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_傳張湯傳譯文
-
查閱典籍:《漢書》——「漢書·傳張湯傳」原文
張湯,杜陵人。他的父親任長安縣丞,有事外出,張湯作為孩子看家。他父親回家后發(fā)現(xiàn)老鼠偷了肉,大發(fā)脾氣,鞭打張湯。張湯掘開鼠洞找到了偷肉的老鼠和吃剩的肉,陳述老鼠的罪狀,拷打?qū)弳?,傳出審問記錄的文書,寫明了?jīng)過審問判決上報的程序,并提取盜鼠和余肉,完成了審判程序,案卷齊備,在廳堂下面肢解了盜鼠。他父親見到這情景,看到他判決的文辭像老練的法官一樣,非常驚奇,就讓他學習刑獄文書。
他父親死后,張湯擔任長安縣吏。周陽侯田勝擔任九卿的時候,曾經(jīng)被關(guān)在長安監(jiān)獄里,張湯竭盡全力幫助關(guān)照他。等到周陽侯出獄后封了侯爵,跟張湯非常友好,把張湯介紹給那些要人。張湯為內(nèi)史下屬,任寧成的屬官,寧成認為張湯才能無比,推薦給丞相府,調(diào)任茂陵尉,主持陵墓土建工程。
武安侯擔任丞相,調(diào)張湯擔任丞相府的屬吏。并把他推薦給皇帝,擔任了侍御史。在處理陳皇后巫蠱案時,深入追究其黨羽,皇上認為他能干,提升為太中大夫。他和趙禹共同制定各種法令,注重苛捆嚴峻,嚴格約束在職的官吏。不久,趙禹升少府,張湯擔任廷尉,兩人相友好,張蕩對待魚過有如兄長。!蝎為人廉潔倨傲,巫湯喜歡玩弄智謀來駕御別人。他起初當上小官,投機取利,跟長安富商田甲、魚翁叔之輩暗中勾結(jié)。等到他居于九卿之位,就招納全國的知名人士和官吏,自己內(nèi)心雖跟他們意見不合,但又假裝敬仰他們。
這時皇上正喜好儒學,張湯判決大案,想要附會古義,于是請博士弟子研習《尚書》、 《春秋》,擔任廷尉史,調(diào)平法令的可疑處。上奏判決疑難案件,一定要預先給皇上分析各方面的原由,凡皇上所肯定的,就接受作為依法判決的案例入廷尉的成文法規(guī),來宣揚主上的圣明。報告工作如受譴責,張湯就承認錯誤而謝罪,順著皇上的意向,一定要舉出賢能的助理官員或辦事吏員說道: “他們本來向我建議,正像皇上所要求我的一樣。我沒有采用,才愚蠢到了這種地步?!币虼怂倪^錯常常得到寬恕。他有時上奏章議事,皇上贊許那個奏章,他就說: “我不知道寫這樣的奏章,這是監(jiān)、掾、史中某某寫的?!彼胍扑]部下,宣揚某人的長處或者掩飾某人的短處就是這樣。辦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就把它交給執(zhí)法嚴苛的監(jiān)吏辦理;所辦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寬容的,他就把案子交給執(zhí)法輕平的監(jiān)吏去辦。所審判的如果是豪強,他一定玩弄法律條文嚴加懲辦;遇上貧窮人家被審判,常說“就是按法律定了罪,皇上還要裁斷審察”。于是往往如張湯所說。張湯雖做到大官,私生活很嚴肅,結(jié)交賓客,款待飲食,對于充當屬吏的老朋友子弟以及貧窮的本族兄弟,照顧得更加優(yōu)厚。他前去問候三公,不避嚴寒酷暑。因此張湯雖用法深刻,內(nèi)心不能純正公平處事,卻得到了這點好名聲。而多數(shù)替他出力的苛刻陰毒的官吏,多數(shù)藉助于儒學之士。丞相公孫弘多次稱贊他。
等到查辦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的案件時,都是追根究底。嚴助和伍被,皇上想要赦免他們,張湯爭辯說:“伍被本來策劃謀反,而嚴助深得寵幸,是出入宮廷禁門的心腹臣子,卻私通諸侯,像這樣的人不殺掉,以后類似情況不好處理?!庇谑腔噬贤饬藢λ麄兊呐袥Q。他辦理案件打擊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這類事情很多。于是張湯更加受尊寵信任,不久就升任御史大夫。
當時恰逢渾邪王等投降,漢朝大規(guī)模出兵討伐匈奴,山東地區(qū)遭到水災、早災,貧窮的老百姓流離遷徙,都依靠政府供給衣食,倉庫空虛。這時張湯順承皇上的心意,奏請鑄造銀幣和五銖銅幣,壟斷經(jīng)營全國的食鹽和鐵器,排擠富商大賈,頒布告緡令,鏟除豪強并兼的大戶,玩弄法律條文巧言誣陷,以輔助嚴刑峻法的實施。張湯每次上朝報告工作,說到國家財政用度,時間拖得很長,以致皇帝忘了吃飯。適時的丞相衹是空占職位,國家大事都取決于張湯。老百姓不能安定地生活,發(fā)生騷動,政府所興辦的事業(yè),沒有獲得利益,貪官污吏一起盜竊、侵奪,于是嚴厲地用刑罰制裁他們。因而從公卿以下直到平民,都指責張湯。張湯有一次得病,皇帝親自去探問病情,他的顯貴達到了這種程度。
