷》一篇。
《兵春秋》一篇。
《龐爰》三篇。《皃良》一篇。
《廣武君》一篇。李左車。
《韓信》三篇。
右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
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鹖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
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zhàn),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楚兵法》七篇。圖四卷。
《蚩尤》二篇。見《呂刑》。
《孫軫》五篇。圖二卷。
《繇敘》二篇。
《王孫》十六篇。圖五卷。
《尉繚》三十一篇。
《魏公子》二十一篇。圖十卷。名無忌,有《列傳》。
《景子》十三篇。
《李良》三篇。
《丁子》一篇。
《項王》一篇。名籍。
右兵形勢十一家,九十二篇。圖十八卷。
形勢者,雷動風舉,后發(fā)而先至,離合背鄉(xiāng),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渡褶r(nóng)兵法》一篇?!饵S帝》十六篇。圖三卷。
《封胡》五篇。
黃帝臣,依托也。
《風后》十三篇。圖二卷。黃帝臣,依托也。
《力牧》十五篇。黃帝臣,依托也。
《鵊冶子》一篇。圖一卷。
《鬼容區(qū)》三篇。圖一卷。黃帝臣,依托。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東父》三十一篇。
《師曠》八篇。晉平公臣。
《萇弘》十五篇。周史。
《別成子望軍氣》六篇。圖三卷。
《辟兵威勝方》七十篇。
右陰陽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圖十卷。
陰陽者,順時而發(fā),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
《鮑子兵法》十篇。圖一卷。
《五子胥》十篇。圖一卷。
《公勝子》五篇?!睹缱印肺迤D一卷。
《逢門射法》二篇。
《陰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將軍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強弩將軍王圍射法》五卷。
《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
《護軍射師王賀射書》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劍道》三十八篇。
《手博》六篇。
《雜家兵法》五十七篇。
《蹴■》二十五篇。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蹴■》也。
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蹴■》一家二十五篇,出《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入禮也。
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逗榉丁钒苏?,八曰師??鬃釉粸閲摺白闶匙惚?,“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明兵之重也?!兑住吩弧肮耪呦夷緸榛。吣緸槭?,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燿金為刃,割革為甲,器械甚備。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自春秋至于戰(zhàn)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并作。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樸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于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
《泰壹雜子星》二十八卷。
《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黃帝雜子氣》三十三篇。
《常從日月星氣》二十一卷。
《皇公雜子星》二十二卷。《淮南雜子星》十九卷。
《泰壹雜子云雨》三十四卷。
《國章觀霓云雨》三十四卷。
《泰階六符》一卷。
《金度玉衡漢五星客流出入》八篇。
《漢五星彗客行事占驗》八卷。《漢日旁氣行事占驗》三卷。
《漢流星行事占驗》八卷。
《漢日旁氣行占驗》十三卷。
《漢日食月暈雜變行事占驗》十三卷。
《海中星占驗》十二卷。
《海中五星經(jīng)雜事》二十二卷。
《海中五星順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國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
《海中日月彗虹雜占》十八卷。
《圖書秘記》十七篇。
右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兇之象,圣王所以參政也?!兑住吩唬骸坝^乎天文,以察時變?!比恍鞘?lt;歹兇>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夫觀景以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聽也。以不能由之臣,諫不能聽之王,此所以兩有患也。
《黃帝五家歷》三十三卷。
《顓頊歷》二十一卷。
《顓頊五星歷》十四卷。
《日月宿歷》十三卷。
《夏殷周魯歷》十四卷。
《天歷大歷》十八卷。
《漢元殷周諜歷》十七卷。
《耿昌月行帛圖》二百三十二卷。
《耿昌月行度》二卷。
《傳周五星行度》三十九卷。
《律歷數(shù)法》三卷。
《自古五星宿紀》三十卷。
《太歲謀日晷》二十九卷。
《帝王諸侯世譜》二十卷。
《古來帝王年譜》五卷。
《日晷書》三十四卷?!对S商算術》二十六卷。
《杜忠算術》十六卷。
右歷譜十八家,六百六卷。
歷譜者,序四時之位,正分至之節(jié),會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殺生之實。故圣王必正歷數(shù),以定三統(tǒng)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會。兇厄之患,吉隆之喜,其術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術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與焉!道之亂也,患出于小人而強欲知天道者,壞大以為小,削遠以為近,是以道術破碎而難知也。
《泰一陰陽》二十三卷。
《黃帝陰陽》二十五卷。
《黃帝諸子論陰陽》二十五卷。
《諸王子論陰陽》二十五卷。
《太元陰陽》二十六卷。
《三典陰陽談論》二十七卷。《神農(nóng)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四時五行經(jīng)》二十六卷。
《猛子閭昭》二十五卷。
《陰陽五行時令》十九卷。
《堪輿金匱》十四卷。
《務成子災異應》十四卷。
《十二典災異應》十二卷。
《鐘律災異》二十六卷。
《鐘律叢辰日苑》二十三卷。
《鐘律消息》二十九卷。
《黃鐘》七卷。
《天一》六卷。
《泰一》二十九卷。《刑德》七卷。
《風鼓六甲》二十四卷。
《風后孤虛》二十卷。
《六合隨典》二十五卷。
《轉位十二神》二十五卷。
《羨門式法》二十卷。
《羨門式》二十卷。
《文解六甲》十八卷。
《文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卷。
