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日屄视频,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欧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古詩文網(wǎng)---> 知識---> 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兒童背的唐詩三百首有哪些?)

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兒童背的唐詩三百首有哪些?)

  作者:   古詩文網(wǎng)   類別:    知識     發(fā)布時間:  2024-04-14    點擊:  115 次
?

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網(wǎng)上有關(guān)“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兒童背的唐詩三百首有哪些?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嬰幼兒# 導(dǎo)語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瑰寶。唐詩的輝煌成就,引起后人學習的興趣和研究的熱潮。下面是 分享的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鹿柴

 王維〔唐代〕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賞析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里,它所表現(xiàn)的境界卻有區(qū)別?!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cè)重于表現(xiàn)雨后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cè)重于表現(xiàn)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cè)重于表現(xiàn)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無人跡,這并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安灰娙恕?,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后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展葌饕?,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fù)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中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于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印象中,卻常屬于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yīng)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讀者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gòu)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zhuǎn)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jié)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的美的兩種類型,其間原本無軒輕之分。但靜而近于空無,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xiàn)了作者美學趣味中獨特的一面。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cè)重于表現(xiàn)靜美,《山居秋暝》色調(diào)明朗,在幽靜的基調(diào)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但整個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xiàn)出詩、畫、樂的結(jié)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但是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2.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譯文

 一個頭發(fā)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cè)身坐在青苔上綠草遮映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yīng)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賞析

 《小兒垂釣》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兒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形神兼?zhèn)洌馊ぐ蝗?。其藝術(shù)成就絲毫不亞于杜牧的《清明》一詩。

 此詩分垂釣和問路兩層,第一、二句重在寫垂釣(形),第三、四句重在問路(傳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fā)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皩W”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垂釣時,“側(cè)坐”姿態(tài),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皞?cè)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側(cè)坐,而非穩(wěn)坐,正與小兒初學此道的心境相吻合。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于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后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jié)構(gòu)上,對于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guān)系──路人之向小兒打問,就因為看得見小兒。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小兒害怕應(yīng)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畫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guān)心。小兒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此詩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拿鑼憙和募炎鳌?/p>

3.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山行

 杜牧〔唐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生處一作:深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yīng)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yīng)了上句的“石徑”,“石徑”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從山嶺中生出,飄浮繚繞,既可見山之高,又表現(xiàn)云之淡白與山之蒼翠相映襯,點染出明快色調(diào)。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會有另一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huán)境?!巴\囎鴲蹢髁滞怼北悴煌?,傾向性已經(jīng)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lǐng)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qū)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jīng)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jīng)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wěn),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4.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安础弊郑脤懗隽嗽娙诉@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5.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賞析

 全詩以一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之情。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短圃娙暇帯贰叭娨庾浴蠲摺掀?,妙在不說出?!薄洞兩疤圃姟罚骸啊畬Τ蠲摺譃槿玛P(guān)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zhuǎn)反側(cè)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fā)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詩意的語言構(gòu)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shù)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兒童背的唐詩三百首有哪些?

《唐詩三百首》一書,分為8卷,入選詩篇按詩體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入各體之后?!短圃娙偈住返拿茄匾u“詩三百”的說法,當有要繼承《詩經(jīng)》傳統(tǒng)的含意?!叭偈住笔莻€概數(shù),實際上本書一共收錄了310篇詩作。原本是為了兒童開蒙而選編的一個“家塾課本”,因為針對的對象是理解能力較弱的少兒,因此該書借鑒了《千家詩》易于背誦的特點,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能夠理解。此外,編者嚴格地挑選作品,所選的詩篇多為唐詩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作品。盛唐詩是唐詩的高峰,詩壇上出現(xiàn)了許多重要的詩人,《唐詩三百首》中幾乎毫無遺漏地收錄了這些名家的詩作,所選詩篇也多為精品。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

有這些:

1、春曉

孟浩然 〔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2、相思

王維 〔唐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3、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jīng)疏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你是從哪里來的呀?

4、靜夜思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5、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唐代〕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嬰幼兒# 導(dǎo)語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詩更是文化中的一絕,各類詩詞不僅是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簡短文字所賦予的內(nèi)涵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 分享的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1.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nèi)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墒牵瑸榱送怀鲋饕拿鑼憣ο?,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墒牵娙藚s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由于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jié)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chǎn)生的效果。

 “雪”字籠罩全詩?!扒健薄ⅰ叭f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墒亲髡卟]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guān)系最遠的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于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后兩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

2.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寫景的短詩。詩的內(nèi)容記錄了李白夜游寺廟的有趣經(jīng)歷。全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從頭到尾用“夸張”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寫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边@兩句是寫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云。發(fā)端一個“?!弊郑讹@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次句以極其夸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云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云的“危樓”的向往。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眱删?,“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詩人用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描繪了山寺的高聳,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山上的這座樓好像有一百尺高,詩人站在樓頂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兒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此詩語言自然樸素,卻形象逼真。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驚人,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詩人借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驚天人,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有返璞歸真之妙。