匈奴前來請求和親,大臣們在皇上面前討論。博士狄山說:“和親合適?!被噬蠁査线m的道理,狄山說:“兵器是兇器,不要輕易頻繁地動用它。高皇帝想要討伐匈奴,被圍困在平城,于是終于締結(jié)和親?;莸?、高后時期,全國安定和樂。到文帝想要對付匈奴,北方邊境騷擾不寧,人民苦于戰(zhàn)爭。景帝時期,吳、楚等七國叛亂,景帝在兩宮之間往來商討,擔心了好幾個月。吳、楚七國被粉碎后,景帝一直不再談論戰(zhàn)爭,全國富裕充實?,F(xiàn)在從陛下調(diào)兵出擊匈奴以來,國中因此空虛,邊境人民大多窘困貧窮。由此看來,不如和親。”皇上問張湯,張湯說:“這是愚蠢的儒生,無知?!钡疑秸f: “我固然愚忠,但像御史大夫張湯卻是詐忠。像張湯處理淮南王、江都王案件,用法苛刻嚴峻,放肆詆毀諸侯,離間疏遠皇上的至親,因而使各封國國王自感不安。我本來就知道張湯是詐忠?!边@時皇上變了臉色說:“我派你駐守一個郡,能夠不讓匈奴進來擄掠嗎?”狄山說:“不能?!被噬险f:“駐守一個縣呢?”狄山回答說:“不能?!被噬嫌终f:“駐守一個要塞城堡呢?”狄山自己估計辯詞窮盡將要交給司法官吏懲辦,說道:“能?!庇谑腔噬吓汕驳疑绞匦l(wèi)邊境上的一個城堡。過了一個多月,匈奴砍下狄山的腦袋離去了。從這以后,大臣們震驚恐懼。
張湯的賓客田甲,雖然是商人,但是有賢良的品行。當初張湯當小官時,跟他是金錢朋友,等到張湯當上了大官,田甲責備張湯品行道義方面的過錯,也有忠義慷慨之士的風度。
張湯擔任御史大夫七年,垮臺了。
河東人李文曾經(jīng)跟張湯有嫌隙,后來擔任了御史中丞,多次從宮廷文書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可以用來害張湯的問題,不給留一點余地。張湯有個喜愛的屬吏叫魯謁居,知道張湯為此憤憤不平,指使一個人上緊急奏章告發(fā)李文的壞事。這事下交張湯處理,張湯審理判決殺掉了李文,而張湯內(nèi)心知道這事是魯謁居干的。皇上問道:“上書告發(fā)緊急事件的線索是怎樣發(fā)生的?”張湯假裝驚奇說:“這大概是李文的熟人怨恨他?!焙髞眙斨]居患病躺在鄉(xiāng)村的房東家裹,張湯親自前往探望病情,替謁居按摩腿腳。趟國人以冶煉鑄造為職業(yè),趙王多次為政府設(shè)置鐵官的事打官司,張湯常常打擊趟王。趟王尋求張湯的陰私事。魯謁居曾經(jīng)檢舉趟王,趟王怨恨他,于是一并上書告發(fā):“張湯是大臣,小吏魯謁居有病,張湯竟至于給他按摩腿腳,懷疑他和魯謁居一起干了大壞事。”這事下交廷尉處理。魯謁居病死丫,問題牽連到他的弟弟,他的弟弟被關(guān)押在導官署。張湯也到導官署審理別的囚犯,看見了魯謁居的弟弟,想暗地裹幫他的忙,而假裝不理睬他。魯謁居的弟弟不懂事,怨恨張湯,派人上書告發(fā)張湯和魯謁居密謀,共同告發(fā)李文。遣事下交減宣處理。減宣曾經(jīng)和張湯有隔閡,等到他接受這件事,把這件事追查得水落石出,沒有上奏。恰逢有人偷挖漢文帝陵墓埋的殉葬錢,丞相青翟上朝,跟張湯約定一起謝罪,到了皇上面前,張湯想到衹有丞相按四季巡視陵園,應當謝罪,與我沒有干系,沒有謝罪。丞相謝罪后,皇上派御史查辦這件事。張湯要按知情故縱的條款處理丞相,丞相憂慮這件事。丞相手下三個長史都忌恨張湯,想要陷害他。
起初,長史朱買臣向來怨恨張湯,事見《朱買臣傳》。王朝是齊地人,憑儒學做到右內(nèi)史。邊通學縱橫捭闔術(shù),是個剛強暴烈的粗漢子,官至濟南國相。他們從前地位都在張湯之上,不久丟了官,代理長史,委屈服事張湯。張湯多次兼理丞相職務,知道逭三個長史一向驕貴,就時常欺侮壓抑他們。因此三個長史一起謀劃說: “起初張湯相約跟丞相向皇上謝罪,接著又出賣丞相;如今想要拿祖宗的事來彈劾丞相,這是想取代丞相罷了。我們知道張湯的隱秘勾當?!庇谑桥煞ü俅秾彶閺垳膶傧绿镄诺热?,說張湯將要奏請皇上,田信常常先知道那些事,因而囤積物資發(fā)了財,與張湯分臟。以及其他壞事。有關(guān)這些事情的供詞很多都傳播開來?;噬蠁枏垳溃骸 拔宜龅囊恍┦拢倘藗兂3nA先知道,越發(fā)囤積那些物資,這好像有人把我的打算事先告訴了他們似的?!睆垳恢x罪,又假裝驚訝道:“好像有。”造時減宣也上奏關(guān)于魯謁居的事情?;实酃嬲J為張湯心懷奸詐,當面撒謊,派八批使者按文書所列罪狀逐一責問張湯。張湯都自稱沒有追回事,拒不交代。于是皇上派趟禹責問張蕩。盤過來到,斥責張湯說:“您怎么不識身份!您辦理案件滅門絕族的有多少人家了!現(xiàn)在人家說您的問題都有具體情狀,天子很不愿意讓您入獄,想讓您自己想辦法,何必多對證呢?”張湯于是寫報告說: “我沒有些微的功勞,出身文書小吏,陛下寵幸讓我擔任三公,沒有辦法補救罪責。然而策劃罪名陷害我的,是三個長史?!北阕詺⒘?。
張湯死后,家產(chǎn)價值不超過五百金,都是所得俸祿和賞賜,沒有別的家業(yè)。兄弟們和兒子們想要隆重地安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遭受惡語誣蠛而死,怎么能隆重地安葬呢!”于是用牛車裝載尸體,有內(nèi)棺而無外槨?;实勐牭竭@件事,說道:“不是這樣的母親不能生出這樣的兒子?!庇谑亲肪繗⒌袅巳齻€長史。丞相青翟自殺了。從獄中放出田信。皇上憐惜退湯,又不斷提拔他的兒子張安世。
塞世,字:鱷,少年時靠父親地位任郎官。以熟悉圖書供職尚書,精心盡職,休假也不曾外出?;噬像{臨河東,曾丟失書籍三匣,詔問無人能知,衹有安世記得,并將所失圖書的有關(guān)內(nèi)容都寫下來。后來購買得書,校對無所遺失。皇上奇其才,提升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執(zhí)政,由于安世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正值左將軍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與燕王、蓋主謀反被殺,霍光由于朝中無舊臣,奏請任安世為右將軍光祿勛,輔助自己。很久以后,天子下詔說: “右將軍光祿勛安世輔政宿衛(wèi),肅敬不怠,十三年以來,平安無事。親近親人任用賢士,是堯、舜治國之道。封安世為富平侯?!?/p>