《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
《五音奇胲刑德》二十一卷。
《五音定名》十五卷。
右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稌吩啤俺跻辉晃逍?,次二曰羞用五事”,言進用五事以順五行也。貌、言、視、聽、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亂,五星之變作,皆出于律歷之數(shù)而分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終始,推其極則無不至。而小數(shù)家因此以為吉兇,而行于世,浸以相亂。
《龜書》五十二卷。
《夏龜》二十六卷。
《南龜書》二十八卷。
《巨龜》三十六卷。
《雜龜》十六卷。
《蓍書》二十八卷。
《周易》三十八卷。
《周易明堂》二十六卷。
《周易隨曲射匿》五十卷。
《大筮衍易》二十八卷。
《大次雜易》三十卷。
《鼠序卜黃》二十五卷。
《於陵欽易吉兇》二十三卷。
《任良易旗》七十一卷。
《易卦八具》。
右蓍龜十五家,四百一卷。
蓍龜者,圣人之所用也。《書》曰:“女則有大疑,謀及卜筮。”《易》曰:“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于蓍龜。”“是故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及至衰世,解于齊戒,而婁煩卜筮,神明不應。故筮瀆不告,《易》以為忌;龜厭不告,《詩》以為刺。
《黃帝長柳占夢》十一卷。
《甘德長柳占夢》二十卷。
《武禁相衣器》十四卷。
《嚏耳鳴雜占》十六卷。
《禎祥變怪》二十一卷。
《人鬼精物六畜變怪》二十一卷。
《變怪誥咎》十三卷。
《執(zhí)不祥劾鬼物》八卷。
《請官除訞祥》十九卷。
《禳祀天文》十八卷。
《請禱致?!肥啪怼?/p>
《請雨止雨》二十六卷。《泰壹雜子候歲》二十二卷。
《子贛雜子候歲》二十六卷。
《五法積貯寶臧》二十三卷。
《神農(nóng)教田相土耕種》十四卷。
《昭明子釣種生魚鱉》八卷。
《種樹臧果相蠶》十三卷。
右雜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
雜占者,紀百事之象,候善惡之征?!兑住吩唬骸罢际轮獊怼!北娬挤且唬鴫魹榇?,故周有其官。而《詩》載熊羆虺蛇眾魚旐旟之夢,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兇,蓋參卜筮?!洞呵铩分f訞也,曰:“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訞由人興也。人失常則訞興,人無釁焉,訞不自作?!惫试唬骸暗聞俨幌椋x厭不惠?!鄙9裙采?,大戊以興;雊雉登鼎,武丁為宗。然惑者不稽諸躬,而忌訞之見,是以《詩》刺“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傷其舍本而憂未,不能勝兇咎也。
《山海經(jīng)》十三篇。
《國朝》七卷。
《宮宅地形》二十卷。
《相人》二十四卷。
《相寶劍刀》二十卷。
《相六畜》三十八卷。
右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shù)、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兇。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shù)自然也。然形與氣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其氣而無其形,此精微之獨異也。
凡數(shù)術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數(shù)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史官之廢久矣,其書既不能具,雖有其書而無其人?!兑住吩唬骸捌埛瞧淙耍啦惶撔?。”春秋時魯有梓慎,鄭有裨灶,晉有卜偃,宋有子韋。六國時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漢有唐都,庶得粗觕。蓋有因而成易,無因而成難,故因舊書以序數(shù)術為六種。
《黃帝內(nèi)經(jīng)》十八卷。
《外經(jīng)》三十七卷。
《扁鵲內(nèi)徑》九卷。
《外經(jīng)》十二卷。
《白氏內(nèi)經(jīng)》三十八卷。
《外經(jīng)》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醫(yī)經(jīng)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醫(yī)經(jīng)者,原人血脈經(jīng)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diào)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四十卷。
《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
《金創(chuàng)疭瘛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
《湯液經(jīng)法》三十二卷。
《神農(nóng)黃帝食禁》七卷。
右經(jīng)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經(jīng)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nèi)傷,不見于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p>
《容成陰道》二十六卷。
《務成子陰道》三十六卷。
《堯舜陰道》二十三卷。
《湯盤庚陰道》二十卷。
《天老雜子陰道》二十五卷。
《天一陰道》二十四卷。
《黃帝三王養(yǎng)陽方》二十卷。
《三家內(nèi)房有子方》十七卷。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際,是以圣王制外樂以禁內(nèi)情,而為之節(jié)文。傳曰:“先王之所樂,所以節(jié)百事也?!睒范泄?jié),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
《宓戲雜子道》二十篇。
《上圣雜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雜子》十八卷。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
《黃帝雜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雜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農(nóng)雜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雜子黃治》三十一卷。
右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鬃釉唬骸八麟[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p>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
大凡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9603.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