 李白的詩風豪放雄健,想象極其豐富,語言自然婉轉(zhuǎn),音律富于變化而又和諧統(tǒng)一,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此詩寥寥數(shù)筆,就酣暢淋漓地表現(xiàn)出了人在高處的愉悅、豪放、可愛、率直。

3.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

尋隱者不遇

 賈島〔唐代〕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鑒賞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边@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八上聠柾印?,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去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藥去”這四個字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小詩的后兩句是說,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在這里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詞,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

 在這首詩中,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取了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于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shù)形象,要講究色調(diào)。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diào)的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zhuǎn)移。

 詩中隱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云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云之間來“尋隱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4.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

涼州詞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賞析

 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jīng)打動過無數(shù)熱血男兒的千古絕唱,不少人以此詩來作為自己人生方向的指導(dǎo)。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這個“無人不飲酒、無人無好酒”的朝代,琳瑯滿目的美酒,鼓樂齊鳴的筵席,開篇一句便點出了這是一個豪情暢飲的歡聚氛圍,為全詩定下了興奮昂揚的感情基調(diào)。

 “欲飲琵琶馬上催”此句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解讀,一種是說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意在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此時作戰(zhàn)的號角聲響起,意在突出沉重、悲涼、感傷的氛圍。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喝醉睡躺在沙場上,朋友您別取笑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有幾個人能安全歸故鄉(xiāng)呢?清代詩人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lǐng)悟?!保ā秿s傭說詩》)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生活難免失意,但永遠別失去骨子里那份瀟灑。就像**《美麗人生》那樣,就算在最艱難最絕望的日子里,就算岌岌可危,死亡近在眼前,也可以用勇氣與智慧去照亮你想照亮的人,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

5.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詩詞精選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賞析

 《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此前尚未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跡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墻上。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jīng)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qū),開國元勛王導(dǎo)和指揮淝水之戰(zhàn)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huán)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guān)的歷史聯(lián)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安莼ā鼻懊姘瓷弦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F(xiàn)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jīng)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xiàn)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xiàn)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yīng),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tài)?!跋﹃枴?,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yīng)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xiàn)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zhuǎn)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fā)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xù)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zhuǎn)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jīng)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lǐng)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而今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導(dǎo)、謝安兩家權(quán)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皩こ!眱蓚€字,又特別強調(diào)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fā)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飛燕形象的設(shè)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fù)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碑斎簧钪校词故菈勖鼧O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稙跻孪铩吩谒囆g(shù)表現(xiàn)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xiàn)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臎龅木跋?,已經(jīng)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后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嬰幼兒# 導(dǎo)語學習唐詩宋詞可以增強寶寶記憶力。有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fā)展極快,到13歲達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強。從小背誦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記憶力。下面是 分享的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歡迎閱讀參考!

1.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春曉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注釋

 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啼鳥:鳥的啼叫聲。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賞析

 《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lián)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lián)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xiàn)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zhuǎn)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lián)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xiàn)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lián)系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xiāng),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nèi)、讓人想象墻內(nèi);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保ā秿s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安挥X”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疤幪帯笔侵杆拿姘朔?。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奥勌澍B”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2.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聽箏

 李端〔唐代〕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箏枕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有意一再撥錯琴弦。

 注釋

 鳴箏:彈奏箏曲。

 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里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柱:定弦調(diào)音的短軸。

 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zhuǎn)過頭看一下奏者。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拂弦:撥動琴弦。

 賞析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shù)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tài)鮮明的舞臺人物速寫圖。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痹姷囊欢鋵憦椆~的女子纖手撥箏,正處于彈奏狀態(tài)。箏是一種弦樂器。從唐詩中所描寫的箏來看,箏是十三根弦,如:“花臉云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白居易《聽崔七ji人箏》)?!按笈尭叽话俪?,清聲促柱十三弦”(劉禹錫《夜聞商人船中箏》)。此詩是速寫,當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著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接著,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纖手上,以及彈奏的環(huán)境。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從畫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shù),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于聽覺的藝術(shù)。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讀者從中瞥見了閃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姿、高潔的環(huán)境使詩人過于全神貫注了。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痹娙私K于注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詩的前兩句寫女子正在彈箏,按此寫法,接下去似乎應(yīng)該描寫女了的彈奏技藝,或者表現(xiàn)秦箏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襲通常的寫法,而是描寫女子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錯撥箏弦。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此詩顯然受到了這個故事的啟發(fā)。“時時”說明這并非偶爾失手,也并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于有意為之。有人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于撩撥”(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這種故意的失誤是出于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淪落風塵之人,對一般浪蕩子弟,她的故意錯彈飽含著對這班人的嘲弄和蔑視,但總會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會聽出那曲中的深意,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的。此處的“周郎”喻指聽者,“欲得”就意味著當時坐在一旁的“周郎”沒有看她。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聽者已經(jīng)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箏聲中了。本來這應(yīng)該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時刻,然而,這情景卻不是這位女子此時最渴望的效果,因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聽者賞音,而在于一“顧”,怎么辦呢?她靈機一動,故意不時地錯撥一兩個音,于是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出現(xiàn)了:那不諧和的旋律,突然驚動了沉醉在音樂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識地眉頭一皺,朝她一看,只見她非但沒有絲毫“誤拂”的遺憾和歉意,兩眼反而閃爍出得意的眼神——原來是誤非真誤。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正面寫出了彈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聽者以假當真,而這種巧與拙、假與真,又在那無言的一顧之中獲得了奇妙的統(tǒng)一。它不僅說明彈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而且傳神地表現(xiàn)出兩者的心理神態(tài),其意趣韻味無窮。