第二年,昭帝駕崩,未葬,大將軍霍光告訴太后,調(diào)任安世為車騎將軍,一同征立昌邑王。王行淫亂,霍光又與安世策劃廢王,尊立宣帝。宣帝初立,褒獎大臣,下韶說:“獎有德,賞有功,是古今的通義。車騎將軍光祿勛富平侯安世,宿衛(wèi)忠正,宣揚皇帝恩德,勤勞國事,恪守本職,遵守道義,維護宗廟,加封一萬零六百戶,功勞次于大將軍霍光?!卑彩乐忧铩⒀訅?、彭祖,都是中郎將侍中。
大將軍霍光去世后數(shù)月,御史大夫魏相L密封奏書說:“圣王獎有德以招徠四方,顯揚有功以勸導百官,因此朝廷得以尊榮,天下歸服。國家承繼祖宗之業(yè),掌握諸侯的存亡,新失大將軍,應宣揚圣德以昭示天下,表彰功臣以鎮(zhèn)撫藩國。不要空懸大位,以免爭權(quán),這是安定社稷杜絕政爭于未萌。車騎將軍安世侍奉孝武帝三十余年,忠信謹慎,勤勞政事,日夜不怠,與大將軍共定策,天下受其福,是國家的重臣,應尊其位,任為大將軍,不要兼光祿勛事,使其專一精神,憂念天下,思考得失。安世之子延壽穩(wěn)重厚道,可以任光祿勛,兼領(lǐng)宿衛(wèi)職務?!被噬弦蚕胗冒彩栏缸?。安世聽說,懼不敢當,抽空求見,摘冠叩頭說: “老臣妄自聽說,事未執(zhí)行而事先來說,我不先說明情況就不好辦,實在是自量不足以居重要官位,繼大將軍后。希望天子裁定,以保全老臣性命?!被噬闲χf:“君言過謙。君要是不可以,還有誰可以!”安世堅辭而皇上不答應。數(shù)日后,還是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兼領(lǐng)尚書事。數(shù)月,罷車騎將軍屯兵,改為衛(wèi)將軍,兩宮衛(wèi)尉,城門、北軍兵隸屬安世。
當時霍光之子霍禹為右將軍,皇上也任霍禹為大司馬,撤去右將軍屯兵,用官號虛尊加之,而實奪其兵權(quán)。一年多后,霍禹謀反,減宗族,安世一向小心畏忌,已很內(nèi)憂。其孫女張敬為霍氏外親族之婦,應當連坐被誅,安世瘦弱憔悴已形于色?;噬虾芷婀侄鴳z惜,便問左右,于是赦免了張敬,以安慰其心。安世更加恐懼。掌管國家政權(quán),以謹慎周密著稱,外內(nèi)無漏洞。每定大政,已決定,立即稱病移居,聽到詔令,便吃驚,派人到丞相府詢問。朝廷大臣不知安世參與預謀。
安世曾經(jīng)推薦官員任職,其人來謝,安世很后悔,認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之理?便與此人斷絕來往。有一郎官自言功高不升職,安世說:“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供職,哪裹能自言長短!”拒絕提升他??墒遣痪眠@個郎官卻升遷。幕府長史調(diào)任他職,辭官時安世向他征求自己有何過失。長史說:“將軍為明主股肱,而士無升進,人們都諷刺你?!卑彩勒f:“明主在上,賢與不肖分得清楚,臣子們自修而已,怎么會了解士人而進行推薦?”他想匿名跡遠權(quán)勢就是如此。
任光祿勛時,有郎醉酒小便于殿上,主事報告按法處理,安世說:“怎么知道不是反水漿造成的呢?怎么能拿小過來治罪!”郎官奸淫官婢,婢兄自己說出,安世說: “奴仆發(fā)怒,誣蠛士大夫?!弊尮偈鹭焸渑?。他隱人過失,都是這類情況。
安世看到父子尊貴顯耀,心懷不安,替子延壽請求外出補官,皇上任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皇上可憐安世年老,又召延壽為左曹太仆?! ‘敵?,安世兄張賀得寵于衛(wèi)太子,太子失敗,賓客都被殺,安世為張賀上書,張賀被免死罪處以宮刑。后任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孫收養(yǎng)在掖庭。張賀傷感太子無罪,而曾孫孤幼,所以看養(yǎng)撫慰,恩情深重。到曾孫長大,張賀教書,令受《詩》,為他娶了許妃,以自己家財為聘禮。曾孫多次有奇怪事情發(fā)生,事見《宣帝紀》。張賀聽說,向安世講明,稱其才智。安世立即制止張賀,認為少主在位,不應稱贊曾孫。到宣帝即位,而張賀已死去?;噬蠈Π彩勒f:“掖庭令平生稱贊我,將軍阻止,做得對?!被噬献纺顝堎R恩,想追封為恩德侯,設(shè)守冢二百家。張賀有一子早死,無后,讓安世少子彭祖為張賀養(yǎng)子。彭祖少時與皇上同席研讀經(jīng)書,打算封賞他,便先賜關(guān)內(nèi)侯。安世堅持推辭封賞,又求減少守冢戶數(shù),減至三十戶?;噬险f:“我自己賞給掖庭令的,不是給將軍的?!卑彩肋@才停止,不敢再說什么?;噬纤煜律卣f: “應為前掖庭令張賀設(shè)守冢三十家?!被噬献约喊仓闷渚幼〉胤?,居住在冢西斗鶸翁舍南,皇上少年時曾經(jīng)游玩之處。第二年,又下韶說:“朕幼小時,故掖庭令張賀輔導朕身,修研文學經(jīng)術(shù),恩惠卓異,其功重大深厚?!对姟氛f:‘沒有不回答的語言,沒有不報答的恩德。’應封張賀弟子侍中關(guān)內(nèi)侯彭祖為陽都侯,賜張賀謐號陽都哀侯?!碑敃r張賀有孤孫張霸,年七歲,拜為散騎中郎將,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安世因為父子封侯,在位顯赫,便辭去俸祿?;噬媳阆略t都內(nèi)府庫另外收藏張氏無名錢以百萬數(shù)。
塞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而身穿黑綈,夫人親自紡績,家奴七百人,皆有技術(shù)做事,內(nèi)治產(chǎn)業(yè),累積細微財物,因此能增殖產(chǎn)業(yè),富于大將軍重發(fā)。天子甚尊懼大將軍,然而卻內(nèi)親晝世,對霍光極力隱藏自己的心意。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歸還侯爵,乞求骸骨歸故里。天子說:“將軍年老生病,朕甚憐憫。雖不能辦事,馳騁萬里,君為先帝大臣,明曉治亂之道,朕所不及,得以多次詢問,為何傷感而上書歸還衛(wèi)將軍富平侯???迫朕忘記故舊,不是我的愿望!愿將軍勉強飲食,服醫(yī)藥,專一精神,以便輔養(yǎng)天年?!卑彩烙謴娖疝k事,到秋季去世。天子贈印綬,送來輕車甲士,謐號敬侯。賜冢地在杜縣束,挖上起冢,建祠堂。子延壽嗣爵位。
延壽已歷位九卿,嗣侯位之后,封國在陳留,別邑在魏郡,租稅收入每年千余萬。延壽自以身無功德,怎么能久居尢人大國,多次上書請減戶邑,又用弟弟陽都侯彭祖之口陳述至誠之心。天子以為有謙讓之德,便徙封平原郡,合并為一國,戶VI如故,而租稅減半。去世后,謐號愛侯。子張勃嗣,為散騎諫大夫。
元帝初即位,詔令列侯舉茂材,張勃舉太官獻丞陳湯。陳湯有罪,張勃受牽連削戶二百,正遇去世,故謐號繆侯。后陳湯立功西域,世人稱頌張勃知人。子張臨繼嗣。
張臨亦謙虛儉樸,每次登閣殿,常嘆道:“桑、霍為我戒,豈不教訓很深!”快死時,將財產(chǎn)分別送給宗族故舊,薄葬不起墳。張臨娶敬武公主。去世后,子張放嗣位。
鴻嘉年間,皇上想遵武帝舊制,與近臣游宴,張放因是公主之子人又聰明受到寵愛。張放娶皇后弟平恩侯許嘉之女,皇上為張放籌辦,賜甲第住宅,增乘輿服飾,號稱天子娶婦,皇后嫁女。皇帝、皇后派來的官員均供給宅第使用,兩宮使者車馬不絕,賞賜以千萬數(shù)。張放任侍中中郎將,監(jiān)平樂屯兵,設(shè)幕府,禮儀與將軍相同。與皇上起臥,倍受寵愛,時常跟隨便衣出游,北至甘泉,南至長楊、五榨,斗鶸走馬長安城中,達敷年之久。
當時皇上諸舅皆恨張放受寵,告訴太后。太后以皇上年少,行為不加節(jié)制,便嚴厲責備張放。當時多有災異,人們都歸咎于張放等人。于是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進上奏:“張放驕縱不拘,奢淫不加節(jié)制。前侍御史修等四人奉命到張放家捕賊,當時張放在場,從奴閉門設(shè)兵弩射捕吏,拒絕使者入內(nèi)。知男子李游君欲獻女,派樂府音監(jiān)景武強求不得,張放便派家奴康等到李游君家,殘傷三人。又因官府事怨恨樂府游徼莽,派大奴駿等四十余人群黨持兵弩,白天闖入樂府攻射官署,捆綁長吏子弟,打破器物,宮中人皆奔走藏匿。莽自戴刑具,穿上囚犯穿的赭衣,還有守令史調(diào)等人都赤腳叩頭向張放謝罪,張放才停止。從奴下屬乘權(quán)勢行暴虐,強奪官吏妻子不成,便殺其夫,有時因恨一人,便妄殺人家的親屬,立即逃入張放家,捕捉不到,僥幸未被懲治。張放行為輕薄,連犯大罪,有動搖陰陽之罪責,為臣不忠以張放為首,罪名雖顯著,以前還蒙受皇恩。驕逸違理,與背叛無異,臣子的罪惡,莫大于此,他不再適合擔任宿衛(wèi)要職。臣請罷免張放歸封國,消除種種罪惡的發(fā)生,以便滿足海內(nèi)民心。”
皇上不得已,貶張放為北地都尉。數(shù)月,又征召入侍中。太后因為張放又出面說話,調(diào)張放為天水屬國都尉。永始、元延年間,連年日食,因此很久不召回張放,皇上便下詔書慰勞不絕。過了一年多,征召張放歸家視母公主疾病。數(shù)月,皇上有病初愈,調(diào)張放為河東都尉?;噬想m愛張放,然而迫于太后,又聽用大臣,因此常常為遣送張放而流淚。后又征召張放為侍中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一年多,丞相方進又論奏張放,皇上不得已,罷免張放,賜錢五百萬,遣送就國。數(shù)月,成帝駕崩,張放也因思慕哭泣而死。
當初,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霍禹都為中郎將,率兵隨度遼將軍范明友擊烏桓。還,拜謁大將軍霍光,問千秋戰(zhàn)斗方略,山川形勢,千秋隨El回答戰(zhàn)事,在地上畫成地圖,沒有遺漏?;艄庠賳柣粲?,霍禹不能記,說: “全有文書記錄?!被艄鈴拇苏J為千秋有才能,以霍禹為無能,嘆著氣說:“霍氏家世要衰敗,張氏要興旺了!”到霍禹誅滅,而安世子孫相繼興起,從宣帝、元帝以來任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的十余人。功臣之世,衹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可與外戚相比。