3.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jīng)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注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獨:獨自。

 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nèi)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墒?,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由于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jié)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chǎn)生的效果。

 “雪”字籠罩全詩?!扒健?、“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guān)系最遠的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于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后兩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

4.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鹿柴

 王維〔唐代〕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注釋

 鹿柴(zhài):王維在輞川別業(yè)的勝景之一(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復(fù):又。

 鑒賞

 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chuàng)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cè)重于表現(xiàn)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緊接第二句境界頓出,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于景物之奇?!翱丈讲灰娙耍勅苏Z響。”我們走進深山密林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山中分明杳無人跡,卻突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前后左右環(huán)視尋覓,又見不到一絲人影。詩的前兩句,寫的就是這種情境。能聽到話語,人應(yīng)在不遠之處,然而竟不得見,可見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靜。按常理,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死寂。瑟瑟風聲,潺潺水響,啾啾鳥語,唧唧蟲鳴,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詩人讓這些聲音都消隱了,只是緊緊抓住偶爾傳來的一陣人語聲。在一切都杳無聲息之中,這突然而至的“人語響”,顯得格外清銳,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靜??墒牵缒铣跫脑娝枥L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空谷傳音,只會愈見空谷之空。這短暫的“響”,反襯出的是長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語響過,山林復(fù)歸于靜,而由于剛才的那一陣“響”,此時的空寂便會更加觸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陽返照的余暉。深林本就幽暗,林間樹下有青苔,更強調(diào)了其幽暗。夕陽斜斜地投進深林,又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讀來,會覺得這一抹余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線光亮,給冷冷的青苔帶來了一絲暖意。但稍加體會就會感到,實際恰與此相反。斜暉帶來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gòu)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這就譬如作畫,在大幅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一點暖色,在四周冷色嚴嚴的包裹下,暖色只會顯得微弱和孤立無援,絕不會改變整幅畫的基調(diào),而被襯托后的冷色,反而會帶給人更深刻的感受。

 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xiàn)出詩、畫、樂的結(jié)合。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5.簡單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詩的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后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diào)。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

 后兩句寫所想?!坝F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扒Ю铩薄耙粚印?,都是虛數(shù),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發(fā)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這應(yīng)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像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后兩句也如此,構(gòu)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lián)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后一聯(lián)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

#嬰幼兒# 導(dǎo)語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詩更是文化中的一絕,各類詩詞不僅是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簡短文字所賦予的內(nèi)涵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 考 網(wǎng)分享的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1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

  涼州詞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外出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

 注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

 君:你。

 征戰(zhàn):打仗。

2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fù),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fù)為白帝城?!蓖蹒ⅲ骸鞍椎鄢牵谫缰莘罟?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边€: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3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4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

  聽箏

 李端〔唐代〕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箏枕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有意一再撥錯琴弦。

 注釋

 鳴箏:彈奏箏曲。

 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里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柱:定弦調(diào)音的短軸。

 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zhuǎn)過頭看一下奏者。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拂弦:撥動琴弦。

5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及翻譯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1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秋夕

 杜牧〔唐代〕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天階一作:天街;臥看一作:坐看)

 譯文

 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zhí)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牽牛織女星。

 注釋

 秋夕:秋天的夜晚。

 銀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銀,一作“紅”。

 畫屏:畫有圖案的屏風。

 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zhì)團扇。

 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天階:露天的石階。天,一作“瑤”。

 坐看:坐著朝天看。坐:一作“臥”。

 牽??椗牵簝蓚€星座的名字,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人物牽牛和織女。

2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山行

 杜牧〔唐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生處一作:深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遠上:登上遠處的。

 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

 石徑:石子鋪成的小路。

 斜:為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

 坐:因為。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jīng)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3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詠柳

 賀知章〔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4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5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唐代〕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熳哟鹬唬骸铓w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武帝內(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6精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赤壁

 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后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取。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zhàn)并為此戰(zhàn)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女,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quán)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關(guān)于“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guān)注!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jydlqc.cn/zhishi/7679.html

主欄目導(dǎo)航

新增導(dǎo)航欄目

新增導(dǎo)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熱門名句

朝代詩人

熱門成語