張趣子退鐘嗣侯爵,恭儉自修,明習還塞制度舊事,有敬侯遣風。王莽時不失爵,建武中歷位至大司空,改封直堊之別鄉(xiāng)為武豌堡。
張湯本居杜陵,安世在武、昭、宣之世就隨陵而居,共徙三次,又還杜陵。
贊曰:馮商稱張湯之先祖與留侯同祖,而司馬遷沒有記載,因此缺錄。漢興以來,侯者以百數(shù),保國持寵,沒有像富平侯這樣的人。張湯雖酷烈,到遭受陷害,還是推薦賢士表彰善良,因此有后世的興旺。安世遵守正道,謙恭不驕。張賀的陰德,也有幫助。
張湯,杜陵人也。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怨,笞湯。湯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并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
父死后,湯為長安吏。周陽侯為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事之。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貴人。湯給事內(nèi)史,為甯成掾,以湯為無害,言大府,調(diào)茂陵尉,治方中。
武安侯為丞相,征湯為史,薦補侍御史。治陳皇后巫蠱獄,深竟黨與,上以為能,遷太史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已而禹至少府,湯為廷尉,兩人交歡,兄事禹。禹志在奉公孤立,而湯舞知以御人。始為小吏,干沒,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內(nèi)心雖不合,然陽浮道與之。
是時,上方鄉(xiāng)文學,湯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平亭疑法。奏讞疑,必奏先為上分別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法廷尉挈令,揚主之明。奏事即譴,湯摧謝,鄉(xiāng)上意所便,必引正監(jiān)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此?!弊锍a?。間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監(jiān)、掾、史某所為?!逼溆]吏,揚人之善、解人之過如此。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jiān)吏深刻者;即上意所欲釋,予監(jiān)吏輕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戶羸弱,時口言“雖文致法,上裁察?!庇谑峭寽?。湯至于大吏,內(nèi)行修,交通賓客飲食,于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調(diào)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而深刻吏多為爪牙用者,依于文學之士。丞相弘數(shù)稱其美。
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皆窮根本。嚴助、伍被,上欲釋之,湯爭曰:“伍被本造**謀,而助親幸出入禁闥,腹心之臣,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后不可治。”上可論之。其治獄所巧排大臣自以為功,多此類。繇是益尊任,遷御史大夫。
會渾邪等降,漢大興兵伐匈奴,山東水旱,貧民流徙,皆卬給縣官,縣官空虛。湯承上指,請造白金及五銖錢,籠天下鹽鐵,排富商大賈,出告緡令,鋤豪強并兼之家,舞文巧詆以輔法。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子事皆決湯。百姓不安其生,騷動,縣官所興未獲其利,奸吏并侵漁,于是痛繩以罪。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湯。湯嘗病,上自至舍視,其隆貴如此。
匈奴求和親,群臣議前,博士狄山曰:“和親便?!鄙蠁柶浔?,山曰:“兵,兇器,未易數(shù)動。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結(jié)和親。孝惠、高后時,天下安樂,及文帝欲事匈奴,北邊蕭然苦兵。孝景時,吳、楚七國反,景帝往來東宮間,天下寒心數(shù)月。吳、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實。今自陛下興兵擊匈奴,中國以空虛,邊大困貧。由是觀之,不如和親?!鄙蠁枩瑴唬骸按擞奕鍩o知?!钡疑皆唬骸俺脊逃拗遥粲反蠓驕?,乃詐忠。湯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詆諸侯,別疏骨肉,使藩臣不自安,臣固知湯之詐忠?!庇谑巧献魃唬骸拔崾股右豢?,能無使虜入盜乎?”山曰:“不能。”曰:“居一縣?”曰:“不能?!睆驮唬骸熬右慧甸g?”山自度辯窮且下吏,曰:“能?!蹦俗l山乘鄣。至月余,匈奴斬山頭而去。是后群臣震詟。
湯客田甲雖賈人,有賢操,始湯為小吏,與錢通,及為大吏,而甲所以責湯行義,有烈士之風。
湯為御史大夫七歲,敗。
河東人李文,故嘗與湯有隙,已而為御史中丞,薦數(shù)從中文事有可以傷湯者,不能為地。湯有所愛史魯謁居,知湯弗平,使人上飛變告文奸事,事下湯,湯治論殺文,而湯心知謁居為之。上問:“變事從跡安起?”湯陽驚曰:“此殆文故人怨之?!敝]居病臥閭里主人,湯自往視病,為謁居摩足,趙國以冶鑄為業(yè),王數(shù)訟鐵官事,湯常排趙王。趙王求湯陰事。謁居嘗案趙王,趙王怨之,并上書告:“湯大臣也,史謁居有病,湯至為摩足,疑與為大奸?!笔孪卵游尽V]居病死,事連其弟,弟系導官。湯亦治它囚導官,見謁居弟,欲陰為之,而陽不省。謁居弟不知而怨湯,使人上書,告湯與謁居謀,共變李文。事下減宣。宣嘗與湯有隙,及得此事,窮竟其事,未奏也。會人有盜發(fā)孝文園瘞錢,丞相青翟朝,與湯約俱謝,至前,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當謝,湯無與也,不謝。丞相謝,上使御史案其事。湯欲致其文丞相見知,丞相患之。三長史皆害湯,欲陷之。
始,長史朱買臣素怨湯,語在其傳。王朝,齊人,以術(shù)至右內(nèi)史。邊通學短長,剛暴人也。官至濟南相。故皆居湯右,已而失官,守長史,詘體于湯。湯數(shù)行丞相事,知此三長史素貴,常陵折之。故三長史合謀曰:“始湯約與君謝,已而賣君;今欲劾君以宗廟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湯陰事?!笔估舨栋笢筇镄诺龋粶矣麨檎堊?,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與湯分之。及它奸事。事辭頗聞。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知,益居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睖恢x,又陽驚曰:“固宜有?!睖p宜亦奏謁居事。上以湯懷詐面欺,使使八輩簿責湯。湯具自道無此,不服。于是上使趙禹責湯。禹至,讓湯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狀,天子重致君獄,欲令君自為計,何多以對為?”湯乃為書謝曰:“湯無尺寸之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位三公,無以塞責。然謀陷湯者,三長史也。”遂自殺。
湯死,家產(chǎn)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贏。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上聞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蹦吮M按誅三長史。丞相青翟自殺。出田信。上惜湯,復稍進其子安世。
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為郎。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于職,休沐未嘗出。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后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上奇其材,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秉政,以安世篤行,光親重之。會左將軍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與燕王、蓋主謀反誅,光以朝無舊臣,白用安世為右將軍光祿勛,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詔曰:“右將軍光祿勛安世輔政宿衛(wèi),肅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寧。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
明年,昭帝崩,未葬,大將軍光白太后,徙安世為車騎將軍,與共征立昌邑王。王行淫亂,光復與安世謀,廢王、尊立宣帝。帝初即位,褒賞大臣,下詔曰:“夫褒有德,賞有功,古今之通義也。車騎將軍光祿勛富平侯安世,宿衛(wèi)忠正,宣德明恩,勤勞國家,守職秉義,以安宗廟,其益封萬六百戶,功次大將軍光?!卑彩雷忧?、延壽、彭祖,皆中郎將侍中。
大將軍光薨后數(shù)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圣王褒有德以懷萬方,顯有功以勸百寮,是以朝廷尊榮,天下鄉(xiāng)風。國家承祖宗之業(yè),制諸侯之重,新失大將軍,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顯明功臣以填藩國。毋空大位,以塞爭權(quán),所以安社稷絕未萌也。車騎將軍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夙夜不怠,與大將軍定策,天下受其福,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為大將軍,毋令領(lǐng)光祿勛事,使專精神,憂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壽重厚,可以為光祿勛,領(lǐng)宿衛(wèi)臣?!鄙弦嘤弥?。安世聞指,懼不敢當。請聞求見,免冠頓首曰:“老臣耳妄聞,言之為先事,不言情不達,誠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繼大將軍后,唯天子財哀,以全老臣之命?!鄙闲υ唬骸熬蕴┲t。君而不可,尚誰可者!”安世深辭弗能得。后數(shù)日,竟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lǐng)尚書事。數(shù)月,罷車騎將軍屯兵,更為衛(wèi)將軍,兩宮衛(wèi)尉,城門、北軍兵屬焉。
時,霍光子禹為右將軍,上亦以禹為大司馬,罷其右將軍屯兵,以虛尊加之,而實奪其眾。后歲余,禹謀反,夷宗族,安世素小心畏忌,已內(nèi)憂矣。其女孫敬為霍氏外屬婦,當相坐,安世瘦懼,形于顏色,上怪而憐之,以問左右,乃赦敬,以尉其意。安世浸恐。職典樞機,以謹慎周密自著,外內(nèi)無間。每定大政,已決,輒移病出;聞有詔令,乃驚,使吏之丞相府問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與議也。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絕井復為通。有郎功高不調(diào),自言,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zhí)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已而郎果遷。莫府長史遷,辭去之官,安世問以過失。長史曰:“將軍為明主股肱,而士無所進,論者以為譏?!卑彩涝弧懊髦髟谏希t不肖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薦之?”其欲匿名跡遠權(quán)勢如此。
為光祿勛,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反水漿邪?如何以小過成罪!”郎淫官婢,婢兄自言,安世曰:“奴以恚怒,誣污衣冠。”告署適奴。其隱人過失,皆此類也。
安世自見父子尊顯,懷不自安,為子延壽求出補吏,上以為北地太守。歲余,上閔安世年老,復征延壽為左曹、太仆。
初,安世兄賀幸于衛(wèi)太子,太子敗,賓客皆誅,安世為賀上書,得下蠶室。后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孫收養(yǎng)掖庭。賀內(nèi)傷太子無辜,而曾孫孤幼,所以視養(yǎng)拊循,恩甚密焉。及曾孫壯大,賀教書,令受《詩》,為取許妃,以家財聘之。曾孫數(shù)有征怪,語在《宣紀》。賀聞知,為安世道之,稱其材美。安世輒絕止,以為少主在上,不宜稱述曾孫。及宣帝即位,而賀已死。上謂安世曰:“掖廷令平生稱我,將軍止之,是也?!鄙献匪假R恩,欲封其冢為恩德侯,置家冢二百家。賀有一子蚤死,無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彭祖又小與上同席研書,指欲封之,先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故安世深辭賀封,又求損守冢戶數(shù),稍減至三十戶。上曰:“吾自為掖廷令,非為將軍也。”安世乃止,不敢復言。遂下詔曰:“其為故掖廷令張賀置守冢三十家?!鄙献蕴幹闷淅铮于N鞫冯u翁舍南,上少時所嘗游處也。明年,復下詔曰:“朕微眇時,故掖廷令張賀輔道朕躬,修文學經(jīng)術(shù),恩惠卓異,厥功茂焉?!对姟吩疲骸疅o言不仇,無德不報。’其封賀弟子侍中關(guān)內(nèi)侯彭祖為陽都侯,賜賀謚曰陽都哀侯。”時,賀有孤孫霸,年七歲,拜為散騎、中郎將,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安世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辭祿。詔都內(nèi)別臧張氏無名錢以百萬數(shù)。
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nèi)治產(chǎn)業(yè),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于大將軍光。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nèi)親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歸侯,乞骸骨。天子報曰:“將軍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沖萬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亂,朕所不及,得數(shù)問焉,何感而上書歸衛(wèi)將軍富平侯?。勘‰尥?,非所望也!愿將軍強餐食,近醫(yī)藥,專精神,以輔天年。”安世復強起視事,至秋薨。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謚曰敬侯。賜塋杜東,將作穿復土,起冢祠堂。子延壽嗣。
延壽已歷位九卿,既嗣侯,國在陳留,別邑在魏郡,租入歲千余萬。延壽自以身無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國,數(shù)上書讓減戶邑,又因弟陽都侯彭祖口陳至誠,天子以為有讓,乃徙封平原,并一國,戶口如故,而租稅減半。薨,謚曰愛侯。子勃嗣。為散騎、諫大夫。
元帝初即位,詔列侯舉茂材,勃舉太官獻丞陳湯。湯有罪,勃坐削戶二百,會薨,故賜謚曰繆侯。后湯立功西域,世以勃為知人。子臨嗣。
臨亦謙儉,每登閣殿,常嘆曰:“桑、霍為我戒,豈不厚哉!”且死,分施宗族故舊,薄葬不起墳。臨尚敬武公主。薨,子放嗣。
鴻嘉中,上欲遵武帝故事,與近臣游宴,放以公主子開敏得幸。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許嘉女,上為放供張,賜甲第,充以乘輿服飾,號為天子取婦,皇后嫁女。大官私官并供其第,兩宮使者冠蓋不絕,賞賜以千萬數(shù)。放為侍中、中郎將,監(jiān)平樂屯兵,置莫府,儀比將軍。與上臥起,寵愛殊絕,常從為微行出游,北至甘泉,南至長楊、五莋,斗雞走馬長安中,積數(shù)年。
是時,上諸舅皆害其寵,白太后。太后以上春秋富,動作不節(jié),甚以過放。時數(shù)有災異,議者歸咎放等。于是丞相宣、御史大夫方進奏:“放驕蹇縱恣,奢淫不制。前侍御史修等四人奉使至放家逐名捕賊,時放見在,奴從者閉門設(shè)兵弩射吏,距使者不肯內(nèi)。知男子李游君欲獻女,使樂府音監(jiān)景武強求不得,使如康等之其家,賊傷三人。又以縣官事怨樂府游徼莽,而使大奴駿等四十余人群黨盛兵弩,白晝?nèi)霕犯ド涔偎?,縛束長吏子弟,斫破器物,宮中皆奔走伏匿。奔自髡鉗,衣赭衣,及守令史調(diào)等皆徒跣叩頭謝放,放乃止。奴從者支屬并乘權(quán)勢為暴虐,至求吏妻不得,殺其夫,或恚一人,妄殺其親屬,輒亡人放弟,不得,幸得勿治。放行輕薄,連犯大惡,有感動陰陽之咎,為臣不忠首,罪名雖顯,前蒙恩。驕逸悖理,與背畔無異,臣子之惡,莫大于是,不宜宿衛(wèi)在位。臣請免放歸國,以銷眾邪之萌,厭海內(nèi)之心?!?/p>
上不得已,左遷放為北地都尉。數(shù)月,復征入侍中。太后以放為言,出放為天水屬國都尉。永始、元延間,比年日蝕,故久不還放,璽書勞問不絕。居歲余,征放歸第視母公主疾。數(shù)月,主有瘳,出放為何東都尉。上雖愛放,然上迫太后,下用大臣,故常涕泣而遣之。后復征放為侍中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歲余,丞相方進復奏放,上不得已,免放,賜錢五百萬,遣就國。數(shù)月,成帝崩,放思慕哭泣而死。
初,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俱為中郎將,將兵隨度遼將軍范明友擊烏桓。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zhàn)斗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光復問禹,禹不能記,曰:“皆有文書?!惫庥墒琴t千秋,以禹為不材,嘆曰:“霍氏世衰,張氏興矣!”及禹誅滅,而安世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比于外戚。
放子純嗣侯,恭儉自修,明習漢家制度故事,有敬侯遺風。王莽時不失爵,建武中歷位至大司空,更封富平之別鄉(xiāng)為武始侯。
張湯本居杜陵,安世武、昭、宣世輒隨陵,凡三徙,復還杜陵。
贊曰:馮商稱張湯之先與留侯同祖,而司馬遷不言,故闕焉。漢興以來,侯者百數(shù),保國持寵,未有若富平者也。湯雖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賢揚善,固宜有后。安世履道,滿而不溢。賀之陰德,亦有助云。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wenzhang/9691.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